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1.1 面积 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下册 5《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新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 5《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新人教版

面积和面积单位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2.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①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 ②请学具来帮忙。

给出三种学具③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最合理的方法。

解决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性。

①进一步激疑,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信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正方形翻出反面的格子,只有9格,激起疑问。

②启发学生说出解决方法。

(3)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4)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并形成常用面积实际大小的观念。

三、自主练习,体验成功1、填空。

物体的( )和( )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举例说明什么叫做封闭图形? 四、拓展思维,课后练习 1.完成课本 “做一做”。

2.请你参加图案设计大赛(即课本中的数学游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知识要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难点: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 方法自主探讨法教具学具课件 卡片通案个案一、导入新课,得出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①我们的课本都有漂亮的彩色封面,我们的课桌都有平坦光滑的桌面。

这些都是物体表面的一部分。

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②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③课本封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观察比较)(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见下图),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的单位》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的单位》人教版

用1.四初个步1平建方立厘1平米方的厘正米方、形1,平拼方成分下米面、的1平图方形米。的表象。
①④请估大 计家1平估方计米厘的米地有面多可长以,站1多平少方人厘?米的面积是多大?
①小请明大 身家高估12计8_厘__米__有__多一长块,手1帕平的方面厘积米是的4面__积__是__多__大_?
②用手比画大小,闭 你④周估围 计哪1平些方物米体的的地一面个可面以分站别多接少近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
①请大家谈论1平方米的大小。 ④请你们用这个1平方厘米去量桌面的面积怎么样?
①请大家拿出1平方分米正方形纸板,测量它的边长,尝试说说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④你能用1平方分米测量哪些物体的面积? 你周围哪些物体的一个面分别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
②请大家找出1平方米面积大小的物体,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④请估用计 同1样平的方方米法的比地较面1可分以米站个多1平少方人分?米,1米和1平方米。
①在白纸上剪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这个小 哪 你里周要围用 哪厘 些米 物? 体哪 的里 一要 个用面到 分平 别方 接厘 近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
②你长周是 围1哪厘些米物的体线的段一图个,面面分积别是接1近平1方平厘方米厘的米平、面1图平形方。分米和1平方米?
上眼睛想一想。
③请大家观察周围的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 方厘米?
④请你们用这个1平方厘米去量桌面的面积怎 么样?
2.1平方分米。 ①请大家拿出1平方分米正方形纸板,测量它的边 长,尝试说说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分米?
1.1平方厘米。 1.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清河县某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5面积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教案新人教版

清河县某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5面积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教案新人教版

5 面积【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正确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解答,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增强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4.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重点难点】1.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教学指导】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包括以下内容:1.面积与面积单位。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的图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进行教学活动。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材还特别安排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以免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这里教材内容包括面积单位间进率和简单的换算,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每个面积单位大小的印象,而且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7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 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2) 1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1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1课时练习课1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 1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2) 1课时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材第61~62页例1、例2及“做一做”,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1~4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认识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人教版三下《面积》的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

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本单元的教学与二年级学习的“测量长度”、五年级即将要学习的“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结构完全一样,我们要经历融汇贯通的过程。

长度、面积、体积是对图形的度量。

长度是对一维空间的度量,面积是对二维空间图形的度量,体积是对三维空间图形的度量。

本节课聚焦对二维空间度量对象——“面积”的认识。

面积的本质是“面”和“积”的合称,面具有累积性,累积就会有多与少之别,面积正是为了描述面的累积的多少而产生的。

本课要通过让学生摸一摸、比一比的操作活动,理解面的含义。

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先认识到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再由实物到图形,通过比较认识到平面图形也有大小;在多次比较的过程中逐渐理解面积的含义,逐渐建立起面积的表象。

学情分析此前,学生学习过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有用长度单位测量的经验,这是本课学习的知识基础。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理解了面积的含义,并且会用观察、重叠、数方格等方法比较图形的大小。

本节课上,组织学生通过测量物体表面面积,认识到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结果也不同,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见的面积单位。

通过学情调研,我们发现关于面积单位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多数学生听说过“平方米”,部分学生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等面积单位的名称。

学生比较关注的是图形的面积如何计算,以及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对于“面积单位”是什么、有多大、为什么会这样规定面积单位,绝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也没有研究的想法。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教案》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教案》

第五单元面积新知识点: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使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建议: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

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指导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不叫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与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0~63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学好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说一说、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等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一组一份正方形、圆形、正三角形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

边长是1厘米的方格纸。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是操作性极强的,因此,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依赖于教师讲解获得知识,而要通过自己观察、操作、实践、思考、讨论交流获取新知。

如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摸一摸身边熟悉的物体的面,直观体会和发现物体面有大、有小;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面积概念;在操作中,如:摆一摆、量一量、数一数的过程中,充分理解测量物体面积要用统一的标准等,学生的学习充分体现探索性,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策略:这是一堂概念课,必须把枯燥的概念变得直观、生动,易于让学生接受。

人教新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第一课时优秀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新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第一课时优秀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
信息化环境
教师应用录制微课、多媒体课件、投影大屏等信息资源进行学习
补充教学资源
前置作业(可选)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化支撑
(环节上可选)
设计意图
环节1
老师根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汇报,对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并适时板书。
(一)回忆微课,畅谈收获。
在这一部分,学生畅谈收获。
一、回忆微课,畅谈收获。
环节2
老师指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①指一指教室里的黑板、课桌、屏幕
②说一说这些物体面积。比如: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屏幕表面的大小就是屏幕面的面积。
③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①选一选:从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这4个封闭图形中任选2个。
②说一说谁的面积大。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教师姓名
学校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
面积和面积单位 第(1 )课时
教材分析
《面积与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中的教学内容。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1)比较黑板和课桌面积的大小,学生能轻松选用观察法进行比较。
(2)比较两个相近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学生能正确选用重叠法进行比较。
(3)比较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时,发现用观察法和重叠法都无法比较,学生顺势说出测量的方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目录

三年级数学下册目录

三年级数学下册目录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1 位置与方向的初步认识
1.2 使用网格纸确定位置
1.3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
2.1 整除的概念
2.2 除法的基本运算
2.3 一位数除法的应用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3.1 认识复式统计表
3.2 制作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3.3 复式统计表的应用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4.1 两位数乘法的基本概念
4.2 两位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4.3 两位数乘法的实际应用
第五单元:面积
5.1 面积的概念
5.2 面积单位的认识
5.3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第六单元:年、月、日
6.1 年、月、日的基本知识
6.2 平年、闰年的认识
6.3 日历的制作与应用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7.1 小数的概念
7.2 小数的读写
7.3 小数的大小比较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8.1 逻辑思维初步
8.2 排列与组合
8.3 简单的优化问题
第九单元:我们的校园
9.1 校园内的位置与方向
9.2 校园内的面积计算
9.3 使用数学知识描述校园
第十单元:总复习
10.1 各单元知识点回顾
10.2 综合练习题
110.3 期末测试与评估
此目录涵盖了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学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本学期的数学知识,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面积》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一、说教材(一)地位、作用与编排特点《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的领域“测量”部分的内容,被安排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

本课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上册的长度单位以及三年级上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是由长度单位到面积单位的过渡,学生学习本部分内容为四年级学习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三角形和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在编排上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所熟悉的物体表面来认识面积,从而归纳出面积的概念,再通过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引出统一的面积单位(包括使用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感受平面图形的面积,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2)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4)掌握简单的测量面积的方法,如观察法、重叠法;(5)理解并体会使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测量和比较面积大小的必要性;(6)掌握并灵活运用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和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2、数学思考:(1)通过观察身边物体的表面体会面积的含义,形成正确的面积观念;(2)通过对单位面积的学习,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强化直观形象思维。

3、解决问题:(1)探索不同的比较面积的方法;(2)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的面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学会比较现实中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4)通过比较面积的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小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2)通过探究不同面积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 难点:面积概念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的过程;在操作中体会使用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二、说教法(一)活动教学法:因为本节课概念较为抽象,我根据感知——表象——抽象的认识规律,一步步深化,使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中感知面积,体会面积的意义,从而突出重点。

1.1 面积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三年级下册数学

1.1 面积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三年级下册数学

1.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活动过程。

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

在课前导入中,教师就以拍手游戏告诉学生:拍手需要左手和右手的合作,课堂也需要合作,有相互间的合作才能有成功。

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种“安全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

2.本节课是学生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的过渡,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国旗的表面、课桌面、操场的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

3.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

4.通过学生观察实物、操作测量,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感知,而且让学生学会了利用身边有用的材料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学历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学历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学习主题为“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属于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的空间与几何部分。

学生将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包括平方厘米、平方米、公顷等常见单位间的进率,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进率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学习目标1. 理解不同面积单位的概念及意义,包括但不限于平方厘米、平方米、公顷等。

2.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评价任务1. 学生对面积单位概念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进行评价。

2. 学生对于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换算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价。

3.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通过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来衡量。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教室面积、校园操场面积等)引入面积的概念和常见面积单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概念讲解:详细讲解不同面积单位的概念及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 进率学习:重点讲解平方厘米与平方米、平方米与公顷等常见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进率进行换算。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不同的进率换算题目进行练习,互相讨论、交流。

5. 课堂练习:教师出题,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层次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思考解题过程。

3. 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相关问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总结所学知识,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第一课时70-74页。

二、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2.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

学具:每小组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两张长方形彩色卡纸;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我们进行涂色比赛怎么样?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每组各选一位代表参加比赛,谁先全部涂完就代表哪组获胜。

(老师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故意给男生一张大白纸,给女生一张很小的白纸)。

下面开始比赛!这时男同学纷纷喊出:老师这样不公平!我们的这张纸大,女生的那张纸小。

师:对,要想公平的比赛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由于这两张纸面大小不同,只能终止现在的比赛。

下面用手摸一摸纸的表面。

还有那些物体有面,他们的表面的大小是否一样?我们继续研究这些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面积,理解含义。

(1)、通过物体表面感知面积①、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文具盒、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②、摸一摸:摸一摸数学书的上面,再来摸一摸文具盒的上面,有什么感觉?③、比一比:数学书的上面和文具盒的上面,那个面大?怎样比较的?(观察法、重叠法)④、再来摸一摸、比一比练习本的面和课桌的面那个小?⑤、黑板的表面和和刚才我们摸的物体的表面相比怎样?⑥、刚才通过观察和重叠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5 面积和面积单位》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5 面积和面积单位》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面积和面积单位》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2. 了解常见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米等),学会换算不同面积单位。

3.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观察与比较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不同物品的表面大小,并用合适大小的纸片进行比较,记录下来。

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面积的概念,学会比较面积的大小。

2. 填空练习完成以下填空题,加深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理解。

(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难度)(1)正方形面积为____,面积为____的正方形是标准正方形。

(2)1平方米等于____平方厘米。

(3)____是表示平面大小的基本单位。

3. 换算练习完成一些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换算题目,让学生掌握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如: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1亩等于多少平方米?4. 实践活动设计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面积单位的大小差别。

学生可以回家后,找一些常见大小的物品(如:一枚2分硬币、一张A4纸、一块橡皮等),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或宽度,并记录下来。

通过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面积单位的大小差别。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学生需独立完成的作业,不能抄袭或与他人讨论。

2. 认真记录:学生在完成观察与比较的作业后,需要认真记录观察结果,以便回顾和反思。

3. 按时提交:请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以便老师及时评价。

四、作业评价1. 批改方式:老师将采用批改和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对作业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理解程度、实践活动的参与度等。

3. 反馈与建议: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老师会给予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老师会在第一时间给予评价和反馈。

2. 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老师会以鼓励的方式指出,并提供改正建议。

3. 鼓励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反馈和建议,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和改进。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认识面积》课件(共22张PPT)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认识面积》课件(共22张PPT)
基础教育精品课
认识面积(第一课时)
年 级:三年级
学 科:数学(人教版)
你认为什么是面积?
我认为面积就是 一个平面的大小
我认为面积就是 一个物品表面的 大小
你在哪里能找到面?
数学书的封面 课桌的桌面
时钟的钟面
我发现桌面比 数学书较大?
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
黑板面
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
比课桌面大。
( )面的大小就是( )面的面积。
拖地 买房
刷墙 铺地砖
你能给它们的面积排排队吗?




我认为3号的面积是最大 的,1号的面积是最小的。 这可以直接观察出来。


2号和4号不能直接观察 出来,我们可以将它们 重叠起来比较。
我发现地砖的背面有小格 子,我可以通过数格子来 比较他们的大小。
什么样的图形作为面积单位最合适?
我认为选择正方形最 合适,因为正方形可 以把图形都铺满,而 圆和三角形铺的时候 都有空隙。
巩固练习一 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 15 )个
( 16 )个
( 27)个
巩固练习二 先用红笔描出每个图形的一周,再涂其它颜色表示出它们的面积。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没错,谁的格 子更多,谁的 面积就更大。
猜一猜,谁的面积大?
15 格
6格
统一格子的大小
猜一猜,谁的面积大?
6格
6格
统一格子的形状
统一标准
1. 摆:用选取的单位在学习单 上摆一摆,比较2号和4号的大小。
2. 记:记录下所摆图形的个数。
我选 做单位来 测量
我选 做单位来 测量

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新部编本

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新部编本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20 -20学年度第—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r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内容及第61 ―― 63页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正确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概念。

3、能选择恰当的面积单位,计量大小不同的物体的面积。

重难点:重点:认识面积单位,正确建立面积单位概念。

难点:正确建立面积单位概念,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学准备:生:刻度尺、1平方厘米正方形和1平方分米正方形。

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刻度尺、米尺。

教案:一、情境导入出示足球场图,同学们,你们看,学校正准备建一个大型的足球场,你们高兴吗?你能指出足球场的周长吗?(课件标出周长)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跟这个面有关的知识,(亮色显示足球场表面)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师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二、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认识面积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足球场的表面,(出示第60页主题图)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比如课本、讲桌、黑板等。

这些物体都有表面,师:请同学们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感觉一下。

(学生动手摸)再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桌的面(学生动手摸),你还能举出一些物体的表面的例子吗?生1 :文具盒的表面。

生2;作业本的表面。

生3 :投影仪幕布的表面。

师生活当中物体表面的例子很多,另么这些面的大小怎样呢?(板书:大小)师:观察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说说哪一个面比较大?生:黑板面比国旗面大。

师: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国旗表面的面积……。

你能像这样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吗?生: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学反思一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学反思一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市实验一小陈思思我授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第一课时的内容。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学习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中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全过程。

在“学什么”环节情境引入,让学生观看动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来。

在“我来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身边熟悉的物体的面,直观体会和发现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并引出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面积概念,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动手摸面,体会比较面的大小,也有利于与前面学习的长度加以区分比较。

在探索面积单位时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要测量物体要统一单位,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在引入面积单位后,我让孩子们自主学习面积单位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同时体会到学习知识的快乐。

在此环节因为学习的内容较多,收放的不是特别自如,导致后面的我来用环节时间较短。

另外学生的语言表达也不是十分准确,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我来用”环节,通过辨一辨、数一数、填一填、小设计师等环节,培养孩子是基本技能,也通过这些数学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样做寓知识于娱乐,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

“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找出数学规律,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新的数学思想。

在“我来思”环节,“说说你本节课最高兴的事”,学生说的局限于高兴的事,应说说自己的收获,及时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进行评价。

【素材积累】1、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叠叠地挤摘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

荷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晶的。

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2、摘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一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共16张PPT)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一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共16张PPT)
2测量走一步有多长, 再利用步长测出教室的长和宽,估计教室的面积。
课堂小结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谢谢观看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 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2022年4月9日星期六2022/4/92022/4/92022/4/9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2022年4月2022/4/92022/4/92022/4/94/9/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92022/4/9April 9,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数学
人教˙三年级(下册)
面积
5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第一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课前准备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并能正确地计算面积。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1)30×21=630(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积是630平方厘米。
(2)21×21=441(平方厘米) 答: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441平方厘米。
巩固拓展
数学书封面的长大约是26厘米,宽大约是18厘米。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见习教案

见习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六单元——面积部分是空间与图形这个领域中的一部分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

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三、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四、教学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五、教学准备:两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边长1米的正方形纸、数张方格纸。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并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由教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

2、面积概念学习师:我们原来已经学过长度和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来学习一个新的内容。

大家看一下教室里的黑板和你们家的电视机的屏幕,你们觉得哪个更大?生:黑板大……师:那拿出你们的数学课本和算术本对比一下,哪个的封面小?生:算术本更小师:同学们再抬头看一下老师手里面的这两个图形,哪个大?生:?????师:有的同学说老师左边的长方形大,有的说右边的大,那到底是哪个长方形大?我们先把这个问题留一下。

师:老师想知道你们是根据什么来比较它们的大小的?哪位小朋友起来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得出的它们的大小。

生:……师:通过刚才的大小比较,老师要给大家引出一个新的名词——面积。

大家看一下课本71页上的最后一句话,并用横线划下来(学生看课本)。

大家齐读一遍,1、2、3(学生齐读)。

大家用手摸一下你们的数学课本的封面,它是不是一个封闭的图形?生:是师:那数学课本整个封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研修宝A1学情分析方案

研修宝A1学情分析方案

研修宝A1学情分析方案1、教学主题分析: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第一课时《认识面积》。

(1)教材通过将学生熟悉的教室场景,引领学生观察黑板、国旗、电视屏幕、课桌等有丰富的感性经验,通过比较感知面积的大小并比较大小,获得初步的表象:感知面积的概念。

(2)通过拼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知道正方形做面积单位合适,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为:木垒县第三小学三年级1班、3班学生。

(1)学生已知:学生已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和它们的周长以及周长的计算。

(2)学生的未知:面积的概念,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面积比较大小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的能知:通过学习能深刻地理解面积的含义,并能结合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准确判断面积。

能够借助拼摆测量出图形面积的大小。

具备度量意识。

3、教学重点分析由于教材并没有给面积下2个准确的定义,主要是结合实例动手摸一摸、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中夜学生感知并了解面积的含义。

因此“结合实例使学坐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4、教学难点分析在拼摆、度量等数学活动中用不同图形做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

演租对积要位的方法。

因此“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是困书课的难点三、学情分析工具与方法1、学情分析工具:WPS文档、微信、问卷星软件2、学情分析方法(1)利用网络收集有关认识面积的问卷调查。

认真研究题目,筛选合适的题目,制作适合本班学生的问卷调查。

(2)利用问卷星软件发布问卷。

在微信群里发布元维码。

让孩子完成问卷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同学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1.教学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面积和面积单位(1)
教材第60~62页的内容。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师谈话引的一部分。用手摸一摸教材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教师说明: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见下图),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解答:一张10元人民币的长是14(厘米),宽是7(厘米),它的面积是98(平方厘米)。
4.通过学生观察实物、操作测量,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感知,而且让学生学会了利用身边有用的材料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
教材提供了一幅教室场景图,图中提供了许多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学习信息。如:墙上的黑板和电视机屏幕,它们的大小可以通过观察加以区别;教室内,同学们都在进行操作活动,有的采用重叠的方法比较教材与练习本封面的大小,有的在长方形上摆圆片或三角形片,有的把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大拇指上与指甲比大小,有的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课桌面的面积。这样,在实际生活背景下呈现有关的学习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加以理解。
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电视屏幕的面积是25()。
(2)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
(3)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0()。
(4)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1.下图中每一个小格是1平方厘米,请你写出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带着问题自学。
提问: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
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两人互相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已画出练习本大小的格子),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练习本。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
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说明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标准不同,必须用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来测)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1.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活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在课前导入中,教师就以拍手游戏告诉学生:拍手需要左手和右手的合作,课堂也需要合作,有相互间的合作才能有成功。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种“安全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
例一张10元人民币的长是14(),宽是7(),它的面积是98()。
思路分析:要得到人民币的长和宽,我们应当用尺子来测量,测量人民币的长和宽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根据人民币的长宽情况,我们选择用厘米作单位,人民币的面积是指人民币的大小,它是一个平面,应该用平面图形(比如长方形或正方形等)来测量,所以要用面积单位。1平方分米大约有手掌那么大,而1张10元人民币大约也是手掌那么大,显然不可能是98平方分米,而应该选择用平方厘米作单位。
2.动脑筋:先估算哪个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算一算。(单位:厘米)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略
2.(1)平方分米(2)平方厘米(3)平方米(4)平方米
思维训练
1.(1)5平方厘米(2)6平方厘米(3)2平方厘米(4)8平方厘米(5)7平方厘米
2.周长一样长,都是30厘米。
面积和面积单位(1)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本节课是学生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的过渡,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国旗的表面、课桌面、操场的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
3.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
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