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及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解析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解析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解析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一个模块。

但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数量关系也并非不可攻克。

下面,我们就来对行测数量关系中的常见题型进行详细解析。

首先,我们来谈谈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通常涉及到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其核心公式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在解题时,我们常常通过设工作总量为“1”或者工作总量的最小公倍数来简化计算。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我们可以设工作总量为 30(10 和 15 的最小公倍数),那么甲的工作效率就是 3,乙的工作效率就是 2,两人合作的工作效率就是 5,所以合作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的时间就是 30÷5 = 6 天。

接着是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等。

相遇问题的核心公式是: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追及问题的核心公式是: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流水行船问题中,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比如: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 5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是 3 千米/小时,2 小时后相遇,A、B 两地的距离是多少?根据相遇问题的公式,相遇路程=(5 + 3)×2 = 16 千米。

再来说说利润问题。

这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类问题。

其主要涉及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

核心公式有: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例如:某商品进价为 100 元,按 20%的利润率定价,售价是多少?首先算出利润为 100×20% = 20 元,那么售价就是 100 + 20 = 120 元。

排列组合问题也是常见的考点之一。

这部分需要我们理解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及区别,并能熟练运用排列数公式和组合数公式。

国考行测数量关系题型解答策略

国考行测数量关系题型解答策略

国考行测数量关系题型解答策略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中,数量关系一直是众多考生颇为头疼的一个模块。

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解答策略,就能在这一模块取得较好的成绩,从而提升整体行测分数。

数量关系题型主要包括数学运算和数字推理两大类。

数学运算涵盖了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概率问题等等;数字推理则侧重考查数字之间的规律。

对于行程问题,关键是要理清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例如,相遇问题中,两者路程之和等于总路程;追及问题中,两者路程之差等于初始距离。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通过画线段图等方式来直观地理解题目条件。

遇到复杂的行程问题,可以先假设一个简单的数值进行分析,找到解题的思路。

工程问题往往围绕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展开。

通常我们将工作总量设为单位“1”,然后根据题目所给条件求出各自的工作效率。

如果是合作完成一项工作,那么工作效率就等于各部分工作效率之和。

利润问题是常见且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型。

要明确利润、成本、售价之间的关系,比如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解决这类问题时,要仔细分析题目中的价格变化和折扣信息。

排列组合问题需要我们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元素或位置,优先进行考虑。

有时使用分类讨论或分步计算的方法,确保不重复、不遗漏。

概率问题则是在排列组合的基础上,计算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要注意区分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等不同类型的概率问题,运用相应的公式和方法求解。

数字推理题需要我们敏锐地观察数字之间的规律。

常见的规律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幂次数列、递推数列等。

可以先分析相邻两项数字的差值或比值,看是否有明显的规律;如果没有,再考虑数字的平方、立方等变化。

在解答数量关系题时,掌握一些解题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学会运用代入排除法。

对于一些选择题,如果直接计算较为复杂,可以将选项逐一代入题干进行验证,从而快速得出答案。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秒杀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秒杀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秒杀技巧解题思路◆题干特征:题干中有分数、百分数、比例、倍数等特征;◆题型属性:题型为多位数问题、余数问题、多元方程、多次方程等题型;◆方法核心:选项必须是可用的,直接使用或间接使用;◆技巧提升:代入选项时往往使用数字特性,结合居中代入、最值代入、最简代入等技巧快速解题。

考点1:多位数问题◎特征:题干中出现“多位数”特征,如出现“三位数”、“末两位”、“自然数”等字眼时,往往认为是多位数问题,直接使用代入法。

【例题1】(2014广东)一名顾客购买两件均低于100元的商品,售货员在收款时错将其中一件商品标价的个位数和十位数弄反了,该顾客因此少付了27元。

被弄错价格的这件商品的标价不可能是()元。

A.42B.63C.85D.96【解析】直接代入选项,代入A选项,原价42,看错后为24,少付的金额为42-24=18(元),不符合题意,答案选择A。

【例题2】(2014河北政法)在一个两位数前面写上3,所组成的三位数比原两位数的7倍多24,则这个两位数是()。

A.28B.36C.46D.58【解析】解法一:直接代入选项,发现只有C选项满足要求。

解法二:设这个两位数为x,写上3之后的三位数为300+x,进而得到:7x+24=300+x,解得x=46。

答案选择C。

思维小结多位数问题的解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利用代入法解题;二是利用多位数表示的方法,如三位数。

数量关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思考选项是否可用,若不可用则再考虑其他解法。

考点2:余数问题◎特征:题干中出现“除以”、“除”、“余数”、“商”、“平均分成”等字眼。

【例题3】(2014天津)在一堆桃子旁边住着5只猴子。

深夜,第一只猴子起来偷吃了一个,剩下的正好平均分成5份,它藏起自己的一份,然后去睡觉。

过了一会儿,第二只猴子起来也偷吃了一个,剩下的也正好平均分成5份,它也藏起自己的一份,然后去睡觉,第三、四、五只猴子也都依次这样做。

问那堆桃子最少有多少个?()A.4520B.3842C.3121D.2101【解析】根据第一个条件,吃掉1个剩下的平均分成5份,我们可知答案应该减1可以被5整除,排除A、B两个选项。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环形相遇追及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环形相遇追及问题

⾏测数量关系技巧:环形相遇追及问题 做了许多⾏测模拟题还是没有有效的提升⾃⼰的分数?那是你没有掌握⼀些技巧和重点,下⾯由店铺⼩编为你精⼼准备了“⾏测数量关系技巧:环形相遇追及问题”,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测数量关系技巧:环形相遇追及问题 在⾏测数量关系考试中,⾏程问题是每年必考的考点,因为⾏程问题包含的知识点多,因此是数量关系中相对⽐较难的⼀个考点。

所以需要掌握更多的⾏程问题的解题技巧来快速巧解⾏程问题,那么今天就给⼤家介绍⼀个知识点——环形相遇追及问题。

⼀、环形相遇(同地出发) (1)含义:指两个⼈在环形跑道同时同地出发反向⽽⾏,经过⼀段时间之后在跑道另⼀个点两⼈相遇,则两⼈所⾛的路程和等于跑道的周长。

如图: (2)公式:路程和(环形跑道周长)=速度和×相遇时间。

【例1】甲⼄两⼈在周长为400⽶的圆形池塘边散步。

甲每分钟⾛9⽶,⼄每分钟⾛16⽶。

现在两个⼈从同⼀点反⽅向⾏⾛,那么出发后多少分钟他们第⼆次相遇?A.16B.32C.25D.20 【解析】若甲⼄两⼈同时同地反向⽽⾏,则第⼀次相遇时路程和为池塘的周长;第⼆次相遇时,把第⼀次相遇的地点作为起点来看,此时两⼈的路程和依然为池塘的周长;由此可以总结出两⼈同时同地反向⽽⾏,第n次相遇时,两⼈的路程和为n倍的圆形周长。

然后根据相遇公式(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来解题。

则本题解题⽅法为400×2=(9+16)×相遇时间,可以解得相遇时间为32分钟,选择B选项。

⼆、环形追及(同地出发) (1)含义:指两个⼈在环形跑道同时同地出发同向⽽⾏,经过⼀段时间速度较快的⼈追上速度较慢的⼈,则两⼈所⾛的路程差等于跑道的周长。

如图: 【例2】某环形公路长15千⽶,甲、⼄两⼈同时同地沿公路骑⾃⾏车反向⽽⾏,1.5⼩时后第三次相遇,若他们同时同地同向⽽⾏,经过6⼩时后,甲第⼆次追上⼄,问⼄的速度是多少?()A.12.5千⽶/⼩时B.13.5千⽶/⼩时C.15.5千⽶/⼩时D.17.5千⽶/⼩时 【解析】根据环形相遇追及结论“若两⼈同时同地反向⽽⾏,第n次相遇时,两⼈的路程和为n倍的圆形周长;若两⼈同时同地同向⽽⾏,第n次追上时,两⼈的路程差为n倍的周长”可以列出⽅程 (V甲+V⼄)×1.5=15×3 (V甲-V⼄)×6=15×2 解得V⼄=17.5,选择D选项。

国考行测数量关系题型攻略

国考行测数量关系题型攻略

国考行测数量关系题型攻略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头疼的部分。

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技巧,这部分题目也并非不可攻克。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国考行测数量关系的题型攻略。

首先,我们要明确数量关系常见的题型,主要包括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利润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概率问题、几何问题等。

工程问题是一类较为基础且常见的题型。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

通常,我们可以采用赋值法来简化计算。

比如,当题目中只给出工作时间,我们可以将工作总量赋值为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从而快速求出工作效率。

行程问题也是国考中的“常客”。

它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等。

在解决相遇问题时,记住相遇路程等于两者速度之和乘以相遇时间;追及问题则是追及路程等于两者速度之差乘以追及时间。

对于流水行船问题,要清楚顺流速度等于船速加上水流速度,逆流速度等于船速减去水流速度。

利润问题主要涉及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

我们要熟练运用公式,如利润等于售价减去成本,利润率等于利润除以成本乘以100%。

通过设未知数,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往往能轻松解决。

排列组合问题对于很多考生来说可能具有一定难度。

但只要掌握了基本的原理和方法,也能迎刃而解。

比如,分类加法原理和分步乘法原理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在计算排列数和组合数时,要注意区分有无顺序。

概率问题通常与排列组合结合考查。

我们要先求出总的情况数,再求出满足条件的情况数,最后用满足条件的情况数除以总的情况数即可得到概率。

几何问题则需要我们熟悉各种图形的性质和公式,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的周长、面积公式等。

同时,要善于运用割补法、平移法等解题技巧。

接下来,我们谈谈解题的策略。

一是要学会筛选题目。

在考试中,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逐一解答所有数量关系题目。

因此,我们要先快速浏览题目,挑选出那些自己熟悉、难度适中的题目优先解答。

二是要善于运用代入排除法。

公务员考试行测部分的数量关系题怎么做?

公务员考试行测部分的数量关系题怎么做?

公务员考试行测部分的数量关系题怎么做?公务员考试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而行测中的数量关系题更是让不少考生感到头疼。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数量关系题呢?首先,我们要了解数量关系题的常见题型。

它包括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利润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概率问题等等。

熟悉这些题型是解题的第一步。

对于工程问题,关键是要理解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设未知数,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列出方程来求解。

比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我们设工作总量为 1,甲的工作效率就是1/10,乙的工作效率是 1/15,两人合作的工作效率就是 1/10 + 1/15,再用工作总量 1 除以合作工作效率,就能得出合作完成所需的时间。

行程问题也是常见的类型。

比如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明确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比如,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 2 小时相遇,已知甲的速度是每小时 5 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 4 千米,A、B 两地的距离是多少?我们可以先算出两人的速度之和,然后乘以相遇时间,就能得到两地的距离。

利润问题则需要我们清晰地掌握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

例如,某商品进价为 100 元,按 20%的利润率定价,售价是多少?我们先算出利润,即 100×20% = 20 元,售价就是进价加上利润,即 100 + 20 = 120 元。

排列组合问题可能会稍微复杂一些,但只要掌握了基本的原理和方法,也能迎刃而解。

比如,从 5 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 3 个进行排列,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式?我们就用排列的公式 A(5,3) = 5×4×3 = 60 种。

概率问题需要我们明确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例如,一个袋子里有 5 个红球和 3 个白球,从中随机取出一个球是红球的概率是多少?概率就是红球的个数除以总球数,即 5÷(5 + 3) = 5/8。

公考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

公考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

公考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1. 数量关系题型介绍
- 数量关系题是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一种常见题型。

- 主要考查数量大小、比例关系、代数运算等方面的能力。

2. 数量大小比较
- 直接数量比较
- 利用已知条件推理数量大小关系
3. 比例与占比
- 比例概念及计算
- 百分比、千分比等占比问题
- 利率计算
4. 代数运算
- 四则运算
- 方程式求解
- 函数运算
5. 数列规律
- 等差数列
- 等比数列
- 找规律推理
6. 几何计算
- 平面图形面积、周长计算
- 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计算
7. 逻辑推理
- 利用已知条件进行逻辑推理
- 排除无关选项
- 验证选项正确性
8. 题型技巧
- 注意题干中的限制条件
- 关注数据单位及换算
- 利用选项互斥性进行排除
- 审题细致,避免粗心错误
以上是公考行测数量关系部分的主要知识点整理,建议多加练习,熟练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解析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解析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解析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部分。

但实际上,只要我们对各种题型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数量关系并非难以攻克。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行测数量关系中的常见题型。

一、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数量关系中的常见题型之一。

这类问题通常涉及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其核心公式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

若甲乙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我们首先求出甲的工作效率为 1/10,乙的工作效率为 1/15。

那么甲乙合作的工作效率为 1/10 + 1/15 = 1/6。

再根据公式,工作总量为 1,工作效率为 1/6,所以甲乙合作需要的时间为 1÷1/6 = 6 天。

解决工程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准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并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建立等式关系。

二、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也是行测数量关系中的重点题型。

常见的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

对于相遇问题,其公式为: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比如,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 5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 3 千米/小时,经过 2 小时相遇,那么 A、B 两地的距离就是(5 + 3)×2 = 16 千米。

追及问题的公式为: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例如,甲在乙后面,甲的速度为 8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 6 千米/小时,一开始相距10 千米,甲追上乙需要的时间就是 10÷(8 6)= 5 小时。

在解决行程问题时,我们要通过画图等方式清晰地梳理出题目中的路程、速度和时间关系。

三、利润问题利润问题在行测中也经常出现。

主要涉及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

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比如,某商品进价为 80 元,售价为 100 元,则利润为 100 80 = 20 元,利润率为 20÷80×100% = 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及解题技巧
数量关系题型常见于行测中的数学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数量关系的分析与判断能力。

这类题型通常给出若干个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考生需要通过分析这些关系,确定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题型及解题技巧。

1.数量比较题
这类题目给出了两个或多个元素的数量,要求考生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每个元素的数量和大小,并进行数量的直观比较。

解题技巧:
-将每个元素的数量进行对比,特别是当数量之间存在比较混乱的情况时,可将每个元素的数量转换为最小公倍数的倍数形式。

-若题目所给的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无法明确判断,可以试着通过代入法验证每个选项是否符合题意。

2.含有比例关系的问题
这类题目给出了两个或多个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要求考生根据这些比例关系确定元素的数量。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到比例关系中的未知数,并利用给出的已知条件进行求解。

解题技巧:
-要正确理解比例的含义,比例关系应该是常数若干倍的关系。

可将已知的比例关系写成等式形式,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写出相应的等式。

-如果比例关系中的元素数量较多,可以适当转换一下比例关系,以
便更方便地将比例关系应用于求解。

3.含有百分比的问题
这类题目给出了元素的数量,要求考生根据这些数量计算出具体的百
分比。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百分数的含义,并进行相应的换算。

解题技巧:
-将百分数看作百分之一,可通过将百分数除以100来计算出相应的
小数。

-对于涉及到“多少倍”或“几倍”的问题,可以利用比例的概念进
行求解。

4.含有增减或加减的问题
这类题目给出了元素的数量,并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增减或加减情况,计算出相应的元素数量。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增减或加减的原理,
并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求解。

解题技巧:
-对于增减或加减的问题,应该注意增长或减少的数量相对于原始数
量的比例关系。

-利用增减或加减的关系将已知条件转化为等式形式,从而求解未知数。

总结起来,解决数量关系题型的技巧主要有:
-理解题意,明确每个元素的数量或比例关系。

-将问题转化为直观形式,通过数量的比较或转换,找到其中的规律。

-注意数学概念的运用,如比例、百分数、增减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如代入法、等式法、
比例法等。

最后,为了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平时需要多做一些数量关系相关
的练习题,培养自己的数量运算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