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4单元整理与复习表格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整理与复习(教案)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四则运算:整数加减乘除法的运算方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方法。
2. 小数的认识与运算: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
3. 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的分类,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认识。
4.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5.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检测,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关注学生的进步。
2.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 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开展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 加强课后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总之,本节课旨在通过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整理与复习_教案2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_教案2_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 分数的意义、性质和计算。
3. 小数的意义、性质和计算。
4. 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测量。
5.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分数和小数的意义和计算、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测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2. 教学难点:四则运算的灵活运用、分数和小数的计算、几何图形的测量、数据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整理与复习(1)四则运算a. 运算的意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b. 运算法则:先乘除后加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c. 混合运算: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分数a. 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b. 分数的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c. 分数的计算: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计算。
(3)小数a. 小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b.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c. 小数的计算:小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法则。
(4)几何图形a.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
b.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
c. 测量: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
(5)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a. 数据的收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
b. 数据的整理:分类、排序、筛选等。
c. 数据的分析: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3.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品)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表格式)特别说明: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一亿有多大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六单元运算律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多边形的内角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数字和信息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课题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1课时数课时总数学讲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重、难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准备课件师生活动教学手记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
(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自用)
整理与复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和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的口算以及接近整百数的数乘接近整十的数的估算,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能应用这些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会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实际问题的条件和问题,能借助直观图形分析一些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运算律和运算律在计算中的应用,能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难点:运算律和运算律在计算中的应用,能进行简便计算,会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实际问题的条件和问题,能借助直观图形分析一些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同学们,转眼又到了期末,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们的知识一定丰富了不少吧!你们能回顾一下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先来复习数的世界,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算律。
3、整理与复习第1、2、5题。
学生通过做来复习多位数。
4、复习运算律。
提问: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师归纳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作用呢?①可以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②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还可以进行加法和乘法的验算。
做第11题5、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提出以下问题:⑴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什么呢?我们通过画什么样的图来分析问题?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⑵、查漏补缺训练指导学生完成教材“整理与复习”第14~166、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困难吗?7、作业;108页11、14题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课后反思: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三角形与梯形的分类.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平移、旋转,加深对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第二课时认识垂直(2)教学内容:p.44的例题,完成第45页的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使学生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进一步认识垂直的有关知识2、联系生活实际,懂得数学知识(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准备:尺、三角板等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复习:1、以黑板为例,说说长方形的相对的边是什么关系?相邻的边是什么关系?指出:平行和垂直是两种比较特殊的位置关系2、学生在自备本上分别画一组平行线、一组互相垂直的线同桌互相检查画法及结果二、学习例题1、画由点到直线的线段5条:学生在自备本上沿本子的线画一条直线,再在直线上大约5格的地方画一个点,A点。
从A点出发,先画一条垂线,再分别在垂线的两边各画另外的两条线段(共5条)画好后,同桌互相检查。
老师也可请画得比较好的同学分组给大家展示2、依次量出这5条线段的长度比较量得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说给同桌听全班交流。
再分别请几个学生报一报自己的测量的结果,其他学生根据发现判断他的测量是否有明显的问题。
在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阅读书上的结论:这条垂直的线段最短3、教学“距离”指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第44页,这个距离指的是点到线的距离,比一比,两个距离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都是最短的)4、练习第45页的第2题: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先指名交流:你可以画几条?怎么画?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学生动手画一画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试一试,有没有用别的方法,可以得到这两条平行线之间更短的线段?(没有)指出:连接这两条平行线,只有这些垂直的线的长度是最短的。
那谁能来试着说一说:这垂直的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什么?(距离)5、回忆:在开始认识平行线的时候,有同学指出一种画法,可以先任意地画出一条直线,然后再在这条直线之外分别量两个2cm,再把这两个点连起来,这样得到的另一条线就和刚才的那条是平行的关系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三、练习:1、量出A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问:量的是距离,也就是要量什么?动手画一画,量一量。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整理与复习_教案2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_教案2_苏教版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算法,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计算速度。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解的是小数的加减法和对应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还将让学生通过实践应用问题解决的算法,提升其对小数加减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并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
•对小数加减法的熟练掌握及运用;
•对小数和整数的转换运算。
教学过程
1.观看教学视频:《小数的加减法》。
2.讲解小数的加法算法,包括小数和整数的加法。
3.讲解小数的减法算法,包括小数和整数的减法。
4.提供练习题并进行练习,请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练习题完成。
5.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思路。
教学评价
1.提供相关的测试题,评估学生的计算方法、解题思路和速度。
2.对学生的解题方法和答案进行评估,指出评估方面,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资料
•《小学数学教材》下册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练习册》下册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小数计算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对小数计算的掌握。
通过本节课,学生应牢记小数和整数的相加相减方法,并在实践应用中提升掌握。
同时,学生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小数计算的认知,才能更好地应用计算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整理和复习》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这些运算律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的运算,对运算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应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理解不深、运用不熟练而出现错误。
因此,在复习时,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算律,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运算律的规律,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运算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运算律的重要性。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运算律的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小华买了5个苹果,他们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回答,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运算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定义和例子。
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运算律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要求运用运算律进行简算。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3(解决问题)-苏教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3(解决问题)-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整理与复习”部分。
2. 课堂练习题及课后作业。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呈现新课内容(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整理与复习的意义和目的。
(2)教师讲解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强调学生要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3)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3. 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
(3)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解题心得。
4. 课后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强调作业要求,提醒学生认真对待,按时提交。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学习的精神风貌。
3. 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整理与复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中的“呈现新课内容”环节,特别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309教育网优选】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
《整理和复习》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全册教学内容的整理和复习。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材分四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是“数的世界”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多位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用计算器计算,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段“图形王国”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图形运动的方式,以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第三段“应用广角”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际调查等方式,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增强应用意识。
第四段是“自我评价”,主要引导学生对本学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与评价,增强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整理整数数位顺序,能说出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读写多位数;掌握多位数的大小比较,能将大数改写和求多位数的近似数;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口算整十、整百数的乘法的得数。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操作方法,能用计算器探索一些计算规律;加深对运算律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应用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画图的策略,利用画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能解决与三角形和角的特性相关的数学问题;加深认识图形运动方式,能熟练地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按要求平移或旋转;进一步掌握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正确确定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知识和乘法计算方法的整理和练习,进一步感受数位,数级对于读数和写数的作用,加深体会写数、读数的原理,培养比较、判断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进一步提高乘法计算能力。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整理与练习-苏教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整理与练习-苏教版一、教学内容1.整理、分类计算题:练习同类项的识别、化简和计算方法。
2.多位之和减法:练习多位数之间相加减的运算规则。
3.面积和周长计算:通过练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加深学生对基本图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能够独立完成多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并能识别相同或相似的算式。
2.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解题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整理、分类计算题:培养学生识别同类项、化简算式和解决算式混合的能力。
2.面积和周长计算:通过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公式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整理、分类计算题:–学生自主解题,展示每个学生的解题方法。
–老师运用板书和白板,分步骤讲解解题方法。
–学生小组间交流解题方法,并在黑板上展示好的解题过程。
2.多位之和减法:–通过例题的讲解及练习,让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将有难度的多位数加减算式分解成简单的计算单元,降低学生的难度。
–多种方法比较加减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计算。
3.面积和周长计算:–老师讲解基本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方法,提供多种例题练习。
–学生自主解题,老师在边上提供指导和鼓励。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方法,并共同找到最佳解题过程。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思维导图、小组讨论和板书等多种教学方法。
这样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意识,提高解题能力。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一些问题。
例如,有些学生的基本数学能力较差,需要更加耐心地指导和指导。
另外,有些学生的思维偏差较大,需要引导他们正确认知,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指导,继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为学生打牢基础、提高成绩,做出更大的贡献。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十四单元教学计划
名称
小节
名称
教具
学具
重点
难点
课
时
周
次
起
止
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
教学挂图
学具盒
重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复习。
难点:重视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体验数学的内在联系。
5
18-19
5.31-6.8
单元整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能应用这些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发展符号感。
(3)进一步理解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能用简便方法笔算。
(4)掌握四则混合的顺序和乘法分配律,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并能运用规律简便计算。
(5)进一步掌握倍数与因数的知识,能正确判断基数与偶数、素数与合数,正确判断2、5、3的倍数
(6)进一步认识升与毫升的意义,并能进行换算。
(7)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8)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平移、旋转,空间观念。
(9)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会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用折线统计图或条形统计图,在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2、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反思本册教材的学习情况,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配套教案/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计算、比较的过程,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大约释放氧气 20 克,那么
这个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
能释放氧气多少克?怎样
解决呢?
积的末尾为什么写 2 个
0?
如果草坪面积是 800 平方
米呢?
小结: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
的计算方法。
3. 试一试:
白菜老师问:每天大约能
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要怎
样列式计算?
850×20 怎样列竖式计算
比较简便?
提问:积 170 的后面应该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口算练 32×3 50×9 43×2 口答结果
习
32×30 500×9
20
×34
32×30 50×70
60
×80
320×3 5×110
4
×900
二、笔算练 28 × 76
学生独立计算
18 ×
2、第 5 页(3) 怎样计算的。 3、第 5 页(5) 发现什么?
j
四、评价总 今天我们学习的乘法题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
结
类题目如何计算?你还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 一、用竖式计算。
计
20×360=
90×107=
二、将下表填写完整。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_苏教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_苏教版天开始我们要对这学期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复习多位数的相关知识。
二、交流共享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整数数位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从个位起依次说出各个数位。
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作数位。
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1)改写。
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2)省略。
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5还是大于5。
4.比大小。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三、反馈完善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6~107页“整理与复习”第1~5题。
1.第1题。
这道题通过2019年我国几种家用电器产量的数据,组织学生进行读数、大数的改写等练习。
练习时,可以先出示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先读图,再独立进行相关的练习。
2.第2题。
这道题是进行写数的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指名进行汇报。
小学数学苏教新版四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教材解析
小学数学苏教新版四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教材解析“数的世界”时,要围绕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和运算律的重点组织学生活动,并注意教给学生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
第1题,读数时,可以先让学生把数分级,再一级一级地读;求近似数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合理选择近似数的单位。
对于含有亿级的数,如果有学生选择用“万”作单位,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地读出改写后的近似数。
例如,空调台数大约是13913万台,可以读作一亿三千九百一十三万台,也可以读作一万三千九百一十三万台。
提出问题时,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
如果涉及到计算问题,可以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结果。
第2题,要通过写数和交流,帮助学生整理多位数的写法,并强调“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第3题,求出每个数的近似数后,可以让学生把求出的近似数与普查数据比较,并通过交流,体会到有些大数目不需要用精确数去表达,用近似数描述既不影响信息的表达,又比较简洁、方便。
生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进行比较。
例如,左下一题可以这样思考:左边的数是739万多,右边的数是740万,所以,7399000<740万,不必把740万改成7400000,再比较。
第6题的第一组题,要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第二组题,要重点让学生说说怎样进行简便计算,以及这样算的依据。
第7题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哪些题可以口算,哪些题要用竖式计算,再完成计算,并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第8题的左边两道题都可以直接按照算式的顺序进行按键;右边的两道题都要按运算顺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并把得数记下来,再进行第二步计算。
第9题,第(1)题中各题的得数依次是100,1100,11100,111100,1111100;第(2)题的得数依次是1,22,333,4444,55555。
第10题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学过的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有哪些,再说说题中的式子分别表示的是什么运算律,每个式子的含义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4单元整理与复习表格
教案(苏教版)
教学内容:第114页的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和几十几乘几百的口算以及接近整百数的数乘接近整十的数的估算,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能应用这些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使学生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里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能力,会求出字母式子的值,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在计算中的应用,能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在计算中的应用,以及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在计算中的应用,以及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转眼又到了期末,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们的知识一定丰富了不少吧!你们能回顾一下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
请同学们先独立填写书上113页上的表格,填好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
小组交流。
班内交流:你学得最好的内容是什么?
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
你觉得有困难的内容是什么?
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先来复习“乘法和除法”的计算及“用字母表示数”。
二、复习乘法和除法的计算
整理与复习第1题。
学生任选一组题独立进行计算,并在计算后组织比较;
整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有关乘除法的简便笔算方法,巩固对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
整理与复习第2题。
让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估算的意义和方法,并沟通估算方法与笔算方法的联系,提高计算能力。
整理与复习第3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每道题的特征,说说分别打算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集体核对,纠错并说明原因。
三、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整理与复习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交流各自的思考过程。
其中,第题要鼓励学生列出不同的式子,第题要提示求字母式子值的书写规范。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困难吗?
教学内容:第115页5-8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乘法分配律,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这一节课,我们来复习混合运算和运算律,以及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
小组交流:在这几个单元中学会了什么?
班内介绍┄┄
提问:在这些单元中,哪些内容你们觉得有困难呢?
引入:希望大家认真复习,大胆提问,克服所遇到的困难。
二、复习混合运算
整理与复习第5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集体核对
小结: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注意点。
三、复习乘法分配律
整理与复习第6题:
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指名板演;
集体核对,指名学生说说计算时的思考过程;
小结:乘法分配律及其字母表示规律的方法×c=a×c+b ×c。
四、复习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
整理与复习第7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集体核对,说说列式的想法;
整理与复习第8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扳演;
集体核对。
小结。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在复习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吗?
教学内容:第115-116页第9-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数与因数的相关知识,能正确判断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能根据2、5和3的倍数的特征,正确判断2、5和3的倍数。
进一步掌握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的信息,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素数与合数。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素数与合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揭题:今天,我们来复习“倍数和因数”“解决问题的策略”两个单元的相关知识。
小组交流:在“倍数和因数”这一单元中学会了什么?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中你又学会了什么?
班内介绍……
提问:在这两个个单元中,你觉得有困难的内容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
倍数和因数
谈话:同学们都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也谈了自己的困惑!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巩固这些知识,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复习,你们的困难能得到解决。
举例说明——什么样的数是倍数,什么样的数是因数?
投影出示第9题:找一找,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倍数,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因数?
11025
先在同桌说一说,再指名口答,并说明自己的想法。
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谈话:你们能准确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吗?
投影出示填空题:
的因数有;从小到大9的5个倍数分别是;
的因数有;50以内的7的倍数是。
学生先独立在草稿纸上填写,再指名口答。
提问: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呢?找倍数应该注意什么?4、小结:只要你们牢记这几个注意点,就能准确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3、5”的倍数的特征
谈话:下面要考考你们对2、3、5的倍数的特点的了解。
投影出示第10题:判断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那些数是3的倍数
1521303536445057
指名口答,说明理由。
提问:为什么30和50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小结: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素数与合数
投影出示第11题:把下面的数分成两类,你想怎样分?
1581720
小组交流。
班内交流。
巩固对偶数和奇数、素数与合数的认识和理解。
出示有关知识点的判断题,让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解决问题的策略
出示第12题: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分别画出线段图,再解答;
对两道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进行适当的比较,进一步体会解题策略的价值。
拓展延伸
整理与复习第13题: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地算一算,再引导学生观察每题最后的得数,然后简要介绍“回文数的含义”。
最后,让学生任取一个自然数a,模仿着写出算式并计算,以验证其中的规律。
三、全课总结个案修改
第课时No:
教学内容:第116-118页第14-21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能正确进行简单的换算;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三角形与梯形的分类;
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平移、旋转,加深对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
进一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会选择折线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发展统计观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平移和旋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揭题:今天,我们把几个还没有复习的单元来进行归纳和整理。
回忆一下,还有哪些单元没有整理过呢?
提问:在这些单元中,你觉得有困难的内容是什么?
引入:接下去,我们来复习这些知识,希望大家通过复习,对各方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有所提高。
二、复习升与毫升
整理与复习第14题
先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再启发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和对升与毫升的认识说说自己的想法。
整理与复习第15题
学生先独立填写,再交流想法,进一步明确升和毫升的进率:
升=1000毫升,以及相关的换算方法。
小结:升与毫升的有关知识。
三、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整理与复习第16题
学生独立在点子图上画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然后交流正确的画法,强化学生对这几个图形的正确认识。
整理与复习第17题
先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的含义,再让学生分别在图中画出底边上的高,并标上直角标记。
整理与复习第18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用2厘米、3厘米、4厘米和5厘米的小棒分别围出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然后结合有关知识的理解,分别回答有关的问题。
整理与复习第1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指名两位学生板演,然后汇报交流,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等腰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小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相关知识。
四、复习平移、旋转与统计
整理与复习第20题
让学生在方格图在分别画出轴对称图形,并把简单图形进行平移和旋转;交流画法,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掌握把一个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进行平移和旋转90度的方法。
整理与复习第21题
预先布置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了解自己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上学期每学期期末的身高情况;
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分别有什么优点?
讨论交流:某位同学一至四年级身高增长情况用哪种统计图表示表示收集的信息比较合适?
独立完成统计图;
小组交流:说说从图中能看出些什么?根据统计图中的变化趋势估计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小结:平移、旋转与统计的重要知识点。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希望你们在接下去的一段时间里认真复习,迎接考试,以取得另自己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