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资源的筛豆龟蝽蝽[ Megacopta cribraria ( Fabricius) ] 抗性鉴定
大豆害虫点蜂缘蝽研究进展
formulation of relevant policies. Key words: soybean;Riptortus pedestris;staygreen syndrome;occurrence pattern;integrated pest manage⁃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Oil Crop Sciences
2019,41(5):804-815 doi:10.19802/j.issn.1007-9084.2019033
大豆害虫点蜂缘蝽研究进展
高宇,陈菊红,史树森*
(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吉林 源自春,130118)最新研究发现,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R. clavatus)可 能 是 导 致 大 豆“ 症 青 ”现 象 的 关 键 因 素 。 [1,6] 该 害 虫 隶 属 半 翅 目(Hemiptera)蛛 缘 蝽 科 (Alydidae)蜂 缘 蝽 属(Riptortus),别 名 豆 缘 蝽 ,是 一 种多食性害虫,以前一直在大豆上发生,但仅作为 次要性害虫而未引起人们重视。由于国内对该害 虫研究较少,加之农民认识不足,不能及时防治,造 成大豆减产、品质下降,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的经济 收入,挫伤了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在实施大豆振 兴计划的背景下,为了保障国产大豆有效供给,控 制点蜂缘蝽持续大发生及其危害问题显得更为重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118, China) Abstract: The staygreen syndrome in soybean has become a major issue to be solved in Huang-Huai-Hai riv⁃ er basin. According to recent researches, the soybean stink bug (Riptortus pedestri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ay⁃ green syndrome due to its severely damage on soybean. R. pedestris is a widely distributed polyphagous pest with sucking mouth parts. In recent years, this pest continued to occur and tends to spread, which posed a serious threat
211177082_大豆害虫点蜂缘蝽防治研究进展
大豆“症青”俗称“贪青”,表现为大豆正常成熟后营养生长旺盛,茎叶持绿,无荚、少荚、有荚无实[1]。
黄淮海夏大豆区频繁出现“症青”现象,导致大豆子粒过小、畸形、商品性差,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2,3],近年来,大豆“症青”呈现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为害逐年加重的趋势,对我国大豆产业的振兴发展造成威胁[4]。
引起大豆“症青”现象的因子很多,有学者研究认为“症青”现象与极端环境因素有关,高温胁迫[5]和干旱胁迫[6]均会导致“症青”的发生。
张慎举等[7]认为,河南豫东地区发生的大豆“症青”现象与土壤缺硼有关;而莫先树等[8]认为,大豆“症青”可能与为害花荚的害虫有关[8]。
郭建秋等[9]试验发现,洛阳大豆试验田叶面喷施高效氯氰菊酯,“症青”株率和瘪荚率显著降低,而喷施硼酸效果不显著,据此推测黄淮海地区夏大豆“症青”现象发生与虫害有关。
此后,不断有学者通过接虫、模拟针刺等方法确定点蜂缘蝽〔Riptortuspedestris (Fabricius )〕是我国黄淮海地区大豆“症青”的主要因子之一,防治点蜂缘蝽可以有效降低“症青”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失[10~14]。
对点蜂缘蝽的生物学特性、为害、防治方法等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大豆“症青”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点蜂缘蝽的生物学特性点蜂缘蝽别名白条蜂缘蝽、豆缘蝽象等,属半翅目(Hemiptera )缘蝽科(Coreidae ),是一种多食性害虫[15,16],集中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地区[17],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北、河南、江苏、湖北、浙江、安徽、江西、四川、福建、云南以及台湾等省份[18]。
其成摘要:点蜂缘蝽是黄淮海地区大豆“症青”现象的主要因子之一,防治点蜂缘蝽可以有效降低“症青”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失。
介绍了点蜂缘蝽的生物学特点和为害方式,总结了现有的化学农药、聚集信息素、天敌和农业措施等防治方法,以期为黄淮海地区大豆生产中防治点蜂缘蝽提供技术基础。
点蜂缘蝽对大豆田间为害的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
点蜂缘蝽对大豆田间为害的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大豆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但在大豆栽培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其中点蜂缘蝽是大豆田间常见的一种害虫。
点蜂缘蝽主要以大豆为食,喜欢吸食大豆的幼嫩嫩叶和嫩芽,给大豆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危害,导致减产甚至死亡。
为了有效防治点蜂缘蝽对大豆的危害,我们需要了解其主要症状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1. 叶片受损:点蜂缘蝽主要以大豆的嫩叶为食,喜欢在叶片上吸食植物汁液,导致叶片出现黄化、卷曲、枯黄等症状,严重影响大豆的光合作用和营养代谢,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发育。
2. 花荚受害:点蜂缘蝽还会吸食大豆植株的花荚部分,导致花荚变瘪、变小,影响正常的结果发育,降低大豆的产量。
3. 新生芽芽受害:点蜂缘蝽会在大豆植株的新生芽上卵化,导致新生芽受损、发育不良,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4. 整株植株受害:如果大豆地里点蜂缘蝽的数量过多,会导致整片大豆植株受害,出现大面积的叶片黄化、卷曲和花荚畸形等现象,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了解了点蜂缘蝽对大豆的危害症状,接下来我们可以针对其特点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方法。
1. 农业生产中的防治措施:从大豆的种植开始,就要做好点蜂缘蝽的预防工作。
选择抗病虫害的大豆品种进行种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施肥,增强大豆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
及时清理田间的杂草,减少虫害的滋生源。
开展田间清洁,及时清理病虫害的危害部位,减少虫害的传播。
2. 生物防治方法:在发现点蜂缘蝽的危害时,可以使用一些生物防治方法,如释放天敌,如瓢虫、蚜虫蝇等,来捕食点蜂缘蝽,减少其数量。
还可以采用释放杀虫菌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化学防治方法:在严重危害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一些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但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必须根据农药说明书的指导,按照推荐的剂量和方法进行使用,以免对环境和人畜造成伤害。
4. 地理位置选择:在大豆的连作地或者周围存在大量杂草的地方,更容易引发点蜂缘蝽的危害。
怎样防治大豆田点蜂缘蝽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随着气候回升,近几年点蜂缘蝽在豫北大豆产区严重发生,受害严重时植株死亡、不结实,造成豫北夏大豆出现症青,对产量影响很大,轻者减产,重者绝收。
本文介绍点蜂缘蝽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第2代成虫盛发期与大豆花期相吻合,是大豆田药剂防治的重要时期。
点蜂缘蝽,叫豆缘蝽象、或白条蜂缘蝽。
主要危害大豆、蚕豆、豌豆、菜豆、绿豆、豇豆等,也亦为害水稻、麦类、高粱、玉米、红薯、棉花、甘蔗、丝瓜等。
随着气候回升,近几年点蜂缘蝽在豫北大豆产区严重发生。
点蜂缘蝽的成虫和若虫均喜欢刺吸大豆花果或种荚汁液,也可为害嫩茎、嫩叶。
被害蕾、花凋落、果荚不实或形成瘪粒;嫩茎、嫩叶变黄,受害严重时植株死亡、不结实,造成豫北夏大豆出现症青,对产量影响很大,轻者减产,重者绝收。
通过大豆开花期药剂防治点蜂缘蝽可以控制为害,提高产量。
一、形态特征体长12~16mm,宽3~4mm,体狭长,棕黄色。
头在复眼前部成三角形,后部细缩如颈。
复眼大且向两侧突出,黑色;单眼突起在后头,深红色。
触角4节,触角第1节长于第2节,第1、2、3节端部稍膨大,基半部色淡,第4节基部距1/4处色淡。
头、胸部两侧的黄色光滑斑纹成点斑状或消失。
前胸背板及胸侧板具许多不规则的黑色颗粒,前胸背板前叶向前倾斜,前缘具领片,后缘有2个弯曲,侧角成刺状。
后胸腹板后缘极窄,几乎成角状。
腹部背面浅黄棕色,各节端部有黑色斑。
后足腿节基部内侧有1个明显的突起,腿节腹面具一列黑刺,胫节稍弯曲,其腹面顶端具l 齿,雄虫后足腿节粗大。
臭腺道长向前弯曲,几乎达于后胸侧板前缘。
前翅革片前缘的近端处稍向内弯,腹部第1节较其余节窄。
卵半卵圆形,正面平坦,附着面弧状。
初产时暗蓝色,渐变黑褐,近孵化时黑褐色或微显紫红。
卵壳表面散生少量白粉,略具金属光泽。
若虫一至四龄体似蚂蚁,腹部膨大,但第1腹节小。
一龄体长2.5~2.7mm,紫褐色或褐色,头大圆鼓。
大豆生长盛期的几种害虫防治
1.大豆卷叶螟成虫夜出活动,具趋光性,雌蛾喜在生长茂密的豆田产卵,散产于叶背,孵化为幼虫后即吐丝卷叶或缀叶并潜伏在卷叶内取食,老熟后可在其中化蛹,亦可在落叶中化蛹。
7月开始发生,以8—10月为发生盛期。
在各代发生期,田间有1%~2%的植株有卷叶危害时开始防治,可选用1%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或5%氟虫脲乳油1500~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000倍液、4.7%甲维盐5000倍液、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7~10天喷一次。
2.红蜘蛛红蜘蛛以若螨、成螨在叶背吸食汁液,致叶片出现褪绿斑点,逐渐变成灰白色或红色斑。
严重时叶片枯焦脱落,田块如火烧状,造成植株早衰,缩短结果期,降低产量和品质。
药剂防治可选用5%氟虫脲乳油1000~2000倍液,或50%丁醚脲悬浮剂1000~1500倍液、73%炔螨特乳油2000~2500倍液、20%四螨嗪悬浮剂2000~2500倍液、100克/升虫螨腈悬浮剂600~800倍液、1%阿维菌素乳油2500~3000倍液、15%辛·阿维菌素乳油1000~1200倍液、3.3%阿维·联苯乳油1000~1500倍液、10%浏阳霉素乳油1000~1500倍液、5%噻螨酮乳油1500~25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1500~2000倍液等、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初期发现中心虫株时要重点防治,重点喷洒植株上部嫩叶背面、嫩茎、花器、生长点及幼果等部位,并需经常更换农药品种,以防抗性产生。
3.蝽类害虫主要有筛豆龟蝽、点蜂缘蝽、菜蝽等。
以成虫、若虫在茎秆、叶柄和荚果上吸食汁液,影响植株生长发育,造成植株早衰,叶片枯黄,茎秆瘦短,花期造成花荚脱落,影响籽粒饱满,百粒重降低,对大豆产量造成一定影响,尤其对春大豆损失更重。
大豆资源的筛豆龟蝽蝽[ Megacopta cribraria ( Fabricius) ] 抗性鉴定
肥城春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及主要害虫与天敌发生动态
肥城春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及主要害虫与天敌发生动态迟家家;陈鹏;郑向前;刘永杰;刘俊展【摘要】于2016年5月26日至8月23日对肥城春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做了系统调查,并分析了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肥城地区春季大豆田节肢动物种类有39种,属于2纲10目27科;数量较多的害虫有大豆蚜、小绿叶蝉、豆荚螟、烟粉虱等,大豆蚜在6月下旬、7月初和8月底达为害高峰期,小绿叶蝉在大豆生长后期发生减轻,豆荚螟高峰期在8月中旬,烟粉虱从6月下旬开始一直处于发生期;天敌数量较多的有微小花蝽、中华通草蛉、异色瓢虫、龟纹瓢虫等,微小花蝽发生高峰期为7月上中旬,中华通草蛉从8月份数量开始减少,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在整个生长期均有发生.%The arthropod community and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major pests and their natural enemies in spring soybean field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May 26th to August 23th in 2016 in Feicheng C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39 species of arthropods in spring soybean fields belonging to 2 classes,10 orders and 27 families.The major pests were Aphis glycines,Empoascaflavescens,Etiella zinckenella and Bemisia tabaci,etc.The harm peaks of Aphis glycines were in the last ten days of June,the early of July and the end of August.The occurrence of Empoasca flavescens reduced in the late stage of soybean growth.The occurrence peak of Etiella zinckenella was in the middle of August.The occurrence period of Bemisia tabaci last from the last ten days of June.Their major natural enemies were Orius minutus,Chrysoperla sinica,Harmonia axyridis and Propylaea japonica,etc.The occurrence peak of Orius minutus was in the middle ten days of July.The occurrence ofChrysoperla sinic reduced from August.Harmonia axyridis and Propylaea japonica occurred in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of soybean.【期刊名称】《山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9)003【总页数】4页(P113-116)【关键词】春大豆;节肢动物;群落;害虫;天敌;发生动态【作者】迟家家;陈鹏;郑向前;刘永杰;刘俊展【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东泰安271018;滨州市农业科学院,山东滨州256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2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动态与作物生长密切相关,明确节肢动物群落中害虫、天敌和中性昆虫的互作关系及整个群落的发生规律,对于指导害虫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1]。
大豆如何防治点蜂缘蝽
大豆如何防治点蜂缘蝽
点蜂缘蝽对大豆有哪些危害?点蜂缘蝽一般在什么时候发生?种植大豆用什么农药可以防治点蜂缘蝽?
一、点蜂缘蝽对大豆的危害
点蜂缘蝽又叫棒蜂缘蝽、黄星蛛缘蝽、豆蛛缘蜂、细腰缘蜂,可为害大豆、花生、芝麻、蚕豆、豇豆、豌豆、丝瓜、白菜等。
点蜂缘蝽的成虫和若虫刺吸豆类作物汁液,在豆类蔬菜开始结实时,常导致蕾、花凋落,果荚不实或形成瘪粒。
二、点蜂缘蝽发生规律
1、点蜂缘蝽每年发生2~3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和草丛中越冬。
2、点蜂缘蝽的成虫善于飞翔,动作迅速,早、晚温度低时稍迟钝。
卵多散产于叶背、嫩茎和叶柄上,少数2枚在一起,每雌产卵21~49枚。
3、点蜂缘蝽的若虫极活跃,孵化后先群集,后分散为害。
三、点蜂缘蝽防治方法
1、冬季结合积肥,清除田间枯枝落叶,铲去杂草,及时堆沤或焚烧,可消灭部分越冬成虫。
2、在点蜂缘蝽成虫、若虫为害喷2.5%溴氰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5%杀虫双水剂4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000~5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600~800倍液。
大豆如何防治斑须蝽
大豆如何防治斑须蝽斑须蝽对大豆有哪些危害?斑须蝽一般在什么时候发生?种植大豆用什么农药可以防治斑须蝽?一、斑须蝽对大豆的危害斑须蝽又叫细毛蝽、臭大姐,主要危害大豆、棉花、花生、绿豆、小麦、玉米、谷子、烟草、白菜、甘蓝等。
斑须蝽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嫩叶、嫩茎等部位汁液,严重时致叶片卷曲,嫩茎凋萎。
二、斑须蝽发生规律1、斑须蝽在吉林每年发生1代,辽宁、内蒙古、宁夏每年发生2代,黄淮以南地区每年发生3~4代。
2、斑须蝽以成虫在田间杂草、枯枝落叶、植物根际、树皮及屋檐下越冬。
3、冬季气温偏高,雨雪较少,利于成虫越冬。
早春气温回升快,特别是4月中旬与5月上中旬气温偏高,降雨量偏少对其发生有利。
气温24~26℃、相对湿度80%~85%利其发生。
暴风雨对其有冲刷作用,使虫口下降。
4、斑须蝽的成虫行动敏捷,具有群聚性。
在强的阳光下,常栖于叶背和嫩头,阴雨和日照不足时,则多在叶面、嫩头上活动。
成虫具有弱趋光性,有假死性。
一般不飞翔,如飞翔其距离也短,一般1次飞移3~5米。
成虫白天交配,可交配多次,交配后3天左右开始产卵,以上午产卵较多。
成虫需吸食补充营养才能产卵,即吸食植物嫩茎、嫩芽、顶梢汁液,故产卵前期是为害的重要阶段。
5、斑须蝽的1龄若虫群聚性较强,聚集在卵块处不食不动,需经2~3天蜕皮后才开始分散取食活动。
三、斑须蝽防治方法1、大豆与油菜间作、玉米、棉花、小麦、花生等作物插花条带种植,每一条带10~15米,可优化生态环境,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繁衍的条件,提高天敌对斑须蝽的自然控制能力。
2、结合田间管理,人工捕捉成虫,抹杀卵块,消灭未分散的低龄若虫,可减轻田间受害程度。
3、利用成虫趋光性,诱杀成虫。
在成虫发生期,特别是发生盛期,用黑光灯诱杀,灯下放一水盆,及时捞虫。
4、低龄若虫盛发期喷5%高效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若在成虫产卵前连片防治效果更好。
大豆如何防治筛豆龟蝽
大豆如何防治筛豆龟蝽
筛豆龟蝽对大豆有哪些危害?筛豆龟蝽一般在什么时候发生?种植大豆用什么农药可以防治筛豆龟蝽?
一、筛豆龟蝽对大豆的危害
筛豆龟蝽又叫豆圆蝽,主要危害大豆、绿豆、菜豆、扁豆等豆科植物。
筛豆龟蝽以成虫及若虫在茎杆、叶柄和果荚上群集吸食汁液,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叶片枯黄,茎杆瘦短,株势早衰,豆荚不实。
二、筛豆龟蝽发生规律
1、筛豆龟蝽每年发生1~2代,以成虫在寄主附近的枯枝落叶下越冬。
2、筛豆龟蝽在4月上旬开始活动,4月中旬开始交尾,4月下旬至7月中旬开始产卵。
3、筛豆龟蝽的成虫、若虫均有群集性。
卵产于叶片、叶柄、托叶、荚果和茎杆上呈2纵行,平铺斜置,共10~32枚,成羽毛状排列。
三、筛豆龟蝽防治方法
1、及时冬耕和清洁田园,成虫出蛰前彻底清除田间杂草、落叶,以消灭部分越冬成虫。
发现卵块以应及时摘除。
2、在筛豆龟蝽越冬成虫出蛰前及低龄若虫期,喷洒灭杀毙乳油3000倍液,或20%增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5%功夫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2.5%灭杀毙乳油3000倍液,或50%辛氰乳油30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
蝽科Pentatomidae
蝽科Pentatomidae蝽科Pentatomidae1、谷蝽Gonopsis affinis (Uhler)分布:甘肃(徽县、礼县、宕昌)、山东、陕西、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贵州、广东、广西;日本。
古北、东洋。
2、梭蝽Megarrhamphus hastatus (Fabricius)分布:甘肃(文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福建、广东、广西;日本,越南,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
东洋区。
3、青绿梭蝽Acrocorisellus serraticollis (Jakovlev)*分布:甘肃(文县、武都、康县、成县、宕昌、西和、礼县、徽县、两当、舟曲)。
古北、东洋。
4、华麦蝽Aelia fieberi Scott*分布:甘肃(康县、徽县、成县)、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陕西、北京、山西、江苏、浙江、江西、湖北。
古北、东洋。
5、西北麦蝽Aelia sibirica Reuter分布:甘肃(文县、康县)、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湖北、江西;蒙古,俄罗斯。
古北、东洋。
6、中华蠋蝽Arma chinensis (Fallou)分布:甘肃(文县)。
7、蠋蝽Arma custos (Fabricius)分布:甘肃(文县、康县、成县、徽县、宕昌)、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北、山东、陕西、新疆、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欧洲,俄罗斯(西伯利亚),中亚,日本。
古北、东洋。
8、峨眉疣蝽Cazira emeia Zhang et Liu分布:甘肃(文县、成县)、陕西、四川、福建、广东。
东洋区。
9、绿喙蝽Dinorhynchus dybowskyi Jakovlev*分布:甘肃(舟曲、宕昌)、黑龙江、吉林、北京、山东;俄罗斯(西伯利亚),日本。
古北区。
10、黑益蝽Picromerus griseus (Dallas)分布:甘肃(宕昌)、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西藏;不丹,缅甸,印度。
如何防治大豆主要虫害
的荚毛之间遥 一般每荚上产卵 1 粒袁 少数 2 粒袁 偶见 3耀4 粒遥 成虫寿命 8耀10d袁成虫产卵有一定的选择性袁豆荚毛长 而密的着卵量多 袁荚毛短 而稀的着卵量少袁豆棵上部的豆荚 着卵量多袁中部次之袁下部很少遥 卵在日平均温度 24益尧 相 对湿度 80%左右袁7耀8d 即可孵化成幼虫袁 从幼虫孵化到蛀 入荚内有 1耀2d 时间袁这是防治幼虫的最佳时期遥
如何防治大豆主要虫害
张宏宇
一尧大豆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又名大豆蛀荚蛾尧豆荚虫尧小红虫等袁属鳞 翅目小卷蛾科遥 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轻者虫食率 2%~ 5%,重者达 7%~10%以上,严重影响大豆品质和产量遥 1尧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 5耀6mm袁翅展 12耀14mm袁暗褐色或黄褐色袁雄 蛾色较浅袁腹末较钝袁雌蛾腹末较尖遥卵长约 0.5mm袁卵椭圆 形袁稍扁平略带光泽袁初产时乳白色袁后变桔黄色袁孵化前呈 橙褐色遥 老熟幼虫体长 8耀10mm袁略呈圆筒形袁鲜红色袁非骨 化部分淡黄或橙黄色遥 蛹体长约 7mm袁长纺锤形袁红褐或黄 褐色袁羽化前呈黑褐色遥 2尧发生规律 大豆食心虫 1 年发生 1 代袁以老熟幼虫在豆田尧晒场及 附近土内做茧越冬袁次年 7 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袁成虫 盛发期一般在 8 月中旬袁8 月下旬为产卵高峰期曰9 月初为 幼虫蛀荚为害盛期袁为害期 20耀30d曰9 月下旬以后袁老熟幼 虫由荚边缘穿孔脱荚入土越冬袁 待翌年再产卵孵化幼虫为 害遥
农业昆虫学 大豆害虫(1)
内容:介绍4种主要害虫介绍种主要害虫1.大豆食心虫(钻蛀豆荚,蛀食豆粒)2.豆荚螟(钻蛀豆荚,蛀食豆粒)3.豆秆黑潜蝇(钻蛀主茎、叶柄和分枝)44.豆天蛾(取食叶片)1.大豆食心虫⏹分布和主要发生区:大豆食心虫在我国的分布南限约在北纬31º。
是我国黄淮平原和东北大豆产区的重要害虫以河北山东重要害虫,以河北、山东、安徽、河南、东北三省的大豆受害较重,可严重制约这些地区的大豆生产。
⏹为害:幼虫蛀入豆荚,食食害豆粒,形成破瓣豆,荚内充满虫粪,对产量、质量影响较大豆荚螟成虫、幼虫、蛹及量影响较大。
⏹寄主:食性单一,仅为害大豆种作物注:教材P184上的“大豆食心虫”对豆粒的为害状大豆一种作物。
图片是错误的!⏹发生规律✓在我国各大豆产区1年均只发生1代,以末龄幼虫在豆田或晒场及附近土内做茧滞育越冬。
✓卵绝大多数产于嫩绿豆荚上,少数产于叶柄、侧枝及主茎上。
初孵幼虫行动敏捷,多从豆荚边缘合缝附近蛀入。
✓大豆结荚盛期至始粒期是大豆食心虫易侵入豆荚的时期,豆荚太大豆结荚盛期至始粒期是大豆食心虫易侵入豆荚的时期豆荚太小或鼓粒太满,幼虫均不易侵入。
✓幼虫在荚内为害20-30天后老熟,时正值大豆成熟,即在荚上咬12030天后老熟时正值大豆成熟即在荚上咬个长椭圆形脱荚孔,脱荚后入土做茧越冬。
2.豆荚螟⏹分布和主要发生区:在我国几乎各省均有分布,尤以华东、华中、华南地区受害最烈。
⏹为害:为害以幼虫在豆荚内蛀食豆粒,荚内堆满虫粪,轻者不能食用(食用时有苦味),重者全荚豆粒被食空、变褐色以至腐烂,对品质和产量影响很大。
豆荚螟成虫⏹寄主:豆荚螟为寡食性,寄主限于豆科植物。
以大豆受害最重。
也是蔬菜的重要害虫荚螟成虫也是蔬菜的重要害虫。
5⏹发生规律✓2‐8代,世代数因地区而异。
在浙江1年发生4‐5代。
各地多以在我国发生代世代数因地区而异在浙江代各地多以老熟幼虫在寄主田内、晒场及附近入土结茧越冬。
在大卵要产于荚表面和萼片下面般每荚只产粒卵以中✓在大豆上,卵主要产于荚表面和萼片下面,一般每荚只产1粒卵,以上中部膨粒前期的豆荚上最多;在毛豆未结荚时,卵也可产在幼嫩的叶柄、花柄、嫩芽及嫩叶背面。
大豆如何防治豆突眼长蝽
大豆如何防治豆突眼长蝽豆突眼长蝽对大豆有哪些危害?豆突眼长蝽一般在什么时候发生?种植大豆用什么农药可以防治豆突眼长蝽?一、豆突眼长蝽对大豆的危害豆突眼长蝽主要危害大豆、绿豆、豇豆、菜豆、刀豆、赤豆等豆科植物。
在部分地区,是大豆的主要害虫,受害田块减产10%左右,严重年份可高达30%以上。
豆突眼长蝽以成、若虫吸食叶片、嫩梢汁液,受害部位出现黄白小点,后扩大连成不规则形黄褐斑,豆株生长迟缓,造成叶片萎蔫或脱落,结荚减少、籽粒干瘪,严重的可致失收。
二、豆突眼长蝽发生规律1、豆突眼长蝽在贵州每年发生2代,湖南3代,江西4代,以成虫在土缝、石隙及落叶下越冬。
2、凡冬季温暖以及翌年5月份气温高、雨量少的年份春大豆突眼长蝽发生量就大。
高温干旱季节,不利于该虫的生长发育。
3、夏大豆受害轻,春、秋大豆受害重。
一般山区坡地重于平原。
连作地发生重于轮作地。
4、豆突眼长蝽的成虫早上喜于植株顶端叶面为害,日照强或大风雨时,伏于叶背基部。
成虫飞翔力极弱,无趋光性,受惊后向下坠落,有假死性。
虫口密度高时有扩散转株为害的习性。
成虫有多次交尾现象,且交尾时间长,可达数小时,卵多产于叶背的主脉、支脉上,少量产于叶背上。
5、豆突眼长蝽的卵多在上午孵化,初孵若虫多集中在嫩叶、嫩梢等避光处取食为害,活动灵敏。
三、豆突眼长蝽防治方法1、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逆力。
收获后清除田间枯枝落叶及杂草,减少越冬虫源。
冬前清除豆园四周杂草、翻土,破坏越冬场所,压低越冬虫源。
2、改进种植制度,实行轮作,可减轻该虫的发生为害。
3、在越冬代成虫始盛期和若虫始盛期喷洒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0%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18%杀虫双水剂250倍液,或40%乐果乳油800倍液。
施药时间以早晚和阴天为宜,喷药时要注意喷湿叶背。
中山市五桂山生态保护区昆虫调查名录(Ⅰ)
中山市五桂山生态保护区昆虫调查名录(Ⅰ)王家彬;谭宗健;蒋谦才;古建明;刘常坤;张玉山【摘要】自2007年7月至2011年5月,对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生态保护区的昆虫多样性进行专项调查,采用线路调查和标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昆虫采集。
采集后昆虫及时制成针插标本,一些常见昆虫种类,对照专业昆虫图鉴进行鉴定;限于当时条件无法鉴定的,则送国内昆虫分类专家鉴定。
共制成昆虫标本4万号。
现将半翅目、等翅目、纺足目、蜚蠊目、蜉蝣目、广翅目和革翅目、襀翅目、脉翅目、毛翅目、啮虫目和螳螂目等12目昆虫名录首先报道,共计55科199种。
%In this study,the key insect survey was carried on about species diversity of Insects in Wugui Mountain of Zhongshan urban nature reserve from July,2007 to May,2011 by way of route and sample plot investigation.The dry preserved specimen was made in time【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年(卷),期】2011(000)013【总页数】3页(P304-306)【关键词】五桂山生态保护区;昆虫名录;昆虫多样性;广东中山【作者】王家彬;谭宗健;蒋谦才;古建明;刘常坤;张玉山【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林场,广东中山528402 ;广东省中山市林场,广东中山528402 ;广东省中山市林场,广东中山528402 ;广东省中山市林场,广东中山528402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68.2中山市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中南部。
北连广州市和佛山市,西邻江门市和珠海市,东南连珠海市。
总面积约1 800 km2,年平均温度23.4℃,该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小、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丰富。
邮票上的昆虫之二十四《黾蝽》
邮票上的昆虫之二十四《黾蝽》
记得小时候,在池塘中经常见到一种虫子,它长得有点像个大蚊子,但它们的个头比蚊子要大许多,虽然有蚊子一样细细长长的腿,但是却更挺直,身体也是直的,看上去有点像一节小竹枝,或者一根枯树枝,只是很细很细,也没有蚊子肚子那么大,更重要的是它没有蚊子那样张开的翅膀。
它们在水面上滑来滑去,像个冰坛高手。
大人们叫它“水马”。
黾蝽(英文名:Pond Skater,拉丁名:Gerris sp.),为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六足总纲/昆虫纲/半翅目/黾蝽科昆虫,分为8个亚科,中国种类分属于5个亚科。
又称水黾、水马或“卖油郎”等。
世界性分布,已知450种以上,中国已知近60种。
基本上终生生活于水面,借助体下的拒水性毛和伸开的肢体等适应性性状,不致下沉或被水沾湿,适于奔逐水面。
在水面上划行主要依靠中足和后足的动作,前足在行动时举起,不用以划行,主要用于捕捉猎物。
以掉落在水上的其他昆虫、虫尸或其他动物的碎片等物为食。
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研究进展
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研究进展大豆田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大豆主产区。
大豆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害虫和病害的影响,其中节肢动物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
对大豆田内的节肢动物群落进行研究,可以有效指导大豆的病害防治和生产管理,保障大豆产量和质量。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研究的进展。
一、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在大豆田内,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主要包括了螨类、昆虫、蛛形纲动物等。
这些节肢动物在大豆生长季节内,会对大豆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大豆蚜虫、稻盛蝽、豆田蚊等是大豆的主要害虫,它们会危害大豆的生长和产量。
而在大豆田内,还有一些有益的节肢动物,如天敌昆虫、益生螨类等,它们可以帮助减少大豆害虫的发生和传播。
了解大豆田内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可以有效指导大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随着大豆生长季节的不同,大豆田内的节肢动物群落也会发生动态变化。
一般来说,大豆的生长期间,害虫种群数量会逐渐增加,而益生动物的种群数量会逐渐减少。
到了大豆成熟期,害虫的种群数量达到高峰,对大豆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对大豆田内节肢动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可以为合理控制大豆害虫提供依据。
对大豆田内节肢动物群落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可以了解大豆害虫的种类和数量,为制定合理的病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可以了解大豆田内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为合理利用天敌昆虫等提供依据。
可以实施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大豆害虫种群的变化,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随着大豆生产技术和研究的不断进步,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研究也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未来,可以结合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大豆田内节肢动物种群结构、数量动态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还可以开展大豆田内天敌昆虫的引种和增殖研究,为大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将为我国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六、结语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研究是大豆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对指导大豆病虫害防治工作和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Π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 江苏南京 210095)
摘 要 : 在观察筛豆龟蝽发生情况及其在大豆上的危害特征基础上 ,比较了田间自然危害条件下各种抗性鉴定指标 ,以 茎枝黑霉程度结合叶片紫斑数为抗性分级指标鉴定了国内外大批资源 ,筛选出 58 份抗 、感食叶性害虫的大豆材料 ,其筛 豆龟蝽抗性结果表明 ,品种间 、观察日期间和区组间都有极显著差异 ,品种 ×观察日期互作也极显著 ,最终筛选出 PI227687、安陆小黄豆 、花柒黄毛豆 、沔阳白毛豆等高抗种质 ,并提出了一套鉴定方法和指标 。 关键词 : 大豆[ Glycine max (L1) Merr1 ] ;筛豆龟蝽 [ Megacopta cribraria (Fabricius) ] ;抗虫性 ;鉴定 中图分类号 : S565
(Soybe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National Center for Soybean Improvement , and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for Crop Genetics and Germplasm Enhancement , Nanjing 210095 , Jiangsu , China)
Received (收稿日期) :2005203224 ; Accepted (接受日期) :20052092201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492
作 物 学 报
第 32 卷
的普遍关注[728]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从保护 生态环境出发 ,提出利用我国丰富的大豆种质资源 中可能存在的抗虫性基因资源发展我国大豆抗虫育 种的设想 ,并从 1983 年起逐步开展了大豆害虫种类 调查 、抗源鉴定 、抗性机制 、抗性遗传和分子标记等 研究[6 ,9214] , 为启动抗虫育种 提 供 了 必 要 的 理 论 基 础 、技术方法和基因资源 。国内其他单位也进行了 大豆抗虫育种研究[15216] 。本文目的是在观察筛豆龟 蝽发生为害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抗虫资源的鉴定方 法 ,鉴定出抗虫资源 ,为以后的抗性机理研究和抗虫 育种奠定基础 。
Ξ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049025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973 计划) 项目 (2004CB7206)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 计划) 项目 (2002AA211052) 和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 (2004BA525B06) 。
作者简介 : 邢光南 (1980 ) , 男 , 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大豆抗虫育种 。 3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盖钧镒 。Tel : 025284395405 ; E2mail : sri @njau1edu1cn
Evaluation of Soybean Germplasm in Resistance to Globular Stink Bug [ Megacopta cribraria ( Fabricius) ]
XING Guang2Nan , ZHAO Tuan2Jie大学江浦农场试验田内进行。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6 次重复 ,穴播 ,每穴留苗 6 株 , 穴距 0170 m ×0180 m ,6 月 13 日播种 ,试验地四周种 1 行保护行 ,试验地在生长期内不施用农药 。 113 抗虫性指标与观察记载方法
2004 年筛豆龟蝽在南京夏大豆上大暴发 ,迁入 虫量大 ,1 株可达 100 头 ,且发生面广 。筛豆龟蝽于 7 月 9 日大量迁入夏大豆田 ,7 月 21 日开始大量产 卵 ,7 月 24 日卵盛孵 ,9 月 5 日大多数已羽化为成 虫 ,后继续在夏大豆上为害 ,10 月中下旬成虫陆续 潜居越冬场所 。
据此 ,在本实验中分别以每穴虫口数分级和茎 枝黑霉程度分级为指标 ,衡量大豆种质的抗虫性水 平 。7 月 21 日观察成虫数分级 ,每株成虫数分为 4 级 ,即 0 (0 头) 、1 (1~10 头) 、2 (11~20 头) 、3 (20 头 以上) ,每穴的抗级为每株抗级的平均值 。8 月 19 日观察若虫数分级 ,每穴若虫数分为 6 级 ,即 0 (茎 枝无虫 ,X = 0) ;1 (茎枝小面积有虫 , X ≤5 %) ;2 (茎 枝部分面积有虫 , 5 % < X ≤25 %) ;3 (茎枝一小半面 积有 虫 , 25 % < X ≤50 %) ; 4 ( 茎 枝 大 面 积 有 虫 , 50 % < X ≤75 %) ;5 (茎枝全部面积有虫 ,X > 75 %) 。 以茎枝黑霉程度结合叶片上紫斑数作为抗性指标 , 共分为 6 级 ,即 0 (茎枝无黑霉面积 ,X ≤5 %) ;1 (茎 枝小面积有黑霉 ,5 % < X ≤25 %) ;2 (茎枝部分面积 有黑霉 , 25 % < X ≤50 %) ; 3 ( 茎枝大面积有黑霉 , 50 % < X ≤75 %) ;4 (茎枝全部面积有黑霉并叶面上 有零星紫斑 ,X > 75 %) ;5 (茎枝全部面积有黑霉且叶 面上有较多紫斑 ,X > 75 %) 。在整个大豆生长发育 期分别于 8 月 7 日 、8 月 20 日 、9 月 2 日和 9 月 15 观 察记载植株的黑霉级别 。 114 统计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1 供试材料 在田间自然虫源条件下 , 于 1983 年和 1984 年 分别对3 575 份和 3 149份国内外大豆资源进行了斜 纹夜蛾 、大造桥虫 、豆卷叶螟等食叶性害虫综合抗性 的初步观察和筛选 , 对照为国际常用的 3 份抗源 PI171451 、PI227687 、PI229358 。1990 年对入选的 374 份材料进行了复筛 ,1992 年再对上年入选的 96 份材 料进行鉴定 ,选出 18 份较抗和 18 份较感的材料 ,再 加 3 个 CK 共 39 个品种进入 1993 年的鉴定试验 。 1994 —1996 年又加入 6 份新选的资源共 45 份材料 进行鉴定 。1997 —1998 年对以上材料和另一份新资 源及 5 份江淮及南方地区推广良种共 51 份在网室 进行斜纹夜蛾抗性鉴定 ,2000 年仍用上述 51 份材 料 ,2001 年又增加了一个大豆新品种 、3 份新选育的 家系和重组自交系 NJ RIKY 的 2 个亲本南农 113822 和科丰 1 号 。本实验在上述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 1 份材料共 58 份材料 ,于 2004 年在田间自然危害条 件下对筛豆龟蝽进行抗性鉴定 。 112 试验设计
筛豆龟蝽 [ Megacopta cribraria ( Fabricius) ] ,别名 豆圆蝽 ,属半翅目龟蝽科 ,为害大豆最重 ,其次是其 他豆科作物 、桑 、臭椿 、桃 、杏等 。该虫在长城以南 、 四川以东各省 (区) 均有发生 ,近年在河南 、浙江 、江 西 、福 建 等 地 发 生 普 遍 而 严 重[125] 。崔 章 林 等 于 1990 —1994 年对南京地区的大豆食叶性害虫进行了 普查 ,认为筛豆龟蝽属次重要害虫[6] ,但随着气候 、
环境条件 、耕作制度等的改变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 2004 年在南京地区大豆上大暴发 。
国际上 ,大豆抗食叶性害虫研究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 ,Van Duyn 等以叶片损失率为指标 ,鉴定大 豆品种对食叶性害虫的抗性水平 ,得到了引自日本 的 PI171451 、PI227687 和 PI229358 三份抗性资源 ,这 项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引起了大豆抗虫性研究工作者
Abstract : Globular stink bug [ GSB , Megacopta cribraria ( Fabricius) ] is reported as one of the often2happened insects , and sometimes , soybean plants are seriously damaged in the production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1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stablish an evaluation system of resistance to the insect and to identify resistant sources for breeding purposes1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f occurrence and symptoms of the insect on soybeans , a set of resistance ( damage) indices were designed and compared1 Among them , the grad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black mildew on stem and purple spots on leaves was chosen to evaluate the resistance to GSB of 58 entries screened from 6724 domestic and foreign germplasm accessions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exis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accessions , observation dates , blocks, and accession × date1 A group of highly resistant accessions , such as PI227687 , Anluxiaohuangdou , Huaqihuangmaodou , Mianyangbaimaodou , were screened for breeding purposes1 At the same time , a set of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 and grading system were proposed for further study1 Key words : Soybean [ Glycine max (L1) Merr1] ; Globular stink bug [ Megacopta cribraria ( Fabricius) ] ; Resistance to insects ; Iden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