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部编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部编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部编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哪些准备?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主委员会,确定了代国歌、国旗、首都、纪年法、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 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让“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终于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建设国家,中国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第2课抗美援朝(1) 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出兵干涉,越过了“三八线”,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美国派第七舰队侵入了台湾海峡,派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2) A(3) 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4) 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赢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第3课土地改革(1) 思考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解放区地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还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就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同时这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2) 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请在右侧的方框中画对勾,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3) 想一想土地改革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变化?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大大提高了。

八年级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探究(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分组展示总结板书:2、在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

请看投影资料,试分析此次改革的目的、主要地点、步骤和结果。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看其是从哪些方面来总结土地改革的意义的?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复习巩固检测达标课堂小结:自列学习提纲准备展示。

(5分钟)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A.得到土地B.反腐败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实现工业化2、建国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主要发生在()A.新解放区B.全国农村地区C.除西藏以外的农村地区D.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的农村地区3、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2%,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这则材料反映出()A.土地公有制建立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C.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

与右图相关的事件完成后,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下列说法哪一项不正确()A.建立了土地公有制B.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C.消灭了地主阶级D.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 A》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教案 川教版

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教案 川教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教案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方法总结】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为例,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意义?对历史意义,重在分析,切忌硬背。

下面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为例,应该从国内意义、国际意义,对当时、对后世的意义入手。

从政治、文化、经济三方面举例加以说明。

教材叙述如下: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概括为:(1)、结束了过去: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开创了未来:中国开始走上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并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3)、影响了世界:打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

怎样分析历史事件的意义【方法提示】1. 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意义:该起义的特点+沉重打击了(或动摇了、瓦解了、推翻了)**朝的反动统治+迫使**统治者调整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 中国古代统一战争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开创**长期统一稳定局面,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生产发展和各地区经济交流,为国家繁荣强盛创造了条件。

3.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意义:(1)对本国的政治而言:推翻了**统治(或废除了**制度),确立了**形式的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初步或进一步)扫除了障碍;(2)对本国的经济发展而言: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发展表现的高度概括(可选);(3)对外国的影响(可选)(4)特点或局限性(可选)4. 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人民运动的意义:性质+特点+影响(1)性质:斗争目标(反……反……)+阶级属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学生、人民等)+斗争形式(革命、改革、起义、运动等)(2)特点(可选)(3)影响或历史功绩(略)5. 近现代史上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的意义:解决了**问题(或提出了**主张,结束了**错误,确立了**正确理论或领导等,总之是会议的核心内容),标志着……,为……指出了正确方向+会议的特点(可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作业课件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作业课件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 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的多余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地主兼营的 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由此可见,土地改 革的根本目的是(D )
A.消灭地主阶级,清算其历史罪行 B.使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C.有限保护地主,防止社会暴乱 D.促进经济恢复发展,巩固新生政权
3.1952年底完成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获得的最重要的土地权益是( A ) A.土地所有权 B.土地使用权 C.土地管理权 D.土地经营权
4.下表是湖南省溆浦县在新中国成立初土地改革前后各阶级土地占有情况统计 表,从该表可以看出,溆浦县在土地改革中( C )
①地主阶级基本被消灭 ②富农利益得以完全保存 ③中农利益没有受到损害 ④贫农受益最大
8.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 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见了天”。材料表明土 地改革( A )
①得到农民的拥护 ②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实现了工业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背景篇——土地制度 深恶痛绝】 材料一 如图。 (1)材料一与新中国成立前的哪一经济制度有关?这一制度给新中国带来怎样的 影响?为此,党和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土地改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B) A.彻底废除了中国2 000多年的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B.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 C.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3课土地改革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3课土地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地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靠剥削为主,剥削的 主 主要方式是地租。
富 一般占有土地,也有租种他人土地的,自己参加劳动,但常依 农 靠剥削为其生活来源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剥削的方式主要是剥
削雇佣劳动。
中 多数占有土地,也有些租种他人土地,都有相当的生产工具, 农 主要依靠自己劳动,不剥削他人,也不出卖劳动力。
【合作探究二】
梳理中共在近现代史中进行的土地改革,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 时期
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 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
抗日战争时期 农民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
制定《中国土地法大 纲》
新中国成立初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
期时期
国土地改革法》
意义
农民
平等
农民自己占 有劳动成果
相同点
土地归 私人所 有
3、结合教材相关史事(P14),可以看出这次土地改革有什么特点,作用 是什么?
特点
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政策
作用
减少土改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贫雇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
P14材料研读:
【合作探究二】
人口 三维柱形图 2 土地
材料二: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 ,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 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 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 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 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精品学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精品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核心目标课标要求核心提要了解土地改革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自主学习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1.背景: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____________状态。

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这种状况严重阻碍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发展。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____________,获得土地。

2.法律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颁布时间:________年。

(2)内容:规定废除________________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__的土地所有制。

3.经过:从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4.战果:到____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 000多年的____________制度,消灭了________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________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________________。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__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

课堂突破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人口和占有土地的比例图(1)材料一中的图片说明了什么现象?图片表明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土地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哪一场运动的开始?材料二第六条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历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教案

历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教案

八下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复习课教学设计吉林省延吉市第四中学历史组袁军令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基础知识: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单元基础知识的掌握结合与表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通过对历史知识的表象分析掌握历史的本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采用图文结合进行复习,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学案教学掌握基础知识,利用图表系统整和,形成完整的历史框架,并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阅读史料并从中发现问题,善于从复杂的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2.自主学习,竞赛学习,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要让学生认识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所包含的民族精神。

2.体会志愿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3.了解新中国的土地改革是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学案学习、竞赛学习、老师指导、多媒体教学课标要求: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3.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复习过程:【图片导入】教师(利用多媒体激情引趣,进入复习):屏幕上给出四副图片,请同学们根据所学说说分别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ABCD学生:A──开国大典B──西藏和平解放C──抗美援朝D──土地改革教师:如果让你把四个事件放在一个专题进行复习,请同学们给这个专题命名并阐述理由。

学生: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因为开国大典标志是新中国成立的标志,而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国内和国际环境,保卫了新生政权。

教师: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历史开始进入了现代史阶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

第3课土地改革本课分析土地改革,前承中华人民某某国的建立,后启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在本章内容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1949年,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某某主义革命胜利,结束了中国历时一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

但是刚诞生的中华人民某某国百废待兴,经济面临崩溃。

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获得自己的土地。

1950年《中华人民某某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宣布在新解放区开始分期分批地进行土地改革。

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真正获得解放。

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某某专政,为即将开展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土地改革时期的历史非常陌生,对“封建土地制度”等概念也感到难以理解,在学习本课时,会感觉非常乏味,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我适当地补充影像资料、图片资料、口述史学,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及听觉冲击,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同时向学生推荐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如《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创业史》等,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其对土地改革的认识。

教学分析时空观念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某某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史料实证通过对中华人民某某国建立初期土地改革和以往的土地改革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通过对中华人民某某国建立初期土地改革中保护富农经济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设计问题让学生首先进行自学,然后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及多媒体资料,加深学生对土地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做到堂堂清。

历史理解掌握和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理解中国农民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

历史解释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某某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重点)、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难点)。

八年级历史(下册)学习笔记(学生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学习笔记(学生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学习笔记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年月,地点在。

(2)、第一届政协会议制定的《》在当时起到了临时宪法作用。

2、开国大典:(1)、时间..:年月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①,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中国结束了社会的历史,成为了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并开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过渡。

)②、,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3、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年。

201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周年。

(2)、历史意义:第2课最可爱的人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派兵侵略朝鲜,将战火燃烧到中国东北边境,还派太平洋第七舰队入侵中国,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

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

②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派兵援助,中朝两国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2、战争的目的、时间、领导、结果:(1)、目的:(2)、时间:年月。

(3)、领导: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总司令是(4)、结果:年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3、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战争的正义性;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④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4、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①巩固了新生的人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

②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过去了。

5、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①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

在一次战斗中,他用身躯堵机枪身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

②为了炮正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思考: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答: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和精神。

第3课土地改革(1)、开始: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从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土地改革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土地改革教案设计

第3课土地改革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知识与能力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概况;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及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注意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概括、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搜集整理教材图片、网站资料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并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

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加深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农民在2 000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重点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白毛女》描写的是在封建土地制度下,恶霸地主黄世仁对杨白劳及其女儿喜儿肆意的压榨,而杨白劳等穷苦农民却毫无办法,黄世仁甚至还逼杨白劳用女儿抵债(杨白劳在除夕夜被逼无奈逃租),后杨白劳喝卤水自杀,女儿喜儿逃进深山老林,由于在山里的生活非常艰辛、困难,在吃的方面营养跟不上,她的头发都变白了。

直到八路军解放了她的家乡,喜儿才在深山中被找回。

这个故事反映了在旧社会地主剥削广大农民。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哪些措施改善农民的这种状况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土地改革》,来了解这段难忘的岁月。

一、悯农——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史料1 土地改革前我国广大农民的生活十分贫困。

下图反映的是当时四川一个农民贫苦生活的情形。

身后的草棚就是他们的住处。

史料2 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情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

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占有约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人教版)2020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3 土地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复教案 岳麓版

(人教版)2020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3 土地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复教案 岳麓版

《土地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复》教学模式介绍:“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口授、板书、演示,学生则主要通过耳听、眼看、手记来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

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

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传递-接受”教学的课程环节: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应用——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设计思路说明: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两大块:彻底的土地改革制度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通过逐一进行讲解,让学生去掌握知识,理解教材。

土地改革,前承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后启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在本章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建立政权难,巩固政权更难。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长年战乱的中国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中国历时一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但却面临着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

教材分析本课是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的内容,本课围绕着一个主题──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展开叙述。

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生产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经过长年战乱的中国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中国历时一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但却面临着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在新解放区开始分期分批地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第3课 土地改革-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3课 土地改革-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3课土地改革-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土地改革运动,掌握其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影响;
2.思考土地改革对中国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意识,让学生理解历史对现实和未来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土地改革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土地改革对中国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
1.以问答的形式回顾道光年间的三大改革。

2. 新课讲解
1.通过图片、图表等多种形式,引入土地改革运动的主要内容;
2.分享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土地改革对中国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的作用。

3. 课堂练习
1.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土地革命者和地主,了解和感受双方的想法和行为;
2.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土地改革运动的理解。

4. 总结回顾
1.用概括的语言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资料,拓展课外知识。

四、教学评估方法
1.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评估;
2.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效果和体会,进行自我评估。

五、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前往社区或农村,了解当今中国农业现状和农民生活状况,思考和探讨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2.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学生的历史学科知识及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第3课_土地改革(优秀)

第3课_土地改革(优秀)

–历史分期及其依据
– 新航路的开辟–
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始
–世界–(1500年前后)–(人类开始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首次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近代史
–(1640)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 鸦片战争(1840年)– 中国开始被卷
–中国

– 辛亥革命(1911年)––中资国本首主次义确世立界资市产阶级代议
原因 2、新中国成立时,占全国三亿多的新解放区,还没有
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开始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地 改
过程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 的土地所有制

方式 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意义
结果 1952年底 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制度上
BA C D
课堂练习
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它规定废除地主阶 级 封建剥削 的土地所有制,行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
3、我国彻底废除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 标志性事件是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
4、到 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 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过程
土地改革完成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 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三亿无地、少 地的农民,分到七亿亩土地和其他生产 资料;免除了每年向地主交纳的地租。 农民获得了真正的解放。
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ຫໍສະໝຸດ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一、唯物史观
(一)概念 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二)基本观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6.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7.唯物辩证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时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时练(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一、选择题1、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

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有关()A.进行了土地改革B.粉碎了“四人帮”C.实行了改革开放D.镇压了反革命2、“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的是()A.抗美援朝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C.镇压反革命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施的主要区域是()A.老解放区B.国统区C.新解放区D.少数民族地区4、下列对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B.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土地制度C.土地改革使3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5、想像土地改革后,你去农村采访,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B.地主成为一无所有的阶级C.原来一无所有的农民也住上了房屋D.农民各有自己的私有土地6、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A.得到土地B.反腐败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实现工业化7、建国初的土地改革依据的法令是()A.《共同纲领》B.中央人民政府公告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8、新中国实施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B.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C.地主、富农剥削和压迫农民D.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9、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

()A.资产阶级B.地主阶级C.中农D.富农10、土地改革后,地主土地所有制被土地所有制取代。

()A.国家B.集体C.农民D.国家和集体11、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运动是()A.土地改革运动B.“大跃进”运动C.农业合作化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12、1950年凤阳花鼓词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练习新人教版03031126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练习新人教版03031126

第3课土地改革一、选择题1. 20世纪前半期,陶鲁笳说道:“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

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最全面和最成功的一次改革。

”“改革”指()A. 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B. “大跃进”C. 人民公社化运动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20世纪前半期”“农民得到了土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A. 西藏和平解放B. 土地改革C. 抗美援朝D. 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故选B。

3.以下史实中对消灭地主阶级,解放农村生产力产生重要影响的是()A. “大跃进”B. “一五”计划的实施C. 土地改革的完成D. 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接着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新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4.毛泽东曾兴奋地告诉老一辈的革命家:“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八年级历史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三课 土地改革

八年级历史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三课 土地改革

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Image
12/11/2021
第六页,共六页。
工业化 建设准备了条件。
2021/12/11
第四页,共六页。
提升点新中国土地改革前后中国土地制度(zhìdù)的比较
类别 名称
不同点 土地占有者 产品分配
相同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 地主 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民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2021/12/11
第五页,共六页。
第一单元(dānyuán)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2021/12/11
第一页,共六页。
第3课 土地改革(tǔdì gǎigé)
2021/12/11
第二页,共六页。
知识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
新解放还区没有进行土
地改革。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
第三页,共六页。
知识点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tǔ的dì完gǎ成ig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cúnzài)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
制度,消灭了
;地主阶级(翻dì 了zhǔ身jiē,得jí) 到农了民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
更加巩固,也大大人解民放政了权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
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
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guǎngdà)农民迫
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含答案
A土地改革开始B土地革命开始
C对农业的改造开始地D新中国成立
2.新中国成立后有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种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保证农民这个梦想实现了的法律文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问:①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综合上面的问题及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的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自主学习:1新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民,1952年2封建土地制度,地主,工业化
合作探究: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土地改革。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直接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根本目的: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3变化:分得了土地和农具、牲畜和房屋;免除每年向地主缴纳的地租等。4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措施:和平解放西藏;搞美援朝。
2.经济方面: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建设准备了条件。
高额地租
【合作探究】
材料一:地主:坐享其成农民:劳而无获
材料二:这一次土地改革运动,是在人民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全国胜利,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的条件下进行的。党面临的最大课题已不是如何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而是如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也在于此。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03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03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目标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过程;理解土地改革顺利完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调查、搜集与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

2.通过归纳中国历史上有关土地问题的史实,培养纵向联系历史知识的认识和能力,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3.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理解基本国情是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认识到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土地改革的开展;土地改革的意义。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改革的意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

设问: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了什么土地政策呢?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探究新知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一)土地改革的背景【教师活动】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东北、华北等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时,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

出示材料和“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标准”表格,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理解: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二)土地改革的经过【教师活动】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这部法律是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

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一章第一条,说明土地占有形式由地主所有变为农民所有。

提问: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学生活动】知道土地改革的开始。

思考后,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还存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人民真正当家做主,就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同时,这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教师活动】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二章内容及教材第14页《相关史事》,讲述1950年冬起,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优秀教案

《第3课土地改革》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土地改革的原因、目的、内容及历史意义,与第2课《抗美援朝》同为新中国为巩固新生政权而采取的措施,抗美援朝是从外部巩固政权,而土地改革则是从人民内部巩固人民政权,同时又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在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之间起到了一个衔接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完成过程;2.理解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材料的分析,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的作用,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观察、分析的能力;2.通过课前分组收集有关建国前后和现在土地改革方面的资料,阅读相关书籍,拓宽知识面,整理相关信息等活动,掌握收集与整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几千年来“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问题才能真正得到了解决,尤其是当今“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出示歌词。

从歌曲中感受到农民过着怎样的生活?受到谁的欺压?这种状况是什么时候结束的的呢?农民什么时候有了自己的土地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3课土地改革”。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感受旧社会农民生活的悲惨,思考农民生活困苦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1.土地改革的原因出示图片:《刚刚诞生的贫困的新中国》《全国土地改革前耕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3课土地改革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

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

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

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

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

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

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

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一)土改的背景1.展示图表:2.教师提问: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当时土地大多掌握在哪类人的手中?提示:土地大多掌握在地主手里。

3.教师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土地。

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却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

4.史料展示:材料一:《白毛女》描写的是在封建土地制度下,恶霸地主黄世仁对杨白劳及其女儿喜儿肆意的压榨,而杨白劳等穷苦农民却毫无办法,黄世仁甚至还逼杨白劳用女儿抵债(杨白劳在除夕夜被逼无奈逃租),后杨白劳喝卤水自杀,女儿喜儿逃进深山老林,由于在山里的生活非常艰辛、困难,在吃的方面营养跟不上,她的头发都变白了。

直到八路军解放了她的家乡,喜儿才在深山中被找回。

材料二:5.教师归纳:结合材料和课本,介绍土地改革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农民生活困苦;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土地改革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难点 1、主问题一: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土改的背景)
(观察表格,分析这样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什么弊端,说出土地改革的背景)
2、主问题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资料1:这是1952年1

1日,为了宣传农村土地
改革的胜利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一套《土地改
革》特种邮票,全套4枚,由孙传哲设计,上海大业印刷公司
雕刻,上海大业印刷公司印制,1955年1月10日再版。

生动
地展示了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
生产力的发展。

按照规定,农村划分出了地主、富农、中农、
贫农、雇农等几个阶级和阶层。

没收来的土地和财产,被重新
分配。

无论是地主,还是雇农,每个人都得到一份土地。

当然,最高兴的要数那些从前一无所有的贫雇农,他们中有的人甚至把土地证当作了宝贝,一直珍藏到今天。

资料2: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

所以说,这是一次了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资料3: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资料4: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

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根据四个材料,分析土地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