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高职电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合集下载

中职《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改革

中职《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改革

中职《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改革【摘要】教学改革是创办省级师范性高等院校的重要举措,根据中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改革,本文通过对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根据技能要求,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评价方式等方面,阐述了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中职;电工基础;课堂改革一、中职学生情况分析1.中职学生进校门槛低,不经过考试选拔,基础特别差,听课吃力。

2.学习习惯懒散,学习风气不好。

3.学生旷课,学习不认真。

针对学生以上实际情况进行电工基础课堂的改革,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到主动学习的轨道上来,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改变,以适用、够用为目标。

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在巩固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的经典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要及时更新实验内容,工学结合,把企业岗位群的技能知识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讲有用的知识,具体改革方案如下。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将毕业学生的岗位群,工资待遇和技能要求结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可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记忆深刻,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重要性,从而认真主动的听讲。

三、备课注重备学生备课应做到备教材,备学生。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的首要前提,这是每位教师都知道也都明白的。

然而,绝大多数教师备课时却只满足弄懂教材内容,理顺条块而已,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少考虑如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主动地发挥出来。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是为他们而进行的。

所以,在备课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学生,考虑他们的时代特点,考虑他们的心理特点,考虑他们语言的时代性,考虑他们的喜怒哀乐,考虑他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基础……备课时对学生考虑的越周密、越全面,我们才能使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进入学生的心灵,从而产生情感的交流与融合。

通过充分的备课,我们已对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详尽的准备,那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这些内容在时间和精力上进行合理的分配。

浅析高职院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

浅析高职院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

【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电工电子 实验教学 【 中图分类号】 G7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4 ) 0 2 — 0 2 4 2 — 0 1
0 % 随 着科 学技 术 的发展 和 电子 系统 的 日益 复 杂化 . 电工 电子 绩和 实验 考试 成 绩两 部分 .平 时 实验成 绩 占实验 总成 绩 的 6 技 术 实践课 程 从 内容到 形 式正在 发 生 着变化 . 各 院校 也在 对 电工 实验 考试 成 绩 占 实验 总成 绩 的 4 0 %。 4 . 加强 师资 队伍 建 设 电子技 术 实验 教 学的 改革进 行 积极 的探 索Ⅲ 为适 应新 形 势 下培 多年 来 。 学 院 十 分 重视 实验 教 学 队伍 的建 设 , 在 人 才 引进 、 养 高素质 人 才 的要 求 .我 院 针 对 电工 电 子技 术 实践 课 的教 学 内 容、 方法和 手段 进 行 了改 革创新 . 以其达 到教 学 的 目的 。 笔者 对近 进修 、 培训、 晋 升和 业 绩 考核 等 方 面 , 出 台了一 系列政 策 , 提升 了 实验 教 学教 师 的地位 . 极 大地 调动 了实验教 学教师 的 工作 能动 性 几年 的教 学进 行 了深入 的 思考 并提 出了一 些建议 1 . 建立分 层次 的实验 课程 教学 体 系 和积 极性 鼓励教 师在知 识 更新 、 业务 素质 的再提 高 , 教 学观念 的 实验教 学体 系的 建设 关 系到 人 才培 养 的 质量 .为 体现 实验 改变和 教 学方 法 的灵 活 多样 性 等方 面进 行 不懈 的努 力 目前 教 师 队伍 中“ 双师型” 教 师 比例 较 低 . 专 业 理 论课 教 师 教 学 注重 能 力、 个性 及创 新 意 识培 养 的基 本 原 则 . 我 们在 实验教 实训教 师基 础 理论 薄弱 . 不 能讲 授 专 业 理 论 学体 系建设 上 突 出 了分层 次 、 个性 化 的、 课 内外 齐抓 的培 养 模 式 。 不能 指导 实训 教 学 . 不但要 教 , 根 据难 易程 度 . 我 们 将 实验 内容 分 为 两个 不 同层 次 , 分 别对 应 基 课 的 现 象较 为普遍 这就 对教 师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 只 有教 师 的理论 知识 具 有相 当高的 造诣 . 且 又有 丰 富 础 实验 、 设 计 与 综合 性 实验 . 同 时对各 类 实验 项 目进 行 分级 实验 而且要 学 才能培 养 出高素质 的 既懂 理论 又 能 实干 的生 产 教 学 这样 从 低 到 高 、 从 基 础 到 综合 、 从 知 识 的 学 习到 能 力 的培 的 实际操作 经 验 . 才 能 把 教 改 落 在 实 处 养. 逐 级提 高的 实验 教 学体 系 , 使 学生 既能 掌 握基 本 实验操 作 方 技 术 人 才 . 法 也能 培养 学 生科 学思 维能 力和 设 计能 力 实践表 明 , 这 一 尝试 5 . 实验 和学 生职 业技 能 考证 相结 合 近年来 . 我 院积 极 推 行 “ 双证 书” 制 度 取 得 了 可喜 的 成 绩 。 已获得 了显 著 的效 果 .一些 个性 化较 强 的学 生 已经脱 颖 而 出 。 在 “ 双证 书” 是指 学 生在 取得 学历 证 书的 同时 . 还取 得 相应 的 职业 资 学 习中积 累 了处理 问题 解 决 问题 的经验 格证 书 学 生在校 期 间通 过培 训和 考核 获得一 个或 多个职 业 资格 2 引 入现 代 电子 技术 . 提 高学 生整体 素 质 参 加 工作 后 上 手 快 , 能很快适应工作 , 深 受 用人 单 位 的 欢 传 统 的 实验 过程 中 . 我 们 注重 的 是培 养 学 生基 本 操作 能 力 , 证书 , 但 这 些 大多是 验证 性 的 实验 在 实践 中 . 为 了进 一 步发挥 学生 的 迎。 所以. 高职 学院 积极 组 织学 生参加 职 业技 能 考证 , 是 一项 非 常 同时也 为学 院 赢 想 象力 , 培 养 学生 分析 、 应 用和创 新 能力 , 我 院在 电工 电 子技 术 实 重要 的 工作 它为 学生就 业 赢得 了广 阔 的空 间 . 验 教 学 中 引入 E DA设 计仿 真技 术和 E W B虚 拟 电子 工 作 台等软 得 了良好 的社会 声誉 职业 教 育要 以就 业 为导 向 . 以能 力为 本位 。 对 高职 学院的 学 生来讲 。 职 业 资格证 的取 得 , 是 学 生 自身 素 件目 E W B采 用仿 真 方法在 计 算机 上虚 拟 出一 个测 试仪 器 。 E WB 因此 . 具有 界 面形 象直观 、 操 作 简单 方便 、 采 用图 形方 式 创 建 电路 的 突 质提 高的 需要 . 也 是 用人 单位 对人 才 的要 求 出优 点 . 对 元 器件 既提 供 了理 想模 型 和 实 际模 型 . 又 可 以对 它设 6 . 结 束语 置 不 同的故 障 应 用 此软 件 学生如 果 想做 一 个实验 来验 证 一 个原 具 有 高职 特 色的 电工 电子 实验 教 学是 教 改课 题 的 研 究是 一 理或 设 计 一 个 电路 . 可 不 必到 实验 室来做 实验 . 只要 在 计 算机 上 项 长 期 的艰 巨任 务 . 我 们 的 尝试 仅是 局 部 的 、 初 步 的, 需要 进 一 步 加 强 与 同行 的 交流 与 沟通 . 共 同采 用边 研 究 、 边 实践 、 边 完善 的 办 进 行仿 真 实验 即 可 稳 步 推 进 改革 步 伐 以利 于整 体 不 断提 高 实验 教 学质 量. 才 能 虚 拟 实验 给 学 生一 个非 常 广 阔的 空 间 .使 学 生能 在 这 个 空 法. 从 而获得 良好 的教 学效 果 达 到预 期 的 教 学 间里 自由发 挥 . 方便 地进 行各 种设 计 , 挖掘潜力, 能够锻 炼 学 生运 使 学生 学到 真 本领 . 用知识 的 能力 和增 强他 们 的创新 意 识 . 提 高学生 的综 合素 质 目标 . 才 能使 高职 高专的 电子技 术 应 用课 堂教 学的 质量 和 效果 跃 3 . 建 立 实验考 核 方法 上 一 个新 的 台阶 考 核 是检 查 和评 价教 学效 果 的重 要 手段 .为 了对 教 学 效果 参考 文献 : 和 学 生 学习成 绩有 一 个真 实的评 价 。 我 院对 电子 电工教 学 实验课 『 1 ] 邓 香 生. 电工基 础 与 电气 测量技 术课 程 改 革 与 实践 『 I ] . 新 程 的考 试 方式进 行 了一 系列的 改革 .对 实践 的全 过程 进 行评 议 . 课 程 研 究. 2 0 1 0 f 2 1 : 3 0 — 3 1 . 。 现 已建成 了 多元化 的 层 次化 综合考 核 方 式 【 2 ] 杨 冬 云. 现代 信 息 技术 与 《 电 工基 础 》 教 学 的 整合 饥. 中国 2 0 1 0 ( 5 ) : 1 5 1 . 1 5 3 . 在过 去 的教 学 中实验 课 附设 在理 论 课 中. 实验 考核 在 课程 科教 创 新 导刊. 考核 中占极 小的 比例 .且 一般 以 实验报 告 的平 均分 计 算成 绩 , 这 『 3 1 卢明 玺 , 张淑 玲 , 洪联 系. 开放 电 工 电子 实验 室的研 究 和 实 种考 核 方式 不能 充分 调 动 学生的 积极 性 . 不能使 学生重 视数 字 电 现【 J ] . 教育研 究, 2 0 0 9 , ( 7 ) . 子技 术 实验 . 严 重影 响 了高技 能 专 门人 才 的培 养 。 因此 , 有 必要 改 『 4 1 李界 华 . 高职 院校 电工 电子 试 验教 学改 革 与 实 践 [ 1 ] . 中国 变这 种 以 实验 报 告成 绩 定优 劣 .注 重 结果 而 忽视 过 程 的考 核 方 成人 教 育 , 2 0 1 0 , f 2 ) . 式. 应该 构建 多种形 式有机 结 合 的动 态的 全方 位 的评 价体 系[ 3 1 笔 作者 简介 : 者根 据 自身的 实验教 学 经验 . 将该 实验 课 总成 绩分 为 平时 实验 成 雷燕 女 ( 1 9 6 2 一 ) . 内蒙古科技 大学煤 炭 学 院高级 实验 师

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中国是 煤炭 大 国 , 炭 在一 次 能 源 消费 构 成 中 煤
占 7 % 的 比例 , 且这种 格局 在今后 5 0 并 0a内不 会有
矿 工程专 业教学 内容受 煤炭行 业 限制主要 是面 向煤 矿地 下开采 , 大限制 了学生 的就业 范 围。 大
多大 改变 。因此 , 为 为 煤 矿行 业 培养 技 术 人才 的 作 《 煤矿 开采技 术 》 业在 煤 矿 企 业 建 设 、 产 、 理 专 生 管
3 专 业课 程安 排不 合 理 , 数 课程 内容 缺少 ) 少
的需求 越来越 大 , 煤 炭 行 业生 产 、 设 、 术 管理 但 建 技 人才短缺, 尤其是技能型人才短缺 已成为制约煤炭 行业 发展 、 响 国民经济 高速发 展 的社 会重 大问题 。 影 而高 职煤 矿 开采技 术 专业 就 是 培养 面 向基 层 、 向 面 服务 和管理第 一线需 要 的具有创 新精 神和实践 能力 的高素 质技 能型专 门人才 , 由于 地方 需 要 和市 场 但 导 向的作用 以及煤 炭 行 业条 件艰 苦等 因素 , 炭 院 煤 校专业 结构 发生 了很 大变 化 , 矿 主体 专业萎 缩 , 煤 忽 视 了对 煤矿 开采技 术 专业 课 程 体 系 的建 设 , 使煤 致 矿开 采技术 专业课程 体 系改革滞 后 、 程 内容 陈 旧 , 课 已不 能适应 现代化煤 炭企 业对 高级技 能型人 才 的要
矿开 采技术 专业课 程 体 系 的建 设 却 相对 滞 后 , 体 具
表现 为 :
现状分析 , 结合教育部文件对高职教育 的人才培养 目标的表述——高职高专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 成部分 ,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 适应生产、 建设 、 管 理、 服务 第一线 需要 的德 、 、 、 智 体 美等方 面全 面发 展 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确定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

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5中国科教创新导刊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2008N O .32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 职业技术研究近几年,职业教育迎来了其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2年国务院发文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006年教育部提出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强调要加大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力度,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是机械类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综合性较强,包括电路基础、磁路及变压器、电动机原理及控制、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等知识,内容多且跨度大,基本整合了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1]。

因此,结合高职机械类专业特点,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

1教学观念的改革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也就是让学生掌握一门谋生的技能,将来能立足于社会。

高职学生在文化基础、理解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毅力等方面稍逊于本科生,但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可塑性,学生是否适应社会需求,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塑造他们。

因此,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是教学观念的改革。

针对高职教育的目的、学生的特点及《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并实地考察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不同专业、不同方向,其教学大纲会各有侧重,作为一名专业基础课教师,应多与专业课教师沟通,明确其相互联系,以便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实训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本着培养一个岗位技术人员的心态去教学生,做到有的放矢,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2教学方式的改革2.1改变教学模式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掌握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新型教模式[2]。

高校课题申报:新工科背景下面向应用技术培养目标的电类工程基础课程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课题申报:新工科背景下面向应用技术培养目标的电类工程基础课程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面向应用技术培养目标的电类工程基础课程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新工科;电类工程基础课程;综合改革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1一、问题的提出当前世界范围内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对工程科技人才需求日益旺盛,对工科人才的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等学校是培养工科人才的主要机构,因此也对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工程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工科”的理念应运而生。

“新工科”的“新”涵盖五个方面,即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等。

现阶段,在教育部2017年2月发布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的引导下,全国各地各层次高校纷纷进行了“新工科”教育理论的研究,还对“新工科”的教学模式、实验实践与课程改革等进行了有益探索,并相继推出“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等,极大地深化了工程教育改革,推进了“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

针对目前电类工程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存在的一系列现实问题,积极探索面向新工科建设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全面综合改革与实践电类工程基础系列课程和电工电子学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验实践体系和内容、考核评价模式和方法等,探索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发展模式,以期为相关工程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1.2 课题界定电类工程基础系列课程(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实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等)在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培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电工电子学”课程,是高校非电类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工程基础课程,课程量大面广,涵盖理工类学生从事技术工作中所必需的重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包括:电路分析、模电、数电、EDA、用电安全、信号测量、电气控制技术等)。

本课题将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全面综合改革与实践电类工程基础系列课程和电工电子学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验实践体系和内容、考核评价模式和方法等,突出对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培养,形成在同类应用技术型高校中可推广应用的综合改革方案。

高职院校《煤化学》课程改革调研分析——基于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

高职院校《煤化学》课程改革调研分析——基于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
教 学内容 非常重要
重 要

的将课程 内容设计 了七大部分 , 知 识 目标 设计 了了1 8 项, 能 力 目标 设 计 了 7 项, 素 质
目标 设计 了9 项。 在 每 一 小 部 分 知 识或 目标
后面设置非常重要 、 重要 、 一般、 不需要 四
煤的外表 特征和生成
摘 要: 《 煤化 学》 是煤 化工专业 十分重要 的一 门专业基 础课 程 ,为 了适 应 高职教 育 理念 , 促进课 程改 革 。 本文就煤化 学课程 的情况对一 些 企业和兄 弟院校进行 调研 , 结合 我 系实训 条件进 行 了一 些分析 , 并提 出课 程 改革 的一 些建 议 ,为该 门课 程教 学标准 的指定提供 依据 。 关键 词 : 高职 院校 课程改 革 《 煤化 学》 中图分类号 : G 7 l 2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9 7 9 5 ( 2 0 1 4 ) O i ( b ) -O 2 0 8 — 0 2
于 全 面 提 高 高 等 职业 教 育教 学 质 量 的 若 干 手 能 力 , 以 使 其 更 加 符 合 企 业 对 高 素 质 高 分 反 映 出 当 今新 技 术 、 新材料 、 新 工 艺 和 新
我 们 对 一 些 相 关 方 法 的 应 用 。 意见》 中 指 出高 等 职 业 教 育 院 校 “ 要 针 对 高 技 能 化 工 型 人 才 的 需 求 ,
 ̄ /
煤的一般性质
煤 的工业 分 析 和元素 分析  ̄ /
煤 的有 机 质结构
煤的工 艺指标
煤 的分类 及煤 质评价 v /
煤炭的 综合利用
 ̄ /

 ̄ /

基础电类实验课的课程改革与效果浅析

基础电类实验课的课程改革与效果浅析

2020年第19卷第14期基础电类实验课的课程改革与效果浅析□朱小利王梦茹【内容摘要】针对以往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基础电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课程时间过于分散、与生产实践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还提出了利用电工电子集中综合实训代替传统基础电类实验课程的改革措施,分别从实训时间段、实训内容、实训模式等方面对传统基础电类实验课进行了改革,并对改革后的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课程改革后,效果良好。

【关键词】集中实训;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基金项目】本文为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基于Unreal Enfine4的虚拟建模研究”(编号:19KYZR05)成果。

【作者简介】朱小利(1985 ),女,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王梦茹(1988 ),女,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随着社会上对于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作为应用型学院,必然担负起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担。

而作为应用型人才质量培养的关键因素———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培养学生对于电子产品的综合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原有的基础电类的实验课程在人才培养上无法满足上述要求,且存在一些问题。

一、原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存在基础电类课程实验时间分散,设备使用较多易忘的问题。

以往基础电类课程的实验课程安排过于分散,分别于三个学期开设,且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这对学生去了解元器件及电子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具体的安装、调试和维修并没有多大帮助。

由于时间跨度长,关于实验设备的操作使用方法学生容易忘记,因此也就导致不能熟练掌握一些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

另外,还存在实验教学方式单一,启发式教学较少,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基本上是按照规定的步骤操作[1]以及由此导致的实验内容不具备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社会实践脱节以及提不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基础电类实验课程的改革内容(一)实训时间段的调整及实训大纲的制定。

新形势下新能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新形势下新能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新形势下新能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随着全球能源问题的日益加剧,新能源行业迅速发展成为绿色能源的代表,对于各国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新能源专业的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如何更好地进行新能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已成为高校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需求、新能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需求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新能源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加。

目前一些高校中新能源专业的教学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理论教学阶段,缺乏针对实际工程应用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尴尬局面。

教学改革亟待进行,以适应新形势下能源产业的需求。

新能源专业的教学内容需要与新技术发展保持同步。

由于新能源行业的技术更新换代较快,教学内容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和补充,以确保学生获得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方法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

新能源行业是一项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等环节都需要加强,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新能源专业的教学改革也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实际工作中,新能源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教学改革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引导学生在课堂和实践中积累相关经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

二、新能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能源行业的需求,新能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能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应该充分考虑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使课程内容更加贴合实际工作需要。

也需要引入跨学科知识,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广泛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新能源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充分体现技术应用导向。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应该注重技术应用,增加实际案例的引入,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采煤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采煤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矿方面的有关知识 , 采煤概论包含 的知识 内容非常
丰富 , 不 可 能让 学 生都 学会 , 因此 , 针 对不 同专业 的 学 生讲 授不 同的重 点 、 内容 , 减 少 教学 内容 , 以 达 到 教 学 目的 。从 大 的专业 分类 来 说 , 可 把我 院的 专业 分 为井 下 主体 专业 和非 井 下工 科 专业 、 其 它 管 理类
专 业知识 接 受能力 差 。采 煤概论 涉及 的专 业知
涉及 的知识要靠采煤概论来学习 , “ 采煤概论” 是本 专业 的基础课 , 通过学 习采煤概论 , 学 生应为 以后 的专业课打好基础 , 重点是采 区布置 、 采掘工作 面 的布 置 、 矿井 、 采 区及采 掘 工作 面 、 通 风 系统 等 用 到
学生 的兴趣 不 高 , 尤 其是非 工科 专业 ; 专业 知识 接受 能力差 ;
教 学 效 果 不理 想 , 工程经验不足 、 理 论 知 识 不 够 等现象 。
专业三个大类 。针对井下主体专业 , 可按不 同专业 的专业课程的要求 ,把重点放在为专业课 打基 础 上; 非煤专业 , 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公共知识 的传授
1 地质作用 、 2地质构造 、 3煤 的形成与煤层特征 、 4煤的性 1 质与工业分类 5掌握 5地质勘探与矿井储量
第 3期
V0 l _ 2 6 No. 3

教 学实践 与改革 ・
“ 采煤概论 ”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郭 辉
(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 院, 山西 太原 0 3 0 0 0 6 )
【 摘
要 】本文针对采煤概论课 程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效果不理想 的问题 , 进行 了分 析研 究 , 并提 出了改革措
学生们一无兴趣 , 二无法学会 , 教 学 效 果 不 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摘要:本文结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提出了在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培养,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同时,结合本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特点,提出了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些可行性办法,并总结了教学改革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改革教学体会电子技术基础是笔者学校电工类专业教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该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抽象,实践性强,给学生的备课,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一定的困难。

近几年,通过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的亲身体验,得到了一些教学改革方面的体会。

一、介绍课程主要内容和特点,明确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点。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包括两大部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内容多,要领多,学习和理解的难度较大,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不少学生对学习电子技术比较困惑,因此一开始就要吸引学生。

首先明确学习目的,并提出要达到的要求,使学生体会到自己肩负着光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其次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重要性。

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连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

二、采取案列教学,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由于传统教学存在许多不足,教师讲课缺乏互动性,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效果低下。

比如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电路的设计计算,如果不能深入浅出,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针对这些现象,笔者在教学上采取了案例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从广义上讲,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之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

在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中,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一个迫切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中,把抽象的理论概念和实际中的案例结合起来,就能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有趣的氛围。

比如在讲授“振荡电路”时可以扩展到无线电、通信领域;在讲授“数码管”时可以结合交通路口计时灯。

高职煤炭类专业教改浅析

高职煤炭类专业教改浅析
生 所 写 以 , 具 体 操 作 过 中 的 步 骤 埘 吏 错 , 别是 特 一 比较 特 殊 的操 作 ( 如称 纯 做 该 意 ” 么 等 等 ) 最 后 看 学 生 的 实 验 ,
位 能 力与 高 职 教 学 特 色 、 高 高职 教 学 质 提 昔 , 有 重 人 意 义 [。 高职 煤 炭 类 专 实 县 1 ] 践教 学 的 改革 包 拓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 内容 、
结 果 , 合 打 分 。 考 核 过 程 - 会 及 时把 综 在 f 1
学 生 的 具 体 错 议 登 记起 柬 , 让每 个 学 生
部 明 白 该 实 验 巾 自己 错 哪 。 该 考 核 力 法 的优 点 是 能 巩 吲 一 学 期 以 来 ‘ 个
1 高职 煤 炭 类 专 业 实 践教 学体 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煤 炭 类 专 业 的 毕 业 应 掌 握 相 应 层
摘 要: 随着 国家产业结构 的调整 , 需要培养大量的煤炭类高职技术人才。 针对形成
谨 慎 、 致 地 进 行 每 步 操 作 , 养 学 牛 细 培
良好 的操 作 技 能 ; 作 台而 清 洁 丈验 条 不 紊 , 训 质 意 识 ; 验 报 告 要 求 学 牛 强 实 l 实 求 验 过 程 、 验 数 据 , 实 验 过 『 』 I ] 实 对 稃 中 H现 的 问题 要 有 分 折 报 告 , 养 学 牛 j 培 谨 的 科 学 念度 。
口 吴 义 川 页
( 南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微 淮 安 淮南 220) 30 1
平 时成 绩 和 { 末 成绩 两 种 方 式 。 时成 绩 { H
是根 据 母 … 次 实验 蚨训 得 分 综 合束 确 定 , 1 足 学 甲 时 实验 实训 的完 成 情 , : 嫂 如 实验物 品的选用 婪求学 ,能根壬 实验 内 卜 } } 容 , 确 地 选 } 仪 器 、 备 , 护 仪 器 设 正 { ] 设 爱 矫 , 母避 免损坏 ; 曝 实验 操 作 要 求 学 乍 正 确的使用仪器、 备, 格遵守操作舰程 , 改 严

浅谈高职《煤化工生产技术》课程的改革

浅谈高职《煤化工生产技术》课程的改革

际石 油价 格高涨不 下 的全 球能 源格 局下 , 煤化 工行 业 的成本 价 格优 势将 日趋 显著 。“ 二五 ” 间, 国煤 化工产 业 布局将 做 十 期 我 出重 大调 整。传统煤化工产业 由于产 能过剩 , 面临结 构调整 。 将 以大 型煤气 化为龙 头 的现 代煤 化工 产业 , 将会 有 序 、 长远 发展 , 煤炭资源 丰富的西部地区将成为未来 煤化工 发展 的热 点… 。现 代煤化工产业 是资 金密集 型 、 技术 密集 型 、 资源 密集 型 、 劳动 密 集型行业 , 高技能生 产性 人才 的匮乏 已经 成为 制约 西部地 区煤
化 工 产 业 发 展 的瓶 颈 。
2 煤化工生产技术课程 改革 的具体措 施
针对上述存在 的问题 , 者对煤 化工 生产 技术 课程 的教学 笔
进行 了探索和研究 , 对本课程教材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等进行 了改
革和实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1 教材 的改革 .
2 11 . . 根据行业发展 和区域就业特点选取 内容 , 突出重 点 煤化工工业根据生产工 艺与产品的不 同 , 主要分 为煤焦化 、
术课程 和改革 进行 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
关 键词 : 煤化工生产技术; 课程改革
r 1 re l 伽 o u rc l m fr ft e C a h mia r d ci n T dmoo y I I B ifDi l 1e s n C r iu u Reo m o o lC e c l o u l e h P o lg
ⅣG
(iqa oaoa n ehia C lg , as iqa 300, hn ) J unV ctnl dT cncl o ee G nuJ un750 C ia u i a l u

煤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及措施

煤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及措施

养 目标
经过多年实践 探索 , 江西应用 工程职业学 院确 定 了 “ 向市场 , 面
业设置作为突破 口, 大力 发展煤炭
能的生 产 、 术 与管 理人 才 ” 目 技 的
标 , 在课程设置及 教学环节上加 并
以贯 彻落实 。近年来 , 的教学 学校
高, 深受煤 炭 企业 欢迎 , 成毕 业 形
际经验及 最新 的知识 和信 息及 时 介 绍给学生和教师 , 提高学生实际
在学 时 、 进度 、 人员 安排 及教 能力与适应能力 。
为更好 地激发 教 师参 与教学
能力教 学倾斜 。 专业理 论及专业技 改革 的积极性 , 校大力 实行各 教 学
作, 与其 中的5 家企业建立长期 的 能课学 时 占总学时的5 %, 8 l 并且从 学 系部对学 院 、 对教 师个人 , 教师 产教研合作关系 。 生与企业提前 第 一学期 开始 进行 专业 理论 及专 个人对系部 、 学 对学校 的多重负责制 1 2 — 年签订 培养要求与就业协议 , 业技 能课 教学 ,年不断线 , 3 保持专 度 , 并建立严格 的师德师 风考核制
周蔚 宇 , 彭志刚 , 江 胡
( 西 应 用 工 程 职 业 学 院 , 西 萍 乡 3 74 ) 江 江 3 0 2


江 西应 用 工程 职 业 学 院在 办 学过 程 中 , 出煤 炭 高等 职 业 教 育 办 学 特 色 , 化 教 学 改 革 , 突 深 以校
企合作 为平台 , 建立与培养 目标 相适应 的教 学体 系和 教学 管理 体 系, 加强 师资队伍和 实习实训设 施条件 建 设, 不断提 高办学质量。 关键词 煤炭 高等职业教育 ; 学改革 ; 教 校企合作 ; 学体 系; 学管理 教 教 中图分类号 G 1 文献标识码 72 A 文章编号 10 — 2 9 2 1 )5 0 4 — 3 0 831(000—030

科研课题论文: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构建

科研课题论文: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构建

157024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构建0 引言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内容,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

课程建设反映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反映了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内涵,也反映了专业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通过校企合作,在课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手段与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使专业人才培养更能满足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需要[1]。

1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1.1 以时间教学体系为主线,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1.2 以煤矿企业人才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把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最大限度地贯穿于培养方案和教学实施过程中,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细化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1.3 细化培养目标,将具体的目标落实到教学模块的细分单元,增加目标的具体操作性,作为教育单元的培训体系要积极推进目标的落实,把握好课程的主干知识,遵循相关教学准则,合理配置教辅资源,加强课外实习、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大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测试,督促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质量。

1.4 优化各教学模块的知识结构,梳理清晰知识的衔接脉络,剔除多余重复的相似知识,补充新鲜的知识。

适当增加课外实习环节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意识,增强学生的问题分析、研究能力。

1.5 要引导学生在不同教学单元模块之间相互融合,结合多种学习模式的优点,实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融会贯通,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2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构建依靠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煤炭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和骨干教师成立开发建设组。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岗位能力培养,按照采掘工作面的生产工艺过程重新构建课程体系,适应采掘工作面技术管理岗位和区队技术岗位的能力培养[2]。

见表1。

煤炭高职电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煤炭高职电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煤炭高职电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摘要:煤炭高职教育电类基础课改革从应用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观理论出发,摆脱学科体系重理论、轻实践的束缚,开创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的先例。

根据实际操作任务选择理论教学内容,重构各门课程的内容框架,这个框架力求把课程的内容以一个个具体的实际操作项目体现出来。

以此整合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改革方案。

关键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内容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有着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然而职教的理论研究却很落后,我国近几年才重视职教理论的研究和实际操作模式的探索。

高职的教学重点不是理论知识,而是基本操作技能,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本末倒置,实验验证理论,教学以理论为中心。

开创具有高职特色的新型教育模式,对于加速高职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

1 目前煤炭高职电类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高职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为重点。

众所周知,电类专业要比机械行业等一些其它行业,专业知识要更新的快得多,如果不能不断的学习,很难跟上电类专业知识发展的脚步,而且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实验项目已经很陈旧,还延续十几年前不变的老题目。

实验器材也已经很落后,不能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而逐渐更新。

这就将会直接导致煤炭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水平虽然高,但是动手能力偏弱的特点,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在的就业环境。

2 改革的方法与措施为了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应该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使得实践环节能更好的服务于理论教学。

为此提出以下方案: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组建青年教师实践教学改革小组,带领学习及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成立小型实验室,目的是开展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对新的实验项目和仪器加以探索和学习,逐步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使得现有的落后的实验室的实验项目和仪器能进行同步更新,从而带动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永远不落伍,跟现代的工程应用接轨。

高职《煤质分析》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职《煤质分析》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索
项 目的整 个 过程进 行 考 核 。运用 此 种方 法 的教 学 过程 能 将 理 论与 实 践有 机地 进 行 结合 , 充分 发 掘 了学生 的 潜能 , 培 养 了学 生 观察 问题 、 分 析 问题 、 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 并 且 学 生科 学研究能力 、 协作 和互助能力 、 交际和交流等综合能力也会 得 到一 定程 度 的提 高 。 教 学 内容 的选取 《 煤质 分 析》 课 程改 革 的重 点在 于课程 体 系 的设 置 和教 学方 法 的选 取 。 在 设 置课 程 体 系时要 突出 实用性 。 煤 质 分析 国标 每 几年 就会 更 新 一次 , 教师 在选 取课 堂教学 内容 时 , 要 尽量 保 持与 技术 进 步 同步 , 要 用 最新 的 、 实 用 性强 的知识 与 教材 中那 些 过 时 的 内容 进 行替 换 ,使 得课 程 内容 的设 置 与 企业 发 展 同步 , 与 岗位需 求一 致 。 教学中, 必须 重 视实 用性 、
【 教 改创新 】
高职《 煤质分析》 课程“ 项 目化” 教学改革 的探索
董丽坤 , 贾永卿 , 孙微微
( 乌海 职业 技 术学 院 , 内蒙古 乌海 0 1 6 0 0 0 )
摘要 : 以煤 质 分 析 课 程 的教 学为 例 , 开 展 煤 炭 深加 工 与利 用 专 业职 业 任 务 驱动 型 教 学 改革 的探 索 , 重 点论 述 了改 革 的
二、 教 学与 项 目的 实施
定了其教学必须以实践教学为中心 , 其教学法应遵循“ 教学 做合 一 ” 教学观 , 以让 学生 学会 “ 做” 为 目的 。职业 教 育 的 目 的在 于 养成 实 际 的 、 有效 的生 产 能 力 , 想要 达 到这 种 目的必 须手 脑 并用 。 这种 教 学方 式 对学 生 的教 学效 果 最 为直接 、 最 为具 体 , 弥补 了课 堂教 学 的缺 陷 , 有 助 于学 生专 业 技术 的发

全国煤炭行业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申报工作

全国煤炭行业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申报工作

全国煤炭行业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申报工作一、引言为了推动煤炭行业的持续发展,提高煤炭高等教育水平,加强煤炭行业人才培养战略研究,我们组织了这次全国煤炭行业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申报工作。

本次申报课题涵盖了煤炭行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质量、职业培训、绿色发展、技术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安全生产与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旨在深入探讨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为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申报课题1.煤炭行业人才培养战略研究:该课题将深入研究煤炭行业的人才需求与供给状况,探讨人才培养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出优化人才结构和提升人才素质的有效措施。

2.煤炭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优化研究:该课题将分析当前煤炭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与问题,研究如何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煤炭行业的发展需求。

3.煤炭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研究:该课题将研究如何提升煤炭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质量,探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煤炭行业职业培训模式创新研究:该课题将深入研究当前的煤炭行业职业培训模式,探讨如何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果,为煤炭行业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

5.煤炭行业绿色发展与能源转型研究:该课题将研究煤炭行业的绿色发展和能源转型,探讨如何实现清洁生产和能源结构的优化,推动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6.煤炭行业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研究:该课题将深入研究煤炭行业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趋势,探讨如何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煤炭行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7.煤炭企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该课题将研究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煤炭企业人才,为煤炭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8.煤炭行业安全生产与风险管理研究:该课题将深入研究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和风险管理,探讨如何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管理水平,降低风险发生率,保障煤炭行业的稳定发展。

9.煤炭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该课题将研究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问题,探讨如何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力系统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

“电力系统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

“电力系统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作者:王仁丽,韩成春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39期王仁丽,韩成春(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1)摘要:“电力系统基础”课程理论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公式推导,学生感觉比较抽象,较难理解。

为体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将MATLAB软件引入课程教学过程,对电力系统常见的潮流计算,短路计算进行仿真计算,同时结合网络教学,可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基础;课堂教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121-02基金项目:徐州工程学院教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YGJ1350)作者简介:王仁丽(1977-),女,辽宁大连人,讲师;韩成春(1971-),男,吉林延吉人,副教授。

“电力系统基础”是一门理论分析严谨,涉及内容广泛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重点研究内容在稳态分析,相对于暂态分析部分稍简单,但内容较重要。

该课程理论性较强,以《电路》、《自动控制理论》、《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等课程为基础,本身包含大量的分析计算。

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公式推导,学生感觉比较抽象,较难理解。

一、我校“电力系统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我校地处徐州市,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目标在徐州地区以及苏北地区。

相比省内其他院校来说,本校电力系统课程建设起步较晚。

本课程在新专业建设之初被定为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面向电气工程方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

同时,由于实验条件不足,本课程尚未开设实验学时。

在高校课时缩减和专业课改革背景下,“电力系统基础”课程已由建课之初的64学时减少到48学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目前我国电网已经进入高电压等级、大容量机组、数字化的时代,教师要将新兴的技术通过课堂介绍给学生,电力系统的教学内容因此越来越丰富。

开展电工课程深化电工教学改革

开展电工课程深化电工教学改革

开展电工课程深化电工教学改革现如今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取得很大的發展成果,迎来了新时代发展时期,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逐渐在进行着创新发展,当前我国电工课程方面的电工教学还存在着一些基础性问题,因此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将会在本文对开展电工课程深化电工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根据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效性的建议,期望能够对电工教师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从而促进我国的电工课程教学工作开展的更加有效顺利。

标签:电工课程;深化;教学改革前言电工课程是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比较抽象的基础课程。

电工基础的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该如何通过改进教学方式的方式来提高这门课的教学质量,是这门课程和这个专业老师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知道,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研究清楚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使用各种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学习,将学生对电工基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起来,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就需要对电工课程进行深化的教学改革。

一、当前电工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我国的中职学校开展电工课程教学的现状,笔者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的电工课程教学都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在进行电工课程教学时,其教学内容是具有很高的理论性与系统性的,但是也存在着教学内容较为传统落后,没有跟上新时代的发展,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知识理论,并且其教学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实践性,教师没有在教学时将电工知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起来。

第二:电工课程教学的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及时地更新,教学方法也过于单一,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课堂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为主,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这样情况下导致了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感,不具备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最后造成教师的教学成果不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高职电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有着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然而职教的理论研究却很落后,我国近几年才重视职教理论的研究和实际操作模式的探索。

高职的教学重点不是理论知识,而是基本操作技能,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本末倒置,实验验证理论,教学以理论为中心。

开创具有高职特色的新型教育模式,对于加速高职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

1目前煤炭高职电类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高职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为重点。

众所周知,电类专业要比机械行业等一些其它行业,专业知识要更新的快得多,如果不能不断的学习,很难跟上电类专业知识发展的脚步,而且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实验项目已经很陈旧,还延续十几年前不变的老题目。

实验器材也已经很落后,不能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而逐渐更新。

这就将会直接导致煤炭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水平虽然高,但是动手能力偏弱的特点,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在的就业环境。

2改革的方法与措施
为了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应该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使得实践环节能更好的服务于理论教学。

为此提出以下方案: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组建青年教师实践教学改革小组,带领学习及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成立小型
实验室,目的是开展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对新的实验项目和仪器加以探索和学习,逐步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使得现有的落后的实验室的实验项目和仪器能进行同步更新,从而带动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永远不落伍,跟现代的工程应用接轨。

为了构建一支与项目课程模式相适应的高职教学团队,高职院校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培养和引进“双师”素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力度,优化高职院校师资结构,尽快形成雁阵师资梯队。

具体方法:第一,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科研开发,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在实战中提高教师的科研实战水平,培养专业带头人。

第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从行业企业引进兼职专业教师,建立一支较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并使他们直接参与学校教学、实训实习、专业建设、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这样便可优势互补,尽可能造就专业骨干。

第三,有计划、有步骤地让教师到工矿企业部门带岗轮训,强化训练专业教师职业岗位的实践技能。

第四,鼓励中青年教师,尤其是新到岗的教师,积极参加职业资格或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弥补新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

3教学改革计划与步骤实行“项目驱动法”和“学习情境教学法”,对一些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甚至专业课的内容进行整合和调整,使课程的结构和内容深度交叉和联系,各门课不再独立。

通过一些简单的设计和训练,并结合工业应用和岗位实际建立一些设计项目,可以将《电气传动》、《电力电子技术》、《单
片机》等课程进行整合,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

其中《单片机》是控制领域的核心技术,也是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使得学生能很好的适应毕业后从事产品设计,需要培养学生们对核心芯片的编程能力和系统的开发能力。

结合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焊接、组装、调试具有实用价值的插件和产品,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编程,以图有所突破和创新,并逐步引导学生参加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与对外科技服务等活动,做到产学研结合。

具体的设计计划与项目如下。

3.1 进行与教学紧密相关的基本电子电路的制作首先锻炼学生基本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的使用,这能很好的强化模电和数电课程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能锻炼学生们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其次培养学生进行小功率电源电路的制作,电源是与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紧密结合的,制作电源可以对《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再次对学生能力进一步提高,进行小功率电机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的设计,电机调速电路的搭建。

电气传动和运动控制是动力的源泉,是电气自动化行业的重要领域。

通过设计训练可以对《交直流调速》、《变频器》和《电气控制与PLC〉实现综合实训和课程内容的整合,使之更加接近工业应用和煤炭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

对于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培养其进行无线电和红外线电路制作,使其跟上电气技术变革的步伐,锻炼学生不断的接触新技术能力,从而补充现有专业知识的不足。

3.2 进行与理论教学相关的设计项目,以达到对理论教学更深层次的利用的目的
具体要经过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设计项目可以选择微控制器的开发与应用,对现成开发板进行微控制器的编程,以及现成单元的简单组装和一些基本电气技术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培养电器维修层次的学生;中级阶段可以进行自主开发,基于微控制器与现场设备的串行通信、点对点以及多机通信系统,通过这些具体项目的引导可以实现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训练;高级阶段可以进行各种电子竞赛题目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有利于开拓视野,把握电气行业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促进电类专业内涵的深化和专业领域的拓展。

4具体的改革成果成熟的项目可以逐步转化为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实验、实训题目、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题目等。

总结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果,撰写论文,编写具有煤炭特色的实训教材。

组织学生尝试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活动。

开展教师与学生代表座谈会议,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改正教学方法。

最主要的是可以培养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年轻骨干教师队伍,不断的接触新的行业知识和技术,不断的对现有实验室进行改革和更新,通过以上的成果阶段的转化,使得理论教学能更好的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实践教学反哺理论教学,使理论教学更加完善。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研究和实践,对煤炭高职教学改革研究具有深刻指导意义。

使广大教师提高了对实践教学地位的认识,明确了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创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学生对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有了一个准确的定位,将会使学习兴趣大增,学习积极性高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