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通过看录像、自学等使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前面所学习的有关“文革” 的历史史实,说明为什么“两个凡是” 是错误的?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 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但“文化大革命”遗留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极其严重。

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打开新局面,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历史性课题。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承担起了这个艰巨的历史使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

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新授内容:第一篇:开启篇-----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学生细读课文第一子目,观看视频完成以下问题1、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2、会议的内容有哪些?3、该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在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以此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并且以表格的形式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知识呈现给学生。

使学生脉络清晰一目了然,从而加深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中国近现代史我们学过中国共产党的哪些会议?其中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些?选代表发言,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七大、八大、还有今天所学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转折意义的是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人教版八下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人教版八下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人教版八下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个凡是”的内容及影响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两个凡是”实质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及意义的分析,切实使学生理解“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含义。

培养学生阐释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从思想和路线上拨乱反正,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它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教学重点】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2008年我国开展一系列纪念改革开放的活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2008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的30周年,是改革开放的30周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30周年。

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转折。

今天就让我们把视角定格在“转折”上,共同去探究共和国发展历史上“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新课学习(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教师:阅读P38页思考下列问题思考:我国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群众要求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

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思想。

因此产生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教师: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十年动乱至此结束,但“文革”后,党和国家面临许多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问题,清除这些遗留问题,进行全面的拨乱反正,纠正“文革”错误,就成为共和国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人心所向。

拨乱反正首先从教育和科学战线开始了,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教师:1978年的春天孕育着无限的生机,但它的脚步却仍然显得沉重,“文化大革命”结束了,但向前涌动的历史潮流遇到了严重的阻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和主要内容,明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是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

⑵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⑶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地区经济腾飞的情况,能由史实分析、归纳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

⑵演示《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范围,进一步认识中央政府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

⑶应用采访记录,联系自身生活,以体验的方式总结对外开放的作用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转折地位。

⑵理解实行改革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以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设立经济特区等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

教学难点: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必然性,及由此初步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准则。

教学过程:一、时空连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面貌(衣、食、住、行、城市、农村面貌等)的图片,让学生感悟变化,并思考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及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师点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三年恢复和三年改造,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也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本国社会主义道路。

但是,由于我党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和正确的理论指导,走过了一些弯路。

尤其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拨乱反正中积极进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就让我们重温三十三年前的历史性转折吧。

二、感悟历史:改革开放的春雷1.出示邓小平像,让学生说说他是谁?对他的了解。

并指出:邓小平被誉为改革开放的设计师,没有以他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发展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伟大的历史转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伟大的历史转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伟大的历史转折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伟大的历史转折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3.以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进行探讨,提高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收集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对外开放前后的面貌变化的资料,或调查身边亲人,谈改革开放对个人的影响和感受,学习从多渠道获取和处理信息和史论结合的方法。

2.结合《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学习读图、释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坚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敢于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

2.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强国之路。

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设立经济特区等改革开放重大举措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遵义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今天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伟大的转折”被全党和全国人民称为“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

这是什么会议呢?它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课来解答这些问题吧!讲授新课一.改革开放的春雷——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们先来进行民意测验:如果我说“凡是老师所说的话都是对的,凡是老师让我做的事,我都忠贞不渝的去完成。

”你认为这句话对吗?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引出《华国锋——‘两个凡是’》,让学生继续讨论导入新课:(1)他说的对吗?为什么?(2)如果这样的观点持续下去,会对国家造成什么危害?(3)什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补充:1978年11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切向前看》的讲话,为扭转文革的错误思想,为以后政令、方针的转变打下基础。

伟大的历史转折初中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初中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初中教案授课对象:初中生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转折的定义及作用。

2. 能够举例说明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的转折点。

3. 能够理解历史转折对于世界格局和个人命运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历史转折的定义和作用。

2. 举例说明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的转折点。

教学难点:1. 理解历史转折对于世界格局和个人命运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描绘历史转折的图片,并问学生对历史转折的理解是什么,它在历史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历史转折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转折对于世界格局和个人命运的影响。

2. 举例说明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的转折点,如古希腊民主、法国大革命、世界两次大战等。

三、讨论(2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历史转折对于世界格局和个人命运的影响。

2. 让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并展开全班讨论。

四、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历史转折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历史转折,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应对历史的转折。

五、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历史转折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分析该历史转折对于世界格局和个人命运的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历史转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举例分析,学生更能体会到历史转折对于世界格局和个人命运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布置相关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023_2024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三单元7《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2023_2024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三单元7《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2023_2024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三单元7《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材以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为基础,通过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际案例,便于学生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改革开放这一历史转折的深层含义,以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多来源于课本,缺乏实际感受,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和历史背景,掌握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理解改革开放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内容和意义。

2.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深层含义,以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改革开放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素材:收集改革开放的相关案例,以便于教学过程中进行分析讨论。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前的景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2.呈现(10分钟)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和历史背景,展示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主要方面。

【教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新人教版2

【教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新人教版2

【关键字】教案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教具:多媒课程标准: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一、教材分析《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本课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文革”结束后,思想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对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作用。

其主要内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一部分内容理论性强,教材具有承上启下地位。

二、学情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第1课时“伟大的历史转折。

”有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等概念比较抽象,更重要的是学生出身在九十年代以后,对这段历史的了解,要么来源于影视、文学作品,要么是通过父辈等人的描述,要么是课本的知识。

要让学生围绕“转折”,准确地把握教材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下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让学生准确、完整、客观地再现这段历史,清楚了解这部分内容,在情感上体会到这是一次历史的转折,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是相当困难的。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的知识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2)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3)结合“文革”有关史实,说明为什么“两个凡是”是错误的?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培养学生用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4)深刻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意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完整、准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利用图表对学知识梳理,强化记忆基础知识。

(2)理清线索,从整体把握教材。

所谓历史线索,就是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发生、发展和结局的过程。

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间的内在联系,构成一种历史线索,把握历史线索的实质就是要弄清历史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过程及这些历史现象间的内在联系。

本课的历史线索可以作此梳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中共中央召开了工作会议,为全会作了充分准备。

初中历史初二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初二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设计
5.观看一部与改革开放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厉害了,我的国!》、《改革开放40年》等,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观后感。
6.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思考以下问题:“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改革开放的精神?”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分享各自的观点。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改革开放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以及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难点:分析改革开放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对外开放的层次和阶段。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引发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5.实践活动:
(1)辩论赛:组织辩论赛,让学生就改革开放的利与弊展开辩论。
(2)新闻发布会:模拟新闻发布会,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介绍改革开放的成果。
6.情感教育:
(1)讨论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联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与自己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7.总结评价:
(2)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改革开放的重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形成共识。
(2)汇报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4.史料分析:
(1)提供史料:给出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闻报道、政策文件等史料。
(2)分析解读:让学生分析史料,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决策过程。
7.总结评价,反馈提高:在教学结束时,进行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通过作业、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范文

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范文

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转折点,如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宋元之际、明清之际等;(2)掌握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中关于“伟大的历史转折”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历史转折的原因和意义;(2)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历史转折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转折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2)各个历史转折时期的原因、意义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历史转折时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历史转折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转折的概念;(2)提问:请大家举例说明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中关于“伟大的历史转折”的相关知识;(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转折的原因、意义和影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不同历史转折时期的特点和影响;(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补充;(2)重点讲解历史转折的原因、意义和影响。

5. 课后作业:(2)选择一道相关的历史题目进行练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课堂讲解中的表现,评价其对历史转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章、视频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1. 组织一次历史知识竞答比赛,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巩固所学的历史转折知识。

2.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选择一个历史转折时期的人物,扮演其角色,并向其他同学介绍该人物在历史转折中的作用和影响。

人教版八年历史教案_第8课_伟大的历史转折

人教版八年历史教案_第8课_伟大的历史转折

人教版八年历史教案_第8课_伟大的历史转折第一篇:人教版八年历史教案_第8课_伟大的历史转折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了解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史实;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阅读、讨论、辩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毛泽东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不对。

因为:A.他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把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主持调整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

B.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夺取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领导权,践踏了党内组织原则,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

)3“文化大革命”中出现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林彪反革命集团于1971年“九一三”事件中覆灭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到1976年10月也被粉碎。

“文化大革命”的**已经结束,但是“左”倾错误思想尚未彻底扭转。

教学设计5: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设计5: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在全国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掌握关于整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历史意义。

2、过程和方法:联系文革事实,认识“两个凡是”的错误,联系遵义会议等历史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归纳“左”倾错误思想的危害,树立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正确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高举邓小平理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准备一组图片请同学们观看,并请大家思考:这些图片分别反映了那些历史时期呢?2、问:上述那一段历史时期偏离正确方向最严重?对我国影响最大?3、文革何时怎样结束的呢?(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期盼春天的到来)(二)组织学习与探究新课一、乍暖还寒——两年徘徊1、“两个凡是”思想(投影)《两个凡是》文革结束了,大快人心,可是大街的墙上依然刺眼的红色大字“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提问:(1)当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为什么要坚持此方针?(2)“两个凡是”的主张是不是正确?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边看书边讨论,提示实质是继续文革的错误)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1978年,思想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请同学们看书解决。

(教师略讲)(2)请一同学讲小马过河的故事,通过此故事让大家得出结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春雷乍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播放视频)《伟大的转折》请同学们边看边结合课本收集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历史信息,记录下来。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写在前面:由于许多历史教师喜欢课堂,积极投身于教改中,同在人教网半亩历史群中的我和张爱华老师,都选择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作为自己讲示范课和优质课的课题。

我们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形成了以下教学稿。

这一教学稿主要特色表现在:1.在形式上,教案、学案一体化,因此称为教学稿。

2.在学习环节上增加了对教材的整体感知,使学生对本课内容初建结构,心中有数。

3.把学习目标认定、学法指导和设计意图融合一起,这是最大的特色。

这样做可操作性强,学生能准确把握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同时又获得了学习方法,了解每一环节学习的意图。

对老师来讲,减少了无效问题、无效环节,保证了课堂各个环节的流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把学习目标认定、学法指导和设计意图融合一起这一理念,来自于人教网刊《半亩历史》执行主编王宗彬老师的创意,在此对王老师一直以来的指导深表感谢。

最后,希望大家对我们的教学稿多提宝贵意见,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我的初中历史教研小圈子(群号:106878731)。

情境导入:教师设置情境,导入本课。

同学们请坐好,现在开始上课。

为了我们的目标:过目不忘,过耳成诵。

大家一定积极交流。

我们知道,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给我国造成了巨大危害。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呢?在课本的导言部分明确告诉我们,我国开始纠正错误。

1977年中国恢复了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次高考。

除了恢复高考,我国还陆续纠正了文革中的哪些错误呢?整体感知:利用知识树,整体感知本课知识目标。

让我们一起看知识树,整体感知这一课内容。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可以从几个方面学习?中国为什么徘徊?怎样实现的转折?又是如何推进转变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预习导学:细读课文,自主学习,落实知识目标,发现问题。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原因2.时间3.结果4.意义二、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2.地点3.内容4.意义三、民主与法制的加强1.平反冤假错案:请举一例2.颁布一系列法律:①颁布时间及法律名称②颁布意义展示反馈:注意倾听,踊跃发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设计
(3)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3.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一阶段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结合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转折。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历史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习兴趣。
3.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吗?它为什么会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如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党和国家面临的历史任务等。
2.详细讲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举措。
本章节通过学习《伟大的历史转折》,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通过问题驱动、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增强国家观念、民族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对我国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转折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等方面可能仍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为我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一、教材分析:这一课在《中国历史》初中本学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是中考的重要知识之一。

这是中国现代史内容标准的重点。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建国后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本课是转折点,是开端,故本课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历史思维能力,在学习态度、表现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协作方面都有很强的可塑性。

有的学生已能通过网络查找资料,通过学习,观看电视电影等,对改革开放有较深的了解,正好能与本课的教学实现互动。

一是让学生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

二是使学生理解十一届三中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三是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所学内容,培养从宏观把握历史发展趋势的能力。

(2)通过“两个凡是”错在什么地的方的讨论,培养学生个性思维和创新思新思维的品质。

(3)通过访谈前辈等活动,加深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通过看录像、自学等使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前面所学习的有关“文革”的历史史实,说明为什么“两个凡是”是错误的?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历史: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

历史: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二、能力目标: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成就辉煌;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有能力改正自己所犯的错误,要热爱中国共产党。

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放歌曲《走进新时代》,从1978年冬天开始,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完成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去领略那振奋人心的时刻。

二、讲授新课:(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表演历史短剧,了解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背景。

刚才的短剧告诉我们当时国家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为什么“两个凡是”的方针是错误的?2、学生自学讨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开始的标志、性质、得出的结论分别是什么?指出通过这场讨论使我们了解到检验真理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实践。

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把人们从左倾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1、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材料,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物。

2、学生自学:(1)从思想、政治、组织三方面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3、焦点访谈“聚焦十一届三中全会”:采用记者采访报道的形式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由组织方面实际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联系20世纪改变中国命运的三位历史伟人。

学生讨论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在思想方面、政治方面和组织方面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采用对比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新人教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本节课是初中历史中国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第一个重大问题,在本单元乃至整个中国现代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结合新课程理念及新课改精神,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环节:一导入部分力求新颖独特,富有吸引力,但不可太过复杂:在舒缓的轻音乐中直截点明学习主题。

二依据课标、把握方向及重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部分淡化处理设计一个学生能通过阅读教材整理出答案的简单问题;“会议的内容及意义”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应着重处理:配以视频材料播放,力求直观形象。

结合视频设计与教材内容吻合的几个小问题,先基础性的,让学生了解全会的基本事实,后拓展性的问题设计,以强化、升华重点部分的学习;“民主与法制建设”部分是次重点,加之相对枯燥,所以处理时以生活化的法律案例解释说明,对学生适时情感教育,使之认识到法律对现代生活的重要性,从而知法用法、遵纪守法。

三小结部分:该环节注重让学生阅读与思考、整理基础知识,自己动手写关键词,并在教师的讲解下让学生学会使用一定的逻辑关系把关键词连起来表述成文,形成简约的知识体系或知识导图(突出主干知识及其关联),最后辅以课程标准让学生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

请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写出4—6个词汇,概括出本节的主要知识点。

小结伟大的转折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民主与法制、依法治国课程标准:1、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四 运用知识、解析问题:结合新情景新材料设计问题,重在方法技巧的引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审题、充分解析材料、勇于表现、尊重不同的看法等)。

(1)从材料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有怎样的继承与发展?材料一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正确评价毛泽东等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二)能力目标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二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取的伟大成绩,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分析真理标准讨论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综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

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

通过正确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培养客观冷静,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的理性精神。

二、教学要点(一)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难点:如何掀起这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

三、过程和方法1、以大家熟悉的音乐入手,采用诱导的方式导入新课。

2、对课文内容进行分述,再详细解释相关知识点。

3、利用图片资料和电教手段播放电影和新闻中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准备1、“文化大革命”视频片段2、视频资料“两个凡是”3、视频资料《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书影4、视频资料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讲话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图片、影响资料6、视频歌曲《走进新时代》7、中共中央给刘少奇开追悼会的影视资料8、视频歌曲《社会主义好》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新课1、【教师活动】:教师播放“文化大革命”动乱视频片段2、【教师活动】: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亲自发动、被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的政治运动。

这场历时十年的内乱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民主法制被践踏无遗,整个社会出现严重混乱的局面。

1976年10月6日,以华国锋、叶剑英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

之后,历史走到了三岔口,我们国家又面临着一场生死攸关的历史抉择。

3、【教师活动】让我们先听一首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奇般地崛起座座新城……”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中的那位老人又是谁呢?他画了那个圈圈是现在的哪座城市?4、【学生活动】:学生听优美动听的歌曲,当老师提问时,学生齐答5、【教师总结】:这一切的变化,都应归功于那些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瞻远瞩,是他们果断地结束了这场长达十年的内乱,是他们领导了中国人民掀起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

第二部分:学习新课(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教师活动】:从“文革”到改革开放的这段时间,是党和政府全面进行拨乱反正的时期。

这期间,中国经历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那么,这一转折又是怎么发生的呢?2、【教师活动】:出示“两个凡是”视频资料片段。

3、【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举生活事例和“文化大革命”事例,理解“两个凡是”的错误、实质和不合理性。

3、【教师活动】:大屏幕出示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书影,并简单介绍文章内容,由此引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学生用生活经验来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断,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此场讨论帮助人们摆脱了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由于当时“两个凡是”依然束缚人们的思想,人们还没有从“文革”的阴影中走出来。

因此,不否定“两个凡是”,就不能为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清思想障碍。

经过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人们开始逐渐摆脱了“两个凡是”左倾思想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1、【教师活动】:下面,大家先来看一段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材料。

2、【学生活动】:学生专心致志地看。

3、【教师活动】:同学们,大家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分析、理解、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4、【学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后,分析、理解、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并回答5、【教师活动】:6、【学生活动】:通过讲解,学生逐渐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7、【教师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这次会议从上述关乎全局的三大路线上纠正了长期的“左”的错误,在共和国发展的关键时刻,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结束了过去,开拓出未来,成为共和国现代化起飞的划时代起点。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才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促成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3)拨乱反正的全面推进1、【教师活动】:提出要求,指导阅读课文。

2、【学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回答:第一,从1979年开始,中央和地方平反和纠正了一大批冤假错案。

第二,特别是,平反了刘少奇这一最大的冤案。

第三,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历史地位。

3、【师生活动】播放中共中央给刘少奇开追悼会的影视资料,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和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展开及意义。

4、【师生活动】播放《社会主义好》视频片段,学生深刻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5、【学生活动】:共同探讨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增强。

第三部分:学生巩固本节内容,提出疑问。

第四部分:师生共同回顾本节内容,进行小结。

第五部分:课堂练习:《新课堂同步活动与探究》64页1——9题。

第六部分:布置作业【教师活动】:学习了这一课,同学们知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历史发生了伟大的转折。

同学们大部分出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而你们的父辈,他们则大部分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们的童年就是在“文革”期间度过的,你们和你们的父辈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经历。

你们都是这两个时代的见证人。

同学们回去以后,好好地跟家里人聊聊天,做一下访问调查,从吃、穿、住、行、受教育等各方面了解一下两个时代的差别,并做一定的思考,好好体会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请大家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一个星期后交。

教学反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就这堂课而言,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总结有以下五点。

一、语言方面:我的这一节课力求语言简洁,说短句,便于学生理解,语调富于变化,逻辑性强,前后联系紧密,课堂节奏紧凑二、设置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历史认识的过程。

这些研究性学习问题从哪里生成呢?第一,教材。

如教材的导读框、课文、插图、小资料、地图、名人名言等;第二,课外的历史材料。

如音像、实物、口述史、文字资料等;第三,社会生活。

如日常生活、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等。

提出问题之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具体历史现象的认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用具体的历史事实来印证历史结论,甚至修正历史结论,从而树立起科学的历史观。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理解“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三,注重历史教育的思想性和教学过程的逻辑性。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学习历史不仅能够使人明智,还能够提高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判断力。

司马光修纂《资治通鉴》的目的就是为了“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由此可见,历史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鉴古知今。

因此,历史教育应当突出它的思想性,而不应仅仅是讲讲故事或说说笑话而已。

我们历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启迪民智,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让下一代成为能够独立思考、有批判精神的人。

为更好的实现以上目标,历史教学过程要注重教学环节的逻辑性,即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让学生把握各个历史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在此前提下,我们再尽可能地让学生知道历史的多样性及其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四,注重历史课堂的活跃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我适当运用视音频资料,并不是要有意加大历史信息量,而是让学生在把握课本的同时,身临其境感悟历史,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生出智慧的火花。

同时我兼顾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如师生(1)(2)两度合作共同记忆本课重要知识点,开始教师主导,逐渐学生主体,教师声音由大到小,最后三分之二学生能够记忆,学生要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做知识储备。

五、不足之处:其觉得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直入,指令性语言多了些,过渡性语言偏少。

实践证明: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师应该在自己全部历史教学活动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且要拥有自己独有的风格,这样,才能使历史课堂鲜活起来。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新课标,学习课改精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新课改的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地去改进之,完善之。

在此,我们真心地祝愿历史教学能真正发挥她应有的价值,历史教育亦将青春永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