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实务课程标准
社会保障实务初级完整版
社会保障实务初级完整版
概述
社会保障实务是指涉及社会保障领域的实际操作和应对策略。
本文档将介绍社会保障实务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1. 社会保障基本知识
1.1 社会保障的定义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福利,通过法律和政策措施提供的一系列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
1.2 社会保障的目的
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社会福利和保障社会稳定。
2. 社会保障实务内容
2.1 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
本部分将介绍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2 社会救助制度
社会救助制度是对特定群体或困难群体提供的临时性经济救助措施。
本部分将介绍社会救助制度的适用条件和申请流程。
2.3 社会福利服务
社会福利服务包括养老院、福利机构、残疾人服务机构等,旨在为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生活照料和支持服务。
本部分将介绍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的类型和服务范围。
3. 社会保障实务案例分析
本部分将通过实际案例对社会保障实务进行分析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社会保障实务知识。
总结
社会保障实务是保障公民基本生活和社会福利的重要实践,涉及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等多个领域。
通过学习和理解社会保障实务,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社会保障问题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标准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标准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并掌握针对社会工作主要服务领域和不同工作对象开展相关戒毒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巧,使同学们具备开展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具体的课程标准设置上,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工作实务的基础知识:包括社会工作的概念、原则、方法、技巧等,以及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如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等。
2. 社会工作实务的主要服务领域:如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口等,以及不同工作对象的心理、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3. 戒毒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巧:包括戒毒的基本知识、戒毒康复计划、戒毒人员心理疏导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4. 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模拟练习、实地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5. 职业道德和伦理:强调社会工作的职业道德和伦理,包括保密、尊重、公正、诚信等方面的原则,以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遵守这些原则。
6. 课程评估:建立有效的课程评估体系,通过考试、作业、实践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估。
以上是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标准的几个方面,具体的设置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学校、专业和地区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社会保险实务-教学大纲
《社会保险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52202B课程类型:专业课学时:32学分: 2适用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先修课程:《社会保险学》、《会计学》一、教学目标《社会保险实务》课程是劳动经济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专业,本课程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突出社会保险的经办实务、管理机制以及企业管理效果,构建支持学生未来就业发展的知识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明确社会保险经办中的劳动法律问题、仲裁流程、财务核算方法、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福利保障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内容《社会保险学》课程课堂讲授的重点在于理论知识阐述,以及难点和复杂问题的剖析,同时附之多样性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全面、准确地掌握社会保险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理的阐述中,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使得学生对中国的现实有所把握。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社会保险学》课程在讲解重点内容时,随时引发同学对企业中员工保障管理的的思考与讨论,对于部分与课程相关的社会热点内容将要求同学通过“PPT展示+同学评分”方式,加深理解。
(三)考核方式平时研讨等教学环节占40%,结束时答卷考核占60%,采用百分制。
其中40包括PPT 展示20%,考勤10%,同学之间互评10%,答卷考试时间为2小时。
(四)学习要求对社会保险学习抱有热情和求知欲,做好课程预习工作,对课堂讨论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够深入思考和自学。
能够对相关材料进行拓展阅读。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财务基础主要讲述社会保险成本核算涉及的财务基础知识。
第二章劳动法主要讲述劳动法涉及的社会保险经办的法律风险。
第三章社会保险法主要讲述社会保险法涉及的法律风险。
第四章劳动仲裁法主要讲述社会保险法律风险仲裁方法。
第五章养老保险实务主要讲述养老保险成本核算及法律风险。
第六章医疗保险实务主要讲述医疗保险成本核算及法律风险。
第七章工伤保险实务主要讲述工伤保险成本核算及法律风险。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13年8月修订)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课程英文名称: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 Security课程代码: JG5D10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总学时: 32 学时总学分: 2 开课学期: 5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先修课程:公共管理学后续课程:社区工作概论大纲执笔人:江红参加人:王永桂审核人:郭宏斌编写时间: 2014 年 8 月编写依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年版一、本课程的类型、性质和任务《社会保障概论》是一门理论性、现实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主要阐述社会保障制度基本理论、社会保障历史进程、社会保障基金及世界各主要类型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介绍我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容,探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式和思路。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注重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密切联系我国经济与社会实际,阐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度容、社会功能、改革进程,揭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体制特征和发展规律,使学生深入思考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的发展规律与改革趋势等问题,并初步形成胜任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执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保障的专业定位理念,熟悉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的实施与演变,能够比较成功地分析专业的社会保障问题,提出自己的专业见解,构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满足后续课程需要。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行政管理、社会学等学科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充分认识社会保障在国家社会制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准确把握、分析社会保障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从而运用社会保障学的独特视角,对经济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标准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标准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工作者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标准旨在规范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促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提升与发展,为社会工作者的培养提供统一的标准和指导。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标准的制定应当有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紧密贴合社会工作实践需求,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社会工作人才;二是注重实践导向,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三是强调社会工作专业的特色和实践经验,将专业实践经验纳入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水平。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标准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核心课程设置,包括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社会工作方法与技能、社会工作伦理与价值观、社会工作组织与管理等核心课程,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二是选修课程设置,包括社会政策研究、社会福利服务、社区社会工作、心理咨询等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不同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三是实习实践环节设置,包括社会工作实习、社区实践、社会调查研究等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机会。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标准的制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标准要求教育机构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和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工作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标准的制定还要注重社会工作专业的国际化和跨学科化,引入国外先进的社会工作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提高社会工作专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实践水平。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标准也要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标准相互衔接,促进不同专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跨学科的综合解决方案。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本课程大纲是以2006年社会保障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编制的。
15282 社会保障理论与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实务课程性质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32 2 总学时数周学时数开课院系公共管理学院任课教师舒成2006.09.20 舒成编写时间编写人课程负责人大纲主审人《社会保障学》,葛士征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使用教材1.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李珍.社会保障理论.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1 教学3.郑功成. 社会保障学.上海:商务印书馆,2000 参考资料4.林义.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5.邓大松. 社会保险.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通过《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学习,能够使该专业的学生了解社会保障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设置课程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使学生比较广泛、系统地学习和理解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和教学目的基本知识,掌握社会保障诸范畴的概念、性质、作用以及运用社会保障范畴解决如何进行收入分配才能保障社会成员生存;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解和认识,以适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掌握社会保障理论的涵义、特点、类型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了解社会保障理论的主要观点,掌握我国现行各个社会保障项目的内涵、构成,课程深入了解各个社会保障项目的基本内容,了解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实施的现状。
教学要求本课程重点为:掌握社会保障理论的涵义、特点、类型及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了解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观点,掌握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本课程的及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本课程难点为:如何在社会保障理论的指导下,完善适合我国实际的一套社会保障制度,并能够熟悉重要的社会保障项目和具体法律法规,在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
社会保障学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社会保障学是研究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政策的一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社会保障理论和实践的全面了解和分析能力。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研究,以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理解和应对社会保障挑战。
二、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功能与重要性;2.掌握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外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研究;3.了解社会保障的相关理论与原则;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综合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1.社会保障的概念和功能1.1 社会保障的定义和内涵1.2 社会保障的目标和功能1.3 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及现代社会保障的挑战2.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2.1 社会保障的起源和发展2.2 国际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2.3 国内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改革3.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3.1 社会保障的公平与效率原则3.2 社会保障的接纳与适应原则3.3 社会保障的风险分散与资源调配原则4.国内外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研究4.1 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和评估4.2 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和发展趋势4.3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相关理论知识;2.案例分析与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社会保障理论解决实际问题;3.小组讨论与报告: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形成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4.文献阅读与写作: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文献,进行小论文或研究报告的撰写。
五、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课堂积极参与程度、提问能力和思维深度;2.作业与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与交流能力;3.个人报告或小论文:评估学生对社会保障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社会保障学导论》温小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现代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李庆津,清华大学出版社3.《社会保障政策与制度》张继社,人民出版社以上为社会保障学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社会保障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综合思考能力,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社会保障学 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适用于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代码:33D02725学时分配:36学时赋予学分:2学分先修课程:社会学,经济学后续课程:各专业课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础上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保障学的有关知识,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研究社会保障理论及其规律和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通晓中外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熟悉国家有关社会保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扎实的社会保障专业基础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导言 (共1学时)一、社会保障学的研究对象二、社会保障学的研究内容三、社会保障学的研究任务四、社会保障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共3学时)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条件一、社会保障的含义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条件三、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条件四、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思想理论渊源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阶段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发展阶段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发展阶段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阶段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一般理论 (共2学时)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与特征一、社会保障的内容 二、社会保障的特征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性质与类型一、社会保障的属性二、社会保障的类型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功能一、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二、社会保障是劳动力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保证机制三、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第三章 社会保障基金 (共5学时)第一节 社会保障基金的特征一、强制性和保障性二、非盈利性和收益性三、储备性和互济性第二节 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一、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二、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第三节 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一、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机构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配套条件三、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内容第四节 社会保险基金的营运一、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原则二、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式三、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监管第五节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一、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二、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入市三、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入市模式选择第四章 养老社会保险制度 (共6学时)第一节 养老社会保险的概念一、养老社会保险的含义二、养老社会保险与人寿保险的区别第二节 养老保险模式一、收入关联的养老保险模式二、普遍保障的养老保险模式三、国家保险的养老保险模式四、强制储蓄的养老保险模式709第三节 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和管理一、养老保险基金的享受条件二、养老保险金的支付标准三、养老保险金的计算方式第四节 养老保险体系一、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二、企业年金三、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第五节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发展与改革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三、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深化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路第五章 失业保险制度 (共6学时)第一节 失业的基本理论一、失业的含义二、失业的类型三、失业的特征四、失业的危害第二节 失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一、失业保险制度的产生二、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第三节 失业保险制度的特点和模式一、失业保险的特点二、失业保险的模式第四节 失业保险制度的内容一、失业保险实施范围和对象二、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三、享受失业保险的条件四、失业保险的待遇项目、等待期限及享受待遇的时间五、失业保险支付的方式和标准六、失业保险金的支出项目七、失业保险制度的管理和统筹第五节 西方失业保险制度的经验与教训一、西方失业保险制度的经验二、西方失业保险制度的教训第六节 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二、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三、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四、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构想第七节 就业问题 一、我国劳动力供求状况二、下岗与再就业工程三、促进就业的方法第八节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对贫困家庭救助方式的选择二、我国最低保障制度的建立第六章 医疗社会保险制度 (共5学时) 第一节 医疗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一、医疗保险的含义二、医疗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医疗社会保险的特点一、医疗社会保险涉及面广、发生率高二、医疗社会保险互济性强、平等性强三、基金管理和医疗服务管理相分离第三节 医疗保险制度的类型一、全民医疗保险模式二、社会医疗保险模式三、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四、储蓄医疗保险模式第四节 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内容一、实施范围二、享受条件三、资金来源四、医疗保险项目五、医疗保险管理第五节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发展与改革历程二、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思路第七章 工伤社会保险 (共4学时)第一节 工伤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一、工伤的含义二、工伤社会保险三、工伤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工伤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原则一、无责任补偿原则二、个人不缴费原则三、与非因工伤残相区别,待遇标准从优的原则四、经济补偿与事故预防、职业康复相结合第三节 工伤社会保险的内容一、工伤保险的实施范围二、工伤保险待遇的给付710三、工伤社会保险的管理第四节 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一、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二、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内容三、我国工伤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方向第八章 生育社会保险 (共2学时)第一节 生育社会保险的特点:第二节 生育社会保险的内容一、资金来源二、生育社会保险的享受条件三、生育社会保险的待遇第三节 当代生育理论一、财富流动论二、“子女成本与效益比较”论三、儿童价值论四、三效益论第四节 我国的生育社会保险制度一、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二、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内容第九章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共2学时) 第一节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状况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三、农村救助制度第二节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一、城乡一体化二、经济发展阶段第三节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二、农民的社会保障五、教学设备和设施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社会保障实践教学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理解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意义和作用。
2. 掌握社会保障的主要类型和内容。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对象:大学二年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地点:教室教学资源:1. 教材:《社会保障学》2. 多媒体课件3. 社会保障案例分析材料4. 学生分组讨论记录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社会保障的定义和意义。
2. 提问:为什么社会保障对国家和社会如此重要?二、教学内容1. 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 社会保障的定义- 社会保障的意义- 社会保障的作用2. 社会保障的主要类型-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最低生活保障3. 社会保障的内容- 保险待遇- 保险缴费- 保险管理三、案例分析1. 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案例,如某企业员工因工伤事故获得赔偿。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探讨案例中涉及的社会保障类型、内容和处理过程。
四、分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社会保障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如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2. 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总结1. 复习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社会保障基本概念、类型和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总结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强调社会保障对国家和社会的积极作用。
二、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与社会保障相关的话题,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2. 每组进行以下活动:-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话题背景和现状。
- 分析话题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 制作PPT,展示研究成果。
三、成果展示1. 每组进行成果展示,分享研究成果。
2. 全班同学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对本次实践教学进行总结,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社会保障基本概念、类型和内容的掌握程度。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教案全套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教案全套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1.1 社会保障的定义与功能1.2 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与发展1.3 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与目标1.4 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第二章:社会保障基金与管理2.1 社会保障基金的形成与运作2.2 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与监督2.3 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状况与风险控制2.4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策略与收益分配第三章: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3.1 社会保障政策的基本原则与目标3.2 社会保障法规的制定与实施3.3 我国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3.4 国际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的发展趋势第四章: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4.1 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4.2 社会保障制度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4.3 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稳定的作用4.4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路径与策略第五章:社会保障项目与实践5.1 养老保险制度及其运作实践5.2 医疗保险制度及其运作实践5.3 失业保险制度及其运作实践5.4 社会救助制度及其运作实践第六章:养老保险制度与实践6.1 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理与类型6.2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与现状6.3 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6.4 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第七章:医疗保险制度与实践7.1 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原理与类型7.2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与现状7.3 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7.4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第八章:失业保险制度与实践8.1 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原理与类型8.2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历史与现状8.3 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8.4 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第九章:社会救助制度与实践9.1 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原理与类型9.2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与现状9.3 社会救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9.4 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第十章: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10.1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历程与成就10.2 当前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0.3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与策略10.4 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第十一章:工伤保险制度与实践11.1 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原理与类型11.2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历史与现状11.3 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11.4 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第十二章:生育保险制度与实践12.1 生育保险制度的基本原理与类型12.2 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历史与现状12.3 生育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12.4 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第十三章:社会保障财务管理与社会审计13.1 社会保障财务管理的意义与内容13.2 社会保障基金会计与财务报告13.3 社会保障社会审计的实施与监管13.4 社会保障财务管理与社会审计的国际经验第十四章:社会保障法律规范与监管14.1 社会保障法律规范的基本框架14.2 社会保障监管机构的职能与运作14.3 社会保障法规的执行与监督14.4 社会保障法律规范与监管的国际比较第十五章:社会保障与国际合作15.1 国际社会保障合作的背景与意义15.2 国际社会保障合作的主要组织与协议15.3 国际社会保障合作的领域与实践15.4 我国参与国际社会保障合作的现状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的全套教案,涵盖了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基金与管理、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项目与实践等十五个章节。
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第二版教学设计
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第二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概念、理论与实践,掌握社会保险政策与法规,以及社会保险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和国内外发展情况。
2.掌握社会保险政策与法规,熟悉相关的社保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
3.理解社会保险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社保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4.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熟练掌握社保业务操作技能,例如社保资料的填写、审核等。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2.1 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社会保险理论基础:社会保障的定义、发展历程、种类、经济学原理等。
2.社会保险实务:社会保险政策、制度及相关法规体系,以及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业务。
3.社会保险案例分析:从实际案例出发,分析社会保险制度的实践运作、政策调整等。
2.2 课程安排第一讲:社会保险的历史发展与现状•系统介绍社会保障的定义、作用、类型、发展概况。
•分析国内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
第二讲:社会保险政策的制定和变革•详细介绍我国社保政策的制定及演变历程,探讨社保政策变革的原因和影响。
•分析社会保险制度的政策要素,例如保险费率、保障范围等。
第三讲: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与运作•介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组成与管理机构。
•分析社会保险基金的运作模式,包括资金投资、预算与托管等方面。
第四讲:社会保险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与作用•从经济学角度探讨社会保险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分析社会保险制度在稳定社会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讲:社会保险案例分析•介绍实际社会保险案例,分析社会保险制度的实践运作、政策调整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程会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授课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保险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操作。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就案例分别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彼此交流、思考,加深对社会保险制度的理解和运作。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课程总览
使用教材
张琪主编《社会保障概论(第二版)》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9
主要内容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与变迁 第三章 社会保障模式比较与选择 第四章 社会保障基金与管理 第五章 养老社会保障制度 第六章 医疗社会保障制度 第七章 失业、工伤与生育保险制度 第八章 社会救助 第九章 社会福利 第十章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社 会 保 障 理论与实务
学科性质
• 本课程注重教学 内容的基础性, 突出社会保障的 基本理念、理论, 构建支持学生未 来发展的知识基 础。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明确社会保障的学科 体系;掌握社会保障 的基本理论,明确我 国社会保障基本体制 的基本要素;通过相 关案例分析与讨论加 深对社会保障制度主 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考核要求
• 平时成绩:20%,包括考勤、作业或小 测试、课堂表现等。
• 期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试:80%。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标准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社会保障概论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学期:学时:学分:一、课程性质及作用本课程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教学组织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
通过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全面掌握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具有扎实的社会保障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结合理论处理实际案例,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人力资源管理导论》等专业基础课程为本课程的教学提供相应的基本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另外本课程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劳动关系管理》等课程有着很大的相关性。
二、课程设计思路1.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人力资源行业专家、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研讨的基础上,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各类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课程内容。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注重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并与相关课程建立课程群体系共同开发。
2.在教学内容中,基于社会保障基础模块分类设计排序,突出知识体系的完善性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同时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充足、必要及发展性要求,结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来设计教学项目,组织教学内容。
3.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与校外实训基地利用等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社会保障工作的相关理论知识,形成相关工作能力发展的良好基础;能够清楚把握社会保障的基本模块,并掌握社会保险工作的基本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形象与社会保障相关工作意义的认知,培养学生内、外部沟通协调的能力、勤奋务实与细致耐心的职业精神。
1.认知目标学生形成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形象和培训与开发工作意义的认知,能够掌握社会保障相关的理论知识体系,形成相关工作能力发展的良好基础。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熟悉国家有关社会保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扎实的社会保障专业基础知识,结合理论处理实际案例,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社会保障实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社会保障实务二、课程开发背景农村社区管理专业面向农村社区居民及管理服务人员,培养能够在农村社区的社会福利、社保服务、民事调解、社区管理、社区党建等相应专业岗位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社会保障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具体实务是本专业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因而《社会保障实务》作为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开设。
三、课程性质、对象、与目标(一)课程性质《社会保障实务》课程是农村社区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的基础知识及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补充保障的基本内容、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及具体操作程序,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管理和操作相关社会保障,为系统学习农村社区管理专业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参考学时96学时(三)课程学分6学分(四)课程目标本课程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首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好、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掌握社会保障基础知识、具有社会保障管理与操作能力的新型社区工作者。
本课程教学目标具体如下:1.知识目标:理解社会保障的基本内涵,掌握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补充保障的基本内容、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及相关政策法规。
2.技能目标:能够将我国社会保障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及政策法规等相关知识用于实践,能够熟练管理与操作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3.情感目标: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主动的服务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五、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单元社会保障基础知识(一)教学内容与要求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了解社会保障的功能和意义;了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解社会保障的内涵;掌握我国社会保障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等相关规定。
●社会保障的内涵●社会保障的功能和意义●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我国社会保障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等相关规定教学重点:社会保障的内涵、我国社会保障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等相关规定教学难点:对社会保障内涵的理解和把握(二)教学组织建议1.教学设计建议教师在认真分析课程标准、学生学习背景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明确本单元在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设计本单元的教学方案。
《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94703课程名称: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英文名称:Social Insurance: Theory and Practice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8(实验学时4)学分:3适用对象: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三学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全国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属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社会保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社会保险的内涵、功能与体系构成等;基本掌握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沿革、基本内容、管理经办实务,尤其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了解国内外社会保险的基本模式和发展趋势,分析我国社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趋势,为将来从事社会保险及相关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The course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major in national universities in the country, which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the major. It helps students gain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theory of social insurance, including its content, function and system constitution, and basically grasp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basic content of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and the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China , especially endowment insurance, medical treatment Insurance, unemployment insurance, etc. With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patter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ocial insurance at home and abroad, students are able to analyze the main problems and reform trends in China's social insurance industry, and lay themselves solid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for applying jobs in social insurance and related fields in the futur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每一个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公民息息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保障实务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社会保障实务二、课程开发背景农村社区管理专业面向农村社区居民及管理服务人员,培养能够在农村社区的社会福利、社保服务、民事调解、社区管理、社区党建等相应专业岗位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社会保障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具体实务是本专业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因而《社会保障实务》作为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开设。
三、课程性质、对象、与目标(一)课程性质《社会保障实务》课程是农村社区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的基础知识及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补充保障的基本内容、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及具体操作程序,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管理和操作相关社会保障,为系统学习农村社区管理专业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参考学时96学时(三)课程学分6学分(四)课程目标本课程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首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好、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掌握社会保障基础知识、具有社会保障管理与操作能力的新型社区工作者。
本课程教学目标具体如下:1.知识目标:理解社会保障的基本内涵,掌握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补充保障的基本内容、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及相关政策法规。
2.技能目标:能够将我国社会保障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及政策法规等相关知识用于实践,能够熟练管理与操作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3.情感目标: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主动的服务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五、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单元社会保障基础知识(一)教学内容与要求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了解社会保障的功能和意义;了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解社会保障的内涵;掌握我国社会保障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等相关规定。
●社会保障的内涵●社会保障的功能和意义●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我国社会保障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等相关规定教学重点:社会保障的内涵、我国社会保障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等相关规定教学难点:对社会保障内涵的理解和把握(二)教学组织建议1.教学设计建议教师在认真分析课程标准、学生学习背景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明确本单元在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设计本单元的教学方案。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社会保障的内涵、我国社会保障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等相关规定,教学的难点是对对社会保障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中通过案例导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创设情境,区分我国各类社会保障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提高学生在未来职业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法与讲授法对社会保障的内涵这一重点概念及其适用对象、适用条件等进行分析探讨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2.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图片、图表、文献等形式对社会保障的内涵及其功能、意义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建议教师较好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2)案例分析法:在教学中,运用“新世纪我国社会保障发展历程”这一数据翔实的案例作为教学资源,使学生通过对案例情境的梳理与感悟,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建立对社会保障的感性认识;运用几个典型案例区分我国各类社会保障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3)讨论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社会保障的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展开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出各类社会保障的受众群体、适用条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3.考核标准(1)能够理解社会保障的内涵;(2)能够掌握我国社会保障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的相关规定。
4.评价方法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试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
总成绩中,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试终结性评价比例为6:4。
具体如下:(1)过程性评价中要注意考核学生的课前知识预习情况;课堂学习参与情况,包括课堂听课情况、回答问题情况、讨论参与情况等指标;课后完成作业情况等方面。
具体比例可由授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过程性评价中以主讲教师为主导调动学生参与的机制进行。
(3)单元测试终结性评价以单元测验为主要形式(纸质版考试),个别单元也可以考虑实操模拟考核的形式。
(4)总体考核中实行量化考核形式,过程性评价及单元总结性评价按照百分制进行并以6:4的比例计入单元总成绩。
5. 教学设备与学习场景在教室进行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三)学习指导和建议1.建议学生课前预习,进行系统问题的知识收集。
2.学生课后一定要做好课后作业,加深对社会保障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课时建议4学时(其中理论课时4课时,实践课时0课时)第二单元社会保险(一)教学内容与要求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了解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了解社会保险的内涵、特点、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掌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和基本程序;能够熟练管理和操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社会保险的内涵、特点、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养老保险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和基本程序●医疗保险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和基本程序●失业保险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和基本程序●生育保险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和基本程序教学重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基本程序及管理与操作;教学难点:对社会保险内涵的理解、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适用对象的准确定位。
(二)教学组织建议1.教学设计建议教师在认真分析课程标准、学生学习背景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明确本单元在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设计本单元的教学方案。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基本程序及管理与操作,教学的难点是对社会保险内涵的理解和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适用对象的准确定位。
教学中通过案例导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创设情境,辨析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提高学生在未来职业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讲授法对社会保险的内涵,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基本程序及管理与操作进行分析探讨,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通过角色扮演法强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管理与操作能力训练,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图片、图表、文献等形式对社会保险的内涵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建议教师较好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2)案例分析法:在教学中,运用几个真实案例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对案例情境展开分析,梳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提高学生在未来职业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
(3)角色扮演法:教学中,设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管理与操作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强化相关操作程序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考核标准(1)掌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基本程序;(2)能够准确定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适的用对象;(3)能够熟练管理与操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4.评价方法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试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
总成绩中,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试终结性评价比例为6:4。
具体如下:(1)过程性评价中要注意考核学生的课前知识预习情况;课堂学习参与情况,包括课堂听课情况、回答问题情况、讨论参与情况、角色扮演过程中的表现及任务完成情况等指标;课后完成作业情况等方面。
具体比例可由授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过程性评价中以主讲教师为主导调动学生参与的机制进行。
(3)单元测试终结性评价以单元测验为主要形式(纸质版考试),个别单元也可以考虑实操模拟考核的形式。
(4)总体考核中实行量化考核形式,过程性评价及单元总结性评价按照百分制进行并以6:4的比例计入单元总成绩。
5. 教学设备与学习场景在教室进行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三)学习指导和建议1.建议学生课前预习,进行系统问题的知识收集。
2.学生课后一定要做好课后作业,加深对社会保险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课时建议3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8课时,实践课时24课时)第三单元社会救助(一)教学内容与要求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了解社会救助的含义、基本特征、运行机制和我国现行社会救助体系的内容;掌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扶贫制度、农村五保制度和灾害救助制度的主要内容;能够准确定位社会救助对象及适用条件、熟练管理和操作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社会救助的运行机制●社会救助的具体内容●社会救助的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教学重点:社会救助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和操作程序,社会救助的管理与操作。
教学难点:对社会救助适用对象的准确定位,对社会救助运行机制的理解。
(二)教学组织建议1.教学设计建议教师在认真分析课程标准、学生学习背景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明确本单元在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设计本单元的教学方案。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社会救助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和操作程序,社会救助的管理与操作,教学的难点是对社会救助适用对象的准确定位和对社会救助运行机制的理解。
教学中通过案例导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创设情境,明确社会救助的适用对象及适用条件,提高学生在未来职业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讲授法对社会救助的内涵、运行机制、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基本程序及管理与操作进行分析探讨,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通过角色扮演法强化社会救助管理与操作能力训练,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图片、图表、文献等形式对社会救助的内涵、运行机制等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建议教师较好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2)案例分析法:在教学中,运用几个真实案例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对案例情境展开分析,梳理社会救助的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提高学生在未来职业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
(3)角色扮演法:教学中,设定社会救助的管理与操作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强化相关操作程序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