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定
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定
医院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根据卫生部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制定我院急诊科设置和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设置,加强管理,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急诊科,并按照本规范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医院急诊科是社会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院内急症救治的首诊场所。
急诊科负责24小时为来院的急诊患者进行抢救生命、稳定病情和缓解病痛的处置,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急诊救治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第五条急诊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药品等条件,以保障急诊救治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各类辅助检查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急诊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有条件的可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和安全保卫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有明显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
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清楚明显,紧急救治相关科室的服务能够保持连续与畅通。
第九条急诊科应明亮通风,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儿科急诊应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第十条急诊科抢救室应临近急诊入口,设置一定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占地面积以14-16平方米为宜。
抢救室内应备有完好的急救药品、器械及处于备用状态的心肺复苏、监护等抢救设备,并应具有必要时施行紧急外科处理的功能。
急诊科管理制度
急诊科管理制度一、急诊科患者的诊疗流程1. 患者到达急诊科后,首先进行初步的登记和排队等候就诊。
2. 医护人员进行初步的病情评估,对症状严重的患者给予优先安排诊疗。
3. 医生进行详细的询问患者病史和症状,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4. 根据患者的情况,医生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5. 患者进行治疗和观察,必要时安排入院治疗或转诊其他科室。
6. 医生为患者开具医嘱,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安排随访或复诊。
二、急诊科医疗设备和药品管理1. 急诊科必须配备常用的医疗设备,包括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吸引器等,保证设备的完好和使用功能的正常。
2. 急诊科必须配备常用的急救药品和常用药品,保证药品的储存和使用按照规定进行,保证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1. 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必须定期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和考核,保证医护人员的急救能力和技术水平。
2. 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必须按照规定进行纪律教育和管理,保证医护人员的工作秩序和纪律规范。
四、急诊科的质量管理1. 急诊科必须建立健全的医疗差错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事故和差错,保证患者的利益不受损害。
2. 急诊科必须建立医疗质量评估和改进机制,对医疗工作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改进,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
五、急诊科的安全管理1. 急诊科必须建立健全的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保证患者在急诊科的安全。
2. 急诊科必须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六、急诊科的卫生管理1. 急诊科的卫生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医院的卫生管理制度进行,保证急诊科的环境卫生和医疗卫生。
2. 急诊科必须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制度和医疗废物处理制度,保证急诊科的感染控制和医疗废物处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综上所述,急诊科的管理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并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患者在急诊科得到及时、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保证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急诊科规章制度 齐全
急诊科规章制度齐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急诊科工作,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主要负责处理急危重症患者,属于医疗救治的前沿阵地。
第三条急诊科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抢救急症的能力。
第四条急诊科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保障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安全。
第五条急诊科应当遵守医疗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协调医务人员的配合,确保急救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二章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立医师、护士、急诊护理人员、急诊检验人员、急诊影像人员等专业岗位。
第七条急诊科医师主要负责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处理,决定患者的治疗方案。
第八条急诊科护士主要负责对患者进行护理和观察,配合医师进行治疗。
第九条急诊科急诊护理人员主要负责对急救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和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
第十条急诊科急诊检验人员负责对患者进行常规检验和特殊检验,协助医师制订诊疗方案。
第十一条急诊科急诊影像人员主要负责对患者进行X光、CT、MRI等检查,提供影像学资料。
第三章工作流程第十二条急诊科接诊患者后,首先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并及时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
第十三条急诊科医师应当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及时进行治疗。
第十四条急诊科护士应当对患者进行护理和观察,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第十五条急诊科急诊护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第十六条急诊科急诊检验人员应当快速准确的完成患者的检验,提供及时的检验结果。
第十七条急诊科急诊影像人员应当及时为患者进行影像检查,提供质量优良的影像资料。
第四章服务规范第十八条急诊科工作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时刻准备接诊患者。
第十九条急诊科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医疗规范和工作纪律,确保医疗质量。
第二十条急诊科工作人员应当尊重患者的权利,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二十一条急诊科应当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机制,及时了解患者的意见和建议。
急诊服务流程及管理制度
急诊服务流程及管理制度一、前言本规章制度旨在规范医院急诊科的服务流程和管理措施,保障患者在急诊科的就医体验,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二、急诊服务流程1. 患者挂号•患者到达急诊科前,需先到挂号窗口挂号。
•挂号时,患者需供应身份证明、基本病史信息等相关资料,工作人员应友善地与患者沟通,并保护患者的隐私。
•工作人员应及时为患者调配就诊号码,并妥当记录相关信息。
2. 分流评估•患者到达急诊科后,由分流护士进行初步评估,推断患者病情的紧急程度。
•护士应依照规定的推断标准和流程,及时将高危患者或可能危及生命的病例优先处理。
•对于非急需处理的患者,应向其供应舒适的等待环境,并保持与患者的沟通。
3. 快速就诊•高危患者到达后,医护人员应立刻组织诊治,保证其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对于一般急症患者,医生应尽快完成初步检查、诊断和治疗,减少等待时间和痛苦。
•医生与患者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和沟通,解答患者的疑问,并为其供应必需的心理支持。
4. 检验检查•依据患者病情需要,医生会布置相应的检验和检查。
•检验科室和检查科室应高效运转,及时进行检验和检查,并将结果反馈给医生。
•医生应依据检验和检查结果,及时调整诊断和治疗方案。
5. 医疗记录与报告•医生应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并妥当保管医疗记录。
•医生应向患者供应诊断和治疗结果的认真解释,并为患者供应必需的建议和引导。
6. 转运与出院•对于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医生应及时联系其他科室或医院,帮助患者转运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对于病情缓解或治愈的患者,医生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解释出院引导和注意事项。
三、急诊科人员管理1. 岗位设置与职责•急诊科应设有院长、副院长、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急诊护士长等职位。
•各个职位的工作职责应明确并合理分工,确保科室运转的高效与有序。
2. 培训与技能提升•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医院应组织急诊科内部培训,涵盖急救、生命支持和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内容。
急诊科设施配置及管理制度
急诊科设施配置及管理制度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负责接收、病情评估和治疗急诊患者。
为了提高急诊科的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需要合理配置设施并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
以下是急诊科设施配置及管理制度的一些建议。
一、设施配置1.抢救区:抢救区是急诊科最核心的区域,应设置为独立的空间,包括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和急救车停放区。
手术室应配备先进的手术设备和器材,重症监护室应有足够的床位和专业的监护设备。
2.暂留区:暂留区是对急诊患者进行短期观察和治疗的区域,应设置舒适的病床和必备的医疗设备。
同时,应为患者提供基本的休息设施,如卫生间、咖啡厅和阅览区。
3.分诊区:分诊区是急诊科的首道门诊环节,应配置足够的医生和护士,并配备分诊台、诊室和相关的医疗器械和设备。
分诊区还应设置等候区,以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提供舒适的就诊环境。
4.检查区:急诊科应配置必要的检查设备和设施,如X射线机、CT机、超声仪等。
这些设备应能够提供快速、准确的检查结果,以便及时制定治疗方案。
5.药房和药品库:急诊科应设立药房和药品库,药房应配备专业的药剂师和药品管理人员,并按照规定操作程序进行药品配药和管理。
同时,药品库应具备充足的存货量和合理的库存管理制度,以应对不同时间段和患者数量的需求。
6.医疗废物处理和防护设施:急诊科应设有医疗废物处理区和防护设施,包括洗手间、消毒设备和防护服。
这些设施的配置能够保障急诊医护人员的安全和卫生。
二、管理制度1.人员配置:急诊科的人员配置应根据科室的规模和工作量来确定。
核心医生和护士的数量应充足,以应对不同时间段和患者数量的需求。
同时,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医生和护士的轮班和加班,以保障工作质量和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2.紧急救治流程:针对急诊患者,急诊科应制定紧急救治流程。
流程应明确医生和护士的职责,包括患者接诊、病情评估、治疗措施、转诊等环节,并设置必要的监测和记录措施。
3.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急诊科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规范的操作程序、清晰的工作指引和培训计划。
急诊科科室管理制度
急诊科科室管理制度一、科室概述1.1 急诊科是医院的紧要临床科室之一,负责接收和处理急诊患者。
1.2 急诊科的重要任务是快速、有效地对急诊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
1.3 急诊科的管理负责人是科室主任,下设相应的医务人员和行政人员。
二、岗位职责2.1 科室主任2.1.1 急诊科室主任是科室的管理负责人,负责全面组织、协调和管理急诊科的工作。
2.1.2 急诊科室主任要订立科室的工作目标和发展规划,并定期评估和调整。
2.1.3 急诊科室主任要负责科室的人员招聘、培训和考核工作。
2.2 医务人员2.2.1 医务人员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够娴熟、快速地处理急诊患者的各类疾病和问题。
2.2.2 医务人员要乐观搭配急诊科室主任的工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和规章。
2.2.3 医务人员要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敬重患者权益,保护患者隐私,维护医院的形象和声誉。
2.3 行政人员2.3.1 行政人员负责科室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帮助科室主任完成各项管理任务。
2.3.2 行政人员要做好相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确保科室的工作顺利进行。
2.3.3 行政人员要保持与医务人员的良好沟通,及时反馈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问题和需求。
三、工作流程3.1 患者接待与初步诊断3.1.1 患者到达急诊科后,由医务人员进行初步评估并为其登记。
3.1.2 医务人员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初步诊断,并布置必需的治疗和检查。
3.2 医疗救治与护理3.2.1 医务人员依据患者的诊断结果订立治疗方案,并及时实施。
3.2.2 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3.2.3 护理人员要负责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3.3 医疗设备和药品管理3.3.1 医疗设备和药品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和运行。
3.3.2 医务人员要依照医院的药品管理制度,正确使用和保管药品。
3.4 卫生与环境管理3.4.1 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要保持科室的卫生乾净,定期清理和消毒工作区域。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承担着急救和紧急情况下医疗救治的
任务。
为了提高急诊科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下面是急诊科建设与管理
的指南。
一、建设方面:
1.设立专门的急诊科区域:急诊科需要独立的空间,包括候诊区、急
诊观察室、检验室、影像室、手术室等,以便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急救服务。
2.更新设备和器材:急诊科需要配备先进、高效的急救设备和器材,
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等,以保证及时准确地进行急救操作。
3.培养专业团队:急诊科需要拥有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急诊科
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他们需要具备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团
队协作能力。
二、管理方面:
1.制定急诊科服务流程:急诊科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服务流程,包括
接诊流程、治疗流程、转诊流程等,以确保患者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得
到救治。
3.建立质量控制机制:急诊科应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控制机制,包括对
急救效果的评估和改进、医疗差错的监测与防范等,以提高急诊科的服务
质量和安全性。
4.注重医疗信息化建设:急诊科需要积极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包括
建立电子病历系统、急诊指南数据库等,以提高医疗数据的共享和应用效率。
5.增加培训和教育机会:急诊科医务人员需要定期参加急救培训和学
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以上的建设与管理指南,可以有效提高急诊科的服务质量和管理
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高效的紧急救治服务。
同时,急诊科也应与
其他科室、医院管理部门等合作,共同推动急诊科建设与管理的不断进步。
急诊诊室管理规章制度内容
急诊诊室管理规章制度内容一、急诊诊室管理机构1. 急诊诊室设立急诊科,急诊科下设一个科长,由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担任,负责诊室的日常管理和工作安排。
2. 急诊科设立护理长,由护士长或主管护士担任,负责护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管理。
3. 急诊诊室设立值班制度,每天24小时轮流值班,确保急诊诊室随时待命。
4. 急诊诊室设立清洁防疫岗,定期对诊室及器械进行清洁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二、急诊诊室医护人员管理1. 医生应具备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和执业资格证书,每周定期进行学术讨论和病例讨论,提高医疗水平。
2. 护士应具备专业护理技能和执业资格证书,每年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质量。
3. 医生和护士在工作时应佩戴工作证,并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工作,杜绝差错和疏漏。
4. 医生和护士在工作中要互相配合,共同应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确保医疗工作质量和效率。
5. 医护人员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和隐私,不得泄露患者信息,保护患者权益。
6. 医护人员要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态度,积极服务患者,解决患者问题,维护医患关系和谐。
三、急诊诊室工作流程1. 患者到达急诊诊室后,由护士先进行初步评估和登记,根据症状和病情分级,安排医生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2. 医生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进行详细检查和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指导护士执行护理措施。
3. 护士负责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保证患者在急诊诊室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4.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进展,决定是否需要转入重症监护室或住院治疗,安排医护人员协助转院工作。
5. 急诊诊室医护人员要及时记录患者病历和治疗过程,确保资料完整、可追溯,为医疗质量评估提供依据。
四、急诊诊室器材设备管理1. 急诊诊室设备设施要定期维护保养和检查,确保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2. 急诊诊室药品要按照药品管理规定进行分类存放和定期清点,保证用药准确无误。
3. 急诊诊室器械要严格消毒和灭菌处理,避免交叉感染和传染疾病。
三甲医院急诊科管理制度
三甲医院急诊科管理制度一、全科医务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主动热情、及时、迅速、准确无误的处理每一个急诊患者。
二、接诊实行7×24小时负责制,未设置日常急诊接诊室的其他科室有医疗任务时由急诊传呼应诊,随叫随到。
三、实行首诊负责制,由分诊护士指定就诊科室,各科医师不得拒诊。
四、毕业不足两年的执业医师、实习医师及实习护士不得派到急诊科单独值班。
五、急诊科的其他各科急诊医师及各科担任急诊二线咨询班的医师应在急诊科留有联系电话。
六、下列情况急救时急诊值班医师应向急诊科主任汇报,并向医务科、医院行政值班或医院领导报告:1、接诊大批外伤、中毒或传染病患者;2、重大抢救,需前往现场实施;3、病员为外籍人士、高级干部,英雄模范人物、社会知名人士、著名专家教授、本院职工等;4、有涉及法律问题或存在医疗纠纷隐患的伤病员;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5、经费不足但需立即抢救、住院或手术的患者。
七、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均应进行死亡病例讨论,着重讨论对患者的诊断、抢救经过及死亡原因,总结经验与教训,并做好详细记录。
八、抢救药品、器材、设备应当定人、定位、定量保管,配备齐全,每日检查,使之处于齐备和功能完好的状态。
急诊科的急救器材、设备和药品等一律不得外借,特殊情况须征得急诊科护长签字同意。
九、在急诊抢救室留置一般不用超过24小时,在急诊留观室一般不得超过72小时,急诊的急危重患者待病情基本稳定后,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时收入相关科室住院治疗,住院途中注意事项或可能发生的意外应由主管医师向患者或其家属交代清楚,必要时由患者家属签字同意转送病房。
十、病情涉及多个学科,收治去向有争议时,由急诊科主任或副高以上医师决定,必要时由医务科裁决。
十一、病情危重的患者在离开急诊科前,经管医生或当班护士要通知病房做好接受及抢救准备后再行传送。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派医生或护士携带氧气等抢救仪器将病情危重的患者护送至病房,护送人员将患者送达病房后,必须与病房医护人员交代完病情后,方可离开。
二甲医院急诊科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急诊科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提高急诊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以及参与急诊科工作的相关科室和部门。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二章急诊科设置与运行第四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五条急诊科应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第六条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包括急诊诊室、抢救室、观察室、治疗室、药房、护理站等。
第三章急诊科人员管理第八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并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急诊科工作流程和业务知识。
第九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提高服务意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服务。
第十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参加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四章急诊科诊疗管理第十一条急诊科诊疗工作应遵循“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第十二条急诊科接诊时,应详细询问病史、症状,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
第十三条急诊科应严格执行急诊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确保急诊手术的及时、安全开展。
第十四条急诊科应建立健全留观患者管理制度,对留观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五章急诊科感染管理第十五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手卫生、环境消毒、器械消毒等工作。
第十六条急诊科应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急诊科管理规章制度出处
急诊科管理规章制度出处第一章急诊科管理概述第一条急诊科是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是医院医疗服务的窗口,必须保障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
急诊科的管理规章制度是为了规范急诊科的医疗服务流程,确保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效率,加强医疗安全。
第二条急诊科的管理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急诊科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所有在急诊科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急诊科的管理目标是:提高急症诊疗水平,减少误诊漏诊,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救治;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第四条急诊科的管理原则是:患者至上,医疗安全第一,科室和谐共生,管理规范严明。
第二章急诊科工作制度第五条急诊科工作时间为24小时不间断,医护人员需轮班上岗,确保随时能够接收患者就诊。
第六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按照规定的工作岗位和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共同完成急诊工作。
第七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遵守严格的工作纪律和规范的医疗服务流程,不得私自更改患者病历或治疗方案。
第八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穿着整洁、统一的工作服,着装整齐,不得穿着拖鞋、短裤等不符合规范的服装。
第九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经常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和演练,保持良好的急救技术水平。
第三章急诊科患者服务规范第十条急诊科患者服务宗旨是:患者至上,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第十一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做到热情接待,细心倾听,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属的问题,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第十二条急诊科医护人员不得因私人原因拒绝接诊患者,不得对患者有歧视性言行。
第十三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在保障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做好患者信息的收集、记录和保存工作。
第四章急诊科医疗安全管理第十四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做好医疗器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安全可靠。
第十五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在开展医疗服务时应按规定穿戴手术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医源性传染。
第十六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做好药品管理,按照规定使用药品,避免药品错误使用和滥用。
急诊服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急诊医疗服务管理,提高急诊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急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急诊科所有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及相关部门。
第三条急诊服务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2. 规范急诊流程,确保急诊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3.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急诊医疗服务水平;4. 完善管理制度,确保急诊服务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二章急诊服务流程第四条急诊科应设立专门急诊接待区,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就诊服务。
第五条患者进入急诊科后,由导诊护士进行初步评估,根据病情轻重进行分类处理。
第六条对病情危重患者,应立即启动紧急救治流程,优先安排救治。
第七条对病情较轻患者,应尽快安排就诊,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第八条急诊科应设置绿色通道,对病情危重、紧急患者实行优先救治。
第九条急诊科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第十条急诊科应建立健全患者信息登记制度,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就诊时间、治疗方案等信息。
第十一条急诊科应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协作,确保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救治。
第三章急诊医务人员管理第十二条急诊科医务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 具有医学专业学历,持有医师执业证书;2. 具有较强的临床诊疗能力,熟悉急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沟通能力,关爱患者,尊重患者隐私;4. 参加急诊科相关培训,取得合格证书。
第十三条急诊科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急诊医疗服务水平。
第十四条急诊科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第十五条急诊科医务人员应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协作,共同提高急诊医疗服务质量。
第四章急诊服务质量监控第十六条急诊科应建立健全急诊服务质量监控体系,对急诊服务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第十七条急诊科应定期对急诊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急诊服务的评价。
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一、绪论急诊科是医院的门面和窗口,负责接收和救治各类急诊病患。
为了保证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以规范各项工作活动。
本制度的目的在于确保急诊工作的高效运转和医疗质量的提高,确保病患的安全和满意度。
二、机构设置1. 急诊科的机构设置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急诊工作量相适应;2. 急诊科应当配备合适的医疗设备和医疗器械,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3. 急诊科的人员配置应当符合相关的规定,保证医疗人员的能力和数量充足。
三、工作流程1. 病患接待和登记流程:a. 病患到达后,由接待人员进行登记并记录相关信息;b. 确认病患的急诊等级,并及时安排相应的救治;c. 关键信息如病史等应当及时向医生传达。
2. 病患救治流程:a. 根据病患的急诊等级,及时进行初步救治;b. 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X光等;c. 医生应当提前评估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d. 诊疗过程中,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注意安全措施的执行。
3. 病患转移和出院流程:a. 病患治疗结束后,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需要转移或出院;b. 就医过程中所需的各类检查资料应当及时整理和保存;c. 出院时应当向病患提供必要的手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
四、质量控制1. 急诊科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2. 内部质量控制包括定期组织医疗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业务考核;3. 外部质量评估应当定期邀请有关部门或专家进行评估,并按评估结果进行改进;4. 未能达到相关质量指标的,应当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并跟踪落实。
五、安全管理1. 急诊科应当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并配备完善的设施和设备;2. 医疗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手卫生、消毒灭菌等操作规程;3. 急诊科应当组织演练和培训,提高医疗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4. 急诊科应当加强对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确保病患的安全和医疗质量;5. 发生不良事件时应当及时报告,并进行及时处置和跟踪处理。
三级医院急诊科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规范三级医院急诊科的管理,提高急诊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1. 急诊科主任负责急诊科全面工作,领导、协调、监督科室各项工作的实施。
2. 急诊科护士长负责急诊科护理工作,确保护理质量,负责护士的培训、考核和管理工作。
3. 急诊科医师负责急诊患者的诊疗、抢救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4. 急诊科护士负责急诊患者的护理工作,协助医师进行抢救,确保护理质量。
三、设置与运行1. 急诊科应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各类辅助检查部门。
2. 急诊科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有条件的可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监护室。
3. 急诊科应配备完善的医疗设备、药品和急救器材,确保急诊救治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4. 急诊科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患者随时得到救治。
四、急诊留观患者管理制度1. 暂不具备住院条件,但根据病情尚需留院观察的患者,需有急诊值班医师或门诊医师的医嘱,可留观察室进行观察、治疗。
2. 严格执行留观病人登记制度,记录要准确、全面、详细、认真。
3. 急诊医师和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时治疗,按时详细认真地进行交接班工作。
4. 急诊值班医师早晚各查房一次,随时查看危重患者,以修订诊疗计划,及时书写病历,记录病情(包括辅助检查)、处理经过等。
五、急救药品管理制度1. 急救车内的药品,根据需要保存一定数量的基数,便于应急使用,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取用。
2. 根据药品种类与性质(如针剂、内服)分别放置,定位、定量存放,每日清点,班班交接,指定专人保管。
3. 定期检查药品质量,防止积压变质。
4. 抢救结束后,应及时清点,补齐药品,以备后用。
六、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 医务人员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均应认真洗手。
2. 所有诊室均须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必要的科室应配备手消毒设施。
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概述
• 二、急救绿色通道
• 急救绿色通道即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是指对危急重病人一律实行 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的原则,医疗相关手续按情补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概述
• (3)醒目的标志牌:急救绿色通道的各个环节,包括预检台、抢救 通道、抢救室、急诊手术室、急诊药房、急诊化验室、急诊影像中心 、急诊留观室和急诊输液室等均有醒目的标志,一般用绿色或红色的 标牌和箭头。
• (4)齐全的医疗设备:一般应备有可移动的推车或床、输液泵、心 电图机、多参数监护仪、负压吸引设备、气管插管包、除颤器、心脏 起搏泵、简易人工呼吸囊、面罩、呼吸机等。
第三章 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急诊科的管理 • 第三节 急诊护理工作流程
返回
第一节 概述
• 一、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
• (一)急诊科的任务 • 1. 急诊 急诊科24小时开放,负责急诊病人和院外救护转送来的伤病
员的接收、诊治和处置。 • 2. 急救 制订各种急诊抢救的实施预案。负责组织人力、物力对危重
的时间观念,诸如医护人员的接诊时间,值班护士通知医生时间,抢 救开始时间,进行治疗处理时间,留观察确诊时间,转入院时间及病 人死亡短是评价工作效率、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 (3)强调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可根据医院的技术水平拟定常见
• 2. 急救绿色通道的硬件要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概述
• (1)有效的呼叫系统:根据地区不同状况,选用对讲机、移动电话 、可视电话等通信设备,设立急救绿色通道专线,24小时接收院内、 外的急救信息。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一、急诊科的布局与设施1、位置选择急诊科应位于医院的显眼位置,方便患者快速到达。
通常靠近医院的主要出入口,并有明显的标识引导。
2、分区设置分诊区:用于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和分类,确定病情的紧急程度。
抢救区:配备先进的抢救设备和药品,为危急重症患者提供紧急救治。
诊疗区:设有诊室、治疗室等,进行常规的诊断和治疗操作。
观察区:供病情相对稳定但仍需观察的患者使用。
3、通道设置要确保通道宽敞、畅通,包括患者通道、医护人员通道和物资通道,以方便人员和设备的快速移动。
4、设施配备医疗设备:如心电图机、除颤仪、呼吸机、监护仪等,应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性能良好。
通讯设备:包括内部电话、对讲机等,保证医护人员之间的及时沟通。
急救车辆:配备齐全的急救设备和药品,随时处于待命状态。
二、人员配置与团队建设1、医生急诊科医生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急救技能,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护士护士应熟练掌握急救护理技术,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支持人员包括担架员、保洁员等,要经过专业培训,明确各自的职责。
4、培训与演练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和模拟演练,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5、团队协作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协同工作。
三、急诊科的工作流程与规范1、分诊流程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分诊护士应迅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等,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引导患者到相应的区域就诊。
2、抢救流程对于危急重症患者,应立即启动抢救流程,医护人员紧密配合,按照既定的抢救方案进行操作。
3、诊疗流程明确各种常见疾病的诊疗流程,确保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4、转诊流程对于需要转往其他科室或医院进一步治疗的患者,要建立完善的转诊流程,保障患者的安全转运。
5、质量控制建立工作质量评估指标,定期对急诊科的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四、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1、病历管理如实、详细地记录患者的病情、诊疗过程和结果,保证病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1.2急诊科的布局和设置
急危重症护理学
3.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目标及措施
◎ 稳定急诊护理专业队伍; ◎ 提高分诊准确率; ◎ 提高患者身份识别准确性; ◎ 完善急救备用物资管理; ◎ 提高抢救成功率; ◎ 提高救治效率,缩短救治时间;
急危重症护理学
3.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目标及措施
◎ 稳定急诊护理专业队伍; ◎ 提高分诊准确率; ◎ 提高患者身份识别准确性; ◎ 完善急救备用物资管理; ◎ 提高抢救成功率; ◎ 提高救治效率,缩短救治时间; ◎ 规范文书书写;
分区救治、优化流程;定期评价、持续改进;
急危重症护理学
1.急救绿色通道
管理: 醒目标识、抢救优先; 合理配置、规范培训; 正确分诊、有效分流; 首诊负责、无缝衔接; 分区救治、优化流程; 定期评价、持续改进; 规范运行、有效救治。
急危重症护理学
2.急诊护理应激预案
是为迅速有序的应对危重症患者、批量伤员开展及时 有效的救治而预先制定的实施方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
3.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目标及措施
◎ 稳定急诊护理专业队伍; ◎ 提高分诊准确率; ◎ 提高患者身份识别准确性; ◎ 完善急救备用物资管理; ◎ 提高抢救成功率; ◎ 提高救治效率,缩短救治时间; ◎ 规范文书书写; ◎ 保证护患沟通畅通。
急危重症护理学
1.急救绿色通道
管理: 醒目标识、抢救优先;合理配置、规范培训; 正确分诊、有效分流;首诊负责、无缝衔接;
急危重症护理学
1.急救绿色通道
管理: 醒目标识、抢救优先;合理配置、规范培训; 正确分诊、有效分流;首诊负责、无缝衔接;
分区救治、优化流程;
急危重症护理学
1.急救绿色通道
管理: 醒目标识、抢救优先;合理配置、规范培训; 正确分诊、有效分流;首诊负责、无缝衔接;
急诊室规章制度挂牌
急诊室规章制度挂牌第一条急诊室的管理和服务宗旨急诊室是医院重要的临床服务部门,其任务是迅速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处理,及时稳定患者病情,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为了维护急诊室正常秩序,确保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保障患者权益,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急诊室的管理机构急诊室的管理机构为急诊室主任,急诊室主任负责急诊室的全面工作,负责急诊室内科医疗、护理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管理工作,确保急诊室的正常秩序和良好服务。
第三条急诊室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对象急诊室为全院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接收各种急诊患者,包括因各种意外、外伤等突发情况而引起的各种病症的患者,及时为患者做出诊断和处理。
第四条急诊室的服务时间和值班制度急诊室全年24小时开放,实行倒班制度,确保有足够的医护人员在岗值班,保证急诊医疗服务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第五条急诊室的工作流程1.接诊:对急诊患者进行初步接诊,了解病史,进行初步体格检查。
2.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快速进行诊断,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
3.治疗:根据诊断结果,及时给予治疗措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4.观察: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情稳定。
5.转诊:对需要住院治疗或专科治疗的患者及时进行转诊。
第六条急诊室的卫生管理1.急诊室要保持整洁卫生,每天定时开展消毒清洁工作。
2.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做好医疗垃圾的分类和处理。
3.加强对急诊室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确保医务人员身体健康。
第七条急诊室的安全管理1.急诊室要按照规定设置消防器材,加强用电安全管理,确保急诊室安全。
2.严格执行急诊工作纪律,做到工作有序,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3.对急诊室的贵重物品进行严格管理,防止被盗和遗失。
第八条急诊室的医疗质量管理1.实行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效率。
2.建立急诊室的病例管理制度,做好病历记录和资料保存工作。
3.加强医疗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事故。
第九条急诊室的服务态度和宣传工作1.急诊室的医护人员要热情周到地对待每一位患者,做到及时、准确、亲切。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一、急诊科的布局与设施1、位置选择急诊科应位于医院交通便利的区域,方便患者快速到达。
同时,应与其他科室(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有便捷的通道连接,以确保患者能够迅速转运。
2、分区设置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包括分诊区、抢救区、诊疗区、观察区、输液区等。
分诊区应靠近入口,便于快速评估患者病情;抢救区应配备先进的抢救设备和充足的空间,以应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诊疗区应设置多个诊室,满足不同疾病的诊断需求;观察区用于病情相对稳定但仍需观察的患者;输液区应提供舒适的座位和良好的照明。
3、设施设备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如心电图机、除颤仪、呼吸机、洗胃机、心电监护仪等。
同时,应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和定期维护。
此外,还需配备充足的病床、轮椅、担架等运输工具,以及完善的通讯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
二、人员配备与培训1、医护人员根据急诊科的工作量和患者流量,合理配备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医疗人员。
医生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急救技能,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和处理各种急症。
护士应熟练掌握急救操作和护理技术,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2、培训与继续教育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急救培训和模拟演练,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鼓励医护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课程,了解最新的急救理念和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三、急诊科的工作流程与制度1、分诊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分诊制度,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确保危急重症患者能够得到优先救治。
分诊护士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
2、抢救流程制定完善的抢救流程,明确各环节的职责和操作规范。
在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配合,争分夺秒地挽救患者生命。
同时,应做好抢救记录和医疗文书的书写。
3、值班制度建立合理的值班制度,确保急诊科 24 小时有医护人员值班。
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得擅自离岗。
4、转诊制度对于超出急诊科救治能力的患者,应及时转诊至相关科室或上级医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
据卫生部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制定我院急诊科设置和管理规范
一章总则
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设置,加强管理,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急诊科,并按照本规范建设和管理。
三条医院急诊科是社会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院内急症救治的首诊场所。
急诊科负责24小时为来院的急诊患者进行抢救生命、稳定病情和缓解病痛的处置,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提供支持和保障。
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急诊救治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二章设置与运行
五条急诊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药品等条件,以保障急诊救治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六条急诊科应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各类辅助检查部门。
诊科入口应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急诊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七条急诊科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有条件的可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和安全保卫等部门。
疗区和支持区应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半径。
八条急诊科应有明显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
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清楚明显,紧急救治相关科室的服务能够保持连续与畅通。
九条急诊科应明亮通风,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儿科急诊应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十条急诊科抢救室应临近急诊入口,设置一定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占地面积以14-16平方米为宜。
抢救室内应备有完好的急救药品、器械及处于备用状态的心肺复苏、监护等抢救设备,并应具有必要时施行紧急外科处理的功能。
十一条急诊科应根据患者流量和专业特点设置观察床,收住需要留院观察的患者,观察床数量以医院床位数2-3%为宜。
患者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
十二条急诊科应设有专门传呼(电话、传呼、对讲机)装置。
有条件的医院可建立急诊临床信息系统,为医疗、护理、感染控制、医技、保障等部门及时提供信息。
三章人员配备
十三条急诊科应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十四条急诊科应有相对固定的急诊医师,且不少于在岗医师的75%,医师结构梯队合理。
诊医师应具有2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能够独立掌握内、外科常见急诊处理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电除颤、呼吸机使用及创伤急救等基本技能,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间期以2年为宜。
十五条急诊科应有相对固定的急诊护士,且不少于在岗护士的75%,护士结构梯队合理。
诊护士应具有2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经规范化培训考核合格,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技能,常见急救操作技术的配合及急诊护理工作内涵与流程,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继续培训,间期以2年为宜。
十六条急诊科以急诊医师及急诊护士为主,急诊患者较多的医院,还应安排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医师、护士参加急诊。
十七条急诊科主任应由具备急诊医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应具有5年以上急诊临床工作经历的医师担任;三级医院急诊科主任应由具备急诊医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应具有8
年以上急诊临床工作经历的医师担任。
诊科主任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行政管理工作,是本科诊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
十八条急诊科护士长应由具备护师以上任职资格并至少从事急诊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人员担任;三级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应由具备护师以上任职资格并至少从事急诊临床护理工作8年以上人员担任。
士长负责本科的护理管理工作,是本科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十九条急诊科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行政管理、保安和其它人员。
四章科室管理
二十条急诊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二十一条急诊实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推诿急诊患者。
二十二条医院应建立制度,保证相关人员及时参加急诊抢救和会诊。
二十三条急诊科应根据急诊医疗工作制度与诊疗规范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急救诊疗工作,确保急诊救治及时。
二十四条急诊实行预检分诊制,建立分诊程序及分诊原则,按症状鉴别分诊,对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患者优先。
一)需要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患者:立即复苏和抢救;
二)急诊危重患者:应在5~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
三)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急诊患者:应在30分钟至1小时内给予急诊处理。
二十五条医院应制定主要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流程和处置预案,做到急诊科抢救关键措施及相关医技等科室支持配合有章可循。
二十六条急诊医护人员必须应按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急诊、留观患者的医疗文书,确保每一位急诊患者都有病历,记录诊疗全过程和患者去向。
二十七条医院应建立制度与机制,保证急诊处置后需住院治疗的患
者,优先及时收入病房,相关临床科室不得拒绝推诿。
二十八条医院应建立制度与机制,加强对急诊科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急诊科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科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二十九条急诊科在重大抢救时,特别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群体灾害事件的重大抢救,应按规定及时报告医院相关部门,医院根据情况启动相应的处置程序。
三十条急诊科应遵循《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手卫生规范并对特殊感染病人的隔离。
三十一条医院及医务管理部门应指定专兼职人负责急诊科管理,指挥与协调重大抢救和急诊患者出口问题。
五章监督管理
三十二条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设置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或者有关其他组织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急诊科进行质量评估与检查指导。
三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委托的急诊医学质量控
制中心或者其他组织开展的对急诊科的检查和指导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三十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质量、安全管理等情况进行通报或公告。
件1
院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
、仪器设备:心电图机、心脏起搏/除颤器、心脏复苏机;呼吸机、便携式超声仪、心电监护仪、吸引器、给氧设备、洗胃机;床旁X线机等。
、急救器械:一般急救搬动、转运器械,各种基本手术器械。
、急救药品:中枢神经兴奋剂;升压、降压药、强心药、利尿及脱水药;抗心律失常药;血管扩张药;镇静剂;止痛、解热剂;止血剂;解毒药、止喘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类药、各种静脉补液液体、局部麻醉药、抗菌素类药、激素类药物,各类敷料、包扎固定用
材等。
件2
诊科医护人员配置
师(5)人,护士长(1)人,护士(15)人,护工(0)人
件3
诊科医师和护士技术和技能要求
、急诊科医师应掌握的急救技术和技能
.独立处理各种急症(如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咯血、急腹症、上消化道出血、黄疸、血尿、抽搐、眩晕、头痛等);
.掌握通过心电图判断室颤、宽QRS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
的心动过缓等;
.掌握心肺脑复苏术、昏迷、各种休克的抢救治疗;
.掌握创伤的初步诊断和处理原则;
.掌握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初步诊断和处理;
.对暂时未明确诊断的急危重症给予适当的抢救治疗;
.能开展气道开放技术、电除颤、急诊起搏、溶栓术、深静脉置管、动脉穿刺、胸腔穿刺、腹腔穿刺、心包穿刺、腰椎穿刺、胸腔闭式引流、导尿、洗胃和放置食道三腔管等;
.熟练使用输液泵、呼吸器、多种生理监护仪、血糖仪及分析血气报告等
、急诊护士应掌握的急救技术和技能
.掌握急诊护理工作内涵及流程,急诊分诊;
.掌握急诊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
.掌握常见危重症的急救护理;
.掌握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掌握急诊各种抢救设备、物品及药品的管理;
.掌握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及沟通技巧;
.掌握突发事件和群伤的急诊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