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哲学与人生 2023统编思政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2005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中新增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2021年改名为《思想道德与法治》。
这门课程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一起构成了面向所有高职高专学生开设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
它融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科学性、实践性于一体,是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
(二)课程任务该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与法治问题,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课程的教学条件本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
理论教学主要是以课堂授课为主,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进行示范、呈现、讲解和分析教学内容,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通过结合具体的时政内容、鲜活的案例来提高课堂的抬头率。
实践教学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
课内实践主要以辩论、演讲、知识竞答、学生专题研讨等方式进行。
课外实践包括优秀学生事迹报告、参观考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推动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在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联动中,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该课程以培养时代新人为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为核心来展开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法治观念和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引导大学生完善四种认识(认识高职、社会、职业和自己),学会四种技能(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做符合时代新人要求的大学生。
第七课 课件-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
第七课课件-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一、引言本课程为中职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的第七课课件。
在这一课程中,我们将探索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并深入研究哲学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程,我们将了解到哲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对人生的启示,以及哲学对于塑造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重要性。
二、哲学与人生的关系1. 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一门研究基本问题的学科,包括存在、真理、价值、意义等问题。
它通过系统的思考和理性的探索来寻找人类存在和行为的意义。
2. 哲学对人生的意义哲学与人生紧密相关,它帮助人们思考生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目标、价值观、道德等。
哲学可以提供一种思维工具,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身处境,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3. 哲学对个体的影响•哲学能够开阔个体的视野,帮助其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避免一种狭隘的观点。
•哲学能够激发个体对于自己的思考和主张,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哲学能够引导个体思考人生的目标与意义,帮助其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哲学能够增强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提高其社会参与和社会影响力。
4. 哲学对社会的影响•哲学引导社会不断进步,推动社会价值观的发展与演进。
•哲学培养社会中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为决策者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和更全面的视角。
•哲学推动社会正义和公平,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哲学对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影响1. 思维方式的影响哲学对我们的思维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教会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避免陷入一种狭隘的观点。
它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分析问题和作出决策。
此外,哲学还可以帮助我们通过逻辑推理和推断来解决问题,提高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2. 行为方式的影响哲学不仅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还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
哲学可以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目标和意义,帮助我们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它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带课程思政目标的《哲学与人生》全本教案
带课程思政目标的《哲学与人生》全本教案第一章:哲学与人生的关系1.1 理解哲学的概念和作用1.2 探讨哲学与人生的关系1.3 分析哲学对人生的影响第二章:人生的价值观2.1 理解价值观的概念和作用2.2 探讨不同哲学流派的人生价值观2.3 分析个人价值观的塑造和影响第三章:道德哲学与人生道德3.1 理解道德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3.2 探讨道德哲学在人生中的作用3.3 分析人生道德的选择和判断第四章:人生哲学与人生意义4.1 理解人生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4.2 探讨人生哲学在人生中的作用4.3 分析人生意义的追求和实现第五章: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1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和内容5.2 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意义5.3 分析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担当第六章:哲学思维与问题解决6.1 理解哲学思维的特点和方法6.2 探讨哲学思维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6.3 分析哲学思维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第七章:美学与人生审美7.1 理解美学的概念和作用7.2 探讨美学在人生中的意义7.3 分析人生审美的培养和体验第八章:宗教哲学与人生信仰8.1 理解宗教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8.2 探讨宗教哲学在人生中的作用8.3 分析人生信仰的形成和影响第九章:社会哲学与人生社会9.1 理解社会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9.2 探讨社会哲学在人生中的作用9.3 分析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第十章:当代全球伦理问题及其哲学思考10.1 理解全球伦理问题的概念和特点10.2 探讨全球伦理问题对人生的影响10.3 分析哲学在全球伦理问题解决中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哲学与人生的关系理解哲学的概念和作用探讨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分析哲学对人生的影响难点一:哲学对人生的具体影响哲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观念体系,如何具体影响个人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观形成。
重点二:人生的价值观理解价值观的概念和作用探讨不同哲学流派的人生价值观分析个人价值观的塑造和影响难点二: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如何在多元价值观的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塑造自己的价值观。
【2023部编高教版】 中职思想政治 哲学与人生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价值 教案 (表格式).doc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周第学时教案
计划授课时间:年月日实际授课时间:年月日专业:班级:
科目:课时:
授课地点:授课形式:
参考教材:
学习与案例分析,融入学生所需要的哲学与人生知识。
包括有计划地组织相关的知识讲座、小组讨论、演讲辩论、模拟活动、知识竞赛等,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等活动,并组织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活动感受、学习体会等。
教学策略本节课程使用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导入分析法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设计(思维导图)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课前
1.教师备课制作PPT,查找相关案例、视频、图片及资料;
2.学生预习本节内容,对主要内容有大致了解。
课中
一、问题导入
二、新课讲授
内容(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容(二):人生价值贵在奉献
1.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2.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四、随堂检测
五、布置作业
课后
1.与学生交流课堂学习效果,对有疑惑的知识点加以补充讲解;
2.网络查找相关知识资料拓展学习;
3.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并进行课后反思。
带课程思政目标的《哲学与人生》全本教案
带课程思政目标的《哲学与人生》全本教案第一章:哲学与人生的关系1.1 理解哲学的含义与作用1.2 探索人生哲学的意义和价值1.3 分析哲学对个人成长的影响1.4 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章: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2.1 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2.2 探讨道家思想的宇宙观与人生观2.3 学习佛家思想对人生痛苦的解答2.4 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文化自信。
第三章:西方哲学的演变3.1 掌握古希腊哲学的基本思想3.2 了解近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3.3 分析西方哲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3.4 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提升全球视野。
第四章: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塑造4.1 探索人生意义的多种可能性4.2 分析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与影响因素4.3 讨论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与途径4.4 课程思政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章: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1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5.2 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生活中的实践5.3 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5.4 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增强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第六章:道德哲学与人生伦理6.1 探讨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6.2 学习人生伦理的原则与标准6.3 分析道德行为与道德判断6.4 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伦理素养,提升道德判断力。
第七章:美学与人生境界7.1 理解美学的内涵与作用7.2 探索人生境界的提升与美学的关系7.3 分析艺术作品对人生的影响7.4 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鉴赏能力,提升人生境界。
第八章:信仰与人生意义8.1 探讨信仰的含义与类型8.2 学习信仰对个人人生的影响8.3 分析无神论与有神论对人生的影响8.4 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对信仰问题的理解和尊重,增强思想道德修养。
带课程思政目标的《哲学与人生》全本教案
带课程思政目标的《哲学与人生》全本教案第一章:哲学与人生的关系1.1 理解哲学的定义和特点1.2 探讨哲学与人生的关系1.3 理解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第二章:人生的价值观2.1 理解价值观的定义和作用2.2 探讨不同哲学流派的人生价值观2.3 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人生中的体现第三章:人生的目标与意义3.1 探讨人生目标的设定和追求3.2 理解人生意义的哲学思考3.3 引导学生思考并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意义第四章:人生的道德观4.1 理解道德的定义和作用4.2 探讨不同哲学流派的人生道德观4.3 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道德行为中的体现第五章:人生的心理健康5.1 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5.2 探讨哲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第六章:人与社会的关系6.1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6.2 探讨不同哲学流派对个人与社会的看法6.3 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与社会关系中的体现第七章:人生的工作与职业规划7.1 探讨工作与职业对人生的意义7.2 分析不同哲学流派的工作观与职业规划思想7.3 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价值观制定职业规划第八章:人生的婚姻与家庭观念8.1 理解婚姻与家庭的定义和作用8.2 探讨不同哲学流派对婚姻与家庭的看法8.3 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婚姻与家庭关系中的体现第九章:人生的成功与挫折9.1 理解成功与挫折的定义和意义9.2 探讨不同哲学流派对成功与挫折的看法第十章:人生的信仰与精神追求10.1 理解信仰的定义和作用10.2 探讨不同哲学流派对信仰和精神追求的看法10.3 引导学生培养个人信仰和精神追求,提升人生品质第十一章:人生的成长与自我提升11.1 理解个人成长的过程与重要性11.2 探讨不同哲学流派关于个人成长与自我提升的观点11.3 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想制定个人成长计划,提升自身能力第十二章:人生的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12.1 理解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的含义和重要性12.2 探讨不同哲学流派关于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的观点12.3 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中的体现第十三章:人生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3.1 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对人生的影响13.2 探讨不同哲学流派关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13.3 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第十四章:人生的比较与跨文化理解14.1 理解跨文化比较的意义14.2 探讨不同哲学流派关于跨文化理解和比较的观点14.3 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第十五章:人生的反思与终身学习15.1 理解反思在人生中的重要性15.2 探讨不同哲学流派关于反思与终身学习的观点15.3 引导学生培养反思习惯,终身学习,实现人生价值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密切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哲学思想来指导个人成长和发展。
带课程思政目标的《哲学与人生》全本教案
一、教案名称:《哲学与人生》第一章教案1.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哲学的定义、功能和任务,理解哲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哲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探讨人生价值的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2 教学内容(1)哲学的定义与功能(2)哲学与生活的关系(3)哲学的任务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哲学的定义与功能(2)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1.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1.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新课导入:介绍哲学的定义、功能和任务。
(3)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哲学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体会哲学的价值。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分享心得体会。
1.6 课后作业二、教案名称:《哲学与人生》第二章教案2.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理解哲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哲学发展脉络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2.2 教学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2)哲学的历史演变(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3 教学重点与难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2)哲学的历史演变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历史举例法和小组讨论法,帮助学生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和历史演变,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2.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
(2)新课导入:介绍哲学的基本问题,阐述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
(3)历史举例:分析哲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和学说,展示哲学的发展脉络。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哲学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心得体会。
2023中职思政课课程标准
2023中职思政课课程标准
2023年中职思政课程将继续秉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
以下是中职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1.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通过思政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幸福的意识,使他们能够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清晰的认识。
2.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3.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学生了解社会的运作机制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思政课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新事物和探索未知领域。
5.加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让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培养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6.提升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在教学内容方面,中职思政课程将注重社会实践教学的运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受和学习。
此外,中职思政课程还将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之,2023年中职思政课程将继续发挥其德育主渠道的作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正确的价值导向。
带课程思政目标的《哲学与人生》全本教案
带课程思政目标的《哲学与人生》全本教案一、教案概述《哲学与人生》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哲学观,提高人生修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教案将思政目标融入课程教学,通过讲解哲学原理、分析人生案例、开展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人生观的基本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哲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生规划与决策的水平。
3. 思政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1. 哲学的内涵与功能:介绍哲学的定义、特点、任务及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探讨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人与自然等哲学基本问题。
3. 人生观的形成与演变: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生观及其对人生的影响。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及其在人生实践中的体现。
5. 人生目标与人生价值的实现:探讨如何设定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讲授法:讲解哲学原理、人生观理论,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运用哲学思维进行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堂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人生观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哲学原理和人生观应用于实际生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讨论积极性等。
2. 考试成绩:通过书面考试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人生观的践行情况。
4. 综合评价:结合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实践报告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政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新课标政治课程标准2023解读
新课标政治课程标准2023解读
新课标政治课程标准2023是教育部颁布的规定中学阶段政治教育的课程标准,对中学政治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需要注意的是,新课标政治课程标准2023有以下几点特点和要求:
1.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成长全面发展。
2.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支持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并鼓励学生主体参与和经验式学习。
3.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文化自信和全球视野。
4.改进评价方式,以能力和素质发展为导向,注重观察评价以及综合评价。
总的来说,新课标政治课程标准2023提倡以情境引导思考,以思考引导学习,提供了政治教育的必要指导和建议,为中学政治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高校哲学与人生思政课程课堂设计
强化课程思政效果。
人物故事进行课程思政。
互Hale Waihona Puke 自身有无经历过失败与挫折,并 回答问题。谈谈刘 伟故事带给自己的
让大家明白人生总会遇到挫折与困难,要以积极心态面对人生境 遇,用进取精神,活出人生精彩。
感受和激励。
课程小结 与作业
以积极心态面对 人生境遇是本课
的落脚点。
总结知识点并留作业。1、利用 多媒体搜看非凡十年视频资料 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2、观看电影《最长的拥抱》 作业。 或阅读《活着已值得庆祝》。
知识回顾
普遍联系与人际 系?讨论引导得出结论。 和谐
题。
提问,组织讨论,借助多媒体
知识导入
发展变化与顺境 逆境
进行案例教学。
结合《非凡十年 利用图片资料进行讲解和提问 中国十个维度》 思政点1 讲解国家发展变 化。
思考、讨论、回答 目的是从国家发展变化带出对祖国的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学
问题。
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顺境逆境。效果是增强爱国情怀,激励学生
课程思政课堂设计
课程名称:哲学与人生 教学章节: 思政元素: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用积极心态面对人生境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教学手段、方法)
学生活动 (互动方式)
设计意图(引入思政目的与效果)
提问会议与每位同学有什么联 小组讨论、回答问 让同学们关注会议召开,效果是增强同学们爱国意识和情怀。
积极进取谋求人生发展。
观看资料图片并回 目的让同学们增强祖国自豪感,厚植爱国之情,激发强国之志、
答问题。
报国之行。同时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生与事物,明白发展是
解决一切问题基础和关键。
思政点2
《刘伟的故事》 模范人物故事。
2023高考政治 统编新教材 哲学部分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哲学原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根源于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要求我们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坚定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通过实践可以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意识。
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一: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方法论二: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4、运动的规律性(1)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意识。
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把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5、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要做调查研究。
基础课课程标准模板-(2)哲学与人生
安徽金寨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哲学与人生》课程基本情况一、课程标准制定依据《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依据《《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人生教育。
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目标三、课程设计思路以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从学生初中毕业实际出发,贯彻“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以适应专业学习需求为方向,在课程设计上,力求体现哲学原理的学习与人生发展结合起来,把世界观教育融入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能促进《哲学与人生》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促使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和人生境界的提高。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获得社会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实现本课程教学资源行业共享的目标。
)四、教学内容设计与学时安排五、教学实施(一)教师要求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具有良好的业务素养,工作中认真思考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知识成果,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全面的人才观、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和无私的发现奉献精神。
3、要用客观、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学生, 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要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要关心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教学条件要求(1)教学用具。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充分利用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开展教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三)学习资源1、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哲学与人生》主编:王霁2、参考资料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参考书、教学图片、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料、案例选编等文本教学资源;还包括人生成长典型个案、哲学与人生问题教育专家、先进人物和道德楷模等社会教学资源.各地中职教研部门、学校、教师和有关出版单位,要积极开发与本课程相关、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多种教学资源。
基础课课程标准模板-(2)哲学与人生
安徽金寨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哲学与人生》课程基本情况一、课程标准制定依据《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依据《《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人生教育。
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目标三、课程设计思路以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从学生初中毕业实际出发,贯彻“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以适应专业学习需求为方向,在课程设计上,力求体现哲学原理的学习与人生发展结合起来,把世界观教育融入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能促进《哲学与人生》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促使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和人生境界的提高.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获得社会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实现本课程教学资源行业共享的目标。
)四、教学内容设计与学时安排五、教学实施(一)教师要求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具有良好的业务素养,工作中认真思考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知识成果,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全面的人才观、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和无私的发现奉献精神。
3、要用客观、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学生, 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要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要关心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二)教学条件要求(1)教学用具。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充分利用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开展教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三)学习资源1、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哲学与人生》主编:王霁2、参考资料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参考书、教学图片、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料、案例选编等文本教学资源;还包括人生成长典型个案、哲学与人生问题教育专家、先进人物和道德楷模等社会教学资源。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哲学与人生【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各个专业【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一门德育必修课,其任务是帮助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依据是教育部编写的《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教材蓝本为教育部统编《哲学与人生》教材。
课程设计遵循德育课教学“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基本原则,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
本课标具体设计思路是不改变教材原有的框架和内容,主要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解决教学组织形式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等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了解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等基本观点;理解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正确对待人生矛盾、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人生发展的哪个要作用。
●了解实践和认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理性思维、不断创新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了解社会发展规律、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以及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人生目标、人生理想和个人的社会责任等人生问题。
●了解人的本质的社会历史性、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以及社会进步对人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理解利己与利他的辩证关系,在劳动奉献和自身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
能力目标●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用于行动、干预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自身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解决好现阶段人生发展中遇到的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注意事项
1、红色文字为填写说明,完成该课程标准编写后要把红色文字删除。
2、此次课程标准修订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进行创新尝试,大力支持教师进行“情景式”、“项目式”、“教学做一体式”教学;体现课程思政。
课程标准中要明确考核方式,不同课程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应当注重过程、强化动手,体现当代学生的特点。
3、修订时按规定的格式进行排版。
4、课程标准是教师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学检查的重要依据,请大家认真对待。
6、此格式有需要改进之处,请及时与教科研室联系。
格式说明:
1、字体为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
2、表格内文字为宋体、五号字。
电子版:以“课程名称+所授班级+教师姓名”发至邮箱****************。
例:“《色彩》+20级学前教育(5-8)+张三”。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一、适用专业
哲学与人生适用于我校五年制高职各专业。
二、开课时间
2023至2024学年第一学期。
三、课程定位
3.1课程性质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必修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人生教育。
3.2教学任务
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程培养目标
4.1总体目标
本课程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
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2具体目标
4.2.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
4.2.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
4.2.3素质目标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五、课程衔接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后续课程有职业生涯规划,哲学与人生等课程。
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学时数分配见表6.1所示
表6.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七、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单元立足客观实际,树立人生理想
1、时代精神的精华
2、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追求人生理想
教学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人生选择及其作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人生行动要遵循客观规律。
自觉能动性的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的指导意义,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社会发展中规划个人发展、树立人生理想,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
理想信念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对人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实现理想信念必须有意志和责任作为保证。
教学要求: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人生选择及其作用。
分析人生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了解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人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人通过积极行动实现人生成功。
人生行动要遵循客观规律。
既要敢于行动,脚踏实地走好人生之路。
积极发掘自我潜力,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增强自信自强意识,坚定走好人生每一步。
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才能调动自己的潜能。
人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和社会责任感,青年学生要具有实现理想信念所必需的意志与责任,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第二单元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
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内容:事物在普遍联系中存在,人在普遍联系中生存。
社会交往的作用。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条件。
顺境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顺境与逆境.的联系与转化。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人生是一个不断在曲折中
发展的过程。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学会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了解事物在普遍联系中存在,人在普遍联系中生存,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人、理解人、学会交友,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与条件,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心智不断走向成熟。
学会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中的各种矛盾,促进人生发展。
第三单元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干
1、实践出真知
2、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能力
3、创新增才干
教学内容:辩证唯物论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实践出真知,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
学习现象与本质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观点,掌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方法。
创新思维的特点及作用,科学思维方法及其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学要求: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加强思维训练。
在人生发展中努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教学要求:学会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识别假象,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理解人生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锻炼提高的。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人生能力。
第四单元坚持唯物史观,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1、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社会历史的主体
3、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内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个人目的、动机与社会发展规律之间关系的原理。
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
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观点和方法。
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活动;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目标。
理解个人既要维护自身的
正当权益,又要积极助人、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相统一的观点。
劳动既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也是体现人的本质力量、提升主体能力的活动。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个性自由的内涵,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个性自由与社会约束的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个人目的、动机与社会发展规律之间关系的原理。
理解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
正确看待苦与乐、生与死的关系。
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在诚实劳动中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个性自由的内涵,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个性自由与社会约束的关系。
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条件,推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八、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见表8.1
8.1课程考核方式
九、课程资源的选用
9.1教材选用
思想政治:基础模块.哲学与人生/教育部组织编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8。
ISBN 978-7-04-060909-7
9.2参考资料
教辅材料,科技图书,期刊报纸等纸质资料;
互联网相关动画、视频、虚拟技术等数字化资料;
生活中接触到的相关物品材料、案例和现象作为教学资源资料。
9.3教学场地、设施要求
可播放视频的多媒体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