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教学大纲《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习时间:课程类型:0110098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32选修英文名称:课程成绩:课程性质:预存课程:课程系: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2专业课程电气与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机电工程学院应用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及自动化课程术语:1、第六学期课程的地位、目标和任务本课程的状态:测试技术和控制工程是高等院校机电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应着重介绍机电系统中传感器、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应注重设计理念、创新意识和设计技能的培养。
本课程的目标是:1.学生获得传感器、自动检测方法、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特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将所学的自动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灵活地应用于未来的工作和生产实践。
本课程的任务:1.掌握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2.具备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特点;4.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程序设计和实现技术;5.初步形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以前的课程:电气和电子技术,C语言编程。
后课程:创新机械设计等。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导言教学要求: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和发展趋势。
要点: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难点:机电一体化关键技术的教学内容;第一节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1)机电一体化的定义(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要素(3)机电系统的分类(4)机电系统的特征第二节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产品(1)机电一体化理论与技术基础(2)机电一体化关键技术(3)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第三节机电一体化的历史和趋势(1)机电一体化的历史(2)机电一体化的趋势第二章传感器和检测技术教学要求:理解传感和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应变和应力、压力、位移、流量、温度等典型物理量的检测技术及相应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测控课程设计大纲
测控课程设计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测控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测控系统设计和分析。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测控系统的原理、组成和分类,掌握常见的测控算法和信号处理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使用测控设备和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测控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认识到测控技术在工程和科研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测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测控系统的定义、分类、组成和功能。
2.测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包括传感器、执行器、信号处理电路和测控软件等。
3.测控算法和信号处理方法:包括误差分析、数据采集、信号滤波、参数估计等。
4.实际测控系统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测控系统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测控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5.实验和实践:进行测控系统的搭建和调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系统讲解测控系统的原理、组成和分类,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测控系统的设计和应用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测控系统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测控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4.实验法:进行测控系统的搭建和调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测控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测控技术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参考。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测控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方式进行,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测控专业概论》教学大纲
《测控专业概论》教学大纲测控专业概论课程旨在为测控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了解测控专业的课程,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将介绍测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方法,同时还将介绍测控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测控专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测量和仪器的基本原理;3.测控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原理;4.常用的测控技术和方法;5.测控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测控专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测量和仪器的基本原理;3.了解测控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原理;4.了解常用的测控技术和方法;5.了解测控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测控专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4学时)-测控专业的定义和范围;-测控专业的发展历程;-测控专业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交叉性。
2.测量和仪器的基本原理(12学时)-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测量误差及其分类;-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测量仪器和传感器。
3.测控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原理(16学时)-测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测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传感器和信号调理技术;-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技术。
4.常用的测控技术和方法(16学时)-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人机交互技术。
5.测控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2学时)-工业自动化;-航天航空;-能源与环境;-医疗与生物工程。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考核要求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
平时成绩占总评50%,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和小组讨论等。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50%,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参考教材1.《测控技术导论》,张斌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测控仪器与传感器原理与应用》,雍华涛著,电子工业出版社;3.《自动控制原理与实践》,吴木川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测控技术测控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测控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60241005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ation Specialty 课程总学时:8 讲课:8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测控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了解学生应具有的良好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等人文素质;了解专业就业与考研的相关内容;了解测控专业产品开发与生产涉及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所学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掌握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3.了解应具有的专业学习方法和人文素质4.了解所学专业涉及的环保、法律等政策法规。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
2.基本理论和方法:专业的学习方法以及学科和专业的内涵。
3.基本技能: 能够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专业的学习方向,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三)实施说明本课程的实施以陈毅静主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一书为主要参考,着重在于为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指导,使学生在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社会就业与升学要求的基础上,能够明确社会对自己的人文素质及专业技能需求,规划好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专业的学习方向,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为学好专业奠定基础。
1.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在教学中采用PPT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无。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本大纲立足于拓宽学生对测控专业学习的引导,无实验环节要求。
《测量与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测量与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测量与控制技术课程代码:学分/学时:4学分/68学时开课学期:春季学期适用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核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G类》、《模型、分析与系统控制》、《理论力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机械振动》后续课程:《机械与动力综合实验》开课单位: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需明确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见附表)课程性质:《测量与控制技术》是机械工程、热能动力工程、核科学与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机械、能源动力类专业必修主干课。
教学目标:《测量与控制技术》是一门与工程实际密切结合的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教学环节,应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如何测量、处理和分析信号,掌握工程中常用的控制技术和方法,并将两者结合,实现完整的测控系统。
本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利用专业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与测试、控制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科学研究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来说:(1)测量与控制技术的概述,了解传感、信号获取、处理和反馈控制、计算机集成应用等各关键技术环节。
(A5.1)(2)掌握机械自动化系统中常用的测量传感器和测量装置的特性(A5.1)(3)掌握常用的信号测量和处理方法,能根据工程实际的要求,对静动态实验数据的描述,设计基本的测量系统(A5.2)(4)掌握常用的控制方法(数字和模拟控制),初步具有从实际问题抽象为理论,并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A5.1, B2,B3)(5)了解常用的控制电路的与控制器件,掌握从测量、传感与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A5.2)(6)测量与控制系统工程设计实例讲解(A5.3, A5.4)(7)强化实践教学,通过信号测量、单片机和可编程控制器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对系统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测控系统 课程教学大纲
测控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本科,自动化课程代码:21D02126学时分配:32赋予学分:2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型计算机原理后续课程:毕业设计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是从事自动化、控制系统工程、计算机运用技术人员应该掌握的一门新型技术,是分析、研究、设计控制系统的强有力工具,是自动控制及其相关学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应用课程。
其任务主要是研究测控系统的组成原理、设计技术和应用方法。
课程涉及微机接口、标准总线、数据处理方法、抗干扰技术、监控程序设计方法、测控系统自检和故障诊断方法以及测控系统的典型实例分析。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测控系统的设计、开发方法,适应现代测控系统和仪器发展的要求,为学生毕业设计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对测量与控制系统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有所了解。
对测控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原理,关键的技术,并通过典型的实例进行深入的学习。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测控系统的特点以及结构,理解测控系统的接口技术以及数据的采集方法和分析方法,掌握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控制方法,了解一些具体的测控技术手段,为今后的毕业设计以及工作打好强硬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第1章 绪论(2学时)1.1 测控仪器和系统的地位与作用1.2 测控系统微机化的重要意义1.3 微机化测控系统的类型和组成1.4 本课程的内容与性质第2章 测控通道(6学时)2.1 模拟输入通道2.2 模拟输出通道2.3 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 2.4 单元电路的级联设计第3章 主机及其接口(6学时)3.1 主机电路3.2 测控接口及程序3.3 人-机接口及程序3.4 通信接口第4章 测量数据处理(4学时)4.1 量程切换4.2 标度变换4.3 零位和灵敏度的误差校正4.4 非线性校正4.5 越限报警4.6 数字滤波第5章 PID控制算法(2学时)5.1 PID控制原理与程序流程5.2 标准PID算法的改进5.3 数字PID参数的选择5.4 数字PID控制的工程实现第6章 监控程序设计(4学时)6.1 监控程序的功能和组成6.2 监控主程序和初始化管理6.3 键盘管理6.4 显示、中断与时钟管理6.5 硬件故障的自检第7章 抗干扰技术(2学时)7.1 噪声干扰的形成7.2 硬件抗干扰技术7.3 软件抗干扰技术第8章 微机化测控系统设计及实例(6学时)8.1 设计要求和研制过程8.2 总体设计8.3 硬件设计8.4 软件设计8.5 设计实例五、教学设备与设施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学课件96六、课程考核与评估课程结业考查采用开卷考试或撰写论文等形式。
测控技术与系统实验教学大纲
测控技术与系统实验教学大纲
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
根据2006级测控技术与专业培养计划和测控技术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本实验教学大纲。
二、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
三、本实验课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测控技术与系统实验是测控技术与系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专业实验范畴。
作为与相关教学内容配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测控技术与系统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开设。
学生应具有电子技术、自控理论、传感技术、微机原理等基础知识。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
通过认识性实验,对工业自动化有宏观认识;通过液位控制系统实验掌握在实际生产控制中控制器参数的调整方法。
五、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实验一工业自动化发展状况
在认识中讲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组成、仪表种类、工业应用情况等,使学生对工业自动化系统、设备等有一个全面认识。
实验二液位控制系统实验
在实验中讲授模拟控制器的使用方法、组成控制系统的各硬件设备,系统测试方法等,对一
阶液位对象进行阶跃作用下的比例、积分调节实验。
要求学会比例度、积分时间的调整方法及原理。
使学生对系统过渡过程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掌握使控制系统稳定的方法。
六、实验的考核与成绩评定
以实验报告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参考提问和出勤情况等,综合评定给出成绩。
七、主要参考书
自编讲义。
制定人:卢佩
审定:
批准:
2006年 12 月。
测控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测控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代码二、课程名称(1)中文名:测控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三、课程管理院(系)及教研室: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测控与自动化系四、大纲说明1、适用专业、层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2、学时与学分数:实验30学时;3学分3、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测控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环节中一次较大型的实践训练,旨在培养学生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通过综合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并使学生得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认识和锻炼。
通过综合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了解测控系统的设计步骤和硬件与软件的开发流程,掌握相关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进行方案的设计和对比;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工程设计中计算和绘图的基本能力,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和工程实践作必要的准备。
4、先行、后续课程本课程的先行课程是电工学、电子技术(模电和数电)、微机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传感器原理、测控电路、智能仪器等。
后续课程是毕业设计。
5、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整个课程设计过程由指导老师课堂讲授设计流程与下达设计任务、学生独立设计与调试及学生完成设计报告并演示设计成果三个环节组成。
设计成果无实物或未提交设计报告者不得参加本课程的考核,考核成绩为不及格。
平时成绩包含考勤和实验室操作规范纪律;总成绩 = 平时成绩(占10%)+设计说明书(50%)+实物与演示(占40%)总评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划分。
6、制订本教学大纲的依据:根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专业教学要求,参考众多高校相同或相近专业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
五、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实验教学的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单片机、测控电路、传感器等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设计,了解测控系统的设计步骤和硬件与软件的开发流程,掌握相关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进业设计和工程实践作必要的准备。
《测控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010年秋)(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设计)
《测控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010年秋)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测控技术基础课程英文名称:BASIC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总学时:54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6学分:3授课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先修课程:电路原理、计算机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MCS-51单片机的硬件基本结构、内部各种功能部件的工作原理及编程控制、指令系统以及各种常用硬件接口的设计,最终使学生最终能够根据工程开发任务的要求,具有实现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部分:1.单片机概述通过这部分的学习,首先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单片机;单片机的历史及发展概况;单片机的发展趋势;单片机的应用领域;为什么在众多的单片机的产品中,选择MCS-51单片机作为主流型单片机来讲授;了解各种与MCS-51兼容的增强型和扩展型的80C51系列单片机,尤其是让学生了解目前使用较多的ATMEL和PHILIP公司的与MCS-51系列兼容的产品。
2. MCS-51片内硬件结构主要介绍MCS-51片内的硬件结构。
主要包括MCS-51的引脚、CPU、存储器的结构、4个并行I/O端口、时钟电路以及复位电路。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从应用的角度应熟练掌握片内的硬件结构,为后面的设计打下基础。
3. MCS-51的指令系统本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MCS-51的汇编语言的指令格式、指令的寻址方式,并从功能分类的角度来介绍数据传送类指令、算术操作类指令、逻辑运算类指令、控制转移类指令以及位操作类指令。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应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各种MCS-51的汇编语言的指令,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教材中的例子,举一反三,灵活地掌握指令的使用。
4. MCS-51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介绍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各自的特点;伪指令;汇编语言源程序的汇编;汇编语言各种程序设计,如子程序设计,查表、关键字查找、数据极值查找、数据排序、分支转移、循环以及码制转换子程序的设计。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验大纲汇编doc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目录《电路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高级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5)《MATLAB语言基础》课程上机教学大纲 (7)《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9)《控制理论仿真与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1)《嵌入式系统》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4)《智能仪器设计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7)《精密仪器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9)《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1)《工业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3)《电机与拖动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5)《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7)《集散系统与现场总线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9)《光电检测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31)《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3)《电气控制技术与PLC应用》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5)《无线传感器系统》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7)《工控组态软件》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9)《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41)《检测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43)《电路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Experiments on Principle of Electric Circuits)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220200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程适用层次:本科适用专业:自动化、测控、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学分:0.5学时:12学时考核方式:考查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侧重实践,密切结合工程实际。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近代电路理论的基础知识和电路分析与计算的基本方法,以及具备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并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
三、基本要求1.掌握电压表,电流表和数字式万用表的使用方法;了解功率表,毫伏表,频率计,双踪示波器和双路直流稳压电源等电子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测控专业综合课程方案教学大纲
《测控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教案大纲一、课程代码二、课程名称<1)中文名:测控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三、课程管理院<系)及教研室: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测控与自动化系四、大纲说明1、适用专业、层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2、学时与学分数:实验30学时;3学分3、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测控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是实践教案环节中一次较大型的实践训练,旨在培养学生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通过综合课程设计的教案实践,使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并使学生得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认识和锻炼。
通过综合课程设计的教案实践,了解测控系统的设计步骤和硬件与软件的开发流程,掌握相关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进行方案的设计和对比;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工程设计中计算和绘图的基本能力,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和工程实践作必要的准备。
4、先行、后续课程本课程的先行课程是电工学、电子技术<模电和数电)、微机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传感器原理、测控电路、智能仪器等。
后续课程是毕业设计。
5、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整个课程设计过程由指导老师课堂讲授设计流程与下达设计任务、学生独立设计与调试及学生完成设计报告并演示设计成果三个环节组成。
设计成果无实物或未提交设计报告者不得参加本课程的考核,考核成绩为不及格。
平时成绩包含考勤和实验室操作规范纪律;总成绩 = 平时成绩<占10%)+设计说明书<50%)+实物与演示<占40%)总评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划分。
6、制订本教案大纲的依据:根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专业教案要求,参考众多高校相同或相近专业的教案大纲及教案计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
五、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实验教案的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单片机、测控电路、传感器等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设计,了解测控系统的设计步骤和硬件与软件的开发流程,掌握相关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进行方案的设计和对比;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工程设计中计算和绘图的基本能力,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和工程实践作必要的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大学昆仑学院
《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技术》教学大纲
青海大学昆仑学院
2013 年7月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技术
课程学时:54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
适用专业:昆仑学院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
开课年级及学期:
开课院(系)及教研室:
考核方式:闭卷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方向课,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的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的基本知识。
《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从系统的角度全面阐述了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技术以及对被控对象的参数控制。
全书共分8章,以测控系统的构成为主线,详细介绍了测控系统的基础知识、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通信技术、测控网络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干扰抑制技术、智能测控技术,最后落实于工程设计实践,介绍了测控系统的设计技术与工程应用实例。
了解测控系统原理的基本思想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第1 章绪论
了解:微机化检测系统、微机化控制系统和微机化测控系统。
微机化检测系统组成框图:
微机化控制系统组成框图:
参数及动作次序→微型计算机→控制电路→执行器
微机化测控系统组成框图:
第2 章测控通道(输入/输出通道)
1、一般来说,模拟输入通道应由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和数据采集电路三
部分组成。
2、选择元件精度的一般原则是:每个元件的精度指标应优于系统精度的10 倍左右。
3、为什么模拟输出通道中要有零阶保持,怎样用电路实现。
4、单元电路之间的级联应考虑的问题有:电气性能的相互匹配、信号耦合与时序配合、电平转换接口。
第3 章主机及其接口
1、基于PC 机的测控系统可分为内插式、外接式和组合式三种。
2、主机从A/D 转换器读取转换结果数据的方式有等待延时方式、中断方式和查询方式三种。
3、有输入锁存的DAC 与微机的接口有单缓冲方式接口和双缓冲方式接口两种。
4、RS-232C 串行通信标准的数据传送格式和电气特性。
第4 章测量数据处理
1、报警的三种方式:上限、下限和上下限。
2、数据处理
3、采用数字滤波方法来克服随机误差(干扰)有何优点。
第5章监控程序设计
1、监控程序的基本组成
2、一键一义:一个按键代表一个确切的命令或一个数字。
一键多义:一个按键有多种功能,既可作多种命令键,又可作数字键。
在一键多义的情况下,
一个命令不是由一次按键,而是由一个按键序列所组成。
3、微机化测控系统的自检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开机自检、周期性自检和键盘自检。
4、自检算法有:ROM 的检测、RAM 的检测、总线的检测、显示器与键盘的检测。
第6 章抗干扰技术
1、形成噪声干扰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噪声源、对噪声敏感的接收电路及
噪声源到接收电路间的耦合通道。
2、软件陷阱,软件陷阱一般设置程序
软件陷阱可设置在:未使用的中断区、未使用的EPROM 空间、运行程序区、中断服务程序区等。
第7 章微机化测控系统设计
1、微机化测控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2、模块化编程,模块化编程的原则
3、结构化程序设计:任何程序逻辑都可用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三种基本结构来表示
第8 章测控系统新技术
1、计算机测控系统的发展:集中测控系统、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2、网络化测控系统的定义及意义。
三、本课程的内容
四、作业:每章节一次
五、考核方式:闭卷,期中占30%,期末占70%。
六、参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科学出版社孙传友
参考资料:《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修定: 杨能彪
执笔人: 杨能彪
审核人:
批准人:
2013 年7 月10 日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