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 精品

合集下载

试论公共关系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试论公共关系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展开论述 。
研 究公 共 关 系管理 活 动 的理 论 与实 践 问题 , 实 质上 就是要善 于发现 问题 , 勇于 解决 问题 , 而确 保 从 组织公 共关系 活动的 良性运 行 。 理论创 立首先要 有问题 意识 所 谓理论 从 问题 开始 , 源于 问题 , 实 际上是 理 这 论本 身 的客 观使然 。大 家知道 , 理论 有正确 与错 误 , 科学 与荒谬 , 真实 与虚假 的区别 , 但所 有这 些都不 可 避免 要涉及 问题 的提 出 , 分析 和解答 , 自然 科学理 论 如此 , 社会科 学理论 也是 如此 , 人们 常谈 到子虚 乌有 的“ 鬼神 ” 等就是 奇谈 怪 论 , 用虚 假 的 错误 理论 提 使 出和 回答问题 。 正确 的理论是对 问题 的正确思 考 , 错 误理 论是对 问题 的错误 思考 , 片面 、 简单 的理论是 对 问题 的片面简单 思考 。由此可 见 , 理论 创立一定 要有 问题 意识 , 没有针对 问题 、 分析 问题 的理论 就解决 不 了实 际问题 。 因此 , 我们 探讨公 共关 系管理 的理论与 实践 问题 , 是要始 终坚 持理论 源 于实践 , 就 实践 产生 理论 ,理论 又 回到 实践 中解 决 实际 问题这 一循 环理 念 ,从而才 能确保 我们所 创作 的公共 关 系管理 理论 的正确性和在 实践中具有 的价值性 。 二、 解决 问题 是理论 的作 用之所在 理论 的作 用就是 要解决 问题 。公 共关 系管 理需 要创 作理论 ,选择 理论 的 目的就是 为了从 中找 到被 问题 困扰而 百思不 解的答 案 。在公共 关 系管理 的实 践 活动 中, 为什 么不 同的人会有不 同的理 论选择 ? 原 因在 于所关 心 的问题 不 同。为 什么不 同 的理论会 有 不 同的遭际 、 命运 和经历 ?原 因在 于对 问题 的态 度 , 在 于是否正确 的提 出和解 答 了问题 。世界 是 由问题 组成 的 , 可以说是 问题 的世界 。历史 , 非就是 问 也 无 题 的消 亡和解 决 , 因而 , 问题 更 迭往 复 变成 历史 ; 现

pr课设报告的参考书籍

pr课设报告的参考书籍

pr课设报告的参考书籍在进行PR(Public Relations)课设报告的过程中,为了对相关概念和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及为报告提供可靠的引用来源,参考书籍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以下是一些适合PR课设报告的参考书籍的推荐,供你参考:一、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类书籍:1.《公共关系:原理与案例分析》 - 罗伯特·L·伸布斯基这本书介绍了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分析,重点强调了在实践中运用公共关系理论的重要性。

它涵盖了公共关系策略、媒体关系、企业沟通等方面的内容,对PR课设报告的写作提供了广泛的理论支持。

2.《公关与新闻传播学:理论与实践》 - 赵建国这本书综合了公共关系和新闻传播学的理论,重点关注了公关与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它提供了实际案例和行业内的最新趋势,对于PR 课设报告的写作将提供有深度的研究和实践的参考。

二、危机公关与危机管理类书籍:1.《危机公关管理》 - 吴松生、李英杰这本书是关于危机公关与危机管理的权威著作,详细介绍了危机公关的原理和策略,以及危机管理的各个环节。

它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分析了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并提供了实用的危机公关应对策略,对PR 课设报告关于危机公关的论述将提供重要的参考。

2.《危机管理与公共关系》 - 托马斯·H·弗拉克斯、乔安娜·G·皮尔森这本书将危机管理与公共关系结合在一起,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分析。

它详细介绍了危机的定义、分类,以及如何规划和执行危机管理战略。

它还强调了危机公关在危机处理中的重要性,在PR课设报告中提供了有关危机管理的全面参考。

三、数字化公关与社交媒体类书籍:1.《社交媒体公关宝典》 - 张煜明这本书重点介绍了数字化时代下,社交媒体在公共关系中的应用和意义。

它详细解析了社交媒体平台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公共关系推广和危机公关处理。

这本书对于PR课设报告关于数字化公关的论述提供了具体和实用的案例分析。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第2版)》(李红强) 项目六 公共关系文书写作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第2版)》(李红强) 项目六  公共关系文书写作

3 内容的真实性
1.2公共关系文书的写作特点
公共关系文书一般讲究时效,要求文书写作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不允 许拖拖拉拉,否则就会耽误工作的正常开展。
4 较强的时效性
5 作者与读者的特定性
公共关系文书的作者一般为组织或组织的代表,在写作时一定要遵循组织的意图、目标。公 共关系文书初稿完成后,还要经过集体讨论、大家提意见,然后修改,最后由负责人审阅通过。
主体 主体是简报的主干部分,是对前言部分的具体说明
结尾
简报的结尾常用一段文字结束全文,也可以进行小结、发表评论、提出建议或 希望等。有的简报主体叙述完毕即自然收尾,就无须再加结尾
2.1简报
报核
报核组 成部分
标题
具体内容 简报的标题要准确概括正文的内容与要旨,大都采用新闻报道的写法,单标题、双标题均可
简报的正文以新闻消息式写法居多,由前言、主体、结尾构成
正文
前言
前言即简报的开头部分,类似于新闻的导语。前言内容主要概括全文内容或主 要事实,或点出主题及意旨,先让读者有一个总体印象,并引起下文
期数
排在简报名称的正下方,用括号注明,如“(第12期)”,有时还应注明总期数
编发部门 编印日期
密级 编号
排在横隔线的左上方位置,如“××学院院长办公室”“××会议秘书处” 排在横隔线的右上方位置,要求年、月、日齐全,如“2021年3月2日”
排在报头的左上方。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内部情况等级别,也可写“内部 资料,注意保密”或“内部文件”等字样 在报头右上方,按印数编号,如“011”“012”“013”等
1.3 公共关系文书的写作要求
01
文字简洁
02
用词准确
03
表现得体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一、公共关系概念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通过建立和维护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促进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的一种管理活动。

公共关系的核心内容是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改善组织的公众形象、促进组织的发展和维护组织的声誉。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建立和维护一个有利于组织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组织的公众形象和声誉。

二、公共关系原理1.双向对话原则公共关系的核心是建立和维护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对话。

双向对话是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是相互的,而不是单向的。

通过双向对话,组织可以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期望,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策略,以适应公众的需求和期望。

2.公众导向原则公共关系的核心是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组织和公众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公共关系工作中,需要考虑公众的需求、利益和期望。

公众导向即将公众的需求、利益和期望放在第一位,把公众的需求和利益作为组织行为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3.科学性原则公共关系的实践必须符合科学原则,需要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只有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和研究基础之上的公共关系实践,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提高公共关系的工作效果。

三、公共关系实务1.媒体关系媒体关系是公共关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与媒体的沟通和合作,可以扩大组织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在媒体关系工作中,需要与媒体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及时提供媒体所需的信息,回答媒体提出的问题,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等。

2.危机公关危机公关是公共关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组织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危机情况的能力和策略。

在危机公关工作中,需要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回应公众的疑虑和关注,制定危机管理计划和策略,控制危机的发展和影响,以保护组织的声誉和利益。

3.社交媒体管理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公共关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渠道和工具,通过社交媒体可以与公众进行互动和交流,传播组织的信息和观点。

在社交媒体管理中,需要制定明确的发言策略和规则,及时回复网友的留言和评论,积极参与社交媒体的讨论和活动,以提高组织在社交媒体上的形象和声誉。

公共关系:理论、实务与技巧(第6版)

公共关系:理论、实务与技巧(第6版)

公共关系:理论、实务与技巧(第6版)•目录:•第1章公共关系概论第1节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与要素第2节公共关系的职能界定第3节公共关系的起源第4节公共关系产生的历史条件第5节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第6节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第2章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第1节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第2节公共关系人员第3章几种常见的对象型公共关系第1节雇员关系第2节消费者关系第3节媒介关系第4节社区关系第5节股东关系第6节政府关系第7节名流关系第4章公共关系工作的一般程序第1节调查研究第2节谋划对策第3节实施方案第4节效果评估第5章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第1节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及其作用第2节赞助活动第3节庆典活动第4节新闻发布会第5节开放组织第6节展览会第7节举办会议第6章公共关系中的人际交往第1节人际交往与形象塑造第2节人际交往中的语言技巧第3节人体语言的交际功能第4节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克服方法第5节常见的人际交往形式第7章公共关系广告第1节公共关系广告的产生第2节公共关系广告的创意与策划第3节公共关系广告的媒介选择第8章公共关系活动模式第1节战略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第2节战术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第9章危机处理的公关技巧第1节公关危机与危机公关第2节公关危机的预防和处理第3节分析美联航暴力赶客危机处理第10章公共关系策划第1节公共关系策划概述第2节公共关系策划的科学思维第3节公共关系策划的方法第11章 CI战略第1节 CI要旨第2节 CI与公共关系第3节 CI要素与设计要领第4节 CI导入程序第5节导入CI的时机第12章国际公共关系第1节对外交往中的国际公共关系第2节国际公共关系的目标第3节国际公共关系活动第4节国际公共关系礼仪和外事规则各章案例思考题提示参考参考文献。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详解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详解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详解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简称PR)是指企业、组织或个人通过各种方式与公众进行沟通、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关系,以达到巩固声誉、塑造形象和增强影响力的目的。

从理论上看,公共关系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核心方面:1.双向对话原则:公共关系不仅仅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是要建立起组织和公众之间的双向对话机制。

公众要有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渠道,组织要积极倾听公众的声音并作出回应。

这样可以增强组织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2.良好沟通原则:公共关系工作的核心在于良好的沟通。

在与公众进行沟通时,要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避免虚假宣传和夸大其词。

同时,还要注意以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使公众能够理解和接受所传递的信息。

3.客观公正原则:公共关系要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尊重公众的权益和利益,不偏袒一方,不损害公众利益。

如果组织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争议,应该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解决,而不是试图掩盖或篡改信息。

4.全面决策原则:公共关系工作要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决策,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和影响。

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公众利益,避免仅仅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影响。

公共关系实务是基于公共关系原理进行具体实施的操作技巧和实际应用。

公共关系实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社会责任管理:公众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关注。

组织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公益活动和社区参与等方式回馈社会,树立良好的形象。

3.危机管理:在面临危机时,组织需要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应对公众的关切和质疑。

危机管理要做到及时回应、公开透明,以减少负面影响,并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4.品牌建设:公众对品牌的认知和印象会影响其对组织的信任和购买意愿。

组织要通过策划和执行品牌宣传活动,塑造积极的品牌形象。

公共关系的实践需要根据不同的组织和环境进行灵活应用,同时要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提高公共关系工作效果。

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和持续努力的过程,但只要遵守公共关系原理,并灵活运用实务技巧,就能够有效地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关系,提升组织的声誉和影响力。

公共关系学经典书籍

公共关系学经典书籍

公共关系学经典书籍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为组织提供有效的沟通和传播策略,提升品牌形象和信誉度。

本文将介绍十本经典的公共关系学书籍,涵盖了该领域的主要理论和实践经验。

1.《公共关系原理》作者:埃德华德·伯纳兹该书是公共关系学的经典之作,介绍了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书中详细说明了公共关系的定义、目标、策略和实践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教材。

2.《公共关系战略》作者:保罗·霍尔丹该书介绍了公共关系战略的设计和实施方法,重点讲述了如何制定目标、选择受众、确定信息来源和传播渠道等方面的内容。

该书适合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从业者和学生阅读。

3.《公共关系与传播管理》作者:詹姆斯·格里格斯该书介绍了公共关系与传播管理的概念和方法,涵盖了公共关系战略、传播计划、媒体管理、舆情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该书适合公共关系从业者和传媒学生阅读。

作者:丹尼尔·约翰斯顿该书介绍了公共关系与营销传播的关系和相互作用,重点讲述了品牌形象的塑造、产品宣传和销售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该书适合从事营销传播和品牌管理工作的从业者和学生阅读。

5.《公共关系与社会责任》作者:约翰·菲佛该书介绍了公共关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和互动,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实践。

该书适合从事企业社会责任和公共事务工作的从业者和学生阅读。

6.《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作者:托马斯·帕尔默该书介绍了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的关系和方法,重点讲述了危机预警、危机处理和危机后续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该书适合从事危机管理和公共关系工作的从业者和学生阅读。

7.《公共关系与政治传播》作者:丹尼斯·肯尼迪该书介绍了公共关系与政治传播的关系和互动,探讨了政治营销和政治宣传的实践策略。

该书适合从事政治传播和公共事务工作的从业者和学生阅读。

作者:尤金·巴德该书介绍了公共关系与国际传播的关系和互动,重点讲述了跨文化传播、国际媒体和国际公共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公共关系概论书籍

公共关系概论书籍

公共关系概论书籍
1. 《公共关系: 原理与实践》(作者:戴维·卡茨) - 这本书全面介绍了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实践方法。

它涵盖了公共关系的历史、理论和伦理准则,并提供了各种案例研究和实际技巧。

2. 《公共关系学导论》(作者:鲁特尔·福斯特) - 该书介绍了公共关系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包括组织沟通、媒体关系、危机管理等方面。

它还提供了实用的工具和策略,帮助读者在实践中应对各种情况。

3. 《公共关系与组织传播》(作者:丹尼尔·J·尤金) - 这本书深入探讨了公共关系与组织内部和外部传播的关系。

它涵盖了公共关系的战略规划、品牌管理、利益相关者参与等重要议题,并提供了案例研究和实践指导。

4. 《公共关系实务》(作者:高玉洁) - 该书主要面向中国读者,介绍了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

它涵盖了公共关系的策略规划、媒体关系、危机管理等方面,并结合中国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5. 《公共关系学导论》(作者:汤姆·霍里曼) -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公共关系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它涵盖了公共关系的历史、职业道德、研究方法等方面,并提供了大量的实例来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概念。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XX学院 XX 专业
公共关பைடு நூலகம்理论 与实务
授课人:XX XX 【全套课件】
为什么要学习公共关系学
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适应社会稳定的需要
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对外开放需要加强中国与外 部世界的双沟通,尤其是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 大背景下,一方面要了解世界,一方面向世界传播 自己;对外开放使形象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需要 树立公关意识和加强公关管理;对外开放需要按国 际惯例办事,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在即,学习和运用公共关系有利于完善 和规范组织的行为。
第一节 公共关系概述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要素与特征 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功能职能及基本原则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 1.了解公共关系的定义; 2.明确公共关系的要素和特征; 3.掌握公关的功能、职能和基本原则
课前思考题
课前思考题
1.公共关系与社会上的“拉关系”有什么本质区 别? 2.为什么说沟通是公共关系的核心概念?
第一章 公共关系概论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涵义
【专栏1-1】
莱克斯·哈罗博士所提出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职 能。它帮助一个组织建立并保持与公众之间双向的交流、理解认可与 合作;它参与处理各种问题与事件;它帮助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公众舆 论,并对之做出反应;它明确并强调管理部门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 它作为社会变化趋势的监视系统,帮助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并有效地利 用社会变化,保持与社会变化同步;它运用健全的、正当的传播技能 和研究方法作为主要的工具。这样较为详尽的定义详细地说明了公共 关系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Scott M. Cutilip & Ailen Center ) 同样认为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职能,它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 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讲义(PDF 32页)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讲义(PDF 32页)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基础部学习方法实践课本理论案例第一讲第一讲 公共关系概述 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第四节 公共关系职能及原则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关系?▪关系需要怎样去维护?基本概念-----公共关系▪1 状态知名度与美誉度(最理想的和较为稳定和安全的)▪2 活动协调、传播、沟通等维系好状态的活动▪3 观念懂得协调互惠传播沟通形象的重要▪4 职业公关咨询事务所公共关系涵义的表述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在运行中,为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相互合作,采取传播、沟通手段争取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公关的基本要素社会组织公众传播讨论:社会组织有哪些▪提醒:▪群体性▪导向性▪系统性▪协作性▪变动性▪稳定性社会组织有哪些▪1营利性组织如工商企业 、旅游服务单位、宾馆等▪2非营利性组织如学校 社会公用事业机构▪3互利性组织如政治党派 社会团体▪4公益组织如政府、军队 治安机关 司法机关公众分哪几类?▪提醒:▪群体性▪同质性▪变化性▪相关性公众的分类▪内外之分▪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首要公众、次要公众、边缘公众▪顺意公众、逆意公众、独立公众例:▪对于某旅行社来说,那些没有外出旅游打算的民众即为非公众;▪在开始形成旅游动向后,此类人就成了该旅行社的潜在公众;▪当游客开始确定旅游线路、选择旅行社时,他们进而成了旅行社的知晓公众;▪当旅游者与该旅行社签约,并开始其旅游活动时,游客必然对旅行社做出评价,成为行动公众。

传播▪传播的基本涵义: 传播就是社会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将信息和观念有计划地与公众进行交流的双向沟通活动▪传播的要素▪传播模式香农-韦弗模式信源传者发送器(信码)信道媒介受者接受器(译码)信宿信息信号信息噪音信号施拉姆:(新型控制论模式)编码解码译码信源信宿信(号)息信(号)息译码解码编码信源信宿传播评价:1、是在香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2、引入反馈机制,信息双向交流3、忽视外界环境因素对传播的影响公共的职能界定▪公关 ≠ 宣传▪公关广告▪公关市场营销▪公关庸俗关系▪但是公关担负着信息管理、咨询建议、宣传推广、协调关系和提供服务和危机处理的职能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思想条件技术条件 公共关系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公共关系思想的演变(一)古代时期:朴素自发的公共关系思想1.政治领域:告知、劝服意识;民心、名望意识; 联盟、危机意识;亲善、适中意识;2.军事领域:军心、攻心意识;美名、环境意识;3.经济领域:信义意识;招牌意识;交换意识;4.文化领域:仁爱意识;人和意识;交流意识;古代公共关系的特点1、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和盲目性2、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伦理色彩3、传播手段简单我国公共关系发展历程▪三个阶段:▪1.导入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及中期。

公共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公共关系是一门以建立、经营和维护组织与公众之间长期关系为目的的沟通学科。

其目的是促进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从而对组织的利益和声誉产生积极影响。

公共关系是现代组织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组织的经营、营销和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关注。

公共关系的理论是公共关系工作者实践的基础,也是公共关系工作革新和发展的动力。

公共关系理论始于20世纪初,20世纪40至50年代逐渐成熟起来,并不断取得新进展。

现今在公共关系领域里最有影响力和应用价值的几个理论分别为传播学理论、场域理论、外交政策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卓越社会责任理论等等。

传播学理论是公共关系领域里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理论,它主要强调了信息传播的作用。

这个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关注的是消息传递的渠道、受众和效果等方面问题以及传播策略如何影响受众和后果。

另外场域理论着眼于组织和环境之间的互动,要求公共关系专业人士对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精准的判断,并通过有效的沟通策略改变环境中的态度或行为。

外交政策理论是公共关系科学家主要关注国际关系和政策制定领域的一种理论,其主要目的在于描述和分析国际政治体系下各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结,为组织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发展提供参考。

另一方面,利益相关者理论迅速成为组织与利益关系管理方面的一大活跃领域。

该理论强调组织在选择和处理其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应该注重发现、平衡和协调利益相关者间的冲突和矛盾,以达到各利益相关者均衡地获得自己的权益,协调处理各方面利益进行公共传播。

卓越社会责任理论,是现代社会社会责任理念的核心内容之一,该理论主张企业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社会的整体利益。

这一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组织的关注和认可,成为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内容,成为组织经营的基本要求之一。

由于各理论的聚焦点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在实际公共关系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组织的情况和要处理的状况来有针对性的运用理论中的方法和手段来达到组织的目标。

公共关系:理论、实务与技巧(第7版)教学课件6

公共关系:理论、实务与技巧(第7版)教学课件6

二、处理顾客关系的艺术
(一)塑造为顾客服务的形象 (二)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 (三)对消费者实行科学管理 (四)与消费者保持通畅的信息渠道
(五)及时妥善处顾客投诉
第三节 媒介关系
一、 媒介关系的重要性 ➢ 媒介关系,也称新闻界关系,是指组织与新闻传播机构以及新闻 界人士等的关系。 ➢ 新闻媒介对于组织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处理政府关系的艺术
1 与政府部门沟通信息 2 与政府人员广为联系 3 扩大组织在政府部门中的信誉和影响
第七节 中间商关系
一、中间商的作用
➢ 中间商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和桥梁,任何企业组织生产出 来的商品必须销售出去,换回货币,购买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才能 保证在生产的顺利进行,而这一流程必须借助中间商来完成。中间 商在生产与消费之间可以简化交易联系,使流通过程节省、便利, 为生产者缩短买卖时间,顺利实现社会再生产。
二、处理中间商关系的艺术 (一)增强企业的吸引力 (二)为中间商提供便利和服务
➢ 要争取中间商的友 好合作,还要注意为中 间商提供各种方便和服 务。主要方法有:
技术服务 销售服务 管理服务 售后服务 广告服务
(三)促进了解,加深友谊
➢ 促进和巩固企 业同中间商的了解 和友谊,最有效的 办法是加强双方信 息交流。信息交流 的手段有:
➢ 其次,组织作为社区 的公民,就要遵守地方 的法律规章,组织的每 一项新政策也必须得到 地方政府的协助与支持 才能顺利进行,等等。
➢ 最后,组织作为社区的 一个细胞,就必然会对社 区的肌体发生影响。
➢ 首先,搞好社区睦邻 关系,不仅可以增加职工 的安全感,解除他们的后 顾之忧,而且也为组织的 正常运行提供了一个必不 可少的外部环境。

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

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

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在新媒体的时代下,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变化。

传统的公共关系观念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侧重于宣传、营销和管理等方面。

但现在,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公共关系的内涵逐渐丰富,公共关系的思想和方法也在不断变革。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

一、概念解释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简称PR)是指集体组织和企业为改善公众对其形象的认识和积极性而做的一系列策略和活动。

公共关系的宗旨是:为组织建立良好的信誉和声誉,使其在社会中更加广泛地传播和接受。

公共关系是建立在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基础上的一门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信息传播来加强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二、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关系理论1、影响力理论在新媒体时代,影响力成为了评估公共关系成功的重要指标。

影响力理论来源于社会学,它认为通过合理运用社交网络,可以培养和充分利用一些有影响力的人来传递信息,以达到影响某些人的目的。

因此,影响力理论可以成为公共关系实践的重要参考。

2、媒介生态模型媒介生态模型是指对某一社会生态环境下的媒介资源进行整体分析,并且分析其信息传播的特点、趋势和规律等等。

新媒体时代,公共关系需要适应不同媒介生态下的传播模式,结合各种媒介打造精准传播的场景和内容,以更为有效地传播目标信息并获得更好的公共关系效果。

3、关系管理理论关系管理理论是公共关系学中的一种方法,它重点关注组织和人之间的关系管理。

新媒体时代,公共关系必须注重与公众建立和谐的关系,通过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和人士关系管理,以增强与公众之间沟通的感性层次。

三、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关系实践1、网络口碑管理网络口碑管理是指通过社交媒体、微博、微信、博客等多种数字渠道,分析和管理企业、品牌、产品等在互联网上的口碑形象,以及在网络上的声誉管理策略。

它是新媒体时代公共关系的一种实践方式,可以通过口碑管理来维护、改善或提高品牌声誉,强化品牌形象,加强品牌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现代公共关系学理论与实践

现代公共关系学理论与实践

现代公共关系学理论与实践公共关系学是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与互动。

它作为一门学科,始于上世纪初,由美国开始发展,其理论与实践经历了不断的变化与发展。

本文将就现代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公共关系学的基本概念公共关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其核心是“信任、沟通和关系管理”。

它涵盖了广泛的社会领域,包括政府机构、企业、非营利组织、媒体和个人等。

其目的是通过构建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平台,建立信任,增强认同感,达成共识,实现共赢。

二、公共关系的理论体系公共关系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关系理论、传播理论、危机管理理论、社会贡献理论等。

关系理论是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它涵盖了所有涉及与公众建立关系的方面。

该理论强调建立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企业必须与其客户、员工、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各界建立牢固的关系,以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传播理论强调信息的传播、传达和接收。

它认为公共关系的核心是信息传播,企业需要通过传播渠道和媒体与公众互动,塑造品牌形象和企业的形象。

危机管理理论关注的是组织如何处理危机。

该理论认为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企业应该预测危机并及时回应,从而控制风险并避免危机影响。

社会贡献理论关注的是组织如何对社会做出贡献。

企业需要理解社会的需求和期望,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责任来回馈社会,增强公众的认同感和好感。

三、公共关系的实践原则公共关系的实践原则主要包括透明度、诚信、坦诚沟通、利益平衡等。

首先是透明度,企业应该公开信息,并确保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透明度提高了企业的信任度,防止谣言和误解的散布。

其次是诚信,企业需要保持诚信和道德原则。

如果企业没有选择正确的策略或行为,可能会损害其信誉和商业利益。

坦诚沟通是另一个关键原则。

坦诚沟通增强了企业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度,但需要循序渐进,逐渐建立互信互敬的关系。

最后是利益平衡,企业应该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考虑公众和社会的利益。

这有助于获得公众和政府的支持和信任。

四、公共关系的实践案例近年来,公共关系行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企业纷纷利用公共关系活动来推进业务发展。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

公共关系实践中的法律法规ຫໍສະໝຸດ 公共关系实践中涉及的法律法规
公共关系实践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及 应对措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遵守法律法规对公共关系实践的重 要性
公共关系实践中遵守法律法规的案 例分析
公共关系实践中的道德规范与约束
尊重公众:不得侵犯公众的隐私和利益,维护公众的形象和尊严。 诚信为本:传播真实、准确、客观的信息,不造谣、不传谣、不误导公众。 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公平竞争:遵守市场规则,尊重竞争对手,不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竞争优势。
感谢您的观看
合作与沟通:与媒体、政府、利益相关方等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危机
媒体关系的管理与维护
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通过积极沟通、合作,与媒体建立互信关系 及时回应媒体:对于媒体的采访和报道要求,应尽快回应并提供相关信息 保持透明度:在处理媒体关系时,应保持公开透明,避免隐瞒或误导媒体 危机公关:在出现危机事件时,应及时、透明地进行公关处理,维护组织形象
对企业公共关 系的影响:促 进企业与公众 之间的互信与 合作,提高企 业形象和声誉
双向对称模型在 企业公共关系中 的应用:建立有 效的双向沟通机 制,及时回应公 众关切,提升危
机应对能力
实践案例:某 企业在危机事 件中运用双向 对称模型,成 功化解危机并 提升品牌形象
公共关系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确定目标受众:了 解目标受众的需求 和期望,以便制定 有针对性的策略。
确定传播渠道:选 择合适的传播渠道, 如媒体、社交媒体 等,以扩大影响力。
制定策略:根据目标受 众的特点,制定相应的 公关策略,如品牌形象 塑造、危机应对等。

公共关系的应用和实践

公共关系的应用和实践

公共关系的应用和实践一、公共关系的定义和意义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 简称PR)指的是经营组织和公众之间关系的一种专业技巧和宣传活动,其目的在于制订和实施有效的沟通策略,以增进组织与公众的联系和形象。

公共关系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保持良好关系和互动的重要手段,通过与公众有效交流,建立良好品牌形象,提高企业、政府和公共机构的社会声誉,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有利地位。

二、公共关系的应用1、企业公共关系企业公共关系是指企业建立和维护与各种干系人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战略手段。

其目标是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名誉和信誉、增强企业形象等。

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1)企业宣传和广告:通过宣传和广告,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客户和投资者。

(2)危机管理和公关危机处理:针对企业面临的各种公关风险和危机,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减少损失和影响。

(3)安全和环保:企业应对环境保护和安全问题的公共关系策略,既能满足社会责任感,又能提高社会形象。

2、政府公共关系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机构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关系,其目的在于强化政府形象、信任度和合法性。

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1)政策解释和沟通:政府需要向公众解释政策意图和实施效果,借此提高公众对政策的支持和理解度。

(2)公共参与和形象塑造:通过借助公众媒体、社交媒体和公众活动等手段,提高政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政府形象。

(3)国际交往:政府还需要依靠公共关系手段,增进与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关系,加强国际交往,拓展对外合作空间。

3、公共机构公共关系公共机构公共关系是指各类公共服务机构与公众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关系,其目的在于提高公共机构服务质量、满足公众需求和提升政府形象。

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1)公共服务和信息发布:公共机构可以借助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客服热线等手段,提供公共服务和发布政府信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2)公共安全和危机管理:公共机构需要制订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的公共关系策略,保障公众安全和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厦门理工学院人文科学部宋富华公共关系学是—门发展中的、综合性的社会应用学科,其应用已经延伸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并将逐步形成以知识为核心的文明产业,学科以建立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为主线贯穿始终,其主要特点是:学科新、发展快;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综合性、多功能融为一体。

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公共关系意识的社会组织,不可能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而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实务在理论上对社会组织提出的指导原则和在实践上对这些组织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所接纳。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公共关系”的定义及其本质属性一、公共关系的定义定义公共关系要把握以下五点:第一,公共关系是组织与公众之间通过传播沟通结成的特定的关系;第二,这种特定的关系只有在真挚诚实和相互信任的情况下才能维系,只有在互惠互利、互需互酬的前提下才能发展;第三,“成也形象,败也形象”,形象塑造是公关的核心与目标;第四,人是现代管理科学的根本要素,公共关系只有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才能行使现代公关的管理职能;第五,由于现代公关活动有着明显的时代性与民族性,所以定义公共关系亦应考虑这一点。

因此,我们认为公共关系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是组织通过传播沟通,加强同公众的联系,坚持诚信互利,协调沟通,塑造形象,以求组织生存发展的现代管理职能。

二、公共关系的结构公共关系的结构由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组织”、“传播”和“公众”构成。

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不是个人与所有人;公共关系的对象或者称客体是公众;公共关系的手段是传播沟通。

“组织”和“公众”是公共关系的承担者,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是“传播”(munication,也译作“沟通”)。

三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通过传播沟通活动形成的信息的双向交流。

现代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一种管理职能,这种管理职能的本质属性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三、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1、以公众为对象。

2、以美誊为目标。

3、以互惠为原则。

4、以长远为方针。

5、以真诚为信条。

6、以沟通为手段。

第二章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2.1 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学科,最早产生于美国。

但公共关系作为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作为人类一种朴素的思想意识观念,作为人类一种不自觉的社会活动,却早已问世。

考古学家发现,远在公元前1800年的伊拉克、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我国古代的许多人类活动中,有许多类似于公共关系活动的成功范例。

《高卢战记》被称为“第一流的公共关系著作”。

《修辞学》被称为最早探讨“公共关系理论”的专著。

古今公共关系的异同:古代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公共关系,但与现代公共关系仅仅是“类似”而已,不仅没有独立的思想体系,甚至连这一概念都没有。

但却是今天公共关系产生的基础,应辩证地加以取舍、扬弃。

2.2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公共关系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等方面的社会条件相联系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

正是由于20世纪初人性文化的兴起,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和大众传播技术的日趋普及与提高等诸方面因素的滋生与促成,才使公共关系学这门崭新的学科脱颖而出,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面貌自立于新学科之林。

具体表现为:1、文化心理——由“理性”转向“人性”2、社会政治——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3、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4、物质技术——大众传播超越个体传播2.3 公共关系系产生与发展历程一、公共关系形成的四个阶段:1、巴纳姆时期(单向吹嘘式的公共关系)——现代公共关系的发端。

19世纪中叶在美国风行的报刊宣传代理活动,被认为是现代公共关系业的“前身”。

当时最有名的代表人物叫巴纳姆,故将公共关系发展史的这一段时期称为巴纳姆时期。

“报刊宣传代理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了自身的目的和利益,雇佣报刊宣传员在报刊上进行宣传活动,以制造舆论,扩大影响。

以巴纳姆为代表的报刊代理活动,全然不考虑公众利益,巴纳姆的信条是“凡宣传皆好事”,任意编造谎言和神话,利用新闻媒介“愚弄公众”,所以,这一时期,有人称之为“公众受愚弄的时期”、“反公共关系的时期”、“公共关系的黑暗时期”。

这种或把新闻媒介视为异己,或利用新闻媒介“愚弄公众”的现象,引起了新闻媒介的不满。

报纸杂志率先刊载揭露实业界那些“强盗大王”的恶劣丑闻。

据统计,1903年至1912年的10年间,有20 000多篇揭丑文章发表,同时还有社论和漫画,形成了美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清垃圾运动”(又称为“扒粪运动”、“揭丑运动”)。

2、艾维·李时期(单向传播式的公共关系)——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化的开始。

艾维.李(1877一1934) 被后人誉为公共关系之父。

1903年,他开办了第一家宣传顾问事务所,成为向客户提供劳务而收取费用的第一个职业公共关系人。

1906年,艾维·李向新闻界发表了著名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原则宣言》,全面阐明了他的事务所的宗旨:“我们的计划,是代表企业单位及公众组织,对与公众有影响且为公众乐闻的课题,向报界和公众提供迅速而准确的消息。

”这就是所谓企业管理的“门户开放原则”,反映了他的信条:“公众必须被告知”,并协助企业管理人员改革旧的政策和做法,尤其是改善对待员工和公众的态度。

总之,艾维·李不仅首创了“公共关系”这一专门职业,而且他提出的“说真话”,“公众必须被告知”的命题将“公共利益与诚实”带进公共关系的领域,使公共关系这门学科从对一些简单问题的探讨上升为探求带有某些规律性的原则和方法、大大推动了这门学科的发展。

3、爱德华·伯尼斯时期(双向沟通式的公共关系)——现代公共关系学科化的成熟。

1923年,爱德华·伯尼斯以教授的身份首次在纽约大学讲授公共关系课程,同年出版了被称为公共关系理论发展史的“第一个里程碑”的专著——《公众舆论的形成》,详尽阐述了“公共关系咨询”这一概念,提出了公共关系的原则、实务方法和职业道德守则等。

1928年,他写出《舆论》一书,1952年,他又出版了《公共关系学》教科书。

伯尼斯的主要贡献就在于,他把公共关系学理论从新闻传播领域中分离出来,并对公共关系的原理与方法进行较系统的研究,使之系统化、完整化,最终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新兴学科,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伯尼斯公共关系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他提出的“投公众所好”的主张。

他认为,在一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劝说活动有着巨大的威力,因而他非常注重运用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他与妻子合作进行公共关系咨询,接受过多位美国总统和实业界巨头的委托,运用公共关系实务成功地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4、斯科特·卡特李普和阿伦·森特时期(双向对称式的公共关系或调整与适应的公共关系)——现代公共关系发展的高级阶段。

1952年,美国的卡特利普和森特俩人出版了他们的权威性的公共关系专著《有效的公共关系》,论述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在公共关系的目标上将组织和公众的利益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方法上坚持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与沟通。

此书不断再版,成为公共关系的畅销书,在美国被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使该书的作者成为享有声望的理论权威。

至此,公共关系正式进入学科化阶段。

一门充满时代特征的、具有强大实用性的新兴学科以其崭新的身姿崛起于学科之林中。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职责和功能3.1 公共关系的职责在现代管理中,公共关系以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作为主要的工作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所开展的具体活动和工作便形成它的职责范围。

公共关系自身独特的职责使它与其他组织管理范畴相互区别,并逐渐得到各类社会组织的理解和重视。

公共关系的职责是指公共关系在组织的行政管理或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工作范围及其应当承担的责任。

经过长期的实践,逐渐形成了公共关系的一些最基本的职责,包括收集信息、辅助决策、传播推广、沟通协调、提供服务。

1、收集信息:包括与组织形象有关的信息、组织环境中的各种社会信息。

公共关系所收集的信息具有宏观性和社会性,对组织实现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辅助决策:包括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从公众关系角度评价决策效果。

公共关系参与辅助决策的主要意义是让公众利益贯穿于组织决策过程的始终,以避免组织决策只顾自身利益的片面性。

3、传播推广:包括创造舆论,告知公众;强化舆论,扩大影响;引导舆论,控制形象。

传播推广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方式,也是其关键环节。

只有借助这一环节,才能在组织与公众之间形成沟通的双向交流,争取公众对组织的了解和理解,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组织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4、协调沟通:包括协调内部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开展社会沟通,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

协调沟通是公共关系的根本职责,社会组织的形象主要是在不断协调沟通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5、提供服务:包括在组织内部为各个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服务、在组织外部提供社会服务。

公共关系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服务工作,它的管理地位和日常业务都具有明显的服务姓质。

公共关系工作的成效也需要以其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来衡量。

公共关系通过信息性、传播性、协调性、支持性、辅助性的服务使组织内部运转得更加顺畅、协调,使组织外部环境更加和谐、良好。

与公共关系职能相关的活动范畴,如交际;宣传与新闻;广告;营销推广;公共事务;游说;开发;论题处理;危机处理等都可视作是广义公共关系职能或方法的一部分,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不应将它们等同于、混淆于或取代“公共关系”。

虽然,在实践中公共关系的职责范围还会不断发展和演变,但其“传播管理”的核心内涵改变。

3.2 公共关系的功能从公共关系的实践过程来看,公共关系活动对组织的直接功能表现为树立组织形象和协调关系网络,同时公共关系活动对个人和社会也有间接功能。

一、公共关系对组织的直接功能公共关系对组织的直接功能主要表现为:1、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

公共关系树立组织形象的意义在于组织形象是组织的无形资产,良好的组织形象会给组织带来特定的价值;良好的组织形象能够激励士气,增强凝聚力,使组织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良好的组织形象,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组织社区环境,为组织的自身发展创造了和谐的社区环境。

构成组织形象的要素有:管理水平、员工形象、产品形象、服务质量以及环境形象等。

知名度和美誉度是评价组织形象的两个重要指标。

客观性、多维性、综合性和相对性是组织形象的基本特征。

塑造组织形象应本着有效性、总体性、统一性、持久性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