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刘邦为何以汉中作为自己的封地?汉中位置在哪里

合集下载

汉中:汉朝的发祥地,在历史上有多重要?

汉中:汉朝的发祥地,在历史上有多重要?

汉中:汉朝的发祥地,在历史上有多重要?在历史文献中,汉中虽有物产丰饶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军事家眼中的“天下必争之地”,在古人眼中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那么,作为汉高祖刘邦发家地之一的汉中,其历史地位究竟有多重要?我们不妨从地理底色和历史故事两方面来进行观察。

两山夹一水:汉中的地理底色按《竹书记年》记载,西周第四位君主周昭王姬瑕曾于昭王十六年亲征荆楚,并获全胜。

昭王十九年,周昭王再次伐荆,《吕氏春秋》载:“周昭王亲将征荆,辛余靡长且多力,为王右。

还反涉汉,梁败,王及祭公殒于汉中”。

这是说,在周昭王南下伐荆楚、归国过汉水的过程中,所过桥梁突然崩塌,导致昭王落水而死,卒于汉中。

这段历史记载中,昭王之死固然蹊跷,但也确是“汉中”一词在文献中首次出现。

由此,根据历代史家的猜测,“汉中”之名,很可能取自昭王伐荆楚所涉的“汉水”,取“汉水之中”为意。

既然“汉中”要以汉水为名,可见汉水是汉中最重要的地理底色。

汉水发源于秦岭南麓陕西宁强县境内,曾一度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称“江淮河汉”。

现代汉水流经陕西与湖北两省,大体线路与古代相差无几,这意味着从汉中乘船溯汉水而下,可以直达位于荆楚中心的南阳盆地,这也是为什么周昭王南伐荆楚要从汉中出发,涉汉水而过的原因。

自汉中溯汉水,可直达荆沔图片来源:发现中国当然,除了汉水以外,秦岭和大巴山也为汉中提供了基本的地理背景。

在《史记》和《左传》中,有“天下之阻”和“九州之险”的之称的秦岭横亘在汉中的北面,而汉中的南面则是同样巍峨险峻的大巴山。

在秦岭和大巴山南北两座山脉和汉水的共同作用下,在汉中之地形成了“两山夹一水”的汉中盆地。

“两山夹一水”的汉中盆地图片来源:发现中国从地理生态的角度看,由于巍峨的秦岭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流,汉中地区的气候相较同纬度更加温和湿润,十分适合农作物生长。

不仅如此,由于同时存在山地、河流、平原等多个地理斑块,汉中地区可供人们利用的资源十分多元,不仅有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还可进行渔猎,故汉中地区自古便有“国宝天府,玉米之乡”之称,物产十分富饶,这也是为什么刘邦能以汉中为根据地,北伐获取天下的重要原因。

关于汉中的介绍

关于汉中的介绍

关于汉中的介绍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地处秦巴山区西段,北靠秦岭,南倚巴山,是一块由汉江和嘉陵江滋润的美丽而富饶的盆地。

汉中古城筑于公元前451年,为史料记载全国最早筑城者之一,距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

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设汉中郡。

汉中是刘邦的“始封之地、兴王之所”,是汉文化的发祥地。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在这里称王崛起,奠定了汉朝四百年基业,这里还演绎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登坛拜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历史典故。

汉中是古丝绸之路的源点。

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在这里出生成长、走向世界,开通了横贯东西方文明的古丝绸之路。

汉中是蜀汉之争咽喉要地。

一代名相诸葛亮屯兵定军山下,北伐曹魏,写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丽篇章。

以张骞墓、拜将坛、古汉台、饮马池、褒斜栈道及其摩崖石刻、武侯墓、武侯祠、张良庙、蔡伦墓祠、定军山、古阳平关、山河堰、张鲁城为代表的“两汉”“三国”历史遗存驰名中外。

全市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张骞墓),世界灌溉工程遗产1处(“汉中三堰”:山河堰、五门堰、杨填堰)。

汉江(古称汉水)发源于汉中,位于南北结合地带,其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古人类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空间,成为古人类栖息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母亲河。

汉中龙岗寺古人类遗迹和李家村、何家湾古文化遗迹、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等遗址证明自150万年到6000年前的漫长历史时空中,人类的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沿汉江上游活动迁徙。

汉中盆地湑水河两岸出土了700多件商代青铜器,被称为“城洋
铜器群”,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是最杰出的青铜器代表群之一,证明在夏商周时期汉中有发达的青铜文明,是联系南北文化的纽带。

汉中地名由来

汉中地名由来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是因汉水得名,即被水所绕之意。

但后来研究汉中地方史的人,都无法解释,便生出许多臆测。

其实最早的汉中并不是现在的汉中,而是另有所指。

汉中盆地最先称为褒国,再就是南郑县了。

公元前451年秦国从蜀国手中夺取了汉中,秦国已实行县制,在此设立南郑县。

南郑县的名字取得,是因为当年西戎入侵,部分郑国人南奔来汉中,聚居在此,因与秦人有乡党之谊,便以南郑来命名。

秦国为了巩固和加强南郑的军事力量,派左庶长修筑了南郑乡城,其址就在今汉中市,这个地方历史上一直称南郑,后来才移到今天的周家坪。

公元前441年蜀利用秦国在南郑立足未稳的机会,重新夺回南郑。

蜀王封弟弟苴(bāo)侯于汉中。

公元前387年秦从蜀人手中重新取得南郑。

公元前316年秦以南郑为基地,取道五丁关、金牛道灭了蜀。

金牛道又称石牛道,即今天川陕公路沔县至剑门一段。

途中以金牛峡、五丁关等处最险。

金牛峡、五丁关一带为石炭岩地质,崖峻谷深,谷状多呈V形;五秦人不知入蜀道路,假意送给蜀王能粪金的石牛和珍宝美女,蜀王贪婪成生,就派手下五大力士——五丁,一路开山通路将石牛运回国内。

秦人尾随五丁之后,灭了蜀国。

这条路便称为金牛路。

在宁强境内仍有金牛峡、五丁关、金堆铺、烈金坝等与传说有关的地名。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民富国强,已有并吞天下之志。

插在秦国本土和巴蜀之间的楚国汉中郡直接威胁秦国入蜀的要道,成了秦国必须要拔掉的钉子。

秦惠王在公元前312年联合韩魏攻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占领汉中。

秦惠王命魏章率领公子疾、甘茂在丹阳(今河南西峡以西、丹水以北地区)大败楚军,占领了汉中,置汉中郡,解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和巴蜀的威胁。

这样,秦国的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一大片,秦国对六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形势。

灭巴蜀后安顿好了后院,着手进一步蚕食楚国。

楚汉中郡在什么地方呢?《战国策》苏代对燕王说:汉中之甲,乘舟出于巴,乘夏水而下汉,四月至五渚。

夏水是一条河流,源出湖北竹山地区,有三条,在江夏入汉。

汉中得名于秦惠文王,既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又是魏、蜀的主战场

汉中得名于秦惠文王,既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又是魏、蜀的主战场

汉中得名于秦惠文王,既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又是魏、蜀的主战场汉末三国时期的“汉中”地区,以其特殊的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在那段激荡的历史年代,留下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传说及名胜,是汉末三国时期魏、蜀两大集团倾尽全力在益州地区争夺的主战场,被后世称之为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那么,为什么汉中地区在当时如此重要呢?笔者结合相关史料及文献中的记载,对古汉中地区做一个简单的概述。

“汉中”一词的由来;“汉中”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早期。

据《史记·秦本纪》中的记载,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秦国的国君赵驷率部攻打楚国,秦军一路势如破竹,略其属地六百多里。

战役结束后,秦惠文王为了方便管理攻占的土地,在该地设置了汉中郡。

这即是“汉中”一词出现在史料中的最早记载。

据唐代的《括地志》载,初设汉中郡的治所,位于如今的陕西省汉中市以东的南郑县,该地正好处于汉水的中游,所以,以水、地为名,取名为“汉中”。

汉中郡初始的地域非常广,其辖境除了如今陕西省的汉中、商洛、安康等三个地市之外,还包括了湖北省十堰市及甘肃省陇南、宝鸡等地市的部分地区。

由此可见,汉中郡最初的地域,相当于如今的一个省级单位。

另据《汉书·地理志》载,汉中郡在历史的沿革过程中,治所及辖境在两汉时期曾出现过多次变动。

西汉时,汉中郡的治所移到了如今的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

西汉武帝时期的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中郡划归益州管辖,至东汉时,汉中郡治所又移回了南郑县。

此外,汉中郡的辖境也在两汉时期逐渐萎缩,至汉末三国时期,其辖境已经变为了如今的汉中市地区,即夏、商、周时期的“褒国”全境。

汉中地区的地貌及水系;北魏时期编撰的地理类书籍《水经注》中,以汉中地区的古沔水为线索,按照该水系的源头、流经地域及沿途的人文、地理、经济、民俗、古迹等各方面,进行了一个详细的记述。

据该书载,古沔水的源头,即是如今的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的“玉带河”。

汉中简介

汉中简介

我的家乡美——汉中汉中,简称“汉”,是汉家的发祥地。

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江横贯其中。

汉中历史悠久,自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为秦36郡之一,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特用“汉”字为号,建立王朝(留有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饮马池等遗址。

)成就了汉室天下四百多年,自此,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

三国时期,汉中是魏蜀两国兵戎相见的主战场,老将黄忠在汉中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骁将赵云汉水之滨大败曹军,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一代名相诸葛亮在汉中屯兵八年,度过了他一生最为呕心沥血的岁月,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最终归葬定军山下,其安息地武侯祠,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

这里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四大发明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和葬地,三国大将魏延葬地。

韩信、诸葛亮、曹操等帝王将相曾在这里建功立业,李白、杜甫、陆游、苏轼等伟大诗人曾探访、辗转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留下了瑰丽的墨迹诗章。

据文献载:“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汉中”。

石门栈道系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穿山隧道。

镌刻于石门之上而现存于汉中市博物馆的《汉魏十三品》,不仅是艺术研究价值极高的书法珍品,而且是宝贵的考古和文学资料。

汉中还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先念、徐向前、王震、汪锋等同志都曾在这里战斗过。

汉中是一个天然“聚宝盆”。

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形成汉中盆地。

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湿润,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极为丰富。

充沛的雨量,温湿的气候,繁茂的林木,孕育着富饶的生物遗传资源朱鹮、羚牛、华南虎、金丝猴、大熊猫等珍禽异兽。

景观:汉中博物馆、武候祠、武侯墓、朱鹮自然保护区、南湖风景区、南沙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五龙洞森林公园、灵岩寺、张赛纪念馆、留候祠、蔡伦墓祠等。

陕西汉中的历史故事

陕西汉中的历史故事

陕西汉中的历史故事
汉中是中国陕西省的一个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曾经是古代重要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

以下是一些陕西汉中的历史故事:
1. **刘邦之死地求生:** 公元前206年,刘邦(汉高祖)在陕西汉中的巨鹿山陷入了困境,被项羽的军队包围。

在这个生死关头,刘邦采取了"死地求生"的策略,意外地成功逃脱了项羽的围追堵截,最终建立了西汉王朝,统一了中国。

2. **汉中会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汉中会战发生在陕西汉中地区。

这场决定性的战斗结束了刘邦与项羽之间的争夺,标志着刘邦获得了统治权。

3. **李自成起义:** 17世纪中期,明朝末期,中国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陕西汉中发动了反明起义,最终推翻了明朝统治,建立了大西国。

4. **梁家河:** 毛泽东出生地位于陕西汉中,梁家河村。

这里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毛泽东的故乡,也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重要地点。

5. **汉中文庙:** 汉中文庙位于汉中市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代文庙,建于公元前183年,用于祭祀儒家学者和推崇儒家思想。

文庙内有众多古代碑刻和历史遗迹,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方面。

这些历史故事和地点突显了陕西汉中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古代和近代历史中的关键事件。

这些事件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中在西汉历史上的地位——立足于《史记》的考察

汉中在西汉历史上的地位——立足于《史记》的考察
史记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936200902000106在中国西部雄奇壮美的土地上关中盆地汉中盆地四川盆地雄居于河渭江汉的上游成为西部开发最早经济文化最繁荣的经济带不仅在战国时期就赢得了天府之国的美名而且成为秦汉王朝的发祥地和秦汉文明走向世界的战略基地
20 09年 5月 第 2 卷 第 2期 7
[ 收稿 日期 ] 20 。12 071—4 [ 作者简介] 梁 中效 (9 1 , , 16 一)男 陕西武功人 , 陕西理工学 院历史 文化系教授 , 主要从事 区域史 和区域发展研 究与
教学 。

1 ・
f, 侯各 就 国c汉王 之 国 , 王使 卒三 万人从 , 、诸 项 楚与诸侯 之慕 从者 数万人 , 从杜南 入蚀 中。去辄 烧绝栈 道, 以备诸侯 盗兵 袭之 , 亦示项 羽无 东意 。至南郑 , 诸将 及士卒 多道 亡归 , 士卒 皆歌思 东归 。韩信说 汉 王 日 :项羽王诸 将之 有功 者 , 王独居 南郑 , ‘ 而 是迁也 。军吏 士卒 皆 山东 之人也 , 日夜 跛而 望归 , 及其锋 而用 之 ,] 口以有大 功 。天下 已定 , 皆 自宁 , 可复用 。不如 决策 东乡 , 权天下 。 实 际上 , 人 不 争 刘邦 在取得 了汉
司马迁在《 史记 ・ 国年表》 六 中提出了中华文明起源于西部的观点 , 其中格外重视汉中的作用和在全
国统一进 程 中 的地 位 。他说 :夫 作 事者必 于东 南 , 功实 者 常 于西 北 。故 禹兴 于西 羌 , 起 于亳 , 之 “ 收 汤 周 王也 以丰 镐伐 殷 , 之 帝用 雍州 兴 , 之兴 自蜀 汉 。…“ 秦 汉 ” 汉之 兴 自蜀汉 ” 明确提 出 了汉 中是西 汉 王朝 发 则

汉中——一个古代战争中争夺的焦点

汉中——一个古代战争中争夺的焦点

汉中——一个古代战争中争夺的焦点汉族的汉与汉中这个地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刘邦的封地就是汉中,后来刘邦统一天下的时候国号也是汉,因此形成了我们的现在的族名也就是汉族。

汉中市地处秦岭山脉南和大巴山北,是汉水发源地的一个小型盆地。

汉中盆地的北边是秦汉隋唐的龙兴之地关中平原,南边是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

东边出了安康以后就是南阳盆地的南阳和襄阳以及鱼米之乡的两湖江汉,洞庭-长江中游平原。

1汉中2关中平原3成都平原4南阳盆地5江汉平原汉中连接着关中与巴蜀,东出到荆襄地区在战国时期秦国与其它六国实力对比的天平从商鞅变法开始倾斜,但是这个时候只能说国家在革除弊病,厘清朝政。

真正的实力对比悬殊就要从秦国灭了巴蜀以及得到楚国的汉中开始(楚汉中位于安康市十堰市等地不在今汉中市,秦国先取巴蜀后得楚汉中六百里)。

秦国这时候就拥有了关中巴蜀汉中这些地方,关中巴蜀又是天下最好的农业发展地方,又很少遭到战乱破坏。

只要扼守关隘就可以对六国形成压倒之势,有了稳固的后方基地才有争霸天下的本钱。

秦占领了汉中巴蜀国力大增到了秦国末期,项羽分封各路诸侯。

刘邦分封为汉王,封地在今汉中市,然后就有了非常有名的计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就是刘邦从汉中出然后一举占领了关中之地,从此开始了统一之路。

刘邦出陈仓道占领了关中之地若干年后的到了三国年代,诸葛丞相的《隆中对》的策略就是占据荆州西进益州。

从荆襄直取宛洛,从汉中直取长安,形成对曹魏的两路夹击。

可惜云长大意失荆州,先帝刘备又被陆逊火烧连营导致了蜀汉国力大衰。

后期丞相的六出祁山,也就只能以汉中为根据地北伐。

因此汉中也是蜀汉对曹魏之间的一个战略前进基地,汉中在蜀汉则可以北伐关中。

如果曹魏取得汉中,那么蜀汉也就没有屏障,很快就会灭亡。

南宋初,完颜阿古打起兵彻底灭亡了辽国之后兵分几路南下攻宋。

其中金国的西路军更是直接占领了长安,要从关中进逼汉中从而占领巴蜀。

此时国之大乱出英雄,原来北宋陕西边军退守在金军进逼汉中的几道隘口上。

汉中,刘邦发迹地不得不说的故事

汉中,刘邦发迹地不得不说的故事

汉中,刘邦发迹地不得不说的故事丨刘樱姝 丨图虫创意 摄图网“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写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而汉朝一个非常重要的重镇,那就是汉中。

”余秋雨先生对汉中的赞誉,让我们知道汉中是全体中国人的“老家”,“每次来汉中当作回一次家。

”汉中与汉朝的关系要从汉王刘邦说起。

刘邦发迹之地就在今天陕西省秦岭南麓的汉中市。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汉中,保留着许多与刘邦、“汉初三杰”相关的文物古迹,诉说着那段历史风云。

封王汉中当年,刘邦从武关进入关中,秦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刘邦军队纪律严明,秋毫不犯;入咸阳后废除了秦代的苛政酷刑,深得民心。

按照怀王之约,先入关中者为关中王。

但项羽出于嫉妒,违背约定,封给刘邦的仅是贫瘠的巴蜀之地。

按照项羽的想法:蜀地交通不便,刘邦此后很难出头;加之关中地区项羽分封给了秦国的三个降将立了三个王,这三个王会压制刘邦。

刘邦这辈子大概率是要埋没在巴山蜀水凄凉地了。

刘邦对这个结果十分郁闷。

张良把刘邦赐予他的财物送给了吃里扒外又贪财的项伯。

有了项伯的帮助,刘邦又从项羽那里得到了汉中封地。

获得了汉中封地,刘邦的困境就走成了一步“活棋”。

因为汉中位于秦岭南麓,与关中地区秦岭相隔。

虽然道路艰难,但也有四条山路与关中地区相通。

其中的陈仓道后来成为刘邦入关中的通道。

汉中位于巴蜀北门户,得汉中也能定巴蜀,这也是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苦苦争夺汉中的原因。

再看汉中的自然条件:北部有秦岭高耸入云,抵挡了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南部有米仓山、大巴山;中有汉江流过;形成“两山加一河”的盆地地理格局,且气候温暖湿润,这为汉中成为中国最早的“天府之国”打下了基础。

不过秦末时期的汉中还不富庶,要不然项羽也不会那么“大方”。

而且汉中盆地与南阳盆地不远,从南阳盆地可进入中原大地。

张良为刘邦谋划这一切时,还并不是刘邦的手下。

他只是出于对刘邦的仰慕,主动出谋划策。

刘邦对他言听计从,让张良感受到君臣之间和谐的人际氛围,为他日后跳槽埋下伏笔。

兵家必争之地,地图上的汉中

兵家必争之地,地图上的汉中

兵家必争之地,地图上的汉中秦汉时期的汉中郡,包括现在陕西省汉中市和安康市的范围。

地理位置上,汉中与关中盆地隔着⼀个秦岭,与四川盆地隔着⽶仓⼭与⼤巴⼭,形成⼀个独⽴的版块。

由于秦岭阻挡北⽅寒流,汉中⽓候⽐同纬度地区温和,四周都是⼭,降⽔量也充⾜。

汉⽔⾃西向东贯穿汉中全境,汉中也因此得名。

相对独⽴的地理环境,令汉中易守难攻,项⽻封刘邦为汉王,镇守汉中。

刘邦便以汉中为根基,暗度陈仓拿下关中,最终统⼀中国,建⽴赫赫汉朝,汉中是汉朝的龙兴之地。

汉中夹在关中盆地与四川盆地之间,若这两地分为两⼤军事集团,那汉中就是必争之地。

三国期间对汉中的争夺尤为激烈,⼆⼗⼏年间,苏固、张鲁、曹操、刘备等军阀占据过汉中。

汉中兵家必争之地,汉中通往外界的道路,⼤致有⼋条,令⼈惊奇的是,⼋条路竟⽆⼀是坦途。

正北⽅向是秦岭,⾃西往东依次是“1故道”、“2褒斜道”、“3傥骆道”、“4⼦午道”。

刘邦⼊汉中时⾛⼦午道,沿途烧毁了栈道,表⽰对关中并⽆野⼼。

后来刘邦佯装修筑⼦午道上的栈道,却⾛故道经陈仓⼊关中,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

“1故道”、“2褒斜道”有⼀段是重叠的,“2褒斜道”可更快通往长安。

战国时期以“2褒斜道”为主道,汉朝则以“1故道”为主道。

“3傥骆道”是⼀条新路,到等刘备占据汉中,为了快速攻⼊关中,才逐渐修建起来。

“4⼦午道”的北出⼝离长安最近,所以魏延曾建议诸葛亮出“4⼦午道”攻击关中。

西部⽅向,“5陇南道”连接凉州武都郡,这条道路虽然也是⼈迹罕⾄,但⽐秦岭⼭四条路还是好点。

⼀般情况下,关中的吸引⼒远⼤于汉中,凉州军团沿渭⽔攻击关中的可能性⽐⾛陇南道占领汉中⼤得多。

反⽽是汉中政权攻击关中前,往往⾛陇南道北上,先控制凉州,再沿渭⽔东进。

诸葛亮数次出祁⼭,就是⾛的这条道路。

东部⽅向,从武当⼭两侧有⽔陆两条路,⼀条是沿着汉⽔⾛,⼀条⾛上庸房陵⼀线。

但不管⾛那条路,到了今汉中市洋县东侧,秦岭与⼤巴⼭结合部,有⼀段狭窄的汉⽔河⾕,称为“6汉⽔道”,是很难通⾏的。

汉中——汉文化的发详地

汉中——汉文化的发详地

汉中——汉文化的发详地.txt我很想知道,多少人分开了,还是深爱着。

ゝ自己哭自己笑自己看着自己闹。

你用隐身来躲避我丶我用隐身来成全你!待到一日权在手,杀尽天下负我狗。

汉中位于陕西省南部,秦岭北立,巴山南卧,中部是美丽富饶的汉中盆地,母亲河汉江发源于汉中宁强县,自西向东流经其内。

这里自然和人文景观名播中外,地理物候环境得天独厚,素有“西北小江南”、“金瓯玉盆”等美称,是中华大地上一颗璀烂的明珠。

汉中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公元前312年秦惠王首置汉中郡以来,自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漫长的岁月中,这块史称“天汉”的古老土地数度辉煌,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

秦末楚汉相争,被封为汉王的刘邦以汉中为发详地,举雄才、出奇兵,建帝业,其王朝以“汉”冠名,继而有了汉人、汉民族、汉语、汉文化之称谓。

三国时期,汉中这块“栈阁北来连陇蜀,汉川东去控荆吴”的战略要地曾演绎了多少英雄故事。

被称为中华民族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在汉中屯兵八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死后葬于汉中定军山下,同时,这里还养育了“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长眠着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发明者蔡伦。

历史上很多的杰出人物都在汉中留下了足迹。

胜迹历历,史册煌煌,汉中市1994年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汉中由来汉中的称谓由来已久。

据史记载,汉中其名甚古,地名源于汉江,《史记·高祖本记》注引载“梁州本汉中郡,以水为名”,《汉中志府》也说:“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汉中”。

也就说汉中的地名至今至少有几千年了,有史据可考从汉中建郡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汉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纪名区。

汉中是人类及中华民族的重要发详地。

据史料记载,汉中与“华夏”一词密不可分,古代称秦岭为华山,称汉江为夏水。

而秦岭呵护和汉江滋润着的丰水宝地就是汉中,可以说汉中是华夏文明的发详地。

另据新华社1998年3月29日播发的消息说,在我国“江、淮、河、汉”四条大河中,尤以汉江水质最好。

古代汉中是现在的哪里

古代汉中是现在的哪里

古代汉中是现在的哪里
古代的汉中指的是陕西省汉中市。

汉中市,简称“汉”,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

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

汉中市因汉水而得名,自古就有“天汉”之美称。

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陕南地区最大城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连接枢纽,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汉中的历史发展如下:
1、约120万年前,在汉江沿岸的今梁山镇龙岗寺地区就有古人类活动,龙岗寺遗址是我国发现的为数不多的超过10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存。

龙岗寺古人类遗址公园的文化面貌接近北首岭中期前段,属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较早的阶段。

2、夏代,境内有褒国。

《国语·郑语》及《史记·周本纪》中均记有夏末褒国国君化龙故事。

褒国地望约在今汉中地区中部汉江以北、秦岭以南一带。

3、商代:此地属褒国(汉江以北)及古蜀国(汉江以南)。

4、西周先后属梁州、雍州。

境内仍有褒国,为周朝“南国领袖”,又称周南(国务院公布汉中为历史文化名城,称汉中上古时期为周南)。

5、春秋战国时,汉中境内为南郑地,先后分属于秦国、蜀国。

6、战国中期,南郑是秦蜀争夺的要地。

前451年,秦国进攻南郑,蜀人一时手忙脚乱,人力粮草等补给供应不上,丢失了南郑,秦左庶长修筑南郑城。

蜀人在其后的10余年时间里,不断集结兵力反攻,最后将南郑艰难夺得。

公元前387年,秦国再度大举进攻蜀国,夺取南郑,但不料,蜀国再次反攻,占据南郑。

战国楚汉中在哪里

战国楚汉中在哪里

战国楚汉中在哪里战国楚汉中在哪里《史记·楚世家》:"(怀王)十七年春,与秦战于丹阳,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虏我大将军屈匄、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余人,遂取汉中之郡。

"《史记·秦本纪》、《史记·韩世家》、《史记·张仪列传》、《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和《战国策》、马王堆汉墓《战国纵横家书》也记载了秦取楚汉中这件事,这次秦取楚汉中的丹阳之战,在战国时代是一次非常重大的事件。

对于这个"汉中",多数注释认为就是现在的陕西省的汉中盆地,或说是现在的陕西省南部,也有的人认为汉中是古今同名同地,干脆不加注释。

如林剑鸣《秦史稿》第十章说:"汉中,在汉水上游,面积六百方里,楚国原在这里设郡,归秦后,重建汉中郡。

这样,就使秦国本土与巴蜀连成一片,不仅消除了楚国从南方来的威胁,而且使巴蜀丰富的物质资源畅通无阻地运向关中……"笔者以为,战国时代的汉中,并不是今天的陕西汉中,战国汉中的位置应该是现在湖北西北部郧阳地区、陕西西南部安康地区,与今天的汉中完全无涉。

战国时代的汉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是秦楚两个大国的接触点,是政治军事的斗争焦点;汉中还是楚人的发祥地。

确定战国时代楚国汉中的正确位置对于战国史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

汉中本是楚地,这一点各书认识是一致的,是没有疑义的。

可是,现在的汉中地区,却从来没有属过楚,它一直是秦的势力范围。

楚国最强大时,曾经攻取了其西北的许多小国,但是势力并没有达到汉水上游,即现在的汉中。

楚曾筑方城以为西北部边防,方城的位置在今河南南阳一带,大致是沿伏牛山西行而南下的围绕南阳盆地的一个半环状的长城。

秦楚两个大国之间本来有一个庸国作为缓冲,庸国的位置一般认为是在现在的湖北竹山一带。

《左传》载,鲁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楚人、秦人、巴人灭庸",湖北西北的竹山一带,成为两个大国直接交锋的地区。

汉文化的发详地----汉中

汉文化的发详地----汉中

汉文化的发详地----汉中汉文化的发详地----汉中古代把汉中称之为梁州府。

梁州,古代行政区划名,曾是古九州之一;三国时始设梁州,治所在陕西汉中,唐德宗改其为兴元府。

“梁州”正式成为行政区域名,始于曹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

是年,魏灭蜀汉,旋分蜀汉故地为益、梁二州,各领八郡。

梁州初治沔阳(今勉县旧州);晋太康中移治南郑(今汉中市)。

辖境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南,子午河、任河以西,四川青川、江油、中江、遂宁和重庆壁山、綦江等县以东,大溪、分水河以西及贵州桐梓、正安等县地。

后经两晋、南北朝,由于“州”越设越多,其辖境逐渐缩小。

隋统一后,大规模撤州并郡。

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将“梁州”和“汉中郡”一并撤消;因避其父杨忠讳,改设“汉川郡”。

唐初,复改为“梁州”,成为山南西道的一部分。

其地缩至今城固以西的汉水流域,约相当于之前的汉中郡,治所仍在南郑,辖南郑、褒城、西(今勉县)、城固四县。

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避朱泚军乱,天子幸梁州。

还都后,诏改梁州为“兴元府”,位同京都长安。

从此,“梁州”一词正式淡出汉中的行政称谓名。

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手握兵权的太尉朱泚发动叛乱,很快占据都城长安。

唐德宗李适无奈只好逃至奉天(今乾县),叛军追逼不舍,德宗在奉天难以立足。

兴元元年二月(784),只好率嫔妃群臣沿傥骆道南逃汉中。

德宗皇帝初来汉中,春暖花开,气候宜人。

所经之地,老百姓又夹道相迎,箪食壶浆。

这都使德宗对汉中有了好感。

在汉中期间,汉中保障了德宗的安全,给以物资保证,使他遥控指挥关中官员平了叛乱。

为振兴朝廷,改元兴元。

三个多月后离开汉中返回长安时,下诏“升梁州为兴元府”。

铭书曰:‘朕遭罹寇难,播越梁岷。

丞庶烦于供亿,武徒勤于扞卫。

凡百执事,各奉厥司。

人皆竞劝,物以丰给。

嘉乃成绩,予怀不忘”。

不久以后再次下诏升兴元府(汉中)与京兆府同级;并免去汉中百姓税赋徭役一年。

中国历史上以帝王年号命府名,始于汉中。

刘邦与汉中

刘邦与汉中

刘邦与汉中张卫东【期刊名称】《上海集邮》【年(卷),期】2007(000)005【摘要】刘邦(公元前256-前195)为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

曾在咸阳服徭役。

秦末,为沛县泗水亭长。

奉命押送刑徒去骊山服役,在大泽将他们释放,自匿于芒、砀山泽间。

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在沛县聚兵反秦,称沛公。

汉王元年(前206)十月入咸阳,灭秦。

与秦民约法三章,分兵把关,欲为关中王。

十二月,刘邦见项羽40万大军入关,至鸿门谢过,被迫接受封在偏远的汉中,称为汉王(图1)。

刘邦以汉中为基地,重用“三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

二年三月,发动楚汉战争。

五年十二月,围歼楚军于垓下,统一天下,建立汉朝,为帝七载。

刘邦即位后,同年五月在洛阳的南宫开庆功宴,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图2);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图5);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图4)。

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

”【总页数】1页(P21)【作者】张卫东【作者单位】无【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34.1【相关文献】1.应当公正评价"平民刘邦"——评易中天先生新作"刘邦崛起之谜" [J], 王尧2.秦岭“四道”与刘邦“兴于汉中” [J], 王子今3.试论刘邦、项羽的战略政治理念之冲突——从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说起 [J], 邢怒海4.大富豪刘邦(连载25)刘邦作媒结良缘 [J], 蓝源5.汉王刘邦由子午道入汉中至南郑就国原因探析 [J], 雷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汉中在地理上和历史上属于巴蜀地区,为什么被划入了陕西省?

汉中在地理上和历史上属于巴蜀地区,为什么被划入了陕西省?

汉中在地理上和历史上属于巴蜀地区,为什么被划入了陕西省?汉中地区,位于秦岭之南,大巴上以北,在地理上属于南方地区。

在气候上,汉中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而关中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

汉中地区的人文地理也和巴蜀地区接近,例如汉中部分地区的方言就属于西南官话;汉中的饮食习惯和关中有很大不同,关中地区习惯吃面食,而汉中人习惯米饭。

汉中在陕西的位置在历史上,汉中也隶属于巴蜀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汉中隶属于蜀国,后来被秦国夺取,再后来秦国吞并了巴蜀,最后秦国统一了六国。

楚汉时期,刘邦曾被分封为“汉中王”,管辖秦岭以南的巴蜀地区。

西汉时期,汉武帝划定十三州刺史,汉中隶属于益州刺史。

到南北朝后,在益州中拆分出了梁州,汉中和三巴同属于梁州。

唐朝时期,按照山川地理形势将全国化划了10个道,后来又划为15个道。

其中汉中隶属于山南西道,山南的意思就是终南山以南,其范围大致和梁州相当。

宋朝初期,隶属于“四川”之一的峡西路,治所在夔州。

之后隶属于利州路,也属于“四川”地区。

川峡四路可是是元朝,情况就出现了变化。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王朝,他们为了在形式上钳制地方,就刻意打破了传统的山川地理割据,造成一种“不合理”的状态。

元朝打破山川自然划分是为了让北方的无险可守,门户向北方开放。

清代学者储大文论述到:“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台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

”陕境蜀道图汉中在历史上也是一个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的地方。

古代巴蜀地区凭借秦巴山区的关口以成割据。

只要占据了汉中地区,巴蜀的政权退可守天府之国,进可以攻击关中。

刘邦的军队就曾经在这里“明修找道,暗度陈仓”,最终夺取了三秦,击败项羽,一统天下。

西汉末年,蜀郡太守公孙述曾一度称帝;东汉末年,益州州牧刘璋割据此地,后来被刘备夺取,刘备曾以汉中为基地,北进关中,这也是《隆中对》的战略方针;西晋末年,李特在巴蜀建立了“成汉”政权;南北朝时期,谯纵称“蜀王”;安史之乱期间,唐玄宗曾逃亡西川避难;唐朝末年,西川节度使王建割据,建立前蜀;后唐时期,孟知祥于是自立,建立后蜀……元朝当然不允许汉中地区归属于巴蜀,而将汉中划给了陕西省。

历史名城--魅力汉中剖析

历史名城--魅力汉中剖析

圣水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郑县圣水镇,背依灵泉山,面对汉江, 距汉中市10公里.建于明代嘉靖时(1552—1566)。因有青、白、 黄、乌、黑五泉环绕佛殿,取“五龙捧圣”之意,故名“圣水寺”。
午子山
午子山亦名母子山或武子山,在西乡县城东南12公里的堰口镇。 午子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西乡县城东南的巴山北麓,以“三峰峭立, 二水环绕”的午子山为主体,数万株挺拨苍翠的白皮松林景观为特 色,包括子午山、大峡河(含飞凤山)、后山茶园、田园风光和堰 口镇等景区,面积约25平方千米。
历史名城 魅力汉中
汉中概况
汉中,因水而得名: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发源于此;汉中, 刘邦在此为汉王,筑坛拜将,厉兵秣马,明修栈道、暗渡 陈仓,逐鹿中原,建立汉朝。1994年国务院批准汉中市成 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006年中央电视台评选为 “CCTV2006年度中国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界秦岭之脊,与本省西安市、 宝鸡市为邻,南界大巴山之脊,与四川省广元市、达州市 毗连;东与本省安康市相接;西与甘肃省陇南地区接壤。
黎坪国家森林公园
青木川
青木川,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因一个川道内有一棵青木树 而得名,因人物魏辅唐和古建筑而名声大振。过去,魏辅唐的商 号匾牌里就隐含了“辅唐盛世”,体现出他的理想;因与众不同 的土政策和宽松的环境,形成一个“世外桃源”,外地各行各业 人士纷至沓来,被称为“青木城”。
古汉台
古汉台位于汉中市中心,楚汉相争时期筑建,面积约8000平方 米。由三级台地构成,台高7米。 刘邦驻汉中发迹而定鼎。故将国 号定为汉。他驻过的高台就被后人尊称为古汉台。
拜将坛
拜将坛,亦称拜将台,位于汉中市城南门外,距离古汉台西南 约200米处。南环中路南侧有南北两座土台组成,台高3米多,面积 为7840平方米,相传为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所筑。

汉中是四川的门户,为何会被划给陕西,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汉中是四川的门户,为何会被划给陕西,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汉中是四川的门户,为何会被划给陕西,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汉中,喜欢古代史的朋友绝对知道这个地名。

在很多史书典籍里都会提到这个地名,因为这个地方非常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

对于四川来说,汉中可以说更加重要了,是四川的北大门。

一旦汉中失守,四川也就无险可守了。

不过如果我们看现在的地图能发现,汉中对于四川这么重要,却被划在了陕西,是陕西的一部分。

很多人想不通为什么会有这种状况,看完我们能发现,古人这样做真的值得我国敬佩。

先看一下汉中的大致状况,汉中位于汉中平原上。

因为汉水从这里流过,所以叫汉中。

而汉水又是长江重要的支流。

汉中平原北部是秦岭、南部是大巴山,可以说易守难攻。

而且这里由于是盆地,降雨量非常丰富,年降雨量高达900多毫米,原比周边地区要多。

汉中平原面积约1400多平方公里,自古就有“国宝天府,鱼米之乡”之称。

谁要是占领这里,占领四川就指日可待了。

我们看一下汉中地理位置到底有多重要。

汉中的北部是秦岭,秦岭北面就是关中。

汉中南部是大巴山,大巴山以南就是四川盆地。

汉中的西部是长江,汉中位于长江上游,可以顺水而下。

汉中西部是甘肃等地,历来都是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争夺的地方,从汉中可以直达这里。

可以说汉中是整个西部的中心,控制这里就可以牵动四周。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四川,因为控制汉中,越过大巴山就能到汉中平原了。

不管谁占领了这里,都能威胁到四川。

这样就是为何古代割据的时候占领四川的人一定要占领汉中。

当然,想要通过这里进攻关中还是很难的,只能通过陈仓、子午等蜀道。

既然汉中对四川来说至关重要,是四川的北大门,为何还要划给陕西。

这个是元朝划省份的时候划给陕西的。

当时人们考虑的是防止地方割据。

汉中既然是四川的北大门,如果这个北大门被四川掌握的话,那么进入四川所有的地方都被四川自己掌握了,一旦四川要是独立,外界势力就很难进入。

如果把汉中划给陕西的话,四川没有了这个北大门,想要独立的话,也需要先搞定汉中。

否则即使独立了,外界也会通过汉中很容易进入四川来占领这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刘邦为何以汉中作为自己的封地?汉中位置在哪

导语:相对于其他几支义军而言,沛公刘邦这支是最没分量的。

一没靠山,二没旗号,人家陈胜吴广还打着的“大楚”的旗号,项梁、项羽还有正规军“项
相对于其他几支义军而言,沛公刘邦这支是最没分量的。

一没靠山,二没旗号,人家陈胜吴广还打着的“大楚”的旗号,项梁、项羽还有正规军“项家军”呢,沛公一伙,就是彻头彻尾的“盲流”。

今天抢下一座城池,明天又被人家夺走,今天打人,明天挨打。

不得以,沛公率部归入项羽麾下,一边讲义气助项羽打秦国最后一员猛将章邯,跟项羽虚情假意,称兄道弟,一边消极怠工,花天酒地,打自己的小算盘。

在这期间,沛公刘邦遇到了他一生的第二个福星——韩国贵族张良。

第一个福星是铁哥们萧何。

刘邦为何能“先入关中”?
秦始皇驾崩,在赵高和李斯的密谋下,秦二世胡亥登基为帝。

秦二世二年,被项梁从牧场召回的傀儡楚王楚怀王在彭城立下“先进关中者为王”的盟约。

项家军随上将军宋义为一路,都是正规军。

沛公刘季自动请缨,率一路散兵游勇为另一路,向关中进发。

在狂妄的项羽看来,刘邦部根本入不了关中,或会全军覆没。

而他自己这一路,在北上解除赵国之围的同时,就能灭掉章邯,从进入关中的东部天险函谷关顺利入秦。

刘邦根本来不及思考,赶紧带着人马脱离项羽的制约,才是最紧要的。

刘邦在西进的路上,一路打打杀杀,收编被秦军击溃的义军。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