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实际出发

合集下载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搞好数学教学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搞好数学教学

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 容,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 中不断 感悟 、 促进学生思维 的发展。 ,: 四 、 行多 元评价 , 进 树立 学生 自信 ,

联 系生活 实际 , 促进 知识 迁移 , 体验才能完成 。 :
弓 发兴 趣 I
在 学习《 相遇问题》 , 时 为帮助学生理 : 激发 情感 ・- 解“ 、 两 、相 、相遇” 等概 :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 小学生的思维 以形象思维为主 , 教学 : 同时”‘ 地”“ 向而行”“
从 学学生 的 实 际 出 发 搞:内 化 知 识 教 学 好 数学 , 而且 “ 会学 ” 数学 ,爱学” “ 数学。 就应 当

在教学 中, 要想使学生不仅“ 学会 ” : 数
二 、 强 自身体 验 , 加 突破 教 学难点 . 规律?” 等等 。 这样 , 给学生提供表达思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念, 我带领学生 到操 场上站成 两排 , 求 : 要 好学生不是打骂出来的 ,而是夸 出来的 。 中要充分考虑学生 的身心发展特点 , 结合 : 他们按照教师指令实际走一走 , 学生在走 : 如教学《 圆柱的认识》 , 时 我放手让学生通 他们 的生活经验 和已有知识设计 富有情 走停停中很快理解了这些概念 , 再回到课 : 过观察 、 实验等方法探究圆柱的特征 。生 趣 和意义的活 动 , 引发学习兴趣 , 为学生 : 堂上讲解“ 相遇问题 ” , 时 就迎刃而解了 。 : :圆柱是 由三个面组成的图形 。” 1说 “ 我 的认知搭建桥梁。 : 三、 坚持 语 言表达 。 促进 思 维发 展 。: 当即赞扬他观察能力强 。 2通过与同桌 生 如教学《 比例尺》 一课时 , 出示 了学 ・ 我 比较 圆柱 的高矮 , 发现 了圆柱的高 , 我拍 锻 炼智力 : 生 的照片和校 园平 面图 , 让学生 同实际事 : 教学 中 , 我们不 仅要 关注 学生 是否 : 着他 的肩膀说 :你的发现真伟大。” 3 “ 生 物进行对比。熟悉 的生活现象 , 激起 了学 : 想 出 了一个与众不 同的验证上下底 面相 “ 会做” 还要关 注学生是否 “ , 会说” 。 : 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分析、 对比、 讨论, 等 我称赞他思 维灵活 , 想象独特 。 在体验 的基础上 , 要求学 生用 自己的 : 的方法 ,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作者:何萍来源:《新课程·小学》2010年第09期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

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出示了学生的照片和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同实际事物进行对比。

熟悉的生活现象,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通过分析、对比、讨论,学生认识到实际事物与图片的形状是相同的,而大小不同,并且它们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照片和平面图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成的,从而理解了比例尺的内涵。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我从自行车、汽车的车轮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而偏要做成圆形的来导入,学生被熟悉的现象所吸引,为找寻答案,他们动手进行了实验,自学了课本,很快找到了理论依据,掌握了圆的特征。

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

这样教学,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能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有效地促进知识的迁移。

二、加强自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内化知识一节课,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教师讲得多么明白、透彻,要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完成。

在学习《相遇问题》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两地”“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站成两排,要求他们按照教师指令实际走一走,学生在走走停停中很快理解了这些概念,再回到课堂上讲解“相遇问题”时,就迎刃而解了。

“体积”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准备两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在杯里倒入相等体积的水,一只杯子里放入一把铁锁,另一杯里放入一个螺丝帽,让他们观察水平面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领悟到水平面升高是因为物体挤占了一部分空间,铁锁占据空间大,水平面就上升得高,螺丝帽占据空间小,水面就上升得少,从而懂得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叫物体体积。

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

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

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摘要: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

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方面谈论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旨在教学的实践中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效率;提高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应该合理得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

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分,由于不同级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

其次,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将科学性和新颖性融入课堂教学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我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更是一种情感过程。

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果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

等学生观察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出现了哪几种水果?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这样就很顺利、迅速地引入了统计的内容。

其次,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

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2.巧设问题的情境,科学引导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

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性(3篇)

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性(3篇)

第1篇一、引言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更加注重实践性,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性。

二、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实践性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过程,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 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实践性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性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实践性教学则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性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还需要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从而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实践性教学的实施策略1. 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例如,在教授分数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制作蛋糕、分配水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分数的应用。

2. 设计趣味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拼图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图形的特征。

3. 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实践性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践活动。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作者:高美英来源:《神州·中旬刊》2018年第08期摘要: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从现实的实际出发进行数学教学,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科学方法;探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

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

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出示了学生的照片和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同实际事物进行对比。

熟悉的生活现象,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通过分析、对比、讨论,学生认识到实际事物与图片的形状是相同的,而大小不同,并且它们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照片和平面图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成的,从而理解了比例尺的内涵。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我从自行车、汽车的车轮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而偏要做成圆形的来导入,学生被熟悉的现象所吸引,为找寻答案,他们动手进行了实验,自学了课本,很快找到了理论依据,掌握了圆的特征。

此时,我没有就此罢休,继续让他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做成了圆形,联系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再次联系起来。

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

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因材施教,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

要做到这些,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

这是我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的认知搭建桥梁。

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出示了学生的照片和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同实际事物进行对比。

通过分析、对比、讨论,学生认识到实际事物与图片的形状是相同的,而大小不同,并且它们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从而理解了比例尺的内涵,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

这样教学,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能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有效地促进知识的迁移。

二、加强自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内化知识一节课,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教师讲得多么明白、透彻,要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完成。

如:在学习《相遇问题》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两地”、“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站成两排,要求他们按照我的指令实际走一走。

学生在走走停停中很快就理解了这些概念,再回到课堂上讲解“相遇问题”时,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通过分析、讨论,能够使教学难点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不攻自破。

三、坚持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智力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做”,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会说”。

在体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如: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通过观察等式0.1=0.10=0.100,让学生讨论:“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再从右往左看,小数又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怎样概括这一规律?”……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表达思想的机会。

数学教学应从实际出发-教育论文

数学教学应从实际出发-教育论文

数学教学应从实际出发-教育论文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

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气氛《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开展趣味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

所以,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例如,教学“9的组成”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9,就是一对好朋友。

此外,还可以进行拍手对组成、用手势对组成、你来问我来答等形式,学生们在轻松自如的游戏中,很快掌握了数的组成。

创设有趣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爱听故事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小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要重视操作活动,加强直观教学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到学习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好,抽象思维较差,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和促进思维的发展,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

例如,在教学“9加几”时,通过学生动手摆小棒来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4的思考过程。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如教学《 圆柱的认识 》 , 手让 学生 通 时 我放

联 系生活实际。 促进知识迁移 。 引发兴趣
在学 习《 遇问题 》 , 相 时 为帮 助学 生理解 - 过观察 、 实验等方法探究 圆柱 的特征 。生 。 : 说
同时"两地”相向而行”相遇” “ “ “ 等概念, 我带 :圆柱是由三个面组成的图形。” “ 我当即赞扬他 小学生 的思维 以形象思维为主 , 教学中要 “
将 自主 \ 合作 、 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到底
●连云港市新海小学 刘 宝莉 ’
< 制义 全日 务教育 语文课程 标准> 积极倡导 : 单讨论后, 行简 便争先 恐后要上台 一回 : 是从哪 来当 小 水 里来的 没等 答, 呢, 我回 学生们就七 嘴
“ 自主 、 作 、 合 探究 的学习方式 。因此 , 教学 : 在 老师。 别小看这 么一项简单的练习, 秀生和后 : 优 八舌地说 开了。 有的说是鲸体内的多余水分 , 有 中, 我努力让学生在学 习语文时合作交流 , 自主 : 进生都喜欢 , 有时遇到较难的一些问题 , 台上台 : 的说是鲸所吃食物 中的水分 , 我看学生个个有

节课 , 论教科 书写得多 么清晰 , 无 教师 : , 会 也只有让他们去表达 , 才能暴露出他们思维
透彻 , 要理解教学内容 , 最终还 : 过程中的缺陷。 童的认 知规律 , 从学生 的实际 出发 , 下面谈谈 讲得多么明 白、
我 的教学体会。

得靠学生在实践 中不断感悟 、 体验才能完 成。
探究 。

。: , ’

下同学免不了争论一番 而最后往往是 由‘、 ‘ 老 理 , , J 干脆让 他们 自由组合 , 合作研究这个 问题 。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一、从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兴趣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对数学失去兴趣。

因此,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让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注重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原理。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如自行车三脚架、房屋的支架等。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从生活中提出问题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在不借助钟表的情况下判断时间。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提出了很多方法,如通过太阳的高度、根据自己的感觉等。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

四、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小学数学知识比较简单,很多知识是学生已经具备的生活经验。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有哪些。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提出了很多生活中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房间的面积、制作模型等。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作者:陈兰花来源:《新课程·小学》2010年第06期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

就应当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

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出示了学生的照片和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同实际事物进行对比。

通过分析、对比、讨论,学生认识到实际事物与图片的形状是相同的,而大小不同,并且它们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照片和平面图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成的,从而理解了比例尺的内涵。

这样教学,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能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有效的促进知识的迁移。

二、加强自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内化知识一节课,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教师讲得多么明白、透彻,要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完成。

在学习《相遇问题》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两地”“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站成两排,要求他们按照教师的指令实际走一走,学生在走走停停中很快理解了这些概念,再回到课堂上讲解“相遇问题”时,就迎刃而解了。

三、坚持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智力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做”,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会说”。

在体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如,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通过观察等式0.1=0.10=0.100,让学生讨论:“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再从右往左看,小数又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怎样概括这一规律?”等等。

这样,给学生提供了表达思想的机会,也只有让他们去表达,才能暴露出他们思维过程中的缺陷。

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圆柱的特征。

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今年暑假我进行了两天的教师培训学习。

培训期间,我们听取了两位专家的报告和两位新秀教师的观摩课,还接触了一种新的教研形式——辩课。

这次培训给我最大的体会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育教学,争取更大的有教学有效性。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一、教学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种。

机械学习是一种形式上死记硬背的学习,它只能使学生获得虚假的知识。

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它可以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

这种知识是有心理意义的,它能有机地纳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去,成为“我的知识”。

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认知基础和情感动力。

小学生学习数学前总是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及知识积累,即使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

虽然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是离散的、不连续的,或如通常所说的是一个一个有限的知识点,而这些正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基础。

同时,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则可以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形成情感动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知识背景,即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努力创设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把儿童在教学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

一个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运用已有的知识现在就能独立完成所提出的智力任务。

第二个水平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在这个水平上,儿童还不能独立完成任务,但是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在集体的协作中,或者通过摹仿,经过一番努力,就能完成任务。

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那么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固着点间的“潜在距离”就可能太远或太近,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都属于教学资源的浪费,因而教学效率也必定不高。

从实际出发▏二年级数学教案

从实际出发▏二年级数学教案

从实际出发▏二年级数学教案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越来越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数学。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学生终身受益的基础学科。

在学生的学习中,数学作为强调思维和实际操作的科目,需要老师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进行教学。

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从实际出发,构建一份二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数列、数字规律、计数和简单的增加和减少,并在实践操作中掌握这些数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1. 数列的定义和构造;2. 数字规律和计数方法;3. 增加和减少的简单操作。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数列的概念理解;2. 学生在数字规律和计数方法上存在的困惑;3. 学生对于简单增加和减少的操作和应用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1. 数列1.1 课前导入:老师用小球、书本或水杯等物件形成线性排列,引导学生理解和模拟数列的概念。

1.2 学习目标:老师向学生介绍数列的定义和特征,并且带领学生从实际线性排列中找出规律。

1.3 学习内容:老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构建数列,学生尝试从实际中得出数列的规律。

1.4 巩固练习:老师设计一系列练习题目,在练习中辅导学生强化数列的理解和构建能力。

2. 数字规律和计数方法2.1 课前导入:老师出示一系列数字、颜色或形状对象,提示学生学习数字规律和计数方法。

2.2 学习目标:老师向学生介绍数字规律和计数方法的基本概念,并且带领学生从实际对象中发现规律。

2.3 学习内容:老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发现数字规律,从视觉角度和心理角度探寻数字的内在关联。

2.4 巩固练习:老师设计一系列数字规律和计数方法的练习题目,辅导学生掌握数字规律和计数方法。

3. 增加和减少的简单操作3.1 课前导入:老师出示两个同类或不同类的物品,引导学生对于增加和减少的操作进行实际计算。

3.2 学习目标:老师向学生介绍简单的增加和减少的操作,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操作数学提供帮助。

3.3 学习内容:老师与学生一起模拟实际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应对各种增加和减少操作的场景。

从实际出发,如何提高一年级数学教学水平

从实际出发,如何提高一年级数学教学水平

从实际出发,如何提高一年级数学教学水平经过连续的教学实践,很多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对于这个年级的学生,教学需要注重方法和策略,以便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这个假设,本文将会介绍关于提高一年级数学教学水平的一些实践方法和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1.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新的想法和思路。

3. 利用游戏和竞赛等适当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启发式教学方法: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数学规律和定理。

2. 打破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口算和计算的方法更加生动有趣。

3. 注重让学生学会思考和思考的方法,帮助他们掌握数学的基本逻辑。

三、注重分组授课在一年级的学生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各不相同。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分组授课,让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学效率。

四、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可以大大提高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水平。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做到:1.积极利用网络教研平台来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

2.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研究和项目实践,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探究数学的知识奥秘。

3. 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如在线教育、虚拟实验等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五、注重学科知识的整体性思考在整体性思考的基础上,数学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一年级学生的需要。

小学数学学习的关键注重实践与应用

小学数学学习的关键注重实践与应用

小学数学学习的关键注重实践与应用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既可以被视为一种抽象的理论体系,也可以被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注重实践与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和具体应用情境的探索,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从数学实践与应用的重要性、实践性教学的策略以及实践与应用在数学学习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学实践与应用的重要性数学实践与应用是数学学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实践与应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模型、实验演示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实践与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实际问题的应用中,学生需要思考、分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最后,实践与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通过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魅力,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实践性教学的策略为了注重实践与应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实践性教学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首先,引入情境化教学。

教师可以选取有趣的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实践、应用数学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践体验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其次,进行实物模型的展示与操作。

通过使用实物模型、教具等物质形式,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让学生可以触摸、操作,以图像化的形式感知数学的本质。

再次,开展数学游戏与竞赛。

通过数学游戏和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与应用在数学学习中的具体应用实践与应用在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贯穿于各个数学学习内容。

以下以小学数学中的几个典型内容为例,具体介绍实践与应用的应用场景。

首先,对于基础的数学运算,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学习。

从实际应用出发,设计小学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行之有效的教案

从实际应用出发,设计小学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行之有效的教案

做为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老师,我深深感受到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在时间这一块。

孩子们对时间的概念认识不深,需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掌握。

我准备从实际应用出发,设计小学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行之有效的教案,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提升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一、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让孩子们掌握秒的概念,了解秒钟的概念含义。

2. 帮助孩子们训练计算时间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意识。

3. 帮助孩子们了解时间的重要性,丰富孩子们的时间观念,认识到时间的珍贵。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秒的概念。

2. 秒钟的概念含义及秒的表示法。

3. 计算时间的方法。

三、教学活动1. 观察秒钟,引导孩子们发现秒钟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用实物秒表让孩子观察,让孩子们说出秒钟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观察到秒针的动作,引导孩子们正确地使用秒钟。

2. 认识秒的概念。

教师出示秒钟数码图片,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秒钟,引导孩子们探讨秒钟和分钟、小时的关系,增强孩子们对时间的概念。

3. 理解秒钟的概念含义及秒的表示法。

教师将各种活动的时间用秒表示出来,让孩子们自己算一算,感受时间的快慢,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

4. 计算时间的方法。

教师设计各种计算时间的练习题,例如让孩子们在秒表上计时一些简单的活动,从而让孩子们通过练习熟练掌握计算时间的方法。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可以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即时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实际操作,及时检查孩子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对孩子们的疑惑进行解答和指导;第二种方式是的考试评估,通过小测验和期末考试来评估孩子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总结在本次教学中,我们通过实际应用,设计了小学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行之有效的教案,并实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孩子们对时间的概念和计算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他们的时间管理意识和时间观念,加强了孩子们的时间意识和时间观念,培养了孩子们计算时间的能力。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doc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doc

品读湫池小学教导主任:崔斌斌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新月异,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与手段进入了课堂,霎时间,语文课变得形式多样起来。

但是,细细回味,总觉得如今的语文课缺少了些什么?众所周知,语文是有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缺少了语言的课堂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所以语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再满怀诗意的情景中,在丰富的语言想象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享受语言的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同时,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

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味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言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

再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种体会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璞归真,充满浓浓书香。

一、抓住文眼读中品味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对思想感情的理解上,强化了“人文的感悟”,却淡化了“语文本色的品味”。

事实上,小语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颇具特色。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中去玩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

如选自《水浒传》的《景阳冈》就是一篇值得学生品读的佳作,施耐庵用他的一枝生花妙笔,细腻地刻划了武松这个人物形象。

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紧紧抓住武松的言行来品味其勇武机敏的鲜明特点。

文中“武松打虎”这一段写的尤为精彩,老虎以“一扑、一掀、一剪”的来势汹汹和武松“一闪、又一闪、再一闪”的沉着机智以及武松打虎时的竭尽全力都要在反复品读中去体会,这样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领略到大家的风范,体会到语言的精妙、传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实际出发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与生活是密切相连的,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并将实际数学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感知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生活中有趣味、有价值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出发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与生活是密切相连的,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并将实际数学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

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这是我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1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

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出示了学生的照片和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同实际事物进行对比。

熟悉的生活现象,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通过分析、对比、讨论,学生认识到实际事物与图片的形状是相同的,而大小不同,并且它们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照片和平面图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成的,从而理解了比例尺的内涵,在《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教学中,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把100公顷土地平均分给东风村1至5组村民耕种公不公平?把土地等分成5份,分别种上葱、姜、蒜、青菜、稻谷等合不合理?这些问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熟知土地要根据人数多少来分,农作物要根据需求来播种,从而懂得了等分有时是不合理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新的分配方法,这样,自然就引出了“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的内涵也不言而喻了。

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

这样教学,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能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有效的促进知识的迁移。

2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待发展。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正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要贴近“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际,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

由于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
能显性活动作基础。

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

加强自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内化知识。

3应用题教学联系生活实际,营造学生学习的氛围
数学的应用为数学的学习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

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民众的需要,在数学教学中,主要是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践问题,还要求能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简单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解答,或者把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情境领域中,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数学处理的初步能力和迁移的初步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要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了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坚持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智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内化过程,需受教育者主动完成。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们教师要多鼓励、多引导、切忌剥夺不善表达学生发言的权利,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口”“教师要满怀爱心,用多维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孩子,用爱的评价来唤醒学生的爱。

通过对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学习态度、情感和创造力等的评价,激励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了学生可持续发展。

”值得我们思考。

总之,数学中有生活,生活中有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充分体现数学价值,从而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