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6讲种群和群落课件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生物(浙江选考)一轮复习讲义:第26讲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人类与环境 含答案

2020版高考生物(浙江选考)一轮复习讲义:第26讲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人类与环境 含答案

第26讲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人类与环境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1.(2016·浙江10月选考)某海湾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大型鱼类种类减少,将导致( )A.生物群落发生演替B.食物网复杂程度降低C.食物链环节增多D.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解析 由于水体污染生物种类减少,会使某些食物链营养级减少,食物网复杂程度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B 正确,C 、D 错误;生物群落在未达到顶极群落前,演替总在进行,不是由环境污染导致的。

答案 B2.(2016·浙江4月选考节选)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

请回答:若狐侵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保持相对稳定,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

解析当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后,其结构和功能仍保持相对稳定,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能消除干扰因素。

答案自我调节3.(2017·浙江4月选考节选)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若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________,但对划蝽的影响并不大,这是由于该食物网较复杂,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较强。

解析若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在对划蝽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则划蝽对水蚤的捕食会增加,所以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下降。

而对划蝽的数量影响并不大,这是因为该食物网较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

答案下降自我调节本题组对应必修三P116、117,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1.生态系统的稳态(1)含义:生态系统内部的所有成分彼此相互协调,保持稳定。

(2)表现:系统内部所有成分彼此相互协调,保持稳定,达到最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3)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4)调节方式:反馈调节。

2.生态系统反馈调节的类型(1)负反馈调节①实例②模式图解③结果分析: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

(2)正反馈调节①实例②模式图解③结果分析: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也使系统发生变化。

2020版大一轮高三一轮复习系列选考总复习(浙江专版)生物讲义: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7讲 Word版含答案

2020版大一轮高三一轮复习系列选考总复习(浙江专版)生物讲义: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7讲 Word版含答案

第27讲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考点一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功能和成分(1)含义: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2)类型: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为生态系统两类。

(3)成分:非生物成分(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和生物成分即生产者(如植物)、消费者(如多数动物)及分解者。

(4)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5)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食物链、生物放大与食物网(1)食物链①主要类型:捕食食物链(起点:活的动植物)和腐食食物链(起点:死亡生物或现成有机物)。

②作用:能量流动和物质移动的通道,同时也是杀虫剂和各种有害物质移动和浓缩的通道。

(2)营养级的概念: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的总和。

(3)营养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关系①写出下列消费者的营养级:一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二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为第四营养级。

②总结营养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关系:消费者级别=营养级级别-1。

(4)生物放大①含义: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并导致危害的现象。

②途径:食物链。

如DDT对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污染。

(5)食物网①含义: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

②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反之,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

3.生态金字塔(加试)(1)含义: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

(2)类型: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绝不会倒置。

思考讨论1.解读下面有关生态系统成分及结构的关系图(1)图甲A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B表示的生理过程是细胞呼吸。

(2)图甲中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的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不参与食物网构成。

(3)分析图乙如下:图中X及a、b、c分别是指:X.生物群落、a.消费者、b.生产者、c.分解者。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一、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某一地域内所有同一物种的个体的总和,种群的概念是生物学家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个概念。

种群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单元,它是通过生殖隔离与进化而与其他种群区分开来的一个群体。

种群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同一物种的个体总和。

种群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总和,这些个体属于同一物种,可以在某个特定的地理范围内进行交配和繁殖。

2、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

种群的个体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空间关系,它们可能生活在同一地区内,如森林、草原、湖泊等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同时,种群也有一定的时间联系,可以通过繁殖将其后代代代传承下去。

3、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种群数量会随着环境变化而产生波动,这可能受到食物、栖息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二、群落的概念群落是指在某一地区内由多种不同种群组成的生物社区,它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群落的概念是生态学家们对不同种群在相同地域内相互作用的总和。

群落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多样性。

群落内通常包含多种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可能是竞争关系、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等各种相互作用。

2、相互依赖。

群落内的不同物种通常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

它们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种间关系等不同的关系方式相互联系在一起。

3、稳定性和动态性。

群落内的种群数量和种类组成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

这种动态性使得群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三、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和群落是生态系统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

种群和群落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相互作用关系。

种群和群落之间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种间相互作用、种内相互作用、种间竞争、捕食关系等。

这些相互作用关系使得种群和群落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2、资源利用和能量传递。

种群和群落之间通过资源的利用和能量的传递来维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2019届高考生物(浙江选考)一轮复习精讲课件:第8单元-生物与环境 (共293张PPT)

2019届高考生物(浙江选考)一轮复习精讲课件:第8单元-生物与环境 (共293张PPT)

a
27A
a
27D
返回目录
第24讲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种群
一、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1.种群的概念 (1)种群: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 ______________的集合体。 进化 单位 (2)与物种的关系:物种的具体存在的单位、 ________ 和繁殖的单位。 2.种群的特征 (1)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个体数 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 ①出生率: 单位时间______________ 数或千分数。 死亡率: 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 分数。 出生率-死亡率 。 ②自然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__ 种群兴衰 的晴雨表。 ③地位及作用: 决定种群密度, 是决定__________
返回目录
第24讲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种群
二、种群的增长方式 1.种群的指数增长 空间 资源 无限、________ (1)条件:在________ 无限和不受其他 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 慢 基数 (2)特点:起始增长很________ ,随种群________ 的加 指数 增长。 大,增长会越来越快,呈现________ J (3)增长曲线:“________” 形曲线,指数增长。
章 知识内容 8.种群的特征 ①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②标志重捕法 ③种群的分布型和存活 四、 曲线 种群 9.种群的增长方式 ①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 斯谛增长 ②环境容纳量 ③活动:探究培养液中 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 变化 a a a a a 8 14 29(3) 27BC 19AC 8ABD、 D 25 考试属性 及要求 必考 加试 2015年 2016年 10月 考
第八单元
第24讲 第25讲 第26讲
第1课时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6讲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人类与环境学案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6讲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人类与环境学案

第26讲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人类与环境知识内容展示核心素养对接1.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1)生态系统的稳态;(2)稳态的调节2.生物圈3.生物圈的概念和功能4.全球人口动态5.人口增长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6.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意义;(3)活动: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生命观念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建立生命系统的稳态观科学思维分析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曲线,培养运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社会责任分析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形成保护环境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1.(2016·浙江10月选考)某海湾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大型鱼类种类减少,将导致( )A.生物群落发生演替B.食物网复杂程度降低C.食物链环节增多D.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解析由于水体污染生物种类减少,会使某些食物链营养级减少,食物网复杂程度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B正确,C、D错误;生物群落在未达到顶极群落前,演替总在进行,不是由环境污染导致的。

答案 B2.(2016·浙江4月选考节选)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

请回答:若狐侵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保持相对稳定,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

解析当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后,其结构和功能仍保持相对稳定,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能消除干扰因素。

答案自我调节3.(2017·浙江4月选考节选)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若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________,但对划蝽的影响并不大,这是由于该食物网较复杂,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较强。

解析若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在对划蝽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则划蝽对水蚤的捕食会增加,所以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下降。

【新步步高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第讲种群与群落讲义浙科版-课件

【新步步高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第讲种群与群落讲义浙科版-课件

第29讲种群与群落[考试标准]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D知识梳理夯实基础突破要点i •种群的特征(1) 出生率和死亡率①出生率: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死亡率: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地位及作用:决定种群密度,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2) 年龄结构①年龄结构: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②种群的年龄组: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

③年龄金字塔④研究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⑶性比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4)种群密度①种群密度: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

M- n②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N=——(其中M=标志个体数,mn=重捕个体数,m=重捕中被标记个体数)。

2 •种群的增长方式(1) 指数增长①理想条件是指资源和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

②特点:起始增长很慢,但随着种群基数的加大,卫长会越来越快,每单位时间都按种群的一定百分数或倍数增长,其增长势头强大,又称“ J”形增长曲线。

(2) 逻辑斯谛增长①概念:在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方式, 又称为“ S”形增长曲线。

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总是会受到环境容纳量(K)的限制。

②特点:种群起始呈加速增长,K2_时增长最快,此后便开始减速增长,到K值时便停止增长或在K值上下波动。

3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1) 种群数量波动类型及变化原因①波动类型:非周期波动。

变化原因:气候变化。

②波动类型:周期波动。

以雪兔和猞猁为例分析变化原因:食料植物、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三者之间的数量互动关系。

(2) 对种群数量波动起调节作用的因素①外源性因素:主要指气候、食物」病、寄生和捕食等。

②内源性因素:主要有领域行为和内分泌调节。

[诊断与思考]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V )(2) 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 :1,则出生率越高(V )(3)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x )(4)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低(x )(5) 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附近形成集群是空间特征,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V )(6) 依据年龄结构预测的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最终是否能够实现,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等(V )(7) 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一定增加(X )(8) 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9) 不同种生物的K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K值固定不变(x )(10) 种群数量变化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V )(11) 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利于对有害动物的防治以及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V )(12) 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指数增长(X ) 2 •观察下图中种群各特征的关系,回答相关问题。

2020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种群和群落[解题秘籍]

2020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种群和群落[解题秘籍]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书本黑体字速记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4.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5.“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

其中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6.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7.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8.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9.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0.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必背基础知识点1.种群指同一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同一物种可包含多个种群;群落指同一区域的所有生物;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加上无机环境。

2.种群“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共五个。

3.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是年龄组成,包括三种类型为增长型、稳定性、衰退型。

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种群空间特征有均匀型、随机型、密集型。

4.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取样调查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培养液中酵母菌的计数方法是抽样检测法。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5.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跳蝻、蚜虫、蚯蚓、昆虫卵)适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2020年高考浙江版高考生物 第26讲 种群及群落

2020年高考浙江版高考生物 第26讲 种群及群落
解析 (1)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计算:N∶32=36∶4,N=288。(2)田 鼠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使重捕时的带标记个体数减少, 造成种群个体总数调查值比实际值偏大。(3)图一中增长速率最快的点 是增长曲线斜率最大的点,即B点;图二中A点和B点分别为最适放牧量 和不破坏环境的最大放牧量,如果放牧量长期超过C点,草场将会退化。
3.酵母菌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 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 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每方格内的酵母菌 数量,再以此为依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4.注意事项 (1)在酵母菌计数时的注意事项 ①方格内细胞的计数顺序为左上→右上→右下→左下。 ②压在方格线上的细胞只计左线和上线上的细胞数。 ③酵母细胞若有粘连,要数出团块中的每一个细胞。 ④出芽酵母的芽体体积若超过细胞体积的1/2,则算独立个体。 ⑤计数总数不少于300个细胞。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
知 识 知识1 种群的概念 梳 知识2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理
考 考点一 种群增长曲线分析
点 突
考点二 生物群落结构的形成及类型
破 考点三 群落演替的原因及类型比较
教材研读
知识1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一、种群的概念 1.种群: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① 同一物种个体 的集合体。 2.与物种的关系:种群是物种的② 具体存在 单位、繁殖单位和③ 进化 单位。
考点突破
考点一 种群增长曲线分析
1.曲线分析
曲线项目 产生条件
特点
环境容纳量(K值)
“J”形曲线
“S”形曲线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浙江专版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7讲群落课件浙科版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浙江专版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7讲群落课件浙科版

突破命题视角
考向一 丰富度、优势种 [典例1](2023浙里卷天下百校联考)一小组参加了某草地群落中土壤动物 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用土壤取样器在1 m2内插入距地表0~25 cm的表层土壤中取出土样 B.体型较小的动物使用干漏斗分离法进行分离 C.体型较大的动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计数 D.经过种类和数量的计数可反映出该群落物种的丰富度
解析 将土壤取样器插入距地表0~25 cm的表层土壤中,取出土样,但取样面 积不一定是1 m2,A项错误;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 进行计数,土壤动物分离时,体型较大的动物直接用镊子夹出来,小型动物 需借助实验室的仪器和常用药品将其分离出来,如体型较小的动物使用干 漏斗分离法进行分离,B项正确,C项错误;通过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 可以反映不同群落中土壤动物物种数目的多少,D项错误。
3.生态位
概念
生态位 研究 内容 作用
群落中某个物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其他相关 物种之间的功能关系,可表示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地位、 作用和重要性 一个物种的生态位不仅取决于它所栖息的场所,而且取决 于它与食物、天敌和其他生物的关系,包括它吃什么和被 什么动物所吃,以及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等 群落中不同物种往往占据不同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 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4.(2023浙江名校协作体二模)某同学重复了生态学家高斯的草履虫竞争实 验:将从同一自然水域获得的双小核草履虫(a)和大草履虫(b)两种草履虫放 在一个培养管中混合培养时,其种群增长如图1;当两种草履虫单独在不同 的培养管中培养时,结果如图2。
图1
图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种群数量均呈逻辑斯谛增长 B.由图1可以推断,在自然环境中大草履虫存在竞争优势 C.图1中2天之前两种草履虫生态位有重叠,但不一定存在竞争 D.若在培养管中继续单独培养,两种草履虫的数量可能均会下降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9生物与环境第26讲种群和群落预测高效提升新人教版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9生物与环境第26讲种群和群落预测高效提升新人教版

第26讲种群和群落1.(2020·台州模拟)群落的季节变化很明显,例如夏季蝉在地面以上活动,这反映了群落具有( )A.垂直结构B.水平结构C.时间结构D.群落演替解析:选C。

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故生物活动随季节而发生的变化属于群落结构中的时间结构。

2.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的描述的是( )A.蒲公英杂乱无章地分布在操场上B.某市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比例为1∶1.5C.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D.杭州市某年出生的人口数约为67.43万,约占该年常住人口的11.92‰解析:选C。

A项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B项描述的是种群的性比率;C项不属于种群的特征;D项描述的是种群的出生率。

3.在某鱼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M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n条,其中有标记的m条。

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

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错误的是( )A.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少B.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C.前后两次捕鱼所用的渔网网眼大小不一样D.被标记的鲫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解析:选B。

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少,偶然性大,因而计算结果会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A错误;虽然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但得到的鲫鱼数量不变,因而不是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的原因,B正确;如果前后两次捕鱼所用的渔网网眼大小不一样,则人为造成捕获的鲫鱼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C错误;由于被标记的鲫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减小了第二次捕获的鲫鱼中有标记鲫鱼的比例,导致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D错误。

4.(2020·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高三模拟)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大都处于顶极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它不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B.气候是影响沙漠中仙人掌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外源性调节因素C.中温中湿条件下演替形成的顶极群落是苔原D.没有外力干扰,顶极群落将永远保持原状解析:选C。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6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6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

(3)能够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方向的特征是 年龄结构 。 (4)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 性比率 。 (5)种群的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除图中影响因素外,气___候___、___ 天敌、传染病 等都会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 (6)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是迁___入___率___ 和迁出率 。
aa
增长
类型
5.环境容纳量
11.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
aa
aa
和过程
6.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
c 12.顶极群落的概念
a
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内容索引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和增长方式 考点二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考点三 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加试) 模拟演练 课时训练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和增长方式
(7)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降低害虫的密度,原理是怎样的? 提示 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导致害虫的性比率失调,从而降低出生率。
提示
(8)某生物学家对某地的蝗虫种群进行研究后大胆预测:不久后蝗灾会 更加严重,他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最可能是蝗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
3.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逻辑斯谛增长曲线图,请思考:
知识梳理
1.种群的概念 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2.种群的特征 (1)出生率和死亡率 ①出生率: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死亡率:单位时间 死亡个体数 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②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 ③地位及作用:决定种群密度,是决定种群兴衰 的晴雨表。
思考讨论
1.某地区总人口数为1 000人,2014 年出生5人,死亡2人。请计算该地 区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1)出生率=出生个体数/种群总个体数 =5‰。 (2)死亡率= 死亡个体数/种群总个体数 =2‰。 (3)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是种群的 自然增长率 。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热点题型突破五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学案_10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热点题型突破五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学案_10

热门题型打破五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考情剖析 ]种群的特色、数目变化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常以文字表述、模式图、曲线图等为载体观察,多为选择题。

生态系统的构造和功能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常以食品网、能量流动图解为载体观察食品链、种间关系、能量流动的特色等核心知识点。

主要观察角度有以下两个方面:1 种群的特色、数目变化曲线。

如2015 年10 月浙江选考,21T;2016年 4 月浙江选考,19T;2016 年10 月浙江选考,8T; 2017 年4 月浙江选考,15T。

2 食品链、食品网的剖析、能量流动的特色和生态系统的稳固性。

如 2015 年10 月浙江选考,29T;2016 年 4 月浙江选考,29T;2016年 10月浙江选考,9T;2017年10 月浙江选考,29T。

展望此后主要观察角度集中在三个方面:1种群的特色及互相关系;2种群数目增添的两种曲线及影响要素;3营养构造的剖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特色和生态系统的稳固性。

题型一种群的特色1.(2017 ·绍兴模拟) 以下对于种群特色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动物性成熟的早晚对动物出生率大小有重要影响B.各国人口只需保持替补出生率,就会保持零增添C.各样生物的种群性比率均为1∶1D.种群密度是种群内个体特色的统计值答案A分析动物性成熟的早晚对动物出生率大小有重要影响, A 项正确;教材中指出“稳固型预示着只需保持替补出生率( 即 1个家庭生 2 个孩子 ) ,人口就会保持零增添”,但保持替补出生率不必定人口就会零增添,如需考虑到一代人所生孩子成长为做父亲母亲以前将有部分死亡的可能,而这类可能又跟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B 项错误;种群性比率是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目的相对照例,没有性别之分的动物就没有性比率,性比率不是所有种群都拥有的特色, C 项错误;种群密度是种群内集体特色的统计值, D 项错误。

2.以下对于生态学有关观点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内重生个体20个,死亡个体 10 个,年终时个体数为 1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科研人员在检查某河流污染状况时发现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 个大肠杆菌,该结论不可以反应出种群的空间特色C.某农场丰富植物质源为黑线姬鼠供给优秀环境,鼠的大批生殖引来鹰的捕食。

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生物一轮夯基提能作业本:第26讲 种群及群落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生物一轮夯基提能作业本:第26讲 种群及群落 Word版含解析

第26讲种群及群落A组基础过关1.(2017课标全国Ⅰ,5,6分)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 D 本题考查了考生对种群增长曲线的理解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为了合理地利用资源,应该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捕获,使每次捕获后,家畜种群数量降低到K/2,这样可以保证此时种群数量尽快地恢复。

图中甲、乙、丙点时的种群数量没有达到K/2,丁点时超过K/2,D正确。

2.(2018江苏单科,13,2分)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Ⅰ与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答案 D 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A错误;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结构比较简单,但已经形成垂直结构,B错误;阶段Ⅱ由阶段Ⅰ演替而来,两个阶段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部分相同,C错误;和阶段Ⅰ、Ⅱ相比,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结构复杂,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

3.如图所示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点和b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一定相等B.0~d时间段内,曲线最低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小于零C.a~b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b~c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答案 B 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a、b两点出生率/死亡率都等于1.5,即出生率-死亡率=1/2死亡率,由于a、b两点的死亡率不一定相等,所以a、b两点的种群增长率不一定相等,A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26讲 种群和群落考试标准必考加试考试标准必考加试1.种群的概念和特征a a 7.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性波动和周期性波动a2.标志重捕法a a8.种群数量波动的调节因素 a3.种群的分布型和存活曲线 a9.群落的概念和结构a a4.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b b10.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类型a a5.环境容纳量a a 11.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a a6.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c12.顶极群落的概念 a内容索引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和增长方式考点二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点三 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加试)模拟演练课时训练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和增长方式1.种群的概念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 的集合体。

2.种群的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①出生率:单位时间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死亡率:单位时间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②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③地位及作用:决定种群密度,是决定的晴雨表。

知识梳理同一物种个体出生个体数死亡个体数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兴衰(2)年龄结构①年龄结构: 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②种群的年龄组: 、 、 。

③年龄金字塔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生殖后期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④研究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性比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4)种群密度①种群密度: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

②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法,其公式为种群总个体数N = (M =标志个体数、n =重捕个体数、m =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标志重捕3.种群的分布型(加试)(1)概念:种群中个体的格局。

(2)类型:包括分布(如稻田插秧)、 分布(如橡树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而形成集群)、 分布(如玉米螟卵块在玉米田中的分布)。

其中分布是最常见的分布型。

(3)实例:蛾类、橡树和雪松的种子分布属于 分布,人类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为分布。

空间配置均匀集群随机集群集群集群4.种群的存活曲线(加试)(1)概念: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和死亡情况的曲线。

(2)曲线绘制数据收集:从至少观察个新孵化幼虫或新出生个体开始,跟踪记录每个个体的,直至 为止。

(3)曲线标识:存活曲线二维平面图的横坐标是 ,纵坐标是_______。

死亡过程死亡年龄1 000全部个体死亡年龄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比较项目指数增长逻辑斯谛增长条件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的条件下增长特点 增长很慢,但随着种群基数的加大,增长会越来越快起始呈加速增长,时增长最快,此后增长减速,到值时停止增长或在K值上下波动5.种群的增长方式(1)种群的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K/2起始K有无K 值无K 值有K 值曲线类型 曲线曲线“S ”形“J ”形(2) :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环境容纳量(K 值)②原因 的变动的改变③类型波动:如我国东亚飞蝗的数量变动波动:如北极旅鼠的数量变动注: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波动是非周期波动,少数种群数量波动表现出周期性。

6.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加试)(1)种群的数量波动①含义: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是的。

随时间而变化环境条件出生率和死亡率非周期周期(2)种群数量的调节①调节类型:能够调节种群数量的有 因素和 因素。

前者包括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后者包括 调节和 调节。

②外源性调节因素: 是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特别是极端的 。

此外, 也是调节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

③内源性调节因素: 对种群密度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而由于社会压力加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发被称作调节。

外源性行为内源性内分泌气候温度和湿度食物领域行为内分泌失调内分泌思考讨论1.某地区总人口数为1 000人,2014 年出生5人,死亡2人。

请计算该地区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1)出生率= =5‰。

(2)死亡率==2‰。

(3)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是种群的。

出生个体数/种群总个体数死亡个体数/种群总个体数自然增长率2.热图解读: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1)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 。

(2)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3)能够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方向的特征是 。

(4)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 。

(5)种群的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除图中影响因素外,_________ 等都会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

(6)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

年龄结构气候、天敌、传染病迁入率和迁出率性比率(7)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降低害虫的密度,原理是怎样的?提示 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导致害虫的性比率失调,从而降低出生率。

(8)某生物学家对某地的蝗虫种群进行研究后大胆预测:不久后蝗灾会蝗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更加严重,他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最可能是 。

3.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逻辑斯谛增长曲线图,请思考:(1)种群发展至c时期时,其密度增长率为多少?提示 种群发展至c时期时已达到饱和期,出生率=死亡率,其密度增长率为0。

(2)若为某渔业资源,则捕捞时机及捕后种群剩余量分别为图示哪一点?提示 渔业资源最佳捕捞时机为种群数量超过K/2时捕捞,捕后剩余量应维持在b点处。

(3)若为害虫种群数量变动状况,则防治害虫最好应从哪一点开始?提示 若为害虫防治,则最好从图示a点时即采取防治措施,严防种群数量达到K/2处。

1.“J ”形增长曲线和“S ”形增长曲线的比较重难突破项目“J ”形曲线“S ”形曲线增长模型前提条件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到其他生物制约K 值有无无K 值有K 值种群增长率的变化种群增长速率变化适用范围实验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环境最初一段时间自然种群联系2.有关K值的分析(1)K值的示意图在环境未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

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数量回到一定范围内。

(2)K值的应用①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

②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锁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K值。

(3)K/2值的应用①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②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必须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其到达K/2值处。

(4)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图中A、B、C、D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A′、C′、D′点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值。

解题探究题型一 种群的概念和特征1.(2016·浙江10月选考)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性比率都为1∶1B.种群内的个体都能互配繁殖C.种群在理想环境下呈“S”形曲线增长√D.种群的老龄个体比例过大,预示种群密度将下降答案解析解析 有些种群的性比率不是1∶1,如鸡种群中雌∶雄要大于1∶1,A项错误;一个种群内的个体只有进入繁殖期,雌雄个体才可以互配繁殖,B项错误;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呈“J”形曲线增长,C项错误;如果一个种群中老龄个体比例过大,则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是衰退型,预示着该种群密度会下降,D项正确。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0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2.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答案解析√解析 由图示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到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性成熟,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0,A项正确;天敌倾向于捕食年老体弱的动物,故天敌的迁入可能导致衰老个体数量减少,使种群的年龄结构发生改变,B项正确;图示各月份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百分比不同,C项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使该种群的正常性比率发生改变,导致种群密度发生改变,D项错误。

易错警示有关“种群”的两个易误点(1)误认为种群数量=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不一定大。

(2)误认为年龄结构和性比率都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

年龄结构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而性比率只能影响出生率,不能影响死亡率。

项目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初捕50502822重捕50103218题型二 标志重捕法3.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 2(1 hm 2=10 000 m 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田中小麦的种群密度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比率(♀/♂)约为7∶2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 2√答案解析解析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A项错误;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M· ,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即m值减小,N值会增大,B项错误;通过两次捕获情况,不能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比率(捕获次数过少,偶然性较大),C项错误;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 只/hm2,D项正确。

4.(2017·杭州一模)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某动物种群数量,第一次捕捉到40只(雄性30只,雌性10只)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捉到80只(雄性55只,雌性25只),其中有标记的为10只(雄性6只,雌性4只),假设雌雄再捕率是不同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雌雄比是1∶3B.种群数量是120只√C.种群雌雄比是2∶3D.再捕率雌性高于雄性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该种群数量为40×80/10=320(只),B项错误;种群的雌雄比例情况无法得出,A、C项错误;第一次捕捉到雄性30只和雌性10只,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捉到雄性55只和雌性25只,其中有标记的雄性6只,雌性4只,据此推测,雄性不容易被再次捕捉,则再捕率雌性高于雄性,D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