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网与配电网协调规划的评价指标和规划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网与配电网协调规划的评价指标和规划方法
发布时间:2022-08-11T08:14:52.241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33卷第3月第6期作者:李云
[导读] 我国在进行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其主网与配电网两者在协调规划方面还存在着
李云
国网常德供电公司湖南省常德市415000
摘要:我国在进行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其主网与配电网两者在协调规划方面还存在着许多漏洞,并且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现阶段造成主配网不协调的原因有很多,这也就需要相关专家提供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并且做好主配网的协调规划工作,来为我国电力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主网;配电网;协调规划;指标;规划方法
0.引言
对当前的电站运行现状进行分析可知,其在安全性及可靠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之相关的优化工作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电站的稳定运行,必须提升其规划科学性。

当前的主配网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协调问题,这与网架结构以及电压等级等多方面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受此影响将会削弱供电能力,影响电网的平衡性,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主网与配电网协调规划工作的重要性 1.主网和配网协调规划与评价的意义
根据现阶段电站出现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其基础是需要找出能够保持电站安全以及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但是目前大多数专家经常局限在配电网规划方面和对主网结构方面的单独性的研究上,从而导致对主网和配网两者之间的协调性的研究较少,使得两者之间的协调规划存在一定不同步的情况。

现阶段结合现实中的具体情况可以了解到,主网和配网两者之间不协调的重要因素在于网架结构还有规划网格内电压的不同等级,从而造成了供电的平衡性受到影响以及供电能力无法满足相关要求。

1.1 对目前主网和配电网协调规划的探究
主网和配电网两者之间的电网协调规划属于两者协调发展的一个基础,尽管现阶段主网和配电网的规划方面已在电网中得到了较为全面的进行,然而两者之间的协调规划方面依然有需要处理的矛盾,比如,通过对主网和配电网之间协调性上展开有效的规划后,怎样去对该规划结果以及相关的规划措施等方面的评价。

造成该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欠缺对主网和配电网协调发展具体的认知以及对其准确性的了解存在偏差,在对电力规划措施中所遇到的情况上未具有明确性的一个标准。

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评价主网和配电网之间的协调规划中所采取的方案有重要的意义。

1.2 对主网和配电网协调规划的评价
对主网和配电网规划,以往的评估是通常涉及对供电方面的安全性能、质量方面以及供电的可靠性方面等较为简单的评估项目。

部分评估采用简单又模糊的综合性评价策略提供出一个全面的具有客观性评价的综合性的指标,此种类型的指标拥有简单概括电能基本质量的意义同时存在部分专家提出了采用组合的手段,时段性地去对主网和配电网之间电能效果的质量,还有不同技术性层面的指标和权重进行检测,从而使得各个方面的权重更具有全面性以及客观性,对电力系统评估的效果具有极大程度的改善。

对复杂的电力工作从各个侧面和不同程度上对配电网的电力技术水平展开了综合的评估,然而实际情况其评价的整体性存在一定的欠缺,对主网还有配电网建设的直接的指导意义未达到实际的需要。

部分电力单位采用简单的层次法展现主网和配电网之间控制指标的结构体系,制定了对主网和配电网规划的综合评价的基本方法,采取系统全面的计算方式去综合性评价理论的有效性,并且其也指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主网和配电网综合评价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

然而该评价体系倾向于当前存在的电网的综合性的评价,对电网以及规划方案的评估存在一定的缺陷。

2.主网与配电网协调规划的评价指标
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主网与电网间供电的可靠性。

电力可靠性是指,不只是主网与配电网元件处于标准功率范围内,同时,根据计划,分析保证使用者的生活和工作中各种复杂的电力需求,使综合指标能够全面、充分地反映出处理复杂电力需求的能力;例如:系统停电时间,停电频率。

二是主网与配电网间的电力供应具有绝对的安全性。

供电安全主要是指在统一时间内,对主网和一切可能发生突发事故的电网而言,负荷一直在正常安全范围内同时向用户提供持续供电。

三是主网与配电网间的供电经济性。

在主网和电网规划方案中,经济性评价主要是避免电力项目建设决策失误等因素不必要的损失,降低建设成本,有效保障电力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

四是主网与配电网之间的供电协调。

输电线路是整体,在局部负荷方面,如果存在过重或过轻的现象,就会增加主网与配电网之间输电安全性的压力和负担。

五是主网与配电网的供电适应性。

通过负荷情况,可以实现对主网和配电网规划的有效预测,在负荷预测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在电网发展的过程中以后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范围,为了保证配电网能够有足够的能力适应负荷发展的需要,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

此外,在主网与配电网的协调计划方面,协调因子的运行也很常见,主网与配电网的协调因子受协调人数变动情况的影响较大。

协调因子越小,主网与配电网的协调性就越稳定,变电站的力量分配就越合理。

从根本上减小了两者的差距。

主网与配电网规划可以降低设备及线路在运行中发生故障的频率,提高其使用寿命。

从整体上看,如果协调因子变小,电网的总效率就会提高,运行将比电网更均衡。

因此,主网与配电网的协调规划应当对协调承载进行全面充分的考虑。

3.主网和配电网协调规划的规划方法
对此,本文则以某市商业区为背景,围绕其电网工作展开探讨,关于其变电站可实现的优化范围如图1所示。

为了更好地展开分析,有必要做出相应的解释:其中指220kV变电站,而指110kV变电站;括号内涉及到相应的数字,代表的是所采用的变压器数量以及对应的容量,单位采用的是MV A;
大圆指代的是选址范围;此外,A、B、C、D则指具有完备负荷检测数据的变电站。

对应的选址布点图如图2所示。

从所给出的负荷矩模型选址可以得知,其重点集中在A、B两站,因此这两大区域也成为了重负荷区,从而满足区域内用户所提出的用电需求。

但就真实的变电站运行状况而言,A、B两个站对应的运行率分别为0.578和0.568,相比之下D站的运行率则为0.621,所带来的负重系数达到了0.6108,因此D站所带来的运行压力要明显超过前两个站。

在此背景下,从设备的运行稳定性等因素进行分析可知,新址应尽可能集中在D站,由此改善整体的运行情况。

在展开电网评价指标体系的规划工作时,应当注重对指标的选择,使其可以尽可能反映出电网的实际运行状况,同时不可出现指标遗漏现象,由于数据采集以及后续的计算量普遍偏大,因此这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对此,需要遵循如下几大原则:可以进行直接测量、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等。

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应针对性考虑到如下特点:充分考虑到评价体系低层指标丰富的问题,尽可能提升主电网与配电网评价指标的完善性。

在当前的城市运行过程中,负荷也会对评价指标带来影响,因此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电网事业中,主网与配电网之间应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可靠性与效益性,因此相关的评价指标和规划研究必不可少。

在过去的评价工作中,主要集中在电网综合性评价这一层面,提出了可行的电网规划评价新方法,进而提升主网与配电网协调规划评价体系的有效性,由此推动电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海,李伟,赵晨旭,等.配电网管理现状及对策的探究[J].农电管理,2018(11):48-50
[2]蔡菲,欧阳武.基于变电站容量与间隔资源的配电网协调规划[J].江西电力,2018,42(2):22-25,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