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方法探讨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与评价
Ⅱ
2
泥石流、滑坡、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 极不发育,地质灾害种类以河岸塌 岸、水土流失为主。
熔岩台地区, 地势多平 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玄武岩,零星分布 坦或拓宽“U”型谷。 少量太古界龙岗群混合岩、片麻岩,岩石 风化一般。 熔岩台地区,地势平 缓。 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玄武岩,岩石较风 化或不风化。
褶皱、 断裂构造较少 人类工程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 发育,岩石较完整。 较小或虽有影响已采取了相应 治理措施。 褶皱、断裂构造不 育,岩石完整。 各种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好, 人类工程活动破坏自然环境现 象被限制。
(α1、α 2 、α 3、α 4、α 5) A= 计算公式如下: Wi = X i / Si Si = (Ci1 + Ci 2 + Ci 3 + Ci 4) /4 式中: X i ——为第 i 个参评因子的实际值 Ci1 、 Ci 2 、 Ci 3 、 Ci 4 ——第 i 个参评因子属于Ⅰ、Ⅱ、Ⅲ、Ⅳ级地质 灾害易发程度的评价标准。 对计算的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
地质灾害发育程度
地 形 地 貌
Ⅳ
4
泥石流、滑坡、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 发育,1—3 处/单元格。泥石流处于 形成期或发展期;斜坡不稳定。沟岸 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
中山—低中山区, 地形 陡峭, 山坡坡度> 25°。峡谷或“ν” 型沟谷,水系发育。
太古界龙岗群混合岩、片麻岩;元古界青 白口系、震旦系页岩、砂岩、石灰岩,古 褶皱、断裂构造发 生界、中生界页岩、泥岩、粉砂岩;砂岩、 育,岩石破碎强烈, 呈碎裂—稀裂状。 凝灰岩等;华力西期花岗岩。岩石风化强 烈,残坡积、强风化层厚度≥2.5m。
B1 R = B2 .... B n
b 11 b 12 ... b 1 m b b ... b 2m 21 22 = .... .......... ... b n 1 b n 2 .... b nm
吉林省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方法研究
1 . 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 总站 ,吉林 长春 1 3 0 0 2 1 ;2 . 吉林省第 四地质调查所 ,吉林 通化 1 3 4 0 0 1
摘 要 :地 质 灾害易发程度 分 区是地质 灾害防治工作 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 ,是编制地 质灾害防治规划 的基础 。本 文 所述地质 灾害是地质 灾害防治条例 中规定 的山体崩 塌、滑坡 、泥石流、地 面塌 陷、地裂缝 、地 面沉降等。这些地 质 灾害的发生 与地 形地 貌、岩体类型 、密度 、降水强度 等地质环境条件及人为 工程 活动等 密切相 关,本 文对吉林 省地质 灾害易发地 区进行 了研 究。 关键词 : 地质 灾害 ;易发程度 ;地质 灾害易发程度指数 中图分类号 :P 6 9 4 文献标识码 :A
第3 2 卷 第4 期
2 0 1 3 年1 2 月
吉 林 地 质
J I LI N GEOL0G Y
Vl 0 1 . 3 2 NO . 4
De c . 2 0 1 3
文章编 号 :1 0 0 1  ̄2 4 2 7( 2 0 1 3) 0 4—1 5 1—3
吉林省地质灾 害易发程度分 区方法研究
p r e v e n t i o n . Oc c u r r i n g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h a z a r d s a r e 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t o p o g r a p h y a n d g e o mo r p h o l o g y , r o c k t y p e s , d e n s i t y ,
G e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Mo n i t o r i n g C e n t r a l S t a t i o n o f J i l i n P r o v i n c e , C h a n g c h u n 1 3 0 0 2 1 , J i l i n , C h i n a ; 2 . T h e F o u r t h
基于GIS的陕西省安康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
基于GIS的陕西省安康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1. 引言1.1 研究背景陕西省安康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其背景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安康市位于中国西部,地处秦岭腹地,地形复杂多变,地质构造活动频繁,受台风、暴雨等气候因素影响较大,是一个易发地质灾害的地区。
安康市地质灾害频发,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对安康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研究,有助于科学认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减少地质灾害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基于GIS技术的研究方法,可以更加直观、全面地展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结果,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开展安康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科学价值。
1.2 研究意义地质灾害是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安康市作为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其地质灾害易发性较高,研究安康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安康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的研究,可以全面了解该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利用GIS技术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可以实现空间信息的精准化和可视化展示,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还可以为安康市的规划建设和土地利用提供重要参考,确保城市安全发展。
通过对安康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的研究,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对城市和居民造成的损失,还可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抗灾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社会意义。
2. 正文2.1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特点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东经109°08′08″-110°15′55″,北纬32°18′09″-33°46′30″之间。
地处秦巴山腹地,是秦岭与巴山襟连处,地势由北向南递降,地势起伏较大。
安康市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在12℃左右。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单元划分方法——以陕西省黄陵县为例
第41卷第2期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V01.41·N o.2 2011年03月Jour nal of Ji li n Unive rs ity(E ar th S ci en ce E d i t io n)M a r.20l l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单元划分方法以陕西省黄陵县为例霍艾迪1,张骏2,卢玉东1,成玉祥1,姚以亮11.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542.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西安710054摘要:为了提高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精度,采用斜坡单元作为研究对象。
以(;1S技术作为平台.利用水文解析工具.提出了一种将大面积研究区自动划分为最小适宜评价单元的新方法。
使用此方法将陕西省黄陵县划分为6258个最小适宜评价单元后.再通过一个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贡献分值模型计算每个评价单元易发度的分布,并以此进行黄陵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
评价结果为:据易发度分值将黄陵县分为5个地质灾害易发区。
其中高易发区占全县面积的9.94%,主要分布于洛河、沮河及寇家河河谷区,是今后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
关键词:易发性评价;格网大小;地理信息系统;评价单元中图分类号:P208;P642.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5888(2011)02—0523—06Method of Classification for S us c ep t ib i li t y Evaluation Unit f or G eolo gica l Hazar ds:A C as e S t u d y of H ua ng li ng C oun ty,Sh aa nxi,Ch in aHU()Ai—di,ZH A NG Ju n,L U Yu—dong,CHE NG Y u—xia ng,Y A()Yi—li ang1.College¨,Environmental S c ie n c e&E n gi n e er i n g,('ha n g’o n Unive rsity.Xi’nn710054.("h i n a2.C o l l e g e o f G e o h,gy E n g i n e er i n g a t td Geomoatics·Chang;an University·Xi’Ⅱ"71005,1,("hinaAbs tr ac t:To i mp r ov e t h e a c c u r a c y of t h e evaluation of t h e re g i o na l g e o l o gi c a l h aza rd in a l ar g e scal e,thi s p a p e r focuses o n the quest ion th a t what k ind o f sp at i al r e s o l u t i on c a n be use d t o ras t er—b a se d data o n these quantify fa c t or s t ha t i s more app ropri ate t O th e a c c u ra t e evalua tion pr oc es s·an d anal yzest h e f ac t o rs w hi c h af fe ct cho osi ng s pa ti al resolution.With slope un i t a s a n obje ct of s t u d y,i t d eve lop s a s ui t a bl e new method fo r a c c u r a t e evaluation w hi c h s tud y c a n be automat ically d i vi d e d in t o un it s using geog raphic al inf orma tio n s ys t e m(G I S)a n d hydrol ogical a n al y s i s to ol s.I.a rg e p a r t s of t h e stu dy are a,wh ic h is in H u a n gl i n g c o un t y,S h aa n xi P rov in ce,ar e cl as si fi ed in t o 6 258evaluation modules· wit h m od e l o f g e o l o g i ca l haza rd a c c u r a c y contribution s c o ri n g t o me a s u r e t h e d is t r i b u t io nof d eg re e—pron e fo r each evaluation u ni t.T he e ff e c t i v e n e s s of th e pr op o se d metho d h as b ee n t e s t e d ino f Y an’an pr ac ti ca l a p pl i c a ti o n t o ge o—h a z ar d su s c ep t i bi l i ty evaluation in H u a ng l i ng CountyCit y.E val uat in g r es u l ts s how th a t H ua n g li n g c o u n t y is di v i d e d in t o fi ve lev el accordi ng t O di f fe r e ntg e o l dg i c a l ha zar d a c c u r a c y regio n.Hi gh a c c u r a c y a r e a s a c c o u n t for 9.94%and ma in ly s i t ua t e d in vaueies of Luohe River,Juhe Riv er a n d Koujia R i v e r,w hi c h t h e i mp or ta nt f or preve ntion and t rea tmen t o f收稿日期:2010—06—16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0640,103)作者简介:霍艾迪(1971一),男.陕西西安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遥感与(;1S应用的研究,E—mail:huoaidi@ehd.edu.通讯联系人:张骏(1955--).男,陕西蓝田人.教授.主要从事地质灾害研究,E-mail: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第4l卷g e o l og i c a l d i s as t e r in t h e f uture.Key w o r d s:s u s c e p t i bi l i t y ev aluation;grid si ze;geo graphi c i nfor mat ion sy ste ms;ev alua tio n u ni t方法由于采用一个基于G I S的水文分析模型来自0引言动地完成易发性适宜评价单元的划分,简便易行、适研究大范围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用性广,可以得到研究区域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对交通线路选定、建筑物选址以及地质灾害的防治图。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研究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研究摘要:地质灾害是地质活动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地质灾害的形成离不开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类型、地震、降雨、河流侵蚀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社会条件主要为人类工程活动等。
其中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与岩土体结构类型、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是地质灾害产生的基础条件,降雨、人类工程活动、河流侵蚀、地震等是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
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为地方防灾减灾规划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具有现实的防灾减灾意义和重大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质条件、易发性评价引言:对地质灾害形成的条件、结构、状态进行分析并对在受到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即将发生的灾害进行预测是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
然而地质灾害的形成并非受单一因素的影响,所以地质灾害的评价要考虑多种影响因素,而科学、全面、合理的选取评价指标是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工作的基础。
一、评价方法与模型层次分析法是 20世纪 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
其基本思路是根据工程问题的性质和要求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分目标、子目标,并按目标间的相互关联程度与隶属关系分组,形成多层次的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目标的相对重要性,同时运用矩阵运算确定子目标对其上一层目标的相对重要性。
层层下去,最终确定出子目标对总目标的重要性。
层次分析法计算确定易发性权重的步骤如图1所示。
图 1 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险权重流程1、建立系统梯阶层次结构模型首先,根据对问题的了解和初步分析,把复杂问题按特定的目标、准则和约束条件等分解成被称为因素的各个组成部分,把这些因素属性和不同分层排列。
同一层次的因素对下一层的某些因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它又受上一层次因素的支配,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递阶层次。
最简单的递阶层次分为3层。
最上面的层次一般只有一个因素,它是系统的目标,被称为目标层;中间的层次是准则,其中排列了衡量是否达到目标的各项准则;最底层是方案层,表示所选取的解决问题的各方案、策略等。
宜君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方法及评价
宜君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方法及评价宜君县地质灾害众多,灾害类型主要以滑坡、崩塌、地面塌陷为主。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GIS空间分析原理,对宜君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按照地质环境条件差异、地质灾害形成主导因素、行政区相对完整性、综合分析定量化进行分区,并根据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不同,对宜君县地质灾害做出了详细的分区及评价。
标签:宜君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方法分区评价1前言宜君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地处关中盆地和渭北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属于黄土高原南缘的黄土残塬区。
境内峰峦叠障,沟壑纵横,地质环境条件较差;区内降水丰富,降水量位居渭北地区之首;加之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使得地质灾害特别是崩塌、滑坡灾害非常发育,这些自然灾害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经济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与损失,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建设与发展。
因此,2014年宜君县进行了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并进行全县范围的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分区,这将对于制定宜君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合理开发地质环境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地质灾害概况和易发区划分截止2014年9月5日详查野外工作结束,宜君县全县灾害点共计138处,其中滑坡50处,崩塌81处,泥石流3处,地面塌陷4处;随着国家移民搬迁力度的加大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力度的提高,截止2014年宜君县境内经搬迁治理消除隐患的地质灾害点有98处,确认群测群防地质灾害隐患点40处。
县境内地质灾害的隐蔽性、突发性是区内地质灾害的最大特点,灾害以人为诱发居多;而主要诱因为切坡修路挖窑、矿山开采、陡坡耕种。
地质灾害分布范围遍及全县3乡、6镇、1个办事处,尤以城关镇、哭泉乡、彭镇、太安镇、云梦乡及玉华川、山岔河流域两岸阶地最为发育。
从行政区划上来看,地质灾害分布表现在中部梁峁丘陵区最多、西南中山丘陵区次之,东北部黄土残塬区最少。
宜君县地质灾害自1956年至2014年详查结束,共造成19人死亡,全毁房屋(窑洞)552间,全毁耕地10069亩;目前区内40处群测群防地质灾害隐患点共威胁303户、1565人、1034间房,威胁耕地81亩、公路1.22km、光缆350m;经济损失预测评估为7074万元。
地质灾害区划和分区评价
第五章地质灾害区划与分区评价第一节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及分区评价一、评价思路与方法地质灾害发育现状是其易发性的客观反映,要想准确的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必须依赖遥感解译和野外实际调查工作,本着这一思路,此次调查十分重视对基础地质元素的搜集与分析,野外工作结束时已形成本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基本轮廓,即初步的定性分区结果;同时考虑到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性,通过对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诸多因素分析,采用半定量方法进行分区计算,作为对定性评价的补充,最后综合两种结果,形成本区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分区图。
由于地质灾害易发性的评价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本身存在着不确定性、模糊性以及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如何将复杂的地质因素尽可能的定量化,使分析和评价结果最大限度的符合客观实际情况,是地质工作者广为探讨的问题。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它不仅适用于存在不确定性和主观信息的情况,还允许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运用经验、洞察力和直觉。
由于它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因此在各学科模糊综合评判中得以广泛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最近的30多年内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预测等众多领域,借助GIS系统可以完成制图、数字地形分析、空间决策支持、空间分析统计等任务,在GIS平台上进行易发性区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传统区划工作量大、工作强度大、工作精度不高以及主观影响大的不足。
本次工作拟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统计方法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对区内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和区划,主要技术路线和方法如下:1、确定评价单元和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和各要素的权值。
2、对各评价因子指标进行量化,并采用归一化数值变换方法统一量纲。
3、在评价指标权值确定和数据归一化的基础上,利用GIS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数据的空间叠加与统计。
4、经统计分析确定易发性区划的分界点,将评价结果分成不同等级。
县(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方法研究——以四川省西昌县为例
2 地质灾害分 区主导因子的确定
21 易发 区划分 主导 因子 .
西 昌县地 质灾 害 的发生 、发展 的致 灾 因素较 多 ,主要有 地形 地貌 、岩性 、结 构 、新 构造 、降雨 、水
收 稿 日期 :20— 4 2 8 0— 8 0
作 者简 介 :汪 月鹃 ( 9 4 ) 1 8一 ,女 ,江 西新 余 ,在读硕 士 ,主 要研 究方 向为 生态环境 地 质
■ ■■■■■■壁 ■里■ ■■■■■■■ 查■■垦■墨■●■●■■堕■坌■0■■ ■ ●些 ■室■翌■■■■■■壁■ ■■■ ■ ■■奎■■■■垦 ●圣■堡■■■■■■ ■ ■■ ■ ■ ■ ● ■ ■ ■ ■ ■■■■垄0坌■■■■■■望■●■・ ● ■ ■ ■ ■ ■童 ■ ■ ■ ■
! 童 等 度 墅 堡 堡 堕 窒 om o 墅 堡 ! 堕 0 一 0m 0 o 0
根据上述标准按不同灾种对单元进行地质灾害信息的提取及数值化将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因素及影响程度分级影响因素影响程度强影响程度中影响程度弱相对高度1500山坡坡度4035403035沟谷密度35条km13条km011条km斜坡类型顺向坡直线或近似坡凹形坡岩性组合软弱软硬相间坚硬完整程度破碎较破碎完整地层产状35253525风化厚度10结构类型散体碎裂层状稀裂块体状块状层理状况发育较发育不发育节理裂隙发育较发育不发育结构面松散层与基岩面层面泥化夹层节理裂隙面地质构造断层褶皱发育断层褶皱较发育断层褶皱不发育新构造活动活动较明显断层活动不明显断层不活动断层地震震级79767年降雨量700连日降雨量90日降雨量45小时降雨量2010分钟降雨量1520人为水体活动频繁较频繁不频繁河流冲刷严重较严重不严重地下水活动露头多露头较少露头很少植被覆盖率40406060切坡加载严重较严重轻微人为渗水状况严重严重少量2008年12月第28ec2008326坡数字化结果进行叠加分析
区域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和危险性的评价和分区
区域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和危险性的评价和分区我国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环境破坏极其严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这些地质灾害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改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研究人员在预防和改善地质灾害前,要对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价和分区,这样才能制定合理科学有效的计划,才能制定相应的措施,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
标签: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地质灾害具有双重的属性,有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的因素。
我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每年因地质灾害而造成的伤亡非常严重,经济损失也有上升趋势。
地质灾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严重制约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国家对地质灾害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对区域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和危险性做出评价和分区有利于我国各地区对地质灾害做出防范和解决措施,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利用科学技术缓解地质灾害的发生,使人类能够更好地生存,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地质灾害的易发性的评价和分区对于一个区域的地质灾害的易发性的评价和分区,首先要根据区域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植被条件、人为活动条件等因素,进行调查、检测、分析,最后做出评估,也就是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做出评估。
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利用Map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将地质灾害分布和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形成图层进行网格剖分,根据灾害程度及强度对区域地质灾害情况做出比较,如灾害的密度、面积,形成地质灾害的条件像降雨、河流冲刷、人为破坏等具体数值来进行计算、比较,这样就容易将区域的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做出区分,可以将灾害的易发性分为大、中、小3个级别,根据级别的不同人们就可以更好地预防或改变地质灾害的发生,更好地造福人类。
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方法探讨
7 8
西部探矿 工程 害 的危险等级 。
21 0 1年第 3 期
度灾害 ( 、 本无灾害 ( ) D)基 E。 2 地面 塌陷、 地裂缝 、 海水入侵 、 海岸 侵蚀危 险性 区划
2 1 危 险性隶属度计算 .
以地面塌 陷危险性隶 属度计算 为例 : () 1建立预 测结构模 型 , 选择在地质 背景 、 人类 活动
网格 即为最 小 的危 险性评 价单 位 。
类影 响 因子 的信 息量 ( , 称单 因子信 息量 。 j)简 () 每 个 单元 网 中 各 个影 响 因子 信息 量 按 公 式 4将
( ) 行叠 加 , 2进 叠加 结 果 为崩 塌 、 滑坡 、 泥石 流 的多 因子 信息 量 。
2 1 年第 3期 01
西 部探 矿工程
7 7
地 质 灾 害 危 险 性 区划 方 法 探 讨
张 显 , 文 学 臧
( 河北省 地矿 局秦 皇 岛矿 产水 文工程 地质 大 队, 河北 秦 皇 岛 0 6 0 ) 6 0 1
摘 要: 地质 灾 害危 险性 区划 工作 中 , 由于各 种地 质 灾害的发 育特征 、 形成 机制及 危 害特 性差 异很 大 ,
因此针 对不 同类型 的地质 灾害选取不 同模 型 、 法进行 。 方
关 键词 : 地质 灾 害; 区划 ; 法 方 中图分类 号 : 6 2 文 献标识 码 : 文章 编号 :O 4 5 1 (O 1 O 一 O 7 —0 P4 A 1O— 7 62 1)3 07 3
地 质灾 害危险性 区划工 作结 果 的准确性 , 主要取 决 于基础资料 的可靠性及 所选 数学模 型的合理 性 。为 了提
1 2 危险性 区划 .
基于GIS的陕西省安康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
基于GIS的陕西省安康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1. 引言1.1 研究背景短暂的变化或其他干扰信息。
当前,虽然已经开展了一些与地质灾害相关的研究工作,但对于安康市地质灾害易发性的系统研究仍然相对薄弱。
本文旨在通过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研究,为安康市地质灾害防治和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地质灾害类型及特点、易发因素和评价方法的分析研究,本文将为安康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为实现安康市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科学保障。
1.2 研究意义地质灾害是一种影响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扩大,地质灾害频发的趋势日益突出。
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和分区研究,对降低地质灾害风险、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基于GIS技术,对陕西省安康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和分区,探讨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及易发因素,为制定防灾减灾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地质灾害类型及特点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安康市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和规律,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合理建议。
借助GIS技术辅助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域,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相应的预警信息,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本研究对于提高地质灾害防控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2. 正文2.1 地质灾害类型及特点分析地质灾害是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条件下,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危害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事件。
安康市地质灾害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等多种类型。
滑坡是安康市地质灾害中的常见类型之一。
它指的是地表土壤和岩石整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倾角或岩土体内部的一定面迅速、连续发生的运动现象。
滑坡具有规模大、破坏性强的特点,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崩塌在安康市地质灾害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地质灾害易发区
第四章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易发区的划分是根据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和现状地质灾害的分布并反映地质灾害的历史和未来发生的可能性。
第一节易发分区原则及方法一、分区原则根据国土资源部4号令《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办法》和《县(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国土资环发[2001]01号文)。
区内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划分主要考虑地质环境条件、矿产资源分布两个方面的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拟定适合息烽县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控制因子赋值表(见规划说明书表10.1、10.2、10.3、10.4、10.5),在此基础上运用网格剖分法赋值后,在计算机上用软件自动生成等值线分区,对不合理的边界采用人工修边,将全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三级。
(一)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主要考虑:1、地层岩性(岩性组合、地层产状、风化程度);2、构造发育程度;3、地形地貌(地形坡度、相对高差、斜坡类型)。
(二)矿产资源主要考虑:1、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根据《实施细则》中地质灾害易发分区特征简表要求,结合息烽县实际情况,拟定适合本区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因子评价简表(按防治规划说明书上的表),在此基础上,将息烽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三级。
二、分区方法对全县行政区域进行网格剖分,剖分后根据区内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及矿产资源分布情况来进行网格赋值,然后圈定等值线进行易发分区(具体方法见规划说明书)。
第二节易发区分区特征一、分区命名原则分区命名原则:以“区域地理名+地质灾害种类+易发程度”进行分区命名,如“鹿窝~三友滑坡高易发区”。
二、地质灾害分区特征及评价上述原则,根据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及等值线圈定结果,结合该县实际情况,将息烽县地质灾害分为高易发区(等值线≥3.5)、中易发区(等值线2.5~3.5)和低易发区(等值线1.5~2.5)三级,各区平面位置见《贵州省息烽县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分区图》(附图2)。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原则及分区概述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原则及分区概述第一节易发区划分原则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是根据市区内不同地域的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人类工程活动程度等因素进行划分。
其中,地质环境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包括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的数量、规模、危害程度、稳定性等;人类工程活动程度包括人类工程活动的强弱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等。
第二节易发区划分及分区概述根据易发程度分区原则,将石嘴山市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Ⅰ1-Ⅰ2)2个、地质灾害中易发区(Ⅱ1-Ⅱ2)2个、地质灾害低易发区(Ⅲ1-Ⅲ5)5个和地质灾害不易发区(Ⅳ)1个(表3-1)。
一、地质灾害高易发区(Ⅰ)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降水、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控制与影响,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XX矿区、XX矿区、XX矿区,汝(箕沟)-西(大滩)公路两侧、301省道两侧及XX沟沟口至小西峰沟沟口山前地带,面积约540.04km2,占石嘴山市面积的10.37%。
1、XX—XX矿区泥石流高易发区、汝西公路—301省道崩塌高易发区和XX山前泥石流高易发区(Ⅰ1)行政区划位于XX街道办事处、XX街道办事处、崇岗镇、长胜街道办事处、青山街道办事处、长城路街道办事处、长兴街道办事处、沟口街道办事处,面积约427.31km2。
区内矿山众多、地质环境恶劣,地质灾害发育,共有地质灾害点250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75.53%。
其中崩塌98处、滑坡20处、泥石流123处、地面塌陷7处、不稳定斜坡2处。
威胁矿区居民房屋、地面和井下物资、矿区公路、沟道、输电线路,涉及1645人。
灾害点密度为0.59处/km2。
XX—XX矿区泥石流高易发区、汝西公路—301省道崩塌高易发区地貌上位于构造剥蚀中山-低中山,山体大致呈近南北向展布,海拔高程1500~2000m,相对高差约200~500m。
山间沟谷发育。
受地形等多因素影响,区内年均降雨量相对工作区其它区域多10%,且多以局地突发性短时强降雨为主,雨量集中,频率较高,是区域内山洪、泥石流灾害最主要的诱发因素。
广东省海丰县地质灾害易发分区评价研究
(938 Team of GD Province Nonferrous Metal Geological Bureau,Huizhou 516023,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ondi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Haifeng Count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re determined. Wit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tudy area, the susceptibility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the study area is divid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traditional qualitative analysis, so as to guid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Keywords: geologic hazard;Susceptibility zoning;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4)岩土体类型。区内工程地质岩土体有砂、砾石、粘 土多层土体,层状软红层岩,层状较硬碎屑岩,块状较硬 坚硬侵入岩、潜火山岩。
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研究与防治—以蒙阴县为例
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研究与防治—以蒙阴县为例摘要:本文以蒙阴县为研究对象,基于蒙阴县地质背景分析了蒙阴地区的地质灾害发生的现状和诱因,并对该区的各地区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介绍,最后从政策和技术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关键词:地质灾害;分析;防治1蒙阴地质背景蒙阴县地处山东省东南部沂蒙山区,面积1601.6平方公里,县内的蒙山绵延百里,境内发育单斜地质构造、三十六名崮、金伯利岩筒和岩脉等地质景观。
在沂蒙山区可见一些山的顶部呈圆形开阔峰巅四周峭壁陡立,山坡逐渐变缓,逐渐过渡到山脚下。
这种山被地貌学家命名为“桌状山”,当地老百姓称为“崮”。
蒙阴县有“ 三十六名崮”,其中岱崮镇和野店镇是崮的汇集之地,方圆百平方千米范围内有南、北岱崮、水泉崮、龙须崮、油篓崮、柴崮、樟崮等比较大的崮20多个。
蒙山北侧、汶河两岸位于蒙山断裂的掀斜式上升盘,受蒙山断裂的影响,该区域寒武系、奥陶系、侏罗系、白里系等地层多呈为北北西走向,倾角20 一4 2°。
单斜构造区域面积可达数百平方公里,单斜构造区域单面山、主背脊此起彼伏,不对称谷地等发育。
蒙阴县城西南部的断龙山,岩层倾角达37 一42°。
目前,南坡尚保存原始坡面,北坡因人工开采形成十几米高的大斜面。
2蒙阴地质灾害现状2.1地质灾害类型1)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水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易发的地区常发育在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的地形中。
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
2)滑坡。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
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的原则、方法和评价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的原则、方法和评价一、易发区分区原则、方法(一)分区原则易发区分区遵循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即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即“区内相似,区际相异”,是区划的通用原则。
在区划中,将基本条件相似的单元划分为一个区,而将基本条件相异的单元划作不同的区。
(二)分区方法地质灾害易发区划是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基础。
本次区划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区和评价,首先根据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的样本统计数据和地质灾害形成条件选取评价指标,采用基于GIS的综合评判法进行定量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野外调查的实际情况、结合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成果进行定性分析,最终得出区划结果。
1、评价模型综合评判模型通过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将各种灾害数据网格化,之后按下式计算,最后将各因素进行图形叠加,形成评判成果图。
计算公式如下:B =∑=⨯niiir b1式中:B—崩滑流发育程度指数;ib—评价指标归一化值;ir—权重。
2、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型特点,根据对野外调查实际资料的掌握和前述章节地质灾害形成条件的论述,综合评判模型指标选用地质灾害的点密度、地质灾害发育的坡度、坡高、坡型、岩土体类型等地质环境条件、地震、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诱发因素做为评价指标。
已有地质灾害群体统计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及隐患点的数量和规模,在此次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时,采用本次实地调查的159处资料作为样本来计算单元内已有地质灾害的点密度。
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选取坡度、坡高、坡型、岩土结构等4项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诱发因素为地震、工程活动和降雨。
在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调查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中各个指标的权重(表4-1)。
表4-1 XX市地质灾害易发分区评价指标及权重3、评价指标量化评价指标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对于定量指标,如斜坡的坡度、坡高等,取其原始观测值,并作适当的数值变换即可;对于定性指标,如岩土结构、坡型等,需要建立一个评价指标的分级划分标准,根据各项指标对不同级别的相对贡献来取值。
博罗县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划分方法对比分析
博罗县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划分方法对比分析作者:荀忠来源:《西部资源》2021年第04期摘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划分是区域地质灾害预测的关健问题,对制订防治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广东省博罗县1∶5万详细调查易发分区为例,分析了博罗县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及其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分别采用了条件类比定性分析法和综合危险性指数法对博罗县地质灾害进行易发分区,并对划分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斜坡类地质灾害采用综合指数法更加符合实际,能更好的为博罗县制订防治规划,充分发挥地灾防治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博罗县;地质灾害易发分区;综合危险性指数法;条件类比法1.概述博罗县位于广东省惠州市中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边缘,全县面积2858km2,通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已发地质灾害点112处,不稳定斜坡99处,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等三种,其中以微型崩塌为主,灾情均为小型。
本文以博罗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为例,对地质灾类型和规模、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分别采用条件类比法和综合危险性指数法两种常用方法对博罗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并对划分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斜坡类地质灾害采用综合危险性指数法更加符合实际。
2.博罗县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博罗县由于地质环境条件较为复杂,局部断裂构造较发育,雨水充沛,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等自然环境条件影响,特别是经济发展,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时有发生。
2.1类型和规模从全县地质灾害发生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已发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地面塌陷。
调查期已发地质灾害点112处,不稳定斜坡99处。
已发地质灾害以崩塌为主,地面塌陷和滑坡相对较少,崩塌规模以微型为主,地面塌陷和滑坡为中、小型。
不稳定斜坡共99处,以人为切坡为主,自然斜坡仅1处。
主要变形趋势为崩塌,其中特大型1处(已在册隐患点)、大型2处,中型38处,小型58处。
2.2地质灾害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从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看,地貌和岩性是决定地质灾害分布的主导因素,强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
[实用参考]地质灾害区划与分区评价.doc
第五章地质灾害区划与分区评价第一节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及分区评价一、评价思路与方法地质灾害发育现状是其易发性的客观反映,要想准确的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必须依赖遥感解译和野外实际调查工作,本着这一思路,此次调查十分重视对基础地质元素的搜集与分析,野外工作结束时已形成本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基本轮廓,即初步的定性分区结果;同时考虑到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性,通过对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诸多因素分析,采用半定量方法进行分区计算,作为对定性评价的补充,最后综合两种结果,形成本区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分区图。
由于地质灾害易发性的评价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本身存在着不确定性、模糊性以及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如何将复杂的地质因素尽可能的定量化,使分析和评价结果最大限度的符合客观实际情况,是地质工作者广为探讨的问题。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它不仅适用于存在不确定性和主观信息的情况,还允许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运用经验、洞察力和直觉。
由于它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因此在各学科模糊综合评判中得以广泛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最近的30多年内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预测等众多领域,借助GIS系统可以完成制图、数字地形分析、空间决策支持、空间分析统计等任务,在GIS平台上进行易发性区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传统区划工作量大、工作强度大、工作精度不高以及主观影响大的不足。
本次工作拟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统计方法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对区内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和区划,主要技术路线和方法如下:1、确定评价单元和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和各要素的权值。
2、对各评价因子指标进行量化,并采用归一化数值变换方法统一量纲。
3、在评价指标权值确定和数据归一化的基础上,利用GIS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数据的空间叠加与统计。
4、经统计分析确定易发性区划的分界点,将评价结果分成不同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