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陈太丘与友期》的背景、情节、人物形象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读懂文章,了解情节,把握主旨,塑造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通过《陈太丘与友期》的阅读,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人物的意义和影响,认识到历史的可贵性,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文章的情节,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提高学生的阅读难度,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法、讲授法、历史教学法,让学生自主阅读,并进行阅读理解的讲解和导读。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阅读、视频、图片展示等教具来介绍《陈太丘与友期》的背景和历史情境,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起源和作者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思考。
2、分析情节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文章的情节,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把握故事情节的脉络和主要内容。
3、解析人物形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深入了解故事的主人公陈太丘和友期的性格、行为特点等,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主旨。
4、历史背景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和探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发生的事情,并进一步了解历史的重要性和影响。
5、总结通过对故事进行总结,让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让学生能够合理利用自己阅读的知识,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
6、反思通过让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阅读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能够更好地改进自己的阅读方法和策略。
五、教学评价1、课堂作业:让学生分阶段地进行阅读,同时配合阅读题目的讲解,完成一些阅读理解的课堂作业。
2、课堂提问:随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力。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思辨能力: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色和角度分析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
-写作实践:给出一些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
四、教学流程
最后,我希望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能够让自己在教学中不断成长,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同时,也期待学生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积极进取,学有所成。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概念。《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编写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记录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名士的言行举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道德观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诚信和礼仪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一课后,我思考了很多。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这篇古文的学习兴趣还是挺高的,他们对于故事中的陈太丘与友的性格特点以及所传达的道德观念都很感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但感觉问题设置得还不够巧妙,没有完全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问题的设计,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和礼仪”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通用9篇)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通用9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篇1【教材分析】《陈太丘与友期》是人教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
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学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
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在此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方正”门中的,主要是写陈太丘之子元方聪颖机智,懂礼识仪。
文中“无信”“无礼”二词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借“陈元方责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人必须明礼诚信。
【学情分析】这篇文言文浅显易懂,学生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很大困难。
初一的学生毕竟才接触文言文,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思考质疑的习惯非常重要。
【课型】新授【教学方法】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激趣法。
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读及自主学习感悟故事的内容。
4、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1.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学习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良好美德。
2.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志人”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一些小故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制作教学课件;2.布置学生预习作业。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图片猜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画面,表现了少年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表现机智聪明少年的文章《陈太丘与友期行》。
(板题)二、明确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2、学习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三、文学常识检查(填空,师强调)《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优秀3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优秀3篇)《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翻译难理解的句子,了解故事大意,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取情感体验,认识到“诚信”是立世之本。
学习古人懂礼知仪的优秀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1、诵读课文,结合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2、通过故事内容,推究文章内涵,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教学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学生能够质疑的情境氛围,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通过探究讨论使学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2、生成问题策略:“生成”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设计教学过程时,给学生留出主动参与的时间与空间,根据答问讨论等学习活动情况,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疏导、点拨,有效的“生成问题”,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译读课文,把握内容--悟读主旨,质疑探究--创读课文,指导人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展示: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阅读理解这个故事,由王戎的善于思考,聪慧机敏,引出《世说新语》中还有很多像王戎这样聪敏机智的儿童,导入新课《期行》。
2、简介《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古代笔记小说集。
由南朝宋时期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原书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
《期行》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类。
“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初一上册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初一上册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一. 教材分析《陈太丘与友期行》是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
文章通过讲述陈太丘与朋友期行时的一段对话,展示了陈太丘的聪明才智和对待朋友的态度。
文章简短有趣,寓意深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但同时,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善于接受新事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翻译和理解课文;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陈太丘的聪明才智和对待朋友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基本词汇的掌握。
2.难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陈太丘聪明才智的展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课文朗读,帮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2.课文翻译和注释:为学生提供课文的详细翻译和注释,方便学生理解课文。
3.PPT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PPT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陈太丘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所处的时代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之后,教师出示PPT课件,呈现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引导学生关注。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提问、解答,巩固课文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第【1】篇〗一、导入同学们,小学里学过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看多媒体文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孩?自古英雄出少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这样的小故事《陈太丘与友期》(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师:这则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这部书是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找一名同学念屏幕)三、师范读课文师:大家注意句子的朗读节奏,并把自己容易读错的字注上音。
师:大家发现哪个字的读音和平时不同?这个字是通假字,念它所通字的音,板书:不通否四、学生齐读课文五、学生分组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做好准备踊跃发言。
先提问重点字解释,再指名翻译。
六、揣摩、品读师:大意我们理解了,下面我们再来看文中主要刻画了几个人物?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找出对话部分讨论客人和元方的对话应该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读?说出你的看法。
明确:客人一处询问,很客气;一处愤怒,音调很高,元方一处有礼貌,客气的说;二处声调不高,但义正辞严。
在提高同时利用反复品读体会人物形象。
七、问题探究通过刚才的朗读,同学们已大体感悟到两个人物形象了。
1、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和友人是怎样的人?请作一个评价。
在评价时我们先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一个人,然后结合课文中内容作一个具体的阐述。
学生边总结老师边板书。
2、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希望同学们各抒己见。
八、拓展延伸1、你知道生活中诚实守信或无礼无信的例子吗?谈一谈并说说你的看法。
2、对照课文,检点自身,你今后打算怎样做?九、布置作业1、做完练习二、三题;2、生活中有很多格言警句都含有诚信,请收集或自己创造几句有关诚信的佳句。
教学反思:1、通过这次备课讲课,我深刻体会到了品读的重要性,设计本课时,我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决定让学生体会元方与客人两次对话时的语气,课堂上的分析讨论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读,人物形象顿时呼之欲出。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优秀8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优秀8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三、教学方法:朗读、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讨。
四、教学过程:一。
设置情境,激情导入:上个星期,我和一个朋友约好早晨8点出发爬山,可时间到了,他还没来,我该怎么办呢?谁来帮我出出主意?古代有一个叫陈太丘的人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是怎么做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课题:陈太丘与友期二、检查学生预习课文到底讲了什么内容?预习时看懂了吗?请一生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仔细听,若有出入,等这个同学讲完后指出。
三、朗读课文,疏通词句。
1、边朗读,边口译全文。
要求:先自由读,易于品味、揣摩(1)联系前几篇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借助下面注释,运用手头的古汉语字典,可运用加字法、换字法;同时,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补充上去。
(2)自己无法解决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讨。
(3)还是无法解决的,圈出来,等会儿集体交流、探讨。
2、疑难字词交流。
补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3、请一生口译全文。
其他同学仔细听,用铅笔画出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等会儿交流讨论。
4、自由朗读全文,看是否还有词句上的疑问。
同时根据对句意的理解处理朗读节奏。
5、集体朗读。
6、分角色朗读。
(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四、课堂讨论:1、文中的三个人物——陈太丘,友人和元方,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们?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1)陈太丘:“太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2)友人:“去后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惭,下车引之”——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3)元方:“(家君)待君久不至”“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入门不顾”(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守信识礼,(聪明机灵)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第8课《_世说新语_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语文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陈太丘与友期行》是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 8 课《世说新语》二则中的第一篇。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语文要素是“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写景状物的方法。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2.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正在不断发展。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意识。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语文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阅读和品味文章,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分析和探究文章,学生能够提高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欣赏和评价文章,学生能够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了解和传承文章中的传统文化,学生能够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
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和写作方法。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探究文章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节奏感。
2. 讨论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3. 探究法:通过探究,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中的文化元素和艺术特色。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图片、音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5.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的情境和氛围。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古代诚信故事或者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新课。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5.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文学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文言文词汇、句式及修辞手法: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如“期行”、“绝决”等),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等),以及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的理解和应用。
4.了解古人的道德品质和交往礼仪,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5.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与尊重。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升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
3.强化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基本内容、古代交往礼仪和道德观念。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诚信、守时、礼貌等道德准则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成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以及诚信、守时、礼貌等道德观念。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古代交往礼仪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古代交往场景,演示古代礼仪的基本原则。
-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深刻道理,需要教师引导和分析。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2024-2025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如“期”“舍”“去”“委”“引”“顾”等。
(2)能够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
(3)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做人“讲信”“守礼”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品德。
(2)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重点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元方和友人的性格特点。
(3)理解文章所表达的“讲信”“守礼”的主题。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否失礼,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2)让学生从文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将“讲信”“守礼”的品德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讲述一个与诚信和礼仪相关的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提问学生对诚信和礼仪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做到“讲信”“守礼”。
2.作者及作品介绍(1)简单介绍刘义庆及其作品《世说新语》,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2)强调《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风气。
3.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标注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及时纠正读音和停顿的错误。
(4)全班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和节奏。
4.理解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课文的大意,遇到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好标记。
(2)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重点词语:期行:相约同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一. 教材分析《陈太丘与友期行》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8课,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陈太丘与朋友期行,因朋友迟到而产生的误会及化解误会的故事。
文章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示了主人公的品格和智慧,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文言文阅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词汇量不足、句式结构不熟悉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掌握重点文言词汇和句式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掌握重点文言词汇和句式结构。
2.难点:理解文中深刻的道理,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现代文与文言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相关背景知识、教学课件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文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同时,教师讲解生僻词汇和句式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3篇
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篇6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统编教材七上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第二则,是一篇精读课文。
在单元主题上均围绕着丰富多样的亲情去写的。
作为人间最真挚而又美好的亲情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单元教学的要点:在继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到作品人物间的浓浓亲情,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方正”门中的一篇,它之所以不被放在“夙惠”门是因为:文中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
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懂得为人的道理。
“无信”“无礼”二词为全篇核心。
二、学情分析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本文是学生继《咏雪》之后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尽管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有限,但该文内容浅显,且故事性强,学生在多读之中能够感悟大意,借助详细的注解基本上能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培养学生懂礼守信的美德可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
由于我们面对的是较为封闭见识浅薄的农村学生,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和知识有必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训练或推荐来完成。
至于文言文的快速背诵要有技巧,这一点也需要有老师的指点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善于抓住关键词快速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读,及自主学习感悟故事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
(3)情感与态度:传承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优良品德。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积累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学习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良好美德。
四、教法、学法1,教法(1)激趣导入法,用解题激趣导入新课,渲染氛围。
(2)诵读法,采用不同形式的诵读培养学生文言语感,体会人物的情感。
初中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陈太丘与友期行》。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与友期行”、“太丘”、“待其母”等。
(3)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境,增强理解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3)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诚信、友善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加强记忆。
2. 课文解析:(1)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与友期行”、“太丘”、“待其母”等。
(2)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如陈太丘的宽容、友人的诚实等。
(3)探讨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如诚信、友善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课文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文言文表达方式。
(2)分析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探究,发现课文中的奥秘。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图片,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增强体验感。
(3)情景模拟: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测试评价:定期进行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正式)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正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能够分析故事中表达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学生能够运用文中的句子和词汇进行阅读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口头表达和表演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和信任朋友。
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懂得诚实、宽容和友善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学生能够运用文中的句子和词汇进行阅读和写作。
2. 教学难点:对故事中复杂情节和人物心理的理解。
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运用文中的句子和词汇进行阅读和写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和教学素材。
课文朗读录音和视频。
角色扮演道具和场景布置。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
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学生分享对故事的预习感受和问题。
2. 课文讲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词和句子。
学生跟读并记录重点词汇和句子。
3. 故事情节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 主题思想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有了深入理解。
在主题思想探讨环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整体教学效果较好,但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文言文的学习和翻译能力的培养。
陈太丘与友期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陈太丘与友期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一):教材分析1.新课标要求构成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和感悟本事, 这是篇课内阅读课文, 要求学生经过学习有自我独特的见解, 感悟浓浓的父子情, 亲情是人间真挚而完美的#39;感情, 这一单元体现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 从而引起我们的共鸣。
2.本节课要学生学习元方小小年纪就明白维护父亲的尊严, 感悟亲情, 明白诚信与礼貌的重要,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情分析1.课文短小精悍却反映了道理, 要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 自我感悟出道理。
并树立进取的人生态度。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从文言字词到感悟, 再到进一步谈自我的看法。
3.学生认知障碍点:如何看待元方的做法, 构成自我的见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本事:积累文言词语, 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理解课文资料, 并争取能背诵。
过程和方法:读并体会故事的资料及其中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感知资料, 准确理解课文资料。
诵读背诵课文, 引导学生对诚信与礼貌的感悟。
教学难点:领悟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学过程导入:这节课教师想领同学们再次走进精典故事, 去认识一位小朋友, 它穿越时空, 沿着中华文化的长河正向我们走来, 让我们一齐去见见他好不好?[引出课题}这是一篇文言文, 究竟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我们来读懂它初读感知1、学生朗读, 同学评价2、齐读译后再读, 合作学习1、对照注释边读边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2、落实重点词句3、学生讲故事4、引导朗读, 注意停顿与重音, 把握感情, 师生点评。
学生互相挑战诵读, 熟读背诵。
品味探究1、读了这篇课文, 你悟到什么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3、如果是你怎样办设题意图:经过对问题的品味探究, 让学生了解资料, 构成自我对课文深刻道理的理解, 对父子情的感悟, 明白诚信与礼貌的重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教师点拨: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尝试用诚信、宽容、理解的方式去与人沟通课堂小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传统, 为人真诚守信。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优秀7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优秀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作者可爱的小编飞白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7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点评陈太丘与友期教案公开课篇一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出现的基本字词,翻译并且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时的语气、停顿,并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白“做人做事讲诚信”是立世之本的人生哲理。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通过品味人物语言从不同的标准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分析。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聪明机智的孩子,同学们可以举几个例子吗?(同学回答,教师总结)有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曹植作《七步诗》、王冕四岁学画、王羲之七岁通书法这些都是大家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伴着古人的脚步走进另一个孩子—元方的世界,看看我们从他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二、读古诗,品诗味1、了解作者刘义庆和《世说新语》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
小说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本文选自“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2)作者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洲)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洲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2、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朗读课文,然后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对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由教师总结,读的时候不仅仅要把字音读准,同时还要注意停顿以及感情,较后全班齐读。
(暂设5分钟左右)课堂细节:为什么同学们“尊君在不”要读成“fǒu”?指出这是通假字,请同学们思考下,在我们学过的文章中还有哪些是通假字?《童趣》中“项为之强”,《论语十则》中“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北京市八一中学保定分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 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2. 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和人物形象美,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雅审美情趣。
3. 人物分析:分析陈太丘与友人的品行特点,理解友情之道。
4. 道德教育:通过故事引导学生体会诚信、尊重、宽容等品质的重要性。
5. 语文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文章内容展开讨论,锻炼表达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本节课的核心是掌握《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如“期行”、“绝裾”、“从容”等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倒装句、省略句等文言特殊句式。
- 人物形象分析:理解陈太丘与友人的品行特点,如陈太丘的守信和友人的宽容,以及这些品质在文中的体现。
- 文化礼仪认识:理解魏晋时期的交往礼仪,如友人的“绝裾”行为所体现的尊重和礼貌。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觉得可以尝试引入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使文言文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结合新教材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文化自信、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等。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他们真正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另外,我发现课堂总结环节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重视这一环节,通过提问、回顾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发现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4. 强化语言表达:锻炼学生运用规范、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提高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能力。
专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朋友失约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处理朋友间诚信和礼仪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句式结构和成语典故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分析和文化背景介绍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言文阅读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翻译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来翻译文言文句子。
-人物行为与道德观念:分析陈太丘与友人的行为背后的道德观念,对于现代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需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对比讲解,加深理解。
-文化背景理解:学生对古代礼仪文化的认识有限,理解文章中的礼仪行为和人际交往规则可能存在障碍,需提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具体举例:
-教学重点中的句式结构,可以举例如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这里的“期日中”是省略了主语的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期(于)日中”,表示约定在正午时分,这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需要学生掌握。
3.发展学生的思维素养,通过讨论文章中的典故和成语,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素养,引导学生品味文言文的语言美和内涵美,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5.强化学生的表达交流素养,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技巧,增强合作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太丘与友期行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感受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率性、率真的品行。
学习重难点: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感受古人率性、率真的品行。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文章《陈太丘与友期行》,它选自《世说新语》。
其实,对于《世说新语》我们并不陌生,小学时我们曾经学过其中的一个小故事《杨氏之子》,还记得那两句经典对白吗?“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寥寥数字,一个聪慧过人的孩子形象跃然纸上,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世说新语》,这部被鲁迅先生誉为“名士教科书”的典籍,去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朗读感知1、教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重要字词在旁边注上拼音。
2、生自由朗读,读通读顺读准确。
3、指名读,检查朗读效果,正音并强调:“不”——通“否”。
4、齐读课文。
(二)理清字句1、生默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理解文意,碰到疑难处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师检查强调需要理解并积累的字词,学生补充笔记。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舍:舍弃,丢下。
去:离开。
乃:才)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行:相约同行委:丢下,舍弃)③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拉顾:回头看)④区分尊君(尊称) 、君(礼貌的称呼,意为你)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3、小组合作,说一说故事大意。
三、理一理情节,熟悉人物1、用“期舍戏引顾”五个字引导学生梳理整个故事情节。
2、梳理过程中出示重点句子,指导朗读。
(1)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生齐读全文,注意人物的语气。
4、师生合作,分角色读课文。
5、师生合作,师读原文,生读翻译。
四、读懂人物,读懂情感1、合作探究: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这样做是否失礼呢?(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2、品味比较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笑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待家君归来,定转告君之愧意。
”生讨论,这样改写,好不好?3、师明确:这篇文章不是收入“夙惠”,而是“方正”。
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看似无礼的背后,是率真、率性!五、拓展延伸1、介绍《世说新语》,读一读《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
2、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六、板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期——舍(委)——戏——引——顾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的美德;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开学到现在,我发现同学们个个都非常的聪明,一双双眼睛充满了智慧,丰富的课外知识令我赞叹。
那么你们能不能打开你们那颗聪明的脑袋瓜,好好搜索搜索,有没有一些讲智慧过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先想想,再来讲讲。
(先由学生想想,再由他们说说。
)例:四岁画画的王冕、七步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多关于智慧过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也是关于智慧过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大家知道这个儿童叫什么吗?二、感知课文:1.自由朗读先由大家自己朗读一遍课文,然后我们推荐一名同学来朗读。
2.推荐朗读由学生自己推荐朗读课文,我们要大胆地尝试尝试,在座的各位有个任务,要洗耳恭听,听后要谈谈,评评他们的朗读。
(由两位学生朗读)3.学生评价同学的朗读已经结束了,非常感谢两位同学的朗读,各位的工作要开始了。
在评价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评价?(由学生自己提出评价的方面)(声音、语速、流利、字音、停顿、情感、自信、韵味等)那么我们就开始评价的工作了,找找优点,为自己所用,找找缺点,帮帮同学,也是在帮自己。
(学生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刚才我们对同学的朗读进行了评价,找到了他们的优点,希望我们在平时的朗读可以用起来,缺点要即时改正。
讨论朗读中的注意点,特别是文中的“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的语气,还有就是“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这两句的语气要注意。
)4.分角色朗读5.集体朗读我们知道了要注意的地方,下面一起来展示我们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齐读课文。
6.复述课文三、品读课文1.质疑:文言文跟现代文有着不一样的地方,有我们不理解的地方。
下面要做的就是大家动动手,找找不懂的字词句,四人一小组,把不懂的地方在小组内互相解决,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好记录,等一下我们一起来解决。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疑问的地方,再由学生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全体学生中一起讨论,共同解决)2.教师质疑:大家都没有疑问了吗?那么我有个不太明白的地方,需要大家的帮忙了,在文中用了三个不同的称谓,有什么区别吗?“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父亲的谦称。
补充;我们平时可能在电视的古装剧中经常听到这样的一些称呼:令尊、令堂、令郎、令爱、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姊、舍妹(弟)、犬子。
谁来说说这些分别是什么意思?3.检测字词句的掌握情况刚才问大家说没有疑问了,但是被我一个问题就给问倒了,下面来测测你们对短文中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期乃至不:通假字“否”去惭引顾过中不至去后乃至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下车引之:4.同桌之间互译课文四、探究课文:同学们弄清了课文大意,现在前后桌为一个小组,每组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好不好?学生质疑:学生讨论:1.文中这位朋友是怎样的一个人?元方是怎样的一个人?课文中提到了几个人?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元方和友人的对话中,你对他们了解多少,说说?陈太丘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从哪里能看出,从原文中找找?友人是不守信的人,还能知错就改,也从哪里能看出呢?元方是聪明机智的人,哪里能体现?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文中讲到元方指出了友人的两点不是,哪两点呢?那么元方说友人没礼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礼貌呢?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里要联系到学生的实际回答情况,考虑到元方当时的年龄)3.题目《陈太丘与友期行》是否合适?我们刚才讲了那么多,大部分在讲元方,文章的主人公也是元方,但是题目是《陈太丘与友期行》,是不是不太合适呢?4.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呢?同学讲到这个题目是个引子,为了引出下面的内容,那下面文章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做人要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师:本文在写元方聪明和机智的同时也告诉我们诚和礼的重要性,做人要讲礼貌,要讲诚信。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目标:1、流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诚信”是我们的立世之本,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整体感知(我们通过听录音、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分析人物形象。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复述课文的故事情节。
陈太丘与友期行——(友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友人)去后乃至,怒曰(对子骂父):——元方据理反驳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出行,友人迟到却责怪陈太丘,并对子骂父,元方据理反驳的故事。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文中语句理解分析友人的形象?期日中,过中不至——无信(友人没有按时赴约,是个不守时、不守信之人)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无礼(友人自己没有按时赴约,反而埋怨陈太丘没有等他,对子骂父,是个无礼之人)友人的形象特征:不守时,不守信,不懂礼。
3、结合课文理解分析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聪慧、大方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明理、懂礼(年仅七岁的陈元方据理反驳友人,体现了他是一个明白事理,懂得人不能失信,不能没有礼貌的小孩子。
)4、从文中故事和友人、元方两个人物的对比中,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懂得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道理:短文通过陈元方指斥父亲的朋友相约不至且骂人是无信无礼的表现,生动地揭示了办事讲诚信,为人方正是立身之本的道理。
做人:为人处世要守时、守信、有礼。
做一个讲诚信,明事理,有礼貌,为建设美丽的中国,建设诚信社会而努力的新时代好青年。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诚信做人的道理。
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懂信、懂礼。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诚实守信。
让我们与诚信相伴,美丽一生。
(三)拓展延伸——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1、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2、民无信不立。
——孔子3、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了生命。
——大仲马4、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5、人与人的理解,心与心的交汇,就在诚信之间。
——佚名教学反思:《陈太丘与友期行》是学生上初中后接触的一篇文言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与学生一起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文章内容,研读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从而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从读中理解体会文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故事揭示的道理,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