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王羲之十七帖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和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和译文1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
即日得足下书,为慰。
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了,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得到您的来信,甚感安慰。
要说的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2吾前东粗足作佳观。
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
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又同样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3龙保等平安也,谢之。
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
很想见您舅舅,他可好。
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4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
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算算日子,和您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虽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
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
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
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间,或能再得到您的来信。
方今岁月漫长,要从那里说起呢。
5吾服食久,犹为劣劣。
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
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译文:我炼丹服药虽久,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和比起往年来,大概还是差强人意的。
您自己保重珍爱为要。
写这封信时,有无限的惆怅。
6知足下行至吴。
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译文:知道您行将出任吴郡之守,想其地离家太远,不适合居处。
叔是否将有西行?希望您能回信。
7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
足下小大悉平安也。
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
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
此信旨还具示问。
译文:看来最近尚无机缘会晤,只有付之悲叹。
您家中大小都平安吧。
听说您将来这里居住,等待您来到,不胜欣喜之至,此言想必可以实现,要告诉我日期喔。
王羲之《十七帖》高清赏析带释文
王羲之《⼗七帖》⾼清赏析带释⽂品王羲之《⼗七帖》,⽅知书圣并⾮遥不可及,⽽是⼀个感情细腻,多愁善感的平凡⼈。
从他这些书信中,我们看到⼀个鲜活⽽⼜真实的⼀代书圣,既有对⼦⼥朋友的极度关⼼,还有对⼀切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尤其是对巴蜀⼤地充满⽆限向往。
从这些精妙的书法中,我们可以静静品读,细细玩赏,让时光倒流,徜徉在东晋那个逸民的国度。
1.郗司马帖⼗七⽇先书,郗(xi)司马未去。
即⽇得⾜下书,为慰。
先书以2.逸民帖吾前东,粗⾜作佳观。
吾为逸民之怀久矣,⾜下何以⽅复及此,似梦中语耶!⽆缘⾔⾯为叹,书何能悉!3.龙保帖龙保等平安也,谢之。
甚迟(zhi)见卿。
舅可⽿,⾄为简隔也。
今往丝布单⾐,财⼀端,⽰致意!5.积雪凝寒帖计与⾜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xing)⾜下先后⼆书,但增叹慨。
顷积雪凝寒,五⼗年中所⽆。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下问⽿!⽐者悠悠,如何可⾔?6.服⾷帖吾服⾷久,犹为劣劣。
⼤都⽐之年时,为复可可。
⾜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7.知⾜下(⾄吴)帖7.知⾜下(⾄吴)帖知⾜下⾏⾄吴,念违离不可居。
叔当西耶?迟(zhi)知问。
8.瞻近帖瞻近⽆缘省告,但有悲叹!⾜下⼩⼤悉平安也。
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想必果⾔,告有期⽿。
亦度(duo)卿当不居京,此既避,⼜节⽓佳,是以欣卿来也。
此信旨还具,⽰问!9.天⿏膏帖天⿏膏治⽿聋,有验不?有验者乃是要药。
10,朱处仁帖朱处仁今所在?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今因⾜下答其书,可令必达。
11.七⼗帖⾜下今年政七⼗耶?知体⽓常佳,此⼤庆也!想复勤加颐养。
吾年垂⽿顺,推之⼈理,得尔以为厚幸,但恐前路转欲逼⽿!以尔,要欲⼀游⽬汶领,⾮复常⾔!⾜下但当保护,以俟此期勿谓虚⾔。
得果此缘,⼀段奇事也!12.邛⽵杖帖去夏得⾜下致邛(qiong)⽵杖,皆⾄。
此⼠⼈多有尊⽼者,皆即分布,令知⾜下远惠之⾄。
13.彼⼟帖省⾜下别疏具:彼⼟⼭川诸奇,杨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及释文(米南宫藏本)
十七帖原文及释文《十七帖》第一帖开始因是“十七”两个字而得名。
1 郗司马帖【原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知)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
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释意】此帖致周抚(周抚为王羲之好友,当时周抚为益州刺史,在今四川。
而王羲之在南京、会稽,书信一直不断)十七日先写了一封信托郗司马(为郗昙,郗鉴之子,是王羲之妻舅)带去,但他还没走。
今天我又收到您(足下为古代对对方的尊称,大致等于我比你低的说法)的来信,心里十分快慰。
先前那封信已经将我意思写的非常清楚了,这里只再附上几行字请郗司马一起稍去。
2 逸民帖【原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
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释意】此帖致郗愔(亦为王羲之妻舅)。
我前日向东去,(为王羲之去官后到会稽,会稽在金陵东。
)略见沿途风景很是好。
我想隐居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一直在等什么不肯做决断呢?我回想与您谈隐居事,好像是在梦中一般。
现不得与您见面而谈,徒有叹息。
书信怎么能说得清呢。
(阁下你最近回我信时怎么对我的想法不与关注,尽谈些不着边际,似梦中的话语呢?没有机会当面表达的向往只情真是令我叹息。
仅凭着封书信怎么说的清楚呢)3 龙保帖【原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
示致意。
【释意】此帖致家族中人。
龙保等身体安好(龙保为王羲之晚辈),承蒙您问及,谢谢了。
想见您的舅舅一面,我才能放心。
与他相别真是好久了。
今天送上丝布单衣才(通财)一件,仅表薄意。
4 积雪凝寒帖【原文】计与足下别二十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 此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释意】此致周抚。
算算时间我与您相别已经二十六年了,今天我们虽然常常书信往来问候,但是不能放下思念。
读您先后来的两封信,只能增加感慨和叹息。
这里大雪所积,非常寒冷,五十年来所没有的气候了。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1.郗司馬帖【釋文】十七日先書,郗司馬未去。
即日得足下書,為慰。
先書以具,示覆數字。
2.逸民帖【釋文】吾前東,粗足作佳觀。
吾為逸民之懷久矣,足下何以等複及此,似夢中語耶!無緣言面,為歎,書何能悉。
3.龍保帖【釋文】龍保等平安也,謝之甚遲,見卿舅可耳,至為簡隔也。
4.絲布帖【釋文】今往絲布單衣財一端。
示致意。
5.積雪凝寒帖【釋文】計與足下別二十六年,於今雖時書問,不解闊懷。
省足下先後二書,但增歎慨! 頃積雪凝寒,五十年中所無。
想頃如常,冀來夏秋間,或複得足下問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6.服食帖【釋文】吾服食久,猶為劣劣。
大都比之年時,為複可哥。
足下保愛至上,臨書,但有惆悵。
(《右軍書記》';可哥';作';可耳';)7.知足下帖【釋文】知足下行至吳,念違離不可居,叔當西耶!遲知問。
8.瞻近帖【釋文】瞻近無緣省苦(告),但有悲歎,足下小大悉平安也,雲卿當來居此,喜遲不可言。
想必果言,苦(告)有期耳。
亦度卿當不居京,此既避,又節氣佳,是以欣卿來也。
此信旨還具示問。
9.天鼠帖【釋文】天鼠膏,治耳聾有驗不?有驗者乃是要藥。
10.朱處仁帖【釋文】朱處仁今所在?往得其書,信遂不取答。
今因足下答其書,可令必達。
11.七十帖【釋文】足下今年政七十耶。
知體氣常佳,此大慶也。
想複勤加頤養。
吾年垂耳順,推之人理,得爾以為厚幸,但恐前路轉欲逼耳。
以爾要欲一遊目汶領,非複常言。
足下但當保護,以俟此期,勿謂虛言。
得果此緣,一段奇事也。
12.邛竹杖帖【釋文】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
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佈,令知足下遠惠之至。
13.遊目帖【釋文】省足下別疏,具彼土山川諸奇。
楊雄《蜀都》、左太沖《三都》,殊為不備悉。
彼故為多奇,益令其遊目意足也。
可得果,當告卿求迎,少人足耳。
至時示意,遲此期真以日為歲。
想足下鎮彼土,未有動理耳。
要欲及卿在彼,登汶嶺、峨眉而旋,實不朽之盛事。
但言此心以馳於彼矣。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1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
即日得足下书,为慰。
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了,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得到您的来信,甚感安慰。
要说的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2吾前东粗足作佳观。
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
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又同样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3龙保等平安也,谢之。
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
很想见您舅舅,他可好。
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4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
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算算日子,和您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虽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
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
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
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间,或能再得到您的来信。
方今岁月漫长,要从那里说起呢。
5吾服食久,犹为劣劣。
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
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译文:我炼丹服药虽久,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和比起往年来,大概还是差强人意的。
您自己保重珍爱为要。
写这封信时,有无限的惆怅。
6知足下行至吴。
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译文:知道您行将出任吴郡之守,想其地离家太远,不适合居处。
叔是否将有西行希望您能回信。
7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
足下小大悉平安也。
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
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
此信旨还具示问。
译文:看来最近尚无机缘会晤,只有付之悲叹。
您家中大小都平安吧。
听说您将来这里居住,等待您来到,不胜欣喜之至,此言想必可以实现,要告诉我日期喔。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和译文.
13彼盐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具示.
15旦夕都邑动静清和,想足下使还,具时州将。桓公告慰情,企足下数使命也。谢无奕外任,数书问,无他。仁祖日往,言寻悲酸,如何可言.
译文:近来京中情况清静平和,想到您这次出使回来,当已具备升任州将的条件了。桓公闻信后表示欣慰,并期待您尽快地担负起使命来。谢无奕外出继任其兄的职位,数次来信,一切平安没事。谢仁祖过世之后,我日前寻访他的住处,心里有无限的悲酸难以表达。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和译文
1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了,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得到您的来信,甚感安慰。要说的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2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17吾有七儿一女,皆同生。婚娶以毕,唯一小者尚未婚耳。过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内外孙有十六人,足慰目前,足下情至委曲,故具示。
译文:我有七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是同母所生。现在孩子们婚嫁的事情基本完成,就差一小儿还没有完婚了。等到小儿办完这桩婚事,我就可以放心去你那边游玩了。现在我的孙辈和外孙辈共有十六个孩子,足可以让我感到眼前欣慰了。足下你对我家的情意很盛,所以把这些情况一一都告诉给你。
11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之至。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译文
王羲之《⼗七帖》释⽂+译⽂《郗司马帖》王羲之《⼗七帖》之郗司马帖【释⽂】⼗七⽇先书,郗司马未去,即⽇得⾜下书,为慰。
先书以具⽰,复数字。
【译⽂】⼗七⽇这天,信已写好,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收到您的来信,甚感欣慰。
要说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只简单写⼏个字作为答复。
《逸民帖》王羲之《⼗七帖》之逸民帖【释⽂】吾前东,粗⾜作佳观。
吾为逸民之怀久矣,⾜下何以⽅复及此,似梦中语耶!⽆缘⾔⾯,为叹,书何能悉。
【译⽂】我上次东⾏,略见当时美好的⼭川景物。
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您怎么⼜反复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般!没有机缘见⾯,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意。
《龙保帖》王羲之《⼗七帖》之龙保帖【释⽂】龙保等平安也,谢之。
甚迟见卿舅,可⽿,⾄为简隔也。
【译⽂】龙保等⼏个晚辈都平安,谢谢。
很久没见您舅舅了,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丝布⾐帖》王羲之《⼗七帖》之丝布⾐帖【释⽂】今往丝布单⾐财⼀端。
⽰致意。
【译⽂】今天送上丝布单⾐料⼀件,仅表薄意。
《积雪凝寒帖》王羲之《⼗七帖》之积雪凝寒帖【释⽂】计与⾜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下先后⼆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年中所⽆。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下问⽿。
⽐者悠悠,如何可⾔。
【译⽂】算算时间,和您分别⾄今已经⼆⼗六年了,虽经常有书信往来,却难免对您的思念。
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更加感慨。
最近积雪未消,天⽓严寒,是五⼗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
想来您近来⼀切安好,希望明年的夏秋时节,还能再收到您的来信。
岁⽉漫长,要从哪⾥说起呢?《服⾷帖》王羲之《⼗七帖》之服⾷帖【释⽂】吾服⾷久,犹为劣劣。
⼤都⽐之年时,为复可可。
⾜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译⽂】我炼丹服药虽久,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起往年来,⼤概还是差强⼈意的。
您⾃⼰保重珍爱为要。
写这封信时,有⽆限的惆怅。
《知⾜下帖》王羲之《⼗七帖》之知⾜下帖【释⽂】知⾜下⾏⾄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及释文(米南宫藏本)
十七帖原文及释文《十七帖》第一帖开始因是“十七”两个字而得名。
1郗司马帖【原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知)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
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释意】此帖致周抚(周抚为王羲之好友,当时周抚为益州刺史,在今四川。
而王羲之在南京、会稽,书信一直不断)十七日先写了一封信托郗司马(为郗昙,郗鉴之子,是王羲之妻舅)带去,但他还没走。
今天我又收到您(足下为古代对对方的尊称,大致等于我比你低的说法)的来信,心里十分快慰。
先前那封信已经将我意思写的非常清楚了,这里只再附上几行字请郗司马一起稍去。
2逸民帖【原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
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释意】此帖致郗愔(亦为王羲之妻舅)。
我前日向东去,(为王羲之去官后到会稽,会稽在金陵东。
)略见沿途风景很是好。
我想隐居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一直在等什么不肯做决断呢?我回想与您谈隐居事,好像是在梦中一般。
现不得与您见面而谈,徒有叹息。
书信怎么能说得清呢。
(阁下你最近回我信时怎么对我的想法不与关注,尽谈些不着边际,似梦中的话语呢?没有机会当面表达的向往只情真是令我叹息。
仅凭着封书信怎么说的清楚呢)3龙保帖【原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
示致意。
【释意】此帖致家族中人。
龙保等身体安好(龙保为王羲之晚辈),承蒙您问及,谢谢了。
想见您的舅舅一面,我才能放心。
与他相别真是好久了。
今天送上丝布单衣才(通财)一件,仅表薄意。
4积雪凝寒帖【原文】计与足下别二十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此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释意】此致周抚。
算算时间我与您相别已经二十六年了,今天我们虽然常常书信往来问候,但是不能放下思念。
读您先后来的两封信,只能增加感慨和叹息。
这里大雪所积,非常寒冷,五十年来所没有的气候了。
★王羲之《十七帖》29篇释文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29篇释文译文《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
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
此帖为一组书信,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十七帖》单独成“帖”,编排顺序上也是大有讲究,从开始的从容点画、字字清晰流畅,到中间的恣意奔放,到《青李来禽帖》以楷书稍事休整,再入《虞安吉帖》的狂放奔洒,纵贯起来犹如一整篇交响巨制。
此帖收入各家法帖,是为千古以来,可谓草书教科书。
1.《郗司马帖》【释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
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收到您的来信,甚感欣慰。
要说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2.《逸民帖》【释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
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
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您怎么又反复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3.《龙保帖》【释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
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
很久没见您舅舅了,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4.《丝布衣帖》【释文】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
示致意。
【译文】今天送上丝布单衣料一件,仅表薄意。
5.《积雪凝寒帖》【释文】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算算时间,和您分别至今已经二十六年了,虽经常有书信往来,却难免对您的思念。
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心里更加感慨。
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1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
即日得足下书,为慰。
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了,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得到您的来信,甚感安慰。
要说的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2吾前东粗足作佳观。
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
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又同样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3龙保等平安也,谢之。
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
很想见您舅舅,他可好。
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4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
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算算日子,和您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虽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
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
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
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间,或能再得到您的来信。
方今岁月漫长,要从那里说起呢。
5吾服食久,犹为劣劣。
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
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译文:我炼丹服药虽久,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和比起往年来,大概还是差强人意的。
您自己保重珍爱为要。
写这封信时,有无限的惆怅。
6知足下行至吴。
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译文:知道您行将出任吴郡之守,想其地离家太远,不适合居处。
叔是否将有西行希望您能回信。
7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
足下小大悉平安也。
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
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
此信旨还具示问。
译文:看来最近尚无机缘会晤,只有付之悲叹。
您家中大小都平安吧。
听说您将来这里居住,等待您来到,不胜欣喜之至,此言想必可以实现,要告诉我日期喔。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和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和译文1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
即日得足下书,为慰。
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了,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得到您的来信,甚感安慰。
要说的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2吾前东粗足作佳观。
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
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又同样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3龙保等平安也,谢之。
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
很想见您舅舅,他可好。
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4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
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算算日子,和您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虽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
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
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
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间,或能再得到您的来信。
方今岁月漫长,要从那里说起呢。
5吾服食久,犹为劣劣。
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
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译文:我炼丹服药虽久,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和比起往年来,大概还是差强人意的。
您自己保重珍爱为要。
写这封信时,有无限的惆怅。
6知足下行至吴。
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译文:知道您行将出任吴郡之守,想其地离家太远,不适合居处。
叔是否将有西行?希望您能回信。
7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
足下小大悉平安也。
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
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
此信旨还具示问。
译文:看来最近尚无机缘会晤,只有付之悲叹。
您家中大小都平安吧。
听说您将来这里居住,等待您来到,不胜欣喜之至,此言想必可以实现,要告诉我日期喔。
东晋·王羲之《十七帖》
东晋·王羲之《十七帖》【作品賞析】《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内容是他所写的尺牍,共二十九通,装裱成一卷,长一丈二尺,计一百零七行,九百四十二字,因卷有“十七”字故名。
《十七帖》墨迹已佚,仅有摹刻本传世。
在最早记录王羲之书法的唐张彦远《法书要録》卷十《右军书记》中,《十七记》便列为压卷第一贴:『《十七贴》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
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烜赫著名贴也。
太宗皇购求二王书,大王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
……《十七卷》以卷首有「十七日」字故号之。
』此帖为一组书信,内容多言蜀中风情人物,据考证,是写给他的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
周抚是东晋中兴名将击坊之字,在蜀中三十余年,王羲之尝有意游蜀登岷山而未果。
在这些贴中,可见羲之对川人物、历史的浓厚兴趣。
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清人包世臣有“十七帖疏征”一文可以参考。
《十七帖》共二十九帖。
《右军书记》录文共有二十三帖。
《十七帖》不仅是王羲之草书中的杰作,也是历来草书中的绝品,故素为学草者最佳范本。
《十七帖》楷法入草,格高韵逸。
一般说来,楷法难得其韵,草书难得其正。
而此卷处在于处处现显出楷法,无一笔草率。
《十七帖》精妙处在于庄重,用笔左规右矩,极有法度,结体高华庄重,严整很有意境。
无一字有轻佻之态,无一笔有浮夸之风,作草若真,从容不迫,动中有静,静而多妙,具有内在的意蕴美。
虽为草书,牵丝带笔偶尔为之,似断还续,体势飞动。
在点画上,《十七帖》用笔很少锋芒毕露,大都藏头护尾,骨肉停匀,“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籀遗意”。
在章法上,《十七帖》以疏朗简净为特色,前笔有绪,后笔有起,上字的末笔与下字的起笔紧紧扣住,有结的是为了牵引下文,有起的是为了承接上字,形明断而神暗合,因此行气贯串,前呼后应,血脉流通,耐人寻味。
再加上全帖字体自然成形,或大或小,又并不夸张变形,笔画随笔书就,有粗有细,又并不悬殊特兀,一切浑然天成,情调和谐,气韵生动。
重温经典王羲之《十七帖》高清长图
重温经典王羲之《十七帖》高清长图▲ 王羲之《十七帖》局部《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
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
是煊赫著名帖也。
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
”此帖为一组书信,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
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清人包世臣有《十七帖疏征》一文可以参考。
此帖前人评价甚高。
如宋黄伯思说:“此帖逸少书中龙也”。
朱熹说“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
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中流出者。
”也有人认为此帖“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籀遗意”。
这些评价都很中肯。
尤其说它们写的从容、不受法的拘束,好像从自己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最为深刻准确。
孙过庭曾说过:“子敬(王献之)已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即王羲之以下,都是在写字时故意用力,故意要表现自己有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样就反而失去书写时的自然之美了。
这种对比式的评论,对书法欣赏很有启示。
王羲之《十七帖》全卷欣赏(请将手机横过来看)王羲之《十七帖》局部欣赏《十七帖》笔意法式1.独点。
独点一般为字的上点,或在字的外廓。
起笔以尖锋人纸,向右下方顺势下按收笔。
或空收,如“示”字;或下按后向左下方折转,顺势收锋,如“外”字。
《十七帖》的笔法2.两点。
这种点横向如“孙”字右部两点,左右呼应,前一点的收笔要与后一点的起笔在笔势上相一致;或为纵向,如“言”字上面的两点,并不强调呼应关系,而是意态独立,但要避免重复,或差异太大。
3.多点。
草书中一些字都有三点以上,“不”字上点独立,下面的两点形成照应关系,书写的要求与前面所说的横向两点—致。
4.长横。
草书中出现的长横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