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八章
心理学第八章-意志
第三节 意志的品质
(一)自觉性
指在行动中, 个体具有明确的目的, 能认 识到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并独立自 主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
独立性不同于独断, 独立性和理智分析, 吸收合理意见相联系。
独立性与受暗示性相反, 后者易受别人的 影响, 没有主见, 缺乏坚定的信念和决 心。
.
(二)果断性 指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境, 能够迅速而 有效地采取决定, 并实现做出的决定。 果断性的人具有对问题情境迅速做出 正确分析和判断, 洞察问题的真伪的能力。 果断性与草率不同, 草率只求速度, 不 能对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 因此常常导致 失败。
.
思考题: 概念:意志、挫折 1、分析意志行动的阶段。 2、冲突的种类有哪些? 3、如何应对挫折? 4.意志的品质有哪些?
.
.
1、动机冲突 2、目的确定 3.拟定计划
.
(二)执行阶段 执行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关键,是意志行动的
中心环节。 在执行阶段需要注意: 1、坚持预定的目标和计划,制止不利于目标
实现的行动。 2、不断克服困难,果断调整目标和计划。 3.理性分析,积极应对挫折。
.
二、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一)什么叫做冲突 冲突: 在人们的意志行动中,常常具有 两个或以上的目标,但是又不能同时 实现,所以就产生了冲突。 如一位高中生在填报志愿时,既想报 北大又想报清华,难以取舍,就产生 冲突。 冲突总是伴随着情绪体验: 紧张、焦躁、 烦恼、心神不宁等.。
.
(四)自制力 指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的品质。 主要的表现: 能够进行周密思考,做出合理决定,不为环
境诱因所左右。在执行决定时能够克服内 外的干扰,把决定贯彻到底。
.
❖自制力与任性和怯懦相对立。任性者不能 约束自己的行动;怯懦者在行动时, 畏缩不 前。
心理学导论第八章
第八章意识与注意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意识意识就是我们的觉知状态,即对我们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
例如:我们可以觉知到自身的感受也可以觉知到外界的声音、光、气味等。
(一)主观性每个人的意识世界都是专有的、独一无二的,对我们自己来说格外真实,直接觉知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心境。
(二)统一性我们意识到的经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各种觉知形式都被整合为一个独特的、连贯的意识经验。
例如:当我们出去春游时,看到郊外美好的景色心情十分愉快。
在一个星期后,我们再次回忆时那种经验仍然是一个整体。
(三)流动性个人的意识经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止不动。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先驱詹姆斯制造出意识流,主张意识是个人有选择的连续不断的整体。
(四)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1)我们觉知到我们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觉知到我们对所处环境的适应程度,以便与环境保持平衡;(2)意识把我们的过去与我们的现在联系起来使我们有一个连续的经验,这是同一性的基础,从而使我们能认识自我,提升自我;(3)我们依据觉知到的信息,将对过去的记忆与现在的感知联系我,控制并计划我们的行动未来的预期目标。
二、意识水平(一)焦点意识焦点意识是指我们集中注意而获得的清晰的意识。
例如:棋手在集中注意下棋时对棋局的意识为焦点意识。
(二)下意识未被注意的信息也是被登记和评估。
未被意识的信息是在觉知的下意识水平上起作用的。
边缘意识也属于下意识。
当你集中注意看书中的一段话时,它周围的词语或图表是不清楚的,处于你的边缘意识水平上。
例如: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你专注于同你的同伴讲话,忽略了其他的声音,当有人叫你的名字时就会马上引起你的注意力。
(三)前意识当前不在意识之中的记忆和思维,在必要时可以把它带到意识中,对这些记忆的意识称为前意识。
前意识作用是去除不为意识层面所接受的内容,并将其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而在认知心理学中是指曾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但只有在必要情形下进行回忆时才会对其产生意识。
心理学第八章
1 / 5第二部分心理学第八章意志一、名词解释1、意志:自觉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自觉性:在行动中有明确的目的,能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要求方面的品质。
意志的自觉性是以坚定的信念和科学世界观为基础的。
与其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3、果断性:是一种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的采取决定,并实现所做决定的品质。
与之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
4、坚韧性:对行动目的的坚持性,并能在行动中长期保持充沛的经历等的品质。
与此相反的是顽固、执拗。
5、自制性:能自觉、灵活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动和言语方面的品质,与其相反的是任性和怯懦。
6、随意动作:是由意识指引的、具有一定的目的、方向性的动作,是后天习得的较熟练的动作。
7、意志基本特征:2 / 5意志行动具有自觉的目的;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意志行动与随意运动为基础。
二、填空题1、动机冲突从从形式上可分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四类。
2、动机斗争从内容上可分为原则性动机斗争、非原则性动机斗争两类。
3、意志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4、意志行动始终在自觉的目的的支配调节下进行的,它行动结果就是为了实现目的。
5、由意志支配的运动叫做随意行动,在一般情况下,意识不能支配的运动叫做不随意行动。
6、人的随意运动是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得结果,其中第二信号系统其着主导和调节作用。
7、意志坚强的程度往往与困难的情况和克服困难的程度有关。
8、动机是关于人行动的原因,目的是关于人行动要相达到的结果。
9、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10、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从事。
11、与坚韧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顽固和执拗。
12、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
13 / 53、意志行动分为采取决定、执行决定两大阶段;其中心环节是执行决定。
三、选择题1、(意志)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心理学概论第八章情绪和情感
情绪的发展阶段
01
02
03
基本情绪的出现
新生儿即具有一些基本的 情绪反应,如愉快、不愉 快、兴趣等。
情绪的分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 情绪逐渐分化出更多的种 类,如愤怒、悲伤、惊讶 等。
情绪的复杂化
随着认知和语言的发展, 儿童的情绪体验逐渐复杂 化,能够体验到更复杂的 情绪,如内疚、羞愧等。
美感的表现
美感表现为对自然美、艺术美 和社会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体 验,以及在创造美的过程中的 愉悦和成就感。
美感的培养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参与审美 活动和培养审美情趣等方式, 提高个体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 的能力,培养其丰富的美感体 验。
04
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基础
情绪的生理反应
80%
自主神经系统反应
情绪激发时,自主神经系统会发 生相应的变化,如心率加快、呼 吸急促、血压升高、出汗等。
情感
情感是一种持久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它反映了个体对 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联系
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 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二 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区别
情绪具有情境性、短暂性和外显 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深刻 性和内隐性。情绪是情感的外在 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道德感的表现
道德感表现为对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产生尊敬、钦佩等积极情感,对违 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产生愤怒、厌恶等消极情感。
03
道德感的培养
家庭、学校和社会在个体成长过程中,通过教育、示范等方式不断引导
和强化个体的道德感,使其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
理智感
理智感定义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表 现为对认知活动的热爱、追求和满足感。它是推动 人们进行探索和创新的重要动力。
《心理学》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反应。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二)从众
想一想,生活中的从众
表现形式:
1.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优势的 行为方式的采纳。如利他行为等。
2.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 为方式的接受。如风俗、习惯、传
统等
3.现场对多数人意见的赞同。如开
会形成决议时进行举手表决,少数派 会由于多数人举手的压力转而也举手 赞成多数人的意见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五)个体社会化
学生群体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心理功能
获得
未来社会 生活素养
满足
个体的精 神需要
促进个性
的发展
第二节 学生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
一、班级群体目标与学生个体目标
(一)班级群体目标的内容 1.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班具体条件所制定的目标系统。
➢班级教育目标(如学业成绩合格率、优秀率、体育达标率等) ➢班级管理目标(如早操出勤率、作业完成率、到课率等)
①群体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需要和目标并以此进行共同活动; ②群体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使其成员处于一定的关系中; ③群体成员心理上具有相互依存关系和自己的规范; ④群体成员对同属于一个群体的认知。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辨一辨,哪些是群体,哪些又不是?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一)群体、学生群体与群体心理
基本原因: 1.合法权力。指社会赋予了卷入社会角色的一方更多的影响力,从而使
另一方认为自己有服从的义务。
2.责任转移。指人们在明白自己的行为对别人有伤害后果时,由于是服
从上级或权威的指挥,自己不对行为后果负有责任。
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三)服从
心理学史课件 第8章 格式塔心理学
第三节 似动现象的研究与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
1912年,韦特海默发表了他的研究结果,题目为“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这篇文章被 认为标志着格式塔心理学学派的正式开始。
PART 04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
研究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一、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
当我们对某个对象进行知觉时,并不是对对象的所有方面都有清晰的感知,其中的有些 方面能被我们明显地感受到而凸现出来,这一部分就形成图形,而对象的另外一些方面 则退居到衬托的地位就形成背景。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三、哲学理论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受到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先验论和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的影响。格式 塔心理学把现象学作为它的理论基础,并以现象学的实验来研究心理现象。影响格式塔 心理学的哲学思想包括: 第一,康德的先验论。 第二,胡塞尔的现象学。 第三,实证主义。 此外,格式塔心理学还受到怀特海的新实在论观点和摩尔根的突创进化论的影响。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七、简单性原则
人们对一个复杂对象进行知觉时,只要没有特定的要求,就会常常倾向于把对象看作是 有组织的简单的规则图形。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八、连续性原则
如果一个图形的某些部分可以被看作是连接在一起的,那么这些部分就相对容易被我们 知觉为一个整体。
PART 05 第五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其他研究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五、好图形的原则
主体在知觉很多图形时,会尽可能地把一个图形看作是一 个好图形。好图形的标准是匀称、简单而稳定,即把不完 全的图形看作是一个完全的图形,把无意义的图形看作是 一个有意义的图形。
8心理学 第八章 言语
第八章学前儿童的言语一、言语概述1、言语的概念: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
2、言语的种类:⑴口头言语;⑵书面言语;⑶内部言语3、语言和言语的关系:(1)区别①语言是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
②语言是社会现象,具有较大的隐蔽性;言语是心理物理现象,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
(2)联系①言语活动依靠语言来进行。
②语言是在具体的言语交往情境中发展起来的。
4、言语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2)言语使得幼儿的认识过程发生质变(3)言语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作用二、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1、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一)言语发生的标志:儿童说出第一批真正能被理解的词的时间(1岁左右):(1)儿童言语的准备(0~1岁)①发音的准备:简单发音阶段(1~3个月):哭是儿童最初的发音②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③模仿发音—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2)语音理解的准备①语音知觉能力的准备a.出生不到10天的儿童能区分语音和其他声音,并对语音表现出明显的“偏爱”。
b.几个月的儿童已经具有了语音范畴知觉能力。
能分辨两个语音范畴之间的差别(如“b”和“P”),而对同一范畴之内的变异予以忽略。
c.语音范畴知觉在言语理解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d.语音知觉的发展为语言理解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②语词理解的准备a.8~9个月,儿童已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语言,表现为能对语言作出相应的反应。
但这时,引起儿童反应的主要是语调和整个情境,而不是词的意义。
b.11个月左右,语词才逐渐从复合情境中分离出来,真正作为独立信号而引起儿童相应的反应。
此时,儿童才算是真正理解了这个词的意义。
c.1岁左右,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几十个词,但能说出来的很少,叫被动性语言。
③言语准备与语言环境之间的关系儿童言语准备的情况和语言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在儿童尚不理解语言的时候,能注意多和他们说话,给予幼儿语言上的刺激,使儿童每次感知某事物时都能听到成人说出关于这个事物的词,那么,儿童头脑中就会形成事物与词的联系,词便成了该事物的符号,这样,儿童的言语就会迅速发展起来。
第八章动机(心理学)
第⼋章动机(⼼理学)《⼼理学》郭德俊第⼋章动机⼀、什么是动机? P189动机是由⽬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理过程或内部动⼒。
⼆、动机具有哪些功能?通过理解动机的五个特点,总结出动机有三个功能:激活功能、引导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P192通俗理解:假如⼀个⼈同时缺乏⾷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
此时⼈的意识⼏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来获取⾷物。
在这种极端情况下,⼈⽣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
只有当⼈从⽣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级的、社会化程度更⾼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四、动机与⾏为的关系 P1931、同⼀种⾏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即各种不同的动机通过同⼀种⾏为表现出来,不同的活动也可能有同⼀种或相似的动机。
2、良好的动机应产⽣良好的⾏为的⾏为效果,不良的动机则会产⽣不良的⾏为效果。
五、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P194动机强度与⼯作效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是呈倒 U形的线性关系。
具体体现在: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作效率不可能提⾼;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会使机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理状态,⼲扰记忆、思维等⼼理过程的正常活动。
六、驱⼒理论和诱因理论各⾃的特点是什么? P200-2021、驱⼒理论:所谓驱⼒理论,指的是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时,便会在有机体的内部产⽣所谓的内驱⼒刺激,这种内驱⼒的刺激引起反应,⽽反应的最终结果则使需要得到满⾜。
当有机体的⽣理需要得不到满⾜时,就会驱使有机体采取有意的⾏为去纠正这些⾝体的缺失或者障碍,所以,可以认为,使驱⼒降低是⾏为发⽣的主要原因 .2、诱因理论:吃饱了的动物在看到另⼀个动物在吃⾷,将会重新吃⾷物,这时的动机是由刺激引起的,⼈类经常追求刺激,⽽不是⼒图消除紧张使机体恢复平衡。
心理学第八章 意志
• 3、接近—回避型(趋避冲突)
• 同一物体对人既有吸引力又具有排斥力时 就会出现这种冲突。
• 如考试期间复习很累了,想休息,但是又 没复习完,所以又不敢休息,就产生了这种冲 突。
• 4、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多重趋避 冲突)
• 2、挫折认知:个体对挫折情境的态度和 评价。如有的学生认为60分不是好成绩 ,而有的学生认为60分万岁。
• 3、挫折行为:伴随挫折认知引起的情绪 和行为反应,如愤怒、焦虑和攻击行为 等。
• (二)挫折情境的形成
• 挫折情境也是挫折产生的原因,分为主 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 1、主观因素:内部因素,包括个体的生 理和心理因素。
• 冲突总是伴随着情绪体验:紧张、焦躁、 烦恼、心神不宁等。
• (二)冲突的种类
• 意志行动通常表现为接近或回避某一目 标,据此可以把冲突分成四种类型。
• 1、接近-接近型冲突(双趋冲突)
•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同时吸引人们, 但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时就会出现这种冲突。 即:“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 2、回避-回避型冲突(双避冲突)
• 2、改善挫折情境 ❖ 如果使挫折情境得以消失或改善,那 么个体的挫折感也就会消失。这就要: ❖ 预防挫折的发生,对事情的成败做出 正确的估价。 ❖ 认真分析挫折的原因,当挫折发生后 ,要设法改变、消除或降低其影响作用。 ❖ 暂时缓解紧张气氛,暂时离开环境, 从朋友那里寻求安慰,然后正视挫折。
❖ 生理因素:个体由于某些缺陷不能胜任 某些工作,或实现某些目标。如口吃者不能 担任教师工作。
❖ 心理因素:如对自己估计不当,没 能达成目标,或有多种目标产生了动机 冲突,有些目标未能实现等。
心理学第八章个性倾向性
心理学第八章个性倾向性第八章个性倾向性一、个性倾向性的定义个性倾向性指的是人们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自我意识,它们反映了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和选择。
个性倾向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活动或行为的方向、内容和方式,使人们彼此间的心理面貌、社会特性千差万别。
因而,个性倾向性是心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二、需要的基本概念(一)需要是什么: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它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
(二)需要的类别1.从需要产生或起源的角度看,有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生物性需要是指与保障个体生命安全和种族延续相联系的需要(1)维持机体内部平衡的需要(如饮食、睡觉、呼吸、运动等)(2)回避伤害的需要(如对有害或引起不愉快的刺激进行回避或防御)(3)性的需要(4)内发性需要(如好奇、探究反应等)社会性需要是指人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需要,它们是人在生物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生活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对文化学习、劳动、社会交往的需要)。
社会性需要是人所特有的高级需要,它反映了社会对人的各种要求。
2.从需要对象的角度看,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即认对事物对象的需求,包括低级的(如食物、自卫、性等)和高级的(如豪宅、名车等)精神需要即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求,如对智力、成就自尊等方面的需求(三)需要的层次人的各种需要不是同时出现和发展的。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就明确是概括出五种不同水平的需要:(由低到高)A.生理的需要,如饥饿、口渴B.安全的需要,如安全感、稳定性C.归属与爱的需要,如认同感、感情D.尊重的需要,如威信、自尊E.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人天赋、潜能的嫉妒发挥)三、中学生需要发展的主要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交往活动的增加,中学生的需要也不同儿童时期的需要,他们更加注重社会性的需要。
其主要特点有:肯定和尊重的需要、积极参与的需要、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四、需要的发展与培养(一)生活实践促进个体需要的发展(二)中学生需要的培养:建立合理、高尚的需要结构四、动机的基本概念(一)动机的概念: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心理学》第八章考试重点
第八章人格本章重点:1、人格的概念与特征2、人格的结构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3、人格差异的表现4、性格与气质的联系与区别5、人格理论6、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第一节人格性质一、人格的界定:(一)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二)人格的本质特征:1、独特性2、稳定性3、统合性4、复杂性5、功能性二、人格的结构1、知--情--意系统:心理过程2、心理状态系统:某时刻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
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
3、人格动力系统: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等结构制约和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向。
作为动力体现在所有活动中。
4、心理特征系统: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属于人格的核心内容。
5、自我调控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自我意识概念: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2007.7)3.“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人格的()A.独特性B.稳定性C,综合性D.复杂性(2007.4)13,俗话说“江山易改,察性难移”。
这表明人格具有()A.独特性B,复杂性C.稳定性D,综合性(2007.7 名词解释)人格(2009.7 简答)29、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2007.7 论述)33.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第二节人格差异一、认知方式的差异:认知方式: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
(一)冲动型与沉思型: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
沉思型反应慢,但精确性(二)系列型与同时型:左脑优势个体进行信息加工时表现出系列型加工风格,其特点是解决问题时逐步分析,一环接一环地解决问题。
普通心理学第八章 表象和想象
四、想象与实践
想象是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同时也是 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五、想象的意义
想象力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再造想象的发展对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起着重要作 用,创造想象则是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一、再造想象 (一)什么是再造想象 (二)形成正确再造想 1.要正确理解词与实物标志的意义象的条件 2.丰富的表象储备
三、什么是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它们在人的实践活 动中有什么作用?
四、怎样科学地解释睡眠和梦?
二、创造想象
(一)什么是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 新形象的过程
(二)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
1.创造动机
2.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储备
3.积极的思维活动
4.灵感
三、幻想
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 (一)幻想的特征 1.幻想体现了个人的愿望,是向往的形象
2.幻想常是创造性活动的准备阶段 (二)幻想的形式 幻想可分为科学幻想、理想、空想三种形式。
(二)概括性
表象往往反映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在不同 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而不是某一 次感知的个别特点
二、表象的种类
(一)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二)视觉、听觉、动觉、嗅觉、
味觉、触觉等表象 (三)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 (四)遗觉象
三、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
(一)基本表象理论 代表人物:心理学家巴格斯基 (二)双重编码理论 代表人物:佩维奥
第八章 表象和想象
第一节 表象 第二节 想象 第三节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第四节 睡眠和梦
第一节 表象
一、表象的概述
表象是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 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大学医学心理学 第八章 异常心理问题
37
1、恐惧症:
以对某特殊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持续的、不 合理的恐惧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有回避行为。
临床表现 • 对某种客体或情境的强烈恐惧。 • 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症状。 • 对恐惧的客体和情境极力回避。 • 患者明知这种恐惧是过分的或不必要的,但无法控 制。
5
2.心理学的区分 我国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郭念锋 教授根据科学心理学的定义,即“心理是客观现 实的反映,是脑的机能”,提出三条原则,作为 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6
3.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 正常和异常心理存在着相 对的界限,通常按以下几条标准进行判断: (1)内省经验标准 (2)统计学标准 (3)客观检查标准 (4)社会适应标准
9
(三)心理动力模式 认为个人心理异常或精神疾病,是建立在其意 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冲突上。 处于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经常要求获得满足, 但又因社会的制约而不得不被意识压抑,形成内 心冲突,引起焦虑。为了减轻或消除焦虑,在人 的心理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防御机制,各种 变态心理就是各种防御机制单个的或多个组合起 来发生作用的外部表现。
7
二、异常心理的理论解释 (一)医学理论模式 认为人类心理异常与身体疾病相似,心理失调 者有其个人的心理基础,但主要是因身体的某些 生物因素改变才引发心理疾病。 此模式有局限性。有相当一部分异常心理至今 尚无生物学证据。
8
(二)行为理论模式 认为各种行为均在其内外环境的需求下学习 而来,良好适应或偏差病态的行为皆学习而来。 这一理论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重要意义, 但其过分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而忽视人类思维、 情绪情感等丰富内心活动对异常心理与行为的影 响作用。
普通心理学-第八章意志
2、意志与情绪的关系
• 首先,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 意志行动的阻力。
• 消极情绪对意志行动的干扰作用,取决于一个人的意 志力水平,意志坚强者可以克服消极情绪,使意志行 动自始至终贯彻到底;意志薄弱者则可能被消极情绪 压垮,使意志行动半途而废或一无所获。
• “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 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 就有个成功在等待着。”
• ——法国巴斯德
二、意志的过程与结构
• (一)意志的过程 • (二)意志的心理结构
(一)意志的过程
• 1、采取决定阶段 • 2、执行决定阶段
1、采取决定阶段
• 一般包括确定目的或目标、制定计划、产生和解决心 理冲突、做出决策等许多环节。
• 做美国总统首先要做美国州长——要竞选州长必须得到雄 厚的财力支持——要获得财团的支持就一定得融入财团— —要融入财团就需要娶一位豪门千金——要娶一位豪门千 金必须成为名人——成为名人的快速方法就是做电影明 星——做电影明星前得练好身体,练出阳刚之气。
• 按照这样的思路,他开始步步为营。一天,当他看到著名的体操 运动主席库尔后,他相信练健美是强身健体的好办法,因而有了 练健美的兴趣。他开始刻苦而持之以恒地练习健美,他渴望成为 世界上最结实的男人。三年后,凭着发达的肌肉和健壮的体格, 他开始成为健美先生。
• 其次,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理智。
小结
• 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密切联系的。 • 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中包含着意志的成分;同样,
医学心理学第8章 心理干预
可充分利用非言语指导方式配合言语指导,共同收到良好 的效果。如:让来访者反复默念:“我能行,我能行,我 能行……”、“恢复健康,恢复健康……”积极自我暗示。
Emotion expression technology
性行为障碍、肥胖、烟酒瘾、口吃等 (4)社会适应不良
自卑、自责、攻击、失眠等
3、心理治疗适应症
所有人在一身中都会遇到心理问题。 特殊人群的特殊心理问题。 儿童期心理问题:多动症、抽动症、遗尿症、学习困难。 成年人心理问题: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神
经性厌食、神经性呕吐、失眠 女性心理问题:更年期综合征、产后抑郁症、经前期紧张症等。 老年期心理问题:孤独、恐惧、自卑、多疑、忧郁、 失落等。 性心理问题 无论什么人,只要在心理方面出现了障碍,尤其在出现心理问题、
(七)解 释 技 术 (八)非言语性技巧
面质
面质技术是指咨询师指出来访者的思想情 感行为等自相矛盾,混乱不清,并与其讨 论这些矛盾。
不是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公开/潜在的对 立、敌意、攻击,也不是咨询师简单的指 出来访者身上有哪些错误,而是指出来访 者身上存在的矛盾,让其认识这些矛盾, 从而树立正确的观点。
(一)倾 听 技 术 (二)提 问 技 术 (三)鼓 励 技 术
⑩指导技术 (五)情感反应技术 (六)面 质 技 术
(八)非言语性技巧
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 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 指导是影响力最明显的一种技巧。
指导
使用指导性技巧时,咨询师应十分明确自己对求助者指导 些什么以及效果怎样,叙述清楚,要让求助者真正理解指 导的内容。
心理学第八章意志PPT课件
意志培养的实践方法
目标导向法
制定明确的目标,并分解为可实现的小目标,每 实现一个小目标都给予自己积极的反馈,以增强 意志力。
逆境锻炼法
主动置身于艰苦的环境中,接受挑战和考验,以 锻炼意志的坚韧性和自制力。
延迟满足法
在面对诱惑和冲动时,学会延迟满足,以培养自 控力和坚韧性。
心理教育
提供关于意志力和自我控制的 知识和技能,帮助患者理解自 己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
社会支持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如 家庭、朋友和社区等,以提供
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
药物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药物可能有助 于减轻症状或改善生理功能,
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05
意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中的意志力培养
意志行动的坚持阶段
应对挫折与困难
在坚持阶段,个体可能会遇到挫 折和困难。意志的力量体现在面 对困难时不放弃,而是积极寻找
解决问题的方法。
保持目标与动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的目标和 动机可能会发生变化。在坚持阶 段,个体需要不断提醒自己最初 的目标,并激发新的动机以维持
行动的动力。
评估与调整行动
在坚持阶段,个体需要对自己的 行动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 进行调整。这有助于确保行动始 终朝着目标前进,并在必要时采
自制力
意志的自制力是指能够完全自 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约束自己的言行的品质。
意志的培养途径
树立远大的理想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意志行动的强大动力,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 才能有持久的意志行动。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明确道德行为的意义,会使我们的意志行动 更加自觉、坚定。
心理学第八章
接近-回避型(趋避冲突)
一个人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对立 的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 而避之的矛盾的内心冲突。
当人们远离目标,往往容易看到目标的积极方面,而 忽略或低估其危险性和自己为此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可是随着目标的靠近,危险与代价也越来越显而易见, 从而使人望而生畏,回避的反应倾向迅速增强,使人 半途而废,放弃对目标的追求。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 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 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 人。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他,几乎全身瘫痪,不 能发音,但1988年仍出版《时间简史》,至今已出售逾 2500万册,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科普著作之一。 他被世人誉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另一个爱因斯 坦”“不折不扣的生活强者”“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 宇宙之王”。
二、挫折反应
2.焦虑
个体对自己或自己所关心的人在心理、生理、 社会等方面受到威胁时激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情 绪反应,是一种隐隐约约有害的预感。 焦虑对个体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
二、挫折反应
3.退化 一个人遭受挫折时表现出与自己年龄和身份不 相称的幼稚行为,这种成熟倒退现象就是退化。 易受暗示性,人在受到挫折后,对自己丧失信 心而盲目相信别人,或执行他人的指使。
表同
当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获得成 功与满足时,将自己比拟为某一成功 者,模仿其行为,把那些自己羡慕的 品质加到自己的身上,借以分享成功 的快乐。 “东施效颦” 。
如果表同作用纯属幻想而公共汽车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名青 年乘客在买车票时,将钞票丢在地上,售票 员虽然对这种不尊重人的挑衅行为十分厌恶 和反感,但她并未动怒,而是弯腰捡起钞票, 微笑着递给那位青年一张车票,使那位青年 羞愧万分。事后,那位青年乘客写信到公共 汽车队表扬女售票员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爱表现自己,尽量摆脱出头露面的工作
陌生人面前害羞,当众讲话表现出心慌失措
敏感多疑,患得患失
困难面前常怯懦、自卑和优柔寡断
2021/3/5
11
粘液质
冬天里的一场雪,冰冷耐寒
安静、稳重,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 稳定难转移,善忍耐
易转移 积极参加活动,但表现散漫,有始无终 工作疲倦时,稍休息一下,便焕发精神 理解问题比别人快,但注意力不易集中 机智地摆脱困境,易生骄傲情绪 易激动,情绪变化迅速,稍不如意的事情绪低落,
稍得安慰或遇到高兴的事,马上兴高采烈 善交际,亲切,群体中精神愉快,相处自然,易
交上朋友,但友谊常不巩固,缺知心好友
解 喜欢争辩,总想抢先发表白己的意见,喜欢公
开场合表现自己,坚信自己的见解。
2021/3/5
10
抑郁质
秋风的中一片落叶
孤僻,行动迟缓,情感体验深刻,善觉察别人 不易觉察到的细小事物
感情细腻、脆弱,常为小事情绪波动
心里话,宁愿自己品味,不愿向别人倾诉
喜独处,与人交往时显腼腆、忸怩,善领会别 人意图,在团结友爱的集体中,可能是容易相 处的人
2、特征
(一)独特性: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二)稳定性: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 (三)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
有内在的一致性 (四)复杂性: (五)功能性 :"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
2021/3/5
3
二、人格的结构
(一)知-情-意系统
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三大方面 ,在知、情、意这三大方 面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差异,都属人格结构里的成分
第八章 人格
第一节 人格性质 第二节 人格差异 第三节 人格理论 第四节 人格成因 第五章 人格测量
2021/3/5
1
第一节 人格性质
一、人格的界定 二、人格的结构
2021/3/5
2
一、人格的界定
1、定义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 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 质
2、类型:
(一)冲动型与沉思型:对问题的思考速度存在显著差异。冲动
型认知方式:反应快,但精确性差,整体加工方式 ;沉思型认知 方式:反应慢,但精确性高,细节性加工方式 。
(二)系列型与同时型:达斯提出。系列型认知风格,解决问题 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 ;同时型认知风格,解决问题过程 中,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同时兼顾到各种可 能性,才能解决好问题
(三)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场依存性的人则要依赖于外界环
境 ,场独立性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
2021/3/5
6
二、气质差异
1、定义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 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 Nhomakorabea的 心理特征
2、气质类型
2021/3/5
8
多血质
春天里的一阵风
喜形于色,喜怒在展现中,可塑性强 易适应环境变化,性情活泼、热情,兴趣广,但
2021/3/5
12
气质类型
2021/3/5
13
三、性格差异
1、定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 并显示在他的行为举止中。它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 别人、对事物的态度上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2、特征:
(一)性格的态度特征: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事 物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为人处世
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起源
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的
可塑性
气质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
性格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
有无好坏
气质无好坏
所指典型行为是它的动力特征而与行为内容无
性格有好坏
2021/3/5
15
指行为内容,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第三节 人格理论
一、人格特质说 二、人格类型说
(二)心理状态系统
心理状态指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 景 ,这些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心理活动的差异性
(三)人格动力系统
人格动力系统是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 强度和稳定水平的结构。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 和世界观等
(四)心理特征系统
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五)自我调控系统
(二)性格的意志特征:意志是一种设定行为目标,自觉 地调节自己,努力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心理品质。意志 特征是性格结构的一个重要侧面,它是一个人在控制和 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时表现出来的
(三)性格的情绪特征:每个人都有其稳定而独特的情绪 活动方式,这些就构成了性格的情绪特征
2021/3/5 (四)性格的理智特征:人们在感知、记忆、思维、想像14 等方面的差异,就是性格的理智特征
2021/3/5
9
胆汁质
夏天里的一团火
精力旺盛,直率、热情,行动敏捷,情绪易于 激动,心境变换剧烈
独立见解,反应迅速,行为果断,表里如一 不愿受人指挥,喜欢指挥别人 喜欢新活动,喜欢倡导一些别出心裁的事,喜
欢运动量大和场面热烈的活动 活动效率高,想干的事未完成,饭可不吃,觉
可不睡 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很快,但不求甚
反应较迟缓,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基本保持心 理平衡
深思熟虑,力求稳妥,一般不做无把握的事情, 各种情况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克制能力
外柔内刚,沉静多思,不愿流露内心真情实感
与人交往时,态度适度,不卑不亢,不爱抛头 露面和作空泛清谈
学习、工作有板有眼,踏实肯干,严格恪守既 定的生活秩序和制度
过于拘谨,不善随机应变,固定性有余而灵活 性不足,有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表现。
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 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自我调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2021/3/5 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4
第二节 人格差异
一、认知方式差异 二、气质差异 三、性格差异
2021/3/5
5
一、认知方式差异
1、定义:
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 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
2021/3/5
16
一、人格特质说
人格特质说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主要 的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 和R.卡特尔。 特质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基本特性,是人 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人格的测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