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依据课程标准 改革考试评价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新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的探索
初中历史新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的探索——来自课改一线的实践对学生学业的评价,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发展。
——题记内容提要:历史教学评价主要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历史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影响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价值判断。
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进历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等方面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还要注意考察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避免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惟一的评价内容。
评价方法要综合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及时改进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新课程评价机制评价方法改革课程评价既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环节,也是保证学校教育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我国现行课程评价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已经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严重障碍。
所以,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改革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被提了出来,倍受重视。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课程改革目标的规定中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由于课程评价对学校教育活动具有导向、监控、调节、鉴定等重要功能,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能否建立起一套适合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符合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是关系到这次课程改革能否沿着预定的方向发展并取得较大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评价机制对课程改革的制约性便日益凸现出来。
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学历史教学论文
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学历史教学思考摘要:传统的历史教学课堂形式单一,内容具有陕隘性和抽象性,评价制度和方式导致了教学方面的陕隘和落后,因此必须按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树立新的理念,改革历史教学的内容教学方式,改变“教”与“学”的方法,改变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从而提高历史教学效益。
关键词:课程改革中学历史教学思考【中图分类号】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时代在前进,教育在改革,教法在创新。
我校实施新课程使用按新《课标》编写的历史教材已五年了,我是一名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师,在这五年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通过不断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学习和理解,对传统的历史教学进行了比较,认为改革历史教学势在必行。
一、传统的历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由于历史课的特殊性,在课堂教学中在只注重了老师的讲和学生的看,缺乏对学生的学的引导,所以“历史上常常有惊人的相似的一幕”出现,因而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更何况原有的历史教学没有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没有把历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功能相结合,因此,课堂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2.历史教学内容的狭隘性和抽象性。
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始终受到了“儒家思想”和“马列主义”的束缚。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历史使被“儒家思想”所“剪裁”,成为一家一姓政权的更替史,所以司马光将其主编的史书称为《资治通鉴》。
新中国成立后,“剪裁”中国历史教科书的是“马克思主义”观点,特别是前苏联列宁、斯大林的观点,再加上政治斗争的需要,历史教学内容成了阐释固定观点的材料和佐证,失去了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应有的地位,如对某些农民运动的评价就出现了绝对性,只看到了进步性而忽视了破坏性等。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的资料又非常狭窄,常常是一个老师,一本教材,图书馆名存实亡,多媒体教学的缺乏,更不用说有让学生走向社会、文物古迹去访问探寻的条件了,使历史在人们的心目中枯燥无味。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
浅谈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开展历史教学研究活动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也是历史教研组了解教学情况,通过观摩一堂完整的历史课,并做出分析评议,借以指导教学实践,总结和推广经验的重要手段。
因此,抓好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面对新教材,很多教师感到很困惑:怎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教学?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呢?为此,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历史教学实践,试就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依据、原则谈一些看法。
一、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历史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以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这必然要求课堂教学评价也作相应的改变与之相适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由于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因此,历史新课程提出建立“以学论教、以教促学”的指导思想,提倡课程教学评价要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的改变。
首先,历史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式。
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要求教师更多地成为学习情景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
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这将同时带来一个更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次,历史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
“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
于是,促使教师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再现教材。
谈历史学科的考试评价标准论文.
谈历史学科的考试评价标准论文考试的评价就是对考试的质量进行检测。
通常,人们是以对试卷、试题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检测。
定性分析主要是以定量分析的数据为依据,对试卷、试题的整体面貌进行描述,它最终应回答:“考试结果反映命题意图实现的程度”、“命题意图反映高考功能实现的程度”这两个问题。
定量分析主要是在对试卷进行抽样统计的基础上,通过信度、效度、区分度、难度等指标对试卷、试题进行多角度的量化描述。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在这里我们把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内容改编为一种评价标准,并按当前历史科考试的构成分为试卷、试题、评分三个部分。
一、试卷一、试卷设计体现《历史科考试说明》的各项要求。
《考试说明》是依据《教学大纲》制定的,它和大纲不同的地方是对考试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和实施问题做了规定。
这主要是:考试的能力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其中包括考试的方式和时间、试卷的分类、考试内容的比例和题型的比例;考试的知识范围。
《考试说明》是联系《教学大纲》和考试的纽带,在标准化考试的各个环节中,《考试说明》集中体现了标准化考试的透明度要求,也是用以评价试卷、试题的主要标准之一。
二、考查历史学科的主体内容所谓主体内容一是指中学教学的重点内容。
考试的内容要和教学的内容一致,更要和教学的主体内容一致,不然,考试就失去了它的有效性。
其实,所谓主体内容,在《教学大纲》中有透彻的解释,归纳起来就是:反映历史整体面貌和发展线索的内容;反映历史演变规律的内容;反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内容;反映国情的内容。
另外,主体内容亦指与大学学习相关密切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指建立在主体知识之上的与大学学习相关密切的学科理论和能力方面的内容,即指对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的综合、分析、评价的能力。
三、反映学科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这实际上是对试题科学性的总要求。
所谓学科的内部联系有两层含义,一是体现历史事物、历史现象之间的本质关系,不能孤立地考查知识点,不能片面地、错误地解释历史事实。
谈初中历史试卷的评价标准
谈初中历史试卷的评价标准作者:马娟娟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14期摘要:试卷评价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有直接的反馈作用,而且是学生的学习的晴雨表。
因此历史试卷的质量好坏十分重要,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评价试卷的好坏呢?本文拟从试卷的客观和主观评价标准加以阐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试卷评价评价标准2011年新的《初中历史课标》指出:初中历史评价必须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注重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运用科学、可行和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
纸笔测验(如期末测验、阶段性测验)是历史学习评价的主要形式。
考查的内容应体现历史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要求,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适当注意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
而纸笔测验的结果,既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治学态度和教学水平,并可以从中发现教学与考核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指导以后的教学。
一份历史试卷的质量如何不仅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对教师来说也是意义重大的。
而当下历史试卷的资源是很多,但良莠不齐,该如何判断评价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中学历史教学的实践,以南京市白下区2011-2012年上学期初三历史期末试卷(以下简称白下区试卷)为例,谈一谈自己对试卷评价标准的一些认识。
一、试卷评价的非学科性标准1.信度。
也叫测试的可靠性,指的是测试结果是否稳定可靠。
也就是说,测试的成绩是不是反映了受试者的实际水平。
例如,如果同一套测试在对同一测试对象进行的数次测试中,受试者的名次排列忽高忽低的话,则说明该测试缺乏信度。
以白下区试卷为例,我将这一试卷在期末考试之后又找个时间给学生测试了一下,以我班学生的成绩反馈来说,第一次的平均分是51.2分,第二次是54.6分,因为已经做过一次,第二次的均分高是很正常的,而每个学生在两次测试中的排名次序是基本不变的,这就说明这份试卷的信度是较高的。
2024最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24最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前言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对初中历史课程进行了修订。
本课程标准是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精神,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发展需要,对原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进行的修订。
一、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历史解释能力和历史价值观。
3. 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4.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增强国际理解能力。
二、课程内容1. 中国古代史:包括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阶段。
2. 中国近现代史: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等阶段。
3. 世界古代史: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印度古代文明、中东古代文明等。
4. 世界近现代史:包括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时代、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等阶段。
5. 历史地理:包括古代中国的地理单元、古代世界的地理单元、历史时期的地理变迁等。
三、课程实施1. 教学建议: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 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3.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历史文物、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历史博物馆、历史遗址、历史主题班会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四、课程标准1. 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2. 课程标准应体现时代精神,符合国情,适应学生发展需要。
初中历史课程评价方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课程评价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程评价方法在教育领域,课程评价被视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有助于教师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和提升。
本文将详细探讨初中历史课程的评价方法,以期为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课程评价方法的选择初中历史课程的评价方法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在选择评价方法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
以下是几种适用于初中历史课程的评价方法:1.闭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2.开卷考试: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案例分析、论文写作等。
3.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出勤、发言、讨论、小组合作等,主要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历史剧表演: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历史剧,评价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5.作品展示:如历史手抄报、主题绘画、博物馆展品等,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6.口头报告:学生就某一历史话题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报告,评价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评价标准的制定为了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教师应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
以下是一个评价标准的示例:1.知识与技能:–能否准确记忆历史事实和人物。
–能否理解历史现象和规律。
–能否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否运用恰当的方法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
–能否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
–能否在小组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对历史学科感兴趣,有探知的欲望。
–是否能够尊重历史事实,不虚构、不篡改。
–是否能够正确看待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评价过程的实施1.课堂评价: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给予反馈。
2.阶段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设置阶段性的评价,如单元测试、期中考试等,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课程学习评价方法初探
初中历史课程学习评价方法初探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评价是初中历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起着调控教学活动的作用。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学习的评价往往通过平时的作业成绩、课堂提问成绩和考试成绩来进行综合评定。
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施建议提出:历史教学评价主要根据“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历史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影响历史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价值判断。
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了解“标准”的要求,以及评价方法与过程,并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学习技能的掌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等方面是否达到“标准”要求,还要注意考查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避免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惟一的评价内容。
评价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
要综合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访问、讨论、作业、测验、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应反馈给学生,以便及时改进学生的学习。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在近几年的历史新课程改革中,在初中年级尝试进行了学生历史学习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一、讨论法讨论法是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它也是历史教学评价中一个行之有效地方法。
它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积累与掌握,更有利于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情况。
课堂讨论一般采用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相结合,每个小组6-8人,并选出组长、记录员、记时员、噪音控制员等。
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每个成员就讨论主题都要发言,由记录员做记录。
例如:在学习了《秦王扫六合》《伐无道、诛暴秦》这两课后,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关于秦始皇功过的讨论。
具体过程如下:1、评价目标观察学生在“秦始皇的功过”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是否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中历史课程评估方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课程评估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程评估方法1. 引言在教育领域,课程评估被认为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对于初中历史课程而言,合理的评估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历史课程的评估方法。
2. 评估方法的选择初中历史课程评估方法应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在评估方法的选择上,应注重多样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评估方法:2.1 课堂表现评估课堂表现评估是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讨论、演讲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教师可通过观察、记录和反馈,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况,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2 作业评估作业评估是对学生课后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
教师可设置不同类型的作业,如阅读笔记、小论文、历史地图绘制等,以评估学生在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表现。
2.3 测验与考试评估测验与考试评估是对学生历史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的一种检验。
教师应定期组织测验和考试,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4 项目式学习评估项目式学习评估是对学生历史探究能力的一种培养。
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历史课题研究,如历史人物、事件、文物的研究,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
3. 评估指标的设定在初中历史课程评估中,评估指标的设定应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评估指标:3.1 知识与技能评估学生在历史知识掌握、历史概念理解、历史事件分析等方面的表现。
3.2 过程与方法评估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方法运用、思维品质、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估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对历史人物、事件、文化的尊重、理解和热爱。
4. 评估结果的处理与反馈在评估结果的处理与反馈方面,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4.1 及时反馈教师应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估结果,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以促进他们的改进和提高。
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历史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的历史素养为核心,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本文从初中历史教学评价的内涵、原则、内容、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初中历史教学评价的内涵1.评价目的:了解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评价对象:初中学生的历史知识、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3.评价内容:历史知识与技能、历史思维方法与能力、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家长等。
三、初中历史教学评价的原则1.发展性原则:关注学生历史学习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客观性原则:评价要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
3.科学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科学合理,评价结果具有可信度。
4.差异化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评价。
四、初中历史教学评价的内容1.历史知识与技能: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历史思维方法与能力: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如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
3.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查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认同。
五、初中历史教学评价的方法1.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作业批改:教师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历史测试:采用笔试、口试等形式,对学生的历史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进行评价。
4.研究报告:学生针对某一历史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初中历史教学评价应注意的问题1.评价要全面: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初中历史课程评价标准范文
初中历史课程评价标准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程评价标准在教育领域,课程评价标准是衡量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工具。
初中历史课程评价标准旨在对学生在初中历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素质提升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
本标准遵循教育规律和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强调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二、评价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初中历史课程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线索,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史料实证能力和论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
三、评价内容1.知识掌握:学生对初中历史课程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线索的掌握程度,包括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人物的贡献、历史现象的本质等。
2.能力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能力,如历史思维能力、史料实证能力、论证表达能力等。
3.素质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所培养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爱国主义精神等。
四、评价方法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讨论交流等,了解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态度。
2.作业与测验: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和测验,评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培养情况。
3.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历史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历史剧表演、知识竞赛、参观考察等,了解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历史素养。
4.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情况。
五、评价标准1.优秀:学生历史知识掌握扎实,能力培养突出,素质提升显著,表现为历史思维敏捷、论证表达清晰、道德品质优良。
2.良好:学生历史知识掌握较扎实,能力培养较好,素质提升较明显,表现为历史思维活跃、论证表达较清晰、道德品质较好。
3.一般:学生历史知识掌握一般,能力培养有待提高,素质提升不够明显,表现为历史思维较慢、论证表达不够清晰、道德品质一般。
探究初中历史课程的评价与改革
探究初中历史课程的评价与改革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历史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课程,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在初中历史课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需要进行评价和改革。
本文将探究初中历史课程的评价与改革,旨在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综合人文素质。
一、评价初中历史课程的标准评价初中历史课程的标准是多样的,可以从知识与能力、价值观与人文关怀以及教育目标与学生需求等方面进行评估。
1. 知识与能力的评价初中历史课程应该注重学生对历史事实的了解和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评估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应包括对历史概念和事件的准确理解,对历史文献和资料的分析和解读,以及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方面。
2. 价值观与人文关怀的评价历史课程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关注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人文关怀。
评估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可以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和观点中看出,是否关注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意义,以及对历史上的冲突和矛盾的理解和反思等。
3. 教育目标与学生需求的评价历史课程应该符合教育目标,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评价学生在这个方面的表现可以考察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以及是否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的历史观点等。
二、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方向基于对初中历史课程的评价,我们可以提出若干方向来改革历史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1. 强化历史学科的核心知识和概念的教学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其核心知识和概念是学生了解历史发展和现实生活的基础。
通过教学和学习历史的核心概念和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准确理解,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造力,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方法。
可以利用实地考察、文献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和在线教育平台,扩大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渠道。
初中历史课程综合评价范文
初中历史课程综合评价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程综合评价在教育领域,历史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历史课程不仅帮助学生了解过去,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
本文将对初中历史课程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课程内容初中历史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部分。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掌握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培养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目前初中历史课程的内容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课程内容过于繁杂,学生难以消化和理解。
其次,课程内容过于注重知识点,忽视了历史背后的深刻含义和启示。
因此,建议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使之更加精炼、深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二、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师在讲台上讲述历史事件,学生在下面听讲。
这种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讲授法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接受,缺乏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建议采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评估方式评估方式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
目前初中历史课程的评估方式主要以笔试为主,考试内容多为记忆性的知识点。
这种评估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它容易导致学生的应试教育,过分追求分数,忽视了历史素养的培养。
其次,笔试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因此,建议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如课堂讨论、论文写作、历史剧表演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学生的学习成果方面,初中历史课程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知识掌握、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等方面。
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在历史知识的掌握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历史背景等理解不够深入。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评估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评估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课程评估在教育领域,课程评估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评估旨在对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反馈与改进。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1.课程内容的选取: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2.课程内容的整合:将历史课程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地理、政治、文化等,提高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3.课程内容的呈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实物等,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历史知识点,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历史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4.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历史剧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
五、教学效果的评价1.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历史知识竞赛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学生反馈。
2.终结性评价: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历史知识测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六、教学反馈与改进1.教师应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初中历史课程的综合性评价范文
初中历史课程的综合性评价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程的综合性评价历史课程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沿革,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历史素养。
为了全面评估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多个维度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价。
二、课程内容评价1.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初中历史课程涵盖了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社会的重要历史事件,内容丰富,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历史知识体系。
2.课程内容的逻辑性:初中历史课程按照时间顺序组织,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课程内容的选择性: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历史课程设置了不同难度的内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教学方法评价1.启发式教学: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2.情境教学: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
3.多元化教学:结合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生学习评价1.知识掌握:历史课程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通过课堂讲解、课后作业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历史知识。
2.能力培养:历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历史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五、教师教学评价1.教学水平:历史课程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能够准确、生动地讲解历史事件,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态度:历史课程要求教师关爱学生,耐心解答学生问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家长和同行等多种渠道,对教师的历史教学进行评价,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六、课程改革与发展建议1.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谈历史学科的考试评价标准
谈历史学科的考试评价标准【摘要】历史学科考试评价标准是教育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教学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教学的水平和效果。
本文将从考试评价标准的制定、具体内容、执行、改进以及实践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对历史学科考试评价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和执行,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也能够有效评价教学效果和指导教学改进。
展望未来,历史学科的考试评价标准将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和知识的深刻理解,从而更好地促进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发展。
历史学科考试评价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将持续引领历史学科教学和评价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历史学科、考试评价、评价标准、制定、具体内容、执行、改进、实践意义、重要性、影响、未来展望、教学。
1. 引言1.1 历史学科考试评价的重要性历史学科考试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能力和素养进行客观评价的重要方式。
通过考试评价,可以有效地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和方法。
历史学科考试评价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和导向,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历史学科考试评价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考试评价是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反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促使学生认真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
考试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研究能力。
考试评价可以评价学生历史学科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成绩和学习动力。
历史学科考试评价对于学生和教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历史学科考试评价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重视和努力。
1.2 评价标准的影响评价标准在历史学科考试中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评价标准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对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反映。
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评估与课程改革
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评估与课程改革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来说,了解并参与教学评估以及适应课程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评估与课程改革,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学评估的重要性教学评估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业水平的一种全面评价和监控。
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来说,教学评估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
首先,教学评估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教学的不足之处,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教学评估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教学潜力和优势,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最后,教学评估可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评估结果,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二、教学评估的方式与方法针对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评估,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教学评估方式和方法。
首先,教学观察是一种常见的教学评估方法。
通过课堂观察和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评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其次,学生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教学评估方式。
通过给学生发放问卷,让学生自主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反馈,有助于教师进一步改善教学设计。
另外,课堂测试也是一种常见的教学评估方式。
通过定期的考试和测验,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反馈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新的历史教学课程中,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了重要目标。
而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来说,适应并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是必不可少的。
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师意义重大。
首先,课程改革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教师可以更好地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和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评估(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评估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评估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评估成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以初中历史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历史教学有效性评估体系,以期为历史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评估的内涵与意义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评估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历史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以判断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并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1.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有效性评估,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性评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引导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性评估为教师提供了反思教学的机会,有助于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教学水平。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评估体系构建评估指标体系1.教学目标:明确历史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2.教学内容:评估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是否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3.教学方法:评价教师是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4.教学组织:考察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否有效。
5.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过程、综合素质等方面评估教学效果。
评估方法与手段1.定量评估:通过问卷调查、成绩分析等手段,收集量化数据,对教学有效性进行评价。
2.定性评估:通过听课、访谈、座谈等方式,了解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对教学有效性进行评价。
3.自评与他评:结合教师自我评价和同行、领导、学生评价,全面评估教学有效性。
评估流程1.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目的、内容、方法、时间等要素。
2.实施评估:按照评估方案,进行定量与定性评估。
3.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评估结果。
4.反馈与改进:将评估结果反馈给教师,引导教师反思教学,提出改进措施。
初中历史课程的综合性评价(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课程的综合性评价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程的综合性评价在教育领域,历史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帮助学生建立对国家、社会和世界的认知框架,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力和文化素养。
本文旨在对初中历史课程进行综合性评价,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课程内容分析1. 课程标准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四个部分。
这些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识。
2. 教材编写目前,初中历史教材多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注重史实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融入了大量的史料和图片,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
教学方法评价1. 讲授法讲授法是历史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应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析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现象。
2. 讨论法讨论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可组织学生就某一历史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3.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同理心。
学生学习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掌握评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历史事件、人物、地点、时间等基本信息,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2. 思维能力评价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展现的思维能力,如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
3. 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对历史的态度和价值观,如对历史的尊重、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和平的珍视等。
教师教学评价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教学设计评价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2. 教学实施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语言表达、教学方法、课堂管理、教学评价等。
3. 教学效果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果,如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考试评价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已进入深入推进和积极反思阶段。
在此阶段,评价机制,尤其是考试评价几乎成为制约课程改革理念真正落实的一个瓶颈。
因此,如何以课程标准为准绳,让考试评价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地进行,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教学实践为依据,就《历史与社会》学科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考试评价改革谈一点粗浅之见。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考试评价一、问题的提出(一)《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落实要求改革考试评价1、理论要求:《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要求历史与社会教学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转变评价观念:(1)评价的目的应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为激励与调控,从而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评价的主体应从单向转为多元。
评价不仅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还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评价。
(3)评价内容应从过分倚重学科的学业成绩转为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从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转为终结性、过程性和发展性并重,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4)评价的模式应从过分注重量化转为量与质的结合。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评价不仅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做出评价,而且要对学生认知能力、思维水平、认知策略、情感态度和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整体评价。
它在肯定了考试依然是主要的评价方式的基础上,提出纸笔测验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由于考试对教学仍具有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因此,考试改革是本轮课程改革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到课程标准能否真正落实的重要方面。
2、现实要求:(1)新课程背景下《历史与社会》考试评价存在着“怪”现象。
一是“涛声依旧”现象。
实行新课改,在某些人眼里就意味着商机。
所以新课程实施不久,“配套”资料、试卷有如洪水,滚滚而来,呈泛滥之势。
翻翻这些资料、试题,其实是良莠不齐。
其中部分资料、试题是在经济利益驱使下编制出来的,与以前的试卷并无差别,侧重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与新课程、新理念背道而驰,误导了教与学,影响了课程标准的落实。
二是“高能低分”现象。
新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更加主动而灵活,他们经常在讨论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发散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综合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等不断提升,表现很好,但这些学生考试成绩往往不理想,即所谓“高能低分”。
三是“说归说,做归做”现象。
在新课改、新理念、新模式逐渐被大多数老师接受,成为大家共实的大好形势下,出现了“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课堂教学却是老一套”的现象。
究其原因,关键是“说归说,做归做,考试还是老一套”。
由此可见,陈旧的评价方式,导致了课程改革落实工作举步维艰,考试成为阻碍课程改革的桎梏,新的课程标准很难落到实处。
(2)新课程进入深入推进阶段有关考试的一份调查为了探索适应新课程的考试方式,笔者曾对任教班级学生的应考心理,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调查结果显示,在新课程已深入人心的形势下,考试评价显然还有悖于新课程考试评价的宗旨:“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严重阻碍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扩展和深入实施。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已进入深入推进和积极反思阶段的今天,改革考试评价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如何进行考试评价的改革呢?笔者认为依据课程标准进行考试评价的改革这是勿庸质疑的。
(二)《历史与社会》考试评价的改革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学科考试评价的改革不能凭空进行,她应该始终结合学生实际,依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围绕以下指导思想和宗旨进行。
1、指导思想:依据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当地实际,共同参与评价。
2、宗旨:(1)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2)考试的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试的方法应做到形式多样,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
(4)对于成绩的评定与处理,可以实行等级制,甚至不设总分而改为分项评定,而且必须遵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的规定。
总之,《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落实要求进行《历史与社会》学科考试评价的改革,考试评价的改革需要依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如何才能有效地做到这一点呢?笔者在《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摸索,下面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粗浅之见。
二、依据课程标准改革《历史与社会》学科考试评价的具体做法(一)考试方法的改革发展性评价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考试(主要是笔试)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状况,改变原先只注重考试分数不注重能力培养和觉悟提高、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状况。
考试只是一种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法予以解决。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建立了学校、学生、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动态考试评价体系。
1、每堂课的口试+每单元的面试初中生的学习成绩是发展变化的。
因此,不能过分看重他在一次考试中的考试成绩,也不能只凭一张试卷来评定他的终身。
因此,我们提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即教师要重视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记载,进行随堂检测,单元检测于期末进行综合评定。
“每堂课的口试”就是当堂出几个考题,可以是旧课重提,也可以是新课小结,还可以是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等,学生当堂讲述,教师随后评价,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具体评价方法见下表)口试能起到师生交流互动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认识自我,进而改进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也能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打好基础。
“每单元的面试”是指一个单元内容上完之后,选取其中一块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作为活动的主题,组织学生上《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活动课。
活动方式可包括:“角色活动”、“表演活动”、“游戏活动”、“体育活动”等等。
如在学习了“秦的大一统”这部分内容后,组织学生“表演活动”(编写和表演关于秦始皇的历史短剧)。
活动之后,根据学生在活动之前、活动之后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具体评价方法见下表)通过“活动课”,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挖掘发挥了学生的潜能,激发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单元检测+期末验收“单元检测”“期中期末的考试”,则属于传统的考试形式了。
在考试内容上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变动。
在考试的导向上鼓励学生主动、灵活地探索知识、获取新知,不能把思维局限在标准答案上,而应寻找更好的结论。
因此,命题多一些能力题,少一些死记题:多一些开放题,少一些传统题:多一些实际题,少一些理论题等。
(具体内容见后面)改变以期末考试成绩为唯一的衡量方式,把平时测验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三个方面按不同比例进行综合评价。
具体操作如下表。
以上量性评价与上面的定性评价相结合,最后给学生评定一个等级。
3、学生出卷+老师选卷+家长评卷在《历史与社会》学科考试评价改革的探索过程中,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出卷,老师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评价,从而选出一份最合适的作为检测卷。
家长也一起参与到评卷中来,主要是评价学生在出卷过程中所做的努力等。
4、分层考试+“爬梯”制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淡化考试制度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由于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基础和能力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在新课程下依然沿用"一刀切"的考试方式显然不妥。
本着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原则,笔者尝试了分层考试。
分层考试,就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试卷。
如实施新课程后的第一次考试,笔者出了A、B两份试卷供学生选择;本学期的期中考试则由易到难分别设计了基础卷、能力卷、挑战卷,并且实行了基础卷的佼佼者下次可考能力卷,能力卷的佼佼者下次可考挑战卷,挑战卷的优秀者可免考的制度。
(称制之为“爬梯制度”)实践证明,实行分层考试淡化了考试的甄别功能,模糊了学生间的分数对比;创设“爬梯”制度,在考试中引入全新的竞争机制,有利于发挥考试的激励和促进作用,有利于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中的贯彻,有利于增强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考试内容的改革1、开放创新,是考试内容改革永葆活力的关键依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结合上述关键。
在〈〈历史与社会〉〉学科考试内容改革的探索中,我尝试试题的设计体现“五性”。
(1)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依照”:依照课标的内容标准,依照教材的主体部分。
(2)密切联系生活的实践性,体现在“两个参考”:参考课标的活动建议,参考教材的辅助部分。
(3)不求唯一答案的开放性,体现在“两个设计”:设计情感态度试题,设计技能能力试题。
(4)增强自信的趣味性,体现在“两个结合”:结合三级课程资源,结合学生认知特点,使考试带来愉快、成功体验。
(5)关心学生的亲和性,体现在两个“灵活”:题型灵活,使学生会做;题目灵活,使学生想做。
具体尝试如下:(1)题型开放创新。
在继承以往成功题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保留了原有的“单项选择”“材料解析”等题型,增加了“学以致用”等新题型,给学生以耳目一新之感。
如:这学期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我设计了“知识园”、“竞技园”|、“拓展园”三大题型。
其中“知识园”包括“精挑细选”、“历史诊所”,“竞技园”包括“建历史档案”、“觅历史足迹”,“拓展园”包括“史林探幽”|“学以致用”等题型。
通过这些开放创新的题型,使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得以有机结合。
(2)题目开放创新。
一改往昔《历史与社会》考试再认再现、照搬书本、简单复制的传统,力争创设新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不得不摆脱对书本的依赖,摆脱死记硬背的答题习惯,自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如下题:①下面两图分别反映的是热带和寒带地区的景观,请你选一选:图A反映的是哪个地区的景观,图B反映的是哪个地区的景观(填热带或寒带)。
②观察两图,我们可以发现两地房子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也有相同的地方,如屋顶的坡度都很大,请问:两地的人们在造房时都选择了尖顶,目的一样吗?请你说出理由。
本题第②问就是一个开放性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关系”的掌握情况。
由于有了图片做材料,学生答题有了依据,大部分同学的答案大致是以下两类。
目的不一样。
图A的人们生活在热带地区,住的是高脚屋,说明那里高温多雨,造尖顶屋有利于雨水排泄;图B的人们生活在寒带地区,那里冬季漫长,从图B可以看出那里经常下雪,造尖顶屋有利于大雪的快速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