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内驱力——于漪情感教学法分析
于漪的语文情感教学艺术
【主要著作】
《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 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 究》、《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 录》、《于漪文集》、《于漪教育文丛》 等,音像教学辅导材料有《于漪语文教学 课堂结构精析》、《妙笔生辉》等数十盒。 于漪的文章《往事依依》收录在苏教版七 年级上册第六课。
1.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2.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 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因 为,“累累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 3.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 尚。首先要“智如泉涌”,而且要有伟大的人格力量。 4.座右铭:教育工作中,一切以教师人格为依据:智如 泉涌,行可为表仪者人师也。 5.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所谓合格,就是不负 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 6.教学参考书毕竟是别人的劳动,只有自己的劳动所得 才是带着生活露水的鲜花,是你自己的心得,学生才容 易和你交融。教出自己个性的时候,才是学生收获最大 的时候。因为,教育事业是创造性的事业。 7.“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育,一个肩膀 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想不仅具有鲜明的特点, 而且其内容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她的教育思想立足点高,覆盖力强,生命 力持久。构成她特色鲜明的教育思想主要 有三个部分。
一、全面育人观。树立育人大目标。(目中有人, 教文育人,弘扬人文) 二、语文整体教学观。(教学立体化,多功能)
三、自我塑造观(语文教师要有师爱,要有激情; 要有深厚的功底;要有时代的年轮)
于漪的情感教学艺术
一、熏陶感染塑心灵。(创设情境,揭示寓 意,变角度提问,联系· 扩展增添情感浓度)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方法更新变 化,趣:要有趣味,情:传之以情,以情 激情) 三、利用知识的磁力。(力求知识的广度, 力求知识的密度。)
于漪情美语文
于漪情美语文是一种以情感美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情感、审美和语文素养的教学理念。
这种教学理念由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提出,并在她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于漪情美语文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阅读和表达中感受到语文的美。
这种教学理念认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体验和欣赏美,提升他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于漪情美语文的教学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如语言美、形象美和思想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判断力。
3.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如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等,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
4.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于漪情美语文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情感、审美和语文素养的教学理念,旨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美,提升他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个性发展。
与心灵接触的情感教育_语文教学的灵魂_于漪语文教育观研究之二
教师就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 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 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高尚的情操熏陶 感染他们,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美好的种子。
于漪老师对语文一片深情, 她曾发自肺腑地说: “教中学语文,成了我终身从事的高尚职业,我为此感 到无上光荣与自豪。” 她对语文事业的不断探索与创 新,正源于她对语文深深的爱。
54
杂社会关系中的人,生活中各种不如意的地方,必然会 影响教师的教学心境,阻碍教师教学情感的形成。所以 教师教学时, 一定要抛开一切影响教学心理的不愉快 因素,纯净心理,进入角色。教师还要克服情感冷漠心 理,由于教材的固定性,教者经常在作品所描写的情感 世界里遨游,时间一长,感情就淡化、冷漠了。教师要善 于克服这种心理定势,时刻以全新的认识、亢奋的情绪 去感染学生。
2.对 学 生 满 腔 的 爱 马克思说:“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你 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交换信任……如果,你 想感化别人, 那你必须是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 前进的人。”于漪老师正是“用爱交换爱”,“用信任交换 信任”,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热情满腔爱并鼓励和推动学 生不断前进的。 她常说:“热爱是教师的天职, 是做好教育工作的 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师生就缺乏共同语言,感情就不 能 融 洽 ,教 育 就 难 有 成 效 。”并 说 ,爱 学 生 ,就 要 给 学 生 爱心、耐心、信心,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感化学生。有人就 把 于 漪 老 师 的 语 文 教 育 称 为 “爱 的 教 育 ”。爱 是 教 育 成 功的基石,爱拉近了师生的感情距离,爱使学生增强了 求知欲望和信心, 爱的情感带来的鼓舞促进了教学高 效率的实现。教师只有倾注满腔爱,全身心投入,才会 创出具有自身风格的高水平的教学业绩。 “爱是一种情感,它必须在教师和学生的实际交往 中,通过人与人的相互接触,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教育对 象 的 可 爱 之 处 ,才 能 引 发 真 情 实 感 。”①知 之 深 , 爱 之 切 , 一个重要的问题便是如何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 这就 需要教师正确看待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 处。于漪老师非常好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她说,学生正 处于身心发展之中,具有正处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个性, 很容易不讨人喜欢,教师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去了解学 生,细致入微地去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她还说,每个
浅谈于漪的教学思想
浅谈于漪的教学思想摘要:古人云:“水珠集聚成大海,经历积累成学问”,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创造了语文教坛的奇迹,这取决于她良好的素质修养和经过长期坚持,勤学苦练的本领,以及爱心的奉献和情感的驱动。
关键词:素质修养知识面激发兴趣素质修养是指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或职业所具备的专业素养。
一个人具有从事某项专业工作的素质,并不完全依赖于天赋,而主要是靠后天修养而成。
于漪老师的课,从校内讲到校外,从上海讲到全国,她的课对于年轻一代的语文教师而言,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众所周知,于漪老师是一位在语文教学上独具魅力的教师,除了她拥有当好教师的某些天赋之外,更主要的还是她热爱教育事业,努力耕耘,潜心研究。
她是改行教语文的,一直以“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而她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发现自己在视野、知识点、课堂实际操作等存在明显的缺陷。
由此,于漪老师作了连续不断的努力,她拼命吸取知识,打好业务底子。
她用数倍的功夫,从系统学习语法、汉语拼音、修辞入手,到文、史、哲广为涉猎;以中外文学史为经线,选读了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有影响的作品,力求早日摆脱知之甚少甚浅的窘境,告别孤陋寡闻,迈向知之较多较广较深的目标。
“天天明灯伴着过午夜”不仅如此,她还要求自己对重要理论要反复学,进扣一点深入学,拓扩视野广泛学。
她把平时学习所得写成了笔记,并完成了《学海探珠》一书。
教鲁迅先生的药时,为了一个“着”字的读音,她查遍了所能找到的资料,最后查阅了英译本,读准了音才算放心。
以死求活,形成规范。
开始教语文时,于漪老师教学用语不规范,为了提高教学用语的质量,她硬是把课堂上要说的话写成详细的教案,然后修改,用规范的书面语去改造不规范的口头用语,然后在背出来,口语化。
详写教后心得。
对刚刚结束的课评头品足,找缺点找不足,激励自己不断改进。
四十年的废寝忘食,孜孜以求,于漪老师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初衷。
于漪老师的课堂始终向外人开放,堂堂都是”示范课”“公开课”于老师的教案选早已成为全国各地语文教师的案头书,教学录像成为全国各地语文教师的观摩范例;她的学生百分之百考上大学,只要听过她上课,或者读过她的教学专著,都会从心里发出赞叹,语文课怎么会如此的有声有色,多彩多姿呢?教学艺术也是教师只能的闪现和心理的机智。
浅谈“情感派”于漪老师的教学艺术及启示
浅谈“情感派”于漪老师的教学艺术及启示摘要:“情感派”的教学特点是:熏陶感染塑心灵。
于漪老师作为情感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学语文情感教学这块园地,孜孜以求,著述等身,甘洒热血五十余载,将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求实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的语文情感教育思想体系和“左手激趣—右手激情”的教学艺术体系,对我国当下的语文教育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于漪;情感派;语文教育思想一、情感派的教育思想情感派是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的一种教学派别。
该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于漪,欧阳代娜和程翔,主要教育思想为熏陶感染塑心灵。
主张教师对待语文教育,要富有激情,要“倾情”;对待学生要做到“丹心一片”,这样才能“心心相印”;在教学方面,主张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感情。
要“教之以情,授之于趣”。
二、“情感派”于漪的教学艺术于漪老师说:“我们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语文界泰斗吕叔湘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
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中,于漪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与反思,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左手激趣,右手激情”的教学艺术。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一)兴趣观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
在语文教育中,于漪老师把兴趣培养放在第一位,主要有四点经验:1.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于漪把每堂课的导入看的十分重要。
有的课文用悬念式导语,引起兴趣;有的课文用激情式导语,做到声情并茂;有的课文用怀旧式导语,温习旧知。
例如在讲授《记金华的两个岩洞》一课时,在深入研读部分,引用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由此一来,学生对课文中岩洞中的冰壶洞中的飞瀑有了更加形象直观的了解,也将学生的兴致推入高潮。
与于漪老师谈教师情感能力
上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形成联系的网络,面向全体甄习 劾叛} 学生,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依靠敏锐的目光、细小的动
翟研 作,用及时强化或停顿来调节教学情绪。如有的学生嘴巴张
开了,用手托着下巴呆呆地听着,有的学生在你说出问题时二二
中情感成分较少的文章,如说明文等,也应当根据分类,找 出有比喻、有拟人的写法。找出写作的实用性和文化含量,
则精深专一.易则充满信心,止则认真对待。这又是可贵的 长处了。王夫之说:“多、寡、易、止,虽各有失,而多者便于
零距离接触.理解了学生,学生也就理解她喜欢她,成为了 亲密无间的朋友。如于漪老师在一次与班里学生交往时得
博.寡者易于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 知,有个学生喜欢足球。于教师就下工夫去了解足球的各种
钻研.就没有上课时的新鲜和感人。优秀教师在上课时正是 果你问的是线性的问题.教师问学生答.则没有价值。课堂
善于和作者进行心灵交流.会深入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写。文 章写作不是技术化工作.因而要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去体悟 作者创作时的情感.仿佛作者在字里行间从纸上站起来和 你对话.这种备课的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即使是语文教材
三、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长善救失 《学记》中记载: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 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 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这就是说,多,过于庞杂,贪多务得;寡。知识面狭窄,贫乏浅
万方数据
薄;易,把学习看得过分容易,自满自足;止,夸大困难,畏难 一片,深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如于老师经常和学生一块打
引证文献(2条)
1.张庆,邱莉,潘发达,王柳生 中小学教师情感能力现状调查[期刊论文]-中国学校卫生 2011(08)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情感目标的渗透。
语文课,应该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情感氛围和人性美,只有将教师、学生、教材的情感融合贯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构建一个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
因此说,教师会因激情而魅力四射,学生会因激情而生机盎然,课堂会因激情而流光溢彩。
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引领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兴趣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学习也才能够达到最佳状态。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开辟一条“以情育情”的通道,从生活和学习中入手,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首先,教师应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丰富自己的学识。
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创设一个灵活多变,妙趣横生的课堂,才能触发学生的思维。
同时,教师应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引领学生向生活学习。
生活有多宽广,语文领域就有多宽广。
在广阔的生活中去学习语文,会更有趣、更有效。
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会在学习中与教师产生情感共鸣。
二、巧设教学过程,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教师应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始终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语文。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认为:“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关键所在。
”好的导语如演奏家拨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
因此,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领入作品的情境中,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笔者在讲解《故乡》一课时,就设置了这样一个导语:“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月是故乡明’是乡情,已积淀为我们生命中的血肉。
浅论于漪的语文教育思想
杨舒喜
( 云 南 师范 大学文 学院
摘
云南 ・ 昆明 6 5 0 5 0 0 )
要 于漪作为语 文教 学的一代名 师, 始终用 真心对待 自己的事业 , 她通过不 断地 努力 与探索, 在语文教 育的道路
上摸索 出了自己的风格 , 形成 了独具特色的语文教育 思想理论体 系。本文将从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育思想 的核心、 灵
单元 的重点学 习目标,并在其 引导下进 一步对每一篇课文进 师, 应该积极学习, 努力探索, 把于漪老师的“ 趣、 新、 情、 活” 教 行了教学 设计,设计完成 后笔者对 照着 单元学 习要点对每篇 学风格体现在 日常语文教学工作中。 教学设 计进行检 查, 问题出现 了, 单篇课文的教学 目标与单元 在半个 多世纪的执教生涯中, 于漪坚守着 自己的信念 , 哺 学习目标脱离, 笔者试 图对单片课文教学设计进行修改, 可“ 牵 育 出了一批批优秀 的学生。她在语文教育上不断摸索尝试 , 发而动全身” , 最 终几乎是全部重新设计 。针对此, 于漪 的 建立 了一套包括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育思想、 语文教学艺术在 “ 语文整 体教学观”能够给我们启示 , 要学会优化课的容量和 内的 内涵丰富的语文教育教学观点。这些成果不仅 能够使青
除了重视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外 ,于漪还强调语文 教 师应 该 具 有 爱 , 这 种 爱 主 要 包 括两 个 层 次 : 一 是对 语 文深 的 教育 ” , 爱是 教育 成 功 的基 石 , 爱 拉近 了师生 的心 灵距 离 ,
魂 以及语文教育的艺术等方面对 于漪语 文教育思想进行全面论述 。 关键 词 于漪 语 文教 育观 语 文教 育思想 情感教育 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 : G6 3 2 文献标 识码 : A 学生的求知欲 , 没有 了感情 , 语文教育的价值就得不到体现 。 于漪认为 , “ 情” 是语文教育 的根, 语文教育不仅是认知教育, 还是情感教育, 语文教师要披文入情 , 以情激情 , 为学生创造 个溢满 哲理和激情的情感世 界, 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 细水 长流的进行滴灌、 渗透, 塑造他们的心灵。
2024年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学习于漪老师的心得体会2024年,我有幸学习于漪老师的课堂,这段时间的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漪老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更是一位富有激情和耐心的人,她对教育事业充满了热情,用她的智慧和教学方法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漪老师的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和积极。
她总是以饱满的精神和亲和力进入教室,让我们充满了学习的动力。
她的教学风格非常活泼,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我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和思考。
她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导我们主动思考问题,并鼓励我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漪老师的激励下,我能够更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并且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
其次,漪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她的课堂上,我们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是被鼓励去思考、探索和创新。
她经常组织一些小组活动和讨论,让我们有机会合作解决问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而且,漪老师会引导我们提出问题,并且鼓励我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寻找资源来解决问题。
这种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式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充满了信心去面对各种挑战。
另外,漪老师非常注重实践和应用知识。
她经常引导我们思考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意义,并提醒我们要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她会通过实际案例和例子来说明知识的应用,并且鼓励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和探索。
她认为只有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它们。
在漪老师的引导下,我开始注重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不再只追求表面的知识掌握,而是更加重视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此外,漪老师非常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她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发展。
在她的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她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拓展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我们锻炼综合能力。
于漪的情感派教学方法
于漪的情感派教学方法于漪的情感派教学方法如下:情感派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一种教无定法、学无定式的变化美……常将讲、思、答、议、评有机结合,常取启发式、导学式、自学式等有效模式之长而自成风格,独为一体。
这也是一种“没有模式的模式”。
语文教学情感派的代表是于漪、欧阳代娜,于漪老师的著作《语文教苑耕耘录》于1984年出版,标志着“情感派”的诞生。
于某,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
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
于老师认为:语文教育要直面于“人”,植根于“爱”,发轫于“美”,着力于“导”,作用于“心”。
情感派课堂教学体现出的特点:一是立体化多功能效应,多项新的师生关系,灵活无恒的课堂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常采用“巧引”“美读”“情讲”“趣溢”等多种教学手段。
语文课积极追求文化精神,“运用古诗词营造文化氛围”“引用文论、诗评强化文化底气”“用历史、哲学、音乐、美术、戏剧表演等相关知识来拓展文化领域”。
教学语言“追求生动亲切”“追求词采丰美”“追求鲜明和谐的语言节奏”“追求纯净严谨、富有逻辑性”。
情感派主张把引导学生“思”放在重要位置。
于漪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释――再生疑―—再质疑―一再解释”。
于老师的以上主张,比较符合学生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规律。
情感派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敏感地注意到“情感”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情感派第一次从理论上突破程式化的束缚,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先教什么知识、后搞哪些活动未作具体的表述,从而给教师留下了发挥自己创造力的空间,在我国语文教改的历史上将永留光辉的一页。
于漪语感教学实践路径(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学生的语言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于漪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她提倡“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本文将从于漪语感教学实践路径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开展语感教学。
二、于漪语感教学实践路径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于漪认为,语感教学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
教师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言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语言魅力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元素融合,展示语言的美。
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播放荷塘月色的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感受荷塘月色的美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体验语言魅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朗读比赛、诗歌朗诵、作文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语言的魅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语言,提高语感。
2. 注重朗读,培养语感于漪强调,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包括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要求。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2)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教师应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关注词语、句子的运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在教学《背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背影”一词的运用,体会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3. 重视写作,提升语感于漪认为,写作是检验语感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在写作中提升语感。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丰富的素材。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体验、思考等方式,将生活中的点滴感受融入写作中。
(2)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如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续写、改写等。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写作技巧,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于漪老师的教育情怀与教学方法
于漪老师的教育情怀与教学方法于漪老师是中国的一位知名教育家,她的教育情怀和教学方法备受赞誉。
于老师热爱教育事业,始终坚信教育是改变人生的力量,她把教学看作是自己的事业和使命,依据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帮助了众多的学生。
于漪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
她认为,现代教育应把培养完整人作为最终目标,除了注重传授学科知识之外,也应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人文素养可以让学生具备优秀的人格魅力和连贯性的思维方式,而创新精神可以让学生更具有未来竞争力。
于老师抓住了这一点,将自己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实践中。
她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培养,注重传授职业素养和品德修养的教育内容。
此外,她还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于漪老师教学方法多样化且富有灵性。
她运用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如PBL(问题式学习)、协作学习、案例教学等,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她注重把实践活动和学习过程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以使学习成为一个有趣、富有成效的过程。
她教学中的课程设计充满创意,如将《古诗词》与武术相结合,在教学中穿插诗歌朗诵和舞蹈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于老师更加注重灵性。
她在课堂上富有魅力和感染力,让学生们体验到了教育和生命的力量。
她教学的形态和方式丰富多样,使用各种方法和媒介传递知识和潜在的价值,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推崇。
于漪老师实行“一带一路”教育理念。
她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承担起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责任,促进文明发展和世界和平。
于老师总结了“一带一路”教育中发挥作用的三方面因素:知识、文化、合作。
她认为,只有了解多样的文化和背景,才能促进有益的合作和发展。
这种教学方式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认识,为全球教育和文化的发展添砖加瓦。
总之,于漪老师积极践行着教育事业,她的教育情怀和教学方法对教育行业和学生们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把教育视为工作和使命,并且一直在实践中创新和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
于漪情感派阅读教学设计
于漪情感派阅读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导言情感在阅读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于漪情感派阅读教学设计则是一套旨在培养学生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介绍于漪情感派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并探讨其在培养学生情感与阅读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于漪情感派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于漪情感派阅读教学设计是以情感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其基本原理概括为以下三点:1. 培养情感共鸣:通过精心挑选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文学作品,设计方法引导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进行情感共鸣。
通过情感共鸣,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体验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情绪,从而提升他们阅读的主动性和参与感。
2. 引导情感表达:在阅读的过程中,于漪情感派阅读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写作等形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作品中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情感表达,学生能够更好地整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批判思维,提升文学素养和情感智力。
3. 培养情感品味:于漪情感派阅读教学设计追求高品质的文学阅读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其中融入的情感、美感和价值观。
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味,他们能更好地欣赏艺术之美,提升审美素养。
第三部分:于漪情感派阅读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于漪情感派阅读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精心选取文学作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接受能力,选择适合的文学作品作为教学材料。
作品的选择应注重情感表达的深度和广度,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 通过导读引发学生兴趣:在开始阅读前,教师可以进行导读,介绍作品的背景、主题和情感内涵,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导读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元素,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
3. 引导情感共鸣和情感表达: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建立情感共鸣,并通过个人或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内驱力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内驱力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传授语言文字知识的学科,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情感世界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在语文教学中,情感的力量常常被忽视,但实际上,情感才是语文教学的内驱力,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吸收,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语文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魅力。
它承载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还是戏剧,每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饱含着作者的深情厚意。
比如,当我们读到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诗句时,能感受到他那自信洒脱的情感;当我们品味朱自清《背影》中父亲蹒跚的背影时,能体会到那份深沉的父爱。
这些情感的传递,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只有当学生真正与这些情感产生共鸣,才能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
然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一种“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字词、语法、段落大意,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和记忆。
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情感的因素,使得语文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
那么,如何将情感融入语文教学,让它成为推动教学的内驱力呢?首先,教师自身要充满情感。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能够对文学作品有深刻的感悟和理解,并将这种感悟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表情传递给学生。
当教师在讲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如果能够用饱含同情的语调,描绘出杜甫身处困境却心系天下苍生的伟大情怀,那么学生也会更容易被这种情感所感染,从而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手段。
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为学生呈现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
比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可以播放一些关于济南冬天的美丽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济南冬天的温晴和宁静,从而引发他们对文本的情感体验。
再者,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朗读也是非常重要的。
从情感教育入手的语文教学工作分析
从情感教育入手的语文教学工作分析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从情感教育入手,来进行语文教学工作分析。
情感教育是指
通过教学活动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情感品质和情感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
健全的人格品质,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道德和人格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
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们需要从情感教育的角度来分析语文教学工作。
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可以表达
自己的情感、感受他人的情感。
语文教学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
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感。
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这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引
导和培养,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情节,引导学生去感受其中的情感变化,使学生在
感受中体会到情感的力量和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
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
情感能力是指学生在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方面的
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
比如在教学《小荷才露尖尖角》这篇文章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情感朗读、情
感讨论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活动,
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比如在教学《小燕子》这篇文章时,可以通过让学生通过观察、感悟、模仿等方式来体验小燕子的飞翔之美,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从情感教育入手的语文教学工作分析
从情感教育入手的语文教学工作分析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操的重要环节。
而情感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价值观,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进而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
在语文教学当中,我们也应该从情感教育入手,以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人格魅力为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情感表达作为语言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样也应该得到重视。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比如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情感表达的范文,并请学生模仿仿写,在这个过程中,引导他们学会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在朗诵和演讲方面,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情感表达的活动,让他们通过朗诵和演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这对于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情感沟通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语文教学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理解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名著名篇的深度解读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
比如在《范进中举》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范进的遭遇和遭遇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引发学生对于命运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文学作品中所反映出的情感和情绪,并通过思考和讨论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情感认知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使他们在理解和感悟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认知和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法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角色。
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同样重要。
情感教育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法,并分析其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方面的作用。
一、浸润式教学浸润式教学法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情感教学法。
它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讲解和故事情节的渲染,让学生在情感上获得共鸣。
例如,在教授古诗词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古人时代和文化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对文学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参与度。
通过浸润式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诠释课文背后的情感,培养情感共鸣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情感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例如,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和解析课文,共同解决问题和探讨主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互相倾听和尊重彼此的意见,培养情感沟通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互信和合作的关系,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课文情感的把握和理解能力。
三、情感评价情感教学法中的情感评价是帮助学生发展积极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和赞赏学生的努力和成就,引导他们培养自信心和积极情感。
同时,在学生发表意见和观点的时候,教师需要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通过情感评价,学生可以得到积极的情感反馈,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四、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创设情境和情境化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和表演,通过自己的情感表达和体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融入到自己的学习中。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内驱力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内驱力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其中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
而在语文教学中,情感作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关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情感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以及对文学、文化的情感体验。
情感作为一种内驱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情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受到情感的影响。
当学生对于语文教学充满情感投入,对于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感到兴奋和渴望时,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其次,情感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是语言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通过情感的驱动,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情感可以深化学生对文学和文化的理解与体验。
文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情绪。
通过情感的参与,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感受其中的情绪和意境,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教师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轻松自由、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并鼓励他们彼此分享和讨论。
其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境。
教师可以借助学生身边的具体经验和感受,引导他们去理解和体会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讲述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类似情感,并与课文中的情感进行对比和联系。
最后,注重情感教育的评价和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是激发学生喜欢、热爱语文的内驱力。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对语文有兴趣,有感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不是天生就具备的,得靠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得法地激发、引导、培养。
于漪老师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用她的智慧点燃学生学习语文潜在的欲望,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语文教学方法——
—情感教学法。
她通过“披文入情”“以情激情”等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语文情感世界,对学生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熏陶,从而塑造他们的心灵。
一、发掘文本中的美好情感,教师自身首先要进入课文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情感是摆在第一位的。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心世界不断丰富,情感需要也开始强烈起来。
他们既有对父母、对师长的尊敬之情,又有对集体、社会、祖国的热爱之情;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又有对丑陋东西的憎恨之情;既有对同学的友情,又有对异性的爱慕之情。
为此,语文教师要通过课文的教学,积极、主动、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情感,使之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篇好的课文,必然包含丰富而美好的情感,必然是情动于衷、情溢于言的产物。
为此,语文教师要深入课文,深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于漪老师每次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文章的来龙去脉,并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每一篇课文都有其内在的固有的情感脉络,教师只要深入体会,认真咀嚼,广泛
联想,就能深刻领悟课文中的情。
于漪老师的方法对广大语文教师的启示在于:要想点燃学生的感情火花,教师首先要自己真正动情。
教师只有自己进入了课文的角色,才能产生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对课文进行再创造,对课文中的形象进行丰富和补充,真切地体验作品中寓含的情感。
二、以课文之情,激学生之情,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与课文水乳交融的姿态
情感教育是作品中人物的心灵、作者的心灵、教师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相接触、相交融的过程,是一种通过课文的情感来激发、感化、陶冶学生情感的过程,是学生语文核心素质、思想品德、人格得以升华的过程。
于漪老师善于通过教师之情,把教材之情与学生之情结合起来,达到“三情合一”的目标。
她将课文之情通过自己内心的真情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从而达到“课文—教师—学生”之间和谐的情感共振关系,使学生着魔一般地跟随她进入课文中的情感佳境,在不知不觉中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于漪老师的情感教学法给语文教师的启示是:教授课文时,教师要情注其中,使课文的文字不再是冷冰冰的符号,而变得有血有肉有生命。
教师要发掘课文、句子背后的情感因素,带着感情去教学,让学生的心田得到滋润。
如果学生内心的情感得到激发,其主动学语文的劲头就会倍增。
(作者单位:洞口县高沙镇中学)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内驱力——
—于漪情感教学法分析
文︳谢池珍
教学交流
2018·8B·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