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掌握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因素以及人口、城市、交通等人文因素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我国四大区域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探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如何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势,克服制约因素,促进区域发展的建议。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区域的发展案例,使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总结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作用。

2. 分析自己家乡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促进家乡发展的建议。

3. 收集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面,评价学生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方面的掌握程度。

关注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认识。

必修三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必修三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 油等矿产资源
5.地理环境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作方式
熟制 工业类型
5.地理环境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区域
耕作方式 熟制 工业类型
长江三角洲
水田耕作 一年两——三熟 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
旱作农业 一年一熟 重化工业
6.地理环境对生活活动的影响
请看课本P4“活动”:
比较内容
差异: 1 地理位置 2 气候条件 3 土地条件 4 矿产资源条件 5、其他:河流 植被 地形 影响: 1 农业 2 工业
比较
1.地理位置差异: (1) 在中国的位置
1.地理位置差异: (2)纬度位置(3)海陆位置
2.气候条件差异
3.土地条件差异
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表
用案例说明: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 东到海边,包括江苏、浙江两省部分地区和整个上海市, 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只有少数小 山丘像孤岛一样矗立在平原之上。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 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
松嫩平原位于东北腹地,东靠长白山地,西接科尔 沁草地,北枕大小兴安岭,南至辽河干流以北,跨黑龙江、 吉林、辽宁三省,共辖53个县(市)。土地总面积19.5万 平方千米,1990年年末人口3466万,分别占东北区的 20.4%和34.6%。
地理环境
农业生产 开发早期 发展方向 发展水平 区域 不同 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
商业
工业生产
工商业社会 内涵和特征
干旱 区 半干 旱区
半湿 润区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内容详析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内容详析

2各 版本 知 识 结构 ( . 以人教 版 、 湘教版 、 中图版 为例 , 见
图 12 3 、、 )
三、 重难 疑点
长 江 三 角 洲 不 同 的 阶 段
裹裘曩磊砉 作发缓 壶莲譬 耕业展慢

1 学重点分析 . 教
根据 高 中地理课 程标 准 ,无 论是 哪个 版本 的 教材对 该 课程标 准 的阐释都 离不 开 区域发 展 的阶段 和环境 产生 的影 响 。本节课 有两个 学习 的重 点 : 区域发 展阶段 的划 分和各 ① 阶段 的 自然 与人 文环境 特征 ;② 不 同阶段环 境对 人类 活 动

课文 和地 图材料 , 通过 分析 得知 : 江 中下游 平原 在农 业发 长
同阶段环境对 人类 活动 的影 响
} 达成教 学 目标 , 需要

展 的初 期 , 重 的土壤 和稠 密 的水系 成为农 业 发展 的障 碍 ; 粘 随着船 的使 用 , 流反 而成 为重要 的交 通通 道 , 加上 人们 河 再 利用农 业技 术 改 良了土壤 , 以出现 了 “ 所 湖广 熟 , 天下 足 ” 的 景象 ; 随着城 市化 和工业 化 , 江 中下游 平原 的耕 地面 积减 长
比较 不 同发 展 阶 段 地 理环 境 对 人 类 生 产 和生 活 方 式 的影 响 。从 课程 标准 来说 , 教 学 内容要求 师生 在教 学 时 , 要 该 需 结合 具体 的 区域 , 通过 比较 的方 法 , 学会 分析 不 同的 区域发 展 阶段 地理环 境对人类 生产 和生活方式 的影 响。 高中地理各 版本教材都针对该课程标准选取了不同的案例 , 通过 比较 的方 法分析 了不同的历史 阶段环境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 。 各版本教材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班级:学号:姓名:【学习要求】1、区域的含义。

2、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长江中下游平原与松嫩平原比较。

3、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重点难点】1、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长江中下游平原与松嫩平原比较2、学会基本的区域分析方法。

【自主探究】知识点一:区域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单位,它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一定的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和边界。

3、不同区域由于的差异,人们的生活特点有许多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发展等也存在差异。

知识点三: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土壤使人们的开垦困难,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农业。

2、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农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和生产基地。

3、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人口、城市,人均耕地,生产规模,商品率,农业生产在全国中的地位下降。

【小试牛刀】【基础题】读右图,回答1~3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为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3、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0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该标志物应位于图l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读右图:我国三大自然区(I、II、III),回答4~5题。

4、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A.地形条件不同 B.水热条件不同C.土壤条件不同 D.光照条件不同5、有关I、II、III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有()A.II区比III区纬度高,故热量较III少B.III区比II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II区强C.III区与I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D.II区比I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与I区北部为界6、制约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的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因素,发生在()①船舶被广泛用作交通工具之后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工具的改良之后③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④工商业得到充分发展之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桑蚕基地④淡水鱼基地⑤热带水果产地⑥油料作物生长基地 ⑦长绒棉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⑦ D.④⑤⑥⑦⑧【提升题】8、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比较不同区域的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商业贸易 生活活动 衣、食、住、行
活动
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 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 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 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 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 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 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 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 距比南方大。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南充高中 岳鹏程
一、区域
1. 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
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 方法划分出来的。
2. 分类: 按划分标准不同,区域可分为各种类型。
(1)按性质划分的区域类型 自然区域 经济区域 社会、文化区域
(2)按方式划分的区域类型 区划区域 类型区域
开发早期
改造自然能力低下
水系成了交通阻隔 土壤黏重、开垦困难
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发展阶段 科技进步
船作为交通工 具被广泛使用 生产工具改进 生产技术改良 多水而黏重的土 壤适合种植水稻
稠密的水系成了 天然的水道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社会
粮食是重要影响因素
水稻单产高 地理条件适合种水稻 劳动力丰富 长江中下游平原成 为粮食主要产地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 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 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 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 午有阳光照射,房间距自南向北逐渐增大。

“区域发展”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区域发展”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区域发展”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区域发展的概念,掌握不同区域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分析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区域发展现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和环保意识,增强对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异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区域发展的含义和特点:地域发展是指某一地域内资源的利用方式、社会经济结构和物质生活水平的变化和发展。

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因此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

2. 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和政策条件等。

3. 中国的区域发展:涉及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发展差异,以及各自的特点和展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区域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

2. 要求学生理解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异,并能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四、教学方法1. 图片法、实物法、实地调查法、讨论法、情境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提倡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地域的发展现状,激发学生对区域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介绍区域发展的含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不同地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并展开讨论。

3. 总结:让学生总结不同地域的发展特点,并交流分享。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确保学生对区域发展的概念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2. 学习:介绍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和政策条件,让学生理解不同因素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3.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某一地域的发展状况,并提出合理建议。

六、教学与评价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展示、实地调查报告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进行全面评价。

2. 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课题: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设计人:肖益单位:驻马店市汝南双语学校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区域的含义②通过读图分析,初步掌握分析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①归纳出区域的主要特征,能用简洁的地理语言表达区域的特征。

②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去理解“区域”的含义,先引导学生回忆熟悉的区域,然后启发学生总结区域的基本特点,进而将所举的区域归类。

③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为例,比较他们在地理位置、气候、土地、矿产等条件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读图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培养分析区域差异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建立科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四、教学难点:1.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等六、课型新课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以焦作市的经济发展之路引入新课,随后,教师发问:“循环大课堂,知识大循环,你该怎么做?”学生答:“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活动我当家!”教师发令:活动开始——先抢机会,再赢成绩!1、各小组学生竞争参与导学案中设计的八个活动,即“先抢机会”,能写下答案的就写到黑板上,需要口答的,先写下本小组的序号——抢得机会;2、老师带领学生共同评议各小组的成果,按活动顺序逐一评议并打分(ABCD四个档次)——“赢得成绩”;3、本课小结(视时间和难度而定),老师或者学生总结,之后发放下节导学案。

九、板书设计十、附导学案【汝南双语学校高二地理导学案】第一课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备人:肖益从备人:付松臧莹莹一、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含义。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松嫩平原
旱地耕作业
水稻(主)、油菜、 玉米、春小麦、 棉花等 大豆、亚麻等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水产业较为发达 西部发展畜牧业
长江三角洲的农作物
松嫩平原上的大豆、春小麦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人 交通 陆运发达 水陆空等运输发达 类 我国的 活 工业 我国重要的 重化工业基地 动 综合性工业基地 差 城市 异 沿河、海和铁路分布 沿铁路分布 除此之外,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还会 产生其他影响吗?
地 理 位 置
气 候 条 件
土 地 条 件
矿 产 资 源
开发早期 农业社会
地理环境差异 农业生产 商业 工业生产
不同区域 发展(横向)
区域
区域发展 不同阶段 (纵向)
工商业社会
内涵和特征
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 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傣族竹楼
陕西窑洞
蒙古包
江南水乡
广东的骑楼
因纽特人的冰屋
【想一想】不同地区居住建筑景观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一.区域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区域的边界有的是明确的,有的是模糊的 (2)区域内部的性质相对一致 (3)区域的层次性
东北地区←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植被
区域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 区域内差异的主导因素
区域内分异规律
垂直地带性
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西北干旱半干旱 青藏高寒区 区 农业活动 交通 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分布
对自然的影响
畜牧业和灌溉 农业 线路较稀,公 路交通为主 发展中 沿绿洲、河流 、铁路分布 荒漠化和盐碱 化 畜牧业为主 不便 人口稀少, 经济落后 稀少 微弱

第三单元第二节《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高二第二学期地理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三单元第二节《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高二第二学期地理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
(2)设计一份南水北调工程相关的实践活动方案,可以是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2.作业目的:
(1)通过撰写分析报告,巩固学生对南水北调工程影响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设计实践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了解南水北调工程。
2.学生具备一定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但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应提供丰富的地图、统计数据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3.学生对社会实践和实地考察有较高的兴趣,但可能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我国重大工程有一定的认同感,但可能对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认识不足。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针对难点内容,提供梯度性问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3.教学评价:
(1)注重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合作意识、实践能力等。
(2)成果评价与情感态度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认识和态度变化。
4.教学资源:
(1)教材:高二第二学期地理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
(2)多媒体资源:与南水北调工程相关的图片、视频、地图、统计数据等。
(3)实践活动资源: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
5.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南水北调工程。
(2)知识讲解:系统阐述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为学生提供理论基础。

地理教案:探讨中国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理教案:探讨中国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理教案:探讨中国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中国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的丰富与分布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国家,其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陆地资源等。

这些资源的分布对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起着决定性作用。

1. 矿产资源的分布影响着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

中国地质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炭、铁矿石、石油等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和石油产地,这也使其成为中国工业化的发源地之一。

西部地区则以铁矿石、钾盐等资源为主要特点,对于重工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而南部沿海地区则依靠进口原材料和发达的制造业来推动经济发展。

2. 水资源的分布影响着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三大河流长江和黄河等重要的支流。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的限制,水资源在各个地区分布不均。

北方平原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需要依赖人工引水进行农业灌溉。

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使得该地区农业和水利工程得以迅速发展,也为沿海工业区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

二、中国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地形地势的影响地形地势也是中国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农业、交通以及工业布局等方面产生了直接影响。

1. 山地地势对农业产出和发展产业的限制。

中国地区大部分为山地和高原,山地地势限制了大面积的农田开垦和农作物的种植。

农业生产受到地势限制,导致中国农业生产总体相对较低。

同时,山地地势也影响了农业产品的运输和销售,增加了运输成本,限制了农产品的市场机会。

2. 河流和沿海地形对交通和城市发展的影响。

中国拥有大量的水运资源,包括河流和沿海。

长江、黄河等河流成为中国重要的水运通道,极大地促进了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联系和贸易往来。

同时,中国沿海地形缓和了沿海城市的发展,使得这些城市成为了重要的工业和商业中心。

三、中国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气候条件的影响1. 不同气候区域的农业特点与发展。

人教版必修3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人教版必修3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课标要求: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诧异3、以某区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二、教材分析本章施必修3的概述部分,从总的大的角度阐述了“区域”这一概念,也通过案例阐述了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为后面分区域研究的学习打下基础。

而在两节中,第一节作为区域研究的主题贯穿了后面各章节的内容,因此应是重点内容,为后面各章节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和策略(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含义2.通过读图分析,初步掌握分析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诧异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能举出实例,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去理解“区域”的含义,先引导学生回忆熟悉的区域,然后启发学生总结区域的基本特点,进而将所举的区域归类。

2.以长江三角洲和送嫩平原两个区域为例,比较他们在地理位置、气候、土地、矿产等条件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一般方法。

3.引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变化,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读图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培养分析区域差异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建立科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显示设问,由学生回答。

设问: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关。

例如,我们介绍自己的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游等。

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

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是怎样划分的?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教师讲解]一、什么是区域:1、区域的内涵:(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

区 域 地 理 环 境
区域区位特征
课程标准: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 和人类活动的差异。
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实例从概念和特征两个方面说出区域的 含义。 2.能够结合图表资料,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 例,列表比较说明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比较不 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和区域发展的影响。 3.初步从时间与空间尺度形成辩证地、动态地、联 系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
试描述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及成因
1、地理位置的差异
经纬度位置 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2、气候条件差异
2、气候条件差异
3、土地条件差异 南 方 水 田
水 稻 土
3、土地条件差异 东 北 平 原 肥 沃 黑 土
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对比
松嫩平原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玉米、春小麦、大豆 一年一熟 重化工业基地 落后
工业
商业贸易
生活活动
利用优越交通位置,内引 发展方向 外联,重点向“高精尖” 产业发展,农业退居其次
土地、矿产优势明显,向全 国商品粮基地和重化工基地 发展
作业:整理笔记
一、区域的特征; 二、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 三、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点; 四、中国的干湿地区和气候类型分布(脑中有图)。
共同点 经纬度位置
30°N附近,120°E 东临东海和黄海 东部地区中部,长江 入海口 1000-1200mm 水热条 亚热带季风气候
件较好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43°-48°N之间,125°E 距海较远 东北地区中部 400-600mm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教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教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教案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规划高中地理新课程模块三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是第三模块提纲挈领的第一单元,是应用有关地理原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总论部分。

从体现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方面,涵盖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两大部分,不仅是正确理解人地关系的理论基础,更包含地理学科的前沿领域,具有独特的学科育人价值。

教材开篇就提出了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阐明了区域地理环境差异与人类活动差异的客观存在性,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联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地理信息技术正成为研究区域地理环境的重要技术与方法,对地理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随着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数字地球正成为地理学科的前沿领域,因此需要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以及3S技术在人们生产与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解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为了使可持续发展课题具有可操作性,首先需要界定研究的范围,那就是以区域作为单位,结合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有针对性的研究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因此,把“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作为本模块首先要学习的内容。

关于“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四方面:(1)正确理解“区域”的含义;(2)了解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3)了解在自然环境差异影响下的人类活动的差异;(4)了解区域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

首先,从教材内容选取来看,主要从三方面来具体阐述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一,了解区域的含义,通过内容提要来阐述区域的概念、类型以及区域的特征。

第二,以两个不同区域,即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 主题: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年级:高中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掌握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3. 能够分析和评价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1. 地理环境的概念和要素。 2.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案例分析。 教学步骤: Step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激发学 生思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反思,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地理 环境与区域发展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Step 5: 反思(5分钟)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本课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生通过小组 合作讨论,培养了团队合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然而,本节课的时间安排可能有些紧凑,学 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讨论时间较短,可以考虑加课时或调整教学内容,以便更充分地让学生 参与和深入思考。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案例,以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Step 2: 知识讲解(15分钟) 讲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和要素,以及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以通过PPT、图表和实 例等方式进行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 Step 3: 案例分析(30分钟) 选择一些具体的案例,如沿海城市、内陆城市、山区地区等,分析地理环境对这些区域发 展的影响。学生可以小组合作,讨论和总结各个案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Step 4: 总结归纳(10分钟) 学生回顾和总结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归纳出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 响,并讨论如何利用地理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平原作为全国“粮仓” 长江三角洲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 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原因是( 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原因是( ) A.土地质量比较差 . B.耕地破碎 . C.水稻土肥力下降 . D.水网密集、河湖众多 .水网密集、
谢谢大家

2、我国东部以秦岭—淮河分为南方和北方,其划 、我国东部以秦岭 淮河分为南方和北方 淮河分为南方和北方, 分的指标是( 分的指标是( ) A、地理位置 B、经济水平 、 、 C、地形和气候 D、多种指标 、 、
3、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叙述 、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 正确的是( 正确的是( ) A、秦岭 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 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 、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 物是春小麦 B、秦岭 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 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 、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 物是油菜 C、秦岭 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 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4、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不同 、 、 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 、 、
干旱 区 半干 旱区
半湿 润区 湿润 区
读我国两个三角洲 2、利用各自优越的地理位置,都发展了 , 、利用各自优越的地理位置, 3、下列工业基地与其所在三角洲的组合中, 、, 略图,回答下列问 略图下列工业基地与其所在三角洲的组合中 ( ) ( ) 正确的是( 正确的是 题、从自然条件上看,两个三角洲的差异是( ) : 1、从自然条件上看,两个三角洲的差异是( A、钢铁和造船 B、 甲三角洲 、 京津唐工业基地 、甘蔗种植 A、京津唐工业基地——甲三角洲 、 A、甲比乙土壤肥沃 B、甲矿产比乙丰富 、 、 C、淡水养殖业 D、 、甲比乙的热量条件差 、 沪宁杭工业基地 、造纸和化工 B、沪宁杭工业基地——乙三角洲 C、甲海洋比乙广阔 D、 、 、 乙三角洲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
人类 活动
地理 环境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2、农业社会时期
科 学 技 术 的 进 步
船作为交通工 具被广泛使用
生产工具改进 生产技术改良
水系成为天 然水道
黏重的土壤 适合种水稻
制约 因素 成为 促进 因素
大规模的 人口迁移
优越的气 候条件
劳动力资源丰富
有 利
开 发 条 件
不 利
开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相同点
不同点
美国西部 中国西部
有 利
开 发 条 件
能源、有色金 属矿产丰富
西濒太平洋 利用铁路与 国际联系 海运便利
不 利
多山、气候干 旱、水源紧张
生态环境 更为脆弱
本节小结: 自 然 环 境
气候
地形 土壤 人 类 活 动
区域A 区 域 区 域 差 异
高地水土流失
地理 环境
冬季多雨 多暴雨
人类 活动
低地沼泽化
严重制约农业的发展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中期成长阶段
科 学 技 术 的 进 步
兴修水利 拦洪灌溉 涸沼开垦
对水的因素进 行季节调节
适合水果、 蔬菜、花卉 的生产
制约 因素 成为 促进 因素
成为南欧水果、蔬菜、花卉的生产基地
练习 2、制约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的因素被克服,甚 至成为促进因素,发生在 ( A ) ①船舶被广泛使用做交通工具之后 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后 ③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④工商业得到充分发展之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练习 3、“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 荫。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左手拎芭蕉, 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需问,十九布依人”。以 上诗句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 D ) A.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新课标)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新课标)

C)
C


B.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C.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 理 环 境 差 异
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
区域发展水平 区域发展方向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1. 了解两地的地理位置--找共性
同一划分标准的同级别的区域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异同的比较
发展轻 工业 长 发展重 工业 农业 发达 江
长江入海门户
沿海航线中枢
运进 矿产
商业贸 易发达
地理环境除对农业、 工业、商业活动有 影响外,还会对哪 些方面有影响呢?
• 1.南北方传统民居和城市住宅楼的区别
观察以下建筑的特点,说出其分布的南北方位置。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北 黄海
降 水 由 南 向 北 减 少 南
中国第三大岛 东海 (长江流入东海)
富春江 钱塘江
杭州湾
31° N
长江 三角洲
黄 海
东 海
嫩江 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降 水 由 东 南 向 西 北 减 少
松嫩平原
松花江
辽河
辽河平原
小 兴 安 岭
大 兴
45° N
安 岭
松 嫩 平 原
长 白 山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
(4)“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即占据一定的位置,并与周 围的区域发生着联系—具有开放性。 (5)“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具有一致性”同一区域具有整体性 ,不同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 (6)“区域即是上一级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 区域”—区域具有层次性。
2、区域的特征 层次性 整体性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1.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新课导入:大家经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区域,生产生活与区域地理环境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区域和区域的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又有什么联系呢?一、区域(阅读课本第2页,思考区域的概念、特点)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指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内涵:(1)区域的划分基础是差异,即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客观性),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主观性)划分出来的,体现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2)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边界。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区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

3、区域的特点(1)层次性。

区域可划分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的区域存在着级别差异,即有层次性。

(2)差异性。

表现为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差异和区域内部的差异。

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越简单,区域内同一性越大,区域间差异越小。

(3)整体性。

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

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点。

(4)可变性。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每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对人类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区域发展,下面我们再来对比探究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如何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区域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从而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地区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地区发展的影响课时安排: 4 课时教课目标:1.举例说出地区的特色2.以两个地区为例,比较剖析地理环境差别对地区发展的影响3.以某个地区为例,比较分析地区不一样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课要点:1.比较剖析地理环境差别对地区发展的影响2.剖析地区不一样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课难点:1.地区的特色2.以两个地区为例,比较剖析地理环境差别对地区发展的影响教具准备:相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课方法:比较法、案例剖析法、图示法等教课过程:一、地区 1.观点:地区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别的基础上,按必定的指标和方法区分出来的。

2 .特色:( 1)地区拥有必定的区位特色:不一样的地区,自然环境有差别,人类活动也有差别。

同一地区,地区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润湿区的多年均匀降水量都在800 毫米以上。

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跟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一样。

( 2 )拥有必定的面积、形状和界限。

①有的地区的界限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地区的界限拥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域。

(3 )既是上一级地区的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区分为下一级地区。

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域的一部分,又可区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3 .区分:因为目的不一样,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一样,人们区分出的地区种类也不一样。

二、地理环境差别对地区发展的影响每一个地区都拥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地区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一样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别,人们生产、生活特色差别地区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别思虑1 .致使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均匀气温差别的主要原由是什么?点拨:从地理地点(纬度位置、海陆地点)方面思虑回答。

2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散布各体现什么规律? 形成这类散布规律的主要原由分别是什么 ?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概和我国降水量的广泛规律一致,原由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剖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因为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拦,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内容综述
2.课标要求
◆了解区域的含义。

◆以两个不同区域(如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以某区域(如长江三角洲)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教学内容详解
◆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能归纳出区域的主要特征,并用简洁的学科科学语言表达。

◇能举出说明该区域特征的地理事象。

◆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通过比较两个级别相当的自然区或经济区,理解由于不同区域的环境、资源、社会经济、人地关系的差异,造成发展条件的差异,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的差异。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某一经济区为例,分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区域发展条件变化,导致的区域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的差异、人地关系的差异。

◆举例说明区域之间的联系。

◆通过两个特征差异明显的区域比较,说明区域联系的必要性。

4.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板书〗一、什么是区域
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联。

例如,我们介绍自己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游等。

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有哪些地理特征?
〖板书〗1.“区域”的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最基本)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板书〗2.“区域”的特征:
⑴层次性。

⑵差异性。

----因地制宜
⑶整体性。

----综合发展。

⑷可变性。

(5)开放性。

----加强联系
⑴层次性。

即区域是有等级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例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又如珠海市既是广东省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等。

(2)差异性。

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

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
区域本身简单,区域内同一性大,区域间差异也小。

例如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跨纬度广,内部差异明显,根据气候等要素的区别,又可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3)整体性。

指地表区域内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并经过这种长期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区域的这种整体性是形成区域同一性的原因。

(4)可变性。

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

虽然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

(5)开放性。

区域间存在物质、信息、人员、资金等联系。

如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会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我们首先学习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板书〗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

我们通过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读图〗图1.1和图1.2
分析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条件。

〖板书〗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异同
〖阅读〗P2-4,完成下表:
〖板书〗2.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阅读〗P3-4,填写下表:
农作物需要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生长和分布深受环境的制约,清楚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前提,明确自然环境的特征是关键,把自然环境和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对应进来,就能够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这也充分体现了农业生产“因地制宜”的原则。

〖板书〗3.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的影响
〖阅读〗P4第二段,填写下表:
〖课后作业〗:P4活动
〖板书〗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我们以长江中下游为例说明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板书〗1.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读图〗图1.3,阅读P5第二段,填写下图。

〖板书〗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

阅读P5—6,理解下图
在农业社会,粮食生产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克服了自身的限制性条件后,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产地。

〖板书〗3.工商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阅读P6,理解下图
〖阅读〗P6
〖小结〗:
通过长江中下游平原地理环境对不同阶段农业发展的不同,使我们认识到地理环境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而不是说随着人类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加强了,地理环境的影响就会变得越来越小,关键要看区域在一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协调程度。

〖练习〗:
1.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C.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2.适合在松嫩平原的农作物是:
A.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
B.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
C.玉米、高粱、大豆、甘蔗
D.玉米、黄麻、甜菜、大豆
3.列表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气候和农业生产的差异
4.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时期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①开发早期,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②农业大发展时期,优越的自然条件,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我国粮食的主
要产地。

③长江中下游稠密的水网,使耕地分散破碎,不利于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的
推广,但由于水稻单产很高,使其商品率高,仍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④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一直是限制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的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左图示意昆明附近产业转化的构想,Ⅰ表示烟草业的变化,Ⅱ表示鲜花业的变化。

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地区发展花卉业(“彩色农业”)的气候资源优势是。

⑵该区域
发展花卉业的其他优势是:。

⑶要解决保鲜、开发新品种等问题,从而使花卉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最重要的途径是。

⑷该产业转化的意义有:
A.减少运输成本;
B.使卷烟的产量增加;
C.既有益生态,又美化生活;
D.消除不可持续发展的隐患。

反思:
1、本节课分为三课时:
①区域;②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两个同级别区域比较);③区域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个区域不同时间的比较)
2、区域的表述方法:区位特征;面积;形状;边界(明确的;模糊的)例如:
中国的区域描述:北半球亚欧大陆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960万平方公里,像一只公鸡,边界线漫长。

3、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生物、岩石、
地质、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人文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农业、工业、商业、人口、聚落、交通、习俗、建筑、、语言)
4、区域发展:分为四阶段:初级阶段(区域发展早期或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区域发展中期和成熟阶段)转型阶段(区域发展衰落阶段)再生阶段(区域发展再繁荣阶段)例如德国的鲁尔区:兴起—发展-衰落—再繁荣(工业区);美国的匹兹堡:兴起—发展-衰落(城市);国家(英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