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蟾蜍肠系膜系统微循环标本制作及蟾蜍消化系统的解剖
蟾蜍的微循环标本制作与蟾蜍消化系统的解剖
蟾蜍的微循环标本制作与蟾蜍消化系统的解剖曹小弟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循环标本的制作2.微循环的观察3.初步了解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二.实验原理1.蟾蜍的正确拿握方法,动物探针的正确使用。
2.蟾蜍的双毁髓实验步骤。
3.两栖类动物的解剖技术以及手术剪的使用,拇指和无名指握住剪刀,食指抵住剪刀中部4.,微循环区是血液与组织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可以用显微镜观察血流情况,蟾蜍的肠系膜部位组织薄,适于观察微循环区的血管的收缩与血液流动情况。
三.动物与器材实验动物:雄性蟾蜍一只实验器械:显微镜,手术剪,骨剪,镊子,吸水纸,大头针,解剖针,解剖盘,有孔的蜡板。
四.方法与步骤1.双毁髓处理蟾蜍:左手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分别夹着前肢、后肢,握住蟾蜍,拇指按住吻端使头部上下活动,两耳后腺间出现一道褶线,此线中点或用金属毁髓针沿头背中线向后移动触到一凹陷处,即枕骨大孔。
拇指下压使头前俯与脊柱相连处凸起,同时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0.5~1mm,再将针从枕骨大孔向前平行刺入颅腔并在颅腔内搅动捣毁脑,然后再将毁髓针撤回至枕骨大孔,反向插入脊椎管破坏脊髓,检查蟾蜍四肢肌肉完全松驰后处死成功。
2.将蟾蜍置于解剖盘上,腹部朝上,四肢伸展后用大头针固定。
左手用镊子提起腹部皮肤,用手术剪前端1/3处剪开一小口,并从小口处向前将腹部皮肤剪开至下颚前端。
向后剪至两后肢基部之间,泄殖孔稍前方再将皮肤向两侧拉开。
3,用镊子提起腹部肌肉,用剪刀沿腹部中线靠右处剪开腹壁,拉出一段小肠,用大头针将肠系膜展开并固定在有孔的蜡板上。
将肠系膜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找到毛细血管,观察血液的流动并拍摄照片。
4,向两侧拉开蟾蜍的腹部肌肉找到蟾蜍的消化系统,小心地用剪刀和手术剪将其分离,(最好将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一并取出后再与泌尿系统分离)置于解剖盘上并拍摄图片。
5,处理掉蟾蜍,洗净解剖盘和实验器械,将显微镜收好放入柜中。
五.实验结果1微循环观察图毛细血管,仅能容一个血细胞通过2.消化系统观察图十.实验结论1.将微循环标本置于低倍镜下,可以看到很多纵横交错的血管,其中有小静脉,小动脉还有毛细血管,动脉和小动脉的血液是由主干流向分支的,即从肠系的中央流向肠管,特点是流速快,有搏动;红细胞在血管中有轴流现象。
消化系统解剖实习报告
标题:消化系统解剖实习报告摘要:本报告主要介绍了消化系统解剖实习的过程和收获。
通过观察蟾蜍的消化系统和光镜下显微观察蟾蜍肠系膜毛细血管,对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一、实验目的1. 观察蟾蜍的消化系统,了解其解剖结构。
2. 光镜下显微观察蟾蜍肠系膜毛细血管,了解其微细结构。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蟾蜍尸体、显微镜、切片刀、显微镜载物台等。
2. 实验方法:(1)首先对蟾蜍尸体进行解剖,暴露出消化系统,观察其结构,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
(2)重点观察小肠部位,切片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结构。
(3)取蟾蜍肠系膜,切片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毛细血管的结构。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消化系统解剖观察:(1)口腔:观察到口腔内黏膜及其上的舌、牙齿等结构。
(2)食管:观察到食管的肌肉层,了解其蠕动功能。
(3)胃:观察到胃的黏膜层、肌肉层和浆膜层,了解其消化功能。
(4)小肠:观察到小肠的黏膜层、肌层和浆膜层,了解其吸收和消化功能。
发现小肠内有大量绒毛,增加了吸收面积。
(5)大肠:观察到大肠的黏膜层、肌层和浆膜层,了解其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的功能。
2. 毛细血管显微观察:(1)观察到毛细血管的管壁非常薄,由内皮细胞和基底膜组成。
(2)毛细血管内径细小,仅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有利于物质交换。
(3)毛细血管分支丰富,遍布消化系统各部位,保证血液供应。
四、实验收获1. 掌握了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对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 了解了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对其在消化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 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学习其他解剖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4. 增强了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激发了自己继续探索生命奥秘的动力。
五、实验展望1. 进一步学习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了解各器官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2. 研究毛细血管在物质交换中的具体机制,探讨其生理意义。
3.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蟾蜍解剖实验报告
蟾蜍解剖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蟾蜍的解剖,了解蟾蜍的内部结构、生理特征以及器官功能。
实验材料•活蟾蜍•解剖刀•剪刀•手套•镊子•实验台纸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实验台纸铺在解剖台上,穿戴好手套。
2.拿起一只活蟾蜍,将其放在解剖台上。
3.用镊子夹住蟾蜍的前肢,用剪刀小心地剪断骨骼连接,将前肢从躯干上分离。
4.重复第3步,剪下后肢。
5.将剪刀沿着蟾蜍的腹部切开,小心不要伤到内脏器官。
6.用手指或镊子轻轻撑开腹部切口,以便观察内部器官。
7.大致观察蟾蜍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生殖系统。
8.小心取出蟾蜍的心脏,观察心脏的结构。
9.取出蟾蜍的肺部,观察肺部的结构。
10.仔细观察蟾蜍的肝脏、胃、肠道等消化系统器官。
11.观察蟾蜍的泌尿系统,包括肾脏和膀胱等器官。
12.最后,总结蟾蜍的解剖结构和器官功能。
实验结果通过对蟾蜍的解剖,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1.蟾蜍的消化系统包括胃、肠道和肝脏。
胃用于储存和消化食物,肠道用于吸收养分,肝脏则参与代谢和排泄过程。
2.蟾蜍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
心脏是一个均匀、灰白色的有节奏的肌肉器官,用于泵送血液循环,维持生命活动。
3.蟾蜍的呼吸系统包括肺部和呼吸道。
肺部呈球状,用于气体交换,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4.蟾蜍的泌尿系统包括肾脏和膀胱。
肾脏负责排除体内代谢废物和调节水分平衡,在膀胱中储存尿液。
5.蟾蜍的生殖系统包括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
雄性有睾丸和精巢,雌性有卵巢和子宫。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蟾蜍的解剖结构和器官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蟾蜍的解剖结构与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例如呼吸方式、皮肤呼吸和水分吸收等特点。
蟾蜍的解剖实验为我们深入了解脊椎动物的内部构造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途径。
注意:在进行动物解剖实验时,应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尊重动物的生命权益。
蟾蜍循环系统的解剖实习
蟾蜍心脏传导系、心脏起搏点分析;蟾蜍循环系统的解剖实习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双毁髓”手术技术。
2、熟练使用手术器械。
尤其是手术剪。
3、切开体腔,游离蟾蜍心脏,辨认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双穿线备用。
4、配图说明:与心脏相连的血管(标注名称)。
5、心脏传导系、起搏点分析:斯氏结扎-1;斯氏结扎-2。
(部分同学选做)蟾蜍外周神经,迷走交感干(含血管的神经干以及神经节)分离与支配位点。
注意:迷走交感干、行走与比邻关系。
二、实验原理1、蛙的血液循环系统1)心脏:幼体期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成体两心房一心室,此外包含一个静脉窦和一动脉圆锥。
心室位于心脏后端,心房位于心室前,左右心房分别接受肺静脉和体静脉回心的血液,经房室孔进入心室,房室孔出有一对房室瓣。
动脉圆锥基部和远端各有三个半月瓣,其内壁有一条螺旋瓣。
房室瓣及半月瓣可防止血液倒流。
静脉窦于心脏背面,呈三角形,分别连接前后腔静脉入右心房。
蛙的血液在心室互相混合(不完全双循环)。
2)动脉:动脉圆锥延长为腹大动脉,由此发出三对动脉弓,一对颈动脉弓,一对体动脉弓,一对肺皮动脉弓。
3)静脉:蛙类具后腔静脉。
身体后部及后肢的血液由肾门静脉经肾脏再经肾静脉汇入后腔静脉,内脏血液由肝门静脉经肝静脉入后腔静脉。
身体前部及前肢血液汇集到一对前腔静脉。
前后腔静脉通至静脉窦。
一对肺静脉联合成肺总静脉通入左心房。
4)循环途径:静脉血经静脉窦到右心房,再到心室。
肺静脉来的多氧血经左心房也进入心室。
心室收缩,血液进入动脉圆锥,通过颈总动脉和体动脉弓至身体各处。
静脉血经前后腔静脉通过静脉窦,再入右心房至心室,此过程为体循环。
从肺皮动脉流入肺的血液,由肺静脉流入心脏的左心房再入心室,称肺循环。
2、斯氏结扎斯氏第一结扎:在窦房沟处结扎,阻断静脉窦和心房的联系。
斯氏第二结扎:在房室沟处结扎,阻断房室间联系。
心脏自律性由静脉窦提供,进行斯氏结扎一后,静脉窦与心房联系阻断,产生非窦性心律,异位起搏点工作,又由于静脉窦对异位起搏有抑制,因此心脏会停跳一段时间,之后由房室交汇处开始搏动。
蟾蜍肠系膜、消化系统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蟾蜍肠系膜毛细血管
2.观察蟾蜍的消化系统
二.实验原理:
1.蟾蜍的正确握拿方法,动物探针的正确使用
2.蟾蜍的“双毁髓”手术技术
3.两栖类动物的解剖技术及手术剪的使用
三.动物与器材
实验动物:雄性蟾蜍一只
实验器械:解剖盘、大头针、骨剪、直头解剖剪、眼科剪、镊子、眼科镊、动物探针、吸水纸、有孔的硅胶片
3. 将解剖针从颅腔抽出,沿枕骨大孔刺入脊柱,破坏脊神经使得蟾蜍麻醉
4.用镊子提起腹部肌肉,用剪刀沿腹部中线偏两侧剪开腹壁,拉出一段小肠,用蛙钉将肠系膜展开并固定在有孔的硅胶片上。将肠系膜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找到毛细血管,观察血液的流动并拍摄照片。
5.向两侧拉开蟾蜍的腹部肌肉找到蟾蜍的消化系统,小心地用手术剪将其分离,置于解剖盘上并拍摄图片。
七.问题解答
1.说明蟾蜍怎样提高消化吸收效率?
各消化器官的的内壁,均有发达程度不同和数目不等的纵向褶皱,以增加消化吸收的表面积。食管有纵褶12—17条。胃内有纵褶6—14条。小肠前段的皱褶数量多而密集,后段则略显稀疏。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消化吸收的表面积,从而提高消化吸收效率。
2.简略介绍蟾蜍的主要消化管及它们的位置关系。
四,实验步骤:
1. 握拿蟾蜍方法:将蟾蜍后腿夹于小指与无名指之间,前腿夹于中指与无名指之间,食指按住蟾蜍头部,拇指将蟾蜍坐骨向上推。
2. 用金属探针在两耳腺中点沿头背中线向后移动,直到触到一凹陷,即枕骨大孔。食指按压蟾蜍头部同时探针由凹陷处垂直插入1mm,再将探针由枕骨大孔向前平行插入颅腔并搅动,摧毁脑组织。
4.简述肺囊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肺囊位于体腔前部消化道的两侧。小心把心脏和肝脏分离开,移向一侧,即可见肺囊。肺囊壁薄,壁上有许多隔膜,使其内表面形成蜂窝状。如肺内无气体,不利观察,可用玻璃管插入喉头气管室吹气,以便观察肺囊壁的结构。
蟾蜍标本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蟾蜍的解剖结构,熟悉其内部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2. 掌握蟾蜍标本的制作方法,学会使用解剖工具。
3. 通过观察蟾蜍标本,加深对两栖动物生理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蟾蜍作为两栖动物,其解剖结构与哺乳动物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具有两栖动物的特征。
通过解剖蟾蜍,可以了解其内部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为后续生理学实验提供基础。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解剖刀、剪刀、镊子、解剖盘、解剖针、解剖剪、解剖镜、酒精灯、生理盐水、解剖图谱。
2. 实验仪器:解剖台、显微镜、投影仪。
四、实验步骤1. 蟾蜍标本的制作(1)将蟾蜍放入75%的酒精中浸泡10分钟,以固定组织。
(2)将蟾蜍放在解剖盘上,用解剖刀从颈部向后切开皮肤,暴露肌肉和内脏。
(3)用剪刀剪开肌肉,暴露内脏。
(4)用解剖针和剪刀将内脏器官分离,包括心脏、肺、肝脏、脾脏、肾脏、胃、肠、生殖器官等。
(5)将内脏器官放在解剖盘上,用解剖镜观察其形态和结构。
(6)将蟾蜍的皮肤、肌肉和内脏分别放入生理盐水中浸泡,以保持其湿润。
2. 蟾蜍内脏器官的观察(1)心脏:观察心脏的形状、大小、颜色和瓣膜结构。
(2)肺:观察肺的形态、颜色和结构。
(3)肝脏:观察肝脏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表面结构。
(4)脾脏:观察脾脏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表面结构。
(5)肾脏:观察肾脏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表面结构。
(6)胃:观察胃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表面结构。
(7)肠:观察肠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表面结构。
(8)生殖器官:观察生殖器官的形状、大小、颜色和结构。
3. 蟾蜍标本的展示(1)将蟾蜍内脏器官按顺序排列在解剖盘上。
(2)使用投影仪将蟾蜍内脏器官的图像投影到大屏幕上,以便观察。
(3)讲解蟾蜍内脏器官的功能和特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蟾蜍心脏呈长椭圆形,颜色为红色,瓣膜结构完整,包括二尖瓣、三尖瓣和主动脉瓣。
2. 蟾蜍肺呈海绵状,颜色为淡红色,表面有大量毛细血管。
蟾蜍实验报告
蟾蜍的解剖与观察生命科学院张茜 111070094一、实验目的意义两栖动物绝大多数都是对人类有益的,例如消灭害虫、作药用资源等等。
蟾蜍作为医学、生理学重要的实验动物则使用更为广泛。
通过观察两栖类外形、皮肤、消化、呼吸、泄殖和循环等系统,了解两栖动物z 在生理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实验中常用组的准确取材。
重点:了解在摄食方式、营养、呼吸、排泄、生殖及血液循环器官系统的形态特征。
难点:理解两栖动物了解两栖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地生活的各个器官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二、实验对象的获得与麻醉获得途径主要是由野外捕获或从特种养殖场购买(如牛蛙养殖场)。
抓取方法: 抓住其后腿,有经验者也可抓住其身体或借助一块布来抓,因蛙体表粘滑且蟾蜍体表有毒液分泌。
麻醉:两栖类皮肤有渗透性,放入含麻醉剂的溶液中就很容易麻醉。
0.1%的甲磺酸—三卡因(ms—222)水溶液在几分钟内即可麻醉动物,所需时间因身体大小而异。
也可用呼吸性麻醉剂,将蛙或蟾蜍放进玻璃罩或标本瓶内,同时放人浸有乙醚的棉花,几分钟后,即可发生作用。
三、实验操作与观察(一)外形观察将活蛙(或蟾蜍)静伏于解剖盘内,观察蛙(蟾蜍)的身体,可区分为头部、躯干和四肢三部分。
1.头部头:呈扁等腰三角形。
眼睛:在头两侧,稍向背部突出,有上下眼睑。
瞬膜:在下眼睑的内侧,为一半透明的薄膜,该膜向上延展可覆盖眼球。
外鼻孔:两眼的前方,近于头的前端的一对小孔内鼻孔:拉开下颌,在口腔顶壁的前端有一小孔鼻膜:在外鼻孔外缘的一对瓣状膜口:头端腹面有一很大的横裂鼓膜:眼后有一明显的褐色而稍下凹的圆形膜,是中耳腔与外界接触的地方。
蟾蜍的鼓膜较小,不明显耳后腺:蟾蜍鼓膜后上方有一对椭圆形的隆起,是由若干毒腺集合而成的,故又叫毒腺。
在受到压挤时,可分泌出一种乳白色的粘稠液,经加工之后即为中药“蟾酥”舌:在下颌前端内侧着生一柔软粘滑的舌,折向口腔内部,用镊子轻轻将舌拉出展平,可以看到蟾蜍的舌尖钝圆状。
病生实验报告蟾蜍(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蟾蜍的生理现象,了解蟾蜍的呼吸、循环、消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原理。
2. 掌握蟾蜍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3. 培养观察、分析、总结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解剖盘、解剖剪、镊子、放大镜、生理盐水、解剖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实验台、显微镜、投影仪、电脑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蟾蜍的解剖(1)将蟾蜍置于解剖盘上,用解剖剪剪开蟾蜍的皮肤,暴露出内脏器官。
(2)用镊子取出蟾蜍的心脏、肺、肝脏、胃、肠等器官。
(3)观察心脏的搏动、肺的呼吸运动、肝脏的颜色和质地、胃的蠕动等生理现象。
2. 蟾蜍的呼吸实验(1)观察蟾蜍的呼吸运动,了解其呼吸方式。
(2)剪开蟾蜍的胸腔,暴露出肺。
(3)观察肺的呼吸运动,了解肺的呼吸功能。
3. 蟾蜍的循环实验(1)观察蟾蜍的心脏搏动,了解心脏的跳动频率和节律。
(2)剪开蟾蜍的心脏,观察心脏的四个腔室。
(3)观察心脏的血液流动,了解血液循环的基本原理。
4. 蟾蜍的消化实验(1)观察蟾蜍的胃和肠,了解其消化功能。
(2)将蟾蜍的胃和肠取出,观察其消化过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蟾蜍的呼吸:蟾蜍的呼吸运动为肺呼吸,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为蟾蜍提供氧气。
2. 蟾蜍的循环:蟾蜍的心脏搏动频率约为60-80次/分钟,心脏有四个腔室,分别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血液在心脏内循环流动,为蟾蜍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3. 蟾蜍的消化:蟾蜍的胃和肠具有消化功能,胃内有胃腺分泌胃液,肠内有肠腺分泌肠液,共同参与消化食物。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蟾蜍的解剖、呼吸、循环、消化等生理现象的观察,了解了蟾蜍的基本生理结构和功能。
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了蟾蜍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了实验技能。
同时,培养了观察、分析、总结实验结果的能力。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实验环境安静,避免干扰蟾蜍的正常生理活动。
2. 解剖蟾蜍时,动作要轻柔,避免伤害蟾蜍。
蟾蜍的内部解剖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对蟾蜍内部结构的解剖观察,了解蟾蜍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器官系统的结构特点,掌握蟾蜍内部解剖方法。
二、实验材料1.蟾蜍1只2.解剖盘1个3.解剖剪1把4.解剖镊子1把5.解剖针1根6.解剖刀1把7.生理盐水适量8.棉球若干9.解剖显微镜1台三、实验步骤1.蟾蜍的麻醉和处死将蟾蜍放入装有乙醚棉球的标本瓶中,观察蟾蜍呼吸减慢,直至完全停止。
用解剖剪剪断蟾蜍的头部,处死蟾蜍。
2.蟾蜍的体表解剖(1)观察蟾蜍的体表特征,如皮肤、眼睛、四肢等。
(2)剪开蟾蜍的腹面皮肤,暴露内脏器官。
3.蟾蜍的消化系统解剖(1)观察蟾蜍的口腔,了解其牙齿和舌的分布。
(2)剪开蟾蜍的咽部,观察咽壁和食道。
(3)剪开蟾蜍的胃,观察胃的形态和胃壁的皱襞。
(4)剪开蟾蜍的小肠,观察小肠的形态和绒毛。
(5)剪开蟾蜍的大肠,观察大肠的形态和盲肠。
4.蟾蜍的呼吸系统解剖(1)观察蟾蜍的鼻孔,了解其呼吸方式。
(2)剪开蟾蜍的喉头,观察喉头和气管的连接。
(3)剪开蟾蜍的肺,观察肺的形态和支气管的分布。
5.蟾蜍的循环系统解剖(1)观察蟾蜍的心脏,了解心脏的形态和心房、心室的分布。
(2)剪开心脏,观察心脏内部的瓣膜和血管。
(3)观察蟾蜍的动脉和静脉,了解其分布和功能。
6.蟾蜍的排泄系统解剖(1)观察蟾蜍的肾脏,了解肾脏的形态和肾单位的分布。
(2)剪开肾脏,观察肾小球、肾小管和集合管。
(3)观察蟾蜍的输尿管和膀胱,了解其形态和功能。
7.蟾蜍的生殖系统解剖(1)观察蟾蜍的生殖器官,了解其形态和功能。
(2)剪开生殖器官,观察生殖细胞和生殖管道。
8.蟾蜍的神经系统解剖(1)观察蟾蜍的大脑、小脑和脑干,了解其形态和功能。
(2)剪开大脑,观察大脑的内部结构和神经纤维的分布。
(3)剪开小脑和脑干,观察其内部结构和神经纤维的分布。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蟾蜍的消化系统:蟾蜍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盲肠。
蟾蜍解剖实验报告
蟾蜍解剖实验报告蟾蜍解剖实验报告蟾蜍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两栖动物,其解剖实验是生物学教学中常见的一项实践活动。
通过解剖蟾蜍,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它们的内部结构和器官功能,从而加深对生命科学的理解。
本报告将详细描述蟾蜍解剖实验的过程和观察结果,并探讨其中的一些重要发现。
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观察了蟾蜍的外部形态特征。
蟾蜍通常具有扁平的身体,呈椭圆形状,皮肤光滑而湿润。
它们的四肢短而有力,适合在水中和陆地上移动。
此外,蟾蜍的嘴巴宽大,上颌骨骨质发达,适应于捕食昆虫等小型动物。
在解剖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蟾蜍的腹部切开。
切开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蟾蜍的内脏器官。
蟾蜍的消化系统由口腔、食道、胃、肠和肛门组成。
我们观察到蟾蜍的口腔内有一对颚骨,它们的作用是帮助蟾蜍捕捉猎物。
食道连接口腔和胃,胃则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蟾蜍的肠道相对较长,这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养分。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蟾蜍的肝脏和胰腺,它们在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观察了蟾蜍的呼吸系统。
蟾蜍的呼吸通过皮肤和肺部进行。
它们的皮肤非常薄而富有弹性,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此外,蟾蜍的肺部位于腹腔内,是它们主要的呼吸器官。
肺部表面有许多细小的气囊,这增加了气体交换的表面积,使得蟾蜍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呼吸。
在解剖实验中,我们还仔细观察了蟾蜍的循环系统。
蟾蜍的心脏位于胸腔内,由三个腔室组成:两个心房和一个心室。
蟾蜍的心脏是一个泵,通过收缩和舒张的动作将血液推送到全身。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这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蟾蜍的循环系统。
此外,在解剖实验中,我们还观察到了蟾蜍的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
蟾蜍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
脑位于头部,负责接收和处理外界信息。
脊髓则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蟾蜍的生殖系统由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组成,它们分别负责产生精子和卵子。
通过这次解剖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蟾蜍的内部结构和器官功能,对生命科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蟾蜍微循环标本制作(微循环观察)
蟾蜍微循环标本制作(微循环观察)蟾蜍消化系统解剖生理于路遥 121140072B2小组成员:吴松原夏秦冬王正旸于路遥一.实验目的:1.对蟾蜍的微循环进行观察2.观察并研究蟾蜍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3.制作蟾蜍微循环体的标本二.实验原理:蟾蜍的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腺分口、咽、食管、胃、肠、泄殖腔等部分。
【1】消化腺主要有肝和胰腺。
肝脏——肝脏很大,分较大的左右两叶及较小的中叶,红褐色,上面有绿色的胆囊,位于右肝脏背面,左右两叶之间。
胰腺——胰腺在胃和小肠的回折部分(胃与十二指肠之间),淡黄色(淡红色或黄白色管状腺),形状不规则。
肝和胰分泌胆汁和胰液,流入肠里来消化。
【2】消化道:口腔—食道—胃—肠—泄殖腔口腔——口腔内有六个开口:内鼻孔(与外鼻孔相通)、耳咽管孔(与中耳相通)、喉门(空气出入肺囊)、食道开口;舌尖游离。
附图 1 附图 2附图32.)3.)4.)5.)6.)7.)8.)三.动物与器材:实验动物:蟾蜍每人一只实验器械:手术器械(两把解剖剪刀/两把镊子/一把普通剪刀/六只图钉/一只锥子),解剖盘,硅胶盘等四.方法与步骤:1:对蟾蜍进行双毁髓并用图钉将其固定在解剖盘上。
2:用解剖剪刀从蟾蜍腹部右侧剪开一个切口,拉出其消化管,用图钉将其固定在硅胶盘上。
3:用低倍显微镜观察蟾蜍的肠粘膜上的微循环并拍照。
4:将蟾蜍的消化系统由体腔中取出(注意保持其干净),将泌尿生殖系统一并取出之后再去除。
5:比较不同生物的消化系统。
五.实验结果:1:通过显微镜观察到透明软骨组织细胞如下(附图):2:得到离体的蟾蜍泌尿生殖系统结果如下(附图):六.实验结论:无七.问题解答:1.问:?答:2.问:?答:3.问:?答:4.问:?答:5.问:?答:6.问:蟾蜍的消化系统包括什么?答:蟾蜍的消化系统分为消化管和消化腺。
消化管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口腔具颔齿、犁骨尺以及唾液腺,具有摄食和湿润功能,无咀嚼和消化功能。
蟾蜍肠系膜血管实验报告
1. 观察蟾蜍肠系膜血管的分布和结构。
2. 研究蟾蜍肠系膜血管的生理功能。
3. 探讨血管活性物质对蟾蜍肠系膜血管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蟾蜍1只(体重约50g)2. 实验器材:解剖显微镜、解剖剪、镊子、培养皿、生理盐水、肝素钠、血管活性物质(如肾上腺素、硝普钠等)三、实验方法1. 将蟾蜍处死,取出肠系膜。
2. 将肠系膜放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记录血管的分布和结构。
3. 将肠系膜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生理盐水。
4. 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血管活性物质,观察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情况。
5. 记录血管活性物质对蟾蜍肠系膜血管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1. 蟾蜍肠系膜血管分布:观察发现,蟾蜍肠系膜血管呈网状分布,主要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呈红色,静脉呈蓝色,毛细血管呈红色和蓝色相间的网状结构。
2. 蟾蜍肠系膜血管结构:动脉壁较厚,有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静脉壁较薄,有平滑肌层。
毛细血管壁较薄,仅有一层内皮细胞构成。
3. 血管活性物质对蟾蜍肠系膜血管的影响:a.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浓度为1×10^-6mol/L时,血管收缩;肾上腺素浓度为1×10^-7mol/L时,血管舒张。
b. 硝普钠:硝普钠浓度为1×10^-5mol/L时,血管舒张;硝普钠浓度为1×10^-6mol/L时,血管收缩。
1. 蟾蜍肠系膜血管分布和结构:蟾蜍肠系膜血管呈网状分布,有利于血液在肠系膜内的循环和物质的交换。
2. 血管活性物质对蟾蜍肠系膜血管的影响:肾上腺素和硝普钠均为血管活性物质,对蟾蜍肠系膜血管有收缩和舒张作用。
肾上腺素在高浓度下使血管收缩,低浓度下使血管舒张;硝普钠在高浓度下使血管舒张,低浓度下使血管收缩。
六、实验结论1. 蟾蜍肠系膜血管分布和结构有利于血液在肠系膜内的循环和物质的交换。
2. 肾上腺素和硝普钠对蟾蜍肠系膜血管有收缩和舒张作用,其效果与药物浓度有关。
七、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蟾蜍肠系膜血管的分布和结构,以便更好地了解其生理功能。
蟾蜍炎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蟾蜍肠系膜炎症反应的形态学变化。
2. 分析炎症过程中微循环的变化特点。
3. 掌握蟾蜍肠系膜炎症实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蟾蜍(体重20-30g)2. 试剂:20%氨基甲酸乙酯(乌拉坦)、0.01mol/L盐酸、任氏液3. 仪器:孔蛙板、显微镜、常用手术器械、大头针、棉球、1mL注射器三、实验方法1. 麻醉:取蟾蜍一只,用20%氨基甲酸乙酯1-1.5mL/100g进行皮下淋巴囊注射,10-15分钟后进入麻醉状态。
2. 固定:将蟾蜍腹卧位固定于蛙板上,沿下腹部旁侧剪一长2-3cm的切口。
3. 解剖:用镊子轻拉出一小段小肠袢,将肠袢展开,用大头针固定铺在有孔的蛙板上。
注意轻拉肠袢,避免术中出血。
同时为避免肠系膜干燥,影响血液循环,需经常以任氏液湿润,但不宜过多。
4. 观察微循环:将有孔蛙板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置有肠系膜的蛙板大孔对准接物镜,在低倍镜下观察血液循环,区别小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
观察血管口径、血流速度。
5. 刺激肠系膜:用微量注射器向肠系膜注入0.01mol/L盐酸,观察炎症反应的形态学变化。
6. 恢复:观察一段时间后,注入任氏液冲洗,观察微循环恢复情况。
四、实验结果1. 麻醉后蟾蜍处于麻醉状态,肌肉松弛,呼吸平稳。
2. 解剖过程中,蟾蜍肠系膜血管清晰可见,血管口径正常,血流速度平稳。
3. 注入盐酸后,肠系膜局部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等。
4. 炎症反应区域血管口径变窄,血流速度减慢。
5. 观察一段时间后,注入任氏液冲洗,炎症反应逐渐消退,血管口径恢复正常,血流速度加快。
五、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通过观察蟾蜍肠系膜炎症反应的形态学变化,验证了蟾蜍肠系膜炎症实验的可行性。
2. 实验结果显示,炎症过程中,肠系膜血管口径变窄,血流速度减慢,这与炎症反应引起的微循环障碍相一致。
3. 实验中观察到,注入盐酸刺激肠系膜后,炎症反应逐渐消退,提示炎症反应具有自限性。
生物实验3微循环标本制作蟾蜍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实验三蟾蜍微循环标本制作(微循环观察)及蟾蜍消化系统解剖生理朱琪璋 121140083一实验目的1微循环观察2初步了解消化系统解剖生理3掌握微循环标本制作二实验原理1正确拿住蟾蜍,正确使用探针。
剪刀(及镊子)的正确使用方法:右手握剪刀,拇指与无名指握住剪刀,食指抵住剪刀中部。
2双毁髓法麻醉蟾蜍:用金属毁髓针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使蟾蜍处于一种麻醉状态,四肢瘫软,从而对蟾蜍进行解剖,取出泌尿及生殖系统,观察各个组成部分。
3微循环区是血液与组织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其血流情况可以借助于显微镜来观察。
蟾蜍的肠系膜部位的组织薄,适合于直接观察微循环区血管的舒缩与血流情况。
4蟾蜍的静脉系统5蟾蜍的动脉系统6蟾蜍的消化系统三动物与器材1实验动物:蟾蜍一只/人2实验器材:手术器械(两把解剖剪刀/两把镊子/一把普通剪刀/六只图钉/一只锥子),解剖盘,硅胶垫等四方法与步骤1双毁髓麻醉蟾蜍:左手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分别夹着前肢、后肢,握住蛙体,拇指按住吻端使头部上下活动,两耳后腺间出现一道褶线,此线中点或用金属毁髓针沿头背中线向后移动触到一凹陷处,即枕骨大孔。
拇指下压使头前俯与脊柱相连处凸起,同时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1mm,再将针从枕骨大孔向前平行刺入颅腔并在颅腔内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使之成为“脊蛙”。
2将蛙置于解剖盘上,腹部朝上,四肢伸展后用大头针固定。
在下腹部的旁侧剪一长形切口,拉出一段小肠,用大头针数枚将肠系膜展开并固定在硅胶盘上,制成微循环观察标本。
3将标本置于低倍镜下,仔细观察血管和血液循环,并拍下照片。
4将消化系统从体腔中取出(要保持其干净),最好将消化系统与泌尿系统一并取出后再将泌尿系统去除。
5比较不同动物消化系统的形态和结构上的异同。
五实验结果六实验结论1将微循环标本置于低倍镜下,可观察到许多纵横交错,粗细不等的血管。
分为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血内管管内血流速度快,不均匀。
静脉血管管内血流速度慢,无搏动和轴流现象。
蟾蜍基本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蟾蜍基本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蟾蜍的解剖结构;2. 掌握蟾蜍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3. 观察蟾蜍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4. 探讨蟾蜍骨骼肌的兴奋收缩特性。
三、实验原理蟾蜍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其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与哺乳动物有相似之处,因此常用于生理学、药理学等实验研究。
本实验通过对蟾蜍进行解剖和生理实验,了解其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解剖盘、解剖剪、镊子、解剖针、生理盐水、玻璃管、剪刀、刀片、酒精、烧杯、培养皿等;2. 实验仪器:显微镜、生物显微镜、电子天平、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刺激器等。
五、实验步骤1. 蟾蜍解剖(1)将蟾蜍置于解剖盘中,用解剖剪剪开蟾蜍的腹部,暴露内脏器官;(2)用解剖针分离内脏器官,观察蟾蜍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3)观察蟾蜍的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神经节等。
2. 蟾蜍反射实验(1)制备脊蛙:将蟾蜍的脊髓与脑干分离,制成脊蛙;(2)观察脊蛙的屈肌反射和伸肌反射,观察反射弧的完整性和反射活动的敏感性;(3)观察脊蛙的膝跳反射,分析反射中枢的兴奋性和抑制性。
3. 蟾蜍骨骼肌兴奋收缩实验(1)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蟾蜍的坐骨神经与腓肠肌分离,制成标本;(2)观察不同刺激强度、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分析阈水平和最大收缩;(3)观察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分析刺激频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蟾蜍解剖结果(1)消化系统:蟾蜍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2)呼吸系统:蟾蜍的呼吸系统包括皮肤、口腔、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3)循环系统:蟾蜍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血液;(4)泌尿系统:蟾蜍的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5)生殖系统:蟾蜍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睾丸、输精管、阴茎。
2. 蟾蜍反射实验结果(1)屈肌反射和伸肌反射:在适宜的刺激强度下,蟾蜍可以表现出屈肌反射和伸肌反射,反射弧完整,反射活动敏感;(2)膝跳反射:在适宜的刺激强度下,蟾蜍可以表现出膝跳反射,反射中枢兴奋性较强,抑制性较弱。
生物实验报告解剖蟾蜍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蟾蜍的内部结构,熟悉其主要器官的形态和位置。
2. 掌握蟾蜍解剖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一只,解剖盘一个,解剖剪一把,解剖镊两把,解剖针一把,解剖刀一把,解剖针、镊子、刀的消毒液,生理盐水,解剖显微镜,解剖图谱。
2. 实验仪器:解剖显微镜,解剖盘,解剖剪,解剖镊,解剖刀,剪刀,生理盐水,解剖针。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蟾蜍置于解剖盘内,用解剖剪剪开蟾蜍的皮肤,暴露出肌肉和内脏。
2. 解剖蟾蜍头部:用解剖剪剪开蟾蜍的口腔,取出舌,观察舌的形状和颜色。
剪开颅骨,取出脑,观察脑的形态和颜色。
剪开颅腔,取出嗅囊和鼻咽管,观察其形态和位置。
3. 解剖蟾蜍颈部:剪开颈部肌肉,暴露出甲状腺和喉头,观察其形态和位置。
4. 解剖蟾蜍胸部:剪开胸部肌肉,暴露出心脏、肺和肝,观察其形态和颜色。
5. 解剖蟾蜍腹部:剪开腹部肌肉,暴露出胃、小肠、大肠、肾和生殖器官,观察其形态和位置。
6. 解剖蟾蜍四肢:剪开四肢肌肉,暴露出骨骼和关节,观察其形态和结构。
7. 解剖蟾蜍尾部:剪开尾部肌肉,暴露出尾椎骨,观察其形态和结构。
8. 解剖蟾蜍神经系统:剪开颈部和背部肌肉,暴露出脊髓和神经,观察其形态和位置。
9. 解剖蟾蜍循环系统:剪开心脏周围肌肉,暴露出心脏的各个部分,观察其形态和功能。
10. 解剖蟾蜍消化系统:剪开胃和小肠,观察其形态和功能。
11. 解剖蟾蜍泌尿系统:剪开肾脏,观察其形态和功能。
12. 解剖蟾蜍生殖系统:剪开生殖器官,观察其形态和功能。
13. 实验结束:将蟾蜍内脏器官清洗干净,按照解剖图谱进行归类,观察其形态和结构。
四、实验结果1. 蟾蜍头部:脑位于颅腔内,嗅囊和鼻咽管位于颅腔前部。
2. 蟾蜍颈部:甲状腺位于颈部,喉头位于颈部前部。
3. 蟾蜍胸部:心脏位于胸腔内,肺位于胸腔两侧,肝位于胸腔底部。
4. 蟾蜍腹部:胃位于腹腔前部,小肠、大肠和肾位于腹腔中部,生殖器官位于腹腔后部。
蟾蜍肠系膜微循环标本制作以及在体微循环显微观察
蟾蜍肠系膜微循环标本制作以及在体微循环显微观察;蟾蜍消化系统的解剖实习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双毁髓”手术技术。
2、熟练使用手术器械。
尤其是手术剪。
3、蟾蜍肠系膜微循环标本的制作。
4、用低倍、光镜下观察微循环(注意动脉、静脉与毛细血管)。
5、注意观察蟾蜍体腔内寄生虫。
6、尽可能完整取出“消化系统”,于解剖盘空白处,拍照后插入实验报告。
二、实验原理1、四大基本系统:运动与支持(包括肌肉、骨骼、结缔,有保护功能),神经,循环,免疫2、内环境稳态: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稳定。
3、疾病分类:内环境失调,创伤,癌症,外部致病原4、癌症成因:原癌基因(细胞因子,控制细胞分裂)过度表达,抑癌基因(P53基因)表达不足。
癌症细胞间转移,由于抑癌基因受癌症部位切除而停止表达导致原癌基因在各处容易过量表达;或癌细胞随血液转移至各处。
5、内脏定义:有管道,直接或间接与体外连接。
6、排泄与排异:泌尿属于排泄,排除代谢产物。
排便属于排异,未经过同化。
7、循环系统维持内环境稳态,世代交替维持种系稳态。
8、循环系统:a、心血管系: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肝门静脉收集营养血过肝脏。
b、淋巴系:淋巴导管,器官脾脏(无导管非内脏),淋巴结,毛细淋巴管9、消化系统:蟾蜍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及连附于消化道旁的各种消化腺所组成,直接或间接担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其组成如下:(1)消化道a)食管,亦称食道,长度不到一公分,位于喉的背面,身体正中线。
外表光滑,内壁有纵行褶皱,下端和胃相连。
b)胃,是消化管中最庞大的部分,微微偏居体腔左侧,有左向右形稍弯曲,前阔后狭。
上连食道的一段称贲门,其下为胃底,再下端连接小肠处称幽门,有一圈括约肌所形成的幽门瓣,可以控制幽门开闭。
背侧有腹膜经折叠而成的网膜,腹侧有胃肝指肠韧带,即小网膜,用以和十二指肠与肝维系。
c)小肠:起于幽门之后,其弯向前方的一小段是十二指肠,长度约等于为的一半,胰脏即位于此套弯中。
解剖蟾蜍的实验报告
解剖蟾蜍的实验报告解剖蟾蜍的实验报告一、引言蟾蜍是一种常见的两栖动物,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由于其生活习性与人类相近,成为了许多科学研究的对象。
本实验旨在通过解剖蟾蜍,深入了解其内部结构和器官功能,为我们对这一物种的认识提供更多的细节。
二、实验方法本次实验使用的蟾蜍为实验室中饲养的成年蟾蜍。
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对实验器材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然后,将蟾蜍放置在特制的解剖盘中,用绳索固定住,以防止其在解剖过程中的移动。
接下来,我们使用解剖刀和镊子等工具,逐步剖开蟾蜍的皮肤和内脏,直至完全暴露腹部和内脏器官。
三、解剖结果1. 皮肤和骨骼系统蟾蜍的皮肤呈现出光滑而湿润的特点,具有很强的透气性。
在解剖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蟾蜍的皮肤下有一层薄薄的肌肉组织,这是蟾蜍的运动系统之一。
此外,蟾蜍的骨骼系统由一系列的骨骼组成,它们相互连接形成了蟾蜍的骨架,为其提供了支撑和保护。
2. 消化系统蟾蜍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和肝脏等器官。
我们注意到蟾蜍的口腔内有一对锐利的上颌骨和下颌骨,它们能够帮助蟾蜍捕食和咀嚼食物。
食道连接着口腔和胃,将食物从口腔传送到胃中。
胃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它通过分泌胃液来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肠道则负责吸收和消化食物中的养分。
此外,肝脏是蟾蜍体内最大的器官之一,它在消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代谢和排毒作用。
3. 呼吸系统蟾蜍的呼吸系统由肺和皮肤组成。
在解剖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蟾蜍的肺位于腹腔内,呈现出泡沫状的结构。
蟾蜍通过肺吸入空气,将氧气吸收到血液中,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此外,蟾蜍的皮肤也能够进行呼吸,尤其在水中生活时更为重要。
4. 循环系统蟾蜍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我们发现蟾蜍的心脏位于胸腔内,由三个心房和一个心室组成。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循环,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蟾蜍的血液呈现出红色,它通过血管系统流动,为身体提供所需的氧气和养分。
四、讨论与结论通过对蟾蜍的解剖,我们深入了解了其内部结构和器官功能。
蟾蜍实验报告
蟾蜍的解剖与观察生命科学院张茜 111070094一、实验目的意义两栖动物绝大多数都是对人类有益的,例如消灭害虫、作药用资源等等。
蟾蜍作为医学、生理学重要的实验动物则使用更为广泛。
通过观察两栖类外形、皮肤、消化、呼吸、泄殖和循环等系统,了解两栖动物z 在生理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实验中常用组的准确取材。
重点:了解在摄食方式、营养、呼吸、排泄、生殖及血液循环器官系统的形态特征。
难点:理解两栖动物了解两栖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地生活的各个器官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二、实验对象的获得与麻醉获得途径主要是由野外捕获或从特种养殖场购买(如牛蛙养殖场)。
抓取方法: 抓住其后腿,有经验者也可抓住其身体或借助一块布来抓,因蛙体表粘滑且蟾蜍体表有毒液分泌。
麻醉:两栖类皮肤有渗透性,放入含麻醉剂的溶液中就很容易麻醉。
0.1%的甲磺酸—三卡因(ms—222)水溶液在几分钟内即可麻醉动物,所需时间因身体大小而异。
也可用呼吸性麻醉剂,将蛙或蟾蜍放进玻璃罩或标本瓶内,同时放人浸有乙醚的棉花,几分钟后,即可发生作用。
三、实验操作与观察(一)外形观察将活蛙(或蟾蜍)静伏于解剖盘内,观察蛙(蟾蜍)的身体,可区分为头部、躯干和四肢三部分。
1.头部头:呈扁等腰三角形。
眼睛:在头两侧,稍向背部突出,有上下眼睑。
瞬膜:在下眼睑的内侧,为一半透明的薄膜,该膜向上延展可覆盖眼球。
外鼻孔:两眼的前方,近于头的前端的一对小孔内鼻孔:拉开下颌,在口腔顶壁的前端有一小孔鼻膜:在外鼻孔外缘的一对瓣状膜口:头端腹面有一很大的横裂鼓膜:眼后有一明显的褐色而稍下凹的圆形膜,是中耳腔与外界接触的地方。
蟾蜍的鼓膜较小,不明显耳后腺:蟾蜍鼓膜后上方有一对椭圆形的隆起,是由若干毒腺集合而成的,故又叫毒腺。
在受到压挤时,可分泌出一种乳白色的粘稠液,经加工之后即为中药“蟾酥”舌:在下颌前端内侧着生一柔软粘滑的舌,折向口腔内部,用镊子轻轻将舌拉出展平,可以看到蟾蜍的舌尖钝圆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片。
4.将蟾蜍从载物台取下,沿开口继续讲肌肉剪开,剪至蟾蜍的口咽腔,将蟾蜍从口咽腔到泄殖腔之间的器官全部取下。去掉生殖系统,循环系统等,保留消化系统,观察蟾蜍的消化系统并拍照。
5.实验完成,将蟾蜍及其内脏放在指定回收桶内,洗净实验器具,放回原处。
微循环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血管平滑肌的舒缩活动来影响微循环的的血流量。
神经调节:交感神经支配微动脉,后微动脉和微静脉的平滑肌,并以微动脉为主当交感神经兴奋,平滑肌收缩,血管口径变小。由于交感神经对微动脉的收缩作用大于微静脉,使循环中血流量减少,血压下降。反之,为循环中血流量增加,血压上升。
体液调节;有缩血管的物质,在微循环的血管中,微动脉和微静脉既受交感神经支配,又受体液因素的影响,而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则主要受体液因素的影响。
《生物学实验指导与仪器管理》 张忠伟,支坤兴,曹虎,李安福 南京大学出版社
《普通动物学》 第二版 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合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在消化期间,胆汁直接由肝脏以及胆囊大量排至十二指肠内。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许多微滴,利于脂肪的消化;胆盐还可与脂肪酸甘油一酯等结合,形成永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3.微循环是如何调节的?
实验三 蟾蜍肠系膜系统微循环标本制作及蟾蜍消化系统的解剖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实验所用的器具,掌握实验器具的使用法则(尤其是手术剪的使用)。
2.练习双毁髓法,熟练掌握双毁髓技术。
3.重复练习并熟练掌握蟾蜍的解剖技术。
4.学会制作蟾蜍肠系统微循环的标本并仔细观察,通过实验了解蟾蜍的循环系统。
5.学会取出蟾蜍的完整的消化系统,通过观察来学习蟾蜍的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五、实验结果
肠系膜系统微循环观察图
六、实验结论
蟾蜍的循环系统:不完善的循环系统和体动脉内含有混合血液,是两栖动物的特征。肺呼吸导致双循环的出现,双循环的出现提高了血循环的压力和速度。
1.微循环:微循环一般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和组织细胞物质进行交换的的场所,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正常情况下微循环的血流量和组织器官的代谢相适应,保证各组织器官的血液流量并调节回流到心脏的血液流量。如果微循环发生了障碍,会直接影响到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微循环一般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枝和微静脉组成。
6)脾:在直肠前端的肠系膜上,有一红褐色球状物,即脾。它是一淋巴器官,与消化无关。
七、问题解答
1.消化系统中胰脏分泌的胰液的作用及其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胰液对食物的消化有重要作用。胰液含大量NaHC03,能中和由胃进人小肠的盐酸,使肠内保持弱碱性环境,以利肠内消化酶发挥作用。
2.在消化过程中,胆汁是怎么分泌的?胆汁起到什么作用?
3)肠:分为小肠和大肠。小肠由十二指肠和回肠组成,小肠始自幽门,向右前方伸出,此为十二指肠,再向后盘曲的为回肠。大肠膨大而陡直(又称直肠),再向后通入泄殖腔。
4)泄殖腔:为消化,排泄,生殖系统共用的腔道,以泄殖腔孔和外界相通。
5)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脏。肝脏红褐色,分左右两大叶和较小的中叶,左右叶之间有呈黄绿色椭圆形的胆囊。胆管两条,一条河肝管相连接,接受肝脏分泌的胆汁,另外一条为输胆总管,胆汁由此通入十二指肠。胰脏为淡黄色长形不规则的腺体,位于胃和十二指肠间的弯曲处,输胆总管从胰腺中穿过,胰液经胰管进入输胆总管。将肝,胃和十二指肠向前翻折,可以看到胰腺的背面。
2.蟾蜍的消化系统:
口咽腔:剪开蟾蜍的口角,拉开下颔,暴露口腔。咽在口腔深处,向后通入食道。喉头在咽的腹面,为一圆形突起,其中央纵裂成一孔即喉门,内部的腔为喉气管室。
1)食道:短,位于喉头的背面,下端和胃相连。
2)胃:食道后端的膨大部分,略偏于体腔的左侧,稍弯曲,内侧的胃弯曲称为胃小弯,外侧的弯曲称为胃大弯。胃中间步称为胃低,前宽后窄,最后紧缩,此处即幽门,下接肠道。
2.正确使用剪刀(右手握剪刀,食指和无名指握住剪刀,食指抵住剪刀中部)从蟾蜍下部的皮肤开始向上剪,剪至胸骨处,然后剪开腹部露出蟾蜍内脏,用镊子翻找蟾蜍的胃,找到后拉出拉伸固定在蜡板中央圆孔处(光线穿过便于观察)。
实验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剪到血管出血,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
3.将固定好的切片放在载物台上,蜡板圆孔对准通光孔,调节显微镜直至看清
4.蟾蜍胃的分化有什么意义?
胃的分化提了消化系统的效率和物质能量的利用率,是适应陆地生活的进化的表现。有效的提高了生存的几率,增加了其生存竞争能力。
八、参考文献
《基础生命科学实验指导》 王洪钟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动物学实验教程》 孙虎山主编 科学出版社
《动物生物学》陈品健,陈小麟,陈奕,王重刚,赵扬科学出版社
二、实验原理
1.双毁髓法麻醉蟾蜍:用金属毁髓针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使蟾蜍处于一种麻醉状态,四肢瘫软,从而对蟾蛉进行解剖,取出消化系统,观察各个组成部分。
2.微循环区是血液与组织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其血流情况可以借助于显微镜来观察。蟾蜍的肠系膜部位的组织薄,适合于直接观察微循环区血管的舒缩与血流情况且毛细血管透明,近乎无色,最细的毛细血管在高倍镜下可见到单个红细胞流动。
三、动物器材
1.实验动物:蟾蜍一只
2.实验器材:光学显微镜一台,手术刀两把,普通剪刀一把,解剖针一根,蜡盘两个(一个中央有圆孔),镊子两把,大头针若干个。
四、实验步骤
1.左手握住蟾蜍,中指抵住蟾蜍胸部。拇指按压其背部。右手拿着解剖针自双眼之间沿中线刺入凹陷处,即枕骨后凹。将解剖针从枕骨大孔向前刺入颅腔,搅动,捣毁脑组织。然后将针退回枕骨大孔,转向后方,与脊柱平行插入椎管,旋转解剖针,破坏脊髓。直至蟾蜍四肢僵直而后又松软下垂。即表明脑和脊髓破坏完毕,拔出解剖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