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专业知识-4-1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内容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内容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和诊治内科疾病。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人体脏腑经络系统、气
血津液等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 中医病因病机学说:了解中医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发展机制,
包括外感内伤、七情损伤、饮食不节等。
3. 中医诊断:学习中医四诊合参的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
诊和切诊等,通过观察、询问、听诊和按摩等手段进行疾病诊断。
4. 中医治疗原则:了解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并能根据具体病
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辨证用药、针灸、艾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5. 常见疾病诊治:学习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肝炎、
胃炎、高血压、糖尿病等。
6. 中医药学:了解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和功效,掌握中医常用药
物的使用方法和禁忌。
7. 中医养生保健:了解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预防
常见内科疾病的措施。
这些是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的基本内容,不同考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考生需要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掌握以上知识,并进行复习和模拟考试,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应试水平。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内容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内容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
以下是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的以下内容:
1. 人体解剖学:主要考察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在中医学中的意义和应用。
2. 经络学:主要考察经络系统的认识和应用,包括经络的基本概念、组织结构、生理作用和经络与脏腑的关系等。
3. 辨证论治:主要考察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思想、辨证分类和辨证方法,以及不同辨证方法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4. 饮食调节:主要考察饮食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包括饮食的宜忌、饮食的调节和饮食与疾病的关系等。
5. 饮水调节:主要考察饮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包括饮水的宜忌、饮水的调节和饮水与疾病的关系等。
6. 针灸学:主要考察针灸的基本概念、针灸的应用范围和针灸的治疗原理等。
7. 中药学:主要考察中药的基本概念、中药的分类和中药的性能作用等,以及中药的制作、服用和用药禁忌等。
8. 方剂学:主要考察方剂的基本概念、方剂的分类和方剂的性能作用等,以及方剂的组成、服用方法和方剂的临床应用等。
以上是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的主要内容,具体考试内容
可能因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而有所不同。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内科学一、名解1、真头痛:为头痛的一种特殊重症, 其特点为起病急骤, 多表现为突发的剧烈头痛, 持续不解, 阵发加重, 手足逆冷至肘膝, 甚至呕吐如喷, 肢厥、抽搐。
2、眩晕: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 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
二者常同时并见, 故统称为“眩晕”。
3、关格:是以脾肾虚衰,气化不利,浊邪壅塞三焦,而致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为临床特征的危重病证。
4、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5、血证: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
6、自汗: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7、盗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
8、外感表实无汗为刚痉,表虚有汗为柔痉。
9、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
10、颤证是指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二、填空、选择1、积聚:病因:情志失调、饮食所伤、感受寒邪、病后所致;病机:气机阻滞,瘀血内结,聚证以气滞为主;积证以血瘀为主;病位:肝脾。
食滞痰阻证—临床表现:腹胀或痛、腹部时有条索状物聚起,按之胀痛更甚,便秘,纳呆,舌苔腻,脉弦滑等。
2、鼓胀:病变脏器:主要在于肝脾, 久则及肾。
3、内伤头痛病因:情志不遂、饮食劳倦、跌扑损伤、体虚久病、禀赋不足、房劳过度;风寒头痛特点: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或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内伤头痛常见证型:肝阳、血虚、痰浊、肾虚、淤血头痛。
痰浊头痛:临床表现:头痛昏蒙, 胸脘满闷, 纳呆呕恶, 舌苔白腻, 脉滑或弦滑。
治法: 健脾燥湿, 化痰降逆。
代表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
药物:半夏、陈皮; 白术、茯苓; 天麻、白蒺黎、蔓荆子。
最全面的中医内科学重点笔记
一、考研及面试需记的知识点,比较全面的中医内科精华部分,重点知识点记忆二、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三、中医内科古称“疾医”、“杂医”、“大方脉”,外感病主要指《伤寒论》及《温病学》所说的伤寒、温病等热性病,它们主要由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疫疠之气所致,其辨证论治是以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的生理、病理理论为指导。
内伤病主要指《金匮要略》及后世内科专著所述的脏腑经络病、气血津液病等杂病,它们主要由七情、饮食、劳倦等内伤因素所致,其辨证论治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理论为指导。
二、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一)...萌芽阶段(殷周时期)(二)...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三)...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四)...成形阶段(明清时期)明代,薛己的《内科摘要》是首先用“内科”命名的著作,王纶在《明医杂著》中指出: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完素,杂病用丹溪。
明清时期,杂病和外感病的理论有很大的发展。
杂病方面,《景岳全书,杂证谟》主张“人体虚多实少”,慎用寒凉攻伐;赵献可强调命门之火;叶天土有“久病人络”之论。
这一时期的专病论著明显增多,如《慎柔五书》《理虚元鉴》《疟论疏》《血证论》《中风论》等,对中医内科学的形成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尤其温病学家的成就,如叶天士的《外感温热篇》首创卫气营血辨证,成为后世诊治温病的准绳;薛生白的《湿热病篇》对湿热病证的发挥,充实了温病学说的内容;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提出三焦辨证,完善了内科热病学术体系,为中医传承做了大贡献.三、中医内科学疾病学要点疾病的发生形式、轻重缓急、病证属性、演变转归等,往往也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或制约。
(一)体质因素(二)病邪因素(三)情志因素(四)行为因素(五)时间因素:大多疾病一般有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变化规律。
(六)地域因素:《诸病源候论〃瘿候》说:“诸山《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指出瘿病的发生与水土有关咳痰色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咳痰黄而稠者属热;咳痰白而粘者属阴虚、属燥;咳痰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属气虚、属寒;咳嗽喉痒,痰为泡沫状者,属风痰咳嗽;咳痰粉红呈泡沫样者属阳虚血瘀络伤;咳吐铁锈色痰或痰中带血或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络伤;咯吐脓血腥臭痰,则为热壅血瘀之肺痈.又如腹痛部位不固定,多为气滞腹痛;腹痛固定,痛如锥刺,多为瘀血腹痛。
中医内科学专业实践知识-4-2
中医内科学专业实践知识-4-2(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总题数:10,分数:10.00)1.胸痹患者,女,45岁。
胸闷如窒而痛,气短喘促,肢体沉重,体胖痰多,舌苔浊腻,脉滑。
其证候是∙A.饮邪上犯∙B.痰浊壅塞∙C.心血瘀阻∙D.寒凝气滞∙E.气虚血瘀(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胸闷如窒而痛是痰浊内阻,痹阻心脉,气血不能正常流通;气短喘促,肢体沉重,体胖痰多是痰湿偏盛;舌苔浊腻,脉滑痰湿内盛之象。
2.行痹患者,关节疼痛,以肩、肘等上肢关节为甚。
治疗应加用∙A.杜仲、桑寄生、巴戟天∙B.独活、牛膝、防己、革血∙C.羌活、白芷、威灵仙、姜黄∙D.川乌、草乌∙E.白花蛇、乌梢蛇(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羌活、白芷、威灵仙、姜黄善上行,通经达络,祛风胜湿。
3.王某,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腹痛,里急后重,饮食乏味,中脘饱闷,头身困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证属∙A.寒湿痢∙B.休息痢∙C.噤口痢∙D.虚寒痢∙E.阴虚痢(分数:1.00)A. √B.C.D.E.解析:4.患者,女,50岁。
低热,头晕眼花,心悸不宁,面白少华,唇甲淡白,舌质淡,脉细。
其治法是∙A.益气养血∙B.益气健脾∙C.滋阴清热∙D.活血化瘀∙E.疏肝清热(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血虚失养致低热,头晕眼花;心悸不宁,面白少华,唇甲淡白,舌质淡,脉细。
治宜益气养血。
5.患者,女,40岁。
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语无伦次,不思饮食,舌苔腻,脉弦滑。
其治法是∙A.疏肝理气,活血化瘀∙B.清肝泻火,解郁和胃∙C.理气解郁,化痰开窍∙D.理气活血,宁心定志∙E.顺气化痰,清肝泄热(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以诊断患者为肝气郁滞,脾失健运,痰郁气结,蒙蔽神窍所引起的癫证。
(完整版)中医内科学重点知识
第一章肺系疾病第一节感冒一、定义: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
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二、源流:1、《内经》提出病因和主证。
2、《伤寒论》认识到风寒感冒有轻重之别。
3、《诸病源候论》倡导时行致病。
4、《仁斋直指方》首提感冒一名。
5、《丹溪心法》认为病位在肺,提出治疗大法。
6、《类证治裁》提出时行感冒之名。
7、从温病学说兴起之后,把风热感冒纳入温病的卫分证,创立了银翘散、桑菊饮等著名方剂。
三、病因病机:(一)发病学特点:卫外功能减弱,外邪乘袭致病。
(二)病理关键:邪袭肺卫,以卫表失和为主。
(三)病理性质有寒热两类:(四)预后良好,少有传变。
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寒热虚实、辨不同兼夹、辨虚实(二)、治疗原则:解表达邪(三)、分型论治:1、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加减4、气虚感冒:参苏饮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五、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诊断、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诊断六、预防及预后第二节咳嗽一、定义:由于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脏腑功能失调伤及于肺)各种因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出现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时,谓之咳嗽病。
二、源流:1、《内经》论述咳嗽的病因病理。
2、《景岳全书》明确分为外感内伤两类。
提出了治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治内伤咳嗽甘平养阴为宜的著名观点。
3、《医学正传》强调调畅气机。
4、《医门法律》论述燥的病机和治法,提出温润、凉润两大方法。
5、《医宗必读》谈治疗咳嗽的动静原则。
6、《临证指南医案》进一步谈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治疗。
7、解放以后:三、病因病机:1、病位主要在肺,与肝脾肾有关。
2、病理特点是邪干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3、病理演变:外感咳嗽的四条演变、内伤咳嗽的四条演变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外感内伤(二)、治疗原则:外感咳嗽:祛邪利肺;内伤咳嗽:调理脏腑、祛邪止咳(三)、分型论治:(1)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凉燥用杏苏散(2)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证: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平稳后可用六君子汤2、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3、肝火犯肺证: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4、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五、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的鉴别、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的鉴别六、感冒与咳嗽的疾病转化、外感内伤咳嗽的转化第三节哮证一、定义: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其特征是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缓解后一如常人,重证反复发作者在缓解期亦常有气短。
中医内科学考试常考知识点总结(精)
中医内科学》课程考试常考知识点第一篇肺系病证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咳嗽痰湿蕴肺证的治法和主方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哮病的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证的治法和主方喘证病位:在肺和肾涉及肝脾喘证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上实下虚喘证的概念治法和主方喘证表寒肺热痰浊阻肺肾虚不纳证的治法和主方肺痈的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肺痈四期的治疗原则和主方肺痨的临床特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肺痨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肺痨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肺痨肺阴亏耗证气阴耗伤证的治法和主方《十药神书》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肺胀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于心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肺胀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第二篇心系病证心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心悸基本病机:虚证:气血阴阳亏耗心失所养实证:痰饮气火扰乱心气心主不安惊悸和怔忡的鉴别心悸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治法和主方胸痹的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基本病机:心脉痹阻(阳微阴弦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气虚阴伤阳衰及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标实:瘀血寒凝痰浊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胸痹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主治和主方不寐的基本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不寐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痴呆和癫证的鉴别癫狂的基本病机痫证的临床表现基本病机痴呆的基本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标实——第三篇脾胃系病证胃痛的病位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胃痛的辨证要点: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胃痛寒邪客胃证肝气犯胃证胃阴不足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肝失疏泄犯胃乘脾可导致胃痛呕吐泄泻,其病机治法和主方有何异同呕吐病位病因病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治疗原则:和胃降逆止呕呕吐治疗的证型治法和主方口壹膈的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标实——辨证论治证型主方呃逆的基本病机: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呃逆治疗原则:理气和胃,降逆止呃泄泻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与肝肾密切相关泄泻基本病机其病理因素离不开湿泄泻治疗原则:健脾化湿暴泻:湿盛为主重用化湿;久泻:脾虚为主当以健脾泄泻湿热伤中证肝气乘脾证脾胃虚弱证肾阳虚衰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痢疾的临床特征: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粘冻痢疾的基本病机:邪蕴肠腑,气血雍滞,传导失司,脂络受伤而成痢辨证要点:辨虚实;辨气血湿热痢疫毒痢阴虚痢休息痢的治法和主方刘和间提出: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便秘病位:在大肠,与肺脾胃肝肾有关便秘肠胃积热证阴寒积滞证阳虚寒凝证的治法和主方第四篇肝胆系病证胁痛的病位:在肝胆,与脾胃及肾有关基本病机:肝气郁滞,络脉失和胁痛的病理性质:有虚有实,实多虚少(实证——虚证——胁痛辨证要点:辨在气在血,辨属虚属实治疗原则:疏肝和络止痛胁痛肝气郁结证肝络失养证的治法和主方黄疸的临床特征病位:脾胃肝胆基本病机:湿邪困遏,脾胃运化失健,肝胆疏泄失常, 胆汁泛溢肌肤病理性质:阳黄:湿热阴黄:寒湿辨证以阴阳为纲阳黄热重于湿湿重于热疫毒炽盛证的主方阴黄寒湿阻遏证的主方阳黄阴黄急黄的鉴别积聚的病位:肝脾基本病机:气机阻滞,瘀血内结积证的治疗原则:初期消散中期消补兼施后期养正除积鼓胀与水肿的鉴别鼓胀的病位:在肝脾,久则及肾基本病机: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鼓胀证治的证型和主方关于逐水法应用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头痛引经药的应用太阳头痛: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 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吴茱萸藁本头痛辨证要点:辨外感与内伤;辨头痛的部位:(——头痛风寒证风热证风湿证肝阳证瘀血证痰浊证的主方眩晕病理性质:虚实夹杂,以虚者居多眩晕痰浊中阻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素问》病机十九条: “诸风掉,皆眩属于肝。
中医内科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医内科学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医学基础知识1.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内脏器的功能、病理变化及其治疗。
它通过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结合中医理论,辨证论治,运用针灸、中药等治疗手段,以达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
2.中医内科的诊断方法中医内科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其中望为观察患者面色、舌象、脉象等外部表现;闻为听取患者自述的症状和病史;问为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询问;切为对患者的脉象、舌像进行切诊,以获得患者的体内病情信息。
3.中医内科疾病分类中医内科疾病按病因可分为外感病、内伤病和其他病等;按疾病的发病特点可分为急性病和慢性病等;按脏腑病位可分为肝病、心病、脾病等。
4.中医内科治疗方法中医内科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疗法、中药疗法、按摩疗法、饮食疗法、气功疗法等。
其中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达到治病目的;中药疗法通过草药配伍,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5.中医内科与西医内科的区别中医内科主要通过辨证施治,调理全身,强调治未病,西医内科主要通过医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药物治疗,强调治病救人。
二、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高血压病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持续两次及以上。
诊断时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动态血压监测、心电图、心脏彩超等。
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改善、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
2.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诊断时需要进行空腹血糖检测、餐后血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等。
治疗主要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中药治疗和胰岛素治疗等。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一种心脏疾病。
诊断时需要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测、冠脉造影等。
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4.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发生的溃疡。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整理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整理
一、中医内科学概述
1、辨病论治的基本原则:以阴阳调和为主,运用辩证思维和方剂治疗。
2、内科学的治疗原则:托和养法,温补调理,固本培元。
3、内热与外热的界定:内热主要指肝脾阳明气血的病变,包括血热,
气热,湿热等;外热主要指病变的肌皮肤,表现为热毒、湿毒等。
二、气机学
1、气机学概述:气机学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人体有气
津液入脏络,进而构成中、外气机的关系。
2、气机分类:三焦、经络、腠理、筋骨、络脉等。
3、气机的作用:三焦气机主要调整内脏的活动,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经络气机主要调节内脏的活动,维持两脏相应的健康;腠理气机主要调节
体内的气机循环;筋骨气机主要调节肌肉的活动,维持关节的正常运动;
络脉气机主要调节脉血活动,保持血液循环畅通。
三、内分泌学
1、内分泌的概念:内分泌是由腺体发出的有组织的分泌物,在血液中
传递至身体的其它器官,直接影响身体各机能的体内调节系统。
2、内分泌器官:主要是脑下垂体、垂体、胰腺、性腺、肾上腺、甲状
旁腺等。
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刷题笔记
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刷题笔记1.既能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又能凉血消痈,除烦安神的药物是 [单选题] *A.丹参(正确答案)B.郁金C.五灵脂D.红花E.桃仁答案解析:丹参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2.下列不属于鸡血藤主治病证的是 [单选题] *A.月经不调B.风湿痹痛C.肢体瘫痪D.小便不利(正确答案)E.血虚萎黄答案解析:鸡血藤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血虚萎黄。
3.鸡血藤的功效是 [单选题] *A.行气活血,补血调经B.活血止痛,舒筋活络C.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正确答案)D.活血调经,祛风通络E.行气活血,祛风止痛答案解析:鸡血藤功效: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4.生用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血下行,制用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 [单选题] *A.骨碎补B.丹参C.五灵脂D.鸡血藤E.牛膝(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牛膝用法:煎服。
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宜生用;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骨碎补功效: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丹参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五灵脂功效: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鸡血藤功效: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5.功效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单选题] *A.艾叶B.五灵脂C.郁金D.益母草(正确答案)E.没药答案解析:益母草功效: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艾叶功效: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五灵脂功效: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郁金功效: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没药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6.皂荚的功效为 [单选题] *A.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止痛,解毒散结B.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C.降气化痰,降逆止呕D.燥湿化痰,祛风解痉E.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皂荚的功效: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
7.既能活血祛瘀,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 [单选题] *A.桃仁(正确答案)B.苦杏仁C.柏子仁D.紫苏子E.红花答案解析:桃仁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中医内科学(专业版)
中医内科学(专业版)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中医药在内科领域的应用。
本文档旨在介绍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相关内容。
1. 中医内科学概述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研究中医药在治疗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它基于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结合中医药的临床经验,旨在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调节,达到治疗疾病和提升健康的目的。
2.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和脏腑学说等。
这些理论构成了中医内科学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人体的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指导中医医生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决策。
3. 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
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面色和舌脉等,听取患者的声音和病史,询问患者的症状和体验,以及进行脉诊等手法,中医医生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进而指导治疗方案的确定。
4. 中医内科学的治疗方法
中医内科学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艾灸治疗、推拿按摩等。
其中,药物治疗是中医内科治疗的核心方法,通过使用中药调配合理的方剂,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调节,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5. 中医内科学的应用领域
中医内科学的应用领域涵盖了多种内科疾病,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
中医内科学在这些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和健康管理手段。
以上是对中医内科学的简要概述,希望本文档对您对该学科有所了解。
如需深入研究,请参考相关专业教材和文献。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笔记(全)
鹿角胶,紫河车,当归,酸枣仁,远志)
七·肺痿 肺痿是指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常伴有气短气促为主症的肺脏慢性虚损性疾病。 病位:肺,与脾胃,心,肾关系密切。 病机: 病机关键:肺叶痿弱不用。 1.久病损肾 2.误治伤津 3.粉尘伤肺 治疗原则:补肺生津。 分证论治: 1.虚热-滋阴清热,润肺生津-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麦门冬,人参,甘草,大枣,粳米,桑叶,石膏,阿胶,
橘红)
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化痰止咳-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青黛,蛤壳) 7.肺阴亏耗-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桑叶,扁豆,甘草) 三·哮病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 喘疾患。 病位:肺脾肾。 病机: 病机关键:痰阻气道,气道挛急。 1.外邪侵袭 2.饮食不当 3.情志失调 4.体虚病后 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白芍,远志,五味子)
5.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六味地黄丸加减(山茱萸,山药,甘草,茯苓,熟地,枸杞子) 6.心肾阳虚-益气温阳,通络止痛-参附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桂枝,附子,人参,熟地,山药,山茱萸,牡丹皮,
茯苓,泽泻,附子,肉桂)
小天才·著
4
中医内科
三·心衰 心衰是以心悸、气喘、肢体水肿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多继发于胸痹心痛,心悸等疾病,是各种心脏疾病的 最终转归。 病位:心,与肺脾肾肝关系密切。 病机: 病机关键:心失所养,心血不运,血脉痹阻。 1.外邪侵袭 2.饮食不节 3.情志失调 4.劳逸失度 5.年老久病 6.禀赋异常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补益心气。 分证论治: 1.气虚血瘀-益气活血化瘀-保元汤合桃红饮(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尾,威灵仙,黄芪,党参,麦门冬,丹参, 檀香,砂仁,酸枣仁,葛根,桂枝,甘草) 2.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生脉散或当归补血汤(麦冬,五味子,人参,当归,黄芪) 3.阳虚水泛-温阳活血利水-真武汤(茯苓,白术,芍药,附子,生姜) 4.痰饮阻肺-化痰逐饮活血-苓桂术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葶苈子,大枣) 5.阴竭阳脱-益气回阳固脱-参附注射液 四·不寐 不寐是因为阳不入阴所引起的,以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病位:心,与肝脾肾胃胆关系密切。 病机: 病机关键:阳不入阴。 1.化源不足,心神失养 2.阴虚火旺,阴不敛阳 3.心虚胆怯,心神不宁 4.痰热实火,扰动心神 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分证论治: 1.实证 1)肝郁化火-清肝泻火,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车前草,泽泻,木通,
中医内科学专业知识
中医内科学专业知识[单项选择题]1、胁痛虽有虚实之分,但其病变主要涉及()A.气与血B.寒与热C.肝与胆D.肝与肺E.阴与阳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2、痰湿中阻型"眩晕"的特点是()A.眩晕头重如蒙B.眩晕动则加剧C.眩晕耳鸣,头痛且胀D.眩晕且精神萎靡E.眩晕头痛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3、治疗疫毒痢首选方剂是()A.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B.芍药汤加减C.连理汤加减D.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加减E.不换金正气散加减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4、瘀结水留型鼓胀的主症是()A.腹大胀满,脉络怒张B.腹大胀满,如囊裹水C.腹大胀满,早宽暮急D.腹大胀满,脘腹撑急E.脘腹坚满,痛如针刺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5、血证治疗可归纳为三原则,是()A.治虚、治气、治瘀B.治火、治气、治虚C.治风、治气、治火D.治火、治气、治血E.治虚、治瘀、治风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6、下痢赤白重用()A.血药B.气药C.补之D.温之E.通之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7、下列哪一项不是瘀血阻络胁痛的特点()A.胁肋刺痛B.胸闷腹胀C.痛有定处D.入夜痛甚E.舌质紫暗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8、风暑夹湿证多发生在()A.暑热之时B.春夏温暖之时C.夏秋之交D.晚秋气燥之时E.冬春两季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9、《金匮要略》认为黄疸病当以多少天为期()B.20天C.30天D.18天E.36天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10、阳虚水泛型肺胀的治法是()A.温肺散寒,降逆涤痰B.清肺泄热,降逆平喘C.涤痰祛瘀,泻肺平喘D.补肺纳肾,降气平喘E.温肾健脾,化饮利水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11、患者,女,36岁。
胃脘胀痛经治疗后未见好转,而见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口干口苦,舌红苦黄,脉弦数。
治疗宜()A.柴胡疏肝散B.大柴胡汤C.逍遥散D.养胃汤E.化肝煎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12、疫毒炽盛所致的急黄,宜选用()A.至宝丹B.安宫牛黄丸C.紫雪丹D.犀角散E.藿香正气散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13、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虚劳病中心气虚的主症()A.口舌生疮B.心悸气短C.神疲体倦E.舌淡苔白脉弱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14、实喘痰浊阻肺证治以()A.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B.桑白皮汤C.麻杏甘石汤D.麻黄汤合华盖散E.五磨饮子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15、肺痨虚火灼肺证,治以()A.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B.月华丸C.血府逐瘀汤D.保真汤E.补天大造丸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16、肺痨肺阴亏损证,治以()A.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B.月华丸C.血府逐瘀汤D.保真汤E.补天大造丸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17、肺痨气阴耗伤证,治以()A.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B.月华丸C.血府逐瘀汤D.保真汤E.补天大造丸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18、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少动,见于()A.蓄血发狂B.癫证C.痫病D.郁证E.狂证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19、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见于()A.蓄血发狂B.癫证C.痫病D.郁证E.狂证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20、动而多怒,兴奋性精神失常,见于()A.蓄血发狂B.癫证C.痫病D.郁证E.狂证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21、癫证的治疗原则是()A.熄风通络B.舒筋解痉C.祛邪通络D.解郁散结,补虚益损E.理气解郁,畅达神机参考答案:E更多内容请访问《做题室》微信公众号[单项选择题]22、痹证的治疗原则是()A.熄风通络B.舒筋解痉C.祛邪通络D.解郁散结,补虚益损E.理气解郁,畅达神机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23、痉证的治疗原则是()A.熄风通络B.舒筋解痉C.祛邪通络D.解郁散结,补虚益损E.理气解郁,畅达神机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24、桑菊饮用于治疗()A.咳嗽风热犯肺证B.咳嗽痰湿蕴肺证C.咳嗽风寒袭肺证D.咳嗽风燥伤肺证E.咳嗽痰热郁肺证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25、桑杏汤用于治疗()A.咳嗽风热犯肺证B.咳嗽痰湿蕴肺证C.咳嗽风寒袭肺证D.咳嗽风燥伤肺证E.咳嗽痰热郁肺证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26、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用于治疗()A.咳嗽风热犯肺证B.咳嗽痰湿蕴肺证C.咳嗽风寒袭肺证D.咳嗽风燥伤肺证E.咳嗽痰热郁肺证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27、三拗汤合止嗽散用于治疗()A.咳嗽风热犯肺证B.咳嗽痰湿蕴肺证C.咳嗽风寒袭肺证D.咳嗽风燥伤肺证E.咳嗽痰热郁肺证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28、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为()A.脱汗B.黄汗C.战汗D.盗汗E.自汗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29、大汗淋漓,精神萎靡,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为()A.脱汗B.黄汗C.战汗D.盗汗E.自汗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30、发热口渴,烦躁不安,突然恶寒战栗,继则全身汗出者为()A.脱汗B.黄汗C.战汗D.盗汗E.自汗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31、噎膈的病变部位在()A.食道B.膈C.胃与膈D.主要在胃,与肝脾胆密切相关E.主要在胃,与食道密切相关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32、呕吐的病变部位在()A.食道B.膈C.胃与膈D.主要在胃,与肝脾胆密切相关E.主要在胃,与食道密切相关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33、呃逆的病变部位在()A.食道B.膈C.胃与膈D.主要在胃,与肝脾胆密切相关E.主要在胃,与食道密切相关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34、阴黄的主要治法是()A.温阳化湿B.逐瘀退黄C.清热利湿D.疏肝利胆E.健脾和胃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35、阳黄的主要治法是()A.温阳化湿B.逐瘀退黄C.清热利湿D.疏肝利胆E.健脾和胃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36、血厥虚证常见发病诱因是()A.饥饿受寒B.暴饮暴食C.急躁恼怒D.大出血,月经过多或分娩之后E.嗜食肥甘,形盛气弱之人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37、痰厥的常见发病诱因是()A.饥饿受寒B.暴饮暴食C.急躁恼怒D.大出血,月经过多或分娩之后E.嗜食肥甘,形盛气弱之人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38、胸痹的病位在()A.心B.肝、脾C.三焦、大肠D.心、肾、肝、脾E.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39、与胸痹的发病密切相关的脏腑是()A.心B.肝、脾C.三焦、大肠D.心、肾、肝、脾E.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40、气滞湿阻之鼓胀,偏于肝气郁滞者,治疗宜选()A.中满分消丸B.柴胡疏肝散C.胃苓汤D.五皮饮合五苓散E.实脾饮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41、寒湿困脾之鼓胀,治疗首选()A.中满分消丸B.柴胡疏肝散C.胃苓汤D.五皮饮合五苓散E.实脾饮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42、脾胃虚弱之泄泻,治疗宜首选()A.逍遥散B.痛泻要方C.参苓白术散D.香砂六君子汤E.柴胡疏肝散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43、肝气乘脾之泄泻,治疗宜首选()A.逍遥散B.痛泻要方C.参苓白术散D.香砂六君子汤E.柴胡疏肝散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44、实喘风寒壅肺证治以()A.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B.桑白皮汤C.麻杏甘石汤D.麻黄汤合华盖散E.五磨饮子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45、实喘表寒肺热证治以()A.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B.桑白皮汤C.麻杏甘石汤D.麻黄汤合华盖散E.五磨饮子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46、实喘肺气郁痹证治以()A.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B.桑白皮汤C.麻杏甘石汤D.麻黄汤合华盖散E.五磨饮子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47、实喘痰热郁肺证治以()A.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B.桑白皮汤C.麻杏甘石汤D.麻黄汤合华盖散E.五磨饮子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48、呕吐的病机是()A.胃气上逆,失于和降B.邪气干扰,胃虚失和C.脾胃虚寒,胃气上逆D.胃失和降,上逆动膈E.脾胃虚寒,胃中无火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49、呃逆的病机是()A.胃气上逆,失于和降B.邪气干扰,胃虚失和C.脾胃虚寒,胃气上逆D.胃失和降,上逆动膈E.脾胃虚寒,胃中无火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50、反胃的病机是()A.胃气上逆,失于和降B.邪气干扰,胃虚失和C.脾胃虚寒,胃气上逆D.胃失和降,上逆动膈E.脾胃虚寒,胃中无火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51、郁证肝气郁结证治以()A.丹栀逍遥散B.半夏厚朴汤C.甘麦大枣汤D.归脾汤E.柴胡疏肝散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52、郁证痰气郁结证治以()A.丹栀逍遥散B.半夏厚朴汤C.甘麦大枣汤D.归脾汤E.柴胡疏肝散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53、郁证气郁化火证治以()A.丹栀逍遥散B.半夏厚朴汤C.甘麦大枣汤D.归脾汤E.柴胡疏肝散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54、郁证心脾两虚证治以()A.丹栀逍遥散B.半夏厚朴汤C.甘麦大枣汤D.归脾汤E.柴胡疏肝散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55、郁证心神失养证治以()A.丹栀逍遥散B.半夏厚朴汤C.甘麦大枣汤D.归脾汤E.柴胡疏肝散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56、血瘀腰痛,可选用()A.补阳还五汤B.身痛逐瘀汤C.复元活血汤D.血府逐瘀汤E.桃红四物汤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57、血瘀胸痹,可选用()A.补阳还五汤B.身痛逐瘀汤C.复元活血汤D.血府逐瘀汤E.桃红四物汤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58、外伤血瘀胁痛,可选用()A.补阳还五汤B.身痛逐瘀汤C.复元活血汤D.血府逐瘀汤E.桃红四物汤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59、中风气虚血瘀,可选用()A.补阳还五汤B.身痛逐瘀汤C.复元活血汤D.血府逐瘀汤E.桃红四物汤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60、血虚发热宜选用()A.升阳益胃汤B.丹栀逍遥散C.归脾汤D.补中益气汤E.八珍汤参考答案:C。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整理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整理肺系疾病感冒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风寒证治以辛温发汗;风热证治以辛凉解表;暑湿杂感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
气虚感冒症状: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证机概要:气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
治法:益气解表代表方:参苏饮加减。
本方益气解表,化痰止咳。
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憎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气短,脉弱等症。
常用药:党参、甘草、茯苓——补气扶正以祛邪;苏叶、葛根、前胡——疏风解表;半夏、陈皮、枳壳、桔梗——宣肺化痰止咳。
阴虚感冒症状: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干咳少痰;头昏,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
治法:滋阴解表代表方:加减葳蕤汤化裁。
本方滋阴解表,治疗阴虚感冒,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汗少,咳嗽咽干,舌红,脉数等症。
常用药:玉竹——滋阴,以资汗源;甘草、大枣——甘润和中;豆豉、薄荷、葱白、桔梗——疏表散邪;XXX——清热和阴。
咳嗽治疗原则咳嗽的医治应分清邪正虚实。
外感咳嗽,多为实证,应祛邪利肺,按病邪性子分风寒、风热、风燥论治。
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
标实为主者,治以祛邪止咳;本虚为主者,治以扶正补虚。
同时,须按本虚标实的主次酌情分身。
咳嗽的医治,除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留意治脾、治肝、治肾等。
病有治上、治中、治下之分:治上:治肺:温宣、清肃(间接针对咳嗽之主脏施治)。
治中:治脾:痰湿偏盛,健脾化痰;脾虚肺弱,补脾养肺。
治下:治肾:咳嗽日久,咳而气短,补肾。
注意审证求因咳嗽是人体正气祛邪外出的一种病理表现,故治疗时不可一味“见咳止咳”,而须审证求因,针对病因病机而治,除以治肺(清肺、宣肺、降肺、温肺、敛肺、补肺、润肺)为主外,应注意调治脾胃、清肝疏肝、补审纳气等整体疗法的应用。
风热犯肺证症状: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中医内科学重点知识笔记
By Givon文文根据前人总结整理中内重点复习资料一、中医内科笔记1、感冒:寒荆热银暑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2、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肺阴沙参咳嗽平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4)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7)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3、哮病: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虚哮固本喘脱回,肺脾六君肾生金。
1.发作期1)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2.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益气健脾,补土生金——六君子汤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4、喘证:喘寒麻盖表麻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气虚耗生脉补,肾虚不纳肾气蛤,正虚喘脱参黑蛤。
1.实喘1)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2.虚喘1)肺气亏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5、肺痨:痨肺阴月虚火合,气阴保真阴阳造1)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月华丸2)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虚损证: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6、心悸:悸怯定志血归脾,阴天阳桂水凌桂,瘀桃痰火黄连温1)心虚胆怯证: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2)心血不足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阴虚火旺证: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4)心阳不振证: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桂甘龙牡汤】5)水饮凌心证:振奋心阳,化气利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6)瘀阻心脉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7、胸痹:胸痹瘀府气滞柴,浊栝寒枳气阴脉,心肾阴天阳参右1)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2)气质心胸证: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3)痰浊闭阻证:通阳泻浊,豁痰宣痹——栝萎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4)寒凝心脉证: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6)心肾阴虚证: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7)心肾阳虚证:温阳补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8、不寐:不寐肝龙痰热温,心肾不交六交泰,心胆安枣心脾归1)肝火扰心证: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2)痰热扰心证:清热化痰,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3)心脾两虚证:补益心脾,养心安神——归脾汤4)心肾不交证: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5)心胆气虚证: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9、癎病:癎病风定痰龙涤、淤通窍,心脾六归肾左天1)风痰闭阻证:涤痰息风,开窍定癎——定癎丸2)痰火扰神证: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瘀阻脑络证: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4)心脾两虚证: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5)心肾亏虚证: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10、胃痛:胃寒香良食保肝柴,湿热清中瘀失笑,阴亏贯芍虚寒建1)寒邪客胃证: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舌淡苔薄白,脉弦紧2)饮食伤胃证: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舌苔厚腻,脉滑3)肝气犯胃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舌苔多薄白,脉弦4)湿热中阻证: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5)瘀血停胃证: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6)胃阴亏耗证: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舌红少津,脉细数7)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舌苔薄白,脉虚弱或迟缓11、呕吐:呕邪藿香食保和,痰饮夏苓肝四七,气香阳理胃阴麦1.实证1)外邪犯胃证: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舌苔白腻,脉濡缓2)食滞内停证: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舌苔厚腻,脉滑实3)痰饮内阻证: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舌苔白腻,脉滑4)肝气犯胃证: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舌质红,苔薄腻,脉弦2.虚证1)脾胃气虚证: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舌苔白滑,脉虚弦2)脾胃阳虚证: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舌质淡,脉濡弱3)胃阴不足证: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舌红少津,脉细数12、腹痛:腹痛寒良湿热承,脏寒小建食导滞,肝柴瘀血少腹逐1)寒邪内阻证: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2)湿热壅滞证: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3)饮食积滞证: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舌苔厚腻,脉滑4)肝郁气滞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舌质红,苔薄白,脉弦5)瘀血内停证: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舌质紫暗,脉细涩6)中虚脏寒证: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13、泄泻:泄寒湿藿湿热葛,食保脾胃虚参苓,肾阳四神肝乘痛1.暴泻1)寒湿内盛证:散寒化湿——藿香正气散—舌苔白或白腻,脉濡缓2)湿热伤中证: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3)食滞肠胃证:消食导滞——保和丸—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2.久泻1)脾胃虚弱证: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舌质淡,苔白,脉细弱2)肾阳虚衰证: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舌淡苔白,脉沉细3)肝气乘脾证:抑肝扶脾——痛泻要方—舌淡红,脉弦14、痢疾:痢湿芍药疫白芍,寒湿不正阴连驻,虚寒桃真休息连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舌苔黄腻,脉滑数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欲绝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舌质或淡,舌苔白腻,脉濡缓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舌红绛少津,苔腻或花剥,脉细数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舌质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15、便秘:热秘麻仁气六磨,冷秘温硫气虚芪,血润阴增阳济川1.实秘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舌红苔黄燥,脉滑数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舌苔薄腻,脉弦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舌苔白腻,脉弦紧2.虚秘1)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舌淡苔白,脉弱2)血虚秘:养血润燥-润肠丸—舌淡苔白,脉细3)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舌红少苔,脉细数4)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舌淡苔白,脉沉迟16、胁痛:胁痛郁柴胆湿龙,瘀阻血府肝络贯1)肝郁气滞证: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舌苔薄白,脉弦2)肝胆湿热证: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3)瘀血阻络证: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舌质紫暗,脉沉涩4)肝络失养证:养阴柔肝——一贯煎—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17、黄疸:黄疸热茵湿五甘,胆柴疫毒犀角散,寒湿术附脾建中,湿四脾柴瘀逍鳖1.阳黄1)热重于湿证: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舌苔黄腻,脉弦数2)湿重于热证: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舌苔厚腻微黄,脉濡数或濡缓3)胆腑郁热证: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苔黄舌红,脉弦滑数4)疫毒炽盛证(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滑或数2.阴黄1)寒湿阻遏证: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舌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2)脾虚湿滞证: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舌淡苔薄,脉濡细3.黄疸消退后的调治1)湿热留恋证: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苔腻,脉濡数2)肝脾不调证: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舌苔薄白,脉细弦3)气滞血瘀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舌有紫斑或紫点,脉涩4.急黄:犀角散18、头痛:头痛寒川热芎芷,湿羌肝天血四物,肾元痰夏瘀通窍1.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证:疏散风寒止痛——川芎茶调散—苔薄白,脉浮紧2)风热头痛证: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3)风湿头痛证: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苔白腻,脉濡2.内伤头痛:1)肝阳头痛证:平肝潜阳熄风——天麻钩藤饮—舌红苔黄,脉弦数2)血虚头痛证: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舌淡,苔薄白,脉细弱3)痰浊头痛证: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4)肾虚头痛证: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舌红少苔,脉细无力5)瘀血头痛证: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19、眩晕:眩晕亢天气血归肾左,痰湿(浊)半夏瘀通窍1)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天麻钩藤饮—舌红苔黄,脉弦或数2)气血亏虚证: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舌淡苔薄白,脉细弱3)肾精不足证: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舌红少苔,脉细数;舌淡嫩,苔白,脉弱尺甚4)痰湿中阻证: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舌苔白腻,脉濡滑5) 瘀血阻窍证: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20、中风:中风入络白丸子,风阳天麻阴虚镇,痰热桃仁痰火羚,痰浊涤痰脱参脉,风痰解语气虚补,肝肾亏虚左地黄1.中经络证:1)风痰入络证: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舌苔薄白,脉浮数2)风阳上扰证: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汤—舌红苔黄,脉弦3)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息风通络——镇肝息风汤—舌红苔腻,脉弦细数2.中脏腑证:a闭证:1)痰热腑实证:通腑泄热,息风化痰——桃仁承气汤—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涩2)痰火瘀闭证:息风清火,豁痰开窍——羚角钩藤汤—苔黄腻,脉弦滑而数3)痰浊瘀闭证: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苔白腻,脉沉滑缓b脱证(阴竭阳亡):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3.恢复期证:1)风痰瘀阻证: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苔滑腻,舌紫暗,脉弦滑2)气虚络瘀证: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3)肝肾亏虚证: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舌红苔细,或舌淡红,脉沉细21、水肿:风水越术毒豆毒,水湿皮苓湿热凿,脾阳实脾肾济武,瘀水互结桃物苓1.阳水1)风水相搏证: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2)湿毒浸淫证: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3)水湿浸渍证:运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4)湿热壅盛证:分利湿热——疏凿饮子2.阴水1)脾阳虚衰证: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2)肾阳虚衰证: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3)瘀水互结证:活血祛瘀,化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22、淋证:淋热八石苇血蓟,气沉膏萆劳无比1)热淋证: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2)石淋证: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石韦散3)血淋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4)气淋证: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5)膏淋证: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解分清饮6)劳淋证: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23、癃闭:癃膀湿正肺热清,肝郁沉香浊瘀当,脾气补春肾阳济1)膀胱湿热证: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2)肺热壅盛证:清泄肺热,通利水道——清肺饮3)肝郁气滞证:疏利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4)浊瘀阻塞证: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当丸5)脾气不升证:升清降浊,化气行水——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6)肾阳衰惫证:温补肾阳,化气利水——济生肾气丸24、阳痿:阳痿命门赞育丸,心脾归脾肝郁逍,惊恐启阳湿热泻1)命门火衰证:温肾壮阳——赞育丸2)心脾亏虚证:补益心脾——归脾汤3)肝郁不舒证:疏肝解郁——逍遥散4)惊恐伤肾证:益肾宁神——启阳娱心丹5)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25、郁证:郁证肝柴气郁栀,痰郁半厚心神甘,心肾天六心脾归1)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2)气郁化火证: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3)痰气郁结证: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4)心神失养证: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5)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补血益气——归脾汤6)心肾阴虚证: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26、血证:鼻衄热菊胃玉肝龙气血归;齿衄胃火清胃泻,阴虚火旺六味茜;咳血燥桑肝泻阴虚合;吐血胃热泻灰肝火龙气虚归;便血肠湿地槐气虚归,脾胃虚寒黄;尿血下蓟肾虚知,脾不统归,肾不固比;紫斑血热灰,气不摄归阴虚茜。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内容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内容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中医理论和方法在诊断、治疗内科疾病方面的应用。
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经络学说、脏腑理论等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 中医诊断学:包括中医四诊合参的方法与技巧,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3. 中医内科疾病诊治:包括常见内科疾病的辨证施治方法,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
4. 方剂药物学:包括中药方剂的组成、功效、适应症、用法用量等方面的知识。
5. 中医养生保健:包括中医养生理论、饮食调养、运动保健、情志调节等方面的内容。
6. 临床实操:包括对典型病例的分析和治疗方案设计,对常用中药的辨别、配伍、煎煮等实际操作。
考试形式一般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多种形式,以测试考生对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通过考试,考生可以获得相应的中医内科学相关证书或资质,以证明其在该领域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中医内科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内脏器官、组织、生理功能和疾病的中医学科。
它的研究范围涵盖了内脏、经脉、精气、血液、津液、体液以及相关疾病的调理、诊断和治疗。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是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是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是相对的对立统一,在人体内部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行是对整个自然世界的分类,将人体各个组织器官防治的功能与五行相对应,寻找相互关系,从而理解彼此影响。
中医内科的疾病分类非常广泛,包括肺、心、肝、脾、胃、肾、大肠、小肠、胆等多个内脏的疾病。
每种疾病都有着不同的发病机理、病因和病理变化。
例如,脾胃虚弱、湿热恶化、肝火上泄、心火炽盛等都是常见的疾病类型。
中医内科学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症状,来确定其内在的疾病类型。
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四种: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望诊和闻诊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听诊病人外表和声音来了解病情的状况。
问诊是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病情,包括疾病的发生原因、病情的进展和严重程度等。
最后是切诊,通过望切诊察病人的舌象、脉象等,了解病情的发展和严重程度。
中医内科学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艾灸、中药等。
针灸是通过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刺激,来调节身体气血运行的平衡状态。
艾灸则是通过燃烧艾草,将其热量传导到穴位上,达到疗效。
中药是将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材料加工制成治疗方式的药物,具有药性的原料需要进行加工制成药物,能够针对不同的病症,调理五脏六腑,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内科学也有注重生活方式的诊疗方法,包括饮食调理、运动锻炼、起居调整等。
中医认为,未病先防,合理的生活方式会对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中医内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中医学科。
它通过阴阳五行的理论和诊断方法,对内脏疾病进行深入研究和诊治。
中医内科学的治疗方法丰富,包括针灸、艾灸、中药等。
此外还有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预防疾病的治疗方式,对促进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4
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4(总分:4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B}}(总题数:30,分数:30.00)1.“治痿独取阳明”最早出自∙ A.《素问》∙ B.《伤寒杂病论》∙ C.《中藏经》∙ D.《难经》∙ E.《景岳全书》(分数:1.00)A. √B.C.D.E.解析:2.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应考虑的疾病是∙ A.败血症∙ 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过敏性紫癜∙ D.感染性心内膜炎∙ E.脑血管疾病(分数:1.00)A.B. √C.D.E.解析:3.与气逆证无关的症状是∙ A.恶心呕吐∙ B.胃脘胀满∙ C.嗳腐吞酸∙ D.头痛眩晕∙ E.咳嗽喘息(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食停胃脘,胃气郁滞故胃脘胀满。
4.能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GFR)受损早期的试验是∙ A.血清尿素氮(BUN)测定∙ B.血清肌酐(Cr)测定∙ C.酚红(PSP)排泄试验∙ D.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 E.血清尿酸(UA)测定(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当GFR低到正常值的50%,Ccr测定值可低至50ml/min,但血肌酐、尿素氮测定仍可在正常范围,因肾有强大的储备能力,故Ccr是较早反映GFR的敏感指标。
5.桑菊饮与银翘散二方均含有的药物是∙ A.生甘草、银花、桔梗、芦根∙ B.生甘草、银花、桔梗、薄荷∙ C.生甘草、竹叶、桔梗、芦根∙ D.连翘、薄荷、桔梗、芦根∙ E.连翘、金银花、桔梗、芦根(分数:1.00)A.B.C.D. √E.解析:6.善于医德良心,下述提法中错误的是∙ A.医德良心是对道德情感的深化∙ B.医德良心是对道德责任的自觉认识∙ C.医德良心是一种自我评价能力∙ D.医德良心足一种强烈的道德责任感∙ E.医德良心因其不可见而很难确定其对行为的作用(分数:1.00)A.B.C.D.E. √解析:7.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是∙ A.非处方药∙ B.精神药品∙ C.毒性药品∙ D.放射性药品∙ E.麻醉药品(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学专业知识-4-1(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总题数:50,分数:50.00)1.治疗盗汗阴虚火旺证,应首选∙A.玉屏风散∙B.六味地黄丸∙C.一贯煎∙D.当归六黄汤∙E.生脉散(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盗汗阴虚火旺证的基本病机是:虚火内灼,逼津外泄,治宜滋阴降火。
当归六黄汤具有滋阴清热,固表止汗的功效,适用于阴虚火旺引起的汗证。
2.呃逆与干呕、嗳气在病机上的共同点是∙A.胃气上逆∙B.寒气上逆∙C.肝胃气逆∙D.肺胃气逆∙E.积热上冲(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呃逆的基本病机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干呕的基本病机是胃气上逆,冲咽而出,发出呕吐之声;嗳气是胃气阻郁,气逆于上,冲咽而出,发出沉缓的嗳气声。
3.下列是癃闭的治法,除了∙A.发汗∙B.取嚏∙C.探吐∙D.热敷∙E.刮痧(分数:1.00)A.B.C.D.E. √解析:4.下列哪一项是不寐的病理变化∙A.阳盛阴衰,阴阳失交∙B.阴盛阳衰,阴阳失交∙C.阴阳两虚,阴阳失交∙D.阴阳俱盛,阴阳失交∙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 √B.C.D.E.解析:5.血淋与尿血的鉴别,最主要的是∙A.尿频∙B.尿热∙C.尿淋沥不尽∙D.尿痛∙E.血色深浅(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血淋与尿血都有小便出血,尿色红赤,甚至溺出纯血等症状。
其鉴别的要点是有无尿痛,尿血多无疼痛之感,虽亦间有轻微的胀痛或热痛,但终不若血淋的小便滴沥而疼痛难忍,故一般以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
6.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主方是∙A.归脾汤∙B.八珍汤∙C.补中益气汤∙D.当归补血汤∙E.四物汤(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气血亏虚,清阳不展,脑失所养导致眩晕,治宜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归脾汤功用补益气血,健脾养心,主治因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而导致的眩晕等。
7.治疗噎膈气虚阳微证,偏于肾虚者,应首选∙A.启膈散∙B.五汁安中饮∙C.通幽汤∙D.右归丸∙E.左归丸(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噎膈气虚阳微证,偏于肾虚者,应以温补肾阳为原则,用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补髓。
8.痫证风痰闭阻的治法是∙A.涤痰熄风,开窍定痫∙B.清肝泻火,化痰开窍∙C.涤痰开窍,化瘀通络∙D.熄风开窍,化痰定志∙E.化痰通络,镇心安神(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痫证风痰闭阻,是因痰浊素盛,肝阳化风,痰随风动,风痰闭阻,上干清窍所致。
治宜涤痰熄风,开窍定痫。
9.汗证辨证,应着重辨别∙A.寒热虚实∙B.阴阳表里∙C.表里寒热∙D.阴阳虚实∙E.表里虚实(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汗证应着重辨明阴阳虚实。
一般来说,汗证属虚者多。
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
但因肝火,湿热等邪热郁蒸所致者,则属实证。
10.腹痛与下列哪项无关∙A.手三阴经∙B.足三阴经∙C.手少阳经∙D.足少阳经∙E.足阳明经(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腹痛与足三阴、足少阳、手足阳明经及冲、任、带脉密切相关。
11.哮证辨证首当区分∙A.寒热∙B.虚实∙C.病位∙D.阴阳∙E.发作期、缓解期(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哮病总属邪实正虚之证。
发时以邪实为主,当分寒、热、寒包热、风痰、虚哮五类,注意是否兼有表证。
而未发之时以正虚为主,应辨阴阳之偏虚,肺、脾、肾三脏之所属。
12.治疗肝肾亏损,髓枯筋痿之痿证,应首选∙A.六味地黄丸∙B.虎潜丸∙C.大补阴丸∙D.补肝汤∙E.右归丸(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治疗肝肾亏损,髓枯筋痿之痿证,应以补益肝肾,滋阴清热为法。
虎潜丸滋阴降火,强壮筋骨,用于治疗肝肾阴亏有热之痿证。
13.治疗尿路阻塞之癃闭,应首选∙A.桃红四物汤∙B.失笑散∙C.丹参饮∙D.代抵当丸∙E.血府逐瘀汤(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代抵挡汤活血化瘀散结,适用于瘀血阻塞尿道所致的癃闭。
1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癫狂的病因病机∙A.阴虚于下∙B.阳亢于上∙C.邪陷心包∙D.心神被扰∙E.神明逆乱(分数:1.00)A.B.C. √D.E.解析:15.水肿发病涉及的脏腑是∙A.心、肝、脾∙B.肝、脾、肾∙C.肺、脾、肾∙D.脾、肾、心∙E.肾、心、肺(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水肿病位在肺、脾、肾。
风邪犯肺,肺气失于宣畅,不能通调水道,风水相搏,发为水肿。
外感水湿,脾阳被困,或饮食劳倦等损及脾气,造成脾失转输,水湿内停,乃成水肿。
久病劳欲,损及肾脏,则肾失蒸化,开阖不利,水液泛滥肌肤,则为水肿。
16.下列哪项不属于阳黄与阴黄的鉴别要点∙A.病程较长与较短∙B.黄色鲜明与晦暗∙C.小便黄与不黄∙D.热证与寒证∙E.虚证与实证(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临证应根据黄疸的色泽,并结合症状、病史予以鉴别。
阳黄黄色鲜明,发病急,病程短,常伴身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象弦数。
急黄为阳黄之重症,病情急骤,疸色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
阴黄黄色晦暗,病程长,病势缓,常伴纳少,乏力、舌淡、脉沉迟或细缓。
17.臌胀的治疗,使用逐水法的原则,下列哪项不适官∙A.病延日久,胀甚撑急∙B.精神萎顿,嗜卧∙C.水去其七八即止∙D.调补脾胃,以善其后∙E.常规治法无效(分数:1.00)A.B. √C.D.E.解析:18.当病人出现哪组症状时,可以诊断为肝阳上亢型眩晕∙A.眩晕兼有腰膝酸软,神疲健忘∙B.眩晕,胸闷恶心,兼有少食多寐,心烦口苦,头目胀痛∙C.眩晕心悸,劳累即发,胃纳不佳,神疲懒言∙D.眩晕,烦劳恼怒加重,头胀痛,面时潮红∙E.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欲吐(分数:1.00)A.B.C.D. √E.解析:19.首先指出消渴病尿有甜味的医著是∙A.《内经》∙B.《难经》∙C.《金匮要略》∙D.《古今录验方》∙E.《三消论》(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外台秘要·消中消渴肾消》引《古今录验》说:“渴而饮水多,小便数,……甜者,皆是消渴病也。
”20.治疗虚劳应以补益下列哪项为主∙A.心、肾∙B.心、肺∙C.肺、肾∙D.脾、肾∙E.肝、肾(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虚劳病变涉及五脏,尤以脾肾为主。
因脾肾为先后天之本,故治宜补益脾肾为主。
21.关于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区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感邪不同∙B.起病缓急不同∙C.咳嗽性质不同∙D.虚实不同∙E.病程长短(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一般较短,常伴肺卫表证:恶寒、发热、头痛,性质属邪实;内伤咳嗽为久病或反复发作,起病较缓,病程较长,身无表证,但可伴他脏见证,性质多属虚实夹杂。
22.痉之为病,其病位主要在∙A.肌肉∙B.皮毛∙C.气血∙D.脏腑∙E.筋脉(分数:1.00)A.B.C.D.E. √解析:23.与肺胀、喘、哮等病证有一定联系的是∙A.支饮、伏饮∙B.溢饮、痰饮∙C.溢饮、悬饮∙D.痰饮、伏饮∙E.支饮、悬饮(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支饮、伏饮与肺胀、喘证、哮病均有咳逆上气,喘满,咳痰等表现。
其发生、发展、转归均有不同,但其间亦有一定联系。
如肺胀在急性发病阶段,可以表现支饮证候;喘证的肺寒,痰饮两证,又常具有支饮特点;哮病又属于伏饮范围。
24.中风属阳闭者,治法除辛凉开窍外,宜并用下列哪一治法∙A.镇肝熄风∙B.清肝熄风∙C.豁痰熄风∙D.通络熄风∙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中脏阳闭证,因风阳痰火炽盛,内闭神机所致。
故治宜辛凉开窍,清肝熄风。
25.腰痛发病的要害是∙A.寒湿∙B.湿热∙C.肾虚∙D.气滞∙E.血瘀(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腰痛病因有外感、内伤、跌仆挫闪。
其发病常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挫闪为标。
26.风湿头痛的特点是∙A.头痛昏蒙∙B.头痛如裹∙C.头痛如劈∙D.头痛而眩∙E.头痛如裂(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风湿头痛的特点是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
27.肝胃郁热型胃痛的特点是∙A.隐痛∙B.灼痛∙C.胀痛∙D.刺痛∙E.暴痛(分数:1.00)A.B. √C.D.E.解析:28.下列哪项是不寐的治疗原则∙A.调理气血,疏通血脉∙B.解表祛邪,调和营卫∙C.清上泻下,调理脾胃∙D.补虚泻实,调整阴阳∙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不寐的基本病机是脏腑功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以致阴虚不能纳阳,或阳虚不得入于阴故治宜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29.在外感咳嗽中,病程缠绵,久则导致肺阴亏耗的是∙A.风寒∙B.风热∙C.暑湿∙D.风燥∙E.风湿(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风燥之邪虽有温凉之分,但仍以燥邪化热者居多。
燥热袭肺,最易灼伤肺阴,尤其燥热延久,病程缠绵时,肺阴损伤更是严重。
而风热之邪虽也可袭肺伤阴,然其最多时还是热邪客肺,煎熬津液成痰,而成痰热蕴肺之变。
故标准答案为D。
30.不属痰浊壅塞型胸痹症状的是∙A.舌苔白滑∙B.胸闷如窒而痛∙C.气短喘促∙D.肢体沉重∙E.形体肥胖(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痰浊壅塞型胸痹症状是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诱发或加重,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浊腻。
31.黄疸早期治疗当祛邪以消除病源,通过除下列哪项之外的治法,给邪以出路∙A.清热∙B.利湿∙C.通下∙D.解毒∙E.温化(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黄疸的治疗大法,主要为化湿邪,利小便。
化湿可以退黄,如属湿热,当清热化湿;如属寒湿,应予健脾温化。
利小便,主要是通过淡渗利湿,达到退黄的目的。
至于急黄热毒炽盛,邪入心营者,又当以清热解毒,凉营开窍为主;阴黄脾虚湿滞者,治以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32.龙胆泻肝汤治疗胁痛的作用是∙A.祛瘀通络∙B.疏肝理气∙C.抑肝扶脾∙D.清热利湿∙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龙胆泻肝汤具有清利肝胆湿热的功用,适用于肝胆湿热而致的胁痛。
33.阳黄热重于湿的主症是∙A.身目俱黄∙B.恶心呕吐∙C.舌红绛、苔黄而燥∙D.大便秘结∙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热盛耗伤津液,大肠失润,传导失职,导致大便秘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