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社下册《同在蓝天下》教案沪教版

合集下载

《同在蓝天下》教案

《同在蓝天下》教案

《同在蓝天下》教学设计一、活动揭题师:今天看到同学们的精神状态这么好,老师想让大家一起参加一项活动,大家说好吗?生:好。

师:好,那就满足大家,咱们的活动分为两项,第一项叫做“单手穿衣”(出示课件并解读)第二项活动叫做“嘴巴叼笔写字”(出示课件并解读)同学们听明白了吗?生:听明白了!师:好!咱们的活动开始!<生活动>师:活动结束了,老师注意到同学们用单手穿校服外套真是太不容易了,同学们用嘴巴叼笔写字也非常的困难,刚刚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同学笔掉在地上,都不知道该怎么捡起来才好,大部分同学在规定的实践内写不出这3个字,即便有个别同学写出来了字也是歪歪扭扭的。

现在,就让同学们说说参加这次活动的感受吧。

<生谈感受>师:是呀,就像同学们所说的,如果咱们身体残缺了,行动真不方便呀!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像这样行动不方便的人一直都生活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同在蓝天下”(课件出示课题以及图片)他们看不到多彩的天空,看不到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他们一直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他们听不到美妙的音乐;他们不能像咱们一样快乐的奔跑!像这些行动上不便或者生活上有很大困难的人就是人们平时常说的“弱势群体”二:分享感知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有哪些人是属于弱势群体吗?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下面,请大家把课前准备好的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分享资料>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觉得咱们的同学已经开始关注这些弱势群体了,也开始了解他们在生活中的困苦和艰辛。

孩子们,就让老师带领大家再一次走近他们。

(播放课件,教师旁白:1、孩子们,你们见过这样的教室吗?2、由于天灾他们失去家园,失去亲人,他们是如此悲痛!3、还有他们老无所依孤苦伶仃。

4、这是他最好的一双鞋子了。

5、再看看他们,和咱们差不多的年纪,却早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5、孩子们,看看这张图片,从小女孩的眼神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对!是渴望!他们是多么渴望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和帮助呀!孩子们,咱们应该怎样做呢?<生发言>三、深化主题师:同学们说的太棒了!听了同学们的话语,老师的心中也涌起了很多的温暖和感动,因为咱们同学是那么的有爱心,也正是在这份爱心的感知下,这些弱势群体自强不息,成了生活中的强者!同学们,现在咱们看看课文中的这三则故事!一会说说你们的感受吧(课件出示)师:好,故事看完了,请同学们说一说吧!<生按人物顺序发言,其他学生可以给予补充>师:是呀!就像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故事都太令人感动了,因为他们都自强不息,可亲可敬!(课件出示字幕)师:孩子们,像他们这样自强不息,可亲可敬的人还有很多呢!你们瞧!(课件出示图片及视频:师:同学们,再看看这个视频,视频中弹钢琴的大哥哥,他叫刘伟。

同在蓝天下教案

同在蓝天下教案

同在蓝天下教案教案标题:同在蓝天下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蓝天的特征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3.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蓝天的特征和形成原因;2. 蓝天的重要性及对人类的影响;3. 环境保护与蓝天的关系;4. 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蓝天的能力培养;5. 学生合作和团队精神培养。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张蓝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蓝天的思考和感受;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蓝天的理解和意义。

知识讲解:1. 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蓝天的特征和形成原因;2. 讲解蓝天对人类的重要性,如提供清新的空气、美化环境等;3.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与蓝天的关系,如减少空气污染对蓝天的影响。

实践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观察点,观察当天的天空状况;2. 学生观察并记录天空的颜色、云朵形状等特征;3. 小组内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形成小组观察报告;4.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观察结果。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结果,分析不同天空状况的原因;2. 引导学生总结如何保护蓝天,如减少尾气排放、节约能源等;3. 鼓励学生表达对环境保护的意愿和责任感。

拓展活动:1. 邀请环保专家或志愿者来校开展环保讲座或活动;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环保设施或进行环保实践活动;3. 学生自主策划并实施环保项目,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评价与反思:1. 通过观察报告、讨论和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2.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环保方面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2. 蓝天图片;3. 观察记录表;4. 环保专家或志愿者的讲座资料。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蓝天的特征和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通过实践活动和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蓝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并形成积极的环保行动意识。

2024年三年级品社下册《同在蓝天下》教案沪教版

2024年三年级品社下册《同在蓝天下》教案沪教版
-鳃呼吸是鱼类在水中呼吸的方式,通过鳃片将水中的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肺呼吸是哺乳动物和鸟类在空气中呼吸的方式,通过肺部将空气中的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皮肤呼吸是一些无脊椎动物和两栖动物通过皮肤进行气体交换的方式,通过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将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例题5:列举三种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解答过程:
-鱼在水中生活,通过鳃呼吸和鳍游泳来适应水生环境。
-鸟具有翅膀,能够飞行,通过迁徙和改变生活方式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熊在冬季进入冬眠状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答案:鱼通过鳃呼吸和鳍游泳适应水生环境,鸟通过迁徙和改变生活方式适应环境的变化,熊通过冬眠状态适应环境的变化。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课堂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话题不够感兴趣或缺乏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调整讨论话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此外,在课堂评价环节,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鼓励。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
教学重点: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适应环境的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动物的特征。
2.新课导入:介绍动物的主要特征,如呼吸、排泄、对刺激的反应等。
3.案例分析:分析不同动物适应不同环境的实例,如鱼的生活习性、鸟的飞行能力等。
1.科学探究:学会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同在蓝天下 教案

同在蓝天下 教案

同在蓝天下教案教案标题:同在蓝天下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教案,学生将了解到蓝天的重要性,并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学生将学习到有关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学生将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蓝天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意义2. 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影响3. 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方法和措施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蓝天的美丽和清新,引发学生对蓝天的思考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什么我们要保护蓝天。

主体:3. 介绍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影响,例如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垃圾处理等。

4.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环境污染问题,并讨论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5.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6. 介绍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方法和措施,例如减少汽车使用、垃圾分类、节约能源等。

7. 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环境保护方法,并设计相关宣传海报或口号。

8. 小组展示宣传海报或口号,分享各自的环境保护方法。

总结:9.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每个人的责任。

10.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并分享自己的行动和体会。

课后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环境保护相关的调查研究,并撰写报告或展示。

2. 学生可以参与社区或学校的环境保护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评估其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收集学生设计的宣传海报或口号,评估其对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评估学生在课后延伸活动中的参与度和成果。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蓝天的美丽和清新2. 环境污染的案例和数据3. 小组合作的材料和工具4. 宣传海报或口号的制作材料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同在蓝天下》教学设计

《同在蓝天下》教学设计

《同在蓝天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中“遵守公德”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本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同情和帮助残疾人的教育。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表现;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同情心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要求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2、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愿意帮助残疾人。

3、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

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残疾活动。

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三、教学重难点1、知道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能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愿意向残疾人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

2、残疾人的学习、生活中有困难,需要正常人的帮助,他们在精神上更需要别人的同情和尊重,这一点学生不易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说“爱”是什么?(生:交流)当你们生病或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最想要的是什么?这是别人对你的爱意味着什么呢?{生:交流}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同在蓝天下》(板书课题)二、教授新知1、下面我想请大家先听一首歌,播放《爱的奉献》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你都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听过这首歌的?你有什么感受?(生:交流)小结:也许与之相比,我们可以说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中,那此时你可曾留心过我们身边一些生活艰苦和不幸的人呢!(生:交流)根据学生的描述,出示相应的图片(残疾人图、盲人图)那你们是什么时候看见过或听见过的呢?(生:交流)根据学生的描述,口头重复。

①我曾经遇到过②我在报纸上看到③我在电视里看过④我听爸爸妈妈说的2、请个别生上台表演失去双臂的残疾人和盲人的生活。

3、表演完毕能后请生说说刚才的感受。

小结:是呀,在我们健全人看来是最为简单的事,可是在残疾人眼力却变得最为难做的一件事。

下面我想播放一段视频,看看这位残疾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哪些困难? (播放《一个残疾人坚强的生活》)要求:学生看后写出感受是呀,由于某方面的残缺,这些残疾人在生活上会遇到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困难。

同在蓝天下的教案

同在蓝天下的教案

同在蓝天下
第一课时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什么是弱势群体,感受弱势群体的困难。

2、了解调查周围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

3、了解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照顾,激发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之情。

从而为他们
伸出援助之手。

二、活动准备
课件、小品表演材料
三、活动设计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谈话
2、观看图片
(二)情景体验
1、角色表演:
在老师的指导下,请同学们尝试以下活动:
闭上双眼写一句话
闭上双眼到指定地地点取物
单手系鞋带、系红领巾、穿衣服
单腿搬动椅子
塞住耳朵、闭紧嘴巴,向别人传达你的想法
3、我的感受:
写出自己的感受,并交流感受。

四、我该怎么做
写一写自己的做法,交流谈谈自己的想法。

五、作业布置
这个周去调查周围的残疾人,并帮残疾人做你能做的事。

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二课 同在蓝天下

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二课 同在蓝天下

2 同在蓝天下教学目标1.知道同在蓝天下有许多人需要帮助,要同情、体谅他们的困难。

2.初步了解社会上一些基本的慈善机构及其工作。

3.愿意并学会为慈善事业出一份力。

教学重点知道同在蓝天下有许多人需要帮助,愿意并学会为慈善事业出一份力教材说明本课是按着这样的思路设计的:同在蓝天下,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好心人向他们伸出了援手,通过“七色光”呈现——我也想帮助这些有困难的人,怎么帮助他们呢?可以通过慈善机构,由‘‘故事园’’呈现——中国十大慈善机构。

“七色光”中共有9张照片,从多个视角展现了需要得到帮助的不同人(老人、灾民、失学儿童、贫困病儿、孤儿等),献出爱心的不同肤色的人(有中国人,有外国人),献爱心的不同形式(有机构组织的、有个人自发的),等。

照片一:“社区敬老院”,画面表现的是社区敬老院里老人幸福地安享晚年。

照片二:“灾后医疗队”,画面表现的是佩带着红十字标志袖章的灾后医疗队正在忙着搬运医用救灾物资。

照片三:“认助失学儿童”,画面表现的是上海市民正在积极踊跃地认助失学儿童。

(详见教学资源)照片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接受免费治疗”,画面是来自江西的贫困儿童正在上海胸科医院进行术后康复治疗。

(详见教学资源)照片五:“慈善募捐”,画面表现的是“非典”期间,在上海慈善基金会的组织下,在沪外国友人们积极参加“防非典”慈善募捐活动。

照片六:“爱心小学落成”,画面表现的是云南彝良爱心小学的落成典礼。

(详见教学资源)照片七:“奥比斯空中医院”,画面表现的是2阗4年10月8日,“奥比斯空中医院’’停在上海虹桥机场,等待人们的参观。

(详见教学资源》照片八:“一位老人和他收养的199名孤』乙”,画面表现的是老人与被他收养的199名孤儿面对镜头,摆出胜利的姿势。

(详见教学资源)照片九:“多媒体慈善募捐箱”,画面表现的是一位青年正在多媒体慈善募捐箱前募捐(详见教学资源)“故事园”通过丁丁一家商量捐款的故事,进一步指出了需要得到帮助的人群与慈善机构的工作,以及捐款的正确途径之一。

同在蓝天下教案

同在蓝天下教案

同在蓝天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看到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生活不便的人,他们需要关心和帮助。

2.使学生看到我们社会为生活不便的人所做的事情。

3.使学生建立主动去帮助生活不便的人的思想意识。

4.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残疾人的事迹材料、歌曲。

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故事。

教学流程:一、游戏导入,激发情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就进行一次系红领巾比赛,看谁的动作最快。

(学生进行比赛。

)师:大家动作真快,系得真好。

刚才我们是用两只手系红领巾,现在我们再来比一比用一只手系红领巾,想试一试吗?(学生比赛:用一只手系红领巾。

)师:看来一只手系红领巾很不容易啊!你们有没有想过,只剩下一只手的残疾人是怎么生活的呢?在我国,有6000多万残疾人与我们共同生活在这片蓝天下。

(板书课题:同在蓝天下。

)二、模拟体验,升华情感师:在游戏中大家已经体会到了,正常人看来很容易做到的事,残疾人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做到,让我们再来体验一下他们的艰辛,好不好?(学生分角色进行体验)三、交流感受,增强爱心师:通过刚才的体验活动,大家心里一定有很深的感触,把心里的感受说一说,好吗?(学生讨论)师:我们都感受到了残疾人生活的艰辛,他们和身体健康的人相比的确会遇到很多困难,那他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哪些困难和障碍呢?大家讨论一下,好吗?(学生讨论、汇报)四、联系实际,深化明理师:想一想我们身边有残疾人吗?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呢?师:你们帮助过残疾人吗?你们是怎么做的?师:你们做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社会各界是怎么关心残疾人的。

(播放课件:图片。

)五、学习榜样,拼搏进取。

师:在我们周围有许多残疾人,面对身体的残疾,他们没有悲观失望,而是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把你收集到的残疾人事迹说一说,好吗?(学生汇报。

教师相机补充张海迪、桑兰、胡一周的事迹,并播放有关课件。

同在蓝天下教案音乐

同在蓝天下教案音乐

同在蓝天下教案音乐教案标题:同在蓝天下教案音乐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力量,并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通过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学生将能够培养音乐素养、音乐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1. 了解大自然的美好与力量,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音乐作品《同在蓝天下》的音乐特点和表达意义。

2. 学习演唱《同在蓝天下》的歌曲,并通过合唱表达团队合作精神。

3. 进行创意音乐活动,让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准备:1. 音乐作品《同在蓝天下》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教室内的音乐播放设备。

3. 《同在蓝天下》的歌词和歌谱。

4. 音乐乐器(如小型打击乐器或键盘)。

5. 大自然的美景图片或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思考和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讨论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并与音乐联系起来,探讨音乐如何表达对大自然的情感。

主体(30分钟):1. 听音乐:播放音乐作品《同在蓝天下》,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其中的旋律和情感。

2. 分析音乐: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音乐元素、节奏、旋律等特点,并讨论这些特点如何表达对大自然的情感。

3. 学唱歌曲:教学《同在蓝天下》的歌曲,分段教唱,带领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4. 合唱表演:分组练习并合唱《同在蓝天下》,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协调完成一次完整的合唱表演。

拓展(15分钟):1. 创意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和思考。

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乐器或利用身体发声,进行即兴演奏或创作。

2.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音乐作品或表演,让其他同学欣赏并提供反馈。

《同在蓝天下》教案3(1)

《同在蓝天下》教案3(1)

《同在蓝天下》教案让我走进你教学要求:通过观察、换位体验等活动,了解弱势人群的生活的困难,激发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们,明白美好的社会需要每一个人伸出自己热情的援助之手。

同在蓝天下,共享阳光雨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弱势人群顽强奋争、自强不息的典型事例,激发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学会尊重和关爱弱势群体。

教学方法:活动情景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弱势群体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学生课前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

3、公益广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教学过程:一、猜猜大眼睛的心里话。

1、看图片。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请大家仔细看一看,你能猜出小姑娘想说什么吗?师:是啊,有些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孩子虽然与我们同龄,但是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离开了心爱的小伙伴,她们特别渴望读书,渴望回到学校。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书上的小资料,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想一想,如果这样的小伙伴就在你身边,你能帮助她们吗?你准备怎样做?2、小组讨论,组长记录。

3、全班交流。

二、说说我们的手拉手活动:1、交流参加学校手拉手活动的感受和收获。

2、说说我和手拉手小伙伴的小故事。

三、配乐诗朗诵:1、欣赏配乐诗。

《爱的呼唤》。

人生的旅途中,风风雨雨总是难免的。

不会总有阳光,也不会总是阴云密布。

在困难的时候,得到的关心、帮助与扶持,可以温暖、鼓舞、甚至改变人的一生。

对于我们身边的那些残疾朋友来说,尤其是如此。

他们生而不幸,身带残疾,但他们的心灵却是完整和美好的。

他们和我们一样,有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力。

只不过,这“幸福”可谓来之不易。

他们要付出多于我们十倍、百倍、千倍的努力才能得到。

他们多么渴望能有一双手,搀扶他们蹒跚的步履;多么渴望能有一束阳光,来温暖他们孤寂的旅途;多么渴望能有一盏灯,来照亮他们身边的世界!2、小结:残疾人以及其他弱势群体的人们,他们的内心一般都很脆弱,有的还会有一些自卑,因此,他们除了需要我们的帮助以外,更需要得到我们以及整个社会的尊重与关爱。

《同在蓝天下》教学设计与评析

《同在蓝天下》教学设计与评析

《同在蓝天下》教学设计与评析一、设计背景《同在蓝天下》这一主题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关爱之心。

在现代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弱势群体的存在,而这一主题的教学设计旨在唤起学生的关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学会关注和尊重他们。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有关弱势群体的信息,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情心和关爱之心,树立尊重他人、关注社会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关爱之心。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关注转化为实际行动,如捐助、志愿服务等。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围绕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成因及社会影响展开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弱势群体的困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有关弱势群体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的生活状况,引出本课主题。

2. 案例分析:展示几个典型的弱势群体案例,如贫困家庭、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困境及成因。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如何关注弱势群体”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尊重他人、关注社会、传递爱心等方面展开讨论。

4. 角色扮演:挑选一组学生,模拟弱势群体的生活场景,如街头卖艺、乞讨等,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了解他们的艰辛和不易。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和关爱之心。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关注弱势群体的行动转化为实际行动,如捐助、志愿服务等。

鼓励学生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并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

同在蓝天下教案

同在蓝天下教案

同在蓝天下三阳港镇中心小学王宏霞设计理念:1、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愉悦性2、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体现活动性,综合性和开放性3、实践“全人理念”,力争让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4、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助人为乐是对人友爱的表现,知道5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全国助残日,农历九月初九是全国敬老日。

2、让学生学会怎样帮助别人,特别是老人和残疾人。

3、引导学生体验帮助别人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感。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要乐于帮助残疾人和老年人。

教学难点:体验帮助别人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课前调查教学过程:一、做一做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首先来做个小游戏。

2、让学生做:闭着眼睛走一段路,一只手放在背后,另一只手系鞋带,不说话,用手势表达清楚一件事,堵住耳朵听老师说一句话,然后复述,用一条腿走路。

3、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4、引导讨论:聋、哑、盲和肢体残缺的人在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他们遇到困难时最需要的是什么?5、进而教师提出讨论:遇到残疾人,我们该怎么做呢?6、结合学生的回答,播放《千手观音》,让学生体会残疾人的伟大。

二、议一议1、多媒体课件出示,学生看图明白故事内容。

2、学生小组讨论:A、李刚听到去春游的消息时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他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B、同学们是怎样帮助李刚的?C、李刚得到帮助后心情是怎样的?同学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三、说一说1、出示图片,了解许多公共场所为照顾老人和残疾人设置了专门的服务设施。

2、说说你还知道有哪些设施是专门为老人和残疾人设置的?3、出示图片,说说图中的同学是怎样帮助他人的?4、把你帮助他人的事和你当时的感受说给同学们听。

四、辩一辩出示图片,学生辨析他们做得对吗?五、记一记1、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全国助残日。

2、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助残日。

六、播放歌曲,结束上课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学生同唱,感受爱的内涵。

小学道德与法治_同在蓝天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_同在蓝天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同在蓝天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够与同学交流和合作,体验和感受弱势群体特别是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与艰辛。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能关注和帮助弱势群体。

培养支持、关求社会弱势群体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能够与老师、同学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体验活动”。

从中体验到残疾人和老人生活的艰难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社会中弱势群体的意识。

【教学难点】:了解残疾人、老人生活的艰难,感受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献出我们力所能及的爱。

【教学准备】:有关残疾人和老人的视频、图片。

【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1、观看《千手观音》视频。

你们喜欢看春节晚会吗?老师也喜欢,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晚会上,有一个舞蹈类节目《千手观音》,感动了无数的观众,现在我们一起欣赏这个舞蹈的一个小片段。

2、导入新课。

由于不同的原因,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特殊的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

二、换位体验,感知艰辛。

1、了解残疾人你们知道这个节目为什么会感动那么多人吗?这21名演员和我们并不一样,她们是聋哑人,在我们这个社会上生活着一些这样的人:他们有的不能向我们常人一样在操场上奔跑,他们有的永远看不到美丽的花朵,他们有的却永远听不见美妙的声音,他们有的有嘴巴却说不出心中想说的话。

你们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吗?2、寻找身边的残疾人(1)同学们,在咱们的学校里,在我们生活的村里,在我们五莲这个城市里,你见过残疾人吗?你见到的残疾人是什么样的呢?(2)观看残疾人视频3、活动体验——体验活动一:单手穿衣体验活动二:“聋哑人”传话活动。

体验活动三:蒙眼走路通过活动,你体会到了什么?三、交流残疾人的自强不息1、小组内交流收集的资料2、出示图片,学生展示资料3、生读课本上的事例四、感悟明理、指导生活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来帮助残疾人呢?学生来演一演,师评价教师小结:帮助残疾人的方式很多,只要我们有心每个人都能为它们做点什么。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像残疾人一样需要帮助的人,你知道都有哪些人吗?五、交流其他弱势群体1、小组内交流: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把课下收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品社 同在蓝天下 新

品社 同在蓝天下 新

《同在蓝天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弱势人群生活的困难,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2、感受弱势人群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他们产生尊敬之情。

3、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感受别人的痛苦与坚持2 学习坚持不懈与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调查身边的弱势人群,他们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2、收集有关弱势人群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故事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活动体验,走近弱势群体。

1、体验,交流感受。

(1)这儿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句话“今天,教室来了很多老师,让我们一起用掌声欢迎他们”,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把这句话告诉大家,但是不能用嘴巴,只有用动作。

(2)把学生分成2队,一队蒙眼(扮盲人),一队不说话(扮哑巴),盲人和哑巴共同努力从教室外走进自己的座位。

2、像这样的人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出示残疾人图片)他们有些人有眼睛却看不见多彩的天空,有耳朵却听不见美妙的声音,有嘴巴却说不出心中想说的话,他们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中的弱势人群。

(板书:弱势群体)3、你还知道有哪些人也属于弱势群体呢?(残疾人、老年人、孤儿、贫困的人、灾区群众、失学儿童……)4、小结:他们都是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中的弱势人群。

这些弱势人群与我们共同生活在这片蓝天下。

(板书课题:同在蓝天下)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们,了解他们不寻常的生活吧。

二、调查访问,了解弱势群体。

1、在我们的身边有弱势人群吗?你知道他们有什么困难吗?请大家将课前了解的信息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分组交流和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3、课件出示残疾人、老人流落街头、失学儿童、贫困受灾的图片(配乐)。

残疾人:他们多么渴望能在一双手,搀扶他们蹒跚的步履;多么渴望能有一束阳光,来温暖他们孤寂的旅途。

老人:他们曾为家庭、社会做了很多很多,但现在,他们的腰腿不再灵便,步伐不再稳健,有的甚至无依无靠。

失学儿童:偏僻落后的农村,多少孩子因家庭贫困失学了,稚嫩的双肩过早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他们那一双双眼睛呐喊着对知识的渴望!贫困:一些偏远山区因为受自然环境的限制或由于自然灾害和疾病而陷于贫困,他们的生活异常艰苦!)4、同学们,看到这一双双无助的眼睛,你有什么感受?小结:是啊,他们是多么渴望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关爱啊!板书:理解和关爱5师小结:的确,弱势群体的生活真让我们感到酸楚!弱势群体的数量在逐年上升,弱势群体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同在蓝天下》教学设计

《同在蓝天下》教学设计

《同在蓝天下》教学设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一)学生准备课前分组调查同龄人的生活,收集有关的图片、文字等材料,填写调查报告。

(二)教师准备收集相关材料,创设一个“同在蓝天下”的网站,供学生浏览。

〖本课题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儿童的生活;开阔眼界,了解世界不同地区少年儿童的生活,帮助他们形成初步的国际理解。

1.关注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同龄人,引导学生生成关心、同情等情感。

2.继续培养学生调查、访谈、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知道不同环境中的儿童有着对健康成长的相同需求。

〖教学结构〗(一)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1.课前要求学生自由组成调查小组,根据自己确定的调查对象,分头行动,并填写小组调查报告,以备交流。

2.教师同时查找相关资料,创设网站,和学生一起交流。

3.采用协作式的网络学习环境,便于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

4.设计“留言栏”,给每位学生创设一个感情抒发、交流的场所。

5.设计课后学习评价表。

〖实施过程〗(一)浏览班级网站,帮助学生回顾自己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师:上课前,我要请出我们熟悉的一位朋友,你们看,他是谁?乐乐:大家好!你们还认识我吗?对,我就是你们的老朋友――乐乐。

我有个信息要告诉大家,三年级(3)班的班级网站又更新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师:请同学们打开校园网,点击推荐网站“三年级(3)班网站”。

(学生浏览网站)师:看完班级网站,请用一句话简单地描述你们的学习生活。

师:我感到你们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乐乐是怎么说的?乐乐:我感到你们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在广阔的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

那其他地区的儿童生活得怎样?(出示课本教学内容画面)他们的生活是不是像大人们说的那样,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童话;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欢乐?师:其他地区的儿童是怎样生活的,这是我们今天需要了解的。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分组调查、收集资料,并完成调查报告,现在我们就来交流。

三年级下册品社第二单元同在蓝天下说课稿

三年级下册品社第二单元同在蓝天下说课稿

扬传统美德之风帆,塑核心价值之灵魂————《同在蓝天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同在蓝天下》选自《品德与社会》上教版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真善美”是三金,“德智体”是三好,“精气神”是三宝。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了解社会中弱势群体的生活开始,思考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方式,懂得关爱他人,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流程这四个方面来谈一下我对本课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中的第二个主题,同在蓝天下,有的人过着幸福健康、快乐的生活,有的人过着需要别人帮助的生活。

设置这一主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观察生活,去了解也有一部分因各种原因而生活困难的弱势人群,认识到他们需要得到人们的尊重理解与关怀帮助。

知道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如何关爱和帮助弱势群体,并通过一些人残志坚的事迹,使同学们从同情到尊重,发自内心的更愿意帮助他们。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虽然对生活中出现的弱势群体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具体指什么样的人?他们在生活中有什么实际困难?应该怎样去帮助他们?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知道的还不够全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通过学习,让他们能真正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感受大千世界的真实与丰富多彩。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结构和内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残疾人,了解弱势群体在生活中的困难,使学生树立愿意帮助他们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通过换位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尊重而不歧视残疾人,了解他们的困难,激发学生对残疾人的尊敬与同情,能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并给予他们希望得到的帮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看人残志坚的故事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并学习他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激发学生爱心,进而引导他们关心和帮助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同在蓝天下》的教案

《同在蓝天下》的教案

《同在蓝天下》的教学设计谯香兰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体会残障人群在生活上的困难.尊重而不歧视残疾人.培养学生的爱心.2.行为与习惯:能设身处地的为残疾人着想.调查生活的周围,有没有需要帮助的人,随时随地用爱心去帮助他们.3.知识与技能:了解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培养学生能够与他人交流.合作获取信息的方法4过程与方法:通过换位体验,故事交流,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到帮助残障人群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教学重难点:体会残疾人的生活,培养学生心存爱心.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1.布条、红领巾.2.<<千手观音>>的录象..3.<<张海迪>>故事资料.4.歌曲<<感恩的心>、<<爱的奉献>>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播放《感恩的心》歌曲,并和学生一起表示手语师:同学们从刚才的表演中你发现了什么?生:用手语来表示歌词的意思。

师:是呀!那什么人才用手语呢?生:残疾人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春节联欢晚会上观看聋哑人演出的《千手观音》吗?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他们的精彩表演(学生观看录像)师:同学们,喜欢这些节目吗?生:喜欢!师:是的,这些演员们都是因为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导致听力,言语障碍的残疾人。

生活中你还见到或知道有哪些残疾人?(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师:据统计,我国目前有6000多万残疾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残疾人,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伸出爱的手,关爱残疾人,因为我们都处在同一片蓝天下。

(板书课题:同在蓝天下)二.新课.(一)让我走进你.活动一: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同学们,我们大家都见过残疾人吧他们的生活到底有多么不方便呢?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吧!开始游戏:(1)单手戴红领巾:请一组同学一只手不准动,只能用一只手来戴红领巾.其他同学观察他们是怎样戴的,都遇到了什么困难.(2)拐杖走路:老师选定路程,请另一组的同学拄着拐杖来完成.(3)用布条蒙住眼睛:现在,你的眼前是什么?(学生描述)请你们继续蒙住眼睛拿出你的钢笔,在本子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分析
《同在蓝天下》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社会新风尚》中的第二篇课文。

教材提供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呈示九张照片,从多个视角展现了需要帮助的不同人(老人、灾民、失学儿童、贫困病人、孤儿……)。

献出爱心的有中国人、外国人,有个人、有机构组织……第二部分先通过丁丁一家商量捐款的故事,初步了解慈善机构的主要工作以及去慈善机构捐款的方法;再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医疗证的作用;然后以图片配上文字的方式介绍我国的十大慈善机构。

第三部分包括“红十字的由来”及“世界献血日的由来”,属于教材拓展部分;第四部分先提供了两幅残疾人设施的照片,借以引起对残疾人的关爱。

最后以文字呈示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奉献你的爱心,让世界充满爱。

本教材主要让学生通过身心感受到同在蓝天下有许多人需要帮助,从而引发出爱的呼唤,爱的奉献,愿意并学会为慈善事业出一份力。

与本教材相关的内容前有一年级第一学期第十三课《爱心小天使》、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四课《听爷爷讲故事》,本册第一课《走进雷锋》,以及以后四年级第二学期要学的《百善孝为先》等。

二、学情分析
根据平时的观察和对学生的调查,发现:
1、学生98%是独生子女,生活无忧无虑,享受着父母的关心、社会的关爱,对于一些贫困地区的同龄人的生活、学习情况通过新闻媒体等有所了解,但他们具体有些什么困难体会并不深。

2、知道每学年的开学典礼都有爱心捐活动,但把捐款献爱心的钱、物捐到何处并不清楚。

3、除了捐款捐物,还有那些奉献爱心的行动,如爱护残疾人设施等并不知道。

三、教学目标制定
(一)知识:
1、知道同在蓝天下有许多人需要帮助。

2、初步了解社会上一些基本的慈善机构及其工作。

(二)方法与能力:
初步掌握向慈善机构捐款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社会对残障等弱势人群的关怀。

2、愿意并学会为慈善事业出一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同在蓝天下有许多人需要帮助。

说明:根据“重视在生活中认识社会”的课程理念,认识到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他们的经历和经验,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同在蓝天下却有许多人需要帮助,学生缺乏对他们的认识。

因此,我把这一内容列为重点,以唤起学生的爱心,去体验、感悟他人的困难,自觉自愿地为慈善事业献上一份爱心。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社会上一些基本的慈善机构及其工作。

说明:依据“以德育为核心,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理念,根据学生对慈善机构不了解的实际情况,提供有关中国十大慈善机构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慈善机构及其工作,从中体会我国政府对有困难群体的关怀,从情感上更愿意为慈善事业出一份力。

四、分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知道同在蓝天下有许多人需要帮助。

2、初步了解社会上一些基本的慈善机构及其工作。

第二课时:
1、体会社会对残障等弱势人群的关怀。

2、愿意并学会为慈善事业出一份力,初步掌握向慈善机构捐款的方法。

四、教学设计及说明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同在蓝天下有许多人需要帮助。

2、初步了解社会上一些基本的慈善机构及其工作。

教学重点:
知道同在蓝天下有许多人需要帮助。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景再现,揭示课题
1、情景再现:《身边的同学》
2、学生看后交流感想。

3、师小结揭题:
板书:2同在蓝天下
4、过渡:虽然我们同在一片晴空下,却仍有许多人处在困境危险中,无助的他们多么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他们在期盼……
说明:身边的事例,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媒体再现小郑同学与大家在一起学习、生活的场景,患恶性肿瘤住院治疗的画面以及同学捐款的镜头,引起学生的思考,同在一片晴空下还有多少像小郑同学一样需要帮助的人们,引起深深地思考,激起浓浓的爱心。

活动二:运用媒体,激发情感
1、学生自主浏览信息库,了解社会上还有哪些人需要帮助?
板书:帮助
<患病者、老人、特困人群、受灾群众、失学儿童、残疾人>
2、媒体呈示相关数据:
•上海市现有60岁以上的老人约240万,生活不能自理者达7万余人,需要社会帮困者20余万。

•上海白血病患者有近3000名,每年以十万之三递增。

•上海现有恶性肿瘤患者数10万,每年新发病人约3万人。

•上海现有精神病患者10余万,每年以千分之七递增。

•上海现有麻疯病人2500余人,他们需要特别关爱。

•中国残疾人约有6000多万。

板书:困难
3、学生看后交流感想。

4、师小结过渡:是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爱如冬日里的暖阳,可以驱散人们心头的阴霾,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让我们走近这些爱的使者吧!
说明:注重学生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自主浏览信息,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再呈示相关的数据,引起学生关注与思考,知道我们同在一片晴空下,却仍有许多人处在困境危险中,无助的他们多么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

活动三:认识机构,了解作用。

1、出示《七色光》中相关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2、交流:你知道身边、社会上的哪些感人的“爱心故事”呢?
3、过渡:这些爱心举动,光靠少数人或部分团体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国家还组织成
立了许多慈善机构,你知道是哪些吗?
4、认识机构,初知作用
①交流出示中国十大慈善机构。

以爱心卡形式出现。

②合作交流十大慈善机构的作用。

③巩固认识,加深印象。

考考你:(给相对应的连线)
表彰挺身而出的英雄中国红十字会
直接为残疾人服务中国青少年基金会
救死扶伤,发扬人道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帮助贫困人群见义勇为基金会
给失学儿童提供帮助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中国扶贫基金
④师简介:《红十字的由来》、《世界献血日及其由来》。

⑤出示:少儿住院基金医疗证
你认识这张卡吗?它对你有什么帮助?
5、师小结:这些慈善机构,为帮助社会上不幸的个人和困难群体,开展了多种救助工作,组成了社会安全保障网络,以求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生活。

说明: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以独立或协作的方式操作信息工具,主动与同学开展协作学习,形成生生互动,主动与老师开展交流学习,形成师生互动,进行多种方式的交流和讨论,形成自主探究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体会社会对残障等弱势人群的关怀。

2、愿意并学会为慈善事业出一份力。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生活,深化认识。

1、交流今年元旦《申城帮困送温暖》
2、过渡:社会上有很多人加入慈善事业,他们慷慨助人,但又不求回报,有人说他们是傻瓜,你认为呢?
说明: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习、体验和
探究社会现象,感受社会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的关怀,感到温暖,感到人间自有真情在,激发愿意为慈善事业出一份力的情感。

活动二:联系实际,落实行动。

1、出示无障碍通道、盲道的图片。

(认识设施,明确爱护它们就是奉献爱心)
板书:奉献
2、交流:准备如何帮助别人?
3、过渡: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点燃爱的火种,传递爱的火炬,将温暖与关怀遍洒在蓝天下,因为我们——(再示课题)同在蓝天下。

4、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板书:美好
5、师提供一些慈善机构信息
上海红十字捐款热线:62476966
红十字献爱心专线:16019393
中华上海骨髓库及遗体、眼库捐献热线:62478117
说明: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的歌声中,注重情理交融,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附板书:
补充教学资源:
1、身边的故事:
“生命如此可贵,人生仅此一次。

当我们沐浴在阳光里,享受着生命乐趣的时候,朝春中心小学五(3)班的郑小东同学,正顽强地与病魔进行着殊死的斗争……”近日,五(3)班师生为郑小东同学捐款,共捐款1503元。

他们捐款的爱心倡议立即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响应。

学校领导在得知他被查出患有恶性肿瘤后,非常同情,发动全校师生开展了‘救救郑小东’的爱心捐款活动。


很多学生省下自己的零花钱、拿出自己的压岁钱为小郑的健康归来添砖加瓦;学校的任课老师们也捐了款,给她带去了礼物,并多次前去看望她;有些家长特意托孩子为郑小东带去了补品、钱款。

班主任王霞老师带着全校师生的爱心看望了躺在病床上的小郑,并送上了全校师生的捐款和祝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