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改革论文六篇
基础教育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篇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打破传统模式,让学生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摘要: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但目前仍未取得根本的突破。
我认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应当是改革课程结构、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
建构主义告诉我们: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必须有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活动。
因此,必须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是学生成为教育教学主体的方法。
希望能使学生具有学会学习的本领,为终身学习、自主发展、自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生存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关键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生教育教学主体正文: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逐渐意识到要进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们的学生们的,不是现成的高楼大厦,而是教他建筑。
”这就是既肯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信奉这一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才能取得卓越的成效,实现既定的目标。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在下边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接受知识。
随着教学的发展,多媒体、语音等手段代替了传统的黑板教学。
学生可以通过感官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
但是,学生仍然很少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接受教学。
这就使得教学的质量打了很大折扣,教学效果也随之下降。
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情况,采取一定措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一方面使他们学会知识,更重要的要是学会学习的能力。
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我认为想要提升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发展。
皮亚杰说过:“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知识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
”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才会在学习活动中克服困难而不感到辛苦,勤奋学习而有感到厌倦。
教育改革征文800字(精选6篇)
教育改革征文800字(精选6篇)1. 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教育改革针对现行教育体系中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促进教育的公平性与质量提升,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潜能,同时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改革不仅是一种必要,而且是迫切的需求。
2.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
关键因素包括教师的培训与激励、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灵活性、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以及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紧密配合等。
只有通过综合性的改革措施,我们才能真正提升教育质量,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
3. 创育模式的探索教育改革不仅需要针对现有问题进行改进,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
创育模式可以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和在线教育等,使教育更具互动性和个性化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过去的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改革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全面发展,具备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5. 提高教育的公平性教育改革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教育的公平性。
我们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富贫之间的教育差距,使每个学生都能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此外,还应注重教育的包容性,关注特殊群体的教育需求。
6. 教育改革的现实挑战教育改革面临着各种现实挑战。
其中包括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传统观念的固化以及行政机构的滞后等。
要克服这些挑战,我们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强沟通与合作,持续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
以上是六篇关于教育改革的精选征文,涵盖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教育质量提升、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育公平性的提高以及教育改革的现实挑战等方面。
这些文章展示了对教育改革的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学生需求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当今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篇论文将探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目标和挑战,以及改革的策略和成果。
1. 必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在于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
传统的课程形式注重各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刻不容缓。
2. 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综合素质教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其核心目标是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改革后的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提供各种综合素质的评价方式,以真正衡量学生的能力。
3. 挑战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需要克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教师培训体系需要完善,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教育的理念。
其次,课程设置需要更加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此外,评价制度也需要相应改革,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4. 策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首先,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规范和引导教育机构的改革实施。
其次,学校需要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开设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
最后,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理念,支持孩子发展多样的才能,不仅注重学术成绩,还注重个性发展。
5. 成果经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们可以期待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首先,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得到明显提升,他们将具备创新思维、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大幅增加,他们将更加主动参与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最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造力。
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六篇
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六篇教育教学改革论文范文1高等教育大众化后,会计专业同学就业难的问题突显出来。
这一方面说明会计教育有其体系方面的缺陷。
会计教育在人才培育的指导思想、规格定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进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某些学校的短期行为,认为会计教育只要一把算盘、几本书,成本低、效益高,跟风走,一拥而上,造成近几年来会计教育办的过多、过滥。
此外,也应从会计教育自身反思。
(一)由于高校会计教育的进展定位不准,思路不清,培育模式特色不明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多变为本科压缩型,就业力量、创新力量、创业力量培育没有凸现出来。
(二)适应市场需要、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育模式、规格探究讨论不够,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还未真正树立起来。
(三)课程设置上反映信息化内容不多、创新力量的培育力度不够。
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充实滞后于会计业务的进展。
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不少学校“纸上谈兵”。
黑板“记账”,课堂“理财”。
试验室建设与实训基地的建立严峻滞后,学研产结合基本没有。
(四)学问和教学内容陈旧,课程和教材内容重复较多,课程教学缺乏对同学智力进展的培育,课堂方案刚性过强、弹性不足,限制了同学选择与进展的空间。
课程结构和人才培育过于僵化、封闭,培育模式落后。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简洁化,只注意书本学问的传授,不注意同学动脑、动手力量的培育;仅注意专业教育,忽视对同学综合力量的训练。
二、高校会计教育模式改革(一)改革必要性高等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育为目的,让同学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具备超群的从业技能。
因此,面对市场的竞争,面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逐年走低的现实。
我们应当糊涂的熟悉到:1、市场经济给会计人才学问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详细的要求。
为适应社会对更高层次信息的需求,要求会计人员的学问结构由核算型逐步向猜测、决策和理财型会计转变,即会计人员不仅成为核算人才,而且要成为用计算机分析财务活动的专家,对企业的经营猜测进行管理。
浅谈基础教育改革的相关论文
浅谈基础教育改革的相关论文基础教育属于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体系,也遵循着教育规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基础教育改革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基础教育改革的相关论文篇一《从教育规律看基础教育改革》摘要:本文从教育规律出发分析当前基础教育热点问题中的均衡性和幼儿教育的普惠性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思路,提出几点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建议。
关键字:教育规律基础教育热点问题改革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基础教育属于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体系,也遵循着教育规律。
在讨论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时,应该从教育规律出发,因此有必要先认识什么事教育规律。
1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指与教育相关的各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及其发展的趋势。
关于教育规律的认识,基本上首先就认可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互制约。
从这两个规律中可以看到教育规律包含了两部分,教育活动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是宏观方面的,教育活动内部因素是微观方面的。
在此,关于教育规律的认识就可以从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两个方面来认识。
1.1外部规律教育外部规律的基本内容就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
这里的社会主要指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是说明教育与社会相互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是说明它们互为因果。
1.1.1教育与政治教育是为政治服务的,政治决定了教育的方向、内容、管理、趋势等各个方面。
教育的发展也促进了政治的发展,民主的教育形成民主的政治。
教育改变了社会的分层,教育是使致个体从下层变动到中层,平常说的教育改变人生、改变命运,教育蕴含财富,就是教育改变社会分层的反映。
1.1.2教育与经济经济的发展制约教育的发展,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教育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科教兴国”的战略,就反映了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容。
1.1.3教育与文化教育与文化互为目的,它们相互融合,不能分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引言基础教育是每个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基础技能和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基础教育课程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详细探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必要性社会需求的变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创造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等能力的需求。
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一代人才。
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兴趣、天赋和学习风格。
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
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则强调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创新精神的培养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创新精神已成为一种必备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具备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的能力。
通过开展创新教育和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创造性和创新思维。
挑战教师培训和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配备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需要具备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技能,以适应变化的教育环境。
然而,现实中存在不少教师培训资源不足、培训内容不够实践和应用导向的问题。
因此,加强教师培训和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重要挑战。
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完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更新。
但是,由于课程内容庞杂、体系复杂,更新过程可能面临多方面的难题,如资源不足、专业知识更新不及时等。
因此,如何有效地更新和完善课程内容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又一个挑战。
家长的认知和期望家长对基础教育的认知和期望也会对课程改革产生影响。
一些家长对于传统的基础教育有较为保守的观念,他们可能会对课程改革保持怀疑和抵触态度。
因此,如何增加家长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和支持是一个需要克服的挑战。
基础教育申论作文
基础教育申论作文
无标题
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基础教育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它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职业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然而,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改革和改进。
首先,当前基础教育存在课程过重的问题。
学生们每天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每天要面对大量的作业和课业压力。
这导致学生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发展其他兴趣爱好,也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推动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教师的培养和素质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之一。
由于教师的工资待遇较低,很多优秀的人才不愿意从事教育工作。
同时,一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有待提高。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此外,基础教育的质量不均衡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些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学校在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方面有明显优势,而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则面临着师资不足和设施条件差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学校的支持力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总之,基础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阶段,我们需要重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并努力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通过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师素质以及缩小教育差距等措施,我们可以让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良好的基础教育,实现全面发展。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论文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论文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及措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基础教育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环节,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和变革的呼声。
本文将以全面分析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及措施为主题,旨在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一、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基础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起点,对于个体的成长和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从经济、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来探讨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1. 经济层面:基础教育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优质的基础教育能够培养出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只有加强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广度,才能为未来的产业发展储备更多精英人才,保证国家的竞争力。
2. 社会层面:基础教育改革也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具备良好基础教育的人才更容易适应社会的需求,为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另一方面,基础教育的公平与普及也是社会公平与和谐的基石,通过改革使得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3. 个人层面:基础教育的改革将直接影响每个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优质的基础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不仅有利于学生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也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自我实现的机会。
通过改革,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培养他们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
二、基础教育改革的措施为了解决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下面从课程改革、教育资源均衡、教师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如下措施。
1. 课程改革: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应从学科知识向综合素质发展转变,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建立灵活的评价体系,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减少对传统单一考试成绩的过度追求。
2. 教育资源均衡: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减少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而基础教育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教育领域的关键环节,对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经历了多次改革。
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但随着时代的快速变迁,新的问题和挑战也不断涌现。
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课程内容往往陈旧、单一,与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脱节。
教学方法也多以灌输式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
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新的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目标方面,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掌握,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维度。
这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懂得如何学习、如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程内容的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
新的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程中,引入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现实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增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在人文社科课程中,增加了传统文化、公民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社会参与意识。
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逐渐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评价体系的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保障。
过去,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和片面,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的评价体系强调多元化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业成绩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等。
教育改革论文
教育改革论文篇一:教育改革论文摘要:国际化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趋势。
教育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
时代和社会对教育提出了要适应国际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的要求。
基础教育应对教育国际化要“深入国际理解教育,建立价值信念”;“加强基础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真实经验”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建设,培养育人精英”。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世界一体化格局的逐步形成,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
虽然对教育国际化的理论关注和实践探索最初更多地聚焦于高等教育,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基础教育国际化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基础教育国际化也在快速推进。
特别是2005年以来,有关国际交流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完善,涉及的内容更加明确,为基础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政策依据,提出了新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从地区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了旨在促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管理规定,引导当地中小学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化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一、何谓教育国际化所谓教育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
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本国的教育资源和要素,培养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在知识经济日益凸显的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因此,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
一、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二、教育国际化的需要文化和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社会变化而变化的。
孔夫子时代的教育满足于“述而不作”;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提出“班级授课”法,培养专门人才;19 世纪德国学者提出“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办学思想;20世纪初美国提出“大学为社会服务”的教育思想。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参考论文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参考论文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中课程改革的目标归结为三项,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的课程体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在“学习领域”的概念下,创导“行为导向”教学。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参考论文篇一《谈谈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摘要: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中课程改革的目标归结为三项,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的课程体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在“学习领域”的概念下,创导“行为导向”教学。
上海基础教育的改革,既涉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又关注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习领域课程的改革成为关键。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课程教学方法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合理配置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注重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生活化、人性化、弹性化;重视道德教育,注重教育的信息化、国际化;重视科学教育、环境教育,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师资素质;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在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中,课程改革的目标归结为三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的课程体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其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既是改革的出发点,又是改革的根本目标,“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的课程体系”是这次改革的直接目标,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革的间接目标。
课改要求建立行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框架,而非在学科框架下展开“似是而非”的学科知识重组。
课程内部框架的架构突出为经济建设服务,与经济发展结合,密切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将国际视野、城市精神、生命意识、环境意识、诚信意识、职业意识、合作意识等落实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各个方面。
二、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现状目前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在课程目标上呈现出偏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倾向。
有关基础教育改革的论文
有关基础教育改⾰的论⽂ 改⾰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及其课程改⾰经历了⼆⼗多年的改⾰和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提⾼我国国民素质和造就成千上万的⼈才作出了巨⼤的贡献。
下⾯是店铺给⼤家推荐的有关基础教育改⾰的论⽂,希望⼤家喜欢! 有关基础教育改⾰的论⽂篇⼀ 《浅议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的趋势》 摘要:改⾰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及其课程改⾰经历了⼆⼗多年的改⾰和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提⾼我国国民素质和造就成千上万的⼈才作出了巨⼤的贡献。
但是,处于转型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给基础教育改⾰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趋势 如何评价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是⼀项相当复杂的⼯作,需要进⾏⼤量的调查和统计分析,需要对基础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作科学的研究。
理想的课程要转化成为实践的课程,需要理论⼯作者、⾏政管理⼯作者和⼴⼤中⼩学校长、教师的共同努⼒。
要防⽌课程改⾰⾛⼊急躁的、急于求成的误区,出现政策和实践相互脱节的空壳化的情形。
实践证明,试图毕其功于⼀役,通过⼀次改⾰解决所有问题的做法是注定要失败的。
课程改⾰从来都是⼀个渐进的过程,是⼀个继承和⾰新并存的过程,是⼀个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课程改⾰以学⽣发展为本的趋势 以学⽣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注重全体学⽣全⾯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的课程。
这就要求把课程改⾰建⽴在脑科学研究、⼼理学研究和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把学⽣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标。
这⾥⾄少要处理好以下⼏对关系:第⼀对关系是学⽣发展与学科体系、社会需求的关系,即⼉童与知识、社会的关系;第⼆对关系是学⽣与教师的关系,即主体与主导的关系;第三对关系是智能发展与知识传授的关系;第四对关系是智能发展与⼈格发展的关系,两者既有联系,⼜不等同。
⼆、加强道德教育和⼈⽂教育的趋势 道德情操的养成是⼀个世界性的问题。
培养学⽣做什么样的⼈、怎样做⼈,这是任何教育都回避不了的问题,⽽且是⾸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从古⾄今⼈们对此做了⼤量的探索。
小学基础教育改革论文
小学基础教育改革论文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需要各个教育工作者的支持和配合,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学,起着教学奠基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小学基础教育改革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基础教育改革论文篇一《浅谈“有教无类”在当今小学基础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20世纪末的近20年中,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人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积极的探索,终于在20世纪末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实现让所有适龄儿童“有学上”的梦想。
但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投射却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教育的不公,孔子的教育原则“有教无类”,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蓝本,为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良性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教学;有教无类;教师;学生基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的明确指出:义务教育“为现代生产发展和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
”[1]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20世纪末的近20年中,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人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积极的探索,创新管理体制,改进学校管理,加强分类指导,改革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终于在20世纪末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实现让所有适龄儿童“有学上”的梦想。
而教学作为教育中的关键一环,更是被人民大众所高度关注。
在广义上,教学就是指教的人引导学的人为着特定教育目的、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在狭义上,教学专指学校中为着特定教学目标,以课程为载体,张扬学习价值,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经验、促进身心发展的专门活动。
[2]一、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效果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与学生充当着缺一不可的角色。
教师是“教”的主体,运用自身的基础知识,教育技巧,人格魅力,组织引导教育孩子们学习知识,获取经验,加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而学生担当“学”的主体,有选择性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并转化为自身的学识内涵,丰富发展自身的内在潜力,为将来踏上社会而做准备。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论文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论文范文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思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此起彼伏的课程变革浪潮,“课程领导”作为一种新的管理观,逐渐步入了课程研究的视野,推动着教育者用新的视角重现审视课程变革中理论与实践的相关问题。
我国20世纪末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整体方案中虽未直接提出“课程领导”这一概念,但在课程政策的制定、课程结构的顶层设计、课程内涵的阐释等方面为“课程领导”创设了条件。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过15年的光景后,弱化课程管理,凸显课程领导,对于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在厘清“课程管理”和“课程领导”内涵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实行“课程领导”的条件、现存问题,为全面推动课程改革的进程与发展提供策略参考。
一、“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释义“课程管理”是指有关部门或机构、人员对课程的各个运行环节所采取的规划、指导、决策、监督、协调等措施,包括对课程生成系统的管理、课程实施系统的管理及课程评价系统的管理等。
[1]240“课程管理”强调对既有教育制度和课程体系的维持,借助行政权力对学校、校长和教师进行自上而下的管控,更加强调“课程管理者”的权威地位。
[2]而在“管理观”下,涉及的课程设计、课程编制、课程审定、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几乎完全由课程专家和课程管理者来完成,学校只需按照“课程管理者”所划定的权限照章行事,对课程相关事务作出整体安排。
校长和教师对于“课程管理者”提出的教育理念、课程政策、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要忠实地认同和执行,较少被赋予或享有进行课程调整、设计和开发的基本权利。
“课程领导”是课程领导者发挥影响力和信赖权威,促进成员彼此合作,落实课程发展的行为和历程。
[1]257“课程领导”作为“课程管理”概念的发展,强调对既有教育制度和课程体系的变革与创新,是行政权力拥有者、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课程利益相关者合作进行课程决策和创新的过程。
[2]其中每一个课程利益相关者都是课程的领导者,均拥有课程创生的权利和责任。
有关基础教育改革的论文(2)
有关基础教育改革的论文(2)有关基础教育改革的论文篇二《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析》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分三个阶段:酝酿准备阶段,试点实验阶段和全面推广阶段。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一阶段,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阶段18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编写审查了各科实验教材,目前已有20个学科的(小学7科、中学13科)49种中小学新课程实验教材将在今年9月首次在实验区试用。
同时关于课程管理政策、评价制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将在实验区逐步应用。
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实验工作拟用三年时间。
2004年秋季,在对实验区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课程改革工作将进入全面推广阶段。
到2005年,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
今年全面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研制工作。
2003年开始组织新高中课程的实验推广工作。
至此,在我国逐步形成适应21世纪需要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课程;课程改革前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这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对推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发挥重大作用。
适应未来发展确定新时期培养目标当人们回顾本世纪一百年教育的发展,思考把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带入21世纪的时候,发现教育的重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知识是第一位的,发展到能力很重要,发展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
而我们的基础教育,关注最多的是知识,中小学教师最关心的、谈论最多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只有很少的教师(不到10%)意识到人的情感、价值观、个性、创造性更重要。
这不是教师的问题,而是我们今天的课程、考试评价制度、社会的价值追求造成的。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决不是换一套教科书,也不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基础教育改革经验文章
基础教育改革经验文章《基础教育改革,带来了啥?》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咱们的基础教育正在进行改革呢!这可真是一件大事!以前啊,上课总是老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说,我们就在下面拼命地记。
那感觉,就像是被硬塞了一堆知识,消化都消化不了。
可现在不一样啦!就说我们的语文课吧,老师不再只是照本宣科。
有一次,老师给我们讲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她没有直接开始讲课文,而是先带着我们到校园里去感受春天。
我们看到了嫩绿的小草从土里探出脑袋,五颜六色的花朵争奇斗艳,还有那在树枝上欢唱的小鸟。
回到教室后,大家都兴奋极了,争着分享自己看到的春天。
老师笑着说:“这就是最真实的春天,现在咱们再来看看课文里的春天吧!”你说,这样的学习方式多有趣呀!这不就像我们去探险,先自己摸索一番,然后再对照地图找到更多的宝藏吗?还有数学课,以前总是做不完的习题,算不完的数字。
现在呢,老师会让我们分组讨论问题,一起解决难题。
有一次,我们为了一道数学题争论得面红耳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最后,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找到了正确答案。
那种成就感,简直爆棚!这难道不像大家一起搭积木,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建成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吗?英语课也变得不一样啦!不再是单纯地背单词、读课文。
老师会给我们放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看了一部特别有趣的英文动画片,大家笑得前仰后合,不知不觉中,居然记住了好多单词和句子。
这难道不是像在玩游戏中不知不觉就升级了吗?就连体育课也有了大变化!不再是简单的跑步、做操。
老师会教我们各种有趣的运动,像什么篮球、足球、羽毛球,还会组织比赛呢!每次比赛,大家都全力以赴,为了班级的荣誉而战。
那种团结一心的感觉,真的太棒了!这就好像大家一起在战场上并肩作战,充满了激情和力量!我把这些变化告诉了爸爸妈妈,他们都特别高兴。
爸爸说:“这样的教育改革好啊,能让你们真正学到东西,还学得开心!”妈妈也点头说:“对呀,孩子能全面发展,多好!”我觉得基础教育改革就像是一阵春风,吹走了枯燥和乏味,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基础教育改革方向分析论文(全文)
基础教育改革方向分析论文"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全XX、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的开发对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
"这是主席代表GJ对所有教育工XX的号召。
如果到现在我们仍不觉悟,仍然没有为GJ本世纪的腾飞,培养出一代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人,那将是我们教育的重大历史性失误。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在大家都在议论建立GJ 的创新体系。
教育在GJ创新体系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个创新人才既要具备创新意识,又要具备创新能力。
首先,创新意识是属于世界观的范畴。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世界观是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形成的,而这个年龄的人正是处在高中时期。
不能设想一个从小没有好奇心、对新事物不敏感、对科学新进展没有兴趣、没有批判意识、没有为事业献身精神的人,长大以后能成为一个具有制造性的人才。
而人的这些可贵的精神,必须从小经过启蒙、引导、爱护、培养、进展。
另一方面,创新能力是属于思维能力的范畴。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进展到十八岁就基本成熟。
而在这之前,整个青少年时期有两次思维能力进展的高潮。
一次是在十四岁,正值初中阶段;一次是在十七岁,正值高中阶段。
在这两个阶段培养成的思维习惯,会与人终生相随。
这说明创新教育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
我们的教育自古至今,不论大中小学,都太注重继承,都太注重记忆,总认为学习就是汲取知识,把知识记到脑子里就是真正学到了东西。
所以,我们大中小学课本的知识容量和难度远大于欧美。
我们的学生学得很苦、很累,他们把功夫都下在强化重复性思维方面。
我们的学生进展了这方面的能力,所以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欧美的学生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
但是西方人拿诺贝尔奖的却远远多于我们。
注重效益的西方人认识到:脑子不是主要用来记忆和计算的。
人类不具备鸟类的飞行功能,但却设计出飞机、火箭,比鸟飞得更高更快;人类的奔跑速度和耐力不如很多动物,但能设计出汽车、火车,比任何动物跑得更远更快;人脑的记忆和计算能力有限,但可以设计出记忆、运算能力无比强大的计算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改革论文六篇
基础教育改革论文范文1
(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老师提出了新要求
新课程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等特点[2]。
毫无疑问,这些新特点将在教育理念、教学力量和学问构成等方面对实施新课程的老师提出新的挑战。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老师的课堂教学将更加强调过程而不是内容,老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更加倾向于以同学的爱好为动身点,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更加注意启发式、体验式和探究式。
在新课程背景下,老师在教学方面要实现这些转变,必需具备更高的综合素养,尤其要具备肯定的教学讨论力量。
因此,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定要求老师从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讨论者和开发者转变。
众所周知,课程开发要求老师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能够精确地分析社会和同学的进展需求,敏捷地设计和实施各项教学活动。
这也就是说,老师除了具备基本的教学技能和合理的学问结构之外,肯定的教学讨论力量也是必不行少的。
教学讨论对于老师是一种理性的教学实践过程,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教学问题,对教学理论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3]。
老师只有深刻把握新课程的内涵,以讨论者的眼光去分析教学中存在的新问题,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新课改的顺当实施。
(二)我国基础教育老师队伍的现状
闻名课程改革专家富兰曾经说过:“教育变革的实施取决于老师的所思和所为,就这么简洁,也这么简单。
”之所以这么简洁,是由于这个道
理简洁明白,无需多言;之所以如此简单,是由于老师在教育变革中的适应与转变并不简单[4]。
目前,基础教育改革中遇到的困难肯定程度上来自老师无法适应新课改对他们提出的新要求。
我国基础教育老师队伍的现状的确不令人乐观,老师群体的素养普遍偏低。
2021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一般高中专任老师中,讨论生仅占3.6%;一般学校专任老师中,讨论生比例仅为0.64%,专科生比例高达34%,甚至部分老师是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5]。
详细到各省师资状况,以甘肃为例:甘肃省现有一般中学专任老师8.27万人,其中,学校专任老师6.41万人,学历合格率84.80%;高中专任老师1.86万人,学历合格率56.59%。
值得特殊一提的是,甘肃省农村地区还有2万5千多名代课老师[6]。
虽然学历并不代表一切,但是学历能在肯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讨论力量,能间接反映出老师的综合素养。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基础教育老师的整体学历偏低,老师们的综合素养普遍不高,难以应对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可知,一支数量充分的高素养老师队伍是加快基础教育进展的关键。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老师队伍急需得到优化,老师队伍中那些文化水平不高,不具备老师资格的人员必需尽快坚决辞退。
总之,进一步优化我国基础教育老师队伍以服务于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二、几个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师资要求状况
古人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了解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师资要求状况,对优化我国基础教育老师队伍无疑会有肯定的启发意义。
(一)关于老师来源的要求
在芬兰,老师工作被认为是最有地位和吸引力的职业。
每年大约5000名同学申请教育专业,仅有约10%被录用到高校教育学院。
芬兰的师范生基本上是全国最优秀的同学[7]。
在加拿大,并不是全部同学都可以到师范院校就读,只有成果排名占到前30%的同学才有资格申请[8]。
芬兰和加拿大都注意把好老师入口关,这样可以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老师队伍中来,从源头上保证了老师的质量。
(二)关于老师培育的要求
日本老师职前教育特色是将老师职前培训的教育实习分散到高校四年中进行。
同学在实习过程中和实习结束后,一方面,要将在实习学校取得的实践讨论成果准时反馈给高校所在院系,另一方面,还要将最终讨论结果在实习学校进行发表和沟通[9]。
芬兰全部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都必需由综合性高校实行“做中学”“讨论性”的模式来培育[10]。
这种模式培育出来的老师不仅具有广博精深的教育学、教学法和学科课程的学问,而且最易于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娴熟地运用理论学问解决日常教学问题,并在教学实践工作中连续自己的讨论和创新。
(三)关于老师进展的要求
英国白皮书《儿童、学校和我们的将来》引入一种需要更新的“教学许可证”,其有效期为5年。
5年期满时,证书持有者假如通过了一系列审查,方可使证书再次有效,否则,就会面临失去教学许可证进而失去教学资格的危急[11]。
近十年来,为了应对日本国内教育消失的各种新状况和变化,日本适时推出了强制性的老师资格更新制度,打破老师资格终身化,对老师资格证书的有效期进行定期审核和再授予,确保老师的资质力
量能够满意新形势的要求[12]。
这种老师资格更新制度,有利于督促入职后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满意新形势的进展需求。
三、优化我国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若干建议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础教育老师队伍在学历水平和综合素养方面仍旧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我现结合发达国家师资建设的阅历,就优化我国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老师准入制度
目前,我国关于老师准入的制度不完善,即老师入职“门槛”过低,老师资格认证机构对老师素养的考查手段不够科学,认证过程不够细致,很难做到真正的“择优上岗”。
事实上,老师准入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许多人浑水摸鱼进入老师行列。
另外,国家老师资格考试本质上是特地为那些不具备规定的老师资格学历的人员而设置的一种补偿性考试,其本意是为老师队伍招揽更多人才。
然而,由于我国的各项法规制度还不健全,国家老师资格考试被某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不合理利用,成为其增加收入的手段。
可以说,国家老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变质,在肯定程度上间接降低了老师职业准入门槛,让一些“伪师”“劣师”有机可乘,混进老师行列。
学者杨随军指出:“2021年以前获得老师资格的人员几乎全部属于‘自然过渡’,缺乏必要的专业水平鉴定和评估;而近三年对在校师范毕业生直接实行老师资格认定,更缺乏实际教育教学力量的考核测试和有力的监督机制。
”[13]以上种种迹象表明,目前我国的老师资格认定过程有点不太牢靠,流于表面形式,可能导致老师质量大幅度缩水。
因此,要优化基础
教育老师队伍,当务之急是要严格把好老师准入关,完善老师准入制度,从源头上保证老师的质量。
对于一些不合格的老师应坚决解聘,对于那些在特别年月走上老师岗位的老师应进行合理安置,以提高老师队伍的整体素养。
(二)转变老师培育模式
我国目前的老师培育模式存在着剧烈的学科本位倾向,注意系统的学问讲授和技能训练。
在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推动下,这种教育模式体系缺乏新意,不再适应时代要求。
加之,目前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学习基础良莠不齐,这将很难保证将来老师的质量。
依据国外的老师教育阅历,老师培训内容不但要与相关的教学实践讨论相结合,而且要以中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阅历和趋势为重点。
用学者龚森的话说,“培训的内容应为相关的讨论证明是必要的,既贴近中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际需要,又不失其前瞻性”[14]。
因此,我国的基础教育老师的培育很有必要从“学科本位”的模式转向“讨论型”的模式。
“讨论型”的老师培育模式要求,同等地看待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尽可能地把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材教法等学科整合成几门核心的综合课程,努力培育老师的教育讨论力量,为老师以后的行动讨论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实行老师终身教育制度
21世纪的社会将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
要教会同学终身学习的力量,老师自己首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力量。
不行否认,老师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实行老师终身教育制度,提高老师的学历层次,有利于老师教育力量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老师的终身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
的主流和将来教育的方向。
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和社会进展对教学内容不断注入新的成分,因此,老师的学问结构要保持一成不变是不行能的。
当然,实行老师终身教育制度必定要求打破终身制的老师资格期限,使老师资格证的有效期与老师后期的持续学习和进展挂钩。
我国目前终身有效的老师资格简单导致部分老师对学习深造产生懈怠心理,不利于激励老师进一步成长。
从某种意义上讲,要进一步优化我国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应当实行老师终身教育制度,同时明确老师资格证书的有效期限,督促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科研力量,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四、结束语
基础教育改革论文范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