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11:第5课 离骚(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5课 离骚 含答案
2.王逸:离别的忧愁。“离,别也。骚,愁也。”
——因司马迁距屈原年代未久,故司马迁的说法最可信。
另外还有认为“离骚”二字当释为“牢骚”的。
又有认为《离骚》和《劳商》“同实而异名”,是楚地歌曲名称。(游国恩)。
八、布置作业
1.诗人讴歌、追求的是怎样的理想?(找出诗句,并稍加阐述)
2.你最喜爱哪些诗句?在这些诗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对你有什么启示?
3.《离骚》是“楚辞”的代表,读了课文你能否概括“楚辞”的体裁特点?它与《诗经》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附:板书设计
一、屈原、“楚辞”与《楚辞》
二、离骚
1.司马迁:遭受忧患的意思。
五、《离骚》知识点梳理:(多媒体展示,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小组合作疏通句子)
1.重点词语2.通假字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5.古今异义的词6.句式7.难句翻译
六、阅读理解
1.讨论:在述怀和反省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
明确: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5课 离骚 含答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离骚
【教学目标】
1.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
3.吟诵注意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创了诗人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屈原以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贵品格,以他创作的光辉灿烂的诗篇,对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对我国文学优秀传统的形成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学史的发展上有着崇高的地位。楚辞影响深远,只有《诗经》可与之相比。《诗经》和《楚辞》所开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二千年来一直为我国优秀的作家所继承和发扬。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说:《离骚》“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对《离骚》予以高度评价:“惊采绝艳,难于并能。”
高中语文《离骚》屈原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离骚》屈原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学案寄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高一语文教学案课题:离骚目标导航一、学问与技能1.堆积相关的字词学问,了解楚辞及其。
2.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同学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办法1.小组合作理清课文的生字词和难懂的句子。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同学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同学理解并感触诗中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抱负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清重点字词,疏通诗句。
教学难点:理解并感触诗中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抱负九死不悔的精神。
自主学习1、屈原,战国末期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字,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宏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的主义文学传统的奠基者。
屈原的浮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一个由集体唱歌到个人独创的XXX,也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的进展跨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XXX”。
《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2、屈原生平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认识,善于外交辞令。
屈原曾任,辅佐怀王,参加谈论国事及应对来宾,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与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访齐国。
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
最后在楚国都城被秦攻破时投汨罗江而死,以示之怀。
在政治上他推崇“”,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惟独圣君贤相才干把国家治理好,有剧烈的、忠君致治的思想3、“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
楚辞的主要是。
他创作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
楚辞是“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宋文鉴》卷九十二)。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5 离骚5-人教版
《离骚》教学目标:一、思想目标: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
如屈原借诗中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二、知识目标: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尤”、“反”、“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三、能力目标: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教学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是我们在初中所学习到的毛泽东主席的大作,历史上常常是以风骚并称,风是指我们刚刚学习过的诗经,而骚呢,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离骚了。
在毛泽东看来,历史上的帝王缺少风骚之气,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有必要为自己补充点风骚,那么,就让我们徜徉在屈原为我们营造的美的殿堂里,去感受那一份香草美人的境况。
二、关于屈原: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他名平,字原,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战国末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我们对他评价很高: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是我国有记载的第一位文人诗人,第一位知识分子(必须依托于一位君主,诸葛亮本事多大,依附于刘备,从来未产生过取而代之的念头,刘邦、项羽则不同,后来中国文人的特点源自于屈原。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有九年之久。
2019-2020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5课 离骚及答案
第5课离骚开卷有益日月同辉静静汨罗,守护着他的灵魂;皇皇离骚,诉说着他的忠贞。
在那个视人民如草芥的动荡的年代,他用自己的血泪诠释了什么是心存百姓;在那个朝秦暮楚的战乱时期,他用自己的生命回答了什么是爱国精神。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他的心,与日月争辉。
基础导学1.文学常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屈原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字灵均。
战国楚国人,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学识渊博,通晓天文、地理、礼乐制度。
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起初颇得楚怀王信任,“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在内政方面,他主张“修明法度”“举贤任能”,实行使国家富强的“美政”;在外交方面,具有远大目光,主张与强秦对抗。
后因受小人陷害,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楚辞”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
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他。
揽茝.() 谣诼.()偭.规矩() 溘.死()方圜.() 侘傺..()()芰.荷() 兰皋.()岌.岌() 延伫.()贮.藏() 鸷.鸟()罹.难() 杂糅.()方枘.() 攘诟.()答案:hào kuāxiāng jījiǎn suìchǎi zhuómiǎn kèyuán chà chìjìgāo jízhùzhùzhìlíróu ruìgòu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偭规矩而改错()(2)忳郁邑余侘傺兮()(3)何方圜之能周兮()(4)进不入以离尤兮()(5)芳菲菲其弥章()答案:(1)错,通“措”,措施(2)邑,通“悒”,苦闷(3)圜,通“圆”,圆形,和“方”相对(4)离,通“罹”,遭受(5)章,通“彰”,明显3.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高中语文离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离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离骚》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2. 掌握《离骚》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3. 品味《离骚》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 介绍屈原的生平和对楚辞的贡献。
2. 分析《离骚》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解读《离骚》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4. 探讨《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离骚》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 《离骚》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
3. 《离骚》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 《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2 教学难点1. 《离骚》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的解读。
2. 屈原的生平和对楚辞的贡献的理解。
3. 《离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离骚》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分析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3. 鉴赏法:引导学生品味《离骚》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手段1. 投影片:展示《离骚》的文本和相关注释,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 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的音频和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屈原的生平和对楚辞的贡献,引发学生对《离骚》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离骚》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分析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解读:解读《离骚》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4.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探讨《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布置相关的作业和任务。
4.2 教学活动1. 学生自主阅读《离骚》文本,了解基本内容和结构。
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离骚》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学生展示自己的解读和分析,分享对《离骚》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含答案解析)
离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诗句含义。
2.鉴赏诗人的自我形象,理解诗人爱国情操。
3.鉴赏比兴的艺术手法及拟人、比喻、象征。
作者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屈原,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屈原也是政治家,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渔父》《招魂》等,其中《离骚》是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楚辞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
东汉王逸作章句。
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
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5课 离骚 Word版含解析
第5课离骚披发抚剑,你独立在斜阳残照里;仰天长啸,你苦吟于凄风苦雨的湘水边。
声声啼血,你哀叹的是危难的祖国;字字流泪,你悲吟的是受难的苍生!汨罗江水,能够夺走你的生命;滚滚浊流,熄灭不了你生命的火焰。
捧读《离骚》,透过遥远的时空,我们看到一座顶天立地的精神丰碑——这就是你啊,屈原!你用泪、用血、用生命写成的壮丽诗篇,字里行间,体现民族精神;千秋万代,激励中华儿女。
1.走近作者生平经历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是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楚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
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
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但由于屈原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的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主要作品《九歌》《招魂》《天问》《离骚》《九章》《卜居》。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屈原与楚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
楚怀王死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楚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得到了广泛的同情。
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
顷襄王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辗转流离在沅、湘一带大概有九年之久。
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
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的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3.相关知识“楚辞”与“骚体诗”(1)“楚辞”“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课程教学设计(2021年整理)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课程教学设计(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课程教学设计(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课程教学设计(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离骚》教学设计宝鸡中学曹心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词句含义,疏通文章内容能力目标:表情朗诵本诗,培养诵读古诗文的习惯、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学习屈原献身理想、忧国忧民、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含义教学重点:感受屈原的伟大人格教学设想: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请同学们欣赏对联并谈理解,课件展示“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两千多年前,屈原在汨罗江上的慷慨赴死,换来了其精神世界的高贵永生。
屈原已走入了永远的安宁,但他在诗歌中记录下来的那些屈辱与呐喊,美德与真情却需要我们用诚挚的心灵去静静的感受。
学习其代表作《离骚》,探究屈原的精神世界。
二、展示目标,识记词句1.展示学习目标2.实词练习3.虚词练习三、因声求气,表情朗诵教师提示朗诵要求,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字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突出、感情强烈学生诵读学生点评四、解读诗歌本文是《离骚》中感情表达最直接、最强烈的的部分。
请同学们立足文本,找出或概括出表达诗人感情的词语,并解释这些感情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活动设计1.浏览文章,找出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
2。
四人一组,讨论这些感情产生的原因讨论,交流,明确:哀、怨、愤、悔(二)以问题引领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5课《离骚》教案
《离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赏文:反复吟诵古诗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把握节奏。
2.品人:疏通文意,理解并掌握关键语句,体悟诗人情感,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1.重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粗通文意。
2.在粗知文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情读”诗歌。
教学方法: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导朗读,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由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导入,屈原是世界文化名人。
为什么屈原能够赢得全世界人的尊重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一问题一起走进历史上的宏伟诗篇《离骚》赏其文,品其人,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离骚》二、三读三求,理解文本。
(一)听读,读准字音,感受一段音乐美。
1.听配乐朗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并关注重点字词的读音,并且给句子划分节拍。
(投影展示读要求及骚体诗的诵读指导)2.听生试读第一段,注意字音和句读,让学生评价;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句读;再找一位学生范读进行前后比较。
3、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二)意读,读通文意,触发一份《离骚》情。
1.解题:“离骚”,“遭忧也。
”多媒体展示关于屈原和《离骚》的文学常识。
(1)简介屈原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上个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
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
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
王甚任之。
”还曾“使屈原造为宪令”。
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
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
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5课《离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5课《离骚》《离骚》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篇诗歌。
它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作品,与《诗经》并驾齐驱,其浪漫抒情的表现手法及其所体现的屈原之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对学生学习后面的古代诗词都有较大的铺垫作用。
1、了解楚辞及其作者,积累相关字词知识。
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掌握文言实词、虚词,1、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
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
本文是《离骚》的节选,而《离骚》的阅读向来难度较大且某些语句的理解历来有分岐,因而学习本文应结合有关资料多花功夫。
学生课前先可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如《史记•屈原列传》等,了解屈原其人、其文、其时代、其影响等,然后结合课文提示和注解熟读课文,特别要能深入理解诗中作者的处境、心情、理想的表达和花草禽鸟的比喻、象征含义。
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入领会屈原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和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及纵横驰骋的想象和幻想的浪漫风格。
一.导入这副对联说的是哪一位作家?——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这是诗人中的诗人,高峰上的高峰,王者中的王者。
王者归来。
今天我们来触摸他的灵魂,《离骚》就是屈子真情的告白。
谁来说一说屈原?二.屈原及相关简介1.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屈原因出身贵族,又见闻广博,记忆力特别好,对时代风云变化了如指掌,而且擅长口才,很快成为楚国政坛引人注目的风云人物。
26岁就担任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
这职务相当高,仅次于楚国最高行政长官令尹,相当于后来的副宰此后,在内外交困的情势下,楚国几乎成了秦国手中的玩物。
秦国对楚国采取了又打又拉的两面手法,累次诱骗楚国上当,削弱了楚国的政治、军事实力。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12:第5课 离骚(含答案)
离骚【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其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
难点: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秋风,不知从何悄悄袭来,让洞庭生波,让木叶飘零,让山河变色,让我们心底生凉。
每每读到屈子的这两句诗,我的眼前便会倏然立着一位满身忧伤的诗人,面对浩浩汤汤的洞庭波涌,他形单影只,兀立于萧瑟的秋风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淹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是一个怎样的诗人?一个不断求索的诗人,一个不断追寻的诗人,一个时时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对人间邪恶不断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常常行吟江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
为什么他的诗能够穿越时间的长河走进我们的心灵,一次次地打动我们?为什么他一次次地被提起,一次次地被颂扬?为什么他能成为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一座不论隔着多么远的时代依然能让我们看到的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离骚》,走进这个诗人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他的痛苦与人格魅力。
二、解题:①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五课 离骚 Word版含答案
[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知作者]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辅佐怀王,参与议定国事和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
两次出使齐国。
因受小人陷害,他两度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传统。
作品:《九歌》《招魂》《天问》《离骚》《九章》《卜居》《渔父》。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知背景]屈原与楚怀王同祖,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因此受到重用。
当时秦楚争霸,屈原主张明法度,任贤能,联齐以抗秦,曾两度奉命出使齐国,推动了合纵联盟的形成,但屈原联齐抗秦的政治路线遭到楚国保守势力子兰、靳尚等人的诋毁和破坏,因而被怀王疏远。
怀王贪而轻信,误中秦国“绝齐得地”的计策,愤而与秦战,兵败地削,又受骗入秦,客死异邦,这使屈原受到沉痛打击。
顷襄王立,子兰为令尹,对秦国采取妥协投降政策,加紧迫害屈原,策动上官大夫进谗襄王,结果屈原被放逐到江南蛮荒之地。
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自沉汨罗,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
诗人受尽打击迫害,被逐流浪,始终眷恋祖国,在此期间,先后写成了许多激情满怀的诗篇,《离骚》就是其中之一。
[知常识]1.楚辞体楚辞体是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由楚国的诗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
楚辞体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也开启了我国史诗上的第二个春天。
楚辞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据需要而任意扩充。
形式上的灵活多样,使楚辞更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2.《离骚》《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学设计一、【内容与解析】1.内容:本课内容主要是教学屈原的《离骚》2.解析:《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历来以其可与日月争辉的光芒照耀诗坛。
它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象,强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写作手法,思想和艺术上的魅力并重令无数人为之倾倒。
同时,它也是我们了解屈原伟大思想与生平的最重要的历史资料。
《离骚》整首诗通过美人香草的比喻、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作者革新图强的政治抱负和同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坚强意志,抒发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课文节选的这部分主要叙述作者因洁身自好,坚持正道而受到周围众人的猜疑和造谣中伤,君主也疏远了他,他一方面表明誓死决不就此退缩,和蝇营狗苟的小人们同流合污,一方面设想自己要隐退,同时更加努力培养自己美好的德行。
这部分内容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对美德的追求,表达了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绝不同黑暗势力妥协而与世同流合污,绝不改变自己的高尚操守和报国情志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一)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2、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
如屈原借诗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标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二)解析1、了解屈原的生平,感知其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2、了解《楚辞》的一般特点和“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从而进一步掌握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5 离骚》0
《离骚》教学目标:一、思想目标: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
如屈原借诗中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二、知识目标: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尤”、“反”、“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三、能力目标: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教学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是我们在初中所学习到的毛泽东主席的大作,历史上常常是以风骚并称,风是指我们刚刚学习过的诗经,而骚呢,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离骚了。
在毛泽东看来,历史上的帝王缺少风骚之气,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有必要为自己补充点风骚,那么,就让我们徜徉在屈原为我们营造的美的殿堂里,去感受那一份香草美人的境况。
二、关于屈原: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他名平,字原,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战国末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我们对他评价很高: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是我国有记载的第一位文人诗人,第一位知识分子(必须依托于一位君主,诸葛亮本事多大,依附于刘备,从来未产生过取而代之的念头,刘邦、项羽则不同,后来中国文人的特点源自于屈原。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有九年之久。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2-5《离骚》 精品教案
《离骚》教案知识目标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地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地代表作品.2、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地“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地地“香草”“美人”表述自己地政治理想及情怀.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4、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地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地想象,形象地描述.能力目标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地思想感情地能力.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地能力.德育目标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地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地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地高尚节操.教学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地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地高尚品德.2、品味、鉴赏诗歌地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地字、词及表达含蓄地句子地理解.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教学方法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地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地精神.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开阔学生地视野,充实对作品地理解.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屈原地《离骚》及他地政治理想.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地革新及“楚辞”体.3、学习诗歌地1-7节,解决其中地疑难字、词,能够熟读并基本背诵下来.教学过程一、导语: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地《国风》,\"骚\"即《楚辞》中地《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地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地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地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地我们更应注重自身地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地殿堂里接受美地熏陶.二、解题1、简介“楚辞”“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上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地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地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地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地古板地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地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地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地诗歌地新发展,是《诗经》以后地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地作品有屈原地《离骚》《九歌》《天问》,宋玉地《九辨》等.2、屈原及《离骚》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地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上个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地战国中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地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地复杂斗争.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王甚任之.”还曾“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地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地政治要求.楚国贵族集团中地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地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地忧愁幽思、缠绵悱恻地情绪.《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地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地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地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地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地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统称屈原地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是具有极其重要地地位.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离骚》地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地崇高目标所作地热烈追求和不屈地斗争.“离”——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地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地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地一篇扣人心弦地抒发忧国之思地作品,本课便是选于其中地20-32节.三、诵读课文1、放录音: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地节奏.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2、指名学生朗读,指正生字地读音及句子地节奏.3、教师总结骚体诗地诵读节奏: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4、请同学们集体读一遍课文,要读出语气.四、整体把握课文1、要求学生借助课下地注解,疏通课文地句子,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地特殊用法.2、要求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思路.明确:1-7节作者自述受屈遭贬地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8-13节表现了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未悔地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地爱国感情.五、重、难点解决过程学习1-7节1、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这一部分.2、提问:第一节中,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艰难.这两句承上,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地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地诗人形象.“余虽好修姱以羁鞿兮,謇朝谇夕替”两句启下.3、提问: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鞿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有哪三个原因?明确:小人投机<“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4、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地待遇?<用诗句回答)屈原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地感情?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地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地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地斗争精神,并对楚国地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地揭露和斥责.六、小结:第一部分自述受屈遭贬地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七、作业:背诵课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地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地代表作品.2、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地“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地地“香草”“美人”表述自己地政治理想及情怀.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4、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地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地想象,形象地描述.能力目标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地思想感情地能力.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地能力.德育目标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地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地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地高尚节操.教学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地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地高尚品德.2、品味、鉴赏诗歌地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地字、词及表达含蓄地句子地理解.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教学方法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地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地精神.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开阔学生地视野,充实对作品地理解.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屈原地《离骚》及他地政治理想.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地革新及“楚辞”体.3、学习诗歌地1-7节,解决其中地疑难字、词,能够熟读并基本背诵下来.教学过程一、导语: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地《国风》,\"骚\"即《楚辞》中地《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地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地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地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地我们更应注重自身地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地殿堂里接受美地熏陶.二、解题1、简介“楚辞”“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上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地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地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地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地古板地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地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地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地诗歌地新发展,是《诗经》以后地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地作品有屈原地《离骚》《九歌》《天问》,宋玉地《九辨》等.2、屈原及《离骚》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地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上个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地战国中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地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地复杂斗争.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王甚任之.”还曾“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地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地政治要求.楚国贵族集团中地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地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地忧愁幽思、缠绵悱恻地情绪.《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地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地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地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地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地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统称屈原地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是具有极其重要地地位.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离骚》地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地崇高目标所作地热烈追求和不屈地斗争.“离”——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地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地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地一篇扣人心弦地抒发忧国之思地作品,本课便是选于其中地20-32节.三、诵读课文1、放录音: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地节奏.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2、指名学生朗读,指正生字地读音及句子地节奏.3、教师总结骚体诗地诵读节奏: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4、请同学们集体读一遍课文,要读出语气.四、整体把握课文1、要求学生借助课下地注解,疏通课文地句子,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地特殊用法.2、要求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思路.明确:1-7节作者自述受屈遭贬地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8-13节表现了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未悔地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地爱国感情.五、重、难点解决过程学习1-7节1、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这一部分.2、提问:第一节中,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艰难.这两句承上,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地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地诗人形象.“余虽好修姱以羁鞿兮,謇朝谇夕替”两句启下.3、提问: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鞿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有哪三个原因?明确:小人投机<“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4、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地待遇?<用诗句回答)屈原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地感情?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地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地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地斗争精神,并对楚国地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地揭露和斥责.六、小结:第一部分自述受屈遭贬地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七、作业:背诵课文.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离骚》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离骚》一、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其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三、书目推荐品读屈原的《离骚》,你一定会为其在作品中表现的忧国忧民、不肯与世同沉浮的高尚品质以及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所深深打动。
他的《九章》同《离骚》一样,反复抒写自己的理想,揭露楚国政治的黑暗,其中的《涉江》甚为感人,同学们不妨找来好好读读.你还可以阅读郭沫若的剧本《屈原》,看看郭沫若笔下的屈原形象和你从《离骚》中感受到的屈原形象有什么异同。
四、文本教学(一)、激趣导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秋风,不知从何悄悄袭来,让洞庭生波,让木叶飘零,让山河变色,让我们心底生凉.每每读到屈子的这两句诗,我的眼前便会倏然立着一位满身忧伤的诗人,面对浩浩汤汤的洞庭波涌,他形单影只,兀立于萧瑟的秋风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淹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是一个怎样的诗人?一个不断求索的诗人,一个不断追寻的诗人,一个时时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对人间邪恶不断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常常行吟江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骚
【教学目标】
1.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
3.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2.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
【教具】配音朗读磁带、投影胶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毛泽东诗词导入。
二、屈原及相关简介
结合注释了解屈原,由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1.屈原作品
2.关于楚辞
三、结合背景知识释题
“离骚”二字,古来数种解释:
1.司马迁:遭受忧患的意思。
“离”通“罹”,遭遇;“骚”,忧愁。
“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班固亦同)
2.王逸:离别的忧愁。
“离,别也。
骚,愁也。
”
——因司马迁距屈原年代未久,故司马迁的说法最可信。
另外还有认为“离骚”二字当释为“牢骚”的。
又有认为《离骚》和《劳商》“同实而异名”,是楚地歌曲名称。
(游国恩)。
还有以离骚为“排解忧愁”之意。
(钱钟书)
四、诵读
1.播放录音范读,正音;
2.学生朗读,要求:
把握诗的节奏:《离骚》本来是用楚地曲调吟诵的,音乐性很强,诵读时首先要划分好节奏。
诵读时,上分句末字“兮”,犹如现之“啊”,读音要稍长,押韵的字要重读,反复练习,直至口熟。
体味诗的情感:朗读时还要把握每一节的主旨,一节一节地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感情。
五、《离骚》知识点梳理:(多媒体展示,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小组合作疏通句子)
1.重点词语
2.通假字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5.古今异义的词
6.句式
7.难句翻译
六、阅读理解
1.讨论:在述怀和反省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
明确: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2.了解“香草美人”的象征方法
香草、美人是《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
美人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香草作为一种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与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总之,《离骚》中的美人香草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生动。
七、总结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创了诗人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
屈原以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贵品格,以他创作的光辉灿烂的诗篇,对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对我国文学优秀传统的形成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学史的发展上有着崇高的地位。
楚辞影响深远,只有《诗经》可与之相比。
《诗经》和《楚辞》所开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二千年来一直为我国优秀的作家所继承和发扬。
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说:《离骚》“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对《离骚》予以高度评价:“惊采绝艳,难于并能。
”
八、布置作业
1.诗人讴歌、追求的是怎样的理想?(找出诗句,并稍加阐述)
2.你最喜爱哪些诗句?在这些诗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对你有什么启示?
3.《离骚》是“楚辞”的代表,读了课文你能否概括“楚辞”的体裁特点?它与《诗经》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附:板书设计
一、屈原、“楚辞”与《楚辞》
二、离骚
1.司马迁:遭受忧患的意思。
2.王逸:离别的忧愁。
3.其他
三、要点
1.表现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的诗句
2.“香草美人”象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