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指南(doc 121页)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指南(doc 121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准则字体:黑体/宋体字号:初号/一号/三号/小四行距:1.5倍行距编辑请保持叶序不变(编者按:DOC版 ms-word阅读最佳,PDF版 adobe reader8,acrobat9cn或foxit reader3最佳)内部审计准则004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006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008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009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 号——审计计划012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 号——审计通知书013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 号——审计证据015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 号——审计工作底稿015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 号——内部控制审计022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 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026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 号——审计报告028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 号——后续审计030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 号——内部审计督导031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 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033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034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037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039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利用外部专家服务042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045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048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051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055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020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063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065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069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072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4号──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076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5号——经济性审计080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6号——效果性审计084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7号——效率性审计089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信息系统审计096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9 号——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2009年后增补…内部审计准则指南103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125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物资采购审计145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3号——审计报告附录158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161 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实施办法163 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办法165 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本序言旨在说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目标、体系、约束力、适用范围、制定与发布程序、修订和解释权。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一般准则第四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考虑组织的性质、规模、内部治理结构及相关规定,并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执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并积极了解、参与组织的内部控制建设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并不断通过后续教育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内部审计业务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第三章作业准则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问题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在考虑组织风险、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审计计划,对审计工作做出合理安排第十二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前,应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内部审计通知书,并做好必要的审计准备工作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应深入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采用抽样审计等方法,对其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试第十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运用审核、观察、询问、函证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第十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积极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进行审计,不应改变审计计划确定的目标和范围第十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将审计程序的执行过程及收集和评价的审计证据,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第四章报告准则第十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编制应当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做到客观、完整、清晰、及时、- 1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第十八条审计报告应说明审计目的、范围,提出结论和建议,并应当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第十九条审计报告应声明内部审计是按照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若存在未遵循该准则的情形,审计报告应对其作出解释和说明第二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审计报告的分级复核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复核的要求和责任第二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进行后续审计促进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纠正措施第五章内部管理准则第二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确定年度审计工作目标,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编制人力资源计划和财务预算第二十三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结合本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审计工作手册,以指导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第二十四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建立内部激励约束制度,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评价其工作业绩第二十五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在组织适当管理层的支持和监督下,做好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第六章附则第二十六条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责解释第二十七条本准则自XX年x月x日起施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审计通知书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证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号——审计工作底稿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后续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审计督导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利用外部专家服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 2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4号――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5号——经济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6号——效果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7号——效率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信息系统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9号——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内部审计准则实务指南:1 内部审计准则实务指南——建设项目审计2 内部审计准则实务指南——物资采购审计3 内部审计准则实务指南——审计报告4 内部审计准则实务指南——高校内部审计5 内部审计准则实务指南——企业经济责任审计- 3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编制审计计划,保证及时、有效地执行审计业务,提高审计效率,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计划,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为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对一段时期的审计工作任务或具体审计项目作出的事先规划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审计计划一般包括年度审计计划、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三个层次:(一)年度审计计划是对年度的审计任务所作的事先规划,是组织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二)项目审计计划是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所作的综合安排;(三)审计方案是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及其时间等所作出的详细安排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组织的性质、规模、审计业务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决定审计计划层次的繁简第五条年度审计计划应在下年度开始前编制完成,并报组织适当管理层批准,以指导内部审计机构下年度的工作;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应在审计实施前编制完成,并经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批准后的审计计划组织实施内部审计活动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若有必要,应按规定的程序对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第三章年度审计计划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负责年度审计计划的制定工作第九条年度审计计划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一)内部审计年度工作目标;- 4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二)需要执行的具体审计项目及其先后顺序; (三)各审计项目所分配的审计资源; (四)后续审计的必要安排第十条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应当考虑组织风险、管理需要和审计资源,以确定具体审计项目第十一条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前,应了解以下情况,以评价各审计项目的风险程度:(一)组织的发展目标及年度工作重点;(二)严重影响相关经营活动的法规、政策、计划和合同; (三)相关内部控制的质量;(四)相关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及其近期变化;(五)相关人员的能力、品质及其岗位的近期变动; (六)其他与项目有关的重要情况第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根据审计项目的风险程度规划审计项目执行的先后顺序第十三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复杂性及时间限制,合理安排所需的审计资源第四章项目审计计划与审计方案第十四条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年度审计计划确定的审计项目和时间安排,选派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第十五条在具体实施审计项目前,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以下情况,以制定项目审计计划:(一)经营活动概况;(二)内部控制的设计及运行情况; (三)财务、会计资料;(四)重要的合同、协议及会议记录;(五)上次审计的结论、建议以及后续审计的执行情况; (六)上次外部审计的审计意见;(七)其他与项目审计计划有关的重要情况第十六条项目审计计划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一)审计目的和审计范围;(二)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评估;(三)审计小组构成和审计时间的分配; (四)对专家和外部审计工作结果的利用;(五)其他有关内容- 5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十七条审计项目负责人应根据项目审计计划制定审计方案第十八条审计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一)具体审计目的;(二)具体审计方法和程序; (三)预定的执行人及执行日期; (四)其他有关内容第十九条审计项目负责人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及审计工作的复杂程度确定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内容的繁简程度第五章附则第二十条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并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本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审计通知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通知书的编制与发送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通知书,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审计前,通知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接受审计的书面文件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审计通知书的编制与发送第四条审计通知书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被审计单位及审计项目名称; (二)审计目的及审计范围; (三)审计时间;(四)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具体资料和其他必要的协助; (五)审计小组名单;(六)内部审计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签章和签发日期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经过批准后的审计计划编制审计通知书- 6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在实施审计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特殊审计业务可在实施审计时送达第七条审计通知书主送被审计单位,可抄送组织内部相关部门涉及组织内个人责任的审计项目,应抄送被审计者本人第三章附则第八条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责解释第九条本准则自XX年x月x日起施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证据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证据的获取及处理,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证据,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活动中,通过实施审计程序所获取的,用以证实审计事项,做出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依据审计目标获取不同类型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包括下列几种:(一)书面证据; (二)实物证据; (三)视听电子证据; (四)口头证据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备充分性、相关性、可靠性(一)充分性是证据数量足以证实审计事项作出审计结论和建议;(二)相关性是指证据和审计目标相关联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三)可靠性是指证据能够反映审计事项的客观现实第六条审计项目的各级复核人应在各自责任范围内对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予以复核- 7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时应当考虑下列基本因素:(一)适当的抽样方法;(二)合理的审计风险水平,证据的充分性与审计风险水平密切相关,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越低所需证据的数量就越多;(三)成本与效率的合理程度获取审计证据应考虑证据成本与证据效益的对比但对于重要审计事项,不应将审计成本的高低作为减少必要审计程序的理由; (四)具体审计事项的重要程度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从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判断具体审计事项的重要行,以做出获取审计证据的决策第三章审计证据的获取与处理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获取审计证据:(一)审核; (二)观察; (三)监盘; (四)函证; (五)计算;(六)分析性复核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名称,来源,内容,时间等应清晰、完整地记录在工作底稿中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可聘请其他专业机构或人士对审计项目的某些特殊问题进行鉴定,以鉴定结论作为审计证据内部审计人员应对引用该证据的可靠性负责第十一条对于被审计单位存在有异议的审计证据,内部审计人员应作进一步核实第十二条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如有必要,应当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盖章如果证据提供者拒绝,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注明原因和日期,该证据依然可作为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应作好审计证据的分类,筛选和汇总,保证已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第十四条在评价审计证据时,应当考虑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及证据来源的可靠程度第四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责解释- 8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十六条本准则自XX年x月x日起施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号——审计工作底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使用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是联系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的桥梁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应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以达到以下目的:(一)为形成审计报告提供依据; (二)说明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三)为评价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实现程度;(四)证实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是否遵循内部审计准则; (五)为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第五条审计工作底稿应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客观反映项目审计计划与审计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情况,并包括与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有关的所有重要事项第六条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可以是纸质、磁带、磁盘、胶片或其他有效的信息载体无纸化的工作底稿应制作备份第七条审计工作底稿主要包括以下记录:(一)内部审计通知书、项目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及其调整的记录; (二)审计程序执行过程的结果的记录; (三)获取的各种类型审计证据的记录; (四)其他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记录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级复核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复核的要求和责任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负完全责任第三章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与复核- 9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九条审计工作底稿应载明下列事项;(一)被审计单位的名称;(二)审计事项及其期间或截止日期;(三)审计程序的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记录; (四)审计结论;(五)执行人员姓名、执行日期;(六)复核人员姓名、复核日期和复核意见; (七)索引号及页次;(八)审计标识与其他符号及其说明等第十条审计工作底稿中可使用各种审计标识,但应注明含义并保持前后一致第十一条审计工作底稿就注明索引编号和顺序编号相关工作底稿之间如存在勾稽关系应予以清晰反映,相互引用时应交叉注明索引编号第十二条审计工作底稿和复核应由内部审计机构中比工作底稿编制人员职位更高或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担任第十三条在审计工作中,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加强对工作底稿的现场复核第十四条如果发现审计工作底稿存在问题,复核人员应在复核意见中加以说明,并要求相关人员补充或重编工作底稿第四章审计工作底稿的整理与使用第十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完成后,应及时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按相关法规的要求归档、管理和使用第十六条审计工作底稿归组织所有,由内部审计机构或组织内部有关部门保管第十七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工作底稿保密制度如果内部审计机构以外的组织或个人要求查阅工作底稿,必须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或其主管领导批准但法院、检察院和其他有权部门依法进行查阅的除外第五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责解释第十九条本准则自XX年x月x日起施行- 10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审查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是合理地保证组织实现以下目标:(一)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组织内部规章制度; (二)信息的真实、可靠;(三)资产的安全、完整;(四)完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 (五)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第五条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要素第六条控制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经济性质和经营理念; (二)管理层的经营理念; (三)管理层倡导的组织文化; (四)法人治理结构;(五)各项职责政策及其执行 (六)人力资源政策及其执行第七条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识别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类风险; (二)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第八条控制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所有经营活动应有适当的授权; (二)不相容职务应当分离;(三)有效控制凭证和记录的真实性; (四)资产和记录的接近限制;- 11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五)独立的业务审核第九条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所有信息; (二)保证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序运行;(三)保证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第十条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内部审计机构实施的独立监督; (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第十一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使之有效运行是组织高级管理层的责任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组织所有人员的参与第十二条内部控制是对组织目标实现的相对保证由于人为错误、串通舞弊、超越制度、环境变化及成本效益原则等因素的影响,内部控制可能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第三章内部控制的审查与评价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其审查重点为以下内容:(一)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序; (二)管理权限的集中程度;(三)管理行为守则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四)管理层对逾越既定控制程度的态度;(五)组织文化的内容及组织成员对此的理解与认同; (六)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七)组织各阶层人员的知识与技能; (八)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的合理性;(九)重要岗位人员的权责相称程度及其胜任能力; (十)员工聘用程度及培训制度; (十一)员工业绩考核与激励机制第十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评价组织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其审查重点为以下内容:(一)可能引发风险的内外因素;(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预计带来的后果; (三)对抗风险的能力;(四)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及效果第十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评价控制活动的适当性、合法性、有效性其审查重点为以下内容:(一)控制活动建立的适当性;- 12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二)控制活动对风险的识别和规避; (三)控制活动对组织目标实现的作用; (四)控制活动执行的有效性第十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评价组织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其审查重点为程序,评价组织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其审查重点为以下内容:(一)获取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的能力; (二)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适当性; (三)信息传递渠道的便捷与畅通; (四)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第十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做出评价时,应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一)内部审计人员首先应判断组织已有标准的适当性如果认为已有标准不合适,应向适当管理层报告;(二)如果管理层没有制定合适的标准,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基于组织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第十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价内部控制时,按照项目的性质和需要,既可以对全部控制要素进行评价,也可以只对部分控制要素进行评价第十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用文字叙述、调查问卷、流程图等方法对内部控制进行描述和评价,并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第四章内部控制审计的报告第二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向组织的适当管理层报告内部控制的审计结果审计报告应说明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目的、范围、审计结论、审计决定及对改善内部控制的建议并应当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第二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必要时进行内部控制的后续审计。
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最新版全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二章一般准则第四条组织应当设置与其目标、性质、规模、治理结构等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第五条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责和权限等内容应当在组织的内部审计章程中明确规定。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决策与执行。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并通过后续教育加以保持和提高。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履行保密义务,对于实施内部审计业务中所获取的信息保密。
第三章作业准则第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全面关注组织风险,以风险为基础组织实施内部审计业务。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充分运用重要性原则,考虑差异或者缺陷的性质、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组织的风险状况、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配置情况,编制年度审计计划。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年度审计计划确定的审计项目,编制项目审计方案。
第十四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或者被审计人员送达审计通知书,做好审计准备工作。
第十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审查和评价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关注信息系统对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影响。
中国现行内部审计准则(全面)
现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目录:(全面)一、序言:1项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二、基本准则:1项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三、具体准则:27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审计通知书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证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号——审计工作底稿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后续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审计督导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利用外部专家服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4号――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5号——经济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6号——效果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7号——效率性审计四、实务指南:2项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物资采购审计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有关法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详解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1 号——审计计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编制审计计划,保证及时、有效地执行审计业务,提高审计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计划,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为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对一段时期的审计工作任务或具体审计项目作出的事先规划。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审计计划一般包括年度审计计划、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三个层次:(一) 年度审计计划是对年度的审计任务所作的事先规划,是组织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二) 项目审计计划是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所作的综合安排;(三) 审计方案是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及其时间等所作出的详细安排。
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组织的性质、规模、审计业务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决定审计计划层次的繁简。
第五条年度审计计划应在下年度开始前编制完成,并报组织适当管理层批准,以指导内部审计机构下年度的工作;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应在审计实施前编制完成,并经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批准后的审计计划组织实施内部审计活动。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若有必要,应按规定的程序对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
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三章年度审计计划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负责年度审计计划的制定工作。
第九条年度审计计划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一)内部审计年度工作目标;(二)需要执行的具体审计项目及其先后顺序;(三)各审计项目所分配的审计资源;(四)后续审计的必要安排。
第十条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应当考虑组织风险、管理需要和审计资源,以确定具体审计项目。
第十一条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前,应了解以下情况,以评价各审计项目的风险程度:(一)组织的发展目标及年度工作重点;(二)严重影响相关经营活动的法规、政策、计划和合同;(三)相关内部控制的质量;(四)相关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及其近期变化;(五)相关人员的能力、品质及其岗位的近期变动;(六)其他与项目有关的重要情况。
29个 内部审计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1 号—-审计计划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2 号——审计通知书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3 号——审计证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4 号-—审计工作底稿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5 号——内部控制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6 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7 号——审计报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8 号——后续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9 号——内部审计督导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10 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利用外部专家服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控制自我评估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独立性与客观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4号──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5号──经济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6号──效果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7号──效益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8 号-信息系统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9 号——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本序言旨在说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目标、体系、约束力、适用范围、制定与发布程序、修订和解释权.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与目标(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二)制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目标:l.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职业化。
企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的结果沟通工作,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结果沟通,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层就审计概况、依据、结论、决定或建议进行讨论和交流的过程。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结果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并取得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层的理解。
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结果沟通制度,明确各级责任,积极有效的进行沟通。
第六条被审计单位应与内部审计机构进行认真充分的沟通,并及时反馈意见。
第七条结果沟通一般采取书面或口头方式,也可采用其他适当方式。
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与人员应在审计报告正式提交之前进行结果沟通工作。
第九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把结果沟通的有关书面材料作为审计工作底稿归档保存。
第三章结果沟通的内容及方法第十条结果沟通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审计概况;(二)审计依据;(三)审计结论;(四)审计决定;(五)审计建议。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机构应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结果沟通。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持有异议,审计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应进行研究、核实。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与组织适当管理层就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进行沟通。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进行结果沟通时,应注意沟通技巧,进行平等、诚恳、恰当、充分的交流。
第四章附则第十四条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准则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实施遵循性审计的行为,明确相关责任,保证遵循性审计工作质量,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遵循性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审查组织在经营过程中遵守相关法规、政策、计划、预算、程序、合同等遵循性标准的情况并作出相应评价的审计活动。
内部审计规范
(六)舞弊的报告 在舞弊检查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时,内部审计人员应 向适当管理层汇报: 1、可以合理确信舞弊已经发生,并需深入调查; 2、舞弊行为已导致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严重失实; 3、发现犯罪线索,并获得应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证据。 内部审计人员在舞弊检查结束后,应出具相应的审计报 告: 1、报告的内容:舞弊行为的性质、涉及人员、舞弊手 段及原因、检查结论、处理意见、建议及纠正措施; 2、如舞弊行为性质较轻且金额较小时,可一并纳入常 规审计报告; 3、如发现的舞弊行为性质严重或金额较大,应出具专 项审计报告。
第11号 第13号 第14号 第15号 第17号 第18号 第19号 第21号 第22号 第23号 关系 第24号
结果沟通 第12号 遵循性审计 评价外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利用外部专家服务 分析性复核 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审计抽样 第20号 人际关系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 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
3、内部审计通知书的编制和送达时间 审计通知书的编制应根据经过批准的审 计计划。 审计通知书一般应在审计实施前送达, 特殊审计项目可以在实施审计时送达。 4、内部审计通知书的送达对象 审计通知书主送被审计单位,必要时可抄 送内部相关部门。 涉及组织内个人责任审计的,应抄送被审 计者本人。
三、审计证据
内部审计规范
宁波工程学院 许忠达
内部审计规范体系 第一层次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第二层次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第三层次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
第一层次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是内部审计准则的总纲, 是制定具体准则和实务指南的依据。 具体包括制定依据、内审定义、适用范围、 一般准则、作业准则、报告准则、内部管 理准则等内容。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规范是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行 为标准作出的规定。其目的在于树立内部 审计良好的职业形象、维护内部审计工作 的权威。
关于修订《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说明
Wha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精品ppt模板
在分类的基础上,对准则体系采用四位数 编码进行编号。四位数中,千位数代表准 则的层次,百位数代表准则在某一层次中 的类别,十位数和个位数代表某具体准则 在该类中的排序。新的编号方式借鉴国际 内部审计准则的经验,体现准则体系的系 统性和准则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准则未来 发展预留了空间。
Wha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精品ppt模板
(二)内部审计准则结构的调整 针对现有具体准则中存在的内容交叉、重复,个别准则不适应内部
审计最新发展等问题,此次修订对准则体系结构进行了调整,对部分 准则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并根据实际情况取消了部分准则。修订后的 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由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 20个具体准则、 5个实务指南构成。具体包括: 1.将原第
Wha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精品ppt模板
(四)面向社会征求意见阶段 2013年 4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网站公布了准则征求意
见稿,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准则与学术部根据反馈意 见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五)准则修订稿审定阶段
2013年 5—6月,准则与学术部将准则修订稿提交准则委 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协会主要领导审阅,并根据 上述领导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六)提交常务理事会审议阶段
Wha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Wha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精品ppt模板
二是广大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不 断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拓展审计领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 验,需要加以总结并通过准则予以规定;三是近年来,审 计机关、监管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与内部审计 相关的制度规范,对内部审计工作作出了更详细的规定,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原有准则中的一些规定已不能适应 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要求。四是受制定时我国内 部审计发展水平及认识水平的限制,原准则体系存在着逻 辑性和系统性的不足,如准则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关系, 有些准则间部分内容存在交叉重复。基于以上原因需要对 内部审计准则加以修订,以进一步提高准则的科学性、适 用性和先进性。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最新2014版全)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行为,维护内部审计职业声誉,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应当具有的职业品德、应当遵守的职业纪律和应当承担的职业责任的总称。
第三条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遵守本规范,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声誉。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保持诚信正直。
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客观性原则,公正、不偏不倚地作出审计职业判断。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并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按照规定参加后续教育。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保密原则,按照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信息。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违反本规范要求的,组织应当批评教育,也可以视情节给予一定的处分。
第三章诚信正直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诚实、守信,不应有下列行为:(一)歪曲事实;(二)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三)进行缺少证据支持的判断;(四)做误导性的或者含糊的陈述。
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廉洁、正直,不应有下列行为:(一)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二)屈从于外部压力,违反原则。
第四章客观性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实事求是,不得由于偏见、利益冲突而影响职业判断。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前,应当采取下列步骤对客观性进行评估:(一)识别可能影响客观性的因素;(二)评估可能影响客观性因素的严重程度;(三)向审计项目负责人或者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报告客观性受损可能造成的影响。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识别下列可能影响客观性的因素:(一)审计本人曾经参与过的业务活动;(二)与被审计单位存在直接利益关系;(三)与被审计单位存在长期合作关系;(四)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有密切的私人关系;(五)遭受来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六)内部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七)其他。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实务指南等)
内部审计相关准则汇编——基本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具体准则——实务指南——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20年5月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3)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7)第21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计划 (11)第21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通知书 (14)第21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证据 (16)第21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工作底稿 (19)第21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结果沟通 (22)第21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报告 (24)第21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后续审计 (27)第2108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抽样 (29)第21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分析程序 (34)第22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 (38)第22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 (44)第22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信息系统审计 (48)第22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 (57)第22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经济责任审计 (62)第23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 (69)第23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关系 (74)第23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 (78)第23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利用外部专家服务 (80)第23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人际关系 (83)第23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88)第23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91)第2308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档案工作 (95)第2308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档案工作 (102)第23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 (109)第3101号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审计报告 (114)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 (137)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物资采购审计 (167)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 (195)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5号——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 (301)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329)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准则。
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第23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价工作,有效利用外部审计成果,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和效果,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是指由内部审计机构对外部审计工作过程及结果的质量所进行的评价活动。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适当的标准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合理利用外部审计成果。
第五条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可以按照评价准备、评价实施和评价报告三个阶段进行。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挑选具有足够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价。
第三章评价准备第七条在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之前,内部审计机构应当考虑下列因素:(一)评价活动的必要性;(二)评价活动的可行性;(三)评价活动预期结果的有效性。
第八条在决定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后,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编制适当的评价方案。
评价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一)评价目的;(二)评价的主要内容与步骤;(三)评价的依据;(四)评价工作的主要方法;(五)评价工作的时间安排;(六)评价人员的分工。
第九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取得反映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审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详细了解外部审计所采用的审计依据、实施的审计过程及其在审计过程中与组织之间进行协调的情况。
第十一条如有必要,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与外部审计机构就评价事项进行适当的沟通。
第四章评价实施第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在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时,应当重点关注下列内容:(一)外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与客观性;(二)外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三)外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谨慎性;(四)外部审计机构的信誉;(五)外部审计所采用审计程序及方法的适当性;(六)外部审计所采用审计依据的有效性;(七)外部审计所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充分性。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机构在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时,应当充分考虑其与内部审计活动的差异。
内审准则(完整版)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指南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 号——审计计划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 号——审计通知书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 号——审计证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 号——审计工作底稿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 号——内部控制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 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 号——审计报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 号——后续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 号——内部审计督导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 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利用外部专家服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4号──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物资采购审计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本序言旨在说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目标、体系、约束力、适用范围、制定与发布程序、修订和解释权。
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与目标(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二)制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目标:l.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职业化。
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具体准则
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具体准则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具体准则按照内部审计的不同目标,可以将内部审计概括为两大不同的类型--监督主导型"和"服务主导型",前者侧重于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后者则偏向评价和咨询等服务职能的发挥。
yjbys店铺下面为你整理了关于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具体准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价工作,有效利用外部审计成果,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和效果,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是指由内部审计机构对外部审计工作过程及结果的质量所进行的评价活动。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适当的标准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合理利用外部审计成果。
第五条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可以按照评价准备、评价实施和评价报告三个阶段进行。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挑选具有足够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价。
第三章评价准备第七条在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之前,内部审计机构应当考虑下列因素:(一)评价活动的必要性;(二)评价活动的可行性;(三)评价活动预期结果的有效性。
第八条在决定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后,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编制适当的评价方案。
评价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一)评价目的;(二)评价的主要内容与步骤;(三)评价的依据;(四)评价工作的主要方法;(五)评价工作的时间安排;(六)评价人员的分工。
第九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取得反映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审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详细了解外部审计所采用的审计依据、实施的审计过程及其在审计过程中与组织之间进行协调的情况。
第十一条如有必要,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与外部审计机构就评价事项进行适当的沟通。
第四章评价实施第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在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时,应当重点关注下列内容:(一)外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与客观性;(二)外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三)外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谨慎性;(四)外部审计机构的信誉;(五)外部审计所采用审计程序及方法的适当性;(六)外部审计所采用审计依据的有效性;(七)外部审计所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充分性。
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第 2307 号内部审计详细准则——评论外面审计工作质量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对外面审计工作质量的评论工作,有效利用外面审计成就,提升内部审计效率和成效,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拟订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评论外面审计工作质量,是指由内部审计机构对外面审计工作过程及结果的质量所进行的评论活动。
第三条本准则合用于各种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机构应该依据适合的标准对外面审计工作质量进行客观评论,合理利用外面审计成就。
第五条评论外面审计工作质量,能够依照评论准备、评论实行和评论报告三个阶段进行。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该精选拥有足够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对外面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论。
第三章评论准备第七条在评论外面审计工作质量以前,内部审计机构应该考虑以下因素:(一)评论活动的必需性;(二)评论活动的可行性;(三)评论活动预期结果的有效性。
第八条在决定对外面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论后,内部审计机构应该编制适合的评论方案。
评论方案应该包含以下主要内容:(一)评论目的;(二)评论的主要内容与步骤;(三)评论的依照;(四)评论工作的主要方法;(五)评论工作的时间安排;(六)评论人员的分工。
第九条内部审计机构应该获得反应外面审计工作质量的审计报告及其余有关资料。
第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应该详尽认识外面审计所采纳的审计依照、实行的审计过程及其在审计过程中与组织之间进行协调的状况。
第十一条若有必需,内部审计机构能够与外面审计机构就评论事项进行适合的交流。
第四章评论实行第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在评论外面审计工作质量时,应该要点关注以下内容:(一)外面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与客观性;(二)外面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三)外面审计人员的职业慎重性;(四)外面审计机构的信用;(五)外面审计所采纳审计程序及方法的适合性;(六)外面审计所采纳审计依照的有效性;(七)外面审计所获得审计凭证的有关性、靠谱性和充足性。
内部审计流程与审计技巧fs
2011年度审计署绩效工作的成果
主要反映在两方面: 一是可用货币计量的投入产出比率。 2011年,审计署共审计673个单位,全年可用货币
计量的审计工作成果为866.8亿元。从审计经费看, 2011年审计署财政拨款支出9.02亿元,两者相比较, 审计署的投入产出比为1:96,也就是审计署每花费 1元,可促进国家财政增收节支96元。从审计人员 看,审计署共3057人,每个审计人员产生的审计成 果为2835万元。
舞弊要素3 4 5
舞弊理论的发展与审计技术的发展的三个阶段
内部会计与外部会计的分离 李金华:三个阶段。。。。
冰山理论 三角理论:舞弊=压力+机会+借口 GONE理论 风险因子说理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X控
制风险X检查风险
舞弊成因理论的发展:冰山、三要素、GONE、舞弊因子说。
安妮股份。
3、对被审计对象内部控制进行抽查 性测试。
一般情况下,被审单位内部控制越到位,存 在舞弊和差错的可能性就越小,审计的难度 和工作量就会降低,否则,不仅增加审计难 度和工作量,还会增大审计风险。
因此,对被审单位的内控建设测试是必要的, 审计人员可根据审计内容的需要有选择地进 行测试分析,就可大大降低审计查证的盲目 性,提高审计效率。
2、设定可疑假定判断。
审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对蓄意隐瞒的舞弊应保持职业谨慎 态度,“职业怀疑主义”精神应贯穿整个审计过程。
可疑假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应假定被审计对 象的财会资料和其经营活动可能存在错误和舞弊行为,只不 过不知道其存在的具体环节和表现形态。
只有确立了这一假定,审计师才能克服自身对于被审计单位 的信任和以往与该被审计单位的合作经验的依赖,增强查处 舞弊的意识与发现舞弊的敏感,才能及时地发现和捕捉审计 线索和疑点,以质疑的思维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对对管理层 提供的相关信息做出准确的审计结论和评价。
审计专业《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
审计质量评估方法第一条为标准审计质量评估工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推动审计的职业化开展,根据?第1101号——审计根本准那么?,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本方法所称审计质量评估,是指由具备职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以审计准那么、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为标准,同时参考风险管理、控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对组织的审计工作进行独立检查和客观评价的活动。
第三条审计质量评估的目标是帮助组织改善审计环境,提升审计水平,防范审计风险,增强审计的有效性,促进审计的标准化和制度化建设。
第四条组织应当建立审计质量评估制度,定期开展审计质量评估工作。
第五条审计协会负责指导和管理全国审计质量评估工作。
第六条审计质量评估包括评估和外部评估两种形式,由组织根据情况选择实施。
第七条评估由组织的人员按照外部质量评估的要求实施,可以由审计、人力资源、控制、风险管理等部门的人员参与。
第八条外部评估由审计协会或者其核准的机构实施。
第九条选择实施外部评估的组织,应当向审计协会或者其核准的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由双方协商评估范围、评估时间、评估人员、评估费用等事宜。
第十条参与外部评估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审计职业道德和一定的审计工作经历,具有被评估组织所在行业、领域的相关知识或者经验,接受过审计协会组织的审计质量评估培训,具备从事评估工作的专业胜任能力。
第十一条审计质量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审计准那么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的遵循情况;〔二〕审计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的合理性、健全性;〔三〕审计人员配置及专业胜任能力;〔四〕审计业务开展及工程管理的标准程度;〔五〕各利益相关方对审计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六〕审计增加组织价值、改善组织运营的情况。
第十二条审计质量评估的程序包括前期准备、现场实施和出具评估报告三个阶段。
评估可以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现场查阅文档等方法。
第十三条审计质量评估的结论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类。
对评估合格的组织还应进行评级,由高至低依次分为AAA级、AA级和A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价工作,有效利用外部审计成果,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是指由内部审计机构对外部审计工作过程及结果的质量进行评价的活动。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四条内部审计机构在需要利用外部审计工作成果,以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审计效率时,应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价。
第五条在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时,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适当的标准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合理利用外部审计成果。
第六条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可以按照评价准备、评价实施和评价报告三个阶段进行。
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应挑选具有足够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价。
第三章评价准备
第八条在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之前,内部审计机构应考虑以下因素:
(一)评价活动的必要性;
(二)评价活动的可行性;
(三)评价活动预期结果的有效性。
第九条在决定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后,内部审计机构应编制适当的评价方案。
评价方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评价目的;
(二)评价工作的时间安排;
(三)评价的主要内容与步骤;
(四)评价的依据;
(五)评价工作的主要方法;
(六)评价人员的分工。
第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取得反映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审计报告及其它相关资料。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机构应详细了解外部审计所采用的审计准则及其在执业过程中与组织之间协调的情况。
第十二条如果有必要,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与外部审计机构就评价事项进行适当的沟通。
第四章评价实施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机构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价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一)外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的独立性;
(二)外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三)外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谨慎性;
(四)外部审计机构的信誉;
(五)外部审计所用审计程序及方法的适当性;
(六)外部审计所用审计依据的有效性;
(七)外部审计范围和内容与内部审计机构要求的一致性。
第十四条内部审计机构在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时,应充分考虑其与内部审计活动的差异。
第十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在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时,可以采用审核、观察、询问等一般方法以及与有关方面沟通、协调的特殊方法。
第十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将评价工作过程记录于工作底稿中。
第五章评价报告
第十七条在形成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价结论之前,内部审计机构应征求组织内部有关部门与相关人员的意见。
第十八条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应编制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评价报告的名称;
(二)被评价外部审计组织的名称;
(三)评价目的;
(四)评价的主要内容;
(五)评价结果;
(六)评价报告编制的时间。
第十九条编制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价报告,应当做到客观、清晰、及时。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准则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