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配送管理实务课程考核性质:考试课时数:48 学分:3适用专业:物流管理1.前言1.1课程性质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物流配送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知识。

它要以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物流市场营销、物流市场调研与分析、物流数据分析等课程的基础,是一门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

1.2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配送是现代物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配送是一种由商流、物流、信息流紧密结合的特殊的物流活动,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

处于末端物流的配送,具有提高物流经济效益、优化和完善物流系统、改善物流服务、降低成本等功能,在物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不断改变,物流服务需求不断向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配送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第三方物流企业中一般都单独设立配送专员或调度专员的工作岗位,许多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就是在物流企业进行配送管理的工作,因此可以将配送管理相关岗位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

本课程的设置是与“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配送管理”这一工作领域相对应的。

本课程是根据实际工作流程,采用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要求,为了适应配送信息化的新要求,本课程以信息流引领配送作业、以作业流引领物流,校企融合,共同开发课程资源。

课程设计以配送工作流程、信息处理流程为主线,精选学习项目,一方面让学生熟悉和掌握配送各环节作业流程,学会完成配送相关作业,另一方面学会配送各环节的信息处理,了解配送信息化的最新发展,能从系统整体角度出发,指导和优化实际作业。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能力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进行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体系。

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仓储与配送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一直受到学院的高度重视,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还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定位于社会岗位,目的在于培养满足社会要求的仓储与配送的技能人才。

课程教师积极采用多种手段和模式吸收最新信息和资料,掌握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结合本院实际,用第一手材料进行教学,加强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技能环节的改革。

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完成理论教学后,并上机操作物流软件,安排学生到物流实验室及企业(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实施工学结合。

将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实践,尽量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这是本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

本课程理论部分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部分则强化了职业岗位的针对性与先进性,以满足高职高专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

二、课程目标1.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质量意识。

逐步提高学生走向社会需要的适应能力、实际操练能力,仓库保管作业的保管、仓储物的分类、库存控制的方法、仓库安全和质量管理、配送线路的相关设计的能力,切实结合实际,以社会需求作为教学出发点,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就业需求。

2.能力目标◆(1)草拟仓储合同的能力;◆(2)根据仓库管理流程进行仓储作业管理能力;◆(3)商品养护及仓库安全管理能力;◆(4)库存管理能力;◆(5)流通加工作业管理能力;◆(6)配送中心内部规划布置能力;◆(7)配送运输管理组织能力;◆(8)配送成本分析控制能力;◆(9)配送线路优化能力。

3.知识目标◆(1)了解仓库的基本概念,掌握仓储的作用,仓储在物流中的低位,理解仓储的功能;◆(2)了解仓库及其结构,掌握仓库的布局,了解仓库的基本设施,用途和适用原则;具有仓储经营的理念,掌握基本经营方法,了解仓储可开发的经营项目;◆(3)了解仓储商务的内容,明确仓储上午工作的重要性,掌握仓储的合同业务和当事人的责任划分,掌握仓单的签发、功能及仓单业务;◆(4)掌握仓库保管的入库、理货、堆存、保管、出库、装卸搬运等整个作业过程,熟悉仓库保管的操作方法、作业要求、管理方式和要求,以及所需办理的手续;◆(5)了解仓储所能开展流通加工的项目,掌握库存的含义和分类,了解仓库的功能及库存合理化的内容,掌握库存控制的方法,熟悉现代物流管理技术;◆(6)了解商品养护的方法,了解仓储配送的安全问题,掌握仓储配送中商品的养护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7)掌握配送的基本概念及配送业务在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低位,了解配送的要素和配送作业组织模式,能够对配送业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8)了解配送作业环节,熟悉配送作业过程中的基本操作流程,重点掌握配送中的订单处理、拣选作业、补货作业、配货作业、送货作业等◆(9)了解配送组织工作的内容、方法与模式,重点掌握配送线路设计的方法,配送服务于配送成本的关系,配送线路的确定于配送车辆的安排等问题;四、实施建议1.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资料演示法、实际操作演练法等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相关职业能力。

《配送管理实务》教学教案

《配送管理实务》教学教案

《配送管理实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配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配送计划的基本制定方法和流程。

3. 学习配送资源配置和优化策略。

4. 了解配送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估。

5.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配送管理概述配送的定义和特点配送管理的重要性配送管理的发展趋势2. 配送计划制定配送需求的预测配送线路的规划配送时间的安排3. 配送资源配置配送资源的分类和特点配送资源的需求分析配送资源的优化配置策略4. 配送成本控制配送成本的构成和计算配送成本控制的方法和策略配送成本效益分析5. 配送绩效评估配送绩效评估的指标和方法配送绩效改进策略配送服务质量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配送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配送管理的知识和技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配送管理实务》教材。

2. 课件:配送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PPT课件。

3. 案例资料:提供一些实际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4. 实践工具:配送管理的相关软件和工具,如配送路线规划软件。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观点的合理性等。

3. 实践操作成果: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操作的准确性、效率等。

4.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的考试题目,评估学生对配送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计划:配送管理概述(2课时)配送计划制定(4课时)配送资源配置(3课时)配送成本控制(3课时)配送绩效评估(4课时)案例分析与讨论(4课时)实践操作与演练(5课时)期末考试(2课时)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配送管理的知识和技巧。

《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物流管理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80制定时间2015年5月制定人张玉巧审定人一、课程概述《配送管理》是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介绍配送作业流程和配送中心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为学生进入社会从事配送作业操作和配送中心管理工作做好岗位知识和能力的准备工作。

与本专业培养目标一致,特别对配送领域需求的采购、验货、仓管、理货、拣货、配货、调度及基层管理等岗位的人才培养有重要贡献。

二、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1)通过完成系统的工作任务,积累工作经验,掌握工作方法,对工作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对工作效果进行合理评价;(2)通过对实际工作问题的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1)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与沟通;(2)培养学生树立成本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

3、专业能力目标(1)会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订单处理作业、拣货作业、补货与盘点作业、流通加工作业、出货与包装作业、配货与送货作业;(2)会结合具体工作任务要求选择和使用一般的搬运、拣选、分类、包装等物流设备,合理地完成配送工作任务;(3)会选择合适的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熟悉配送作业与管理相关的信息技术与设备;(4)会通过对工作效果的评价与分析,提出改进策略以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现代物流概论》、《采购与仓储管理》、《商品学》、《物流市场营销》等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必要基础。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与此同时学生正在学习《货运与保险实务》、《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成本管理》等课程,和本课程形成了相互补充的关系;本课程还为此后学生将要进行的《物流综合实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属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并侧重实践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学习物流配送的基本理论,物流配送过程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流配送的基本理论,掌握通用配送流程的操作技能,特别是通过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对比提高学生配送业务处理的能力。

本课程总学时为96学时(其中实训26学时,2学时为机动),先修课程为物流基础、仓储管理、运输管理。

二、课程目标1、知识性目标Ø 学生能正确叙述配送、配送中心的基本概念;Ø 学生能说明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及流程中各项工作任务的特点与相互之间的关系;Ø 学生能阐述配送作业所遵循的基本原则;Ø 学生能说明配送成本核算与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2、技能性目标Ø 学生会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订单处理作业、拣货作业、补货与盘点作业、流通加工作业、出货与包装作业、配货与送货作业;Ø 学生会通过对工作效果的评价与分析,提出改进策略以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Ø 学生会独立进行《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熟练应用条码、RF、电子标签等信息技术与相关设备;Ø 学生会结合具体工作任务要求选择和使用搬运、拣选、配送等物流设备,高效完成配送任务;Ø 学生会利用经济学原理、财务知识、数学知识及计算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经济核算与分析。

三、内容标准项目一:配送中心认知1、参考学时:62、学习目标:能说明配送中心的概念、地位与作用、功能、种类;能说明一般配送中心的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能正确叙述配送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配送流程与配送模式。

能概要说明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含义与内容。

3、工作任务:典型物流配送中心配送流程与配送模式分析;典型物流配送中心的工作任务、组织结构与岗位职责等内容的现场认知。

模块一模块二项目二:订单处理作业1、参考学时:102、学习目标:能正确叙述订单处理的基本概念、接受客户订单的不同形式、订单中哪些要素需要进行确认、不同形态订单的处理方法;熟练掌握订单处理流程。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配送管理实务【适用专业】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1、课程性质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从业人员调查分析汇总,以及国家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本课程定位为国家助理物流师职业核心课程、物流管理岗位群的核心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对物流配送环节中各种配送方式费用计算、配送单据的填制等核心能力。

本课程依托湖州市公共实训中心、全国物流技能大赛储配方案设计的操作规范和技能要求来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

2、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设计以职业需要为导向,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建设改革的基础上,邀请配送中心和交通行业的专家学者与企业技术人员等对物流专业相应配送岗位的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分解,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本课程涉及的领域是劳动技术密集的行业,所以课程标准要力求追踪行业技术动态,及时涵盖先进技术在配送领域的应用情况。

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掌握配送作业组织的技术和方法,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3、课程目标通过任务驱动型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物资配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合作、敬业等良好品质,以及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素质。

课程能力目标(1)能根据企业的商品特性、缺货成本,配送成本、销售额、利润总额、客户满意度等指标的权重为企业选择合适的配送模式。

(2)能根据配送成本和配送要求程度的不同,利用悲观原则、乐观原则、折衷原则,等概率原则、最小后悔值等方法,在非确定型决策的情况下,为企业选择合适的配送模式(3)能结合客户档案,根据客户订单情况,对客户订单的有效性进行判断,并对问题订单进行处理。

(4)能够针对库存满足客户需求的商品进行客户优先权的划分,并对库存进行合理分配。

(5)能够根据客户订单处理情况,制作拣货单、出库单、送货单,并对缺货资料进行整理。

(6)能够利用周转率原则,对将要入库的商品的商品合理分配储位。

配送管理实务学习指南

配送管理实务学习指南

配送管理实务学习指南第一篇:配送管理实务学习指南《配送管理实务》学习指南一、课程性质《配送管理实务》是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使学生熟练地运用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的理论完成配送中心的整个业务操作过程,达到我国物流配送中心企业对配送人才的相关要求。

二、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配送管理实务》结合目前配送实际运作和发展趋势,以配送相关岗位为核心,制定课程标准和课程实训,并进行准确定位。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它与该专业前设的管理学基础、物流管理概论、采购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仓储管理实务,后续专业课程供应链管理、物流成本管理、企业物流、物流综合实训等自然衔接,构成体现本专业工作过程特点的专业课程体系,不仅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且也为学生考取物流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做准备。

这门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高职院校物流职业教育专业素养的支撑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基层配送岗位操作管理技能与素质,对应的岗位有:订单处理员、分拣员、理货员、送货员、仓管员、配货员、调度员等基层的操作人员。

三、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现代配送的观念,特别是把配送管理的理念融入到配送中心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基本知识、岗位技能,能够分析企业的配送活动的合理性,使学生对配送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为全面系统地掌握配送理论知识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为学好这门课程,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抓住重点,即以配送活动的基本过程为主线,重点掌握配送活动所需的岗位技能;2、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系统的观念,运用对比或比较的学习方法,通过分析不同企业的配送活动,有针对性地寻求配送合理化的措施;3、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训和实际应用。

四、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时要抓住配送工作过程这条主线,在充分理解配送工作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各岗位所需技能;要注意工作内容之间的联系,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一蹴而就;要重在理解,能提出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要阅读大量的课外材料来拓宽视野;汇总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捷径或注意事项等,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应按要求完成布置的作业和实训项目。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课程编码:适用专业:物流管理学时:72一、课程性质及与地位(一)课程性质《物流配送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该课程的开设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物流配送的作业流程、基本原理,现代物流配送的方式与技术,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与成本管理就、配送中心绩效管理等。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物流基础》、《物流采购》、《仓储管理实务》、《物流信息》等,后续课程有《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一)课程教学目标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配送与配送中心认知;配送类型和配送模式;配送设施和设备管理;配送中心作业流程;现代配送中心的信息管理、配送方案的优化设计等。

(二)课程基本要求1.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和掌握配送的含义及模式;配送的基本流程、配送中心的选址与规划;配送中心设施设备的种类及运用;配送路线的选择与优化、配送中心绩效评估方法等基本理论知识。

2.能力要求学生能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订单处理作业、拣货作业、补货与盘点作业、流通加工作业、出货与包装作业、配货与送货作业;能结合具体工作任务要求选择和使用搬运、拣选、配送等物流设备,高效完成配送任务;学生会通过对工作效果的评价与分析,提出改进策略以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3.素质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具备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职业素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在工作中灵活运用。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四、综合技能实训内容配送中心选址与规划;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实训;配送方案优化设计实训、配送中心绩效评估实训等。

五、课时安排六、考试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平时上课表现及任务完成情况考核)与课程考核(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上课表现几作业占总评的30%,实训过程考核20%,期末考核占50%。

七、参考书目[1] 邓传红.配送实务[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 王晓阔.配送管理[M].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3] 沈文天.配送管理[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4] 张洪革,孙宏英.仓储与配送管理[M].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5] 刘阳威.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配送管理实务》教学教案

《配送管理实务》教学教案

《配送管理实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配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配送中心的选择和管理方法。

3. 学习配送路线的规划和优化技巧。

4. 了解配送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

5.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配送管理概述:介绍配送管理的定义、目标和基本流程。

2. 配送中心选择与管理:讲解配送中心的作用、选择标准和管理方法。

3. 配送路线规划与优化:学习配送路线的制定方法、优化技巧和算法。

4. 配送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分析配送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和应对策略。

5. 配送质量控制:探讨配送质量的指标、控制方法和改进措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配送管理实务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实际操作法:模拟配送管理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配送管理实务》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配送管理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4. 模拟操作工具:提供模拟配送管理的软件或工具,供学生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见解。

3. 模拟操作成果:评估学生在模拟操作中的表现和成果。

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配送管理实务的整体掌握情况。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计划:配送管理概述(2课时)配送中心选择与管理(3课时)配送路线规划与优化(4课时)配送过程中的风险管理(3课时)配送质量控制(3课时)案例分析与讨论(4课时)模拟操作与实践(3课时)期末考试(2课时)七、教学案例1. 案例一:某电商企业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分析配送中心选址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如何运用选址模型进行配送中心的选择。

2. 案例二:某物流公司的配送路线优化问题探讨如何运用算法优化配送路线,提高配送效率。

课程标准(配送)[12页]

课程标准(配送)[12页]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配送管理实务(课程代码:*********)课程标准课程负责人:专业负责人:系主任:物流系二○一三年十二月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配送管理实务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参考学时:64学时二、课程性质和作用《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与《运输管理实务》、《仓储管理实务》共同构成物流管理专业基本技能框架,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

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和实训,培养学生配送作业的职业技能和关键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配送与配送中心相关基本知识、配送相关岗位操作技能与管理技能,并能在实践中灵活地应用。

(二)课程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会说明配送、配送中心的基本概念、功能、类型、模式、发展趋势,配送中心的组织机构与岗位设置等基础知识;(2)会说明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及流程中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的特点与所遵循的原则,和各项工作任务相互之间的关系;(3)能说明配送计划制定与实施的控制过程,配送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对作业运作的支持,配送成本核算与绩效评价的重要性与基本内容、方法等;(4)能说明配送中心规划设计考虑的因素、程序、原则、内容及相应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等。

2、能力目标(1)会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订单处理作业、入库验收保管作业、拣货补货作业、盘点作业、流通加工作业、分类配货与包装作业、配装与送货作业;(2)会独立进行《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熟练应用条码、RF、电子标签等信息技术与相关设备;(3)会结合具体工作任务要求选择和使用一般的搬运、拣选、分类、包装等物流设备,合理地完成配送工作任务;(4)会应用适当的方法对实际工作效果进行的评价与分析,提出改进策略以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3、素质目标(1)方法能力:通过完成系统的各项配送工作,积累经验,掌握工作方法,并能对工作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对工作效果进行合理评价;通过对实际工作问题的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配送技术与实务课程标准

配送技术与实务课程标准

《配送技术与实务》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配送技术与实务》课程类型:必修课;专业课总学时:72 理论学时:54 实训学时:18学分:4适用对象:物流管理专业先修课程:物流基础,仓储技术与实务二、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1)总体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从事物流职业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物流配送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学生敬业爱岗思想、团结协作精神。

1、能正确运用物流行业的技术标准、规范组织施工;2、能正确填写一般物流配送过程涉及到的相关资料;3、能合理安排、协调物流配送的进行;4、能正确运用物流配送中的各种知识能力进行实际操作。

5、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6、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7、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施工岗位对体质的要求。

(2)能力目标学生会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订单处理作业、拣货作业、补货与盘点作业、流通加工作业、出货与包装作业、配货与送货作业;学生会通过对工作效果的评价与分析,提出改进策略以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学生会独立进行《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熟练应用条码、RF、电子标签等信息技术与相关设备;学生会结合具体工作任务要求选择和使用搬运、拣选、配送等物流设备,高效完成配送任务;学生会利用经济学原理、财务知识、数学知识及计算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经济核算与分析。

(3)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叙述配送、配送中心的基本概念;学生能说明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及流程中各项工作任务的特点与相互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阐述配送作业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学生能说明配送成本核算与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2、课程内容设计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4、进度表设计三、教材、资料教材:《配送中心管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杨敏 2009四、考核方案设计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作为评价标准,坚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考核的具体方案如下:1、课程考核平时作业(占课程总成绩的20%)+ 理论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50%)+课程案例分析及点评(占课程总成绩的30%)作业的改革:在传统的笔作形式的作业基础上,增加了案例分析、小型调查报告等。

《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配送管理》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群——物流管理专业1.前言1.1 本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定位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配送企业作业过程的主要操作技能,配送业务的计划运作能力、配送作业现场指挥与控制能力、配送中心库存控制能力以及配送成本的核算能力。

本课程以“现代物流管理”的学习为基础,同时与“采购与仓储管理实务”和“运输管理实务”这两门课程相衔接。

学好本课程也可为学生提供将来从事货运代理业务相关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1.2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一)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配送管理》课程打破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内容结构和课序,依据配送中心业务流程(工作过程),根据任务功能进行模块设计,重视实践教学,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学中教”。

在内容组织上,从培养学生相应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态度)目标着手进行选取与整合。

根据岗位工作任务确定模块学习内容,按着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的形成序列,确定课序,安排进度,规定课时。

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宽视野的过程。

(二)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对设定状况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整体设计方案(精)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整体设计方案(精)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整体设计方案管理信息课程名称:《配送管理实务》课程代码:021044制定人:周正义制定时间:2010年3月1日授课对象:电子商务(3)081、国际贸易(3)081班授课时间:2010年上学期课程性质:专业课程学分:4学期总学时:60二、配送职业能力分析(一)配送职业能力归纳根据人才需求与岗位职责情况,归纳配送的能力目标如下:1、综合能力详见教育部关于高职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2、作业能力熟悉并指导配送各项基本作业;组织员工按照流程各环节完成作业(1)订单处理,根据客户订单,处理并输出相关单据(2)进货验收,接收供应商货物,完成货物验收和入库准备(3)装卸搬运,根据祖业要求和企业设备情况,完成搬运工作(4)货物出入库及数据处理,进货完毕搬运入库,处理库存数据(5)货物在库的上架、整理、分类、整仓作业和防火、防损、防潮(6)货物的拣取,配货,做好送货准备(7)盘点,清查存量并补货(8)包装、拆装、分块等简单的流通加工(9)车辆调度,配送线路安排,作业跟踪(10)上述工作设计的设施和设备使用,以及相关软件操作和信息处理3、管理能力(1)制定、修改作业流程。

能够发现员工作业中工作错误,并纠正。

包括:未按照流程作业、没有按照规定作业、作业中的安全隐患、错误的作业方式,并纠正。

(2)制定、修改本部门管理条理,包括岗位职责内容规定。

(3)编制部门报表,定期上级提交工作总结和报告。

(4)编制仓储配送作业计划并实施。

(5)制定考核标准并实施考核。

制订本部门管理制度,监督、指导下属人员按操作规范工作;制订各类业务文本。

(6)能够发现作业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找出原因,作出相应的解决。

(7)发现与员工交流、与部门合作、与上级相处的问题,找出原因。

(8)涉及部门合作和外部合作时,能够分清楚权责,出现问题,能够分清楚责任归属。

(9)制定配送计划:能够收集配送的各种商品信息,针对商品选择适当的储存、搬运、运输、拣选、配装方式。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整体设计方案精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整体设计方案精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整体设计方案精一、课程介绍在现代物流产业中,配送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良好的配送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使客户获得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配送管理的全面理解和能力,从而为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提供有效的竞争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配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配送网络设计和优化的方法;3. 熟悉配送流程的规划与管理;4. 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配送效率;5. 理解配送管理中的风险和挑战,并掌握应对策略。

三、课程大纲1. 配送管理概述- 配送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配送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2. 配送网络设计与优化- 配送网络的基本结构与类型- 配送网络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配送网络的优化策略和算法3. 配送流程规划与管理- 配送流程的基本要素和环节- 配送流程的设计和改进- 配送流程的绩效指标和评估方法4. 信息技术在配送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系统在配送管理中的功能和作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配送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配送管理中的应用5. 配送管理中的风险与挑战- 配送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和管理策略-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配送管理中的考虑 - 供应链管理与配送管理的协调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配送管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学生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表现、课堂作业、小组项目和期末考试。

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20%,课堂作业占总成绩的30%,小组项目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20%。

六、参考教材1.《现代物流管理》(第四版)。

朗宇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2.《物流配送管理》。

张洪飞等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年。

3.《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马天晓等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

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的教学团队由物流领域的专业教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界专家组成。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配送管理实务课程代码1500049学时72 学分 4 授课时间第三学期适用专业物流管理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先修课程物流管理概论,计算机基础后续课程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二、课程定位《配送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围绕配送中心运作的业务环节,通过对配送中心的基本理论的透视,系统介绍了配送中心的概念及功能、作业管理、运作管理、库存控制、装卸搬运管理、成本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以及配送中心的规划与建设等知识,同时采用了实验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配送中心管理的理论知识。

学习配送管理,既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类物流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体现专业特点的培养,也可为学好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学生掌握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对有效学习各门专业课有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与行业、企业专家对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基于物流配送领域的工作内容与过程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将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教学单元,以各个能力训练项目为载体,通过具体工作任务开展教学。

结合课内实践、仓储与配送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逐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仓库规划与布局;2.掌握仓储经营与商务知识;3.掌握物品编码与信息处理知识;4.掌握仓储与配送业务流程;5.掌握储区安全及防范的要求;6.掌握特殊货物仓储管理知识;7.掌握常用仓储与配送设备应用及日常养护知识; 8.掌握仓储与配送过程绩效评估知识(二)能力目标:1.能够开展基础的仓储商务活动并草拟仓储合同; 2.能够应用日常仓储与配送作业设备并进行简单维护; 3)能够熟练地开展货物进、出库组织、实施与监控; 4.能够正确地对库内物品进行保养与维护;5.能够熟练地开展货物分拣工作6.能够正确开展配送活动的组织、实施与监控(三)素质目标:1.具有经济、节约的思想;2.具有认真、负责,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3.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4.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团队协作等意识。

配送管理实务课标

配送管理实务课标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教学时数:72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通过对配送中心总体运营管理技术及具体的配送中心各环节包括配送管理、分拣管理、配送加工管理、物流的时间控制、装卸搬运管理、退货管理及绩效管理等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配送业务、配送操作,熟悉配送中心的运作,为今后职业工作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遵循“理论适度、够用,重在应用,注重实践”的原则,选择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且应用性较强的学习内容,结合岗位具体工作,设计教学项目,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工作规范、职业素养要求等内容进行整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交替进行。

教学上,采用案例、情景教学等方式,注重实操和社会实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1.能描述配送中心规划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能掌握配送中心各项业务活动的管理内容和方法;3.能与他人合作完成配送订单处理、拣货与补货、盘点、配送加工、配货与出货等任务;4.能考核配送活动中各项工作的绩效;5.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及团队协作能力。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五、教学建议1.教学实施建议(1)在教学方式上,建议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分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应变能力。

(2)在教学目标上,建议侧重学生对配送知识的应用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3)在教学评价上,建议与岗位工作要求相结合,多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式,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特别鼓励,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2.教材建议建议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较强应用性、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的教材,如果有相应的光盘资料则更好。

执笔人:胡文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配送管理实务
【适用专业】
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
1、课程性质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从业人员调查分析汇总,以及国家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本课程定位为国家助理物流师职业核心课程、物流管理岗位群的核心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对物流配送环节中各种配送方式费用计算、配送单据的填制等核心能力。

本课程依托湖州市公共实训中心、全国物流技能大赛储配方案设计的操作规范和技能要求来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设计以职业需要为导向,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建设改革的基础上,邀请配送中心和交通行业的专家学者与企业技术人员等对物流专业相应配送岗位的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分解,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本课程涉及的领域是劳动技术密集的行业,所以课程标准要力求追踪行业技术动态,及时涵盖先进技术在配送领域的应用情况。

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掌握配送作业组织的技术和方法,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3、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驱动型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物资配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合作、敬业等良好品质,以及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素质。

课程能力目标
(1)能根据企业的商品特性、缺货成本,配送成本、销售额、利润总额、客户满意度等指标的权重为企业选择合适的配送模式。

(2)能根据配送成本和配送要求程度的不同,利用悲观原则、乐观原则、折衷原则,等概率原则、最小后悔值等方法,在非确定型决策的情况下,为企业选择合适的配送模式
(3)能结合客户档案,根据客户订单情况,对客户订单的有效性进行判断,并对问题订单进行处理。

(4)能够针对库存满足客户需求的商品进行客户优先权的划分,并对库存进行合理分配。

(5)能够根据客户订单处理情况,制作拣货单、出库单、送货单,并对缺货资料进行整理。

(6)能够利用周转率原则,对将要入库的商品的商品合理分配储位。

(7)能够根据客户订单合理制作分户式和分货式拣货单,
(8)能够根据拣货单中需要拣取商品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拣取路径和拣货策略、拣货方法。

(9)能够正确计算拣取时间,并对拣取作业进行绩效考核
(10)能够根据缺货情况,整理补货资料,及时正确地进行补货。

(11)能够对分拣出的商品根据库存分配表为客户进行正确配货。

(12)能够利用破圈法为直送式配送选择合理的配送路线
(13)能够利用节约里程法为分送式配送的客户选择合理的配送路线
(14)能够配送物资情况合理选择配送车辆
(15)能够合理调度车辆,使得配送总成本最小
(16)能够根据客户需求时间,编制配送计划书
(17)能够对配送中心的作业绩效进行考核
2.课程知识目标:
(1)掌握各种配送模式的优缺点
(2)掌握订单处理的一般流程
(3)掌握储位划分的一般原则和货物的ABC分类方法
(4)掌握分拣作业流程和四种分拣策略的适用条件
(5)掌握几种不同的分拣方法
(6)掌握电子标签阁楼补货的几种方法和策略
(7)掌握分拣作业绩效考核方法
(8)掌握配送路线选择的几种方法
(9)掌握车辆调度和车辆配载的方法。

4、课程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配送及配送中心认知、配送模式的认知、订单处理、进货与储存作业、货物分拣与补货、货物的流通加工、车辆配载与送货、退货等。

以上课程内容以配送作业的组织与实施为主线,以配送组织、决策能力培养为核心,分为8个任务驱动项目,采用课内讲授、案例分析、模拟实训、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落实“精讲多练、工学结合”的措施,教学内容围绕基础性和前沿性进行,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的,集传统教学方法及案例教育、多媒体、网络教学、企业实践等现代教育手段,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与一体,并重视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道德、实际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配送企业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课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表所示:
5、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的内容与要求,主要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途径实现,相应教学方式的课时分配可参照下表:
模拟实训在理论教学完成后集中时间进行,顶岗实训在理论教学和模拟实训完成后集中时间进行。

6、实施建议
6.1教材编写
(1)打破传统的学科教材模式,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项目化教材编写。

(2)校企联合编写适合工学结合的教材,教材编写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为目标,注重能力本位的原则,力求突出“理论够用、重在实操”和“简单明了、方便实用”的特色,内容应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编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操作和管理实践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为企业所欢迎的高技能应用性配送管理和操作人才。

(3)通过工作任务的需求,从有利于各专门化课程的学习出发,以够用为度为原则,设定能力目标,能力标准,引入高职学生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4)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配送管理实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5)对于涉及本专业岗位的实践活动,教材应以岗位的操作规程为基准,并将其纳入其中。

(6)本课程标准为最低标准,教材内容应有所区别拓展,把配送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时地纳入教材,以满足配送发展的实际需要。

(7)建议为教材配置专门的多媒体光盘,以满足教师教学与学生自学的需要。

6.2教学建议
(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型项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本课程教学须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两种资源,学校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教学相结合,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与企业现场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做结合,边讲边学,“教”与“学”互动,做中学,学中做,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的提高。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境,强化实际操作训练;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在操作训练中,使学生掌握配送组织与管理的相关知识。

(4)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仿真平台、实训软件、实物教学、配送企业现场教学等模式。

(5)尽量采用小班化教学。

(6)学校专职教师应具有双师型工作能力,具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配送作业与管理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3教学评价
(1)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可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2)由学校主讲老师和企业兼职老师结合考勤情况、学习态度、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顶岗实习情况及考核情况,共同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3)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特别鼓励,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6.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标准的开发和应用。

(2)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电子教案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互转变;使学生从单独的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4)校企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企业的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在此过程中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开创就业渠道。

(5)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使之具备职业技能考核、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的功能,将教学与培训教材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7、其它
(1)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配备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渐达到1:1的比例,以满足工学结合教学的需要。

(2)校企合作,确保工学结合教学的顺利进行。

(3)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配送作业软件,以保障教学的进行。

(4)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三年制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同时也适用于配送行业技术等级培训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