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2液体的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我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例如,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时,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验研究,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实验现象,共同解决问题。此外,我还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与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同时,我采用人性化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和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魅力。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我还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的意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学习物理的意义和价值。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的真谛在于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本节课,我以“液体的压强”为主题,希望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掌握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力求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液体的压强。
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说出液体压强的概念。
2. 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到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容器、不同密度的液体。
2. 学具:记录表、画笔。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讲解生活实例,让孩子们初步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
2. 实验观察:让孩子们使用液体压强计,观察不同深度、不同密度液体的压强变化。
3. 记录与分析:引导孩子们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4. 实践应用: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解释生活中的液体压强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2.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到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与液体压强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如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速度的关系。
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孩子们的独立研究能力。
同时,我也会在下一节课中,对孩子们的课题进行点评和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案一等奖3篇
1、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案一等奖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案1(新人教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整体设计说明通过复习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提出新问题:液体也受重力,在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继而用实验来直观地观察液体产生的压强,再对液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展开讨论与探究,最后进行整理总结。
这样的安排使知识学习过程过渡自然,不是突兀地提出液体的压强,并能自然地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使学习过程成为在探究中学习的过程,既学到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压强在液体中的表现。
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较少,已有的感性认识少,使得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加上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用到密度和重力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液体压强是固体压强知识的延深,并是浮力产生的原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而要重视本节的教学。
教法建议探究、实验、分析讨论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固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压强的因素,并具有密度知识,这为学习液体压强打好了基础。
在我们的生活中,能体验到液体压强的事件很少,就是游泳,由于水不会太深,也难以觉察到水的压强的存在,造就了液体的压强这一知识比较抽象。
教学过程中多用现象比较直观的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就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学法引导自学与互学总结归纳实验探究。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下册《9.2 液体的压强》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9.2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2、知道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3、知道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4、初步掌握用压强计测量液体的压强;5、会应用液体的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2、尝试采用不同实验方法探究问题,增强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实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解释相关现象,提高科学技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学重点】探究式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教学难点】应用液体内部压强的的特点和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猜想、实验、观察、分析、总结【教具和媒体】多媒体,微小压强计,矿泉水瓶、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膜、细线、大头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质疑引题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坝上窄下宽,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带鱼都是死的?为什么员所穿的潜水服看上去厚厚的?)。
是否在水里中有一双无形的手对这些东西有压力作用呢?是否就可以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9.2 液体的压强二、合作探究,总结规律探究活动一: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实验前,让学生猜想实验现象,明确观察目的,做好观察的思想准备。
1、竖直放置倒入水,发现下端的橡皮膜向下突出。
思考:这说明了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由于液体重力的作用2、水平放置倒入水,发现两端的橡皮膜向外突出。
思考:这说明了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液体对容器侧面有压强,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3、用塑料袋装水,发现它会胀起来。
思考:这说明了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感知)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探究活动二:液体压强跟深度有关用扎了孔的矿泉水瓶做实验1、矿泉水瓶装满水,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的射程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说明了什么?(先将三个小孔封上,让学生思考它们的射程?)通过点拨让学生知道射程不一样的原因是因为液体的压强不一样,液体的压强跟深度有关,且压强随液体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对液体压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思考液体压强的存在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将继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每组讨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计算公式,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3.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变化规律,如在不同深度测量液体压强,记录并分析数据。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计算公式及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本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反思与评价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发现不足之处,并明确改进方向。通过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自我评价与反思,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三)小组合作
1.分配学习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探究液体压强的某一方面的知识点,如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计算公式等。
2.开展合作学习:各小组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3.总结液体压强规律:组织学生讨论,总结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
4.应用拓展:让学生举例说明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5.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液体压强的知识点。
6.作业布置:布置有关液体压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这种人文关怀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5.教学反思与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知识。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旨在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液体的压强是学生继大气压强之后学习的又一压强实例,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在理解液体压强的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实用性。
(二)问题导向
1.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如通过改变液体的高度和密度,观察液体压强的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液体压强的规律。
2.提出思考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液体压强与液体的高度和密度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2.液体的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定义,理解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以及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
2.学会使用液体压强计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并能够正确读取数据。
3.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潜水、浮力等。
(二)讲授新知
1.介绍液体压强的定义,阐述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的区别,让学生对液体压强有基本的认识。
2.讲解液体压强与深度、密度的关系,通过图示和实例,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关系。
3.介绍液体压强计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并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共同探讨液体压强与深度、密度的关系,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液体压强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3.开展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
4.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分析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表达、沟通、合作的能力。
2.通过多媒体展示,如动画、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直观认识。
(最新)名师整理人教版物理8年级下册第9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实验演示
现象:越往下的孔
喷出的水越远。
水越深的地方 压强越大。
2. 液体压强的特点
压强计
橡皮管
作用: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构造
原理:当探头上的橡皮膜受
到压强时,U形管两端的液
面出现高度差.
探头
刻板 U型管
2. 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
1. 液体压强的产生
现象:倒水前橡皮膜是平的,倒水
后橡皮膜向外凸出。
由于液体自身的重力产生了压强。 所以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
下面的薄膜凸出说明什么?
现象:倒水前橡皮膜是平的,倒水
后橡皮膜向外凸出。
液体由于具有流动性,因而 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向各个方 向有压强。
侧面的薄膜为什么凸出?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因为: 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5.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 压强越大
大小
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液体压强只由液体密度与深度决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
解:7km深处海水的压强为: p=ρgh=1×103kg/m3×10N/kg×7×103m =7×107Pa 脚背受的压力为: F=pS=7×107N/m2×1.3×10-2m2=9×105N 一个成年人的体重约为60kg,所受的重力: G=mg=60kg×10N/kg=6×102N 假设脚背所受压力的大小相当于n个成年人 所受的重力,则:
3. 上右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量筒里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M、N两点
到量筒底部的距离相等,则这两点液体的压强pM和pN的关系是 ( )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下册《液体的压强》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B.转换法
C.模型法 D.等效法
无器具潜水
氧气瓶
可潜至20米深处 已潜至500米深处 (1980年) 抗压 潜水服
什潜 么水 要员 使在 用深 不浅 同不 的同 潜的 水水 服域 ?,
为
三.液体压强的计算 p gh
如左图所示,盛有水的容器中,设想水中 有一高为h,横截面积为S的水柱。计算这段 水柱对底面产生的压强,就能得到水中深度 为h处的压强。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2,则(
)C
原因:因为液体具有流动性,对阻碍它流动的容 器侧壁有压力和压强。
【生活事例】消防水带
生活中能证明水 对容器侧壁有压 强的例子。
一.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液体受重力且有流动性。
二.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将3支大小不同玻璃 管的两端烧熔封闭,并用帆 布包紧后装进铜管里,铜管 的上端开有小孔可以让海水 进入,再把这根铜管沉到 5000米的深海,发现玻璃全 变成雪花状的玻璃粉。你知 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答案: 甲图中A点的深度为30厘米, 乙图中B点的深度为40厘米, 丙图中C点的深度为50厘米.
例3.有人说,“设想你在7 km深的蛟龙号潜水器中把 一只脚伸到外面的水里,海水对你脚背压力的大小相 当于1 500个人所受的重力!”海水压力真有这么大吗? 请通过估算加以说明。
解:因为是估算,海水密度取 1103kg/m3,g取
( C)
A.煤油 B.水 C.硫酸 D.酒精
P内> P外
ρ内gh >ρ外gh ρ内>ρ外
4.如图所示,玻璃筒下端扎有橡皮膜,内放有一定量 的水后,橡皮膜向外凸起.当将玻璃管慢慢放入盛有
酒精的烧杯中使橡皮膜恢复平整时( B )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 第2节《液体压强》省优获奖教案 新人教版
液体压强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知识与能力:(1 )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2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知道连通器和它的原理;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了解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 )学习用理论推导的方法探究结论;(2 )经历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了解液体压强的应用 ,增加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材分析重点 (1 )液体压强的研究方法及探究过程(2 )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连通器的特点难点 (1 )学会理论推导液体压强公式方法(2 )各液面相平的原理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实验法、理论推导法、归纳法、学法指导实验引入 (产生疑问 )→设计实验→学生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解决问题 )→拓展应用 (产生新疑问 ) .教学过程导入思考问题:水坝为什么上窄下宽 ? 潜水员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 ?新授实验探究(一)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演示: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提问:橡皮膜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说明了什么 ?演示:将水倒入一端开口、一端封闭 ,侧壁开口且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提问:橡皮膜的形状发生什么变化 ?说明了什么 ?总结:容器内的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教师点拨:液体和固体一样受到重力作用 ,因此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同时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 ,因此对侧壁也有压强 .演示:把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插入水中 .提问:橡皮膜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说明了什么 ?总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二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1.猜想:教师提问: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那么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请学生猜想 . (对每个学生的猜想都给予肯定的答复 ,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 )教师点拨: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点到自由面的距离 .2.准备器材:教师:实验室里有一种专门研究液体压强的器材 - -压强计 .教师介绍压强计的构造与使用方法 .用手按压橡皮膜 ,U形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 ,用力越大 ,高度差越大 .(让学生亲手实验 ,引起很大的兴趣 )结论:U形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 ,表示液体内部有压强 ,高度差越大 ,表示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 .3.设计实验:教师点拨: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多个因素有关 ,可以采取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 (1 )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器材:压强计、烧杯、水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并收集数据 (教师巡视指导 )金属盒的深度/cm 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cm 上下左右上下左右结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处 ,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2 )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器材:压强计、烧杯、水、盐水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并收集数据 (教师巡视指导 )金属盒的深度/cm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金属盒水中/cm 金属盒在盐水中/cm结论: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 ,液体的密度越大 ,压强越大 .(三 )液体压强的应用(1 )连通器:特点:静止在连通器的同一种液体 ,各局部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在同一高度学生观察连通器 ,自己阅读课本 ,找出连通器的特点、在生产中应用 .2.应用:茶壶、船闸并用探究出的压强知识 ,介绍微元法 ,演示实验 ,说明原理 . (教师引导 )(2 )帕斯卡原理:1..液体压强的传递:自学阅读 ,师提问:帕斯卡原理内容是什么 ?液体压强的传递的应用有那些 ?2.应用:在学生自学的根底上 ,让学生尝试解释液压机 ,液压千斤鼎的工作原理 .四、总结提升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提出存在的困惑 .五:诊断评价1.在空纸盒的侧面扎三个大小一样的孔 .纸盒装满水后 ,水从小孔喷出 ,以下图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2.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分别盛有密度不同的液体 ,a、b、c三点处液体的压强相等 ,如以下图 ,那么各容器中液体密度的大小 ,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排列顺序都正确的选项是 ( )A.ρ甲<ρ乙<ρ丙 ,,p甲 =p乙 =p丙B.ρ甲<ρ乙<ρ丙 , ,p甲<p乙<p丙C.ρ甲>ρ乙>ρ丙 ,,p甲 =p乙 =p丙D.ρ甲>ρ乙>ρ丙 , ,p甲<p乙<p丙板书设计第二节液体的压强一、液体的压强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那些: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公式:二、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特点:原理:三、液体压强的传递:帕斯卡原理:应用:作业教材P38 ,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练习题1、2、3、4、5 .教学反思物理是实验学科 ,很多物理现象都要通过实验去呈现、去验证 .本节课 ,物理实验贯穿教学全过程 ,从液体中是否存在压强到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及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都给每位学生提供探讨用的实验 .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 - -猜想 - - -实验探究 - - -得出结论 .步骤清楚 ,并结合实验 ,让学生对转化直观法、转化放大法、控制变量法有所体会 .坚持下去 ,必能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动手操作能力、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种能力 .本课教学反思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无视了语言的输入.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根底.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那么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防止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局部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局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最新)名师整理人教版物理8年级下册第9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二、液体内部的压强 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测量仪器:压强计 科学方法:转换法
橡皮管
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 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
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步骤提示: ①将压强计金属盒放入水中,并改 变橡皮膜所对的方向。 ②金属盒中心保持在水面下3cm处, 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意侧面。 ③把金属盒移至水下6cm和9cm,观 察U形管内液柱的变化。 ④改用盐水重复②,③。
2.甲、乙两个容器中盛有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 则
容
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
甲
乙
3. 三个酒杯盛满同种酒,酒对杯底的压强关系是:
A
B
C
4.三个底面积相同的形状不同的容器装有等高的同种液体。哪个容器底 受到的压强大。
甲
h
乙
丙
S
S
S
5.(1)一个装满水的烧杯,放入一木块,烧杯底受到的压强有何变化? (2)一个未装满水的烧杯,放入一物体水未溢出,烧杯底受到的压
结论精炼 三、液体压强的特点
①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②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③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相 等。
⑤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 大压强越大。
四、液体压强的大小
设想,在装有密度为ρ的液体容器中,取一底面 积为S、高为h的圆柱体液柱。研究方法:理想化模型 因为液柱静止,所以平面上方的液柱对平面的压力
液体的压强
1、了解液体内有关。 3、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 色色的连通器。 4、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 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案
9.2 液体的压强课题:《液体的压强》八年级第九章第 2节设计者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并能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液体内部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对于同种液体只与液体深度有关,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l)通过实验,使学生对这一问题建立深刻的感性认识.(2)通过理论上的分析,从公式中可以分析出P只与和h有关,这方面的分析、认识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加深.学情分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而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由于能流动而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学生是容易理解的.教材在通过课本中的演示说明现象之后,把重点放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上.采用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得出结论的办法,以加深印象和培养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学生实验中要用U形管压强计测量液体的压强,所以教材中先用图简单说明了它的原理.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研究清水和盐水压强的特点和规律.先观察在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再观察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最后观察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变化情况.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是通过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表示的.这个实验只能定性地得出液体压强跟深度的关系和跟密度的关系.教学器材一只两端开口、侧壁开口的玻璃管、橡皮管、压强计、铁架台、玻璃圆筒(2个)、水、盐水、可口可乐瓶等设计思想教学主线设计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的压强学生分组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教学媒体设计电脑多媒体投影设备的使用,设计为从学生自己感受入手,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变抽象为具体,化枯躁为生动。
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和媒体运用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的压强演示实验1:观察实验装置没注入水前后橡皮膜的变化情况观察现象,分析现象橡皮膜向下凸起,说明水对容器底部有压强,随着水的深度增加,橡皮膜凸出的程度越来越大,说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使学生感知液体压强的存在和基本特点演示实验2:取侧壁有三个开口的容器,在开口处扎上橡皮膜,向容器中注入水,观察橡皮膜凸起的程度,请同学回答看到的现象及说明的问题水对侧壁也有压强,水越深压强就越大.结论: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学生分组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1)设问: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2)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侧壁(不宜重接,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教师示范.实验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是有压强的.通过探究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3)讲述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让学生把橡皮膜放入液体中,看看在各个方向,各个深度是否会有压强?学生思考:1.人们在游泳池里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当水深逐渐没及胸部时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教师讲述:这么多步骤在实验前应该设计一些科学的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先让学生自行设计,投影设计合理的表格,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并展示事先准备好的表格给没有能设计的学生参考.学生进行实验为了节省时间,一部份同学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学用盐水突出中学重要的物理方法:控制变量法本设计的原因和目的:(1)课堂时间有限(2)可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并实验.实验中,教师注意指导、检查,着重检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记录数据和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实验完后,请同学们对实验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分别请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一组同学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并归纳自己从实验中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教师表扬同学们认真做实验的情况,鼓励同学们对问题的研究精神,然后教师再把刚才讨论所得的结论简述一遍,分别把各点结论进行板书.结论: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a.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b.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c.同一深度,不同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3.液体压强的大小引导学生推导出液体的压强公式P=ρ4.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演示实验3观察连通器有什么特点?并回答以下问题:什么叫连通器?连通器有什么特点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为什么连通器上各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总是相同的?学生思考、讨论5、小结和作业布置教学监控课后作业:课本P81-2、3、4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都要从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入手,使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节教材是压强在液体物态中的体现。
因为该节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少,并且还用到了密度和力的平衡的知识,所以对学生来说这是难点节。
《课程标准》中本节没做具体的要求,但由于压强在不同物态中表现的特点不同,其计算和测量也有区别,另外,液体压强密切联系固体压强和气体压强,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为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压强知识,一定要重视本节内容的教学。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计算公式;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2.体验和感悟游泳或泡澡时身体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3.通过连通器经历物理模型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接受到科学态度的培养;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自身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通过船闸的学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利用物理模型推导公式。
二、教学难点: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光盘、微小压强计、连通器、水槽、水;学生:关于带鱼的调查资料。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1.课前要求学生到水产市场上观察带鱼。
查阅资料,调查带鱼的生活环境。
课堂上描述观察调查结果:市场上没有获得带鱼。
带鱼生活在深海中。
2. 展示穿着抗压服的深水潜水员问题:1).为什么没有活的带鱼呢?2).深水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抗压服?学生:交流讨论结论:那是因为液体中有压强。
(教学说明:新课导入环节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的好奇心、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
通过调查,使学生参与实际的学习活动,学习兴趣会很高,同时,调查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活动。
带鱼也是生活中长吃的,学生很熟悉,由它引入新课,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
)二、进入新课一)、活动与探究1:液体压强的特点A创设情境:在学生知道液体中存在压强的基础上,请学生谈一谈,生活中有关液体压强的亲身体验。
比如游泳或泡澡时有什么感受?B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游泳或泡澡时感到胸闷,认识到身体四周的液体对身体都有压强,说明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在方向上有不同。
C演示实验问题:通过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分析现象进行归纳。
(播放光盘)1. 液体内部不只有向下的压强,还有向侧面的压强;2.液体中的压强与深度有关。
分析:液体受重力,同是液体具有流动性,容器壁阻碍液体向四周流动,所以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也就是说,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教学说明:通过带鱼和抗压服、图1、图2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液体中有压强;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对容器壁也有压强。
进一步认识到液体中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D实验论证:演示实验(播放光盘)演示步骤:1.介绍压强计:用手轻轻按一按探头的橡皮膜,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液面出现的高度差。
力稍大一点,管中的液面高度差变大,这表明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2将探头浸入水中,U形管中液面出现高度差。
3.将探头的橡皮膜在同一深度朝向不同方向,发现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基本不变。
4.将探头的橡皮膜浸在更深处,发现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变大。
5.将探头的橡皮膜浸入盐水中的同一深度,发现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变大。
E学生活动:分析归纳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教学说明:本实验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定性分析,增加学生对液体压强的感性认识,初步认识液体压强在方向和大小上的特点。
同时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将本实验变为学生实验,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活动与探究2: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方法A创设情境:通过学习知道液体的压强与方向无关,而与深度、密度有关。
到底有什么数量关系呢?问题:如何知道液体某一位置的压强大小?B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既然同一液体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那么只需要算出某一位置液体竖直向下的压强就可以了。
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探索公式。
(播放光盘)液体某一位置处竖直向下的压强是由于该位置受到上方液体的压力产生的,并且大小等于上方液体的重力。
根据压强的计算方法,还需知道受力面积。
不如算出该位置液体横截面上受到的压强。
该位置上方水柱高为h,横截面积为S,液体的密度为ρ,则该位置上方的液体柱体积为V=Sh 质量为m 压力为F=G=mg=ρShg压强为p=F/S=ρShg/S=ρgh深度为h处的液体压强公式p=ρghC总结: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模型法。
问题:1.公式中各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单位是什么?2.根据公式解释一下液体的压强特点。
3.根据公式说一说液体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与所取面积有关吗?D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学说明:公式的推导应该完全放给学生,凭借学生已有的知识完全能够解决,教师提供填空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模型,做好引导,切不可教师推导出公式只要求学生记忆。
公式得到后,还要充分解释各个字母的物理意义,特别是h代表的是深度而不是高度。
可以借助练习进行巩固)问题:底面积分别为0.1m²和0.5㎡的玻璃筒,分别盛有0.3m 高的水柱,两桶水对桶底分别产生多大的压强?学生活动:学生自己解答。
(教学说明:多数学生受固体压强公式的影响,较难接受液体压强与容器底面积无关的事实。
大多数学生在解答该题时会采取分别计算压强大小的方法,这样在加强了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的同时,通过计算结果有力的证实了这一问题,纠正错误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对问题的分析不能凭借想当然,凭空臆造)E即学即练1.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解释拦河大坝为什么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答案: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 如图所示,拦河大坝高30m,水库水位23m,距水底7m处的A点压强有多大?(g取10N/kg)答案: p=ρgh=1.0×103kg/m3×10N/kg×(23m—7m)=1.6×105Pa(教学说明:利用即学即练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利用公式分析实际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练习2是为了强化“深度”的理解。
三)、连通器创设情境:液体压强的知识在自然界和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应用。
利用自制的泉水演示模型演示泉水喷涌的过程。
降低塑料瓶的位置,泉水喷涌的高度也降低。
问题:1。
为什么泉水会涌出地面,并且会喷射较高的高度?2.为什么降低塑料瓶的位置,泉水喷涌的高度也降低?3 .如果降低塑料瓶的位置与泉眼相平,泉水还会涌出吗?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回答。
结论:这种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连通器?(播放光盘)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举例。
如水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等。
师生共同分析所举事例是否是连通器。
问题:为什么连通器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展示如右图所示,假设在U形管底部有一小薄片,试分析薄片两端受到的压力压强的大小关系。
学生活动:讨论。
如果不相平的话,。
(教学说明:将自然现象移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由喷泉到实验室中的连通器,再到生活中的连通器,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通过对U形管底部薄片所受压力压强的分析,进一步理解液体的压强公式和平衡力。
注意在演示连通器时,要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同一水平面。
学生对水塔可能不知道,教师可以(播放光盘)展示图片。
为了更直观形象,学生所举事例,教师尽量(播放光盘)配以图片。
)三、课堂小结我们大家共同合作,在浩瀚的物理学海洋中遨游了一番,虽然我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学习压力),但是这节课我们过得很愉快,那是因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疑惑,掌握了很多科学知识,同学们能不能总结一下?(播放光盘)1.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3)同一液体中,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增加,压强增大。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3.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
船闸的工作过程。
4.建立模型的物理方法四、布置作业1.“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第1、2、3、4、题2.查阅资料,了解各种潜水艇。
五、板书设计六、教学设计说明1. 考虑学生需要形成完整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结合知识内容和学生实际,本节教学设计了多项教学目标。
2. 学生的自身体验虽然少,但是通过课前的调查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促进了学生自学,培养了学生组织信息的能力。
3. 本节教学经历了实验探索阶段和推导公式并用其分析实验结论的阶段,这是科学研究所经历的一般过程;也可以先利用物理模型进行理论推导,然后进行实验验证,这也是科学的研究方法。
连通器的教学也经历了从实例抽象出物理模型,再应用于实例的过程。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自然科学的研究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