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4、2透镜教案(新版)苏科版(1)
4.2透镜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案:4.2 透镜学年:20232024学年教材章节: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2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透镜的性质和特点。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形状、对光线的作用以及焦点和焦距的概念。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到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透镜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形状。
2. 掌握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包括会聚和发散。
3. 理解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并能够计算简单情况下的焦距。
4.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验证透镜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形状,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难点: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实验验证透镜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白纸、尺子、实验台。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包括凸透镜、凹透镜、白纸、尺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幻灯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凸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2. 讲解: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形状,解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包括会聚和发散。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焦点和焦距。
4. 讲解:讲解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并教授计算方法。
5. 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解答有关透镜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4.2 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形状中间厚,边缘薄。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形状中间薄,边缘厚。
焦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或发散作用所在的点。
焦距: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凸透镜的焦距。
答案:根据公式,焦距等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2. 题目:解释为什么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
答案: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为它能使光线通过后聚焦于一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幻灯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实验环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透镜的性质。
但在讲解焦点和焦距的概念时,部分学生理解有困难,可以考虑在课后提供更多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案4.2《透镜》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二节透镜【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2)知道透镜的主轴、光心、焦点、焦距;(3)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教学重点】透镜的主轴、光心、焦点、焦距;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教学过程】【要点1】认识透镜〖活动1〗观察课本的图4-11,图中列出的6种透镜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按结构分类。
〖总结〗【要点2】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活动1〗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近看书上的字:现象:通过凸透镜,看到的字是: ;通过凹透镜,看到的字是: 。
〖活动2〗分别让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现象: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将: ;平行光通过凹透镜,将: 。
〖活动3〗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近看书上的字,然后微微晃动:现象:凸透镜,字晃动方向与凸透镜晃动方向相;凹透镜,字晃动方向与凸透镜晃动方向相。
【要点3】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后的光路图(1)作出刚才活动2中看到的光路图(2)透镜的相关名词:①主光轴:;②光心O:,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
③焦点F:;凸透镜的焦点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所以称为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所以称为虚焦点 ④焦距f : ; 〖总结〗〖思考〗如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凹透镜焦距又如何测量呢?【要点4】透镜的奥秘 作图:三棱镜对光线的折射〖总结〗【要点5】如何理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 透镜对光线的会聚和发散作用应由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比较来得出,即更加靠近主轴---------会聚折射光线在原入射光线的方向上更加远离主轴---------发散(2)焦距越小的透镜,会聚或发散作用越明显。
【自我检测】1.在图中画出通过透镜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2.小明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下面一些想法,请你判断这些想法的对错.(1)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2)凸透镜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焦距.(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4)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会聚于主光轴.3.如图所示,在方框内填入适当的透镜.4.一块玻璃砖内有一个饼形气泡,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线垂直地通过玻璃砖后将()A被发散 B被会聚 C还是平行光 D无法判断【作业】【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 《4.2 透镜》教学设计 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2透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认识透镜的焦点和焦距;2.经历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并尝试对各种方法的优劣做初步评估;3.了解透镜对光具有会聚(或发散)作用的原因。
【重点难点】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会利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情景引入:“听话的小狗”让小狗“向右看齐”图一图二图三在两只小狗前放置两个试管(一个距离小狗较近,另外一个距离稍远),向试管中加水看到的像如图三,通过较近较近的试管观察到放大的像,较远的试管观察到的像是倒立的。
从视觉感官角度激发学生的思考,进而提出加水的试管相当于透镜,让我们一起来探究透镜的奥秘引入新课。
二、初识透镜1.学生活动:观察透镜的外观,隔着纸巾触摸镜片,比较每个透镜不同部位的薄厚特点,从而得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中央厚边缘薄称为凸透镜,中央薄边缘厚称为凹透镜。
2.学生练习:辨别下列透镜:3.学生活动:将透镜靠近书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1)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缩小)的。
(2)通过凹透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缩小)的。
4.学生活动:让光通过透镜光路将会发生什么改变探究方法:让一束平行光分别正对着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并用笔在白板上画出光的传播路径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5.教师演示:在三维立体中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折射后光的实际传播路径6.学生自学透镜的相关概念,教师点拨凸透镜有2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光心:透镜的中心。
主光轴:经过光心与透镜垂直的直线。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通过透镜后会聚于一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7.(1)准备老花镜和近视镜,让学生设计多种方法辨别老花镜和近视镜的镜片,它们分别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2)小组讨论哪种辨别方法好方法1:“摸”厚薄部位方法2:“看”成像大小方法3:“照”光路聚散教师总结:每种方法各有利弊方便辨别就好8.学生活动:试用一种简易的方法辨别圆环内的水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轻轻甩去少量的水(保持水膜完好),结果又会怎样?9.教师演示:光通过三棱镜后的传播路径,得出光线经三棱镜两次折射后向三棱镜底边偏折。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4.2透镜 (1)
《透镜》创新教学设计摘要:用创新道具让学生观察光通过透镜的立体光路;用创新教法让学生发现透镜会聚发散的奥秘;用创新体验让学生熟悉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关键字:创新,透镜,教学设计正文:【标题】《透镜》,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课标】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教学设计思路(含内容与学情分析)】透镜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了光的折射两课时后,并且很多同学在小学科学课和日常生活中对放大镜,甚至凸透镜凹透镜有所了解,但主要知道放大缩小、外观、放大镜可以聚光点火等,并不了解透镜的多种辨别方式和具体对光的作用及原理。
所以这节课就要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并且通过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发现新的规律,梳理新旧知识,真正认识和了解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
【教学目标】1、通过对前概念交流知道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
2、通过经历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并且尝试对各种方法的优劣做初步评估。
3、通过实验观察平行光通过透镜的现象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通过介绍认识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
通过实践体会光路可逆,了解运用透镜得到平行光的过程及应用。
4、通过体会从玻璃砖切割成凸透镜,体验三棱镜折射作图、组合三棱镜等活动了解发散和会聚的奥秘。
5、通过学以致用的生活疑问分析强化目标学习,培养物理源于生活服务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辨别透镜,认识会聚作用、发散作用,【教学难点】认识会聚作用、发散作用,了解会聚和发散的奥秘。
【评价设计】1、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设计方法分享评价学生对设计辨别透镜方法的能力。
通过对方法的归纳与评估评价学生的实验评估意识。
(目标2)2、通过观察立体光路描述现象评价学生对现象的观察总结能力,通过对光路可逆得到平行光的实验验证和应用评价学生的知识理解、迁移和应用能力。
通过对不同焦点透镜的区别认识评价和推动学生对焦点焦距的深入理解和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目标3)3、通过三棱镜作图评价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理解,从而对透镜对光作用的原理理解。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2透镜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2透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的第四章第二节,主要涉及透镜的相关知识。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还包括了透镜焦距的概念和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识别各种透镜。
2. 使学生掌握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能够解释透镜成像的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特点以及对光线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白屏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以便进行观察和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清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是如何得到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透镜在成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讲解: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特点,讲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通过示例和图示,解释透镜成像的规律。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透镜成像的现象。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4. 练习: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成像,并解释原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四章第二节透镜一、凸透镜1. 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2. 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3. 焦距:透镜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二、凹透镜1. 定义: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2. 特点: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面给出的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并解释原因。
例题:一块中间厚,边缘薄的玻璃片,一块中间薄,边缘厚的玻璃片。
答案:中间厚,边缘薄的玻璃片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玻璃片是凹透镜。
2. 题目:根据下面的描述,判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并解释原因。
例题: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处,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
答案:成的像是虚像。
苏科版八上物理4.2透镜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上物理 4.2 透镜一、教学内容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
2. 透镜的特性:焦距、焦距公式、放大倍数。
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透镜的分类和特性,能够正确识别各种透镜。
2. 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透镜的分类、特性和应用。
2. 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玻璃板、光具座、白纸。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用于观察和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等透镜应用产品,引导学生关注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知识讲解:(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2) 透镜的特性:焦距、焦距公式、放大倍数。
(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3. 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进行观察和实验。
(2) 实验一: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区分它们的特点。
(3) 实验二:测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验证焦距公式。
(4) 实验三:观察透镜的放大倍数,了解放大倍数与物距、像距的关系。
4. 课堂练习:(1) 根据焦距公式,计算给定物距下的像距和放大倍数。
(2) 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现象,如眼镜、相机等。
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
2. 透镜的特性:焦距、焦距公式、放大倍数。
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简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2) 根据给定物距,计算像距和放大倍数。
(3) 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现象,如眼镜、相机等。
2. 答案:(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 根据焦距公式计算。
(3) 眼镜:凸透镜,用于矫正近视或远视;相机:透镜,用于成像;放大镜:凸透镜,用于放大物体。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4.2 透镜 教案
八年级物理学科备课2、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区别做一做:学生利用手中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观看书上的字。
提示:观察时透镜距离书本近一些。
议一议:通过透镜看到字的像相对于字来说,像的大小有何变化?归纳:通过凸透镜看到的像是正立、放大的;通过凹透镜看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
3、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思考:通过透镜观察物体的像大小会变化,那么如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呢?做一做:学生让平行光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是什么?现象: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平行光通过凹透镜后会发散。
归纳: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议一议:辨别某一个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简易方法有哪些?归纳: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方法一:“摸” 。
通过比较透镜中央和边缘的厚薄加以辨别。
方法二:“看”。
通过透镜去观察近处物体,看它成的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加以辨别。
方法三:“照”。
通过透镜对平行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加以辨别。
5、透镜的相关知识光心和主光轴焦点和焦距(1)焦点(F):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轴上的一点,即凸透镜的焦点。
(平行光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一点,即凹透镜的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2)焦距(f):焦点F到透镜光心O的距离。
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表示小欣同学用激光分别射向甲、乙两透镜后光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甲透镜应是透镜,乙透镜应是透镜.(两空选填“凹”和“凸”)2、画出图中出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甲透镜乙透镜3、如图,在图中画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4、如图所示,请将下列光路图补充完整。
课堂小结1、凸透镜和凹透镜形状区别2、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3、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4、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本课作业课本P 87:www.1、2题教学反思· · FF· ·F F。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2透镜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2透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具体涉及4.2节——透镜。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其形状特点。
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会聚光线、发散光线。
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应用实例: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其形状特点。
2. 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能够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应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其形状特点,光学性质和应用。
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激光笔、白板、黑板。
学具: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透镜实验套装。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物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的共同特点,引出透镜的概念。
2. 知识讲解: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其形状特点,通过实验演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应用,如放大镜原理、望远镜原理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放大镜、望远镜或显微镜。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三章光现象4.2 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七、作业设计1. 请用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和光学性质,解释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物品的工作原理。
答案: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物品的工作原理都是基于透镜的形状特点和光学性质。
放大镜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将物体放大;望远镜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将远处的物体放大;显微镜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将微小物体放大。
2.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
答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透镜实验,将凸透镜和凹透镜放在光源和屏幕之间,调整距离,观察光线的聚焦或发散情况,从而验证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
《第四章 二、 透镜》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透镜》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了解透镜的分类和主要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透镜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树立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透镜的分类和主要性质的理解,以及实验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1. 透镜实物准备:包括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显微镜等。
2. 实验器材准备:光屏、光具座、激光笔等。
3. 多媒体课件:包括透镜的相关图片、视频和案例。
4. 课堂互动工具:如白板、投屏软件等,以便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透镜》教学设计的第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透镜的概念和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教学过程来实现教学目标: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透镜,并尝试解释实验现象。
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观察到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变化,从而引出透镜的概念。
2. 讲解概念:在导入新课后,教师需要详细讲解透镜的概念和种类。
教师可以利用黑板、投影仪等工具,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透镜,并解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透镜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3. 探究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透镜的作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探究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透镜,或者设计一些实验来测试不同类型的透镜的效果。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透镜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4. 课堂互动:在讲解和探究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5. 总结回顾:在课程结束前,教师需要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布置作业: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透镜相关的作业,例如阅读相关文献、完成实验报告等。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4.2透镜
么发现?
从新奇、生动的现象引入新课,用具有一定趣味性、参与性、启发性的实验引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驱动学生主动猜想、探讨、研究物理现象、思考物理规律。
请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活动2 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利用平行激光束,分别垂直入射到凸透镜、凹透镜,观察光束经过透镜后的传播方向。
实验透过透镜后的光线方向对光线起的作用
入射到
凸透镜
入射到
凹透镜
活动3 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以及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与发散作用,下面我们介绍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等名词。
光心:透镜的中心叫光心。
主光轴:通过透镜光心与透镜垂直的叫主光轴。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的点(实焦点)或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虚焦点)叫焦点。
焦距: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焦距用字母f表示。
活动4 探究透镜的奥秘(可以放在下课时学习)
请同学们作出一束光经过三棱镜以后的折射光线。
结合光的折射规律我们发现光经过三棱镜以后光线总是向三棱镜的底部偏折
而凸透镜、凹透镜可近似看成是三棱镜组合(如图所示):
四、当堂练习巩固
略小组汇报自己的发现。
通过实验加深对会聚、
学生认真学习透镜的有关概念。
结合图形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学生讨论完成作图
学生领会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奥秘。
板书略。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 《4.2 透镜》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正确理解“会聚”和“发散”。
难点: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教学方法实验法、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使用器材透镜一组、多媒体课件和动画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回顾与引入:◆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的两次折射作用,被分解为七种颜色。
如果把三棱镜的直线边做成圆弧状,则为凸透镜或凹透镜。
由此,请同学分析、猜想透镜的工作原理,也是光的折射。
观察、思考、交流从回顾旧知识入手来引入透镜,激发学生兴趣。
同时有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有亲切感,乐于探究。
二、探究新知一、透镜的分类自学检测一: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有关概念。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练习:练习:识别下列透镜并归类A B C D E F属于凸透镜的是:A、C、D观察、交流、回答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通过自学检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属于凹透镜的是:B、E、F二、透镜自学检测二:主光轴、光心的概念。
1.光心:透镜的中心叫光心。
薄透镜2.主光轴:过透镜光心与透镜垂直的直线叫主光轴。
◆探究活动1:辨别你桌上的透镜属于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案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也引出透镜对光的作用以及焦点、焦距等相关概念。
三、透镜对光线的作用镜通过实验观察,凸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主光轴、光心的概念。
并了解通过凸透镜的第一条特殊光线。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答出不同的方法。
如触摸薄厚,巩固透镜的概念,观察凸透镜对字的放大作用,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观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教师在黑板上作图,请同学猜想凸透镜、凹透镜对发散光、会聚光这些一般的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
用从一般到特殊的观念,再引出第二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最新苏科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2 透镜》word教案 (1)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2)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二、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
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
三、复习内容本章的知识重点是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
四、知识梳理名称 又名 眼镜 实物 形状 性质 凸透镜 会聚透镜 老化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发散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五、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过程(1)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F F F F3、填表:例题1:1、画出图13中的光线AB经过凸透镜后的径迹.2、如图9所示,根据光的折射情况,在虚线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透镜。
3、在图1中完成透镜的光路图.4、在图12中,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折射后,再射向凹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例2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 )A .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 .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 .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 .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2015-2016八年级物理上册4.2透镜教案(新版)苏科版
教案:20152016八年级物理上册 4.2 透镜教案(新版)苏科版一、教学内容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2. 透镜的命名规则:中间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是凹透镜。
3. 透镜的焦距: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
5.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透镜的分类、性质和类型,能正确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透镜的分类、性质和类型,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镜、光线演示仪、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2. 学具:透镜、光线演示仪、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仪器都离不开透镜。
2. 知识讲解:介绍透镜的分类、性质和类型,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 例题讲解:利用光线演示仪,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手中的透镜观察物体,判断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并解释原因。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和作用。
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
2. 透镜的性质:凸透镜会聚光线,凹透镜发散光线。
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中间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3)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
()2. 选择题:(1)下列哪种透镜是凸透镜?()A. 中间比边缘厚B. 中间比边缘薄C. 边缘比中间厚D. 边缘比中间薄(2)下列哪种透镜是凹透镜?()A. 中间比边缘厚B. 中间比边缘薄C. 边缘比中间厚D. 边缘比中间薄3. 简答题:请简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及其应用。
新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2《透镜》优秀教案1(重点资料).doc
第四章第二节《透镜》教学设计韦林初中任永谊2010年11月第四章第二节《透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第四章第二节透镜的内容。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机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学生实验自主探究,结合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让学生对透镜的认识得到提升。
为后面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生活中应用”作好铺垫。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经历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
(2)认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知道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4)通过探究,了解透镜对光具有会聚(或发散)作用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实验与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建立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难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的原因。
【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是陕西省大荔县某学校的八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2.学生已经过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探究实验操作,具有一些探究实验的技能。
3.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接触过透镜应用的例子。
【教学策略与方法】1、教法方面1.落实新的学生评价机制,不仅注重结论的得出,还要兼顾过程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激发起学生活跃的思维。
保持学生对学习、对科学的兴趣。
2.学习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各知觉器官,做到“细观察、多动手、勤思考”.通过观察、猜想、探究、推理、模仿、体验等方法完成本节知识的学习。
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学,引导发现”的教学模式,采用情境探究法等,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的任务。
江苏省东海县八年级物理上册4.2透镜教案(新版)苏科版
透镜教课准备1.教课目的1.知道凸面镜和凹面镜 .2.认识凸面镜的汇聚作用和凹面镜的发散作用.3.知道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2.教课要点 / 难点【教课要点】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课难点】凸面镜焦点和焦距两个观点的理解。
3.教课器具4.标签教课过程学习指导一:凸面镜和凹面镜【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90、 91 页,达成以下填空:1.镜片中间厚,边沿薄的透镜,叫做凸面镜 .2.镜片中间薄,边沿厚的透镜,叫做凹面镜 .3.透镜上两个经过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4. 在透镜中,凡是经过某一点的光,其流传方向不变,该点叫光心.【小组议论】1. 取一个放大镜,用手摸一摸它的中间和边沿部分,发现厚度不同样,中间厚,边沿薄.(填“厚” 或“薄”)2. 取近视眼镜的镜片,用手摸一摸它的中间和边沿部分,发现厚度不同样,中间薄,边沿厚.(填“厚”或“薄”)【教师点拨】此处透镜的分类是依照透镜的形状特色进行的. 应将透镜中间的厚度与透镜边沿的厚度进行对照,从而得出透镜是凸面镜仍是凹面镜的结论. 因其中间凸出来的透镜不必定就是凸面镜,假如中间凸出来,可是其厚度与边沿处的厚度对比,要薄些,仍旧属于凹面镜.【追踪训练】一些透镜的截面如下图,在这些透镜中:(1)属于凸透镜的是 A、 B、 D,它们的共同特色是中间厚,边沿薄.(2)属于凹面镜的是 C、 E,它们的共同特色是中间薄,边沿厚.学习指导二:透镜对光的作用【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91、 92 页,达成以下填空:1.凸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 .2.凹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平行于凸面镜主光轴的光将汇聚于一点射出.4.从凸面镜焦点发出(或过焦点)的光经过凸面镜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5.平行于凹面镜的光将发散射出,其反向延伸线将交于一点.6.经过凹面镜焦点的光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小组议论】1.如图,使用两支激光灯,平行于凸面镜的主光轴向凸面镜照耀,发现经过凸面镜后的折射光芒将交于一点 .2.如图,使用两支激光灯,平行于凹面镜的主光轴向凹面镜照耀,发现经过凹面镜后的折射光芒将散开 .【教师点拨】1.凸面镜对光拥有汇聚作用,不是指凸面镜必定使光芒经过凸面镜后订交. 一束平行光变得汇聚、发散光变得平行(或更聚拢一些)、汇聚光变得更汇聚都是汇聚作用的表现.2.凹面镜对光拥有发散作用,不是指凹面镜必定使光芒经过凹面镜后散开. 一束平行光变得发散、汇聚光变得平行(或使订交的点变得更远)、发散光变得更发散都是发散作用的表现.3.当我们知道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光经过透镜后汇聚于焦点这一光路后,能够利用“光路可逆”知识理解从焦点处发出的光经过凸面镜后会平行于透镜主光轴射出.【追踪训练】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焦点之内的点光源 S 发出的光,经过凸面镜后的光路如下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D)A. 凸面镜能够对光芒起发散作用B.凸面镜只对平行于主轴的光芒起汇聚作用C.经过凸面镜后的光芒是发散的,所以凸面镜的作用是对光芒起发散作用D.经过凸面镜后的光芒发散程度比本来小,仍旧是汇聚的一种表现学习指导三:凸面镜的焦点和焦距【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92 页,达成以下填空:1. 凸面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汇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2.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3. 让凸面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丈量出纸到凸面镜的距离,就是焦距.【小组议论】1.选择一晴晴天气,取一凸面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节透镜与纸的距离,会发现纸上的光斑在某一地点最小最亮. 假如连续一段时间,纸上的该点将会焚烧起来. 凸面镜到纸上最小最亮的点的距离就是焦距.2.将凹面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理纸与透镜间的距离,会发现纸上的光斑大而暗,不论如何调理纸与透镜间距离都不可以出现最小最亮的一点.3.凹面镜对光没有汇聚作用,它不可以将平行光汇聚于一点,它有焦点吗?你的回答是有虚焦点.【教师点拨】1. 凸面镜能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汇聚于一点,该点是凸面镜的焦点. 凸面镜左右双侧各有 1 个焦点 .2.凹面镜对光固然只有发散作用,但它的发散也不是凌乱的,其发散光的反射延伸线也会交于一点,这一点没有实质光,所以该点称为凹面镜的虚焦点. 凹面镜左右双侧各有 1 个虚焦点 .【追踪训练】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下图的四个透镜进行研究实验( 其中A、 B 和 C、 D 是两组形状同样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1 ) 为了研究“凸面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曲折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中的哪两个凸面镜做实验?答: A、 C(填字母序号 ) ;器械确立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面镜后汇聚于焦点处,如图甲、乙所示. 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能够获得的结论是:凸面镜表面越凸,凸面镜的焦距越小;(2) 假如选择A、 B 两个透镜,他们还能够研究“凸面镜的焦距大小与资料的关系”.。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2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1 (苏科版八年级上)
1.让学生选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所用的器材: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
2.测定所选凸透镜的焦距,运用太阳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焦点与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
3.教师强调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学生对照书上的步骤动手做分组实验,并把成倒立的不同像时的像距和物距填入书上的表格(—),附在后
像的性质
实验次数
物距U/cm
正立、放大的像
1
2
图(二)
4.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
小组讨论总结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四.作 业
自已依据分析成像时,物距与焦距的关系,自已推导出成各种像时,像距与焦距有什么关系
自身动手,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像的性质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倒立、等大的像
1
2
倒立、缩小的像
1
2
倒立、放大的像
1
2
图(一)
题?试着来回答。如:
1)凸透镜成像时,什么情况
下物像分居透镜两侧,什么
情况下物像在同侧?
2)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少像距是怎样变化的?
3)为什么在实验之初强调蜡烛,屏幕,透镜的中心在同一点,在光屏上找不到像时,有什么情况?
上台书写记录并积极思考,小组讨论总结结论,并积极参与验证结论正确与否
交流提问,互相探讨
4.填写表格(二)时,即成正立放大的像时引导学生在光屏上能否找到
学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能
5.询问学生不能在光屏上成的像是什么像
学生答:虚像
6.引出实像的定义:是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7.引导学生通过透镜看到成正立放大像时,记录数据,填写表格(二)
4.2透镜教案1-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2 透镜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凸透镜、凹透镜的概念及分类,掌握主光轴、光轴、焦点与焦距等概念。
(2)能通过实验观察得出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3)掌握透镜光路图的作法。
2. 过程与方法:(1)在讲解透镜类型,表示方法,透镜作用的过程中运用情景互动、分组实验、图示等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2)通过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的室验,训练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情景互动因引入,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2)通过分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如何用所学的透镜知识画光路图。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配上合适的眼镜,视力不好的同学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投影仪可以把教学内容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等。
这里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
【思考】同学们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大家的疑问通过探究和实验来获得。
(二)讲授新课1.透镜及其分类请同学们列举几种常见的透镜。
PPT展示图片:近视镜、老花镜、防盗门上的猫眼、照相机镜头等,以上透镜能分成几种类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结论】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老花镜与照相机镜头属于凸透镜,近视镜与防盗门上的猫眼属于凹透镜。
2.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能分为几类?课堂上拿出一盒透镜,让同学们认真观察,不要用手摸,看有什么不同,找出它们的特征。
组织学生们仔细观察、讨论,并进行比较,概括出它们的特征。
透镜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把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介绍透镜的相关知识
1、光心和主光轴
2、焦点和焦距
(1)焦点(F):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轴上的一点,即凸透镜的焦点。
(平行光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一点,即凹透镜的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2)焦距(f):焦点F到透镜光心O的距离。
八年级物理上册4、2透镜教案(新版)苏科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和观察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知道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4)会利用平行光测定凸透镜(老花镜)的焦距。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区别透镜对光的会聚或发散作用。
(2)组织学生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老师的引导、组织和学生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举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
(2)通过介绍透镜在生活、生产、科研方面的应用,增强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设想
重点:通过实验得出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难点:利用平行光测焦距的办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四)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议一议】辨别某一个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简易方法有哪些?
【小结归纳】(板书)
4、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方法一:“摸”。通过比较透镜中央和边缘的厚薄加以辨别。
(注意:为避免镜面磨损或弄脏,应先用很柔软的面巾纸把透镜包起来,再用手摸)
方法二:“看”。通过透镜去观察近处物体,看它成的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加以辨别。
(三).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思考】通过透镜观察物体的像大小会变化,那么如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呢?
【做一做】学生让平行光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是什么?
【现象】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平行光通过凹透镜后应得发散。
【小结归纳】(板书)
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做一做】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3、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学生进行记录。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结】
1、凸透镜和凹透镜形状区别
2、凸透镜和凹透பைடு நூலகம்对光的作用
3、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4、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五、作业《目标检测》
板书设计§4.2透镜
1、凸透镜和凹透镜形状区别
2、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4、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教后感:
教学准备
凸透镜·凹透镜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师:人的眼睛能看到各种物体,那么眼睛的主要结构是怎样的呢?
导语二师: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透镜的知识。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形状区别
【看一看】让同学们看一组透镜,大家可以用手去感觉它们,并归纳出它们的结构特点有什么不同。
【小结归纳】(板书)
1、透镜
(1)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
(2)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
(二).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区别
【做一做】
学生利用手中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观看书上的字。
【提示】观察时透镜距离书本近一些。
【议一议】通过透镜看到字的像相对于字来说,像的大小有何变化?
【小结归纳】(板书)
2、通过凸透镜看到的像是正立、放大的;通过凹透镜看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