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格式-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合集下载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7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8年9月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7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7年,按照学校教务处和医学院统一部署,在学院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齐心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本科教学工作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教育教学改革措施逐步落实,并在本科教学工程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学院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一)培养目标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主要培养适应健康中国发展要求,具有系统的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能够利用行为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科学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毕业后能独立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及卫生监督工作,能够适应卫生管理、医院管理、卫生监督等相关工作的需要,并能承担预防医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预防医学专门人才。

(二)学院本科专业设置及学生情况学院设有预防医学和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2个本科专业。

目前学院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共610人,其中本科生423人,占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的69.34%。

2017年,学院共招收全日制本科学生120人,较去年减少了9.9%。

学生生源质量良好,报到率99.16%。

其中,有11名新生转入基地班或其它学院学习,1名新生选择退学。

目前,2017级本科生总人数为108人,其中预防医学专业61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47人。

二、学院师资与教学条件(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截止2017年12月,学院教师总数为64人。

2017年学院共引进博士研究生3名,行政管理人员1名,师资队伍学历结构进一步改善。

截止2017年12月,学院教职员工中专职教师46人(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讲师17人),实验技术教师7人,管理干部11人。

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3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甘肃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10人,占教师总数的21.74%;具有博士学位的31人,占教师总数67.39%。

力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附件

力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附件

附件1兰州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格式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空一行)一、专业简介二、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三、专业的基本要求四、专业的学制与学分五、专业主干课程、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六、课程体系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表格内字体均为宋体小四,样表见附件2)七、专业教学计划总体安排一览表(表格内字体均为宋体小五,样表见附件3)八、副修、双学位专业教学计划九、课程教学大纲注:1.一级标题为宋体四号加粗,居中;2.二级标题宋体小四,靠左;3.正文部分宋体小四。

一、专业简介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 本专业为甘肃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质量工程的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在武汉大学全国高校学科排序列中为该专业第一位。

培养具有扎实数理基础,掌握力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充分利用计算机对工程中的力学问题开展分析计算、设计和应用研究,也可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具有相当竞争能力的专门人才,适于在工程领域、研究单位和高校从事相关工作。

力学是一门应用性与交叉性强的应用基础学科,是连接工程科学(如土木建筑、机械、桥梁、铁路、化工机械、航空航天、造船、武器装备和仪器仪表等)与基础科学研究的桥梁与纽带。

本学科拥有力学一级学科博(硕)士学位授权点,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固体力学国家重点学科,力学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国家创新研究群体。

拥有中科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高水平教授队伍。

在培养出的高水平人才中,毕业生3人当选为院士、3位国家杰青、2位国家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2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位分获国家授予的“做出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和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

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本专业围绕力学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所需要的知识体系设置其课程,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微分方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实验力学、计算力学、计算程序与操作、力学与工程概论、工程制图与CAD、大型工程软件应用等。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免费医学定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于1933年,至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

为适应国家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需求,2010年开设了临床医学(免费医学定向)专业。

本专业依托兰州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平台优势,按照“精英教育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注重素质、激励创新”的教育理念,为甘肃省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具有岗位胜任能力的从事全科医疗卫生服务的医学人才。

本专业主要培养单位为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本专业属于医学学科,毕业后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一、专业的培养定位与目标定位: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需要的,面向甘肃省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岗位胜任能力的从事全科医疗卫生服务的医学人才。

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较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中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毕业生。

具备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一般急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

毕业后能够在甘肃省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全科医疗卫生服务工作。

二、专业的基本要求(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1. 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 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 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尊重患者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4. 能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应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并树立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益的观念。

兰州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年4月8日一、专业简介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

它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道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水工工程等,这些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土木工程的主干学科为结构工程学、岩土工程学、流体力学等;重要基础支撑学科有: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成立于2001年。

有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教学质量优秀,科研成果丰硕的教师队伍和科研群体。

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以及一批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专业注册师,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土木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培养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二、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建筑、桥梁、隧道等各类土木工程设施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宽厚专业知识和良好实践能力与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够在有关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金融与保险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三、专业的基本要求(一)政治思想要求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科学思想和人文素养,能体现哲理、情趣、品味、人格方面的较高修养,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实干创新的精神,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愿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

(二)主要知识和能力要求1.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在哲学及方法论、经济学、法律等方面具有必要的知识,对文学、艺术、伦理、历史、社会学及公共关系学等若干方面进行一定的修习;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及普通化学,了解现代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3.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工程测量、测试与试验的基本技能,了解建设项目的经济管理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内容,了解土木工程的主要法规;4. 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形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5. 具有进行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初步能力;经过一定环节的训练后,具有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创新能力。

兰州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讨论稿)-兰州大学学校办公室

兰州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讨论稿)-兰州大学学校办公室

兰州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是指导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安排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我校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为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为提高我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对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校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和不断深化的教育教学改革。

此外,也有部分专业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与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不一致,课程及课时安排不合理、逻辑顺序颠倒、内容重叠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为使我校本科教育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和不断深化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实现创建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学校决定对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作新一轮修订。

为指导我校本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1998]2号)、《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教高[2001]5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教技[2007]5号)等文件精神,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大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兰州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校教字[2011] 15号)为指导,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把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放在首要位置。

兰州大学本科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本科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本科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文教学)一、专业简介临床医学专业自1933年开办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2004年兰州医学院整体并入兰州大学后,本专业依托兰州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平台优势,继续贯彻“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注重素质、激励创新”的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型、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医学基础人才。

2012年我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获批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

承担本专业主要教学任务的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共设有60个研究所、教研室,762人具有高级职称。

其中,教授94人、副教授252人;博士生导师46人、硕士生导师246人;主任医师201人、副主任医师374人。

158人具有博士学位,781人具有硕士学位。

具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骨科、神经外科、消化内科和重症医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中西医结合)、甘肃省临床医学中心10个(甘肃省泌尿系疾病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眼科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心血管医院、甘肃男科医院、甘肃省消化疾病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辅助生殖医学中心、甘肃省眼科复明中心、甘肃省糖尿病咨询中心、甘肃省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甘肃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甘肃省卫生厅重点学科25个(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眼科、心电生理介入专业、辅助生殖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血液病专业、内分泌专业、传染病专业、呼吸专业、药剂专业、胃肠内科、普通外科专业、小儿外科、危重病学专业、妇科肿瘤专业、小儿内科、皮肤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糖尿病专业、急救医学科、麻醉手术科、肾病科)、甘肃省重点实验室5个(甘肃省消化系肿瘤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泌尿系疾病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骨关节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胃肠病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教育厅重点学科2个(外科学、内科学)、国家级培训基地16个(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全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基地、卫生部腹膜透析中心、中华医师学会外科分会腹腔内镜诊疗技术培训中心、中华医师学会外科分会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中心、卫生部普外内镜诊疗技术基地、卫生部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耳鼻咽喉科内镜诊疗技术基地、卫生部初级创伤培训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卫生部专科医师外科学培训基地、卫生部专科医师急诊医学培训基地、“走进西部”万名县级医院医师培训项目基地)。

兰州大学引进人才工作办法

兰州大学引进人才工作办法

兰州大学引进人才工作办法(2011年1月修订)根据学校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精神,为规范工作程序、加强人才引进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引进人才类型(一)高层次领军人物国内应为院士以及相当层次人员;国外人员应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国际知名企业担任正教授或相当职务,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二)学科带头人基本条件如下:1.能从事科研教学第一线工作,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并有一年以上国际合作交流的经历.国外应为有一定学术成就的助理教授以上或相当层次人员,国内应是有公认的学术成就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或相当层次人员。

2.具有发展潜力,对本学科建设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具有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

3.胜任主干课或核心课程教学,能够承担研究生培养和本科生教学任务.4.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能够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三)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基本条件如下:1。

学术带头人年龄在40周岁以下,学术骨干年龄在35周岁以下(医学类、人文社科类人选可适当放宽)。

2.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

3.胜任核心课程教学,能够承担研究生培养和本科生教学任务。

对于全职引进的院士,或具有相当水平的学科领军人物,为每人提供不小于200平方米的住房或不低于100万元住房补贴,另提供安家费不低于20万元。

具体面议。

(二)科研启动暨学科建设配套费根据科研工作计划和专家意见,为引进人才提供一定的科研启动暨学科建设配套费。

基本的参考标准如下(对于引进的院士,或具有相当水平的学科领军人物,不以此为限):(三)引进的“千人计划"和“青年千人计划”人选,其待遇标准将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另行制定。

三、工作程序(一)学校人才办和各学院积极开辟宣传窗口,在校院两级建立起遍及全球的高层次人才招聘网络;加大宣传力度,让国内外充分了解我校的招聘岗位及相关待遇。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简介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简介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高等理科教育》
【年(卷),期】2023()1
【摘要】学院历史:公共卫生学院始建于1959年,2004年11月随原兰州医学院并入兰州大学,2005年1月组建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79人,专任教师62人,其中教授17人,青年研究员5人,副教授22人。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2人,占专任教师的83.87%。

现有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76人。

专任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甘肃省教学名师和甘肃省飞天学者各1人,甘肃省优秀专家和宝钢优秀教师各2人。

【总页数】1页(P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政工作路径探析——以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师思政工作为例
2.弦歌相继培育时代新人初心不改服务全民健康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3.兰州大学药学院简介
4.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简介
5.兰州大学法学院简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国家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如何培养拔尖专业人才市管拔尖人才是什么青年培养的建议篇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兰州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化学学科培养方案一、培养定位与目标为了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培养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基础学科领域拔尖人才,经教育部批准,兰州大学从2011年开始实施“化学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为保证该计划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二、基本要求入选本培养计划的学生,应对科学研究和化学学科具有浓厚的兴趣、基础知识扎实、创新愿望强烈、心理素质良好、培养潜能突出,有望成长为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行列。

三、培养方式新生进校后,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笔试和面试进行选拔。

聘请学术造诣深厚、具有国际视野的相关学科知名专家学者担任选拔小组成员。

由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牵头,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博士生导师等组成专业指导小组、课程教学小组,负责学生的培养工作。

“化学学科拔尖学生”的学制、学分、学时和培养措施如下:1.学制一般为四年,学生完成培养计划后可申请提前毕业,最短不少于三年。

2.总学分不少于140学分,总学时不少于2911学时。

3.培养措施(1)配备导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培养从入学开始确定导师小组,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及人格培养等进行指导;从第二学年开始,根据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的结果,为学生确定专业导师。

专业导师需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优先配备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为导师,每位专业导师指导同一届学生1-2名。

专业导师每周至少应就学业及科学研究与学生讨论交流一次。

如有必要,学校将为入选培养计划的本科生制定、实施个性化的课程培养体系并提供条件支持。

(2)开设专业研讨班由专业导师对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训练。

通过研讨班开展学科专题研讨,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参加。

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以兰州大学为例

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以兰州大学为例

够准确。
表 1 调 查 对 象 对 现 行 本 科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的整 体 评 价
非 常 满 意 比较 满 意 不 太 满 意 很 不满 意 百 分 比 37 . 4 . 16 4 . 51 95 . %
( ) 科 生对 思 想 政 治 、 共 外语 、 学 信 息 基 础 、 育 二 本 公 大 体 以 及 体 育 课 程 实 际效 果 的整 体 评 价
多 问 题 , 科 之 间 的 发 展 还 不 平 衡 , 才 培 养 目标 的 定 位 不 学 人

调 查 设 计
为 了 解 目前 我 国研 究 型 大 学 本 科 人 才 培 养 现 状 以 及 存 在 的 主 要 问 题 , 便 有 针 对 性 地 对 研 究 型 大 学本 科 人 才 培 养 以 工 作 提 出 建 设性 建议 和 解 决 思 路 。笔 者 于 2 0 0 9年 1 1月 对 兰 州 大 学 现行 本 科 人 才 培 养 现 状 进 行 了 问 卷 调 查 。 问 卷 的 设 计 包 括 四 个方 面 : 程 设 置 、 学 管 理 、 践 教 学 、 园 文 课 教 实 校 化 建 设 。对 问卷 中课 程 设 置 的 相 关 问 题 进 行 信 度 系 数 检 验 得 到 a . 4 。 本 次 调查 研 究 以兰 州 大 学 2 1 一0 7 8 0 0届 在 校 本 科 生 为 调 查对 象 , 层 随 机 抽 取 5 0个样 本 。 为保 证 调 查 对 象 分 0
型人 才为理念 , 立普通教 育与专 业教 育相融合 的课 程 体 系, 确 建立 健 全教 学 质量 保 障体 系 , 导讨 倡
论 式 、 究 式 和 启 发 式 的教 学 方 法 , 强 本 科 生 科 研 能 力 的 训 练 , 生之 间 形 成 一 个 科 研 共 同 体 , 研 加 师 营 造 建 设 性 的 校 园环 境 。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简介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简介

兰州⼤学公共卫⽣学院始建于1959年,当时为卫⽣系,是西北五省最早建⽴起来的公共卫⽣学专业。

卫⽣部为了加强卫⽣系师资⼒量,于1960年和1961年先后由哈尔滨医科⼤学卫⽣系和北京医师进修学院抽调16名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并于1959年开始招收卫⽣专业本科⽣50⼈。

后因三年⾃然灾害,遵照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的⽅针和“⾼教60条”,进⾏了院系调整,1962年撤消了卫⽣系,所招学⽣全部并⼊医疗系学习。

1984年根据⽢肃省卫⽣防疫⼯作的需要,经上级批准恢复公共卫⽣系建制。

1989年根据国家专业名称的调整,易名为预防医学系。

在2001年更名为公共卫⽣学系,2002年6⽉更名为公共卫⽣学院,学院更名之际,特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南京⼤学陈洪渊教授担任名誉院长和兼职教授。

2004年11⽉随着兰州医学院并⼊兰州⼤学,2005年1⽉组建兰州⼤学公共卫⽣学院。

我院下设劳动卫⽣与环境卫⽣学研究所、卫⽣毒理学研究所、流⾏病与卫⽣统计学研究所、营养与⾷品卫⽣学研究所、⼉少卫⽣与妇幼保健学研究所、社会医学与卫⽣事业管理研究所。

现有教职⼯46⼈,其中教授6⼈,副教授13⼈,具有博⼠学位的3⼈,具有硕⼠学位的22⼈。

我院教师中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跨世纪学术带头⼈,⽢肃省“333⼈才⼯程”⼀、⼆层⼈选等。

现有博⼠⽣导师1⼈,硕⼠⽣导师14⼈。

另外,我们还与省、市和区疾病控制中⼼、卫⽣监督所和妇幼保健站协作建⽴了⽣产实习基地,并聘请该单位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担任我院兼职教授或副教授。

公共卫⽣学院(系)现已为国家培养预防医学专业本科⽣、营养与⾷品卫⽣专业专科⽣、妇幼卫⽣专业专科⽣、卫⽣检验专业专科⽣上千⼈,作为卫⽣部⿏疫防治⼈才培养基地,已为全国10省市培养⿏防专门⼈才近百⼈。

我院从1985年开始招收环境卫⽣学专业硕⼠研究⽣。

1986年招收劳动卫⽣学专业硕⼠研究⽣。

经过多年的努⼒,我院分别于1993年、1995年和2003年先后获得劳动卫⽣与环境卫⽣学、卫⽣毒理学、流⾏病学与卫⽣统计学、营养与⾷品卫⽣学、⼉少卫⽣与妇幼保健学、社会医学与卫⽣事业管理6个⼆级学科的硕⼠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级学科点,进⼀步加强了研究⽣培养⼯作。

国家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国家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国家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国家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兰州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化学学科培养方案一、培养定位与目标为了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培养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基础学科领域拔尖人才,经教育部批准,兰州大学从XX年开始实施“化学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为保证该计划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二、基本要求入选本培养计划的学生,应对科学研究和化学学科具有浓厚的兴趣、基础知识扎实、创新愿望强烈、心理素质良好、培养潜能突出,有望成长为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行列。

三、培养方式新生进校后,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笔试和面试进行选拔。

聘请学术造诣深厚、具有国际视野的相关学科知名专家学者担任选拔小组成员。

由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牵头,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博士生导师等组成专业指导小组、课程教学小组,负责学生的培养工作。

“化学学科拔尖学生”的学制、学分、学时和培养措施如下:1.学制一般为四年,学生完成培养计划后可申请提前毕业,最短不少于三年。

2.总学分不少于140学分,总学时不少于2911学时。

3.培养措施配备导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培养从入学开始确定导师小组,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及人格培养等进行指导;从第二学年开始,根据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的结果,为学生确定专业导师。

专业导师需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优先配备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为导师,每位专业导师指导同一届学生1-2名。

专业导师每周至少应就学业及科学研究与学生讨论交流一次。

如有必要,学校将为入选培养计划的本科生制定、实施个性化的课程培养体系并提供条件支持。

开设专业研讨班由专业导师对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训练。

通过研讨班开展学科专题研讨,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参加。

专业导师每个月至少安排两次研讨活动。

兰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

兰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范为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实现本科培养目标,对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特做如下规定。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组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组成包括:论文封面、目录、论文题目、作者、单位、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标题、作者英文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论文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内容。

1. 论文封面封面是论文的外表面,提供应有的信息,并起保护作用。

论文封面格式见附件6:兰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封面。

2. 目录论文必须设有目录页,目录页由论文的中文摘要、英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

3. 题目题目宜简明扼要,不宜过长。

题目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共知共用的缩略词、字符、代号等4. 署名署名应置于题目下方5. 单位在作者署名下面注明所在学校、学院等详细通讯地址。

6. 中文摘要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以300字为宜。

尽量避免使用公式和非规范符号术语,不出现图、表、化学结构式。

7.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选取出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词或词组。

每篇论文中应列出3~8个关键词,置于中文摘要之后。

8. 英文标题所述含义与中文标题相对应(9、10、11、12均应与中文相应内容相对应)。

9. 作者英文名10. 单位英文名11. 英文摘要12. 英文关键词13. 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论文的思路和结构安排应当符合“提出论点,通过论据或数据对论点加以论证”的要求。

论文表述清晰、简明扼要。

论文正文以文章内容可分为论述性论文(包括文科类论文与理、工、医、农类综述性论文)和实验性论文(主要为理、工、医、农等学科)。

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在学科类型和论文特点选择文章的主要框架结构类型。

以上两种类型论文的主要框架结构应分别为:1)论述性论文:前言、主要论点、讨论或结论等;2)实验性论文: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等;正文的结构分别以1、1.1、1.1.1、1.1.2….等树层次格式依次标出。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兰州大学教育学专业设置于2002年,依托的学科是教育学院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教育经济与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目前,该专业有专任教师14名,其中有教授4名,副教授4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目前,在全国89所高校中设置教育学本科专业,其中有12所“211工程”大学设有该专业,3所“985工程”大学设有教育学专业,兰州大学也是“985工程”大学中唯一设置教育学专业的综合性大学。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的教育学专业的特色是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的,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在设置本专业的全国89所院校中,兰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历年来的生源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较好的智力基础,生源质量列89所院校前茅。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应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和唯物主义世界观,积极进取的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习惯。

有较为宽广的学术视野和知识面,系统扎实的教育学专业知识、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工作能力;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态和审美观。

该专业的毕业生须通过继续深造,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直接就业的毕业生可在各行各业从事管理、文案、产业经营等工作。

三、专业基本要求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专业基本要求包括:1。

具备较为系统的教育学科和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与教育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2。

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比较熟练地掌握和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和统计工具,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3。

熟悉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和基本教育法规,了解教育科学的理论前沿、教育改革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4。

初步具备用教育学视角和多学科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流利、严密、丰富的口头表达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自学能力和组织管理、独立生活能力。

公共卫生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公共卫生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公共卫生预防、控制、管理与研究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公共卫生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要求1. 掌握公共卫生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营养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学等。

2. 具备开展公共卫生预防和控制工作的能力,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公共卫生监测和评估等。

3. 熟悉公共卫生政策和法规,了解公共卫生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4.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设置1. 核心课程: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营养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学、公共卫生学原理等。

2. 拓展课程: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公共卫生监测与评估、卫生经济学等。

3. 实践课程:包括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共卫生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教学:通过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方式,使学生深入实际,了解公共卫生工作的实际情况,提高其实践能力。

五、培养特色1. 强化实践教学: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注重学科交叉:鼓励学生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3. 关注公共卫生前沿:及时引入公共卫生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最新的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

六、毕业要求1. 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任务。

2. 通过毕业考试和毕业论文答辩,达到毕业要求。

3.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备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大学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是医学和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之间的一个交叉学科群,主要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应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预防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宏观与微观管理问题和政策问题。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于2002年设立,学习内容包括卫生法规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体制、卫生资源配置、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险、医院管理等。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所拥有专业师资1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

2003年获得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硕士导师9人,已成为了西部培养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

本专业主要为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医疗机构、医疗保险机构、研究机构等相关机构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研究人才。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综合院校优势,注重本科生管理学基础、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和发展,要求学生具备较系统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基础知识,较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技术与方法。

学院一直重视本科生实习基地建设,与省内外各级各类公共卫生机构协作建立教学科研基地.包括在省、市和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和甘肃省妇幼保健医院建立教学科研基地,省外科研教学基地包括北京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新疆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高本科生岗位胜任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
定位: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二十一世纪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岗位胜任能力的高水平卫生事业管理专门人才。

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扎实系统的自然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卫生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利用行为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科学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毕业后能够适应卫生管理、医院管理、卫生监督等相关工作的需要,具备能够进行终身学习和在医药卫生管理领域内进一步深造能力,开展一定的卫生管理和卫生政策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

三、专业的基本要求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
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意为祖国的卫生事业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和一定的美学素养;
3。

自觉建立、强化和维护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价值.认识卫生事业管理工作的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以及公共(卫生)管理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4.以严谨的科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履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崇高使命。

5.以深切的人文关怀珍爱健康,敬畏生命。

6.维护卫生服务公平性,捍卫公众健康利益。

7.尊重文化多样性,理解公共卫生问题相关亚文化,尊重个人权益和隐私。

8.尊重知识产权,恪守学术道德规范。

9.具备自主和终身学习意识,适应管理、技术和社会的快速变化。

(二)知识和技能
1.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将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掌握现代卫生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卫生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
基本能力.
3.熟悉公共卫生领域医学基础、现代医学基础和常见疾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具备应用现代管理程序处理卫生行政和科室事务的能力.
4.了解分析和评估卫生资源配置、卫生服务公平和效率的基本知识;具备公共卫生项目设计、实施和评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卫生政策开发意识,了解卫生政策分析和评估的基本知识。

5.具备循证思想以及循证管理与决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卫生相关法律和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具备依法实施卫生监督、监测和疾病控制的基本能力。

6.具备与政府部门、相关机构和组织、媒体、公众、同事及其他卫生专业人员进行口头和书面有效沟通和互动的基本技能;具备促进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对公共卫生问题的意识,以及从专业角度策划和动员卫生相关资源的基本能力。

7.了解全球公共卫生状况及动态,以及各类国际卫生组织和相关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8.具备社会学定性调查技能,以及整理、归纳、总结和提炼定性资料的能力;具备收集、分析、解释和表达定量资料的能力。

9.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各种数据源检索和分析卫生相关信息的能力;具备比较和判断不同来源和性质的各类信息,从中发现问题,并在分析或解决问题中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

10.具有必备的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和文字秘书专业知识,掌握从事文字秘书工作所需要的业务技术和专业技能;具备适应卫生管理和其他部门行政科室办公事务与文字处理等第一线岗位需要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11.具有适应基层单位工作所需要的创业、创新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刻苦耐劳的毅力。

能履行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神圣义务。

12.熟悉现代办公设备的基本结构和相关知识,具备熟练使用和定时保养的能力。

13.掌握卫生法规和卫生工作管理规范,具备依法行政和防范、调解、处理医疗纠纷的能力。

14.熟悉公共关系学和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和行为规范,具备良好的社交能
力和思想沟通能力,能够领会领导意图、实现工作目标.
15.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为接受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所需要的计算机与外语应用能力。

16.掌握一门外语的读、写、听、译与会话能力,能够参加一般性外事活动.
四、专业的学制与学分
学制:四年。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但最长修业年限不超过6年,具有学籍年限不超过8年。

学位:完成本专业学业,修满177学分,其中必修课140学分,课外活动与实践教学环节25学分,选修课至少选修12学分(通识选修课6学分,专业选修课6学分),并通过卫生事业管理能力综合测评,同时符合有关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五、专业主干课程、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
主干课程:基础医学、信息技术基础、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管理科学
专业主干课程:临床医学概论、组织行为学、现代管理学、流行病学、公共卫生概论、行政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医院管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监督学.
特色课程:公共卫生概论、预防医学新进展、统计软件应用、卫生信息管理学、卫生项目管理与评价、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实践(卫生事业管理各专业课整合课程)
精品课程(省级):流行病学
六、课程体系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
课程体系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总表
必修课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专业选修课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备注:本专业学生在上述课程中至少选修6学分.
通识选修课
学校开设“大学语文”、“文科物理”、“文科数学"等近百门通识选修课(含公共选修课),学生根据专业所属学科类跨学科至少选修6个学分.
科研创新学分
创新实践学分:本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创新实践活动获得不高于3学分的创业实践学分。

也可以通过下列创新活动取得学分:
1、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君政学者项目(君应为“上竹下君”)、国家理科基地学生科研训练项目,项目第一完成人计3学分,其他完成人计2学分;完成兰州大学本科教学工程专项经费支持的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兰州大学创新创业行动计划项目,项目第一完成人计2学分,其他完成人计1学分;完成各学院自筹经费设立的各类科研训练项目,项目完成人每人计1学分。

2、获得国家级大学生专业大赛特等奖、一等奖每人计3学分,二等奖每人计2学分,三等奖每人计1学分。

获得省级大学生专业类大赛特等奖、一等奖每人计2学分,二等奖每人1学分。

获得国际级大学生专业性比赛奖项的学分转换由所在学院参照本办法认定。

3、SCI、EI收录期刊以及CSCD刊物论文每篇计3学分,发明专利每项计3学分,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每篇计2学分,其他公开发行的刊物论文每篇计1学分.学生均应为第一作者或发明人.
七、本科生导师制
从第二学年起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每位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带2~3名本科生,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科学研究活动和思想品德培养.导师制将一直延续到完成专题实习和毕业论文。

八、考核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公共课程、自然科学课程、生物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等均按《兰州大学本科生学习管理办法》执行。

专业课程考核推行“三位一体”的综合考核制度。

每门课程的总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包括出勤情况、平时测验和课堂表现)30%、阅读报告(针对课程内容教师指定参考书目文献,学生阅读,并写出报告)20%、期末笔试占50%.
建立卫生事业管理能力综合测评制度,作为授予学位的必备条件,不计学分。

考评于最后一学年专业实习结束后组织实施,强调专业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包括生物医学、临床医学和专业课程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九、教学计划总体安排一览表
9
10
11
12
注:各学期周学时合计不包括任意选修课学时和社会实践环节。

13
十一、副修、双学位专业教学计划
本专业不适合跨专业门类作为双学位专业选修. 副修专业教学计划: 适合预防医学专业
十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体系确定后拟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