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参评 第一章 解表药
中药学:解表药
麻黄与桂枝
相同点:发汗解表
不同点:
麻黄:发汗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证。 又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力弱,治风寒表实、表虚 证。又温通经脉,通阳化气
紫苏
一、发汗解表--风寒表证 特点: 兼能开宣肺气
兼有行气作用
二、行气宽中--脾胃气滞证 行散气滞,宽畅中焦
三、行气安胎--妊娠恶阻, 胎动不安
祛风散寒:藁本、白芷 发散风寒:羌活、辛夷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定义:味辛性凉,具有发散风热 作用的药物,称为发散风 热药。
适应证:风热表证
薄荷
一、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温病发汗用薄荷,犹伤寒发汗 用麻黄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
二、透疹解毒--麻疹透发不畅、 风疹瘙痒
不同点:
薄 荷:发散力强,善清利头目,且疏肝 解郁
牛蒡子:发散力弱,兼宣肺祛痰,又解 毒消肿
蝉 蜕:发散力弱,长于开音,又息风止 痉,明目退翳
桑叶
一、发散风热--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二、清肺润肺止咳--肺热、肺燥咳嗽
“凉而宣通,最解肺中风热。” 《医学衷中参西录》
三、平肝明目--肝阳眩晕,目赤昏花
“桑叶炙煎饮之,止渴,一如茶法” 《食疗本草》
“汁煎代茗,能止消渴。” 《本草纲目》
菊花
一、发散风热--风热表证, 温病初起
二、清肝明目--目赤肿痛, 目暗不明
三、清热解毒--热毒疮痈
四、通窍--鼻渊
苍 耳 子
苍耳子始载《本经》,原名枲耳实。
“叶形如枲麻,子形如妇女装饰用的 耳珰,故名枲耳。”
《辞源》
一、祛风解表,宣通鼻窍-风寒表证 鼻渊
二、除湿止痛--风湿痹痛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一章解表药第一节辛温解表药8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11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12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13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14 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3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9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11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12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小结:1.解表药中有疏肝作用的:薄荷、柴胡。
第二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6 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排脓,利尿。
7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利尿通淋。
8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9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10 谷精草明目退翳,疏散风热11 青葙子明目退翳,除虚热12 密蒙花明目退翳,平肝阳第二节清热燥湿药5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第三节清热凉血药5 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诊。
6 水牛角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清心定惊。
第四节清热解毒药4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5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
7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定惊。
8 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
12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13 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
14 白鲜皮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
15 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16 土茯苓解毒,利湿,利关节。
17 山豆根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18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
19 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活络。
20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利湿,抗癌。
22 熊胆清热解毒,明目,止痉。
23 金乔麦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散瘀止痛。
24 鸦胆子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25 垂盆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26 秦皮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清肝明目。
27 马勃清肺,解毒,利咽,止血。
28 木蝴蝶清热利咽,疏肝和胃。
29 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利水消肿。
中药学:第一章 解表药
【性味归经】 ▪ 辛、微苦,温。 ▪ 归肺、膀胱经。 【功效】 ▪ 发汗解表 ▪ 宣肺平喘 ▪ 利水消肿 ▪ 其根可敛汗
麻黄
麻黄
【临床应用】 ▪ 1.外感风寒表实证。
常用配伍药
每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之 力。因麻黄兼有平喘之功,故对风寒表实而有喘 逆咳嗽者,尤为适宜,如麻黄汤(《伤寒论》)。
性传染病及急性感染性疾病初期的症候群相似。 ▪ 表证≠上呼吸道感染 ▪ 中医认为:“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西
医认为恶寒是由于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体温降 低所致,又由于受寒皮肤血管收缩,黏膜局部缺 血,抵抗力下降,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易于 入侵、繁殖,导致炎症,进而出现发热、恶寒、 头身酸痛、鼻塞、流涕、喷嚏等一系列症状。
解表药的概述
【性能特点】 ▪ 1.药性:多味辛,可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
即《内经》所谓:“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 发散风寒药:偏于温性; ▪ 发散风热药:偏于寒凉; ▪ 2.归经:主要归肺、膀胱经; ▪ 3.升降浮沉:作用趋向为升浮; ▪ 4.毒性:细辛、苍耳子为“有毒”之品;
解表药的概述
【功用与分类】 祛风解表----表证 ▪ (1)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风寒表证 ▪ (2)发散风热药--发散风热--风热表证 【配伍应用】 ▪ 因证选药:区分表证的寒热; ▪ 三因制宜: 因时、因地、因人。 ▪ 兼见症状:
解表药的概述
【使用注意】
▪ 1.不宜过汗 :使用解表药,尤其是发汗之力较强的祛 风药,服用量不可过大,否则汗出淋漓,既会伤阴, 又致损阳;若微令汗出,得汗即止,则既可使邪气 外出,又可令正气不伤。
▪ 适应证:主要用治外感表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 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等。但这章药不只用于表证。 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 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
中药学 各论第一章解表药
解:解除、解散之意。
表:表邪、表证之意。
解表:即解散表邪、解除表证。
“凡是具发散表邪之功,以解除表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根据本章药物的性能特点,可分为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两类。
本章药物多具辛味,故都具发散解表之功。
辛温解表药味辛性温,故能发散风寒。
辛凉解表药味辛性凉,故能发散风热。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及苔薄白、脉浮等表证。
辛温解表药适用于风寒表证。
辛凉解表药适用于风热表证。
表证兼正虚患者,须视其阳虚、气虚、阴虚之不同情况,分别配伍助阳、益气、养阴等扶正之品,以扶正祛邪;辛凉解表药用于温病初起,应适当配伍清热解毒药同用。
使用发汗力强的解表药,要注意掌握用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汗,以免损伤阳气和津液;体虚多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忌服;对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要慎重使用;入汤剂不宜久煎。
“凡具发散风寒之功,以治疗风寒表证为主的药物,称为发散风寒药或辛温解表药。
”以辛温为主,多归肺、膀胱经。
辛-能发散温-能祛寒肺-合皮毛,肺气通于卫。
膀胱-太阳经脉,主一身之表。
风寒表证。
又可称表寒证、外感风寒、感冒风寒、感受风寒。
味辛、微苦,气温。
主归肺、膀胱经。
功在“宣发”,在解表药中发汗力最强,被称为发汗峻品。
长于发汗、平喘,是治疗表寒实证和肺实咳喘的要药。
⒈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
配桂枝(麻黄汤)⒉止咳平喘:用于肺实咳喘,可随症配伍。
如:风寒犯肺配杏仁、甘草(三拗汤);寒饮伏肺配桂枝、干姜、细辛、半夏;邪热壅肺、肺气失宣。
配石膏、杏仁、甘草(麻杏石甘汤)。
⒊利水消肿:用于风水水肿。
主要症状腰以上水肿,头面为甚、恶风(类似现代医学急性肾炎初起) 配连翘、赤小豆。
⑴麻黄辛能宣温能祛寒、因此,麻黄具有发汗解表之功,可用治表寒实证。
⑵麻黄辛能宣,微苦泄降,温能祛寒。
入肺经宣发肺气,又具止咳平喘之功,可用治肺实咳喘。
⑶麻黄辛能宣,微苦泄降,小便通,水肿消。
中药学
第一章解表药1.麻黄:发汗,平喘,利水。
2.桂枝:助阳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利水,温通胸阳,温中散寒。
3.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安胎。
4.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5.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6.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7.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8.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9.白芷:散风解表,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痒。
10.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11.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12.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13.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1.薄荷:2.牛蒡子:3.蝉蜕:4.淡豆豉:5.桑叶:6.菊花:7.蔓荆子:8.葛根:9.柴胡:10.升麻:第二章清热药(51味)第一节清热泻火药(8)1.石膏:2.知母:3.芦根4.天花粉5.栀子:6.淡竹叶:7.夏枯草:8.决明子:第二节清热燥湿药1.黄芩:2.黄连:3.黄柏:4.龙胆草:5.苦参:第三节清热凉血药1.水牛角:2.生地黄:3.玄参:4.牡丹皮:5.赤芍:6.紫草:第四节清热解毒药1.金银花:2.连翘:3.蒲公英:4.紫花地丁:5.大青叶:6.青黛:7.穿心莲:8.牛黄:9.蚤休:10.半枝莲:11.垂盆草:12.土茯苓:13.鱼腥草:14.射干:15.山豆根:16.马勃:17.马齿苋:18.白头翁:19.秦皮:20.鸦胆子:21.红藤:22.败酱草:23.熊胆:24.野菊花:25.白花蛇舌草:26.白鲜皮:27.板蓝根:第五节退虚热药1.青蒿:2.白薇:3.地骨皮:4.银柴胡:5.胡黄连:第三章泻下药第一节攻下药1.大黄:2.芒硝:3.芦荟:4.番泻叶:第二节润下药1.火麻仁:2.郁李仁:第三节峻下逐水药1.甘遂:2.京大戟:3.红大戟:4.芫花:5.巴豆:6.牵牛子:第四章祛风湿药1.独活:祛风湿,止痛,解表。
2.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
第一章解表药
辛,苦,寒;肺胃
发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
1、用于外感风热,证见咳嗽、吐痰不利等2、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及风热发疹等证3、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的咽喉肿痛4、用于热毒疮疡及痄腮
蝉蜕
甘,寒;
肺肝
发散风热,透疹止痒,祛风止痉,退翳明目
1、用于外感风热,咽痛喑哑2、用于麻疹初起,疹发不透及风疹瘙痒3、用于惊痫夜啼,破伤风证4、用于风热目赤,目翳,多泪
第一章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临床应用
麻黄
辛、微苦,温。肺膀胱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1、用于风寒表实证2.用于咳喘实证3.用于风水水肿
桂枝
辛、甘,温
肺心膀胱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通阳化气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寒凝血滞的痹证,脘腹冷痛,痛经,经闭等证3、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紫苏
辛,温,
肺脾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
解鱼蟹毒
1、用于外感风寒证2、用于脾胃气滞证3、用于食鱼蟹中毒
生姜
辛,微温,
肺脾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多种呕吐证3、用于风寒咳嗽
香薷
辛,微温,
肺胃脾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1、用于阴暑证2、用于水肿
荆芥
辛,微温
肺肝
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鹅不食草
辛,温;肺肝
祛风散寒,宣通鼻窍,
化痰止咳
1、用于风寒头痛及鼻渊鼻塞2、用于湿疮肿毒3、用于寒痰咳喘证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一章解表药第一节辛温解表药NO. 品名功效1 麻黄发汗,平喘,利水。
2 桂枝助阳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利水,温通胸阳,温中散寒。
3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4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5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6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7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8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9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10 白芷散风解表,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痒。
11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12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13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14 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1 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2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3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4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5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6 葛根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7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8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9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10 淡豆豉解表,除烦。
11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12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小结:1.解表药中有疏肝作用的:薄荷、柴胡。
第二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1 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2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3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4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排脓。
5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6 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排脓,利尿。
7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利尿通淋。
8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9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10 谷精草明目退翳,疏散风热11 青葙子明目退翳,除虚热12 密蒙花明目退翳,平肝阳第二节清热燥湿药1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中药学要点归纳概要
1.《中药学》第一章解表药※重点概括解表兼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有麻黄、香薷、浮萍;而解表兼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有麻黄、细辛、紫苏叶。
解表兼能祛风湿或通络散寒的药物: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
解表兼能祛风湿止痛的药物有桂枝、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而解表兼能祛风止痉的药物有防风、蝉蜕。
解表兼能通鼻窍止痛的药物有白芷、细辛、苍耳子、辛夷。
此中辛夷为治鼻渊之专药;白芷芬芳退窍,主入阳明,为足阳明经引经药。
解表兼能利咽的药物有薄荷、牛蒡子、蝉蜕;而解表兼能透疹的药物有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浮萍、胡荽、柽柳。
解表兼能升阳举陷的药物有柴胡、升麻、葛根。
此中柴胡升肝胆之气而有升阳举陷之功,为治疗少阳之要药。
解表兼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有薄荷、柴胡;而解表兼能清热解毒的药物为升麻、菊花、野菊花、牛蒡子。
解表兼能消除水邪的药物:麻黄、桂枝、生姜、香薷、紫苏、细辛、白芷、浮萍。
其余章节兼能解表的药物:大青叶、板蓝根、青蒿、金银花、连翘、独活、广藿香、佩兰、苍术、前胡。
第二章清热药11.※重点概括清热药中,擅长清心火的药物:黄连、栀子、连翘、水牛角、生地黄、淡竹叶、竹叶。
清热药中,擅长清怒火的药物:龙胆草、夏枯草、栀子、大青叶、牛黄、赤芍、黄连、决明子、青葙、密蒙花、谷精草、熊胆。
清热药中,擅长清肺火的药物:黄芩、石膏、知母、地骨皮、金银花、连翘、芦根、天花粉、鱼腥草、射干、山豆根、马勃。
清热药中,擅长清胃火的药物:石膏、知母、黄连、芦根、天花粉、穿心莲、蒲公英。
清热药中,擅长清肠火的药物:黄连、黄芩、黄柏、苦参、白头翁、秦皮、马齿苋、鸦胆量、败酱草、大血藤。
清热药中,清暑热的药物:青蒿、金银花、石膏、绿豆。
清实热又清虚热的药物:知母、生地黄、玄参、牡丹皮、白薇、青蒿、地骨皮、胡黄连。
清热解毒中,兼治湿热泻痢的药物:白头翁、金银花、拳参、马齿苋、穿心莲。
清热解毒中,兼治肺痈吐脓的药物:鱼腥草、金银花、败酱草、蒲公英、穿心莲。
《中药学》_第一章解表药_中医世家
《中药学》_第一章解表药_中医世家第一章解表药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辛能发散,可使外邪从汗而解,故适用于邪在肌表的病症。
也即《内经》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义。
解表药的临床应用,有以下几点:1.感受外邪,具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表症者。
2.表邪郁闭,麻疹透发不畅者;水肿初期或麻疹初期兼有表证者,以及其它疾病具有表证需要发汗解表者。
解表药虽能透过发汗解除表证,但汗出过多能耗散阳气,损伤津液;因此,凡自汗、盗汗、热病伤津以及阴虚发热等症,都应慎用。
跟据解表药的性能,可以分为发散风寒,发散风热两类。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性味多为辛温,发汗作用较强。
适用于感冒风寒,呈现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或流清涕、舌苔薄白、口不渴、脉浮等寒象比较突出的表症。
对于咳嗽气喘、脚气水肿及风湿痛等初起具有上述表症的,也可应用。
麻黄【药用】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及木贼麻黄或其它含麻黄碱的同属植物的草质茎。
【性味与归经】辛、微苦,温。
入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及麻疹透发不畅,风疹身痒等症。
麻黄性温辛散,能发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风透疹。
用治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无汗等症,常与桂枝相须为用,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如治麻疹透发不畅,兼有咳嗽气急症状时,可在辛凉透疹药中酌加麻黄,因肺主皮毛,本品既能宣肺,又能发散,可收透疹、平喘的效果。
至于用治风疹身痒,可与薄荷、蝉衣等药配伍应用。
2.用于咳嗽、气喘。
麻黄能宣畅肺气而止咳平喘,故临床往往用治外邪侵袭、肺气不畅所致的喉痒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紧迫、胸闷、气喘等症。
如寒邪咳喘,多配杏仁、甘草同用;外有寒邪,内有痰饮,常配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等同用;至于肺热咳喘,常配石膏、杏仁、甘草等同用。
3.用于风水水肿等症。
麻黄既能发汗,又能利尿,故适用于水肿而伴有表症者,常与白朮、生姜等同用。
执业药师考试 - 中药学【解表药】
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又称发表药。
[解:解除,祛除.┃表:表邪,表证.]
┍ 发散风寒药:外感风寒表证(表寒证)[恶寒重、发热轻]
┕ 发散风热药┍外感风热表证(表热证)[发热重、恶寒轻]
┕温病卫分证. [ 卫 (表)┃(里) 气营血 ]
【配伍】:体虚外感需配补益药;表证风热较盛需配清热药;挟湿配祛湿药;痰多配化痰止咳药。
【注意事项】:①中病即止,不可过汗;②表虚自汗、体虚盗汗,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慎用;③入汤剂不宜久煎,多后下。
┍阳明头痛:前额连接眉棱骨疼痛,头痛像要裂开一样,眼睛红赤,潮热自汗┃舌苔黄燥,脉大有力。
多见于火热上攻证。
┝少阳头痛:头两侧连耳根、发际作痛,或偏头痛,伴有忽冷忽热,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目眩┃脉弦细,舌质偏红,苔薄黄。
肝胆火热上攻或风热证者多见。
┝太阳头痛:多在后头部疼痛,连及颈项背部┃发热恶风寒,脉浮。
多见于风寒、风热等外感证。
┕厥阴头痛:主要痛在头顶部,牵及头角,自我感觉有一股气向上冲腾,或欲吐而不得吐,或吐涎沫。
中药学01第一章 解表药
•
•
•
•
《本草蒙筌》 :恶细辛石韦,宜陈久年深。凡欲用之,须依法制去根节;单煮数沸,倾上沫用火焙干。 任合丸散煎汤,方不令人烦闷。以厚朴为使,入手足四经。手太阴经本经之药,阳明经荣卫之药,而又 入足太阳经、手少阴经也。发汗解表,治冬月正伤寒如神;驱风散邪,理春初真温疫果胜。泄卫实消黑 斑赤疹,去荣寒除身热头疼。春末温疟勿加,夏秋寒疫切禁。因时已变,温热难抵,剂之轻扬,仍破积 聚癥坚,更劫咳逆痿痹。山岚瘴气,亦可御之。若蜜炒煎汤,主小儿疮疱。患者多服,恐致亡阳。止汗 固虚,根节是妙。 谟按:东垣云:麻黄治卫实,桂枝治卫虚。虽俱治太阳之经,其实荣卫药也。肺主卫,心主荣。麻黄为 手太阴之剂,桂枝为手少阴之剂。故冬月伤寒、伤风咳嗽者,用麻黄、桂枝,即汤液之源也。然麻黄又 为在地之阴,阴当下行,何谓发汗而升上?经云:味之薄者,阴中之阳。麻黄属阴,气味俱薄,薄则阴 中有阳可知矣,安得不为轻扬之剂升上而发汗乎?但入手太阴经,终亦不能离少阴之本体也。 《本草乘雅》 :麻黄表黄里赤,中虚象离,生不受雪,合辅心王,宣扬火令者也。主治寒风湿疟,标 见头痛之标经,侵淫部署之首,形层之皮,致毛孔满实,逆开反阖者,宣火政令,扬液为汁而张大之, 八万四千毛孔,莫不从令,而去邪热气矣。但热非病反其本,得标之病,即寒风暴虐之气,使人毛孔毕 直,皮肤闭而为热,劲切之性,仍未反乎本气之寒也。咳逆上气者,毛孔满闭,则不能布气从开,故上 逆而咳。症坚积聚者,假气成形,则不能转阖从开,故积坚而症。盖不独本性不迁,即本气犹未变易, 故仍可转入为出,易冬为春,否则妄汗亡液,败乱心王矣。 《药性解》: 麻黄专主发散,宜入肺部;出汗开气,宜入心与大肠、膀胱。此骁悍之剂也。可治冬月 春间伤寒瘟疫,夏秋不可轻用,惟在表真有寒邪者可用。或无寒邪、或寒邪在里、或里之人,或阴虚发 热、或伤风有汗、或伤食等症,虽发热恶寒,其不头疼身疼而拘急,六脉不浮紧者,皆不可用。虽可汗 之症,不宜多服,盖汗乃心之液,若不可汗而汗,与可汗而过汗,则心血为之动矣,或至亡阳,或至衄 血不止,而成大患。丹溪以麻黄、人参同用,亦攻补之法也。医者宜知之。 《药鉴》 :气温,味苦甘,气味俱薄,无毒,升也,阳也。手太阴之剂,入足太阳经,走手少阴阳明 经药也。去根节者发汗,留根节者敛汗。惟在表真有寒邪者宜用之。若表无真寒邪,或寒邪在里,或表 虚之人,或阴虚发热,或伤风有汗,或伤食等症,虽有发热恶寒,其不头疼身痛而拘急,六脉不浮紧甚 者,皆不可汗。虽有可汗之症,亦不可过。盖汗乃心之液也,不可汗而汗,与可汗而过之,则心家之液 涸,而心血亦为之动矣,或致亡阳,或致衄血不止,而成大患也。戒之!君羌活,能散风邪。佐独活, 能消脚气。同杏仁,能去寒邪,兼理哮喘。臣甘菊,能清肺热,更明眼目。身能发汗,根主敛汗。风家 用之多验者,何哉?盖风至柔也而善藏,麻黄性至轻也而善驱,内用气血药以托之,外用浮剂以散之, 此以善藏始者,不得以善藏终矣。阴虚发汗者,鹿角四物汤加根节敛汗。汗多亡阴者,附子四君饮入根 节回阳。痈疽方起者,行凉药中兼用之,即散无疑。寒邪战栗者,疏风药中兼用之,立止不谬。痘家初 发热,及痘红紫稠密,皮厚不快者,多用于行凉解毒药中,则内托外散,正气谓开门放贼,而痘亦因之 稀少矣。又能散胸膈泥滞之气。表虚则忌。
中药学课件第一章解表药
散风湿——特点:上 通脑顶,下行足膝, 外达皮肤。
注意:有小毒。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十分。
辛夷
散风寒——风寒头痛。
通鼻窍——治鼻渊 要药。
用法:包煎。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十分。
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
宣散风热——风热表证、风 温初起。
透 疹 ——应 用 : ①风 疹 ,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十分。
白芷
散风除湿——特点:味辛而
外散风寒,气芳香而内化水 湿。应用:①风寒感冒,② 湿浊中阻证,③湿盛带下证, ④胃肠型感冒,⑤风湿痹痛 等。 通 窍 止 痛 ——应 用 : ① 风 寒客于阳明经之前额头痛, ②鼻渊头痛,③牙痛等。
消肿止痛——疮疡肿痛。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十分。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十分。
柴胡
疏散退热——特点:解热效 优,肌表之热、半表半里 之热皆可清退。应用:① 感冒发热,②少阳病之寒热往 来,③疟疾发热。
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阳气下陷之子
宫下垂、脱肛等。 注意:炮制品,禁忌证。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十分。
葛根
解肌退热——特点:解肌效
温通经脉—寒凝血 脉证。
通阳化气—阳虚证、 痰饮证等。
注意:阴虚阳盛、孕 妇慎服。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十分。
麻黄与桂枝的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二药都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实无汗
证,常相须为用。同中之异:其中麻黄发汗力强, 桂枝发汗力弱,然桂枝味甘兼补,又宜于风寒表 虚有汗证。不同点:麻黄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十分。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01章 解表药
第一章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表证。
部分药物还可用于咳喘、水肿、疹发不畅,以及风湿痹痛等。
解表药使用需注意:
①掌握用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汗,以免损伤阳气和津液;
②体虚多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忌服;
③对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虽有外感表证,也要慎重使用;
④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过多而降低疗效。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一部分常用单味中药 第一章 解表药
天星医考之《中药专业知识二》第一部分常用单昧中药第一章解表药【性能特点】四气——有偏温者,有偏凉者;五味——多味辛,辛散轻扬;升降浮沉——多升浮;归经——多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毒性——多无毒。
【功效】发汗解表;部分解表药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
【适应范围】主治外感表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等。
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
【使用注意事项】1.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气伤阴。
2.自汗、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证、失血患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药。
3.注意因时因地而异,如春夏腠理疏松,解表药用量宜轻;冬季腠理致密,解表药用量宜重;北方严寒地区用药宜重;南方炎热地区用药宜轻。
4.解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配伍方法】表证兼虚者,须视其阳虚、气虚、阴虚之不同情况,分别配伍助阳、益气、养阴等扶正之品,以扶正祛邪;辛凉解表药用于温病初起,应适当配伍清热解毒药。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性能特点】性味多属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
【功效】以发散肌表风寒邪气为主要作用;部分药物分别兼有祛风止痒、止痛、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
【适应证】1.主治风寒表证。
2.部分药物可用治风疹瘙痒、风湿痹证、咳喘以及水肿、疮疡初起等兼有风寒表证者。
麻黄【药性】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性能特点】辛散质轻,苦泄温通,重在宣肺,药力较强。
入肺与膀胱经,外能开腠理,透毛孔,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内能开宣肺气,通畅气机,以平喘。
此外,通过宣肺,又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利水消肿。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1)风寒感冒。
本为发汗解表之要药。
宜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
(2)肺气不宣的喘咳证。
(3)风水水肿(水肿兼有表证)。
【配伍】1.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功著。
中级中药师中药学笔记
海金沙. 利尿通淋,止痛。(甘、咸,寒)
石韦. 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甘、苦,微寒)
冬葵子. 利尿通淋,下乳,润肠。(甘、涩,凉)
灯心草. 利尿通淋,清心降火。(甘、淡,微寒)
萆薢. 利湿去浊,祛风除痹。(苦,平)
3.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甘,寒)
连翘.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苦,微寒)
穿心莲.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苦,寒)
大青叶.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苦,寒)
板蓝根.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苦,寒)
青黛.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咸,寒)
生地黄.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甘、苦,寒)
玄参. 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甘、苦、咸,微寒)
牡丹皮. 清热凉血,活血祛瘀。(苦、辛,微寒)
赤芍.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苦,微寒)
紫草. 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甘、咸,寒)。
水牛角. 清热凉血,解毒,定惊。(苦,寒)
威灵仙. 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辛、咸,温)
川乌. 祛风湿,温经止痛。(辛、苦,热。有大毒)
蕲蛇. 祛风,通络,定惊止痉。(甘、咸,温)
乌梢蛇. 祛风,通络,止痉。(甘,平)
木瓜. 舒筋活络,和胃化湿。(酸,温)
蚕砂. 祛风湿,和胃化湿。(甘、辛,温)
白豆蔻.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辛,温)
草豆蔻. 燥湿行气,温中止呕。(辛,温)
草果. 燥湿温中,除痰截疟。(辛,温)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1. 利水消肿药
茯苓.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甘、淡,平)
中药学第一章解表药对比归纳
中药学第一章解表药对比归纳第一组,麻黄与桂枝相同点:都具有辛温,归肺和膀胱经的作用。
且具有发汗和风寒感冒的作用。
不同点:麻黄以其发散之力强。
故又有宣肺利气,利水消肿的作用。
桂枝以其辛温的特点,更以温阳为用,具有助阳化气的作用。
故可治痰饮,水肿。
和平冲降逆的作用。
在炮制方面,麻黄独特的蜜制更有止咳利肺的作用,而桂枝则讲究去枝。
第二组,紫苏叶,生姜与香薷相同点:都具有归肺脾的特点。
且都为辛温之品。
但是紫苏叶以温强于后两者。
而紫苏叶和生姜都具有对中焦有作用。
两者又具有解鱼蟹毒的作用,且又治疗风寒感冒的作用。
不同点:紫苏叶对脾胃行气作用强,所以具有良好的治疗脾胃气滞作用。
对于妊娠止呕亦有作用。
而生姜以治疗脾胃寒症,胃寒呕吐之用。
故有呕家圣药之名。
而以辛温的特点,治疗胃寒咳嗽亦强。
它同时具有解生半夏和天南星的独特作用。
香薷发汗力缓,有发汗散寒的作用,而已辛温又有入于脾胃化湿和中,所以又有夏月麻黄之称。
而其归肺经,又有力水去湿的妙用。
第三组,荆芥与防风相同点:都为辛,微温的作用。
但是防风更有一甘的特点。
荆芥具有归肺肝经的作用。
而防风则具有归肺,膀胱,脾经的作用。
且都有治疗感冒头痛,透疹瘙痒的特点。
不同点:荆芥具有治疗疮疡初起之证,而防风独居治疗破伤风的作用。
而防风辛温,故又有治疗风湿痹痛作用。
【附注:荆芥炭,因其为荆芥段炮制作用,所以具有辛温涩的特点,但仍然归肺肝经,但涩以收敛,所以它具有止血作用。
】第四组,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相同点:都具有辛温特点。
然其特点各有不同。
不同点:羌活归肾和膀胱经,具有解表散寒作用。
具有治疗风寒感冒,头痛项强作用,其治疗风寒湿痹,腰背酸痛,由以上半身风寒湿痹,背痛肩酸为主。
而白芷归肺,胃,大肠经。
以治疗风寒感冒,燥湿带下,疮疡肿痛的特点,尤以入阳明经为主。
而细辛归心,肺,肾经。
尤以风寒感冒,痰饮咳嗽,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但【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有毒。
故细辛不过钱。
】而藁本归膀胱经,以治疗太阳经风寒湿痹为主,苍耳子归肺经,以治疗风寒头痛,为主。
中药学课件-1.1解表药
有夏月麻黄之称
28
香薷 《名医别录》
1.风寒感冒。 辛温发散,其气芳香,入于脾胃又能化湿和
中而祛暑,多用于风寒感冒而兼脾胃湿困,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脘满 纳差,苔腻,或恶心呕吐,腹泻者)。该证 多见于暑天贪凉饮冷之人,故前人称“香薷 乃夏月解表之药”“夏用之用香薷,犹冬月 之用麻黄”,常配伍厚朴、扁豆,如香薷散。
12
麻黄
【药性】 辛、微苦, 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13
麻 黄【临床应用】
1.风寒感冒
味辛发散,性温散寒,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
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
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
每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因麻黄 兼有平喘之功,故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
43
荆芥 《本经》
[来源] 为唇形科一年 生草本植物荆芥的干 燥地上部分。
44
荆芥 《本经》
【药性】 辛,微温。 归肺、肝经。
【功效】 解表散风 宣散透疹 祛风止痒 消疮 炒炭止血
45
荆芥 《本经》
1.外感表证。 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
和缓,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对 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 均可广泛使用。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概述
分类 1、辛温解表药(发散风寒药)。主治风寒
表证,发热轻,恶寒重,头身痛,无汗,流 清涕,脉浮紧等。 2、辛凉解表药(发散风热药)。主治风热 表证、温病初起,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 口渴,流浊涕,舌尖红,脉浮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 汗法的作用机理
1.促进汗腺分泌和血管舒张反应,以利于祛 除病邪,其中可能包括排泄毒素、中和毒素、 抑制细菌和病毒,以及加强吞噬细胞的防御 能力等。
2.通过发汗和扩张周围血管,以发散体温 而起退热作用。
3.改善全身和局部的循环功能,促进代谢 产物的排泄和局部炎症的吸收。
4.通过发汗和全身循环的加强,增加肾小 球过滤等作用,以排除体内潴留的水分等。
七、适应范围:
感冒、流感、麻疹、腮腺炎、流脑等感染 性疾病的早期;以及急性肾炎、急性风湿 热、急性结膜炎、急性充血性青光眼、产 褥热等临床各科的疾患。
第八章 解表药
一.概念:
解除
表邪
解
发散
表
疏散
表证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 药物,称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二、性能特点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味多辛(桑叶、蝉蜕、木贼除外),能 发散
2.多归肺(主皮毛)、膀胱经(主表)
3.质轻,善走表
4.多升浮;个别有毒性
温
5.性
凉
三.功用与分类:
麻黄
香薷
共同点:
发汗解表,利水消肿
不同点:
宣肺而平喘
化湿和中
香薷/药材香薷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共同点:
发散风寒湿邪,止痛
其中:白芷、细辛通窍(宣通鼻窍)
不同点:
消肿排脓 温肺化饮
燥湿止带
羌活/药材羌活
白芷/杭白芷/药材白芷
汉城细辛/北细辛/华细辛
辽蒿本/蒿本
苍耳子 辛夷
苍耳子
玉兰花/望春花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
一、性能特点
兼苦味:牛蒡子、蔓荆子、
1.性味:多属辛, 柴胡、菊花
凉(微寒) 兼甘味:菊花、葛根、升麻
部分甘、寒(质轻)——蝉衣、桑叶
2.归经:多归肺经;次入肝经。
二、功用
发散风热——治外感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邪在卫 分者。
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苔薄黄、 脉浮数
不同点:
淡豆豉辛散轻浮,能疏散表邪,且解表之力较 缓,无论风寒表证、风热表证皆可配伍应用。
同时,淡豆豉又能宣散邪热而除烦,又可用治 外感热病,邪热内郁胸中,胸中烦闷,不眠等 证。
本品以桑叶、青蒿发酵者药性偏寒,多用治风 热感冒、热病胸中烦闷之证;以麻黄、紫苏发 酵者药性偏温,多用治风寒感冒。
共同点:
苍耳子与辛夷均能发散风寒、宣通鼻窍,主治 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不闻香臭等证。
同时,也可用于风寒头痛。
不同点:
苍耳子有小毒,又能祛风湿、止痛,又可用于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以及风疹瘙痒等证。
辛夷则药势上行于头面,善通鼻窍,专治鼻渊, 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
本品有毛,刺激咽喉,内服时宜用纱布包煎。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共同点: 疏散风热、透疹、利咽 不同点: 清利头目 宣肺祛痰 疏肝解郁 解毒散肿
明目退翳 息风止痉
薄荷/药材薄荷
牛蒡/牛蒡子
黑蚱/蚕蜕
桑叶
菊花
共同点:
疏散风热,平肝,清肝明目
不同点:
清肺润燥
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桑/桑叶
贡菊/杭白菊/滁菊
柴胡 升麻 葛根
不同点:
麻黄辛温,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的风寒表 实证。
且能宣肺平喘,也常用治肺气壅遏的咳嗽气喘证。
浮萍辛寒,适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无汗的风热表 证。
且能透疹止痒,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以及风 疹瘙痒等证。
淡豆豉 大豆黄卷
共同点:
淡豆豉、大豆黄卷均源于黑大豆,但因加工方 法不同而作用有异。
1.根据四时 夏季——伤暑 阴暑,发散风寒药+化湿药
感邪的不 秋季 凉燥,发散风寒药+润燥药
同,进行
温燥,发散风热药+润燥药
选药配伍
冬季:风寒,发散风寒药+温里药
2.体虚外感,应扶正祛邪。
气虚——配补气药
血虚——配补血药
阴虚——配养阴药
阳虚——配补阳药
五、使用注意
1.但热不寒,病不在表而在里,不宜使用。 2.取微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以免“伤
大豆黄卷功能解表祛暑,清热利湿。适用于暑 湿、湿温初起,湿热内蕴所致发热汗少,恶寒 身重,胸闷苔腻等证。
解表祛暑用清水豆卷,清热利湿用制大豆黄卷。
不同点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麻黄
肉桂树
桂枝饮片
紫苏 生姜
共同点:
发汗解表,解鱼蟹毒
不同点:
行气宽中
温中止呕
理气安胎
温肺止咳
紫苏/紫苏叶
姜/生姜
荆芥
共同点: 发表散风 不同点: 透疹消疮 (炒炭)止血
防风
胜湿止痛 止痉 止泻
荆芥/药材荆芥
防风/药材防风
共同点:
发表、升阳
其中,柴胡升麻两者均能升阳举陷
升麻、葛根两者又均能透疹
不同点:
退热
清热解毒 生津止渴
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 升阳止泻
柴胡/狭叶柴胡
兴安升麻/大三叶升麻
野葛/甘葛藤
麻黄 浮萍
共同点:
麻黄、浮萍皆能宣肺气、开毛窍、通水道而发汗 解表、利水消肿,均可用治外感表证,恶寒、发 热、无汗,以及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
一、性能特点 1.性味: 兼苦味——麻黄、羌活、苍耳子 多为辛、温 兼甘味——桂枝、防风 2.归经:多入肺、膀胱经 3.毒性:细辛、苍耳子有小毒 二、功用:发散风寒——主治风寒表证 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痛身痛, 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
麻黄
桂枝
共同点 发汗解表
发散风寒—治风寒表证
部分还治痹证、喘咳、水肿、
发散表邪 疮疡初起兼有风寒表证者
发散风热—治风热表证.
治疗表证
部分还可治风热所致目赤多
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及
风热咳嗽
(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
四、 配伍原则
春季:风热、风温—发散风热药
+清热泻火、解毒
阳暑,发散风热药+解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