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8章
心理学史课件 第8章 格式塔心理学
第三节 似动现象的研究与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
1912年,韦特海默发表了他的研究结果,题目为“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这篇文章被 认为标志着格式塔心理学学派的正式开始。
PART 04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
研究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一、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
当我们对某个对象进行知觉时,并不是对对象的所有方面都有清晰的感知,其中的有些 方面能被我们明显地感受到而凸现出来,这一部分就形成图形,而对象的另外一些方面 则退居到衬托的地位就形成背景。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三、哲学理论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受到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先验论和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的影响。格式 塔心理学把现象学作为它的理论基础,并以现象学的实验来研究心理现象。影响格式塔 心理学的哲学思想包括: 第一,康德的先验论。 第二,胡塞尔的现象学。 第三,实证主义。 此外,格式塔心理学还受到怀特海的新实在论观点和摩尔根的突创进化论的影响。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七、简单性原则
人们对一个复杂对象进行知觉时,只要没有特定的要求,就会常常倾向于把对象看作是 有组织的简单的规则图形。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八、连续性原则
如果一个图形的某些部分可以被看作是连接在一起的,那么这些部分就相对容易被我们 知觉为一个整体。
PART 05 第五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其他研究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五、好图形的原则
主体在知觉很多图形时,会尽可能地把一个图形看作是一 个好图形。好图形的标准是匀称、简单而稳定,即把不完 全的图形看作是一个完全的图形,把无意义的图形看作是 一个有意义的图形。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全文翻译
第八章:学生中心与教学的构建筑主义取向邓巴先生的课堂故事“大家都回忆一下,”邓巴说,“上周我们学习了如何计算圆的面积和立方体的体积,今天将探讨如何计算圆柱体的体积。
这次由你们自己去做,在你们每个人的实验台上都有五个体积不同的圆筒,一把尺子和一台计算器,你们还可以用水槽里的水,但是你们所要利用的最重要的资源应该是头脑和同学。
记住在活动结束时,各个组的每位同学都要做到不仅能够说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而且要能够准确的解释该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有什么问题吗?好,开始吧。
”这是邓巴先生所教的中学数学/科学课程。
班上的学生们开始活动起来,他们四个人一组围坐在实验台旁边,其中“智囊组”一开始就把所有的圆筒装满了水。
米格尔说:“我们已经把所有的圆筒都装满了,下面该做什么了?”玛格丽特说:“我们来测量它们吧!”她拿起尺子并让戴夫记下测量结果,“这个小的圆筒高36mm,等一下,底的直径是42mm。
”“那又怎么样?”约兰达说,“我们用这种方式不能测量出体积来。
在开始测量每个圆筒体积前,我们最好先考虑一下。
”“约兰达说的对,”戴夫说,“我们最好先做个计划。
”“我明白了,”米格尔说,“我们先要有个构想。
”约兰达说:“对,让我们考虑一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想一想邓巴先生让我们回忆圆的面积和立方铁的体积,我想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线索。
”“你是对的,米格尔。
”恰巧经过这里的邓巴说,“但是你们怎么利用这个信息呢?”“智囊组”沉默了一会儿,戴夫大着胆子说:“让我们试着测量出每一个圆筒底部的面积,刚才玛格丽特说小的圆筒底部是42mm,给我计算器,现在我们怎么算出面积?”约兰达说:“我想应该是:π乘以半径的平方。
”“好像是这样,那么42的平方……”“不是42,是21的平方,”玛格丽特插嘴说,“如果直径是42,那么半径就是21。
”“对我知道了,那麽21的平方是441,π是3.14,计算机上的得数是13847。
”“不可能,”米格尔说:“400×3是1200,所以441×3.14不可能是13000,你肯定错了。
医学心理学讲解:第八章 健康行为
医学心理学 第七版第九章 健康行为目 录第一节 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第二节 吸烟、酗酒和网络成瘾第三节 饮食、锻炼与肥胖第四节 性行为与艾滋病预防掌 握熟 悉了 解重 点 难 点健康行为,健康危险行为,健康信念模式及其应用。
自我效能及其来源,健康行为和影响因素,健康信念模式在维持健康行为和转变。
计划行为理论,饮食、安全性行为、锻炼与预防疾病的关系。
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一)健康行为健康行为(health behavior)指有助于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上保持良好状态、预防疾病的行为。
七种健康行为分别是:从不吸烟、有规律地体力活动、晚上睡7~8小时、保持正常体重、适度饮酒或不喝酒、吃早餐、两餐之间很少吃零食。
健康行为每项1分,拥有更高分值人的健康水平比低于3分者的健康水平更高 。
(二)危险行为危险行为(risk behavior)是指与疾病关联的行为,涵盖疾病行为、疾病角色行为、损害健康习惯。
常见的危险行为归纳为下列四类:1. 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2. 不良病感行为3. 日常损害健康行为4. 致病性行为模式二、健康信念及其影响因素(一)定义健康信念(health belief)是个体对自己采取的健康措施及其对健康影响的看法。
(二)影响因素1. 民间医学的影响2. 文化环境和文化适应3. 教育、职业、收入、社会地位和城乡差异4. 落后习俗5. 工业化和媒体宣传6. 医疗政策与社会健康计划三、行为转变的理论(一)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是个体对自己成功执行某并导致预期结果的信念。
自我效能来源于:1. 成功的经验2. 替代性经验3. 言语劝导4. 生理状态(二)健康信念模型理论要点:1. 知觉易感性2. 知觉威胁性3. 知觉益处4. 知觉阻碍5. 行动线索6. 自我效能健康信念模式的结构(三)计划行为理论理论要点:1. 行为意向2. 行为态度和行为信念3. 主观规范和规范信念4. 知觉行为控制理性行动/计划行为理论结构示意图吸烟、酗酒和网络成瘾吸烟可导致肺癌、口腔癌或食道癌,膀胱癌,也可导致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高血压。
8心理学 第八章 言语
第八章学前儿童的言语一、言语概述1、言语的概念: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
2、言语的种类:⑴口头言语;⑵书面言语;⑶内部言语3、语言和言语的关系:(1)区别①语言是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
②语言是社会现象,具有较大的隐蔽性;言语是心理物理现象,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
(2)联系①言语活动依靠语言来进行。
②语言是在具体的言语交往情境中发展起来的。
4、言语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2)言语使得幼儿的认识过程发生质变(3)言语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作用二、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1、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一)言语发生的标志:儿童说出第一批真正能被理解的词的时间(1岁左右):(1)儿童言语的准备(0~1岁)①发音的准备:简单发音阶段(1~3个月):哭是儿童最初的发音②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③模仿发音—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2)语音理解的准备①语音知觉能力的准备a.出生不到10天的儿童能区分语音和其他声音,并对语音表现出明显的“偏爱”。
b.几个月的儿童已经具有了语音范畴知觉能力。
能分辨两个语音范畴之间的差别(如“b”和“P”),而对同一范畴之内的变异予以忽略。
c.语音范畴知觉在言语理解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d.语音知觉的发展为语言理解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②语词理解的准备a.8~9个月,儿童已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语言,表现为能对语言作出相应的反应。
但这时,引起儿童反应的主要是语调和整个情境,而不是词的意义。
b.11个月左右,语词才逐渐从复合情境中分离出来,真正作为独立信号而引起儿童相应的反应。
此时,儿童才算是真正理解了这个词的意义。
c.1岁左右,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几十个词,但能说出来的很少,叫被动性语言。
③言语准备与语言环境之间的关系儿童言语准备的情况和语言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在儿童尚不理解语言的时候,能注意多和他们说话,给予幼儿语言上的刺激,使儿童每次感知某事物时都能听到成人说出关于这个事物的词,那么,儿童头脑中就会形成事物与词的联系,词便成了该事物的符号,这样,儿童的言语就会迅速发展起来。
(完整版)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八章-语言
第八章-语言与言语一、单选题1.威尔尼克区受损后,将引起 ( )。
A.运动性失语症B.接收性失语症C.听一视失语症D.语义性失语症2.一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连贯的语言叫 ( )。
A.内部语言B.书面语言C.独白语言D.对话语言3.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是 ( )。
A.单位B.语素C.词D.句子4.对输人的语言信息进行编码、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是 ( )。
A.语言表征B.语言产生C.语言理解D.语言加工5.语言表征是指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其中把词语按层次网络形式组织起来的表征方式是 ( )。
A.表象B.命题C.心理词典D.分布表征6.语音知觉的效果可以用 ( )来度量。
A.清晰度与可懂度B.语音强度C.感知速度D.相似度7.如果一个失语症病人无法将看到的物体和听到的物名声音之间建立起对应的联系,而不能理解语词的意义,那么我们可以大致判断病人的 ( )受到损伤。
A.布洛卡区B.威尔尼克区C.弓形束D.角回8.儿童在出生后的很短时间内就能习得语言,产生出或理解他们从未说过或听过的语句,这种现象说明了语言的 ( )。
A.社会性和个体性B.创造性C.意义性D.指代性9.通过失语症的研究,人们相信语言功能是由( )来执行的。
A.左半球B.右半球C.两半球共同D.不同个体情况不同10.下面对内部语言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内部语言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语言活动B.没有外部语言就不会有内部语言C.没有内部语言,就不能进行外部语言活动D.内部语言有隐蔽性、开展性、计划性特点11.一种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A.音位B.音节C.音强D.语素12.威尔尼克区受损后,将引起()。
A.运动性失语症B.接收性失语症C.听-视失语症D.语义性失语症13. 听和说正常,但不能识别文字,这可能是( )出现损伤.A.布洛卡区B. 维尔尼克区C.角回D. 中央前回——躯体运动14.进行思维时所伴随的言语活动称()A.外部言语B. 内部言语C.对话言语D.口头言语15、身段表情可以分成()。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二版)第八章意识与注意
⼼理学导论(黄希庭第⼆版)第⼋章意识与注意第⼋章意识与注意第⼀节概述⼀、什么是意识意识:我们的觉知状态,即对我们⾃⾝、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
意识的四个基本特征:(1)主观性:我们每个⼈的意识世界都是专有的,独⼀⽆⼆的,对我们⾃⼰来说格外真实。
(我们在想什么只有⾃⼰知道)(2)统⼀性:我们意识到的经验是⼀个统⼀的整体(3)流动性:个⼈的意识经验是⼀个统⼀的整体,但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不动。
(4)能动性:1、我们觉知到我们与环境的交互作⽤,觉知到我们对所处环境的适应程度,以便与环境保持平衡;(刚到⾼原会觉得不适,过段时间就好了)2、意识把我们过去记忆与现在感知联系起来使我们有⼀个连续的经验,从⽽认识提升⾃我;3、我们依据知觉到的信息,控制并计划我们的⾏动以达到未来的预期⽬标。
⼆、意识⽔平意识⽔平的分类:(1)焦点意识:我们集中注意⽽获得的清晰的意识(2)下意识、边缘意识边缘意识是未被注意到的意识,属于下意识。
(有时候会脱⼝⽽出某些话)(3)前意识:既可以储存,也可以拿出来进⾏意识层⾯的加⼯的意识。
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潜意识的⼀种意识层⾯,作⽤是去除不被意识层⾯所接受的内容,并将其压抑到潜意识中(精神分析理论);前意识是曾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但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进⾏回忆时才会对其产⽣意识(认知⼼理学)。
(4)潜意识:某些记忆、冲动和欲望是⽆法进⼊意识的,这些⼼理事件就属于潜意识的范畴。
有部分永远不能成为前意识。
三、意识状态正常意识状态————异常意识状态主动意识状态————被动意识状态(催眠)觉醒的意识状态————变更了的意识状态(睡眠、梦、⽩⽇梦)四、注意与意识注意:⼀种有选择地加⼯某些刺激⽽忽略其他刺激的⼼理倾向。
本质和性质是意识的聚集和集中。
对注意的研究的两种研究取向:集中注意和分配注意第⼆节注意的种类与机制⼀、注意的种类:注意:⼼理活动(意识)对⼀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
健康心理学 第八章
第一节 饮食
一、食品与健康 身心健康来自于合理的饮食 和营养。西方社会半数以上的慢 性疾病和过早死亡是由于营养不 平衡或饮食过量造成的。饮食在 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多种 癌症以及肥胖症和肥胖相关疾病 中起重要作用,也会影响个体的 心理健康状况。
章目录
节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健康心理学
二、饮食行为与健康
章目录 节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二)社会心理学观点
健康心理学
第八章 饮食和饮食行为
四、肥胖预防和治疗
(一)肥胖的预防 1.儿童期 2.成人初期 3.怀孕期 4.更年期 5.戒烟后
章目录
节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健康心理学
第八章 饮食和饮食行为
(二)治疗 每周减肥0.5~1kg,每月不要超过5kg 1.饮食控制 2.行为-认知治疗 3.运动
3.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弊端 吃盐多 油多不坏菜 不分餐 贪食野味 精细加工,破坏营养成分 浪费、暴饮暴食和过量饮酒
章目录
节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健康心理学
第八章 饮食和饮食行为
(二)西方饮食文化 大肠癌 蔬菜种类 奶酪 葡萄酒 生食 分餐 盛行快餐
章目录
节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健康心理学
第八章 饮食和饮食行为
健康心理学 4.饮食方式
第八章 饮食和饮食行为
饮食方式主要是指个体在饮食规律性、饮 食量、饮食速度和食物选择等方面的行为。 良好的饮食方式包括:①三餐搭配合理。 早吃好,午吃饱,晚餐要吃得少。②少食多餐。 但少食多餐并不意味着频繁进食,对某些病人 也不适宜。③饮食宜缓宜节制。 不良的饮食方式包括:不吃早餐,三餐无 规律,暴饮暴食,偏食或挑食,进食过快,进 食时从事其他活动。烫食和保健食品使用不当 都是不良的饮食方式。
心理学第八章个性倾向性
心理学第八章个性倾向性第八章个性倾向性一、个性倾向性的定义个性倾向性指的是人们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自我意识,它们反映了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和选择。
个性倾向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活动或行为的方向、内容和方式,使人们彼此间的心理面貌、社会特性千差万别。
因而,个性倾向性是心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二、需要的基本概念(一)需要是什么: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它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
(二)需要的类别1.从需要产生或起源的角度看,有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生物性需要是指与保障个体生命安全和种族延续相联系的需要(1)维持机体内部平衡的需要(如饮食、睡觉、呼吸、运动等)(2)回避伤害的需要(如对有害或引起不愉快的刺激进行回避或防御)(3)性的需要(4)内发性需要(如好奇、探究反应等)社会性需要是指人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需要,它们是人在生物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生活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对文化学习、劳动、社会交往的需要)。
社会性需要是人所特有的高级需要,它反映了社会对人的各种要求。
2.从需要对象的角度看,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即认对事物对象的需求,包括低级的(如食物、自卫、性等)和高级的(如豪宅、名车等)精神需要即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求,如对智力、成就自尊等方面的需求(三)需要的层次人的各种需要不是同时出现和发展的。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就明确是概括出五种不同水平的需要:(由低到高)A.生理的需要,如饥饿、口渴B.安全的需要,如安全感、稳定性C.归属与爱的需要,如认同感、感情D.尊重的需要,如威信、自尊E.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人天赋、潜能的嫉妒发挥)三、中学生需要发展的主要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交往活动的增加,中学生的需要也不同儿童时期的需要,他们更加注重社会性的需要。
其主要特点有:肯定和尊重的需要、积极参与的需要、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四、需要的发展与培养(一)生活实践促进个体需要的发展(二)中学生需要的培养:建立合理、高尚的需要结构四、动机的基本概念(一)动机的概念: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心理学》第八章考试重点
第八章人格本章重点:1、人格的概念与特征2、人格的结构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3、人格差异的表现4、性格与气质的联系与区别5、人格理论6、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第一节人格性质一、人格的界定:(一)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二)人格的本质特征:1、独特性2、稳定性3、统合性4、复杂性5、功能性二、人格的结构1、知--情--意系统:心理过程2、心理状态系统:某时刻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
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
3、人格动力系统: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等结构制约和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向。
作为动力体现在所有活动中。
4、心理特征系统: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属于人格的核心内容。
5、自我调控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自我意识概念: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2007.7)3.“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人格的()A.独特性B.稳定性C,综合性D.复杂性(2007.4)13,俗话说“江山易改,察性难移”。
这表明人格具有()A.独特性B,复杂性C.稳定性D,综合性(2007.7 名词解释)人格(2009.7 简答)29、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2007.7 论述)33.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第二节人格差异一、认知方式的差异:认知方式: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
(一)冲动型与沉思型: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
沉思型反应慢,但精确性(二)系列型与同时型:左脑优势个体进行信息加工时表现出系列型加工风格,其特点是解决问题时逐步分析,一环接一环地解决问题。
心理学基础第8章 思维与语言
二、什么是概念
◇ 概念的种类
• 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关系概念 − 合取概念是指根据一类食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 这些属性必须同时存在
例:青年学生
年龄为青年期 职业为学生
二、什么是概念
◇ 概念的种类
• 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关系概念
− 析取概念是指根据不同标准 由单个或多个属性相结合而 形成的概念,属性不必同时
一、什么是思维
◇ 思维的特征
• 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 直觉思维是指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 并做出判断的思维活动 − 分析思维(逻辑思维)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得出合 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合理的结论
一、什么是思维
◇ 思维的特征
• 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 聚合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 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 发散思维是指沿着不同的方向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 储存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一、什么是思维
概括性
思维的特征
间接性
对经验的改组
一、什么是思维
◇ 思维的特征
• 概括性 − 人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规律抽取 出来加以概括
“水果”
一、什么是思维
◇ 思维的特征
• 间接性 − 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认识
“例:对于植物各部分的分解
一、什么是思维
◇ 思维的过程
• 比较与分类 − 比较是指人在头脑中对事物的个别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征 加以对比,确定他们之间的异同及其关系 − 分类是指人在头脑中根据对象的相同点和相异点,把他们区分 为不同种类
例:胖瘦与高矮的比较
《心理学导论》第八章
第八章表象和想象【学习目标】 (2)【学习建议】 (2)【学习重点】 (2)【关键词】 (2)第一节表象 (4)一、表象及其特征 (4)二、表象的种类 (5)第二节表象理论 (7)一、表象理论及其研究 (7)第三节想象 (8)一、想象概述 (8)二、想象的种类 (9)第四节想象规律的应用 (11)一、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性想象 (11)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11)【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表象、表象特征、想象、想象种类的基本概念和表象理论、想象的基本规律,了解表象的信息加工过程。
能够运用表象的基本原理和想象的心理品质,分析和解决有关表象和想象的实际问题。
【学习建议】理解和掌握表象和想象的定义、表象的分类、想象的种类、表象的表征过程、想象的基本特征,以及表象的信息加工过程和想象规律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学习重点】1.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是人脑中以形象的形式对客观事物进行操作和加工的过程。
2.表象是感知决痕迹经信息加工后再作用的产物,它既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表征形式,也是知识表征的形式之一;既可以存储,也可以被加工和编码。
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
3.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表象分为不同种类。
根据表象形成时占主导的感觉通道不同,把表象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动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和触觉表象;根据表象形成的概括程度,把表象分为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根据表象的创造性分,把表象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4.表象是信息编码和表征的主要形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独特作用。
主要的表象理论有基本表象理论和双重编码理论。
基本表象理论通过心理旋转来说明表象的信息加工过程。
双重编码理论认为,在人脑中同时存在着两种信息编码和存储系统。
5.想象是人脑对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高级认知活动。
想象最突出的特征是形象性和新颖性,其功能有预见、补充和代替。
大学医学心理学 第八章 异常心理问题
37
1、恐惧症:
以对某特殊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持续的、不 合理的恐惧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有回避行为。
临床表现 • 对某种客体或情境的强烈恐惧。 • 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症状。 • 对恐惧的客体和情境极力回避。 • 患者明知这种恐惧是过分的或不必要的,但无法控 制。
5
2.心理学的区分 我国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郭念锋 教授根据科学心理学的定义,即“心理是客观现 实的反映,是脑的机能”,提出三条原则,作为 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6
3.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 正常和异常心理存在着相 对的界限,通常按以下几条标准进行判断: (1)内省经验标准 (2)统计学标准 (3)客观检查标准 (4)社会适应标准
9
(三)心理动力模式 认为个人心理异常或精神疾病,是建立在其意 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冲突上。 处于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经常要求获得满足, 但又因社会的制约而不得不被意识压抑,形成内 心冲突,引起焦虑。为了减轻或消除焦虑,在人 的心理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防御机制,各种 变态心理就是各种防御机制单个的或多个组合起 来发生作用的外部表现。
7
二、异常心理的理论解释 (一)医学理论模式 认为人类心理异常与身体疾病相似,心理失调 者有其个人的心理基础,但主要是因身体的某些 生物因素改变才引发心理疾病。 此模式有局限性。有相当一部分异常心理至今 尚无生物学证据。
8
(二)行为理论模式 认为各种行为均在其内外环境的需求下学习 而来,良好适应或偏差病态的行为皆学习而来。 这一理论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重要意义, 但其过分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而忽视人类思维、 情绪情感等丰富内心活动对异常心理与行为的影 响作用。
医学心理学第8章 心理干预
可充分利用非言语指导方式配合言语指导,共同收到良好 的效果。如:让来访者反复默念:“我能行,我能行,我 能行……”、“恢复健康,恢复健康……”积极自我暗示。
Emotion expression technology
性行为障碍、肥胖、烟酒瘾、口吃等 (4)社会适应不良
自卑、自责、攻击、失眠等
3、心理治疗适应症
所有人在一身中都会遇到心理问题。 特殊人群的特殊心理问题。 儿童期心理问题:多动症、抽动症、遗尿症、学习困难。 成年人心理问题: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神
经性厌食、神经性呕吐、失眠 女性心理问题:更年期综合征、产后抑郁症、经前期紧张症等。 老年期心理问题:孤独、恐惧、自卑、多疑、忧郁、 失落等。 性心理问题 无论什么人,只要在心理方面出现了障碍,尤其在出现心理问题、
(七)解 释 技 术 (八)非言语性技巧
面质
面质技术是指咨询师指出来访者的思想情 感行为等自相矛盾,混乱不清,并与其讨 论这些矛盾。
不是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公开/潜在的对 立、敌意、攻击,也不是咨询师简单的指 出来访者身上有哪些错误,而是指出来访 者身上存在的矛盾,让其认识这些矛盾, 从而树立正确的观点。
(一)倾 听 技 术 (二)提 问 技 术 (三)鼓 励 技 术
⑩指导技术 (五)情感反应技术 (六)面 质 技 术
(八)非言语性技巧
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 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 指导是影响力最明显的一种技巧。
指导
使用指导性技巧时,咨询师应十分明确自己对求助者指导 些什么以及效果怎样,叙述清楚,要让求助者真正理解指 导的内容。
第八章情绪
– 手势也是个体经常使用的情绪表达方式。手势通常和言语一起使用, 以补充言语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信息,如赞成或反对,喜欢或厌恶, 接纳或拒绝。手势也可以单独表达某种思想或情绪情感。如拍手鼓掌 表示兴奋、支持,双手掩面表示羞怯、悲伤,连连摆手表示否定、反 对,竖大拇指表示肯定、赞赏,两手一摊表示无可奈何。
正是由于表情这种先天的一致性,人们才能用表情表 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
第二节 情绪情感的种类
一、情绪的基本形式 《礼记》七情说:喜、怒、哀、乐、惧、爱、恶。
(一)快乐 – 快乐是指盼望的目标达到或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解除紧张时的情绪体 验。
(二)悲哀 – 悲哀是与所热爱的对象的失去和所盼望的东西的幻灭相联系的情绪体 验。
情绪经验 (恐惧反应)
2、坎农—巴德的情绪的丘脑理论
– 坎农针对詹姆士—兰格理论提出了如下质疑:
– 1、机体的生理变化在发生上相对缓慢,不足以说明情绪 迅速发生、瞬息变化的事实。
– 2、同样的内脏器官活动变化可以在极不相同的情绪状态 中发生。因此,根据生理变化难以分辨各种不同的情绪。
– 3、切断动物内脏器官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联系,情绪反应 并不完全消失。
实验结果
可以预测:如果情绪是由刺激引起的生理唤醒状态单独决 定的,那么三组被试应该产生一样的情绪反应,因为实验 中他们的生理唤醒状态都是一样的;如果情绪是由环境因 素单独决定的,那么各组被试应该是在愉快的环境中感到 愉快,在愤怒的环境中产生愤怒。但实验的真实结果是: 第二、第三组被试在愉快环境中表现出愉快的情绪,在愤 怒的情境中表现出愤怒的情绪,而第一组被试在两种情境 中都比较冷静。显然,这是由于第一组被试能正确地估计 和解释后来的真实生理反应,并将环境对他的影响也进行 了认知解释,因而能平静地对待环境作用。而第二、第三 组被试对真实生理唤醒水平的认知解释是错误的,因而他 们的情绪反应随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由此可知,在情绪 的产生中,生理唤醒和环境都有影响,但认知过程则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大脑皮层将环境、生理和认知信息整合 起来后,而产生了一定的情绪。
心理学 第八章 意志
经常轻易地改变或取消自己的决定。 具有独断性的人,他们不考虑自己采取的决定是
否合理,常常毫无理由地拒绝别人的任何批评和 劝告,固执己见,一意孤行。
精选课件
24
二、果断性
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善于迅速地辩明是非,及时坚 决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
精选课件
6
(三)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意志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是意志活动的核心。因为在目的确立 与实现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意志行动中的困难包括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
内部困难是来自于主体自身的障碍,如知识经验的不足,能 力的有限,消极的情绪,优柔寡断、胆怯、懒惰的性格,身 体欠佳等。
外部困难是人们在意志行动中遇到的客观条件的障碍,如自 然环境条件恶劣,缺乏必要的工作条件(如人员、设备的缺 乏和简陋),不良的人际关系等。外部困难和内部困难是相 互影响的,外部困难常常通过内部困难而起作用,相比之下, 人最难战胜的是内部困难。
果断不同于轻率。它是以充分的根据、经过周密 思考为前提。
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犹柔寡断。犹柔寡断 者的显著特点是无休止的动机冲突。
精选课件
25
三、坚韧性
坚韧性是指一个人在意志行动中,百折不挠地贯彻决 定并完成既定目的的品质。
具有坚韧性的人,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不怕挫 折,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为了达到目的,百折不回。 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 意志坚韧的表现。
精选课件
12
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的分析
意志通过意志行动表现出来,意志行动有其发 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两 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第8章 动作技能的学习
较低级中枢控制。人们可以一面从事熟练的活动,一面
考虑其他的事情。
9
二、动作技能习得的指标
根据学习的定义,动作技能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内在运 动能力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内在的运动能力不能直接观察到,但可以通过外显的动
作行为推测出来。这里的动作行为称为表现 (performance)。
相应地,运动能力相对持久的变化,也反映在表现的相
第八章 动作技能的学习
1
本章框架
第一节 动作技能的性质 第二节 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与条件 第三节 动作技能学习规律的教学含义
2
第一节 动作技能的性质
一、动作技能的含义
动作技能是人类一种习得的能力,是人类有意识、有目 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
二、动作技能的分类
连续的动作技能/不连续的动作技能 开放的动作技能/封闭的动作技能
(五)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6
第二节 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与条件
一、动作技能学习的阶段
费茨(T.M.Fitts)和波斯纳(M.I.Posner)概括了较 为成熟的人类学习动作技能的一般过程。他们把动作技 能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
7
1.认知阶段 认知阶段也称知觉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理解学习任务,
对持久的变化上,这就是说,动作技能的学习,可以通 过表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来判断。
学习心理学家目前主要采用保持测验和迁移测验来测量
表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0
三、动作技能学习的条件
(一)内部条件
学习动作技能前,学习者必须具备或事先习得一些与所 学的动作技能相关的内容,缺少了这些内容,动作技能 的学习便无法进行。
15
三、在自动化阶段促进动作技能的学习
【精品】XX大学《心理学》第八章 意志与教育习题附参考答案
第八章意志与教育一、名词解释1.意志:2.冲突:二、判断()1.“不撞南墙不回头”是意志坚强的表现。
()2.学生能熟练背诵乘法口诀表,这属于意志行动。
()3.意志的产生与认识过程无关。
()4.情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三、选择题1.意志行动的特征不包括()A自觉的目的性B与克服困难相联系C有认知活动参与D以随意动作为基础2.“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说描述的冲突类型属于()A 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多重接近-回避型3.“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前怕狼后怕虎”描述的冲突类型属于()A 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多重接近-回避型4.面对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描述的冲突类型属于()A 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多重接近-回避型5.有些人为了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和良好的住房条件,尽管工作和生活环境不适应,但还是想换一个新单位工作;与此同时,又考虑到留在原单位工作,尽管收入、住房条件差些,但却有习惯了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适应了的人际关系。
他(她)面临的冲突类型属于()A 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多重接近-回避型6.开学之初,一个大学生想选修一些有吸引力的课程,但又害怕考试失败;想参加校足球队为学校争光,但又害怕耽误时间太多;想参加学校的公共协会学习公共关系学问,但又怕不能被接受而面子上不好看。
该同学面临的冲突类型属于()A 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多重接近-回避型7.“前遇大河,后有追兵”描述的冲突类型属于()A 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多重接近-回避型8.“想吃鱼又怕鱼刺”描述的冲突类型属于()A 回避-回避型B接近-接近型C多重接近-回避型D接近-回避型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意志品质的是()A自觉性B果断性C连续性D自制性10.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吸引着个体,但个体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叫做()A 回避-回避型B接近-接近型C多重接近-回避型D接近-回避型11.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目标都是个体想要回避的,而人们只能回避其中一种目标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叫做()A 回避-回避型B接近-接近型C多重接近-回避型D接近-回避型12.个体一方面要接近一个目标,同时又想回避这个目标是产生的内心冲突叫做()A 回避-回避型B接近-接近型C多重接近-回避型D接近-回避型13.个体在面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时,每种目标都具有吸引和排斥的作用,而个体又不能简单地选择一种目标而回避另一种目标,必须进行多重选择才能解决内心的冲突,叫做()A 回避-回避型B接近-接近型C多重接近-回避型D接近-回避型14.能够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并进行取舍,吸收有益的成分,独立自主地确立合乎实际的目标,自觉地克服困难,执行决定,对行动过程及结果进行自觉反思和评价。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八章
语言是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
语言的结构
第一节 语言的一般概述
图8-1 语言结构的层次 资料来源:Gleitman et al., 1999
1
音位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
例如,在英语中,单词“home”包括三个音位:/h/,/o/,/m/。
3
一般来讲,音位和字母相对应,但是时常也有这种情况存在,即一个字母在不同的单词中,可代表不同的音位。“fat”, “fate”
03
迄今为止,语言的产生是语言心理学研究相对较少的一个领域。语言产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产生的阶段划分上。
04
第三节 语言的产生与理解
1973年,弗洛伊姆肯(Fromkin)将语言产生的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
1976年,盖瑞特(Garrett)又将之划分为五个阶段;
1980年,安德森(Anderson)提出了三阶段模型,把语言产生划分为构造、转换、执行三个阶段,大大简化了对语言产生过程的阶段划分。
内部语言(inner language)
内部语言(inner language)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语言活动。
内部语言的特征: 语音的隐蔽性 。 片断性和压缩性,也可以叫做简略性。
第二节 语言的种类
内部语言(inner language)
内部语言是在外部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的转化叫内化。
音位(phoneme)
第一节 语言的一般概述
第一节 语言的一般概述
(二)语素(morpheme)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是词的组成要素。 自由语素 既可以独立成词,也可以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 例如,汉语中的“人”, 英语中“book”,“home”等。 粘着语素 这种语素只有与其他语素组合在一起才能成词。 例如,汉语中的“啊”、“者”等,英语中的bio-(生物,生命)、-er(从事某工作的人)等都是粘着语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学习策略
【考核目标】
1.了解学习策略的概念和分类、生成性学习、元认知的含义及构成。
2.理解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
3.掌握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
一、学习策略概述
1.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特点:学习者为了完成目标主动使用的
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的需要
它是有关学习过程的策略,是制定的学习计划。
计划性是学习策略的核心
学习策略可以通过练习获得
2.学习策略的分类
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
学习工具利用策略、人力资源利用策略
二、典型的学习策略
1.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工作记忆中为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的过程,用于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如何使用复述策略(使用方法):
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前摄倒摄抑制、首位近位效应);
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成多样化;划线强调精加工策略:新信息与头脑的旧信息建立联系,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
联想法(形象理想、谢银娜联想、简缩联想、关键词联想);做笔记;
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已有知识
组织策略:组织策略重在新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
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
2.元认知策略(美国-弗拉维尔)
元认知定义: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识与控制元认知构成: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与调节
元认知发展(辨析):
年龄增长而增长、外控到内控、无意识到有意识到自动化、局部到整体培养元认知的途径:提高元认知学习的意识性、丰富元认知知识和体验
加强元认知操作的指导、创设反馈的条件与机会
元认知功能:意识性、调动性
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
学习时间的管理:学习环境的设置:努力管理策略:
学习工具的利用:人力资源的利用:
三、学习策略的训练模式
1.程序化训练模式
某一活动技能,按有关原理,分解成可执行、易操作的小步骤
通过活动实例示范各个步骤,并要求学生按步骤活动
要求学生记忆各步骤,并坚持练习,直至使其达到自动化程度
2.完形训练模式(苛勒)
提供一个几乎完整的提纲,需要学生听课或阅读时填写一些支持性的细节
再提供一个只有主题的提纲,要求填写所有的支持性细节
最后提供一个只有支持细节,而要求填写主要的观点的提纲
3.交互式训练模式
师生的角色互换
4.合作学习模式:交换认知结构
学习者相互配对,确定学习任务
每对合作学习者选择学习的具体内容
操作者进行检查口头报告
检查者进行检查和评价
交换角色,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