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对翻译的影响

合集下载

翻译目的论视阈下的中国政治文本翻译文献综述

翻译目的论视阈下的中国政治文本翻译文献综述

翻译目的论视阈下的中国政治文本翻译文献综述【摘要】本文综述了在翻译目的论视阈下的中国政治文本翻译。

首先介绍了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框架,然后分析了中国政治文本的特点和翻译策略。

接着总结了现有研究成果,探讨了方法论及实证基础。

本文对研究的贡献进行了评述,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翻译目的论视阈下的政治文本翻译,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 翻译目的论、中国政治文本、翻译策略、文献综述、理论框架、方法论、研究贡献、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政治文本翻译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逐渐提升,中国政治文本的翻译工作也变得愈发重要。

由于语言、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将中国政治文本准确地翻译成外文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研究中国政治文本翻译的目的、策略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研究政治文本的翻译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治文本作为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的重要载体,其翻译涉及到国际交流和理解。

翻译目的论视阈下的中国政治文本翻译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这些文本的政治意图和目的,同时也可以促进中外政治文本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

通过对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框架和翻译策略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政治文本翻译过程中的目的性和策略性,从而提高翻译质量和效果。

现有研究综述和方法论的探讨,有助于总结已有研究成果,指导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方法选择。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政治文本翻译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政治信息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准确传达和理解。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有助于指导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提升中国政治文本翻译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2. 正文2.1 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框架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框架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和翻译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理论体系。

研究者们认为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过程中的选择和决策,并且影响着翻译产品的质量和效果。

影响翻译的因素

影响翻译的因素

影响翻译的因素在全球化的今天,翻译活动无处不在。

只要有不同文化和语言,就会需要翻译。

翻译是个复杂的过程,影响翻译的因素错综复杂,涉及语言或文本因素,文化因素,语境因素以及译者个人因素等。

作为一位外语专业的学生,我想先谈谈影响翻译的主观因素,即译者的个人因素。

其中包括译者个人的能力(外语能力,文化掌握能力,文字驾驭能力),译者的翻译理念(是直译还是意译),译者的翻译动机(动机决定投入度,投入越大,译文质量相对越高)。

作为刚刚踏入翻译的新鲜血液,甚至可能才踏进去半只脚的翻译新人,首当其冲的影响因素就是译者个人能力,而能成就译者个人能力的就是热情。

对于新一代投身祖国翻译事业的青年一代,影响新青年译者最大的就是热情。

科技时代生活日新月异,同时选择诱惑也很多,有人说生命就是由无数的选择构成,你选择某时间跳舞,你的这部分生命就是舞蹈,你选择在某个时间玩乐,你的这部分生命就是玩乐,同样作为译者,当你在无数生命小碎块的时间中选择提高语言能力,钻研语言文化,翻译的质量也会随之增长。

近日,央视综艺《朗读者》受到广泛好评,其中译届泰斗许渊冲先生带给我们无数震撼,无数感动。

已经96岁的先生,在谈及自己曾经翻译的诗篇依然饱含深情,热泪盈眶,同时计划在100岁之前,把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全部译完。

这是怎样的热情使他在接近百岁之时依然坚持翻译。

在谈及翻译之时,先生眼中散发的光芒令我折服,那是渗透骨血的热爱。

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根基便是对事业无限的热情。

译者的翻译能力都是靠平时长时间的积累促成的,以热情做支撑,才能在无数日夜为提高翻译能力而奋战。

其次,译者的翻译理念同样是翻译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20世纪以来,中国的翻译理论不断发展,翻译界大家辈出。

严复把老子的“信”和“美”的矛盾论发展为“信达雅”三原则。

林琴南不懂外文而从事翻译,不“信”,但实现了达,雅。

鲁迅倡导直译,求信,郭沫若则求美。

朱生豪倡导意译,译出诗意译作。

到了钱钟书,朱光潜,中国的翻译理论达到了最高峰。

论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对翻译文学的影响

论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对翻译文学的影响

论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对翻译文学的影响作者:杜立庞文芳孙建来源:《大观周刊》2011年第31期摘要:在文學翻译的开始,政治文化对文本的选择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操纵作用,而意识形态与翻译文学之间则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往往是构成翻译文学生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态环境。

关键词: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翻译文学从近现代历史的角度来看,政治文化因素是制约整个社会文化的基本力量,意识形态的力量和作用深刻的投射到了整个文学的发展过程中。

“政治文化”一词是美国政治学家加里埃尔·阿尔蒙德于1956年在《政治季刊》上发表《比较政治系统》一文时首先使用。

认为“政治文化”是属于“文化体系”的一部分,指涉着对政治行为和政治评价的主观取向。

“政治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在一定文化环境下形成的民族、国家、阶级和集团所建构的政治规范、政治制度和体系,以及人们关于政治现象的态度、感情、心理、习惯、价值信念和学说理论的复合体;狭义的政治文化则主要指政治心理、政治意识、政治态度、政治价值观等层面所组成的观念形态体系,也就是阿尔蒙德所谓的“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①。

“政治文化”不同于明确的政治理念和现实的政治决策,它更关注的是政治上的心理方面的集体表现形式,以及政治体系中成员对政治的个人态度与价值取向模式。

进入其研究视野的就不再是纯客观的“活动”,甚至还包括主要关注政治行为的心理因素,如信念、情感及评价意向等。

“政治”是以政治文化的方式对翻译活动施加影响的,即民族、国家、阶级或集团等政治实体所建构的政治规范和权力机制,是通过营造成某种流行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感情来影响翻译活动的,而翻译活动反作用于政治也主要是通过这些政治文化方面来间接实施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政治文化”是连接政治与翻译的桥梁,而政治意识形态则包含于政治文化中。

政治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文本选择的影响。

中国翻译史上政治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中国翻译史上政治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中国翻译史上政治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吴荧丽?李艳摘要:中国的翻译史据考证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总共历经了4次翻译高潮,分别是东汉末年到宋朝的将近1000年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清末民初的近代西学翻译以及现当代翻译。

在这四次翻译高潮中,除了佛经翻译,其他三次翻译高潮都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三个时间段内,政治因素对翻译家的翻译思想及目的,翻译选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对翻译活动同样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翻译史;政治因素;翻译思想与目的;翻译选材中国翻译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史前时期,我国不同的地区的部落、部族之间就开始了交际和融合的过程。

据史料记载,我国至少在公元前11世纪就已经有了通过多重翻译而经行交流的史实。

[1]这样算来,中国的翻译活动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虽然不同的研究中国翻译史的学者对中国翻译史的划分标准有稍微的不同,但大致上来说,中国的翻译史上总共经历了四次翻译高潮,分别是东汉末年—宋朝的佛经翻译(148-1111);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1584-1724);清末民初的近代西学翻译(1840-1919)和现当代翻译。

在这四次翻译高潮中,除了佛经翻译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慢慢兴起,与政治的关系没有那么密切,其他三次翻译高潮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政治的因素的影响。

西方翻译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操纵理论,其创始人是勒弗菲尔。

该理论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意识形态决定着译者的文本选择、翻译目的和策略,其影响突破了语言层面的因素。

法国的翻译家贝尔曼也指出,翻译策略受意识形态驱使。

[2]由此可见,政治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影响。

一、政治因素影响翻译家的思想及目的翻译活动并非真空作业,语言外因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翻译的过程和结果。

对语言外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语言符号的人文含义、译本的任务以及译本的功能。

论洋务运动时期政治因素对翻译选材的影响

论洋务运动时期政治因素对翻译选材的影响
的翻 译历 史悠 久 , 自周 代 开 始就 有 了翻译 活动 , 自此 之 后 , 国 的 我
1 京 师 同 文 馆 的 翻 译 .
京 师 同 文 馆是 清 代 在 北 京 开 办 的第 一 所 洋 务学 堂 。清 朝 政 府 一 向以 天朝 大 国 自居 , 是 自鸦 片 战 争 之 后 , 但 由于 其 屡 次 与 帝 国主 义 列 强交 涉 , 终感 觉 到语 言 不 通 , 字 隔 阂是 其 当 时 屡 遭 最 文 欺 蒙 的 原 因 之一 , 此 为 了巩 同统 治 政 权 , 王 朝 听 从 洋 务 派 的 因 清 主 张 , 教 育 上采 取 的 主 要 措 施 就 是 举 办 学 习 “ 文 ” “ 艺 ” 在 西 和 西 的 近 代 学 校 , 是 在 同治 元 午 ( 82年 ) 立 了 京 师 同文 馆 , 于 16 设 这
外法权 、 最惠国待遇 、 外交等更多的有关国际法原则, 所以丁韪 良与 其助手在同文馆的组织下又相继译出了 《 公法便览》《 、公法会通》 、 《 公法千章》《 、公法新编》 等。大量公法的引进使 当时一部分人的头
脑 得 以清 醒 , 认 识到 自身 在 内政 外交 方 面存 在 的问题 , 当 时 并且 给 的社会 注 入了一 股新 的活力 , 不少 有 志之士 观察 到 了九州 之外 的 使 世 界 , 一步 了解 西方 、 习 西方. 了坚 实 的基 础 。 为进 学 奠定 除 了有关 国际法 的书系 之外 ,同文馆 还 翻译 了诸 如 《 学指 化
法律和文史等方面的书籍, 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自该馆成立后
i十 年 问 , 馆 出版 译著 二 百余 部 , 内容 侧重 于外 交 、 法 、 该 翻译 政 世
界史 、 时事等方面, 中国际法方面的著作 翻译对 当时中国的社会 其 意义尤其重大。 当时同文馆第一任总教习美国长老会传教士丁韪 良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惠顿的《 国际法原理》 译成的《 万国公法》 是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1. 文化差异导致翻译困难文化语境的不同往往导致语言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文化中的礼貌称谓在英语中难以找到对应的词汇,而某些英语习语在汉语中也难以直接翻译。

在翻译时,如果不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语境,很容易导致翻译困难和错误。

2. 文化背景影响翻译选择翻译活动中,翻译者往往会受到自己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过度本土化或异化的现象。

在翻译文学作品时,翻译者难免会受到自己的文化观念和审美取向的影响,导致译文和原文在情感色彩和意境上产生差异。

3. 跨文化传播效果受限文化语境的差异使得跨文化传播的效果受到限制。

即使翻译工作做得再好,也很难完全忠实地传达原文的原始意义。

这就需要翻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素养,才能够更好地完成翻译工作。

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1. 政治和社会环境对翻译的影响2. 经济因素影响翻译市场3. 社会价值观影响翻译内容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也会对翻译内容产生影响。

某些敏感话题或涉及国家安全的内容,可能会受到社会审查和道德规范的限制,从而在翻译过程中面临一些难题。

三、应对策略1.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翻译者需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深入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以更好地理解源语言的意义和情感,并将其准确地传达到目标语言中去。

2. 注重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翻译者需要注重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保持翻译工作的客观性和中立性,避免受到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保证翻译质量和可靠性。

3. 加强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翻译者需要加强自身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提升自己在不同文化语境和社会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翻译情况。

4. 注重实践经验和专业培训翻译者需要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参与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市场需求。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翻译者需要加强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以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的翻译情况。

意识形态中的政治因素对翻译选择的影响

意识形态中的政治因素对翻译选择的影响

一 .
引 言
现 其影 响作 用体 现 在 以下几个 方面 。
关 于 意 识 形 态 对 翻 译 实 践 所 形 成 的 压 力 是 翻 译 学
f 一) 影 响翻译 的 目的
在 一定 条件 下 . 翻译 是殖 民文化 的产物 , 是 帝 国主 义
者从 2 0世 纪 8 0年 代 开 始 关 注 的话 题 。法 国翻 译 学 者 B e r ma n指 出 . 翻 译策 略是 在 意识 形态 的 驱动 下做 出选 择
迫, 中 国的 学者 们 翻译 的 作 品如 《 黑 人 诗选 》 等 最 能揭 露 美帝 国主义 的残酷 统 治 , 以反 映被 压迫 人 民的反抗 精神 ,
希 望 引起 读 者 的共鸣 , 对 当时 的 中国来说 , 具有 现实 的意
义。
思想 、 价 值 观 等要 素 的 总和 。意识 形 态 不是 人 脑 中 固有
更亲 睐那 些表 现社 会 阴暗面 的作 品 ,以此达 到诋 毁 阿拉 伯 国家 的政治 目的。 再如 , 战后 美 国翻译 了很 多 日本文 学 中体 现哀 伤 、 凄婉 主题 的作 品 , 原 因是在 战后 特定 的历 史 政治 背景 下 , 美 国试 图把 战后 的 日本 描绘 成一 派雅 致 、 凄
二. 意 识 形 态 中 的 政 治 因 素 对 翻 译 实 践 的 影 响
楚、 忧郁 的景象 , 以达到 其特殊 的 政治 目的。5 0年代 的 中
国刚刚解 放 ,为 了摆 脱压 在 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 民身 上 的帝 国主 义压
意 识形 态 , 属哲 学 范畴 , 可 以理 解 为对 事 物 的理 解 、 认知 , 它 是 一种 对 事物 的感 观 思想 。 是 观念 、 观点、 概念、

简析汉英互译里新闻翻译的特点

简析汉英互译里新闻翻译的特点

简析汉英互译里新闻翻译的特点【摘要】在汉英互译里,新闻翻译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是语言的差异,汉英两种语言结构不同,翻译需要准确把握双方的语言特点。

其次是文化的差异,翻译要考虑双方文化差异,确保译文表达准确。

政治因素也会影响新闻翻译,译者需要谨慎处理政治敏感话题。

新闻报道的目的也会影响翻译策略,要保持客观中立。

传播效果是翻译的重要考量因素,确保信息传达准确完整。

了解汉英互译里新闻翻译的特点对于提高翻译质量至关重要。

建议翻译人员不断学习提升,保持跨文化交流的敏感度和适应能力。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翻译工具的使用将会更加普及,但人工翻译仍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新闻翻译,汉英互译,特点,语言差异,文化差异,政治因素,传播效果,新闻报道目的,引言,背景,结论,总结,展望,建议1. 引言1.1 介绍在汉英互译中,新闻翻译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新闻报道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传播,汉英互译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新闻翻译的特点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分析,以便更好地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播需求,促进信息的准确传达和有效交流。

新闻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涉及语言、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

汉英互译里新闻翻译的特点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以便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传播效果。

通过对语言的差异、文化的差异、政治因素、传播效果和新闻报道的目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新闻翻译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1.2 背景汉英互译是指汉语和英语之间的相互翻译和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汉英互译在新闻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闻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它涉及到语言、文化、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需要翻译人员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新闻翻译的特点与普通翻译有所不同。

在汉英互译里,新闻翻译通常要求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同时要适当考虑到目标语言读者的背景和习惯。

新闻报道的语言通常更加简洁明了,需要翻译人员具备快速准确的翻译能力。

从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看政治类文本的翻译

从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看政治类文本的翻译

从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看政治类文本的翻译翻译是语言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政治类文本的翻译中,更需要准确、精准地传递信息。

政治类文本通常涉及到国家、政府、国际关系等重要议题,因此翻译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本文将从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的角度探讨政治类文本的翻译,以期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翻译目的论三原则是指翻译的三大原则,即忠实原则、流畅原则和自然原则。

在翻译政治类文本时,这三大原则同样适用,但又有其特殊之处。

下面将分别从这三个原则来探讨政治类文本的翻译。

忠实原则是指翻译应当忠实于原文,力求将原文的意思、风格和特点等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

在翻译政治类文本时,忠实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政治类文本往往涉及到重大的国家政策、国际关系等议题,其中的每一个词语、句子都可能影响到整个文本的理解和解释。

在翻译政治类文本时,译者需要力求保持原文的原意,不能随意加以润色或修饰,更不能随意省略或增加内容。

只有如实、如原地翻译,才能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流畅原则是指翻译应当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表达习惯,使译文在语言上通顺流畅,易于被目标语言读者接受和理解。

在翻译政治类文本时,流畅原则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政治类文本往往采用严谨、严肃的语言风格,有时还有较多的专业术语和长句子,这对译者的语言功底和表达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在翻译政治类文本时,译者需要尽量遵循目标语言的语言规范和用词习惯,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能够通顺流畅,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和观点。

自然原则是指翻译应当使译文在语言上达到和原文同样自然、生动和地道的效果。

在翻译政治类文本时,自然原则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类文本往往涉及到国际事务和国家政策等议题,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和政治意义。

在翻译时,译者需要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生僻或过时的词语和说法,以免造成误解或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译者还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在尊重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尽量使译文富有生动感和地道感,使读者能够直观、深刻地理解到原文的意义和信息。

翻译概论第七章 影响翻译的因素

翻译概论第七章  影响翻译的因素
第七章
影响翻译的因素
许钧教授在他的著作《翻译概论》中对翻译给出了一个全
新的定义: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 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通过对这一定义的认识,我们可 以发现,随着翻译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有关翻译的认识 不断加深,这个定义涉及与翻译活动密切相关的诸多方面。 在这简短的概括中既有语言技术层面的符号转换即文字变 换,又包括文学审美层面的意义再生,即翻译的再创作, 更涉及更深层次的文化交际,即翻译的社会文化性,以及 翻译活动进行的意义。
颜色词在中英文化的不同内涵

汉英语言中表示颜色的词语非常丰富,它们不仅有自身的基本意义,还 有涵义深广的象征意义。随着各种文化的不断交融与渗透,在一种文 化中同一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既有基本象征 意义,又有辅助象征意义。颜色词的基本象征意义是在社会的发展、 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由于各民族不 同的文化历史背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审美观和生活环境,因此 更具丰富的文化内涵。
莎士比亚戏剧对英语典故成语的影响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英语典故成语的影响


that’s all Greek to me (我对此一窍不通) all’ s well that ends well (结果好就一切好) all is not gold that glitters (发亮的东西不一定是金子——好看的东西不一定都 有用) at one fell swoop ( 一下猛扑 ) The enemy troops were routed at one fell swoop. (敌军被一举击溃) a Cleopatra (克娄巴特拉) ,指绝代佳人——这是莎士比亚戏剧 《安东尼和克娄 巴特拉》 中的人物 a Shylock (夏洛克) ,指贪婪、 残忍、 追求钱财、 不择手段的守财奴——这是 另一个莎士比亚戏剧 《威尼斯商人》 中的人物 a Sherlock Holmes (歇洛克·福尔摩斯) ,指有非凡才能的侦探或敏锐精明的人 , 这种人善于通过仔细观察、 科学分析和逻辑推理 ,进行追捕或解决疑难问 题——歇洛克· 福尔摩斯是柯南道尔著名侦探小说中的主人公。

浅谈翻译研究中的话语政治

浅谈翻译研究中的话语政治

揭示 了翻 译 的社会 性 ,为 翻译 研究 更深远 更广 泛 的探究提 这 些现 象 ,进 而描 述话语 的历 史脉 络 ’,知识 考 古学 的方

关 于 后 殖 民 理 论
罗宾逊 ( D. R o b i n s o n ) 对后 殖 民主 义 的定 义 : : “ 后 殖 因而各 个 时代 皆有 效 的普 遍规 律 ’ (米 歇尔 福 柯 :知 识
民主义 ( p o s t c o l o n i a l i s m) 是起 源于 殖 民主义经 历及 殖 民主 考 古 学 ,北 京 : 三联 书 店 ,1 9 9 8年 6月 ,第 2 1 3 页 )可 借 助知 识考 古学 即局部 话语 分析 的方法 学 的方式 … , ’ “ 【 义终 结 之后 的 一种 文 化状 况 和 文化 研 究状 况 。 关注 反 映
中得 到 自身定义 , 其 知识考 古 学所观 察 的就 是在话 语 实践 上产 生的知 识 。他 将 所有层 面上 的话语 实 践从历 史的 角度
去描 述话 语间 的相互 关系 , 认为 “ 权 力 ”在 话语 实践 中起
决定 作用 ,“ 人 类知 识 的积 累都在权 力 对话 语 的影响 下构 建下 形成 的 。 而 翻译 作为 知识 的主要 传播 媒介 , 其话 语实 , 【 在 福柯 在更 为广 阔 的背 景下 考察 , 这 就使翻 译研 究 有 了新 的理论 践应 放在 相应 的历 史语 境 中进行 分析 ,考 察 。 ’ 视角 。在福 柯看 来 ,知识本 身 就是权 力 ,话语本 身就 是权 看来 ,翻 译的透 明性 只是 乌托 邦似 的意 象。更重 要 的是 , 力 的体现 ,一种 话语 的 出现 以压抑和 剥夺 其他 声音 出现为 “ 话 语是 一种 具有 本身 的连贯 和连 续形 式的 思想 实践 ,它 手段 。当然 ,知识考 古学 意义 上 的权 力 并不等 同于 政治 意 深深 的扎 根于 其他 书籍 ,其他 文本 ,其他 句子 相互 关联 的 味上 的权 力含 义 ,虽然 它并不 完全 排斥后 者 。本文 讨论 的 复杂网络 中。此外,它还要受到话语之外一系列非话语因 是 在 一种 特 殊 化 的 话 语分 析 路 径 下 ,来探 视 话 语 是 如何 素诸 如经 济 , 政治 , 社会 , 历史, 文化 等 的影 响 。 ” 【 3 №l 】 “ 福 在 某些 特殊 的社会 状况 下生 产 出一种新 的 ,复杂 的话语 。 柯 认 为 知识 考 古 学 对话 语 形 成 的描 述 分 析 不 同于 一 般 理 通 过这 样的 文本分 析 ,语言 不再被 理解 为透 明 的工 具 ,它 论 和思 想史 的写作 方法 ,因为 一般 思想 史 的写作 都把 时

政治文献的翻译

政治文献的翻译

政治文献的翻译一、本文概述政治文献的翻译是一项复杂且敏感的任务,它要求翻译者不仅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还需要对政治、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有深入的理解。

这类文献通常包含大量的专业术语、政策表述和复杂的句子结构,这些都增加了翻译的难度。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政治文献翻译的特点、挑战以及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分析政治文献的语言特点,包括其独特的词汇、句式和修辞风格。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讨论政治文献翻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挑战,如术语翻译的准确性、文化差异的处理以及政治敏感性的把握等。

随后,本文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翻译策略,包括直译与意译的结合、增译与减译的运用以及注释和解释的使用等,以应对这些挑战。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来展示这些翻译策略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并分析其效果。

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能为政治文献的翻译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促进政治文献翻译的质量提升和学科发展。

二、政治文献翻译的原则政治文献的翻译是一项既具有挑战性又极具重要性的任务,它要求译者在准确传达原文意思的还需考虑到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

在进行政治文献翻译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政治文献翻译必须坚持准确性原则。

政治文献通常涉及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重要内容,任何细微的差错都可能对读者产生误导,甚至引发误解和歧义。

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反复核对原文,确保每一个词汇、每一个句子都准确无误。

政治文献翻译应遵循规范性原则。

政治文献的语言通常具有正式、庄重的特点,译者在翻译时应采用符合目标语言规范的表达方式,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或随意的词汇和句式。

同时,还应注意遵循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以确保翻译的流畅和自然。

再次,政治文献翻译应注重可读性原则。

虽然政治文献的内容较为严肃和复杂,但译者在翻译时仍应尽量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这要求译者在准确传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注重语言的简洁明了和逻辑清晰,以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接受翻译后的内容。

翻译的政治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

翻译的政治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

翻译的政治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一、本文概述翻译,作为跨越语言和文化界限的桥梁,其重要性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愈发凸显。

然而,翻译并非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一种政治行为,深受权力、意识形态和文化语境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翻译的政治维度,分析翻译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塑造和传达意义,以及翻译研究如何与文化研究相互交织,共同推动我们对翻译的理解和认知。

我们将首先回顾翻译研究的历史演变,从早期的语言学范式到后来的文化转向,以及最近的政治转向。

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翻译研究的不断深化,也反映了我们对翻译在全球化、文化交流和权力关系中所扮演角色的理解。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于翻译的政治性。

我们将分析翻译如何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如何在权力关系中发挥作用,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政治体制和文化背景下进行。

我们将特别关注翻译在塑造国家形象、传播意识形态以及构建文化认同方面的作用。

我们将探讨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

我们将分析两者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以及如何在共同推动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发挥作用。

我们将强调文化研究对翻译研究的重要贡献,包括提供新的视角、方法和工具,以及推动翻译研究走向更加全面、深入和多元的方向。

本文旨在通过对翻译的政治和文化维度的探讨,深化我们对翻译的理解和认知。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翻译研究和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推动两者在相互交融中不断发展。

二、翻译与政治的关系翻译与政治的关系源远流长,两者之间的交织关系不容忽视。

翻译,作为一种语言间的沟通桥梁,不仅是文字与词汇的转换,更是文化、观念、意识形态的传递。

在这一过程中,政治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政治环境对翻译活动具有直接的影响。

在特定的政治气候下,翻译的内容、风格乃至选择都可能受到严格的限制。

例如,在某些时期,对于外国文学或思想作品的翻译,可能会因为与当时的政治观念不符而遭到禁止或修改。

这种限制不仅影响了翻译作品的质量和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读者的阅读视野。

政治意识形态对中国翻译活动影响论文

政治意识形态对中国翻译活动影响论文

论政治意识形态对中国翻译活动的影响摘要:纵观中国翻译史的发展阶段,中国翻译史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时期,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的西方翻译和文学翻译。

不同时代的主流翻译作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中间是否有什么因素造成了这些不同时期的翻译作品的出现,安德烈·勒菲弗尔关于意识形态对文本的操纵性改写理论为研究这些翻译作品的特点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尝试用意识形态,特别是政治方面的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研究中国翻译史上不同发展时期的翻译特点的问题。

关键词:政治意识;中国翻译活动;三次翻译高潮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191-02一、政治意识形态对翻译选材的影响美国学者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指出,译者的意识形态和翻译当时接受文学中的主流诗学是决定翻译所投射的文学作品形象的两个基本因素,而其中译者的意识形态又是首要因素,他决定了译者所要采取的基本翻译策略。

操纵翻译策略选择的主流意识形态可能是译者本身认同的,也可能是赞助人强加给他的。

翻译活动的赞助人对意识形态往往比诗学更感兴趣,他们会通过各种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左右译者的翻译策略,保证译作所反映的意识形态符合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而不会破坏社会体制的整体稳定和正常运作。

政治意识形态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目的语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操纵着译者的翻译策略。

一方面,处于政治的考虑,对遇到可能引起麻烦或纠纷的内容,译者或者加以删除,进行淡化,一般都会自觉地避免译入那些有可能触犯政府或主流政治的言论或描写。

另一方面,出于某种政治心理或者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如果需要,译者也会渴尽渲染之能事,浓墨重彩地突出与之政治意识形态相吻合的部分。

我们来看中国这三次翻译史的高潮,从政治意识形态和翻译作品之间的关系分析来看是可以印证勒菲弗尔的这一理论的。

国外政治文本翻译研究现状

国外政治文本翻译研究现状

国外政治文本翻译研究现状
国外政治文本翻译研究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政治文本翻译的重要性
国际交流中政治文本的翻译具有重要意义,包括政府文件、国际协议、演讲和新闻报道等。

政治文本的翻译涉及到政治、法律、文化和语言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对于保持信息的准确性和传递政治意图具有重要作用。

2.政治文本翻译研究方法
政治文本翻译研究采用了各种研究方法,如对比研究、功能对等理论、文化翻译理论等。

研究者通过比较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政治文本,探讨翻译策略和效果,以及文化的转移和传播。

3.政治文本翻译的挑战
政治文本翻译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其中包括语言难度、文化差异、政治术语的翻译、政治角度和立场的转换等。

研究者关注如何解决这些挑战,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政治文本翻译的目标受众和目的
政治文本翻译的目标受众和目的对研究翻译策略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者关注政治文本的翻译对于政治决策者、国际组织、外交官员和普通公众的影响,以及翻译在维护政治稳定和促进跨文化理解中的作用。

5.政治文本翻译的跨文化研究
政治文本的翻译不仅涉及到语言的转换,还涉及到跨文化的传
播和理解。

研究者关注政治文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差异,以及文化价值、政治观点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总的来说,国外政治文本翻译的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的方法和领域。

研究者致力于解决政治文本翻译中的挑战,促进政治信息在国际交流中的准确传递和有效理解。

此外,政治文本翻译的研究也与政治学、国际关系、语言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交叉与互动。

从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看政治类文本的翻译

从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看政治类文本的翻译

从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看政治类文本的翻译
翻译目的论三原则是翻译学中重要的指导原则。

在翻译政治类文本时,也需要遵循这
三个原则,即忠实原则、信达原则和效益原则。

忠实原则是指翻译应该尽量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和用意,并保持文本的文体和语言
风格。

在政治类文本的翻译中,忠实原则要求译者尽可能准确地翻译出原文中的政治术语、政策措辞和表述方式,避免对原文的内容和含义产生误解或失真。

同时,译者还要注意处
理原文中较为复杂、难以理解的语言表达,确保文本翻译的清晰易懂。

信达原则是指翻译应该传达出原文的意译和文化内涵。

在政治类文本的翻译中,信达
原则要求译者考虑原文中的政治文化背景、知识水平及影响因素,尽量在翻译中体现出其
文化内涵及说服力。

即使原文表述方式与中文不同,译者也要努力确保意思的传达和文本
的流畅阅读。

效益原则是指翻译应该为读者和目标群体带来最大的效益。

在政治类文本的翻译中,
效益原则要求译者关注翻译的实际效果和影响,考虑目标读者的背景和需求,提高翻译文
本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确保翻译内容能够符合读者的期望和需求,达到最佳阅读效果。

总之,政治类文本的翻译需要遵循翻译目的论三原则,在忠实、信达和效益三个方面
保持平衡,确保翻译文本既能忠实表达原意,又能体现文化特点,同时又能为读者带来最
大的阅读效果和实际效益。

翻译中的政治翻译和政治翻译技巧

翻译中的政治翻译和政治翻译技巧

翻译中的政治翻译和政治翻译技巧翻译是一门需要准确表达信息和文化内涵的技艺。

然而,在政治领域中,翻译所承载的意义和影响更为重要。

政治翻译不仅要传达语言形式,还需要传达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

因此,政治翻译是一项极其复杂和敏感的任务。

政治翻译要求翻译者掌握专业术语,了解政治系统、体系和文化背景,并具备敏锐的思维反应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

在进行政治翻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化差异政治翻译不仅涉及语言和专业术语,还涉及文化背景。

翻译者需要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如历史、宗教、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例如,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在政治翻译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翻译中西方政治术语时,需要考虑文化差异,这样才能够在不丧失原文意义的前提下准确表达政治概念和价值观。

二、语言误译政治术语的语言表达往往复杂而深奥,容易引起误译。

在翻译中需要了解专业术语的含义和用法,并注意一些常见误译。

例如,“民主”在英文中有“democracy”和“republic”两种说法,前者指的是直接民主制度,后者指的是代议民主制度。

翻译者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正确选择。

“华盛顿共识”在翻译时容易译为“Washington consensus”,但实际上“consensus”应该翻译为“共识”而不是“全球趋同政策”。

三、政治正确性政治翻译还需要注意政治正确性和意识形态。

翻译者需要熟悉不同政治体系的基本法律、法规和政策,避免用语不当导致政治误解和不良影响。

例如,中文中的“民族国家”在英文中应翻译为“nation-state”,而不是“ethnic state”,避免引起种族歧视和政治敏感。

在翻译涉及到动态政治事件时,需要注意各方力量的平衡和表述的公正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争议。

四、翻译风格政治翻译在翻译风格上有其特殊性。

一方面,政治翻译要求准确、严谨、清晰、简洁;另一方面,政治翻译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修辞性。

翻译者需要注意平衡这两个方面,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遵循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提高文学性和流畅性。

时政文本翻译总结

时政文本翻译总结

时政文本翻译总结引言时政是指时事政治,是指当前的政治问题和政治形势。

时政文本翻译是一项非常重要和复杂的任务,需要翻译人员具备出色的语言能力和政治敏感性。

本文对时政文本翻译进行总结,探讨了翻译时政文本的核心要点和挑战。

时政文本的特点时政文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政治敏感性:时政文本通常涉及到政治、外交、经济等领域,对不同国家和利益相关方具有重大影响。

因此,准确传达文本信息尤为重要。

2.复杂性和多样性:时政文本通常包含大量的政治术语、法律术语、国际关系术语等,对译者的专业知识和背景要求较高。

3.时效性:时政文本通常对最新的政治事件做出评论,因此对翻译的时间要求较高。

挑战与应对措施在翻译时政文本时,翻译人员可能面临以下几个挑战:语言难题时政文本往往使用专业的政治术语和词汇,尤其是涉及国际关系的文本。

翻译人员要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熟悉各种政治概念和术语,并在翻译过程中准确传达出原文的政治意义。

文化难题时政文本通常反映了不同国家、不同政治体制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政治现象和问题。

翻译人员需要充分理解原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在翻译中合理妥善处理文化因素。

逻辑难题时政文本往往涉及复杂的逻辑和政治思想,翻译人员需要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思路,并在翻译中保持逻辑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时效性问题时政文本往往对最新的政治事件做出评论,因此要求翻译人员具备较高的时效性和灵活性。

翻译人员需要及时了解最新的政治动态,保持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并快速、准确地完成翻译任务。

翻译技巧和方法在翻译时政文本时,翻译人员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技巧和方法:1.准确传达信息:时政文本的准确传达是首要任务。

翻译人员要仔细分析原文,确保理解原文表达的意思,并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准确性。

2.注重政治背景:时政文本常常反映了政治背景和政治意图。

翻译人员要了解作者和原文所属国家的政治背景,理解作者的立场和意图,并在翻译中体现出来。

3.理解文化差异:时政文本常涉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词 】 翻译 ; 政治 ; 权力 ; 文化多样性
[ 图分 类 号 ] 0 9 中 H 5 【 献标识码 ] 文 A
[ 文章编号]17 —00 2 0 )607 —4 6 20 4 (0 6 0 —0 70
无论在国外还是在中国 ,翻译活动在结构主 义产生前都 以经验性和随意性为特征。无论东方 和西方 ,与宗教有关的翻译都是早期翻译的主要 内容。在西方, 圣经》的翻译在欧洲进入封建社 《
之前已经存在。从权力角度所作的分析绝对不能 “ 设想一开始就存在着国家 的主权 、法律的形式或 统治的整体统一性 ; 恰相反 , 恰 这些东西是权力所 采用的终极形式” 4 。『只要存在利益关系, 1 权力就 会在社会活动 中发挥作用 。 综上所述 ,本文将政治理解为在社会生活中
起 决 定作用 的力量 , 可以是 个 人 , 以是 政府 , 可 可
然而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翻译工作者及所有对翻译事业感兴趣的有志之士应该放宽视野关注更多的领域大力发掘本国家本民族的文化资源使其发扬光大以增强民族认同感进而产生更大的社会生产力更好地服务于本国家本民族的经济政治及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世界的和平实现全人类的共同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维普资讯
会 之前 , 一直 占很 大 比重 , 往更强 调 对于 原文 的 往
理、 参与 、 斗争等各种公共生活的总和。
《 辞海》哲学分册) ( 的解释是: ( “政治是 ) 经济 的集中表现 。 在有阶级的社会里 , 经济利益是各阶 级最基本的利益。……其表现形式为代表一定阶 级 的政 党 、 社会 集 团 、 会 势力 在 国家 生活 和 国际 社 关系方面的政策和活动 。" l f 3
翻译 中增加了什么 、 减少 了什么等等 , 无一不是受 到权力话语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以, 所 翻译活动不 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交流。 在不平等 、 不平衡
《 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 ) ( 对政治一词的解
释是 : “ 政治” 一词一开始就是指城邦中的统治、 管
【 收稿 日期 ]20 .70 0 60 —8
政治作 为 一项 社会 活 动 ,在 阶级 和 国家产 生
“ 忠实”强调原文本身的权威性 , , 甚至主张用直译 的方法实行 “ 字对字” 的翻译 , 保持文本的权威和 纯洁性 ,其本质是维护教会的特权 。后来的翻译 强调英语 的中心地位 ,为便于对世界实行扩张和 殖 民统治而大量输 出本土文化。在 中国 ,明末清 初之前的翻译主要与宗教有关。虽然宗教或教会 在中国的地位远不如在西方 ,从来没有直接成为 国家机器的统治者 , 但一直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 是 服务于封建统治的。不管采取何种翻译策略 ,本 质大同小异 ,都是出于某一权力集 团的需要。中 国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翻译主要服务于当时社会进 步的要求 , 反封建 、 反压迫 , 倡导科学和民主。一 大批仁人志士起 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建国后的翻
多种 多样 的表现形式 ,其 中政治的影响更为突
出。
高潮。 第一次高潮中, 把古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 翻译成拉丁文介绍到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
生和发展,对于罗马及后世西方继承古希腊文学
三、 翻译 与文化 多样性
20 年 1 月 2口, 01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3 1
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此次高潮出现的原因是 当
f 第一作者简 介]徐秀梅 (9 0 ) 女 , 17 一 , 山东 临沭人 , 山东理工大学外 国语学院讲师 、 文学硕士 , 要从事 翻译理论教 主 学与研究。
7 7
维普资讯
的交流中, 政治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根据谭载喜的划分 , 西方翻译史 出现过六次
治是 人类最 重要 的活动 ” …翻译 活动 从一 开始 就 , 是一 项政 治活 动 。

治的决定作用渗透其中 ,它的被忽视往往是 因为 政治作为无处不在 的权力 已经被背景化了。权力
话语理论认为,话语权力并不是平等地分配给每


政 治 的定 义
个人的, 谁在翻译 、 由谁 翻译 、 翻译什么 、 译者在
论政治对翻译的影响
徐 秀梅 张庆盈
( 山东理工大学 外 国语学院 , 山东 淄博 2 5 4 ) 50 9
【 摘
要] 文章分析政治在 翻译 中的作用及 翻译与文化多样性 的关 系, 认为文化交流是不平等 的 , 作为交
流媒介的翻译从本 质上讲 是政治活动。 翻译 是社会行 为 , 具有选择性 , 而选择 几乎 无一例外 地带有政治倾 向性 。 文化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 , 翻译促进 了文化 的交流与融合 , 这种交流与融 合受 政治的影 响 , 但 是不平衡 的。
以是大大小小的权力集 团,可 以体现为上述个人 或集团的思想 、 意志 , 权力和政治可以替换使用。
二、 政治在翻译中的作用
纵观 中西翻 译史 , 然表 现形 式 不 同 , 是政 虽 但
译经历过几次翻译重点的调整 ,都与 当时国内国
际的政治形势有关。“ 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 , 政
人类的语言资源 ,提倡用各种语言进行表达和创 作。这表通过进行不同文明和文化 间对话来促进世界和平 。 国际译联将 20 04年翻译 日的主题确定为 “ 翻译——多语并存与文化多元
时的希腊文化优于罗马文化。第二次高潮是宗教 性质的, 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期 ,圣经》 《 和其 他宗教作品的翻译 1 3 益兴盛 ,其原因是教会的势 力历来强大。随着欧洲进入封建社会 , 圣经》 《 被
届大会通过了 《 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 以下简称
《 宣言》 。《 ) 宣言》 指出, 人类文化多样性如同 自 然 界的生物多样性一样必不可少。《 宣言》 提倡保障
第2 2卷第 6期 20 0 6年 1 月 1
Ju a o Sadn nvrt f 社 会科oyS a Sine) or l f h山东gU ie i o eho 学版 oil cecs n no 理工 大学 学报 (cnlg () sy T c
V1 2N. o 2.o6 .
NO 0 6 V2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