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案:备课资料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2课时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湘教版必修2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的含义和特点。

2.掌握农业的区位因素。

3.培养分析、归纳、运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农业布局的方法,懂得农业区位的选择须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以实现最大经济效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我国国情,加深对第一产业—农业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2.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会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3.学会利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具体案例三、教学难点农业的耕作制度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导入]:课前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引出课题:本节课我们将共同来学习有关农业的问题。

一、农业的概念和特点1、展示投影片:三江平原麦田、南方水田、青藏高原羊群、水产养殖、海南岛的芒果生产,请学生说出他们分属什么类别?并概括出共性的内容: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2、农业的特点:(1)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地域性(2)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季节性和周期性为何农业有这样的特点?下面我们来研究农业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读“中国温度带”回答,中国有几个温度带,不同的温度带热量条件不同,导致农业熟制的不同。

2、填表究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填出下表。

3、读图表“主要作物生理行动的基本温度范围”,了解不同的作物所需要的不同温度条件。

4、展示我国干湿地区图不同的地区降水量不同,形成了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只能发展灌溉农业或种植业。

总结:气候因素中的热量、光照和降水等条件,它们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而不同的动植物生长也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这就形成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

因此,一个地区的农业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

5、出示投影片“主要作物对土壤条件的要求”,理解土壤对农业的影响。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与农业地域类型(一)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与农业地域类型(一)

考向一 考向二 微专题
关键能力学农业地域类型形成条件的分析方法 某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 地的结果,是农业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分析时主要从自然因素和 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如下图所示:
考向一 考向二 微专题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情考频 ☆☆☆☆☆
☆☆
考点一 农业的区位选择
考向一 考向二 微专题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5-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 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 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8-
考向一 考向二 微专题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市场
市场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
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政策
政府政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农业布局和农业结 构的调整
地价
地价高低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和效益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和价格影响农业生产成本、质量和效益
种植经验 种植历史和经验影响农业单产、质量和品牌
科技(机 械、 化肥、良 种、 冷藏)
①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②利用农 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③改变农业生产 方式,如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无 土栽培和植物工厂可使农作物全年播种、全年收获; ④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降 水
①年降水量 400 毫米以上宜发展种植业,200~400 毫米宜发 展畜牧业;②降水适中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③降 水过少或过多易造成旱涝灾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湘教版
第三章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 农业地域类型
什么是农业生产活动? 什么是农业生产活动?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 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 业生产活动。 业生产活动。
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若下图四地区调换一下类型,可行与否?为什么?
分类
农业地域类型
①中国的水稻种植业 ②美国中部商品谷物农业 ③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牛业 大牧场放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 ④马来西亚橡胶种植园 热带种植园农业) (热带种植园农业) ⑤蒙古的游牧业 ⑥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 澳大利亚墨累 达令盆地 小麦种植和牧羊业 ⑦西欧的乳畜业 ⑧巴西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3、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
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混合农业
亚洲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图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思考: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思考: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 1 ) 水稻种植业
优势区位条件 优势区位条件
农业地域类型
形成
农业地域分工是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
农业生产布局发展趋势 自给自足 小而全 分散 千篇一律 粗放 商品化 专业化 集中 地域分工 集约型
农业地域类型
形成
农业地域分工是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 农业的商品化生 产,是农业生产地 域分工的主要标志
农业生产布局发展趋势 自给自足 小而全 分散 千篇一律 粗放 商品化 专业化 集中 地域分工 集约型
思考活动:书本 页 思考活动:书本61页。
简要分析影响下列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技术因素: 简要分析影响下列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技术因素: ①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 —培育良种 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 培育良种 ②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要少量农业工人。 —农业机械化 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要少量农业工人。 农业机械化 滴灌、 ③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 —滴灌、喷灌技术 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 滴灌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湘教必修二课时教案: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湘教必修二课时教案: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农业区位的含义(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培养学生分析案例及读图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合理进行农业选择。

(2)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学习,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2)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教学方法:读图法,问题探究法与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2010年1月4日政府决定把海南建设成一个什么岛屿?国际旅游岛,政府要大力发展海南的旅游业,海南资源丰富,除了可以发展旅游业外还可以发展什么产业?工业,农业。

咱海南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还可以发展农业,种植热带水果,建反季节瓜菜基地。

同学们能不能说出海南的特色水果有哪些?图片欣赏:海南水果问:如果我们把荔枝移到北京种植可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气候不适和。

(可以,可以培育良种,但是目前的科技水平还不能够实现。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讲述:我们知道在一块地上要种什么,是由谁决定的?人。

那么人根据什么来决定在某块地上最适合种什么农作物,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要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展示精美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练习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咱每天都要吃什么?粮食,蔬菜等,这是由什么部门提供的?农业。

什么是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

(展示农业图,野生动植物图)四幅图都是表示农业?农业需要人去参与的,自然生长的就不算农业了。

【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农业区位。

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思维看待农业问题,明确自然、交通、技术、社会、政策等因素只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般条件。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还有深刻的原因,即这种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每个地区除满足区内需要外,还能为区外提供大量商品性农产品才形成的。

由此可见,农业地域类型是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体现。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时要注意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可适当补充一些学生熟悉的典型案例。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分布和生产特色,从而深刻领会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农业区位因素。

2.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

教学难点 1.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教具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打印好材料等。

学生:搜集当地的农作物品种及影响农作物分布的因素。

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并思考问题:画面上的人们从事的是什么生产活动?这类生产活动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视频资料“三江平原的种植业、青藏高原的畜牧业”生(看录像,思考上述问题并作答)他们从事的都是农业生产活动。

有些是从事种植业,通过种植农作物获得产品;有些是从事畜牧养殖业,即通过放牧、养殖动物等来获得产品。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教案-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教案-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教学设计问题探究2某城镇周围要发展小麦、乳牛、花卉、养鱼、果园等农业类型,应怎样进行区位选择? 为什么?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分钟然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待会儿我会请一个同学来讲台上说:A 为平地,地形平坦面积大,也有灌溉水源、距城镇远、地价低适合种植小麦。

B适合发展乳牛业、因鲜奶容易变质,应该布局在距城镇近且交通便利的地方。

C适合布局花卉业。

鲜花需要保鲜且鲜花生长需要大量的水。

布局在有水源且离城镇近的地方合理。

D处有水库,适合养鱼E处为丘陵地区、适合发展林业。

所以E处布局果园。

农业区位的选择我们要做到因地制宜、扬长补短。

这是一个小范围的农业区位选择题,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发现小范围的农业区位选择我们要考虑哪些因素呢?1、农业类型的单位产值从单位产值来看,单位产值最高的为花卉、其次是乳牛、塘鱼、果园、蔬菜,单位产值最低的为粮棉。

2、地价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也越高。

城镇周围一般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蔬菜业等。

3、考虑需水量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布局在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4、考虑交通运输条件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所以乳畜业、园艺业等生产布局在靠近城镇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1.每年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

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地形较平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D.土壤较肥沃2.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

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 )A.运费低B.热量足C.技术高D.品种全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河套平原素有“基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2020-2021湘教地理2教师用书:第3章 第2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含解析

2020-2021湘教地理2教师用书:第3章 第2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湘教地理必修2教师用书:第3章第2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含解析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习目标:1.知道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理解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发展变化.(重、难点)2。

知道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分布。

3。

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区位因素。

(重、难点)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区位农业是直接从野生动植物的选育、驯化、栽培、优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同时又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

2.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自然条件①光照: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

②热量:常以活动积温为衡量指标,制约农作物的产量,影响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③土地:作为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位置影响其使用价值,肥力影响其生产力.④水分: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2)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包括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

(3)农业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农产品消费状况等。

市场通过影响农产品的价格,进而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二、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指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

2.特点:不同功能的农业区域,有着不同的农业生产条件、特点、潜力、优势和限制性因素。

3.农业生产布局发展趋势(1)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2)从“小而全”到专业化.(3)从分散到集中。

(4)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

(5)从粗放型到集约型。

4.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各地区农业的商品化生产。

5.布局原则: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6.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1)热带种植园农业: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门生产热带经济作物。

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很高.(2)混合型农业: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的农业生产类型。

(完整版)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完整版)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农业区位因素教者:衡阳市二中郑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会判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分析,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难点: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比较鉴别法、综合分析法: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业景观、材料分析等内容;用家乡农业现象创设情景;用板书归纳总结。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衡阳看到过哪些果树,看到过香蕉树吗?看到过苹果树吗?为什么我们这没有栽种这些树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老师:讲解农业的区位的概念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9-62页,思考屏幕上的几个问题。

1、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三大区位因素是什么?2、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哪些?3、影响农业生产的技术经济因素有哪些?4、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6/ 1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板书:农业的区位因素分钟,完成后让学生回答问题,老师点评,并板书。

阅读时间:3 探究分析:材料中体现的区位因素是?主导区位因素是?℃,35材料:香蕉为多年生常绿大型草本单子叶植物,喜高温多湿,生长温度为20~土壤且雨量分布均匀。

1800~2500mm~32℃,不宜低于15.5℃。

最适年降雨量最适宜为24 %、地下水位在1m以下的砂壤土,尤以冲积土壤或腐殖质壤土为适宜。

以粘粒含量<40我国香蕉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台湾、云南和海南。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探究分析:区位因素中光照和热量两个区位因素纬度: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热量海拔越低,热量越丰富海拔(地形):晴天越多,光照越充足天气:光照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同一纬度)海拔(地形):作用越小,光照越充足和学生一起完成巩固练习:我国青藏高原及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一个优势自然条件是:、光照、水分 C、土壤 D B A、热量我国青藏高原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自然条件是: D、光照、水分 A、热量 B C、土壤探究分析地形对农业的影响按因地制宜的原则,完成连线:山地:种植业(耕作业)经济林(果树、茶树)平原:高原:林业丘陵:畜牧业探究分析土壤对农业的影响6/ 2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茶树适宜的生长条件茶树喜欢温暖、潮湿、荫蔽的生长环境,需要适当的土壤条件。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师(激励性评价后精讲)农业生产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不仅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又要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与布局。
师请同学们看一组材料,并思考材料当中所提出的问题。
课件展示:
中国名茶
我国的“明前龙井”茶,是浙江杭州龙井乡用每年清明前采摘的新茶精制而成的,它以色香味俱佳而驰名世界。日本茶道研究者曾将此茶种带回国精心栽培,但始终没有种好。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并思考问题:画面上的人们从事的是什么生产活动?这类生产活动有什么特点?
师很好。热量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我们常以活动积温,作为衡量大多数农作物热量条件的基本指标,积温不同,适宜的农作物种类和耕作制度也不同,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承转)热量和光照都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而任何农业活动都必须在土地上进行,所以土地资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
(承转)农作物的旺盛生长,不仅需要光照,而且也必须满足一定的热量条件。请同学们看相关内容并讨论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有何重要影响。
板书:
热量
生(合作探究,讨论并回答)热量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热量条件不同,农作物的种类和种植方式也不同。
师(总结)热量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时要注意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可适当补充一些学生熟悉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分布和生产特色,从而深刻领会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的重要性。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湘教版必修二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湘教版必修二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湘教版必修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学会分析研究不同地域类型的农业特点和发展趋势;3.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概念和工具使用方法;4.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感知能力和模拟预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与分析;2.教学难点: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和分析。

三、教学步骤与设计1. 导入(15分钟)通过卫星影像和地图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全球的农业分布以及我国的农业发展现状。

2. 讲授(40分钟)(1)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发展要素的分析(自然、经济、社会因素等);2.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气候、水源、土地、交通、市场等);3.湘西北山区等区域的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如土地利用、农产品种植等)。

(2)农业地域类型1.农业地域划分的概念及其方法(如定量和定性方法);2.全球、我国不同地域类型的农业特点和发展趋势;3.湘西北山区等地域的农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分析。

(3)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1.GIS的概念和作用;2.GIS的基础操作技能(如地图制作、空间数据分析、统计查询等);3.GIS在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分析中的应用案例介绍。

3. 实践操作(60分钟)1.学生自行收集和整理有关湘西北山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等方面的地理数据和资料。

2.学生应用GIS工具,制作相关的地图,并进行空间数据分析和统计查询。

3.学生就湘西北山区的农业发展问题展开讨论,并进行分析和研究。

4. 总结(10分钟)1.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点;2.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3.提醒学生随时关注有关地理信息和农业发展的研究进展和新领域。

四、教学评价1.学生自主收集和整理地理数据和资料,提高了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2.学生应用GIS分析工具,实现了空间数据分析和查询,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分析能力;3.学生的讨论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的认知和理解水平。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教者:衡阳市二中郑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会判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分析,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难点: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比较鉴别法、综合分析法: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业景观、材料分析等内容;用家乡农业现象创设情景;用板书归纳总结。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衡阳看到过哪些果树,看到过香蕉树吗?看到过苹果树吗?为什么我们这没有栽种这些树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老师:讲解农业的区位的概念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9-62页,思考屏幕上的几个问题。

1、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三大区位因素是什么?2、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哪些?3、影响农业生产的技术经济因素有哪些?4、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板书:农业的区位因素阅读时间:3分钟,完成后让学生回答问题,老师点评,并板书。

探究分析:材料中体现的区位因素是?主导区位因素是?材料:香蕉为多年生常绿大型草本单子叶植物,喜高温多湿,生长温度为20~35℃,最适宜为24~32℃,不宜低于15.5℃。

最适年降雨量1800~2500mm 且雨量分布均匀。

土壤以粘粒含量<40%、地下水位在1m 以下的砂壤土,尤以冲积土壤或腐殖质壤土为适宜。

我国香蕉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台湾、云南和海南。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探究分析:区位因素中光照和热量两个区位因素和学生一起完成巩固练习:我国青藏高原及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一个优势自然条件是:A 、热量B 、水分C 、土壤D 、光照我国青藏高原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自然条件是:A 、热量B 、水分C 、土壤D 、光照探究分析地形对农业的影响探究分析土壤对农业的影响 林业 山地:种植业(耕作业)平原:高原:丘陵:畜牧业 经济林(果树、茶树) 按因地制宜的原则,完成连线:热量光照纬度:海拔(地形):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 海拔越低,热量越丰富 天气:海拔(地形):晴天越多,光照越充足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光照越充足(同一纬度)茶树适宜的生长条件和日常栽培管理上必须重视。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0-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0-湘教版

料,能够反映水稻种
植业的什么特点?
2、点评小组回答的问
题,补充商品率的相
关概念,板书呈现最
终的结果。
PPT 故事文本
学生能够根 据给出的许 多材料,快 速从中提取 有用地理信 息,进行归 纳总结。
课 堂 教 学 过 程学 设习 计新 思知 路
环 1、 读种植特点 4
1、每个同学根据
节 (放背景音乐):
听到和看到的材料
6 尽管日子过得并不富 归纳出一个水稻的
裕,可是这片土地寄 种植特点:劳动量
托着乡人世代传承的 大。
崇敬和感激。从整地- 2、小组讨论,内
育苗-插秧-除草除虫- 部交流得出统一答
排灌水到收割,每一 案,小组代表举手
颗稻苗都要经手四五 抢答。
遍,这片土地洒着他
们一整年的汗水。一
家人无论老少,皆需
板书呈现最终的结
果。
环 1、 读种植特点 2
1、每个同学根据
节 (放背景音乐):
听到和看到的材料
4 水库水渠的建成让大 归纳出一个水稻的
家过上了不用看老天 种植特点:小农经
爷脸色吃饭的日子, 营,家庭为单位,
基本上食可果腹、衣 人均耕地少。
可御寒。(PPT 翻页) 2、小组讨论,内
包产到户以后,每家 部交流得出统一答
举手抢答。
温度了,相较于小
麦、棉花、油菜等作
物,其最适温度已经
算很高的了。(PPT 翻
页)水稻也像人吧,
在高温里需要补充大
量的水分的,每一亩
稻田,种植一季水稻
需要消耗 350-450m³
的水,和其他作物相
比水稻可算是当之无
愧的水货了。尤其是
在最重要的分蘖期和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

湘教版必修Ⅱ 3.2《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为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的第二节,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农业区位因素,第二部分是农业地域类型。

本节课主要是进行第一课时的学习。

人类的社会活动,从人类的发展历史看,就是通过产业活动与自然环境发生联系。

在人类的产业活动中,最早、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是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区位因素:教材在介绍了农业的一般概况后,首先以阅读的形成呈现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光照、热量、土地(包括地形、土壤)、水分。

其次是通过正文加阅读的形式,相继介绍了影响农业区位的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

技术因素指出有: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了市场、交通运输和农产品消费状况等。

在每一种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之后设计有思考活动加以巩固。

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影响区位的因素、分析某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和特点,其实质就是多角度理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科学发展思路。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学生由农业很容易联想到自然条件,对于自然区位因素的总结是相对较容易地,但是对于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的理解就不是很深刻了,所以从学情分析来看,比较适合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分析农业的其他区位因素。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的含义、农业生产的特点4.能够简单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5.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形成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学案,自学了解农业的含义、概括农业生产的特点。

2.结合案例,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学会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某一具体农业生产实例,培养学生地理分析和归纳概况能力。

3.通过分析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生产特点,应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学会分析其他农业地域类型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第三章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含解析

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第三章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含解析

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生产的概念和特点农业生产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地域性,二是季节性和周期性。

地域性是农业生产的空间概念,诸如提到“南蔗北菜”“淮南淮北”等空间的都应为地域性。

季节性和周期性为时间概念,判断方法是看有没有隐含时间的词语,如有则为季节性和周期性。

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抢季节”“不违农时”是农业必须遵循的原则。

要点提示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即农业生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季节性和周期性是指农业生产有明显的时间变化,即农业生产活动必须按季节顺序安排,并有一定周期,因此农业生产必须“不误农时”。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密切结合的物质生产过程。

所谓自然再生产过程,指作为农业生产对象的动植物必须依靠一定的空气、阳光、水和各种养料,经过自身的“加工”,使其生长、繁殖,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的过程。

所谓经济再生产过程,指农业生产还必须依靠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即需要有一定的投资才能获得必要的产品,也就是需要一个经济再生产过程。

因此,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了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与布局。

2.农业区位因素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影响农业的主导因素不同。

(1)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有气候、土地、地形、土壤、水源等,如表3-3所示。

误区警示水分越多越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水分,不同的作物需要不同的水分条件,过湿和过干都不利于作物生长。

世界农业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热量条件和水分条件配合较好的热带和温带地区。

(2)影响农业生产的技术经济因素影响农业生产的技术经济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农业技术装备、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其次还有政策、交通、市场、地价,可运用资金及饮食偏好等。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3)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3)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从汕头的气候条件对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影响导入课堂,引导学生明确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因素;2.通过题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答题,并形成答题思路;3.通过习题训练,引导学生巩固并运用答题思路解决具体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归纳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2.运用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分析并解决具体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探究活动:根据材料一、二、三,找出影响三棱橄榄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材料一:三棱橄榄果皮青黄色、光滑,肉质细致而爽脆,味道甘香可口而无涩味,嚼后满口生香,品质至上,乃鲜食橄榄中最优质的一种,喜温热的水果,属喜光树种,在阳光充足,湿润的地方最适宜生长,果实于12月中旬开始成熟,春节前后采收。

材料二:℃,年平均日照1891.4小时,日照率达48%。

雨量充沛,常年雨季是3至10月份,年降雨量1650—2740毫米。

历年相对湿度平均为84%。

材料三:【可惜了!500年老枞橄榄树被连根拔起】受台风“海马”的袭击,潮阳金灶镇共有190多株树龄超过百年的橄榄树受灾,其中一株近500年和两株300年以上的老枞橄榄树更是被连根拔起,根系裸露在外,经初步侦查,如果对大树进行扶正,这些大树的根部很容易被再次扯断,救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这三株老枞橄榄树每年都能结下600斤的橄榄,一斤卖到700元以上,利润高达40多万元。

目前当地政府已准备邀请专家,对这些受灾树木进行抢救。

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因素:【学生分析材料,找出材料依据】作物习性:喜温热、喜光、湿润的地方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暖期长;日照率达48%;相对湿度平均为84%——热量、光照、降水、水热搭配作物习性:果实于12月中旬开始成熟,春节前后采收气候条件:常年雨季是3至10月份——成熟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教师小结、归纳并在黑板板书】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因素:热量、光照、降水、水热搭配、昼夜温差、气象灾害(二)依据材料分析各气候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作用【学生读图并分析,完成学案填空】【教师引导,小结归纳】各气候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与不利):热量——决定农作物的生长期和熟制等。

地理湘教版2教案:备课资料第三章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2课时含解析

地理湘教版2教案:备课资料第三章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2课时含解析

备课资料一、生态农场根据生态学的理论,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建立起来的农业生产体系.在这个系统内,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投入最少的资源和能源,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品,保持生态的相对平衡,实现生产全面协调的发展。

60年代以来,英国、美国、日本、菲律宾和印度等国,相继建立了一些典型的生态农场,取得了很好的综合效益。

中国从70年代开始研究并建立了几个不同类型的、试验性的生态农场。

特点生态农场的特点主要是:①因地制宜。

生态农场是建立在合理和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基础上的。

在不同区域范围内,只有对当地特点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才能建立起最佳的生态农场。

②综合性.生态农场与普通农业生产系统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通过能源利用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规划来提高生产率的,从而避免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生态平衡的破坏。

③稳定性.包括营养物质和能量平衡的相对稳定和经济效益稳定增长两重含义。

营养物质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一种循环运动,对于某一特定范围内的生态农场,要尽量把生态平衡维持在一个较好的稳定状况。

某一特定范围的生态农场能量都是由太阳提供的,因此,应尽量利用太阳能,使能量在农场中维持一个稳定的输入和输出。

农场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是建立在对营养物质和能量动态平衡计算的基础上的.因此,应对多目标的投入、产出与循环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选取经济效益最优化方案,据以指导农、林、牧、副、渔及其加工工业的生产,达到系统产出的经济效益稳定增长的目的.实例国外较好的典型是菲律宾马尼拉附近的马亚农场,这是一个既有农业、林业,又有猪、牛、鸭、鱼等养殖业和各种食品加工业的农-工综合农场。

整个农场占地36公顷,除了农业和林业以外,饲养猪25 000头、牛70头、鸭10 000只。

农场有面粉加工厂、肉类加工厂和罐头厂各一座。

农作物的秸秆、林业的树叶、面粉加工厂的麸皮、肉类加工厂的下脚料作为牛和猪的饲料,畜粪送往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和作为燃料.沼气池中的残渣经处理后分别作饲料和肥料.这既控制了有机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又给农场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地理湘教版必修二 精品导学案: 第3章 第2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Word版含解析

地理湘教版必修二 精品导学案: 第3章 第2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Word版含解析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知识梳理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生长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农产品消费状况交通运输越来越大销售的影响,并且对农产品生产和农产品的价格市场:决定农业社会经济因素农药化肥种子农具种植小麦大于种植水稻的劳动力粮食作物大于经济作物种植业大于畜牧业劳动力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土壤地形土地水分光照热量气候自然条件 二、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

2.农业生产布局的发展趋势(1)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2)从“小而全”到专业化;(3)从分散到集中;(4)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5)从粗放型到集约型。

3.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表3-1特点 作物 分布地区 自给型农业 农民在小块土地上种植多种作物,以求自给自足,用来出售的农产品很少比较落后的国家或地区 集约型农业 在单位面积上投入比较多的劳动、资金和技术,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混合型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农业生产类型谷物牧草西方国家商品化农业耕地广阔,机械化程度高,消耗资源较多,经营方式粗放,农产品价格低,商品率高小麦、玉米、棉花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新开发区地中海式农业葡萄、柑橘、橄榄、小麦、大麦南欧、西亚、北非地中海沿岸及其他地中海气候区热带种植园农业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门生产热带经济作物,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热带经济作物东南亚、南美、非洲4.典型案例:水稻种植业(1)水稻的习性:喜湿喜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热量和水分。

(2)水稻生产的特点①生产过程复杂;②需要较多的劳动力;③机械化水平低;④劳动生产率低;⑤小农经营。

(3)分布地区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降水丰富的地区,除此之外还有埃及、南欧和美国等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备课资料一、生态农场根据生态学的理论,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建立起来的农业生产体系。

在这个系统内,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投入最少的资源和能源,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品,保持生态的相对平衡,实现生产全面协调的发展。

60年代以来,英国、美国、日本、菲律宾和印度等国,相继建立了一些典型的生态农场,取得了很好的综合效益。

中国从70年代开始研究并建立了几个不同类型的、试验性的生态农场。

特点生态农场的特点主要是:①因地制宜。

生态农场是建立在合理和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基础上的。

在不同区域范围内,只有对当地特点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才能建立起最佳的生态农场。

②综合性。

生态农场与普通农业生产系统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通过能源利用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规划来提高生产率的,从而避免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生态平衡的破坏。

③稳定性。

包括营养物质和能量平衡的相对稳定和经济效益稳定增长两重含义。

营养物质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一种循环运动,对于某一特定范围内的生态农场,要尽量把生态平衡维持在一个较好的稳定状况。

某一特定范围的生态农场能量都是由太阳提供的,因此,应尽量利用太阳能,使能量在农场中维持一个稳定的输入和输出。

农场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是建立在对营养物质和能量动态平衡计算的基础上的。

因此,应对多目标的投入、产出与循环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选取经济效益最优化方案,据以指导农、林、牧、副、渔及其加工工业的生产,达到系统产出的经济效益稳定增长的目的。

实例国外较好的典型是菲律宾马尼拉附近的马亚农场,这是一个既有农业、林业,又有猪、牛、鸭、鱼等养殖业和各种食品加工业的农-工综合农场。

整个农场占地36公顷,除了农业和林业以外,饲养猪25 000头、牛70头、鸭10 000只。

农场有面粉加工厂、肉类加工厂和罐头厂各一座。

农作物的秸秆、林业的树叶、面粉加工厂的麸皮、肉类加工厂的下脚料作为牛和猪的饲料,畜粪送往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和作为燃料。

沼气池中的残渣经处理后分别作饲料和肥料。

这既控制了有机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又给农场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中国广东省顺德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建立了一个以生产淡水鱼、甘蔗、糖、蚕茧为主的基塘结构型的农业生态体系。

基面种桑,桑叶养蚕,蚕蛹、蚕粪下塘养鱼;种植甘蔗,榨糖,用蔗叶养猪,用猪粪养鱼;含有大量鱼类排泄物的塘泥用作种植桑树、甘蔗的肥料。

1976年以后,又发展了沼气,沼气渣既用作肥料,又作鱼饲料,还用来培育蘑菇。

区域内的农业生态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渔、桑、蔗、猪几大生产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二、农业的生态环境作用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绝大部分时间都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其活动对环境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面对地质和气候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只能消极适应而无法加以改变。

几百万年过去了,随着社会物质财富和科学技术的积累,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影响和改造世界的力量。

但是,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只能被动适应地质和气候的长期变化,对气候的短期变化也只能采取有限的补救措施。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人类行为作用于周围世界的结果往往是造成当地以致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

农业是出现最早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首先造成人为生态环境问题的部门。

过度砍伐森林和掠夺式的耕作不仅曾经导致一些古代文明的毁灭,而且今天仍然是一些地区特别是热带雨林地区面临的现实生态环境问题。

化学肥料和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的大量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系统破坏则是更普遍的问题。

但是,人类已经从历史中吸取了教训,农业生产从总体上看已趋向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同时,与其他部门相比较,在合理经营的条件下,农业不仅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小,而且能在相当程度上减轻其他部门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在一定范围内改善生态环境。

当然,某些地方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或开垦草原,不适当地围湖造田或滥用湿地,仍然可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对此不能掉以轻心。

现代最主要的人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尤其是工业生产和都市生活所产生的大量有害废液、废渣和废气。

“三废”中含有汞、镉、砷、氰化物、酚、多氯联苯、温室气体、烟尘、粉尘等有害物质,和病菌、致病霉菌、病毒、寄生虫卵等有害生物,与工业生产和现代交通运输所产生的辐射、振动、噪声、废热一道,从化学、物理和生物三方面造成环境的污染,并进而破坏大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

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物质越多,抛向自然界的废弃物也越多;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强,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也越重。

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就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它不仅阻碍人类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①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②控制和治理污染。

前者的主要任务是保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包括土地、森林、水资源、野生动植物,以及名胜古迹和风景旅游区。

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要措施包括合理利用土地、植树造林、改造沙漠、建立野生动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等。

毫无疑问,上述措施都是农业生产的内容,或者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因此,农业部门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力军,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方面正在发挥主要作用。

事实上,农业在这方面的作用不仅仅限于减轻人为的生态环境问题,植树造林、改造沙漠等工作在相当大程度上也是与地质、气候变化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作斗争。

无论是中国西北地区古代的绿洲农业,还是现代的“三北工程”,实质上都是以农业为手段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使之向更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变化,使之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对人类社会来说,这些努力的目标不仅是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更是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其他类似的农业工程和生产技术都有相同的作用。

在治理污染方面,农业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粪便和一些生产、生活废弃物在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中可以用作有机肥料、饲料、饵料,或者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加以利用。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农业生产,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农作物和林木都是绿色植物,它们都以二氧化碳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因而在减少温室效应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城市绿地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噪音、减少空气中的悬浮物,同时削弱都市的“热岛”效应。

此外,微生物在废液和废渣无害化的处理中已经发挥了十分显著的作用。

三、21世纪的农业刚刚到来的21世纪将是一个高科技世纪,特别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迅猛发展,并在未来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展望21世纪的农业发展将呈现以下态势和特点:(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世界农业经历了原始农业阶段,逐步形成了西方的单一种植休闲体制和东方的精耕细作两大各具特色的耕作体系。

二次大战后,现代农业迅速发展。

占世界耕地总面积46%、总人口24%的工业化国家先后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转变。

而与此同时,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限制,仍处于传统农业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

也就是说,综观世界农业发展,目前仍处于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并存阶段,总体发展趋势是在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同时,现代农业将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可持续农业将备受重视。

农业的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的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持续农业将是21世纪世界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

其基本特征是在强调农业发展的同时,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

(三)高新技术的应用,将使农业生产率先实现新的飞跃。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随着技术本身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支撑,速度加快,领域拓宽。

其特征是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显著提高,特别是生物技术系统全面的发展,将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产出率,满足人类发展对食物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

(四)2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将主要呈现出四个主要特点:一是超高产农业的发展。

根据现有生活水平,依靠科技提高作物单产仍有较大潜力。

二是向空间要食物和各种农产品。

世界上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依靠科技进步,挖掘和利用这些潜力,将大大丰富人类的食物来源。

三是向再生资源要食物和能源。

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是解决21世纪食物、能源和减轻污染的可行途径。

四是向细胞要食物。

这种途径可能将最终取代传统农业生产,使农业生产工厂化,从而支撑21世纪甚至更长时期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四、中国农业的世界之最·世界上农作物起源最早的国家。

水稻、谷子、大豆、高粱等主要农作物均起源于中国。

·最早研制、使用农药和最早使用轧棉脱籽机的国家。

·最早栽培甘蔗和制糖的国家。

甘蔗栽培始于公元前1750年。

·最早栽培大麻和苎麻的国家。

国际上通常称大麻为“汉麻”,把苎麻称为“中国草”。

·最早养猪、养蚕和饲养家禽的国家。

据考证,我们的祖先早在1万年前就开始驯养猪,人工养蚕始于6 000到7 000年前,养鸡最早可追溯到7000年以前。

·最早种植蜜橘、猕猴桃、荔枝、枣树、板栗和最早栽培金针菜的国家。

·世界上果树资源最多的国家。

现有果树品种1万多个,居世界之冠。

柑橘、桃、柿、杏、梅、龙眼、杨梅、枇杷等都是由我国传播出去的。

·世界上油桐生产最多的国家,占世界总产量的70%。

全世界油桐树共6个品种,全部原产于我国。

·谷物及其他多种农产品产量最高的国家。

水稻、小麦以及棉花、油菜籽、烟叶、花生、茶果、食用菌产量居世界之首。

·我国的猪牛羊肉总产量、家禽存栏总数以及淡水渔业资源、畜牧业发展速度、茶资源综合利用位居世界第一。

五、荷兰特色农业荷兰目前已成为世界重要的农业出口国,主要是走专业化、机械化发展的高效农业之路。

土地资源缺乏,种粮食经济上不合算,他们就集中力量发展价值相对较高的蔬菜和鲜花等高效种植业。

从自然条件看,荷兰并不十分适合花卉栽培,但该国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玻璃温室栽培,成为“世界的庭院”。

目前荷兰已建成1.1亿平方米的温室,专门用于种植蔬菜和鲜花。

由于实现了专业化集约生产,花卉品种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荷兰鲜花在世界鲜花市场的占有率已达60%以上。

共有7 000多农户从事花卉栽培,培育出了9 700多个品种,每天向全世界出口1 700万枝鲜花和170万株盆花,每年获得112.5亿美元的收益。

蔬菜和花卉种植业已成为荷兰的主要支柱产业。

六、以色列的灌溉农业以色列是个面积只有1.49万平方千米,一半以上国土都是沙漠,人均水资源只有300立方米,自然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却创造了世界一流的农业。

其根本原因就是依靠科技,发展高效农业,并瞄准国际市场,大搞出口创汇。

在农业科研上,他们十分注意与市场的紧密结合,重视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