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下册

合集下载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 知识点梳理本章节的重点内容是“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变革”以及“晚清的政治改革”两个方面。

1.1 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变革在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商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逐渐兴起,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一系列变化。

同时,中国文化也发生了重要的变革。

在这个时期内,经济文化变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的发展。

1.商业发展。

明代时期,木版印刷术的发明和鼓励商人创业的政策,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清代,兴起了四大牌楼,并出现了商人行会。

2.手工业的繁荣。

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生产相对发达,出现了锦缎、瓷器、染料等众多名优特产。

3.文化变革。

明代是鸦片传入中国的时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货币渗透、新产品推销、商业资本调剂等作用。

清代,康熙皇帝下令编撰《康熙字典》,大大推动了文化发展。

1.2 晚清的政治改革晚清的政治改革分为时期两个阶段:戊戌变法和新政。

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张推翻满清统治为核心,新政则是以光绪皇帝和康有为等人主张变法为核心。

1.戊戌变法。

在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康有为等推行新学说,阐明了“人道主义”的思想,包括“民主”、“科学”、“宪政”等,是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

然而,因为反对派阴谋的暴力镇压和保守力量压制,戊戌变法遭到了失败。

2.新政。

新政时期,光绪皇帝以康有为等人的建议,开始推行变法,尝试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改革措施。

这引来洋务派、护国军、天津公园教案等一系列问题,最终被推翻。

2. 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变革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了解戊戌变法和新政的政治改革,并知道其主要内容和盛衰原因。

3.懂得历史造就未来的重要性,学会探究历史,思考和反思现实。

3. 学习活动安排为了实现上述的学习目标,教学过程将采取如下的活动安排:3.1 活动一:讲授课程教师将以PPT为辅助讲授,主要介绍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变革以及戊戌变法和新政的相关知识点。

2024年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2024年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2024年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中的基本史实、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脉络。

技能培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训练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对国家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及其影响;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变迁;历史资料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历史事件的多角度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历史故事或现实事件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做好知识铺垫。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本章节的基本史实、重要人物和事件,注重史实的准确性。

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

结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

####3.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探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 知识巩固通过练习题、填空、简答等形式,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5. 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复习和巩固。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历史资料,拓宽知识面。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

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

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隋朝的统一1、隋朝: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⑴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⑵意义:结束了自西晋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

2、隋朝大运河(1)开凿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从605年起;隋炀帝(3)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抵余杭。

(4)地位(价值):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5)南北四段和连接水系:这条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6)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3、隋文帝统治措施:(开皇之治)①政治:设立三省六部制,选拔人才;②推行均田制,实行轻徭薄赋③提倡节俭4、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5、隋朝与秦朝的相同点(1)都是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短期统一的朝代。

(2)都开创了一系列重要的制度。

(3)都修建了许多浩大的工程。

(4)都是因为统治残暴而亡。

第2课“贞观之治”1、唐太宗的统治措施:①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地方官的素质。

②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

③民族关系上:坚决抵抗外族骚扰,加强国内民族间的友好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被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④用人方面:重用贤才,虚心纳谏。

(房玄龄和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

敢于直言的魏征)〖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吸取隋亡教训。

(2)采取开明政策和措施:①注重发展生产,轻徭薄赋②提倡节俭③合并州县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中华书局 3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中华书局 3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中华书局 3篇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中华书局 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中华书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中华书局 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材分析】本课重点是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达到了顶峰,是我国古代经济发达的体现,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

学习这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

另外,郑和下西洋后,中国文化进一步影响到亚非地区,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桥梁,在郑和船队到达的很多地方,都有纪念他的遗迹,影响至今,意义深远。

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教学过程】一、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的概括将郑和的航海与同一时期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作一简单比较,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郑和下西洋不仅时间早,而且航海规模之大、远航次数之多,以及涉及的地区范围之广,在世界航海都是空前的。

人物地点时间次数人数船数郑和下“西洋” 1405~1433年7次27800人大号宝船63艘(共百余艘)哥伦布到达美洲1492~1504年4次1000~1500人17艘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1497~1498年1次160人4艘(一说3艘)船只大小大号宝船长44.4丈,宽18丈(淮尺),折合公制长151.8米,宽61.6米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其他二舰50吨、40吨120吨100吨50吨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学生讨论、归纳。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清朝的制度与政策)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新课件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清朝的制度与政策)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新课件

广州十三行
4、大兴“文字狱”
三、清朝的外交政策 ——闭关锁国 1、清初,实行海禁,后开放4个通商口岸 2、乾隆时,仅开放广州一处,外贸由官府指 定的广州十三行代理 3、影响: (1)有一定的自卫意义 (2)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禁锢思想,使中国拉 开了同西方的差距
势力,反而严重损害了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禁 锢了中国人的思想. 3、从而使中国拉开了同西方的差距,中国在世 界上落伍了。
(1)措施:废除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设 立锦衣卫、东厂特务机构,在于监视官员、平民的 活动及生活。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置 使皇权极度膨胀,真正实现了“乾纲独揽”。
帝迁都北京,并逐步消灭各种反抗势力,开拓边疆, 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清王朝。 • (4)“康乾盛世”:清初几代皇帝吸取明亡教训, 勤于政事,执行_轻__徭__薄__赋___、与民休息的政策, 使_“_人康__口乾__增盛__长世__,”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号称
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是偶然的吗?谈 谈你的看法
①入关前,清朝模仿明制建立 中__央__政__权__机构,削
弱议_政__王__大__臣__会__议__的权力。 ②入关后,顺治帝设 __翰__林_和院 ___南__书;康房熙设 _____,内任阁用亲信文臣协 助处理政务。
(2)设立军机处
①原因:因用兵需要临时设立的,后成为处理全国 _军__政__大__事___的机构。 ②时间: __雍__正_年间。 ③标 志:使 __君__主__集__权__达到了顶峰。 ④影响:皇帝选 派亲信的 __满__洲__大__臣和 __汉__族__大_ 臣共同组成,完 全听从 ___皇__帝_指挥,成为执行皇帝个人意志的忠 实奴仆。
自主学习一 清朝入主中原阅读课本92-93页内容

2024年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2024年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2024年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涉及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时间顺序,构建基本的历史知识框架。

理解本课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意义,培养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

认识到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和启示,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本课重要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教学难点:对历史事件深层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课的主题和关键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图片或视频片段,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历史印象。

2. 知识讲解系统讲解本课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时间线,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演变过程和背后的推动力。

结合现实生活,讨论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和影响,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 课堂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重现历史事件,加深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设计问题引导,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 课堂练习通过完成课堂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学习效果。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把握。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布置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授、讨论、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等渠道获取更丰富的历史知识。

2022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5篇

2022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5篇

2022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5篇积极探索历史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历史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历史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手感和良好的基础功底、知识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

理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

能力和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他们适应、利用与改造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河姆渡和半坡遗址为重点,前者更重。

难点为新石器的涵义,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我们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么?……导入农业及农业的起源而导入本课的新课学习。

(科考队进入下一站,来到浙江余姚……)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谈话,接近历史与现实距离二、河姆渡遗址该遗址是何地发现的?发现了些什么?这些发现能说明什么问题?能画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吗?除此以外,他们还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你知道稻谷是如何种植、储存、加工、食用的吗?当地的气候条件怎么样?这与先民的这些生活习惯有什么关系?指导学生阅读P12史海拾贝。

这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

那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是否一样呢?学生看书、寻找、发现理解生活的需要制造相应的工具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知道最早种植水稻与粟过渡,引起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2023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纲要【中华书局版】

2023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纲要【中华书局版】

2023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纲要【中华书
局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 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 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影响
4. 唐朝的开元盛世和大唐文化
第二单元:东亚古国与中世纪欧洲
1. 东亚古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2.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3. 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
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的科技与农业
1. 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
2. 青铜器、造纸、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
3. 科技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第四单元:中国历史的变革与转型
1.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2.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3. 中国近代史的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发展
1. 中国的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
2. 中国的计划经济时期
3.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与问题
这份复习纲要主要涵盖了七年级历史下册的全部章节,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同学们可以全面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东亚古国与中世纪欧洲、中国古代科技与农业、中国历史的变革与转型以及现代中国的发展。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取得优异成绩!。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总复习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总复习

》两部医学名著,收集了 多种药物。被后世尊称为
• 四、唐三彩
• 唐三彩是
一种烧制的陶器,是唐代陶器中精品。
因其基本釉色是
三色,故称“唐三
彩。”
第7课 隋唐的文化艺术
一、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唐朝时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成就最高、 影响最大的是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李白的诗,热情洋溢,豪迈奔放,想象瑰丽。 是唐朝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 仙”。
• 三、玄奘取经 • 唐朝与天竺(古印度)的文化交流主要是
围绕着佛教进行的,影响最大的是玄奘,根据 途中的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一书。 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就是取材于此,唐僧 西行取经的目的就是天竺。
• 四、唐朝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力最强、历时最长、
贡献最大的王朝之一。唐都长安是当时中外文 化交流的中心。
• 三、科举制度的确立
• 科举制度诞生于 ,到 进一步得到发展。
• 唐朝科举制度考试科目较多,常设的主要科目是


。进士科主要考察处理

题的能力,加试 方面的知识。明经科主要测
试记诵
的能力,比进士科简单。考中
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
• 科举制度基本上贯彻了

、平等竞争、

的原则,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是
一种比较合理的
制度。在我国古代社会沿
用了
多年。
• 第4课 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
• 一、唐朝的少数民族
• 藏族的祖先是人 ,维吾尔族的祖先是

人;东北地区,则有
等族,云南
苍山洱海一带有 和白族的祖先建 政权。
• 二唐朝的民族政策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中华书局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中华书局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隋唐 隋朝的统一 第1课 隋文帝统一南北 年,隋朝灭南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1、581朝的陈,实现南北统一。

 2、隋文帝的改革措施 政治上: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制;地方实行州县两级制。

 经济上:清理户口,整理户籍;继续推行均田制;轻摇薄赋。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大运河的开凿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年起,隋基本情况:大运河工程分四段进行,即:通济渠、邯沟、永济渠和江南河。

从605炀帝杨广征发百万民工开凿大运河。

大运河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P4图 余杭(今杭州)。

全程2000作用、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与交流。

 李渊灭隋 年,李渊建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死。

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迅速占领长安。

618 618立唐朝,定都长安。

 第2课“贞观之治” 一、“贞观之治” 1、唐朝开放的民族政策很成功,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

 2、唐太宗重用贤才,虚心纳谏。

房玄龄长于谋略,杜如晦善于断决大事,唐太宗就任用他多次,深受太宗器重。

 们做宰相。

魏征为人刚正,敢于直谏,他前后进谏2003、“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的太景象。

由于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贞观之治”。

 二、文成公主入藏 世纪初,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松赞干布仰慕唐朝的文化,几次 7派使者到长安求婚。

唐太宗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他。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第3课 盛唐气象 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原为高宗皇后,高宗死后,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继续推行唐太宗时期的各项政策,重视农业生产,破格选用贤才,完善科举制度,提拔、重用庶族出身的官吏,使得当时的政治和文化继续发展。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版】第一章古代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人类定居的地方之一-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朝代-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有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第二章奴隶社会的伟大发明- 奴隶社会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种社会形态- 农业生产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经济活动- 商朝人发明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文字-甲骨文- 商朝的商都遗址殷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都城遗址之一第三章封建社会的兴起和发展-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时期- 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转移到了中原地区-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和货币标准,修筑了万里长城第四章风云变幻的两千年- 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漫长的封建王朝- 东汉时期的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有魏、蜀、吴三个国家- 隋朝统一了北方和南方,开挖了大运河第五章百家争鸣的时代-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封建王朝之一-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科举制度最为完善的王朝-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外族王朝-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第六章外患与国土的纷争-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朝与西方列强进行了多次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标志性的事件之一-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社会,建立了中华民国第七章近代中国的奋起- 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政局动荡不安-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社会运动- 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大国之一以上是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版】的内容概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中华书局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中华书局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中华书局(一)第1课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主备教师:张爱华一内容与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指的是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山顶洞人,其核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了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教学的重点是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去分析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去。

二目标与分析1.目标: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生产、生活的基本史实。

2、分析:理解人类由低级向高级演化过程中的三个重要环节。

这一演化,正反应了人类的不断进步,而推动人类不断进步的动力来自于人类的劳动。

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生产、生活的基本情况。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内容久远、抽象,不易理解。

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他们刚由小学升入初中,面临着许多新变化:感知方式由小学的听觉型为主向视觉型为主转变;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为主转变,理解能力差,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教学中应适当地选取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把历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其中关键是调动他们学历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你们是怎样来到世上的?”“妈妈又是怎样来的呢?”“那么,我们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明确:我们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演变而来的。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

问题一:我国大地上的最早人类设计意图:通过此题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师生活动:学生看书,回答老师的提问。

问题1:我国目前发现的远古人类有哪些?北京人、山顶洞人、元谋人。

问题2:它们主要分布在何处?说明了问题?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这说明黄河和长江确实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们孕育了中华的远古文明。

在这些远古人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一)南宋和金的对峙一、金的兴起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

10世纪时,女真受契丹的统治。

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国号金,都城为会宁。

1125年,金灭辽。

二、“靖康之变”金灭辽后,继续南下,发动了对北宋的战争,直逼北宋都城开封,开封军民在主战派大臣李钢的领导下,打退了金军的进攻。

1127年,金军再次南下,攻破开封,俘虏徽宗、钦宗,北宋灭亡。

史称“靖康之变”。

三、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北宋灭亡的同一年,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宋南方重建了宋政权,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赵构就是宋高宗。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

收复多处失地,又在郾城大败金军。

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自己的统治,不惜向金朝屈膝求和,他们一再命令岳飞等将领班师回朝,不久,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岳飞班师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向金纳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南北对峙局面形成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二)经济重心的南移一、苏湖熟,天下足南宋时期,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在宋代,水稻成为南方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棉花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

宋时,苏州,湖州是主要的稻米产区,稻米产量占全国首位,故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

二、南方手工艺的发展宋代丝织业非常发达,杭州、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宋代是我国古代制瓷业最繁荣时期,景德镇成为江南最大的瓷器制造中心,有瓷都之称。

东南沿海的造船业非常发达,当时以泉州造船技术最为精良。

三、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兴盛商业城市中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政府大量印行纸币,流通于四川地区的叫钱引;流通于东南地区的叫会子。

纸币的产生和发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三)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一、城市的发展宋代,城市中坊、市交错,生活丰富多彩,北宋都城开封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实形象的再现了开封的繁荣景象。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记住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

理解自然条件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主要是陶器),培养理解当时人们生活状况的能力,发现当时人们的审美特点;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比较方法。

通过北京人与猿类、现代人的比较,以及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并运用比较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典型史实,启发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重点难点】一、南方地区学校以河姆渡遗址为第一重点,半坡遗址次之。

二、难点:1、“新石器”的含义。

2、河姆渡原始居民工具、房屋的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3、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学生收集感兴趣的原始农耕文化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原始人类起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

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淘气、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分布着许多原始农耕文化遗址。

让我们走进具有代表性的遗址,体验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甘与苦吧!学习新课:学生阅读课前导入框:大家回想一下,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是靠什么获得食物的?(采集、打猎、捕鱼)他们这种靠“采集”获得食物的方式有哪些不便?(受季节变化和天灾的影响;采集的食物量有限等条件的限制)。

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范文

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范文

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范文教材分析: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下册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从隋唐时期到清朝末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本册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特点。

2.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教学难点:1.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

2.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对外交往。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学生分享预习隋唐时期历史的心得体会。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特点。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三、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特点。

2.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四、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隋唐时期的认识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1.根据教材,梳理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结合所学,分析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课后作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中华书局版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中华书局版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中华书局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使学生能够掌握本学期历史课程的基础知识,包括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文化和社会背景。

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和相互影响。

技能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提升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独立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简单的历史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其对我国历史的尊重和认同感。

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和性格特征,以及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变迁。

教学难点: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以及如何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相关历史故事的讲述或者视频资料的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述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有趣的历史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展示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历史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场景。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新课讲解:系统介绍本节课的知识点,包括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

按照时间顺序,逐步讲解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了解其发展脉络。

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介绍相关文化和社会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分组讨论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影响和意义,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进行全班交流和讨论。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课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选择题: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简答题: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讨论题: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中华书局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5篇)

中华书局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5篇)

中华书局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5篇)中华书局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_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_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过程和方法本课使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能力,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

本课难点是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法和学法]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导入根据课本中的歌谣“阿房,阿房,亡始皇”导入新课一、秦朝灭亡的原因1、繁重的徭役秦朝的徭役非常繁重。

2、刑法残酷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刑罚的种类繁多。

3、秦二世秦二世(前230-前207),即胡亥,秦始皇少子,秦朝第二代皇帝,更加残暴,他统治时期政治十分黑暗。

二、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

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陈胜吴广号召起义,农民战争爆发。

之后,在陈建立政权。

三、陈胜派主力军向咸阳进攻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率军绕过荥阳,突入关中,直逼咸阳。

四、农民起义_秦朝陈胜,吴广起义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战斗,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

与此同时,刘邦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历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中华书局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篇2)[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2024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中华书局

2024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中华书局

2024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中华书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本章节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时间等基本史实。

学生能够了解并理解相关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历史资料和文献,提高历史阅读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对历史事件多角度分析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对于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影响。

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

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难点:深入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复杂社会因素。

辨析历史事件的不同解释和评价。

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评价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或短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简要回顾上节课内容,为新课做铺垫。

提问学生关于本节课内容的前置知识,激活学生已有认知。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自主阅读并整理重要知识点。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不理解的问题,互相启发。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3. 知识讲解与互动教师系统讲解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辅以图表、实例等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开展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4. 深化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布置拓展性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拓宽视野。

开展跨学科的学习活动,如将历史事件与地理、政治等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学习。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难点知识。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和体会。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节课做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初一历史组苏湉
为做本学期的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工作,按课程标准完成教学任务,使历史这一基础学科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为让学生有一个愉快学习空间,快乐成长,特拟本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四个班历史教学,在他们当中,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

整体成绩不理想,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据七年级历史课程标准(2014版),立足中华书局版历史教材,整合中国古代史,力求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建构带有自己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争取各个班的每个同学的历史成绩都有所提高。

二、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四、具体措施
(1)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等教学工具;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争取每期都要开设历史活动课,要求自己必须自始至终参加学生的活动,并且要让学生学有所得。

五、进度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