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学》课件
促进学前儿童心理 健康发展
培养学前儿童良好 的社会适应能力
增强学前儿童的自 信心和自尊心
有助于学前儿童形 成积极的个性品质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 点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阶段和特点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 采取相应的教育策 略
运用游戏、故事、 音乐等多种教育手 段
注重个体差异,因 材施教,促进全面 发展
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求 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特点
针对不同孩子制定不同的教 育策略
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建立 良好的师生关系
全面发展:注重学前儿 童在认知、情感、社交 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提 供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和 资源。
个性培养:尊重每个学 前儿童的个性和特点, 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法 和手段,促进其独特潜 力的发挥。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的定义
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和表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先天因素 环境因素:家庭、教育、社会等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儿童自身因素:年龄、性别、性格等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遗传与环境、先天与后天、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
促进儿童身体发育:通过运动活动,可以锻炼儿童的肌肉和骨骼,促进身体发育。
记忆发展:从机械记忆到理 解记忆,记忆容量逐渐增加
感知觉发展:从简单到复杂, 从具体到抽象
思维发展:从直观行动思维到 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精选PPT
老俩口一同来到了天智脑象测评点找专家咨询。
• 2. 轻视早餐 3.第一信号系统发育早于第二信号系统
2、不同的抚养方式可以影响动作发展的速度。
• 7. 家庭教育偏差
根据脑象图揭示的情况,专家讲,尽管大宝小宝是同卵双胞胎,但个性差异很大:小宝显示其具有聪明,知识学得快,并善与人沟通
(四)植物性神经发育不完善
2、不同的抚养方式可以影响动作发展的速度。
• 5. 缺少交流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均衡
1、儿童2岁时出现跳的动作,之后动作技能逐渐提高。 3、学前期是大量学习动作技能的时期。
• 怎样开发儿童的大脑?
3、右脑的五感包藏在右脑底部,可称为“本能的五感”,控制着自律神经与宇宙波动共振等,和潜意识有关。
• 1、跑的动作的发展,反映了幼儿多种身体机能的提高。
• 2、锻炼幼儿跑的动作有利于增强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提高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和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并为 幼儿其他动作,如跳跃等动作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跳
• 1、儿童2岁时出现跳的动作,之后动作技能逐渐提 高。
• 2、立定跳远。
• (四)平衡 • 1、平衡是幼儿进行各种活动和保持身体姿势所必需
• 3. 缺少动手锻炼 • 8. 带病学习 交流,但胆子较小的特征。
奶奶抢过话头:“你们讲的真对,我们小宝很聪明,啥都学得快,嘴也甜,但是胆子小,上公园玩,只要是游乐玩具,总是大宝先抢 着玩,小宝才敢玩。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均衡
• 4. 睡眠不足 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行-站立——尾(从上到下的)原则 • 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部PPT课件
都有一定影响。
能力发展
基本能力
学前儿童在感知、运动、语言和社交等方面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 如走、跑、跳、抓握、语言表达能力等。
能力发展的阶段
学前儿童的能力发展可以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操作 阶段和符号阶段等。
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基因、环境刺激、教育训 练等。
情绪调节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逐渐 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 情绪的表达和反应,以适应环境
和社交需求。
情绪表达
学前儿童开始能够通过面部表情、 肢体语言和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
绪,与他人分享情感体验。
社会性发展
社交技能
学前儿童逐渐发展出与同龄人和成人建立关系的能力,愿意分享 自己的玩具和经验,也愿意帮助别人。
道德观念
在学前阶段,儿童开始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能够理解并遵守一些 简单的规则和指令。
性别角色
学前儿童逐渐开始理解并接受性别角色的差异,模仿和学习与自己 性别相关的行为和角色。
自尊与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尊心
学前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 的价值,希望得到他人的 认可和赞扬,对批评和拒 绝也变得敏感。
自我评价
学前儿童开始能够评价自 己的能力和表现,对自己 的优点和不足有初步的认 识。
通过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帮助学前 儿童建立积极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游戏疗法
利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学前儿童表达情感、 宣泄情绪,解决心理问题。
家庭治疗
通过改善家庭环境、家庭关系和家庭成员的 互动模式,解决学前儿童心理问题。
团体疗法
通过小组活动和互动,帮助学前儿童建立社 交技能和同伴关系。
家庭教育指导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部ppt课 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概念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0-6岁)儿童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一)阐明学前阶段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包括各种心理现象发生的时间,出现的顺序和发展的趋势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各种心理活动所出现的变化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二)解释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变化揭示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说明是什么因素在影响儿童心理的变化,这些因素又如何制约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意义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辩证唯物论、普通心理学等提供理论依据。
首先,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根据。
其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充实、丰富了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实践意义学前儿童心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源于实践的,同时它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
首先,学前儿童心理学对于早期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家长如果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知识,了解了自己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才能使家庭教育向着科学化方向迈进。
另一方面,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有利于学前教育工作者科学有效地贯彻教育方针,确定适当的教育内容、方法,正确组织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与提高。
其次,学前儿童心理学为一切与学前儿童有关的工作领域服务。
学前儿童心理学不仅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其他与学前教育有关的工作,如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儿童文艺工作,儿童玩具和服装设计工作等,都需要融入一定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展,更有生命力。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一切科学研究所必须遵循的。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精品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精品课件.《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儿童发展与心理学基本概念”。
具体内容包括:1. 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2. 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3.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4.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2.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原理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能力;3. 增进学生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因素的认识,提高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教学重点: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儿童成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2. 新课导入:讲解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阐述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3.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6.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2. 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3.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4.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章内容,分析一个具体案例,阐述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 答案:学生需结合所学理论,分析案例中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特点,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领域的前沿动态。
同时,组织学生参观幼儿园,观察儿童的实际表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2. 教学过程:例题讲解、随堂练习、互动环节;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及答案的深度和广度;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学方法的调整、拓展阅读及实践结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ppt
矫治方法:针对学前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包括游戏疗法、音乐疗法等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的支持和关注对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干预和矫治至关重要
学校支持:学校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帮助学前儿心理发展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提高教育效果。
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有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发展。
推动儿童教育改革: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为儿童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儿童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感知觉发展的意义: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对其认知、语言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家长和教师应重视儿童的感知觉发展,为其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添加标题
记忆发展
记忆策略:学前儿童逐渐学会使用各种记忆策略,如复述、联想等
记忆与语言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对其记忆能力有重要影响
记忆发展的阶段: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个阶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行为和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发展差异和个体差异,从而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儿童的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和改进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发展特点:自我意识萌芽、情绪调节能力提高、社交能力逐渐增强
影响因素:遗传基因、家庭环境、教育方式
性格特征:外向型、内向型、混合型
能力表现和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阶段
自我意识萌芽
情绪调节能力提高
社会性发展与同伴关系
兴趣和爱好培养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课件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课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材的第三章《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一节至第三节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儿童感知和运动发展的特点、以及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表现。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关键概念和观点。
2. 理解儿童感知和运动发展的特点,分析实际案例。
3. 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表现,能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应用。
教学重点:儿童感知和运动发展的特点,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如儿童玩具、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儿童成长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儿童心理发展兴趣,导入本节课内容。
过程细节:教师展示图片,提问学生观察到的儿童心理发展现象,引导学生思考。
2. 理论讲解:讲解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过程细节:教师讲解理论知识,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儿童感知和运动发展的特点,让学生观察身边儿童的实际表现。
过程细节: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进行小组讨论。
4. 例题讲解:分析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表现,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过程细节:教师讲解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实际案例,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细节:教师布置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认知发展2. 内容: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儿童感知和运动发展的特点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表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实际案例,阐述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表现。
答案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堂所学,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明确表述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表现。
2. 作业提交:课后一周内提交。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PPT
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视觉发展最迅速。斜视儿童在 4岁之前容易矫正。Leabharlann 3、识字的关键期:3岁左右
教孩子识字很简单, 关键不能用灌输式,而是 在游戏中学。可用卡片、 图片、实物等提高孩子识 字的兴趣
4、数字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 4-5岁左右
• 一些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 吞咽咀嚼关键期 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 爬的关键期 站走的关键期 亲子依恋关键期 口语学习关键期 书面语学习关键期 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 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 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 动作机能掌握的关键年龄
第一章 绪论
本章教学目的: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掌握儿童心
理发展的概念、特点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分期;重点 掌握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等概念。
儿童期各阶段的划分
儿童期
学前期
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婴儿期(乳儿期)(1个月-1岁) 先学前期(1-3岁)
学前期(狭义)
学前初期(3-4岁) 学前中期(4-5岁)学 前晚期(5-6、7岁)
• 见右图---尾随反应
发展的关键期
• 关键期的最基本特 征是,它只发生在 生命中一个固定的 短暂时期。如小鸭 的追随行为典型地 出现在出生后的24 小时内,超过这一 时间,“印刻”现 象就不再明显。
记住儿童几个关键期
1、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1-3岁 这个阶段儿童学习口头语言非常快,如果让儿童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课程主要内容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 第三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 第四章 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 第五章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 第六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 第七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 第八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学》课件
注意与学习的关系
注意是学前儿童学习知识 、掌握技能的基础,良好 的注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 习效果。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与注意的关系
感知觉对注意的影响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其注意能力,如视觉和听觉 的敏锐度有助于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感知觉的发展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具有重要影响,是他们认识世界和理 解事物的关键。
感知觉发展阶段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经历了多个阶 段,从简单的感觉到复杂的知觉,逐 渐形成对周围事物的整体认识。
学前儿童的注意发展
01
02
03
注意概念
注意是指学前儿童在一定 时间内集中精力关注某一 事物的能力。
注意发展的特点
2023
PART 04
学前儿童情感与社会性的 发展
REPORTING
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
情感表达
01
学前儿童开始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如高兴、生气、伤心等,
并能够通过表情和语言来表达。
情感理解
02
学前儿童逐渐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并能够根据他人的情感做
出相应的反应,如安慰他人或分享自己的快乐。
情感调节
性别角色
学前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并开始模仿和学习与自己性别 相关的行为和角色。
学前儿童的情感与社会性的关系
情感表达与社会交往
学前儿童的情感表达是他们社交技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感,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 立关系和互动。
情感理解与社会交往
学前儿童的情感理解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 图和情感,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与他人建立良好的 关系。
学前心理学完整ppt课件
学前心理学完整ppt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学前儿童认知发展•学前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学前儿童语言与沟通发展目录•学前儿童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策略0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6岁左右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特征的研究。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会性和个性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和不平衡性。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形成健康人格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时期。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对于预防和干预儿童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未来的学习、生活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基因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前提。
教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和适应环境。
02学前儿童认知发展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感知觉概述新生儿已具有视觉感应能力,随后逐渐发展出颜色视觉、形状知觉和深度知觉等。
视觉发展新生儿已具有听觉能力,随后逐渐发展出听觉辨别能力、听觉记忆能力和听觉理解能力等。
听觉发展触觉是婴儿最早发展的感觉之一,通过触摸和抚摸等动作,婴儿可以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属性。
触觉发展感知觉的发展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婴儿认知发展的前提条件。
注意概述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婴儿早期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由刺激物的特点引起,如鲜艳的颜色、响亮的声音等。
随着婴儿的成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起来,表现为婴儿能够按照成人的指示或要求去注意某些事物。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课件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课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材的第五章,主要讲述了幼儿的认知发展。
具体内容包括: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幼儿注意力的发展、幼儿记忆的发展、幼儿思维的发展以及幼儿语言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认识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和语言发展的特点,提高学生对幼儿认知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认知发展的具体规律和特点。
教学重点:幼儿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和语言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幼儿的绘画作品,引发学生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幼儿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和语言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幼儿认知发展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4.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幼儿认知发展1. 感知觉发展2. 注意力发展3. 记忆力发展4. 思维发展5. 语言发展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幼儿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2. 请简述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
答案: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包括:注意力的稳定性逐渐提高,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逐渐延长;注意力的选择性逐渐增强,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关注的事物;注意力的转移能力逐渐提高,能够根据任务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注意力;注意力的分配能力逐渐提高,能够在同时进行多项任务时合理分配注意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对幼儿认知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和幼儿教育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参考课件
劳伦兹:“印刻”
10
小鸭子在破壳后不久,鸭妈妈会带着它 们四下走动一圈。从此以后把这个母鸭 当作它们的妈妈。科学家把这一现象称 为“印刻学习”。劳伦兹在小鸭子出生 后的10~16个小时,不先让它们看到母 鸭,而首先看到劳伦兹自己,于是,有趣的 事情发生了。
27
3.学前儿童心理的个别差异 4.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起
作用的规律。
28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相关 概念
1.学前儿童的概念: 我们在这里所指的学前儿童,是指处于
新生儿期、婴儿期、先学前期、学前期 的儿童。
29
2.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
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 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 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所以,0-7岁也将遇到3个危机期,即: 一岁危机期,三岁危机期,七岁危机期。
23
②危机期的定义: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 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 否定和抗拒的行为。
危机期具有两个特点: Ⅰ.危机时期是比较短暂的,但变化是剧烈的,
危机时期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表现为容易发生否 定现象,但如果教育及时,也可以不发生。 Ⅱ.危机时期如能正常度过,就随之在儿童心 理发展上出现新的面貌。
19
为什么狼孩的智力没有开发出来?
1920年,印度山林的狼群里,有两个 赤身裸体的人跟随狼群奔跑。美国传教士辛 格追踪并用武力驱赶走老狼,救出两个“狼 孩”。这是两个从小被狼叼去在狼窝里生长 的女孩。小的3岁,大的8岁。她们不肯穿衣, 不吃熟食,不在床上睡觉,喜欢白天趴在地 上睡,半夜爬到户外嚎叫,不会站立行走, 不会说话,也不会笑,完全失去了人的智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四、心理过程的发展
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注意、情绪和情感等。
五、个性的发展
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
六、社会性的发展
言语的掌握和运用、亲子交往、同伴交往和性别角色等。
第一章 绪论
研究任务
一、揭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 探讨其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年龄特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 持相对不变。 亮度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
(三)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相同: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 物的反映,反映的都是物的外部特征 和外部联系,同属于感性认识。 •区别:感觉 个别属性、个别感觉器官 知觉 整体属性、多种感觉器官 知觉比感觉复杂 •联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 入。不存在孤立的感觉和知觉。
(3)感受性的训练
对某种感觉做长期的、精细的训练,能使人感受性 提高。(品茶、听电话号码、分辨几十种不同的黑色)
(4)联觉现象
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颜色最容易产生 联觉。 红色:感到庄严威武或热情。 绿色:青春、健康、活力。
(二)知觉
1.含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整体的反应。(苹果)实质? 2.知觉的种类 (1)根据在知觉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 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触知觉等。
3. 3~6个月
奥尔森和费尔德等的研究表明: (1)婴儿头部运动自控能力加强。 (2)婴儿的视觉注意更加发展,视觉搜索平均 时间变短,更加偏好复杂的和有意义的视觉图像。 (3)婴儿增长了对日益扩展的外部世界的好奇, 探索和学习的驱动力活跃。 (4)对物体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得到发展,提高 了注意的质量。 (5)大量的新信息扩大了婴儿的知识基础。
三、幼儿注意的发展
(一)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
1.无意注意占优势,并高度发展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仍然是引起幼 儿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2)与幼儿需要、兴趣、生活经验等 密切相关的事物,逐渐成为引起幼儿 无意注意的原因。
2.幼儿有意注意的初步发展 水平低、稳定性差 (1)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未能充分发展。 (2)在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 发展的。 (3)幼儿逐渐学会一些有意注意的方法。 (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 的。
(2)根据知觉的对象 •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社会知觉: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的知觉和人 际关系的知觉。 (3)根据知觉内容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正确 的知觉和错觉。 错觉:视错觉、形重错觉、运动错觉。(图 片)
3.知觉的规律
(1)选择性 把某些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 知觉的背景从而使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这 就是知觉的选择性。(看PPT)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对象与背景的差异:差异越大,对比越明显,对象 越容易被感知。差异越小,越不容易被感知。
(二)幼儿注意品质的发展
1.注意的稳定性不断提高 2.注意的广度不断扩大 3.注意的分配能力不断增强 4.注意的转移能力不断发展
(三)幼儿注意的分散与防止
1.分散的原因 (1)无关刺激的干扰 → (2)疲劳 → (3)注意不善于转移 → (4)无意注意和有意注→ 意没有灵活并用 2.防止 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 灵活的交互运用无意注 意和有意注意
(2)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 辨色能力。 ◆初期:初步辨认基础色,不能很好地辨认混合色 和近似色,也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 ◆中期:基本认识基本色,区分一些近似色,并能 经常说出基本色的名称。 ◆晚期:认识颜色,运用颜色,说出颜色。
(二)听觉的发展 1.婴儿听觉的发生和发展 (1)婴儿听觉的发生 • 胎儿对声音的反应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胎儿听觉感受器官 在6-7个月时已基本成熟,对声音有所反应。 • 新生儿听觉的发生 新生儿对拖长的纯音反应较明显;新生儿已 经出现了视觉上的偏好,最爱听母亲的声音。
第一章 绪论
内容体系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年龄特征、发展趋势、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等。
二、生理的发展
脑和神经系统日益发展,脑的结构逐步复杂化和完善化
三、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动作:和身体的发育紧密相连,由粗笨向精细的方向递进 活动: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游戏为主导,在游戏中生活、 学习和成长。 学习和劳动是实践性活动。
(2)婴儿听觉的发展 •纯音听觉 •语音听觉
出生后,尤其是对母亲的高频率、语调夸张、似唱歌 节律、缩短的音节和重复性用词等特殊的“婴生儿语”更 为敏感。 2个月的婴儿可以辨别不同人的说话声以及同一个人 带有不同情感的语调。 4个月的婴儿即显示出对成人的“儿语”注意倾听,对 成人间的对话则无此反应。
(三)注意的种类
根据有无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注意 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1.无意注意
(1)概念 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 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被动的,是对 环境变化的应答性反应。
(2)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
客观因素: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对比 性、运动变化等。 主观因素:人本身的状态。 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情绪 和精神状态、人的知识经验等。
第一章 绪论
学前儿童的概念
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出生到上小学之前(0-6、7岁)或 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儿童。 狭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进入幼儿园伊始到上小学之前(3-6、 7岁)的儿童。
第一章 绪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0-6岁)心 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其内容体体系 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生理的发展、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心理过 程的发展、个性的发展以及社会性的发展。
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一、感觉和知觉概述
(一)感觉 1.含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但它是意识和其他心理活动的基础。 外界事物:颜色、声音、气味、味道、软硬等。 内部状态:饥饿、疲劳、眩晕等。
2.感觉的种类
根据刺激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 觉。 (1)外部感觉 由机体以外的客观刺激引起,反映外界客观事 物个别属性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和肤觉。 (2)内部感觉 由机体内部的客观刺激引起,反映机体自身状 态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4. 6~12个月
(1)半岁以后,婴儿觉醒时间的增长是大脑 成熟的标志。此时的婴儿有更长的时间去探 索事物和获得更多的新信息的机会。 (2)婴儿能够独立坐、爬行、站立和试图行 走,使得其活动的范围和视野明显扩大,注 意的对象更加广泛。 (3)婴儿注意的选择性受经验的支配。
5. 1~3岁婴儿注意的发展: 1~2岁:言语产生和发展 2~3岁: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 周围事物、别人的谈话、事物的变化
•对象的活动性:在相对于静止的背景上,活 动的对象容易被感知。 •对象本身各部分的组合 •对象与主体的关系:知觉者的兴趣、爱好和 情绪状态。
在知觉过程中,知觉对象和背景之间的关 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2)整体性 •知觉总是把对象感知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特性 被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对一个事物的知觉往往取决于他的关键性强的部分。 •知觉的整体性与人的知识经验有关。 (3)理解性 在知觉的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 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 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知觉的理解性和人的经验密切相关。 •言语的指导对知觉的理解性有较大作用。(图片)
二、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一)视觉的发展 1.婴儿视觉的发生和发展 (1)发生:新生儿已经具备一定的视觉能力。 (2)发展:新生儿 20/150 4个星期 20/100 8个星期 20/60 5~6个月 20/20 (关键期) 课本上的数据有所不同
另一种说法:
新生儿的视力在20/200—20/600的范围内, 只有正常成人视敏度的十分之一。
第一章绪论
二、探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
指伴随着心理发展而产生的生理、心理结构的变化以及 心理发展的条件、影响因素等问题。
第一章绪论
理论意义
研 究 的 意 义
充实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促进心 理学的发展。 为唯物辩证论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章绪论
实践意义
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 为儿童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提供心理学知识 的指导。
3.感觉的规律
感受性是指人的感觉能力,它表示感觉器 官对刺激物的反应水平。 (1)感觉适应 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引起人的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现象。 •视觉适应:暗适应和明适应。 •嗅觉适应:久而不闻其香· · · · · · 久而不闻其臭 •触觉适应:针 •肤觉适应:冷水
(2)感觉对比
同一感觉器官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 现象。 •同时对比:月明星稀、万绿从中一点红 •先后对比:先吃甜点再吃苹果
•乐音听觉
(三)触觉的发展
婴儿触觉的发生和发展
触觉的 发生 1.触觉的发生 1.口腔探索 (早) 2.手的探索 (晚)
研究认为,胎 儿在第49天 时就已经具有 初步的触觉反 应。
三、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2.有意注意
(1)概念 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 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 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 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 意志努力。 • 合理的活动组织。
二、婴儿注意的发生和发展
(一)婴儿注意的发生 1.出现无意注意的最初形态——定向性注意 先天的、无条件的定向反射 2.对刺激物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反应 图形、线条分明和边缘清晰的图形、人 的面孔
(二)婴儿注意的发展 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才刚刚萌芽。 1. 0~1个月:注意选择性的发展。 2. 1~3个月: (1)偏好复杂的刺激物多于简单刺激物 (2)偏好曲线多于直线 (3)偏好不规则的图形多于规则的图形 (4)偏好轮廓密度大的图形多于密度小的图形 (5)偏好具有同一中心的刺激物多于无同一中心 的刺激物 (6)偏好对称的刺激物多于不对称刺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