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备考2016-04-29

合集下载

2016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

2016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

怎样又快又准地读懂文本
1、注意文本的题目,弄清文本的话题,找到文 本要告诉我们哪一句话。 2、注意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弄清各句话之间的 关系,有没有首括段、小结段、首括句、小 结句、中心句、过渡句、起重要作用的关联 词语等等,找到核心的一句话。 3、注意大致标一下段意,以利下面确定搜索区 域。 4、去掉文本中作为材料的内容,挖掘出所要论 证的话。
考向研读
新课标卷中,从命题选材看,选文涉及美学、经济 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文字学、生 物学、天文学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类文章,文本大 都观点新颖,视角独特。 从命题形式上看,多为单项选择题,一般设3道题, 每道题3分,共计9分;从考查的层级来看,新课标卷 只在“理解”和“分析综合”两个能力层级命题。从 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看,多数新课标卷对一般论述类文 本的考查是稳中有变。 稳中有变的是淡化了“根据文意进行推断想象”等 高能级的试题,而加强了对文本文意的关注,加强了 对“理解”“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论述类文本 阅 读 指 导
考纲传真
2016年新课程高考说明语文科《考试说明》对本 考点的要求是“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包括“ 理解”和“分析综合”两个能力层级。 “理解”的考查内容有: 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分析综合”的考查内容有: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每个错误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 除的。
考点可以简单地这样记: 理解、筛选、(分析)概括
“理解 ”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先要知道考查的是理解,才能知道对应 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下面的题干表示出考查的是理解 1、关于利用“转基因酵母细胞”进行探测 的原理,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关于第三段中所讲的“研究中发现的相 关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第四段中加点的“两个过程”指的是哪 两个过程? 4、文中加点的“这个悬疑”指什么? 5、从原文看,下列对“阿尔戈斯”方案相 关内容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复习指导与技巧解读考纲解读新课程标准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将“能阅读一般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修改为“能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高考所考查的论述类文章,常常是指有关政治、经济、教育、语言文化、文艺、历史、法律、美学等学科的文章,涉及此要求的一共有六个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这两个属“理解的范畴”。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四个属于“分析综合”的范畴。

词句的理解,信息的筛选是重点和热点!把握命题规律命题者设计错误选项的方法如下:1、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范围不清——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或缩小。

以偏概全——即扩大范围,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

2、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和有意缺失两种错误。

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

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3、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果和因果颠倒两种错误。

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因果混乱——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前关系。

4、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换概念和指代不明两种错误。

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或对个别字词进行改动、变换等。

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

5、从信息的时态上看,有未然说成必然和必然说成未然两种错误。

未然说成必然——忽视原文中“将来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必然说成未然——忽视原文中“已经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既成事实说成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

6、张冠李戴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章时,故意弄错对象,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

有时题干要求从“此”对象入手分析,而选项却从“彼”对象入手分析。

高考语文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高考语文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组1 历史·文学文1[2016全国卷丙卷(Ⅲ卷),1—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探讨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探讨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识。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究竟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样的看法。

神话传闻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闻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闻,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黄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闻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闻探讨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原委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看法与指责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书目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纳。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明显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高考论述类文本知识点

高考论述类文本知识点

高考论述类文本知识点高考论述类文本在语文考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展示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本文将从几个常见的高考论述类文本知识点展开讨论,帮助同学们了解文本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并提供一些写作技巧。

第一部分: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对事物进行阐述、解释的文本形式。

通常包括背景介绍、重点阐述和总结归纳几个环节,使读者对问题有全面的了解。

在高考中,说明文的题材多种多样,可能涉及科学知识、社会问题、生活常识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注意首先理解题目要求,确定说明文的对象,并提炼出主要内容。

随后,可依次进行各个环节的表述,并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第二部分:议论文议论文是表达观点、阐述真理或反驳错误的文本形式。

高考中的议论文常常要求我们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出充分的理由和论据。

写好议论文的关键在于做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和组织有序。

给定议论题目后,首先要确定自己的立场,并带着这个立场去思考问题和收集相关信息。

在写作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观点,对每一个论据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说明,使文章的论证具有说服力。

同时,文章的结构也很重要,要有清晰的起承转合,并通过适当的连接词和段落的过渡进行衔接。

第三部分:讨论类文本讨论类文本是对一个问题或话题进行辩论、分析和讨论的文本形式。

它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在解答讨论类文本时,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立场,并列举出各个角度的观点和论据。

可以从历史、现实、道德、实用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展示自己的深度思考。

此外,要注重辩证的思维方式,具备正反两方面的分析和论证能力,做到全面客观。

最后,总结自己的观点,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第四部分:叙事类文本叙事类文本是以叙述事件或事情的经过为主要内容的文本类型。

它要求考生掌握叙事的技巧,包括事情的先后顺序、细节描写和感情的表达。

在写叙事类文本时,要注意故事的起承转合。

首先,要明确故事的背景和主题,确定叙述的重点与目的。

高考语文备考资料 高考论述类文本论证方法及作用

高考语文备考资料 高考论述类文本论证方法及作用

1.判断句子或语段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首先要了解常见的四种论证方法的特点,然后根据特点来辨别。

(1)举例论证:以事实为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

所举事例简明概括,真实可靠,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常用语言标志“如”“比如”。

(2)道理论证:用名人的言论,公众所承认的道理,用古语、谚语、俗语来证明观点。

道理论证多用引号标明所引用的内容或“某某曾说”。

(3)对比论证:论证一个问题时,将另一个问题和它对照,从而具体鲜明地将论述的问题论证透彻。

可以是全面对比、部分对比,也可以是事实对比、道理对比。

语言标志有两种:一是“反之”“但是”;二是运用反义词。

(4)比喻论证:运用比喻,用人们浅显易懂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事物或深刻的道理,从而证明论点。

语言特点是通常运用比喻,包含本体和喻体。

高三论述类文本资料知识点

高三论述类文本资料知识点

高三论述类文本资料知识点在高三的学习过程中,论述类文本资料是十分重要和常见的。

由于其特殊性,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和技巧来应对。

本文将针对高三论述类文本资料的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帮助同学们提高论述类文本的综合应用能力。

一、理解论述类文本论述类文本是一种用来阐述观点、阐明事理或者讨论问题的文本。

在高三阶段,我们将会接触到大量的论述类文本,如议论文、评论、社论等。

理解这些文本的核心观点及论据是理解和分析的基础。

1. 把握论点:论述文本的核心在于阐明一个明确的观点,我们需通过仔细阅读,找出作者所持的观点。

常见的论点表达方式可以通过文章开头、结尾或者中间段落的关键句来得到。

2. 理解论据:论述类文本通常会采用一些论据来支持论点。

论据主要通过事实、例证、权威引用等方式来论证。

我们需要仔细分析论文中的论据,看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论点。

二、分析论述类文本结构分析论述类文本的结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并能够更好地进行写作。

不同类型的论述类文本会有不同的结构,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部分:引言部分用来引出论述的主题,并在此部分中通常会出现论点。

引言部分的写作需要简洁明了,引起读者的兴趣,为后续的论述铺垫。

2. 论证部分:论证部分是整个文章最为重要的部分,主要用于展开作者的观点和论证。

在此部分中,我们需要清晰地提出论据,并通过一些逻辑推理和实例来支持论点。

3. 反驳部分:一些论述类文本可能会涉及到反驳其他观点的部分。

在这个部分,我们需要通过横向对比、逻辑分析等方式来说明其他观点的不足,并强调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4. 结论部分:结论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和概括。

在这个部分,我们需要再次强调并总结论点,并给出一定的建议或者展望。

三、运用论述类文本的技巧除了理解论述类文本的核心观点以及分析结构之外,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写作技巧,以提高我们的论述能力。

1. 逻辑严密:论述类文本需要有清晰的逻辑关系,我们需要确保文章的论述链条不断,并能够合理地进行推理和引申。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
出的见解、主张。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 论点一般出现在议论文的以下四个位置上: (1)在文章的标题。 (2)在文章的开头。 (3)在文章的中间。
(4)在文章的结尾。
2.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 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的事 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具有 典型性。
③并列关系(如“也” 等)“一方面…另一方 面”
④递进关系(如“不仅……还……”“一方 面…另一方面”
“不但…而且”“何况”“况且”
(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
①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 概括词(如“多数”“少量”等表范围的词);
②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如“基本”“重要”“最” 等词);
③表已然未然的词(如“迄今为止”等),表或然必 然的词(如“如果”“可能”“一定”“或许”“已 经”等);
常见的论证结构
1、层进式:论述内容由此及彼、由 浅入深。
2、对照式:使用对比的手法论证。 3、总分式:一般有“总—分—
总”“总—分”等形式。 4、并列式:用几个分论点来论述中
心论点。
论述类文本答题基本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整体把握。 第二部:结合试题,微观勾画。 第三步:对照分析,判断正误。
(2)理论论据。理论论据可以是大家比较 熟悉的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 公式等,也可以是为社会普遍认可的道 理。
3.论证
论证是用严密的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和过程。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类比论证通过对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 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 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
章的表达方式以 议论为主。

论述类文本高考复习最新最全

论述类文本高考复习最新最全

(三)概括要点题
归纳文章局部内容(类似于语段压缩整合) 归纳内容的步骤 (1)统读全文,领略大意 (2)审读题目,明确要求(要求——词?句 子?范围——全文?某段?) (3)找到对应的内容,分析要点 (4)组织语言,整理有效信息(要点全、内 容实、文句简)
• 掌握归纳要点方法
论述类文本复习
俞丽白
一、论述类文本基本概念 (一)文本特点 (二)文本组成 (三)迅速掌握文本的方法
(一)、论述文主要特征— —优化设计P157
一、议论性较强 二、观点鲜明
三、材料涉及面广,大多涉及哲学、经济学、 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 语 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
(二)文本组成
• 注意:语段层次的概括要准确,事物特 点的概括要简明,作者观点的概括要明 确。
• 特别提醒
• ①一定要重组句子,不要照抄原文, 要会用摘取法、合取法、舍取法等。 特别注意用原文关键词句组织答案。
• ②分析概括题答题的要点几乎没有 单个的,一般在2~3个,甚至更多。 • 答题时尽量筛选全,多想一下。尤 其对内容容量极大的句子要善于拆 分、切割成要点作答。
• 答题规范:必须注意表述顺序,体现出文 本的思路;使用承接词语,表现出文章的 脉络;体现段落之间的关系,表现层次之 间的联系(由什么现象引出什么论点,由 什么论据论证了上文的什么论点,由什么 论点引出下文对什么的阐释。)。可以表 述为: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或者,首先写什么,然后写 什么,接着写什么,末了写什么。总之, 要体现思路的承接性,表现脉络的过程性。 注意不要出现“描写”、“叙述 ”、“线 索”“情节”等小说散文的概念来表述 。
•1.概念理解题 •(1)出题形式 优化P159 •(2)解题方法 世纪金榜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doc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doc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复习指导与技巧解读考纲解读新课程标准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将“能阅读一般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修改为“能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岛考所考查的论述类文章,常常是指有关政治、经济、教育、语言文化、文艺、历史、法律、美学等学科的文章,涉及此要求的一共有六个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这两个属“理解的范畴”。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四个属于“分析综合”的范畴。

词句的理解,信息的筛选是重点和热点!把握命题规律命题者设计错误选项的方法如下:1、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范围不清——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闱加以随意的扩大或缩小。

以偏概全一一即扩大范围,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

2、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和有意缺失两种错误。

无中生有一一选项屮信息在原文屮找不到,也不能巾原文屮推断出来。

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3、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果和因果颠倒两种错误。

强加因果一一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因果混乱一一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前关系。

4、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换概念和指代不明两种错误。

偷换概念一一选项将原文屮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或对个别字词进行改动、变换等。

指代不明一一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

5、从信息的时态上看,有未然说成必然和必然说成未然两种错误。

未然说成必然一一忽视原文屮“将来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屮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必然说成未然一一忽视原文中“已经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既成事实说成尚米确定或还米实现的事情。

6、张冠李戴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章时,故意弄错对象,在表述对象上没置干扰。

有时题干要求从"此" 对象入手分析,而选项却从"彼"对象入手分析。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论述类文章是高中语文考试中的重头戏,也是很多学生比较头疼的考试内容,因此了解其知识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中语文论述类文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讲解。

一、论述文的基本要素论述文的基本要素主要由题目、中心思想、论据和结论四部分组成。

题目是论述文的标题,是文本话题和讨论的中心;中心思想是论述文的核心,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观点;论据是对主题进行探讨和说明的依据;结论是作者对主题做出的判断或总结,也是整篇文章的归宿。

二、论述文的写作方法1.逻辑关系的使用论述文的正确撰写需要严谨的逻辑关系。

一般有2种逻辑关系,即因果关系和对比关系。

因果关系指的是事件之间的因、果、条件、结果、措施等之间的关系,它告诉我们各个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比关系指的是在文章中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和互补关系,从而达到更直观、更生动的表达。

2.说理的启发思维论述文的写作是一种说理的过程。

在表达观点时需要充分说明问题,通过有要有据有理的方式进行分析,让读者了解观点的真伪。

在说理的过程中需要启发读者的思维,引领读者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3.点线结合的表达方式点线结合是一种比喻的表达方式,将复杂的观点用形象生动、幽默的比喻进行表达,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这种表达方式在文章中被广泛应用,可以更好地将观点进行传递。

三、文本修辞手法的运用1.比喻比喻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论述文中的修辞手法,即用一种事物来形容另一种事物,突出两种事物的共性和相似之处,增强表达的效果。

通过比喻可以达到更深入的理解和揭示文章的隐藏含义。

2.排比排比是一种表达方式,通过重复使用同种语法结构,让作者的观点更加明晰,增强语言的力度。

排比的语言效果可以使文章显得华丽而有力,增强阅读的体验感。

3.对比对比是一种表达手法,并不是只有比喻才有对比,对比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比两种事物的异同从而突出文章的论点。

对比的使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化色彩和表达的深度。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前言文本阅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而对于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更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经常要面对的任务。

论述类文本是指旨在阐述某一问题、观点或理论的一类文本。

在阅读这类文本时,需要我们掌握相应的技巧和方法,才能做到有效理解文章内容,并且能运用文章内容进行相关的思考和分析。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与大家探讨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专题。

二、读前准备在进行论述类文本的阅读之前,需要先进行相关的读前准备,这有助于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读前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文章背景在阅读任何一篇文章之前,了解文章的背景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需要明确文章作者的身份和背景,以及文章发表的时间和发表的出版物。

其次需要知道文章所讨论的主题和范围,以及所使用的方法和理论。

2.预设阅读目的在阅读之前,需要预设阅读目的,明确我们想要从文章中获得什么信息和知识。

预设阅读目的可以帮助我们在阅读时更加有针对性,不至于抓不住文章的重点。

3.查找相关背景知识针对一些比较新颖和专业的话题或理论,我们需要查找相关的背景知识。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中出现的专业术语或概念。

三、阅读技巧了解文章背景和预设阅读目的之后,就可以开始论述类文本的阅读了。

以下是几种值得推荐的阅读技巧。

1.快速浏览全文在阅读任何一篇文章时,建议先进行一次快速浏览全文。

可以先阅读一遍文章标题、摘要、引言和等主要内容,以了解文章的主题和主旨,进而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

2.特别关注段落结构论述类文本的文章往往由多个段落组成,段落之间一般通过转折、等方式进行联系。

因此,在阅读时特别需要关注段落结构,尤其是段落开头和结尾的句子。

3.画出思维导图在阅读时,可以将文章中的关键词或者段落进行分类、概括,进而画出思维导图。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框架和逻辑,从而掌握文章论述的思路和重点。

4.反复阅读论述类文本的阅读通常需要反复阅读。

在第一遍浏览全文后,需要逐段思考、理解和。

高考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命题特征一、观点鲜明1、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概括(或论题)2、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3、结尾回扣中心论点二、结构清晰1、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2、分论点之间要注意过渡衔接(2)阅读文本的选择:题材侧重艺术、科学、文化、现实等等(3)阅读文本的篇幅:都是超过1000字的文本。

(4)选择题的设置:部分设题是原文的相关内容的直接转换。

部分选择题需要适度的迁移。

不少设题不再是较多地照搬原文或稍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纠缠于考查局部的、字面上语词概念内涵的细微差别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

采用一种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筛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中常常还包含了一定的因果推断意味,隐含了一定的能力迁移要求。

这种能力迁移可以看作是以文本的说法(核心概念)为依据,来判断、理解文本未有提及,但又与之相似的某些情形。

解题指导一、通读全文,思考四个问题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②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③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④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二、阅读备考中的突出问题(“五缺”)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内容要点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缺乏作答规范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三、选择题解答一般方法第一、比照原文弄清概念把握句意辨析筛选.设题情形有三种:形同意同(信息吻合直接判断)形异意同(有所转换实质一致)形似意异(迷惑性大格外留意)第二、懂得审辨标志性词语。

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

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以下的关键词在读文本时要圈划出来: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 、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范围的词语)例文:密封座舱中一般采用与地面相同的1个大气压,即760毫米汞柱,而舱外活动航天服一般采用210毫米汞柱压力。

高三语文论述类文本复习方法指导

高三语文论述类文本复习方法指导

高三论述类文本复习方法指导【高考目标】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整理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阐释】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整理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般论述类文本以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

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的面目出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它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

【要点精析】论述类文本指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的文章,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学、历史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等。

社会科学类文章是阐述社会科学研究的文章。

它既是探讨社会科学问题,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手段,又是概括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文字载体。

高考对现代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的测试,题型丰富,覆盖面宽,思维容量大,能力要求高,综合性强,主要考查掌握知识的牢固性、逻辑思维的深刻性和运用语言的灵活性。

试题的区分度较大,失分率较高。

社会科学类文章的内容范围很广,既可能会涉及到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学以及当代最新的高科技知识,也可能涉及到政治.社会.历史.地理.文学.美学等学科的知识。

但其阅读目的并不是为了弄清楚这些知识本身,而是借助语文的学习方法和规律,完成阅读理解的任务。

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等学科的文章。

高考命题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

本考点内容逐渐引起了命题人的重视,另外,它涉及面广,所论多为人们共同关注的某一问题,因而读者范围较自然科学类广泛,是高中生必读的一类文章,因此,考生应该重视这个考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法八门条件句(1)
这里所说的“条件句”,是广义的, 既指“只要„„就„„” “只有„„才„„”“不 管„„都„„”等条件句, 也指“如果„„那么„„”“假如„„就„„”“即 使„„也„„”等虚拟语气的条件句, 还指“当A时,B”“凭借A,B”“通过A,B” “为了A, B” “A,以(便)B”等含有条件与结果、或方式与结 果关系的句子。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013全国课标Ⅱ卷) A.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 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原文: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 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 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 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 演变而来的。 误因:肯定当否定
文本句含有‚当A时,B‛句型。‚多巴胺传导顺畅‛是‚大脑内 部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的充分条件,是‚获得快感‛的间接原 因。表意清晰明白,但是到了选项中,条件被窜改为‚人体内多 巴胺的量超过一般水平‛,错误显豁。另外文本中是充分条件 (当A时,B),而选项则成必要条件(只有A,才B)。
(原文)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 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 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 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 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 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 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 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选项) 2C 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 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 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 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2014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Ⅰ)
论述类文章阅读 难点突破
一、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阅读方法: 1.精读全文,筛选信息。 2.整体感知行文思路及观点。 3.题干内容与原文一一照应 。 4.比较分析选出答案。
论述类阅读十二类错因
1.以偏概全 3.强加因果 5.肯定当否定 7.混淆前后 9.无中生有 11.混淆条件 2.张冠李戴 4.可能当必然 6.未知当已知 8.歪曲文意 10.夸大其词 12.或然当已然
(原文)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 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 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 歌词性质有关。 (选项)3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 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 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2009年高考全国课标卷)
分号暗示前后并列,两层含意不可“交叉”杂糅。分号前 边的一层,本身是因果关系,“可能文本些”是“难以流行” 的原因。分号后边,句式简化一下,可以表述为:“A,与B有 关。”这里“A”和“B”的关系也是“果”与“因”关系。
1. 下面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 思的一项是(2013全国新课标Ⅰ卷) B. 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 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 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① ︱ ②‖③
原文: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 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 派别终无可言。‛ ① ‖ ② ︱ ③ ‖ ④ 并列 假设 并列
(原文)多巴胺是神经元中传导神经兴奋的 一种化学物质,当多巴胺传导顺畅的时候, 大脑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使我们 产生快感。 (选项) 7A.只有当人体内多巴胺的量超过 一般水平,神经兴奋在神经元中才能得到有 效的传导,人的大脑才能产生化学变化,从 而获得快感。(2010年高考全国大纲卷Ⅰ)
(原文)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 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 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选项) 2 C.艺术上的“变形”是创 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 用这种办法,才能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思 想感情。(2008年高考全国课标卷)
条件关系也有真有伪。如第2题C项不符合原文意思,就是因为‚艺术家们采用这 种办法‛和‚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之间的必要条件关系不存在。原文中 与其内容对应的语句是‚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 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对照原文,可知这一项的 表述实际上将原文中的‚常‛字换成了‚只‛字,因果关系换成条件关系。虽然 只是一字之差,但是条件关系迥异,以致将‚变形‛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绝对化。
随着A,B A,与B有关 A导致B 从A讲,B A使 B 在A的意义上,B
(原文)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
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文本不可 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或创造。
(选项)2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 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 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 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Ⅱ)
因果倒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013 全国课标Ⅱ卷) B.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为了表明自 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 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
原文: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 革服,‚格于庙‛,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 是商人的神庙。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 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周人之所以宣扬天命,归根结 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 误因:强加因果
(选项) 2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 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 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2009年高考全国课标卷)
‚这个意义‛复指上文,正确的理解应是‚流行的东西都有时限性‛。 ,选项句实质是将‚这个意义‛理解为‚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 代‛,显然不合原文。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于是„„ „„,可见„„ „„,从而\因而„„ „„以致\导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2014全国课标Ⅱ卷) B.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 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 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原文: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现象 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 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 误因: 张冠李戴
(原文)经典文句是凝固的,它的影响 会随着时易世变而衰减。但对经典的解 释却可以随时改变、充实,使它免于衰 减,记载孔子言行的可靠经典是《论 语》,这部书不过一万多字,它对后世 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解释、阐发。
选项句2D.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论语》 一书中,由于这部书只有一万多字,不可 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造成深远影响的主要 是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 (2010年高考辽宁卷)
选项问题一是出现在‚天才、黑客和神童‛,从文本看‚(低龄化的)天才、黑客‛ 和‚神童‛,是种属关系,当不能并列。问题二是‚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 最大限度的共享‛和‚现在计算机天才、黑客和神童不断出现‛关系的错误判断,从 文本看,‚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是外因,是条件,是契 机或平台,所以不能成为‚根本原因‛。
【解 析】选项对应的文本句,首先有一个特殊的否定句(艺术品的接受在过 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它是说: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虽是美学 问题,却在美学中所占地位并不重要。所以后来地位变了,成为了美学中的 “显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问)。
【文本句】近年来,人们情绪异常和行为失控的发生频率 逐年升高,从肠道内细菌的生存环境来看,导致这一现象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的滥 用。这些药物或化学物质进入人体会大量杀死肠道细菌, 导致人的代谢紊乱和消化不良,从而引发情绪异常和精神 疾病。二是这几年生活水平提高后,部分人吃得太饱。由 于摄入的过量高蛋白在人体内缺少有益菌或中性菌为其分 解、代谢,它们会在杂菌的分解下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 等对神经有毒害作用的物质。这些物质会破坏人体中起抑 制冲动作用的五羟色胺的合成,导致人的情绪异常,产生 过激行为。 【选项句】7 B.即使人们不食用含有农药、食品添加剂 和抗生素等的食物,而食用纯“绿色”食品,我们体内的 肠道细菌也可能会导致情绪异常。 (2010年高考全国大纲卷)
因果正确
文本句第一句是前因后果的因果复 句,即“经典文句是凝固的”是“它的影响 会随着时易世变而衰减”的原因,再换种 说法,即经典本身不可能有深远影响, 因为它是凝固的。第二句的情形更加复 杂。“对经典的解释却可以随时改变、充 实,使它免于衰减”,解释了“经典影响 免于衰减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后人对 经典的解释是动态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013 全国新课标Ⅰ卷) 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 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因果)︱ 可见这三 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 系。
原文: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 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 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 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 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 引用阐发。 误因:强加因果
【答案 】
转述正确
(原文)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 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 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选项) 1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 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2009年高考全国课标卷)
这里的文本句表意非常丰富:我们曾有过和唐诗这种传统文化分别的经历,和它分别 让我们感受到了痛苦,这种痛苦增强了我们再次走进它的真切感和亲切感。从这种经 历的感受中,我们认识到了我们与唐诗这种传统文化的特殊关系,即‚难以割舍‛的 关系。‚唐诗‛和‚传统文化‛,在这个句子里,既是种属关系,也是同一关系。总 之,这个文本句没有直接说‚唐诗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但这却还是文本句 的应有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