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中评价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评价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评价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
评价活动由谁来评,从谁的价值立场来评,都会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对评价对象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好”老师首先是人在传统的教师评价中,作为楷模的优秀教师常被人们以“吐丝的春蚕”、“泪干的蜡烛”等这些所谓的溢美之词加以褒扬。
这些先进教师代表的事迹,往往渗透了他们巨大的艰辛与付出;他们获得的认同和褒奖常以牺牲个人利益、家庭利益为代价。
但是,“好”老师首先应该是社会人,其次才是老师。
歌颂教师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一生的事迹不适合每个教师,也不适合整个教师群体。
传统的教师观在赞美教师职业时,忽视了教师的主体地位,这种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强调教师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却忽略了教师自身的存在价值和自我发展提高。
在传统的教师评价中表现为,教师通常被排除在评价主体之外,评价主体常以居高临下的学术姿态对教师进行评价,更多的是将教师作为价值客体和评价客体,关注的是教师的社会价值和对教师的“要求”与“奉献”,将教师视为要求的接受者和执行者。
评价者一方面关注评价的科学合理性,一方面却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作为被评价者的教师身上,而基本漠视教师在评价过程的反应与表现,更不管教师对评价过程和结果是否认可。
造成这种评价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评价中价值取向的错位,而这种价值取向错位又最终归结于教师没有作为评价主体参与到对教师的评价中去,也没有被视为教师评价的价值主体。
二、对传统教师评价制度的反思?(一)传统教师评价中的教师评价主体缺失。
教师评价主体是教师评价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不同的教师评价主体,具有各自角色、地位、能力、经验等差异,其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评价态度,直接影响着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也决定了他们在教师评价中各自拥有的优势和不足。
比如管理者对教师进行评价受到地位与角色的局限,容易居高临下地看待教师,而且缺乏专业的评价知识和技能。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对课程、教学、评价的观点和理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对课程、教学、评价的观点和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界面临着许多重要的课程、教学和评价的问题。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分享我对这些问题的观点和理念。
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中,我认为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课程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主张将课程设计为能够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和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的模式。
这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实践项目、探究性研究和跨学科教学来实现。
此外,课程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学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学方法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认为教师应该更多地扮演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掌握适应不同学生研究风格和能力水平的教学策略,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研究支持和关注。
评价在新课程改革中,评价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我认为评价应该从单一的考试分数转变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考试外,可以引入项目制评价、学科竞赛、作品展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此外,评价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而不仅仅看重结果。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和创造力。
总结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教学和评价都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以及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希望未来的课程、教学和评价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帮助他们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多元化发展评价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多元化发展评价导言新课程评价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的,旨在推动教育教学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
其中,多元化评价体系是新课程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体系突破了过去单一的评价方式,注重全面发展评价目标的实现,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课程理念下多元化评价的概念、核心内容,以及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多元化评价的概念定义多元化评价就是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时,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比如考试、测验、绩效表现、口头表达等等,而非仅仅是单一的考试成绩。
这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不仅能够客观地反应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全面展示学生才华和潜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参考。
多元化评价的核心内容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多元化评价体系所关注的不再是学生单一能力的评价,而是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
评价目标不仅仅是学生成绩的优劣,还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发展的评价。
评价过程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是多元化评价体系的重要表现。
传统的评价方式仅仅是终结性的成果式评价,而多元化评价则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认真观察、充分了解学生的表现,开展多样的评价方式,从而全面概括学生的优缺点,为下一步的教学调整和学生提供更加积极有效的帮助。
评价结果的多元化例行的考试成绩评价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迅速变革和求知欲的不断提高。
多元化评价体系在呈现评价结果上更强调客观全面的表达方式,并且重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功学习经历、所表达出的各种才能和个性化特长,同时也会给出学生还存在哪些地方需要完善和加强的评估。
多元化评价的教育意义多元化评价强调全面发展、多样性和个性发展,这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相符。
多元化评价模式创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激励学生兴趣,促进了学生交流合作、创新思维、拓展空间。
同时,评价结果的反馈也可促使老师更快地了解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倾向,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针对性教学,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和实效。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评价方式的变革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评价方式的变革作者:王屏来源:《数码设计》2017年第12期摘要: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许多教育者围绕“学生评价方式改革”这一主题进行了一些研究与实践,创造了许多新的学生评价方式。
但是我们发现传统的学科为本的思想、单调呆板的评价方式仍然在评价教学中得以出现。
本文从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根据新课程改革下学生评价方式转变的理念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关键词:学生评价;新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7)12-0098-02Abstract: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background, many educators around "student evaluation mode reform" this topic research and practice, created many new student evaluation. But we found the traditional subject to our thoughts, drab and inflexible evaluation methods in evaluating teaching may still occur. This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evaluation mode change concept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Key Words: Students' evaluatio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1 传统学生评价方式弊端1.1 评价功能甄别化传统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注重对知识点的传授和记忆,而新课程改革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文运用能力。
下面,本文将从课堂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和学习方式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课堂教学方式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
传统的语文课堂以讲授为主,教师在黑板前面一遍遍地讲解知识点,学生则机械地记忆和背诵。
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扮演着引导者、设计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通过举例、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如小组活动、讨论、合作学习、案例分享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评价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对学生记忆和背诵的评价,注重成绩和分数的衡量。
而新课程改革则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评价。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评价。
在语文教学中,评价不再仅仅局限于作业和考试,而是更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综合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口头表达、写作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新课程改革也提倡分层次、分项目、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传统的语文学习以纸质教材为主,学生通过课本的阅读和背诵来进行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方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新课程改革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电子书籍等途径获取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评价方式的转变
评价方式的转变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化学考试中的必考内容,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把可能会考到的化学方程式归纳到一起印成试卷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记忆,这种方式学生记忆的效果不佳。
今年我尝试着改变方式,在基础比较好的班级首先试点。
首先改变以前的集中记忆方式——即把一章要记忆的方程式一次布置下去,每周检查一次,变为分散记忆——每天抄写五个化学式和五个化学方程式,隔天检查一次,同时把重要的方程式与化学式反复检查。
一段时间后效果较好。
大部分学生都能记住该记的化学方程式。
但是还是有少数学生无法完成任务,每次都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次数多了,他们也习以为常了,心安理得的接受,不思进取。
于是,我又想办法改变这种个体评价方式,变为小组评价。
把班上的学生按成绩划分为若干小组,将每次的检查结果以小组为单位,按每组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并按平均分排名的方式呈现在教室后方的黑板上。
在第一次的检查结果中每个小组的最低分都在80分以下,其中一个小组的最低分是40分,但是在以后的检查结果中,每组的最低分都在提升。
那位40分的学生在以后的检查中再也没有垫过底了。
改变了评价方式后,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
这种方式使学生变成小集体中的一员,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荣辱意识,督促他们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共同进步,效果明显。
每位教师都希望运用恰当的评价,以期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才能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起到应有的作用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深入了解,客观评价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是对教师评价工科的基本要求,坚决地据弃那种对学生评价的随意性。
见到什么、听到了什么、甚至是此捕风捉影的事,就随口肯定或否定一通,不加分析、主观臆断,这样就会造成评价的失准、失误,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丧失评价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产生极大的负而影响。
学生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很难预测和把握。
对于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出格”和“反常”产生的原因,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时因地因人地全面的了解,细致入微地分析,避免主观武断。
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与实践
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与实践
新课程改革理念是指对传统课程教育进行改革,以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理念还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新课程改革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内容的调整:新课程改革将重点从传授知识转向培养能力。
课程内容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综合性,强调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方式的改变:新课程改革强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多的是充当引导者和学习者的角色。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项目制学习等,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 评价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改革强调终身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评价方式也从传统的考试评价转变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科成绩的评价、综合素养评价和个人发展评价等,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力的发掘。
通过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实践,可以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也能促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水平。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合作与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的评价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的评价摘要:新课程改革中评价学生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我们应该树立新的评价观念。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新课改中学生的评价进行了新的探索,把对学生评价的重心由内涵窄浅、标准单一的考试和测验的唯一形式,改革为实施赏识性评价和进行活动式的评价形式,把原来的终结性评价改革为形成性评价,从而构建新的评价运行机制,为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保驾护航。
关键词:课改学生评价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
教学目标已经从过去的知识立意真正转移到了能力培养。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教师激情、智慧和创造性的劳动,更有学生们一双双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眼睛,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望和无限追求。
课堂上,一个个疑问的提出,引来一阵阵热烈地讨论,带来一次次惊人的发现和喜人的成果。
从形式上看,新课堂的确令人振奋和鼓舞。
那么,在这样的课堂上,如何落实新课程所要实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主动精神和学习兴趣,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否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地评价。
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
评价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它具有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功效。
通过评价可以使学生评判自己的成绩,显露自己的特长,分享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学习。
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呢?一、实施赏识性评价在传统的智力观中,课程评价就是通过学科考试分数这一认知性指标作为学生学业优劣的评价标准。
教师往往根据考试90分或60分来判断一个学生是优生或是中差生。
但是,智力结构是多元的。
在人的大脑中,至少有8种类型的智力,即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内省智力和自然智力等。
所以,每一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智力领域和优势智力,人人都可以通过教育这样一种活动来发展自己。
谈新课程改革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观的转变
谈新课程改革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观的转变【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观也发生了转变。
从结果导向转变为过程导向,注重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同时多样化评价方式也得到了重视。
这些变化引领着语文教学向更加综合、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在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培养他们更全面的能力和素养。
新课程改革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观的转变,为教育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和机遇,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支持。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观、转变、过程导向、能力培养、个性发展、多样化评价方式、展望未来、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场所,其教学评价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观也在发生转变。
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发展,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这些理念的倡导使得传统的结果导向评价观逐渐被过程导向、能力培养、个性发展和多样化评价方式所取代。
在过去,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成绩和考试结果,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
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评价观开始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学生不再被简单地评判成绩的高低,而是更注重其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
这种评价观的转变也促进了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重视。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更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擅长和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个性化的成长和发展。
新课程改革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观的转变是一个积极的变化,它有助于构建更加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评价观的转变将进一步推动语文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为培养具有时代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做出贡献。
1.2 研究意义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观的转变对于教育教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评价的三个转变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评价的三个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关乎教学成败的关键,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对传统教师教学行为的一次变革。
这次高中新课程改革为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就教师教学评价方面来看,需要从教师教学评价内容、教师教学评价观念、评价方式进行相应的变革,从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力推进新课程改革提供更多的必要条件,收到良好的变革效果。
第一个转变:评价内容的转变1.传统的教学评价以教师的教为评价主要内容,新课程改革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评价主要内容,传统的教学评价以教论教,新课改中教师的教学评价转变为以学论教。
同时主要评价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的促进作用。
2.传统的教学评价以知识灌输的多少,学生接受知识的快慢为主要评价内容,新课改中的教学评价以学生的思维素质得到多大的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问题意识得到怎样的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怎样的转变为主要内容。
3.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对学的评价主要看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学习的基本技能掌握熟的悉的程度,新课程评价中对学的评价看重的是学生是否学会了观察、思考、能否提出问题、能否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实施,是否会学习,学习的能力如何。
教学评价重视教师是否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启发式、互动式、引导式、探究式,调动学生思考,探索新知的积极性,鼓励新颖的分析,独到的见解,一个好的老师是一个能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不断地给学生留下新问题,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广度的教师。
4.传统的教学评价中以学的评价是主要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新课改教学评价是看学生进步了多少,提高了以后发展必备的哪些基本技能,基本素质。
5.传统教师教学评价重视对教师传授技能的评价,新课改中对教师的教学评价重视对教师教育观念的评价,教师是否积极更新观念,具备先进的能代表教育发展方向的教育观念成为评价教师教学的重要标准。
(见做三有教师中教师要有教育专业观念)。
6.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的评价重视对教师角色、地位、作用的评价。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几个转变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几个转变作者:赵枫胜魏术芳来源:《教育科学博览》2013年第07期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转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主要表现为:由过去主要评价教师的“教”转向重点评价学生的“学”;评价主体不再单纯是教师,而是转变为学生;注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键词:课堂;评价;转变;方式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在这个背景下,有关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再一次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相继形成了风格各异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虽然这些评价标准的表述方式和指标体系各有不同,但综观这些研究成果,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新课程理念给课堂教学评价带来的诸多变化。
这些变化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过去主要评价教师的“教”转向重点评价学生的“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
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最终都要在学生那里得到体现,不考虑学生为主体的教,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处理“评教”与“评学”的关系问题上,课程改革强调了以“评学”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提出了“以学论教、教为了促学”的口号。
在“评学”问题上,以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在课堂内的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的行为和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过程等。
这就需要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思考、如何发现和获得知识等行为表现来评价课堂教学。
在“评教”问题上,着力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既关注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也把评价重点放在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学”所起的作用之上。
二、评价主体不再单纯是教师,而是转变为学生课堂教学评价中学生是评价的“价值主体”,评价者是出于引导帮助的目的,来判定课程、教学等价值客体的属性是否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而不是教师、家长或是社会的需要。
浅谈新课改下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
浅谈新课改下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是与教学过程同步的基本环节。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评价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但与当前实施的新课程的要求相差甚远,它不能给课程改革以强有力的支持。
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即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通过学生在课堂如何讨论、交流、合作、思考、获得结论等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
一、更新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按照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不差地进行,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严重制约了学生。
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而教师也更多成为了学习情景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
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例如: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接着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体,教师如何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方式。
如何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设计意图主要体现教师教学中如何去设计这堂课与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
教学反思要体现所设计的教案的思路及出现的问题。
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是在授课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的及时反馈,利于今后教学中避免出现再次的错误,便于教师在课前分析、思考,课后总结、补充。
除了教案,教师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讲解知识的兴趣、知识的储备及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二、更新对教学能力的认识“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了些什么和感受到了些什么。
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
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充分的发展,例如:课前的资料自己搜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习兴趣,板书由学生自己来写、画,总结由学生自己来说,既训练了学生的胆量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教师要面对新形势有所思考:对教材的把握依然重要,但似乎已经不够了,自主实践将面对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我们教师必须储备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另外更具挑战的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新课改教学评价行为的转变
新课改教学评价行为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新课程改革在我国的教育领域逐渐展开。
其中,教学评价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和转变。
本文将探讨新课改教学评价行为的转变,并探讨其中的影响和意义。
一、评价范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检测和记忆,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
然而,在新课改中,教学评价范式发生了显著的转变。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评价应更注重学生的能力与潜力的发展。
首先,评价方式从单一的考试评价转变为多样化的综合评价。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还引入了课堂观察、实际表现、学习档案等方式,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主发展能力。
其次,评价内容从纯粹的知识点转变为能力的综合表现。
新课改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教学评价应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发展,评价指标的设定也更加全面和多元化。
二、评价方式的创新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学评价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这些新的评价方式不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评价手段,也更好地反映了学生的真实能力和发展潜力。
首先,开展学生自评与互评。
在新课改中,学校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并与同学进行互评。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思考和反思,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合作能力。
其次,注重课堂观察与实际表现。
新课改强调教学评价的综合性和客观性,课堂观察和实际表现成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三、影响和意义新课改教学评价行为的变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首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育评价过度关注知识的获取和记忆,忽视了学生的其他能力和潜力。
而新课改教学评价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潜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激发了教师的创新能力。
新课改教学评价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浅析新课改下的评价体系改革
浅析新课改下的评价体系改革【摘要】改变以往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能力,建立能奖励学生兴趣和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事后100分;灵丹妙药;评价;改革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今后基础教育课改实验的全面展开,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和观念的更新。
就现在的教育现状来说,教材和教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评价体系却未有实质性大的变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改革的四大支柱是:教会学生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而这一教改目标和体系更能体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虽然教材和教法都做了较大的改革,但评价体系却始终未变,大多数都是以一两次的考试来评判学生的成绩和老师的教学能力,这使人感觉有点“穿新鞋,走老路”的味道。
因此,评价体系的真正改革是势在必行。
笔者从一书中看到一消息: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每次测验或考试之后,任课老师都要进行两次阅卷。
第一次阅卷后,教师会就试卷中所反映出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评,然后让学生订正后再次阅卷;若仍有错误,教师再与学生个别交流,帮助他们切实掌握知识,直到学生全部答对,教师批以100分。
这一做法被师生们称为“事后100分”。
当我看到这一方法时,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然后将其法效仿之,一年下来,大有收获。
尤其是那些英语学习上后进的学生,特别欢迎这一方法,学习上进步也奇快。
因为考试并不是终结,而是一个教学环节,一个不断弥补自身缺陷的过程,分数也不是唯一的追求目标,获得真才实学才是学习目的。
“事后100分”的借鉴实施已成为我教学中的一大绝招,很受学困生的欢迎。
不仅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心理负担减轻了,学习兴趣浓了,而且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提高了。
一些学生还专门制做了“错题集”,“订正册”,平时经常温习这些东西,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了这样好的学习习惯。
每次出错的问题就会自觉地收入到“错题集”或“订正册”里,并分析出错的原因。
最新-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评价的变革综述 精品
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评价的变革综述摘要普通高中进入新课程改革后,教师教学评价方式必须加以变革,在评价过程中,要重视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便于操作的教师评价标准。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教师教学评价我省普通高中已于2005年秋学期全面进人新课程改革。
这场以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核心目标的课改,推进了全省普通高中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个面实旅技术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分管理的深层次革命。
而教师的教学是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基本途径,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正是实行教学质量监控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影响力。
因此,改革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教学的评价制度十分必要。
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不仅要对教学质量状况作出价值判断,而且要对教学改革提出设想,使教学方法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启发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怎样思维,掌握独立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学生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精神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因此,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必须与实现这一目标相适应,并通过评价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一、重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在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时,重视和加强对教师教育观念的评价,鼓励教师更新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保证。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学校教学工作没有完全摆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以知识再现能力为终极目标的教学体系。
教师、书本、课堂构成的轴心始终控制着学校整体机制的运行,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在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角色应该发生根本的改变,他们应该从只注重传授知识转向既教书又育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
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反思
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反思自从进入2010年,我校在高一年级开展了全面彻底的教学改革,学习山东先进的素质教育模式。
在这场改革的浪潮中,我们心理上也经受了一场洗礼,从怀疑、本能的抗拒到逐渐的摸索,主动的接受,并喜欢上新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学生一起成长。
在逐渐学习山东教学模式的时候,我们也曾出现过很多的困惑和矛盾,然后一起探讨找出解决的办法,在此,我们记录下当时遇到过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学习督促方式的转变学生不再是按照传统的座位(即全班同学都面朝黑板,按照个子高低的顺序固定坐好)上课,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一般为六人,分组的标准是在每个小组中都保证有一名同学在某一门功课上占有优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再有老师全程监督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改为组内同学督促其他同学,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当然,这需要一整套完整的组内评价方式,具体到每个学生,根据该学生的各种表现于以打分,然后算出组内的总分,在各个组内展开合理的竞争。
感悟: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所感受的学习内驱力不再是老师,而是周边的学生,每个学生都能明显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同学的督促,偷懒的机会明显减少。
老师的工作量少了,学生的效率反而提高了,当然,在一定程度上,还缓和了有些老师和同学间的矛盾。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总是老师传授新的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然后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巩固这些知识,即我们熟悉的题海战术。
这个战术也曾经取得过很大的成功,并且仍然在全国的很多地方使用,它可以通过大量的训练使得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高,即可以考到一个较为理想的分数,可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副作用:老师和学生都在这种反复的习题训练中筋疲力尽,不仅仅是学生会产生明显的厌学情绪,认为学习就是做题目,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没有思想的解题机器,而老师也在这种教学中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每天总是担心自己讲得不够多,学生见识的习题类型还不够全面,常常陷入焦虑的情绪中,日子久了,也会产生厌教情绪。
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的探讨
土厶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t义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广和实施,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出来。
如何建立一套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对当代课堂教学改革起导向和激励功能的教学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迫切解决f f-,j问题。
应试教育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
主要是进行课本知识的单维评价,即学业成绩的单维评价。
而单维评价仅仅是教学评价的一小部分,教学评价应包括学习态度、学习;b-法、实现目标程度以及学习进步程度和创造力等的评价。
与传统教学评价相L-t,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既遵从教育评价理论的一般原理.也具有区别于传统教学评价的特征。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考试为主的传统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I Ji l i,学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
新课程改革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要求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评,以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
教学评价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等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
通过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并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提高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又在对新课程改土卜卓爿匕其曼京下口教魏学岭评’价的探讨相互沟通交流中,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
有助于评价者在评价进程中对被评价者的发展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和指导,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
m--、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评价的重心逐渐转向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程度,即从传统的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关注过程。
关注结果的评价,虽然简单易操作,但只是从答案本身去评价,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和科学探究习惯的培养,甚至扼杀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语文新课程改革及评价观的转变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语文新课程改革与评价观的转变主讲人:陈裕华(灵溪六小) 教学评价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给学生学习的力量,也可能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教师评价应注意用真诚来打动学生。
当考试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事和成功的体验时,它能不受学生欢迎吗?主题1: 评价现场观察――评价案例对比阅读一、什么是教学评价?1 、评价2 、教育评价3 、教学评价4 、新课程小学语文评价主题1: 评价现场观察――评价案例对比阅读二、新课程下教学评价的方式1 、自我评价与他者评价2 、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差异评价3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4 、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5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主题2: 评价观念变革――从传统评价到发展性评价一、传统课程教学评价的弊端1 、评价功能的甄别化2 、评价目的的功利化3 、评价内容的知识化4 、评价方法的数量化5 、评价主体的单一化主题2: 评价观念变革――从传统评价到发展性评价二、传统课程教学评价的问题归因1 、评价研究的滞后2 、评价传统的制约3 、评价指标的物化主题2: 评价观念变革――从传统评价到发展性评价三、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征1 、多元性,体现全面评价。
2 、主体性,重在全员参与。
3 、过程性,注重全程评价。
4 、激励性,强调全人意识。
主题2: 评价观念变革――从传统评价到发展性评价四、发展性评价的主要策略1 、心灵碰撞――体现真诚性2 、评价导向――体现针对性3 、用语艺术――体现激励性 4 、巧妙灵活――体现多样性 5 、无错原则――体现<a name=baidusnap1></a><B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宽容</B>性6 、分层评价――体现差异性主题2: 评价观念变革――从传统评价到发展性评价五、发展性评价的主要功能1 、检测诊断功能2 、调节反馈功能3 、展示激励功能主题3: 新语文课程,新评价指南――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解读一、为什么评价?二、评价什么?三、谁来评价?四、怎样评价?五、如何把握评价的侧重点?《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题型比例一、基本概念(3题,每题4分,共12 分)二、简答题(4题,每题6分,共24 分)三、论述题(2题,每题8分,共16 分)四、辨析题(2题,每题8分,共16 分)五、案例分析题(2题,每题10 分,共20 分)六、操作题(1 题,12 分) 谢谢!辨析题:“小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很低,在小学提出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为时过早。
新课改下的评价方式
新课改下的评价方式摘要:当今的教育形势日新月异,传统的那种只用一张考卷就评定一个学生的陈旧的评价理念越来越显示出它的评价弊端。
在国家再次提出新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怎样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的才能等问题,等待着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探寻。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过程;评价方式“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是我国传统教育对学生评价方式的真实写照。
一卷定终身,一考定终身,耗尽了多少学子的青春岁月,埋没了多少有为青年的雄心抱负。
当今的教育形势日新月异,传统的那种评定一个学生的陈旧的评价理念越来越显示出它的评价弊端。
在国家再次提出新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怎样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的才能等问题,亟待解决。
对于上述问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评价方式的转变(一)强调动态化评价与教学一样,嵌入课程之中,评价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
(二)突出互动化评价的最大效益是让被评价者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评价是为学习服务,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旨在促进人的发展。
(三)体现多元化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建构个体的发展。
二、新课改下评价方式的实施(一)注重学生的日常评价日常评价主要是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记录,包括作业记录、课堂表现记录、测验成绩等。
学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而也就显现出了日常评价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明清之际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卓越的教育家王夫之就提出人性“日生日成”的著名论断。
他说:“性也,生也,日生而日成之也。
”对于学校、教师和家长来说,我们的责任就在于满怀期待的去促进学生的变化,鼓励学生在自我比较中获得继续进步的信心和勇气。
(二)将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在教学中时时刻刻把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放在首位,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评价方式的转变内容摘要: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展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
”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只有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关注评价转变促进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教师将与学生一起走进新课程,尝试新评价。
通过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激活进取心。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的活动中,不断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检测、修正和完善的重要作用,它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它是促进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
传统的课程评价过分地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把评价作为一种甄别和选拔手段,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这种评价不够客观、公正,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一种不正常的心理压力。
分数和等级只是对学生数学学习成效的一种估量。
目前,虽然“等级制”在形式上已经代替了“百分制”,但它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它与新课程的评价观仍然不相适应。
在实施新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陷入了一种矛盾与困惑中,即明知传统的评价办法必然导致与新课改精神背道而驰,而又没有与新课程配套的,与目前学生实际相符的新方法,迫使我们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
下面我就新课程改革中评价方式的转变谈几点自己的意见:一、创设情境,激发评价动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感具有感染力,宽松的和谐的氛围和师生情感的投入是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外部条件,是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好土壤。
积极主动、奋发向上的情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互爱的真挚情感以及相互的交流和感染是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基础。
为了充分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关爱每一个学生,使学生能在一个平等、宽松、愉快的情境中毫无心理压力地进行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制造悬念,诱发争辩,让学生去发现,提出扫除障碍的建议,而教师却“坚持错误”,学生据理力争,教师终于由“固执”到“认输”,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采用了这样一个故事:星期天,猴妈妈买回来一个大西瓜,对她的两个孩子说;“一个大西瓜,我分给哥哥1/3个西瓜,分给弟弟2/6个西瓜……”猴妈妈还未说完,猴哥哥大叫起来:“妈妈不公平!”我趁机说:“我也觉得猴妈妈不公平。
”这时有学生站起来说:“猴妈妈公平呢,它们两人一样多。
”我又说:“怎么会公平呢?猴哥哥才分得一份,猴弟弟却分得两份。
”“不是的,把西瓜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和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2份是一样的。
”……这一过程正是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去调动和感染学生的过程,也是鼓励学生大胆地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
只有师生间的情感交融,才能激发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评价等活动的动机。
二、体验过程,发挥评价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学习、评价的主体。
任何知识都要靠学生自己主动去获取。
评价也只有在学生完全参与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评价的立足点必须由“教师单纯评价”向“学生自评、互评和师生共评”相结合的轨道转变。
有的教师认为,多给学生提供评价的机会,会耽误教学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其实,评价依赖于学生更深层次的参与,只有把评价的主动权完完全全地交给学生,才能用评价促思维、促发展。
教师应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对于学生独特的评价、见解要正面肯定;对于学生错误的想法也不能轻易否定,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人格。
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评价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观察、分析、对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例如,判断“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一样大”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先让学生计算出结果,然后诱导评价:“它们的计算结果都是16,我认为是对的,你们同意我的判断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甲说:“不同意。
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不一样”;乙说:”我也不同意。
虽然计算结果相同,但两个16的单位不同”;小组互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不同、计算方法不同、单位也不一样,这道题只是一种巧合,得数相等,不能以此混淆周长和面积的知识。
”经过一番评价后,教师不是硬性把知识注入学生的大脑,而是让学生在你争我辩中,自己获取知识。
评价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但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的自主评价。
教师在认真倾听学生的评价意见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保留开放状态,评价他人,评价教师,充分发挥评价的主导作用。
学生在评价学习过程时,要借助信息不断地进行自我反馈,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行为方式,心理状态,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评价的主体作用。
三、关注差异,实施评价策略评价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密切相关,教师要因人施评,体现差异。
学生是变化中的人,他的思维水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情感都会因年龄、家庭环境、教师调整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评价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过去的评价方式不甚合理,使一些学生因“考试不及格”产生自卑感,失败感,丧失学习的自信心。
科学家曾通过跳蚤实验证明动物的进取意识。
把跳蚤放在杯子里盖上盖,它跳几下碰着盖儿,当你打开盖后,它再也不跳了,而是爬上来的。
还有将狗放一间屋里,闭门,四处通电,狗乱跑乱叫,找出路逃生。
但实验两次后,再把狗放进去,它趴在地上不跑不叫,只是哆嗦。
这说明,经过努力后,仍然无效,再也不努力了。
学生也一样,若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进取精神磨灭了就无法振作起来.鉴于这一实际情况,教师要运用新的学生观、教学观,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
对待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学习积极性;对待中等学生应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待优等生则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分层测试能给学生带来一种成功的体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体面地在人群中站起来。
例如:测试等级要因人而定,而不是因成绩而定,千万不能以一个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来评判他在未来数学的发展。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生成绩太差,老师在一起谈起他,语文老师叫他“四季豆”,数学老师叫他“无解”,化学老师叫他“堕性气体”,物理老师叫他“绝缘脑袋”。
这个学生虽无读书的能力,可后来经商出人头地,成了大老板,学校校庆时邀请他出席,但他未接受母校的邀请。
如果,学生与自己比较,进步了,让学生获得“跳”一个等级的机会。
即使是“待进生”,只要你努力了,只要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可以把考试“不及格”改为“待及格”。
“良”对于待进生是一种“成就”,教师对学生尽量少作或不作“不及格”的评定。
对于“优”等学生,为了发掘创新潜能,可适当提高要求。
因为,成就感能激励一个人不断进步,“优”对于多数学生更是一个“鞭策”,它可以激励学生勇敢直前。
课堂评价中采用异步评价,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受到不同的感染力。
“抓两头,促中间”,学生时刻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时刻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四、开放形式,探究评价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群体交流、互动的开放的评价环境,使评价成为师生双向思维活动暴露的过程。
变传统的封闭的课堂教学为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状态,使学生从单纯的“听、答、写”转变为“思、问、评价”的角色。
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协调,学生可以评价教师的活动,敢于同教师进行争辩。
教师便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自我评价作为对自己行为负责,自我调控的过程。
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由低级到高级,螺旋上升,不断发展。
有自评:这节课,我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我还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我觉得自己的方法好?等等;自评与互评:甲:他的发言很精彩;乙:他说话的速度太快,有的地方让人听不清楚,丙:我不完全同意他的发言,我还有新的补充,这道题我还有不同的解法;师生共评:张三:我不同意小明的发言,我还有新的想法;李四:老师,你为什么总不叫我发言?这节课老师总问一些很简单的问题,能不能提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师:你回答得很好,还要别的发现吗?你的方法很独特;综合评价:课堂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作业、平时表现出来的学习数学的水平,情感、态度和自信等。
例如:“朱玉洁同学:本学期,我们班开展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的探究,你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用多种方法查找和收集与所学知识的相关信息,你的自学能力较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表现很出色,愿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你的解题方法经常与众不同,你设计的“数学小天地”较有创意。
可你有时做作业比较马虎,不太讲究作业书写,你有信心克服这些小毛病吗?本学期数学总评成绩:“优”。
通过学生自评、师生互评,学生的评价意识在自我反思中得到升华,学生在学习的活动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五、倡导激励,呈现评价结果“评价就是给学生一种求得才能得驱力”。
每个人都有成就的需要,学生也不例外。
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激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
正确而有效的评价能激励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要承认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用正面的方法发现和鼓励每一个学生。
评价要以激励评价为主,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有“等级”、“评语”或“等级加评语”等。
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一份份优秀作业、优秀试卷、数学题的巧解、数学设计方案、数学日记、获奖证书、教师评语、家长寄语等,一一地进行积累,让它伴随着学生学习的成长岁月。
在实际评价中,教师还要经常注意学生在操作、合作、交流与表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并给予及时鼓励,多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诱导。
如:“你回答得很好;你的解题方法与众不同;你的方法已经很接近正确答案了”等,尽量少用“对”、“不对”等笼统的评价语气。
总之,多鼓励和表扬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是真正的朋友,自己乐意与教师合作。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作出诊断,不断地改进教学,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