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崔遵度传
诗话—常识
西昆体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
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
西昆体简介中国北宋初年一种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的诗体。
宋初,杨亿、刘筠、钱惟演曾于景德二年(1005)至大中祥符六年(1013)间,聚集于皇帝藏书的秘阁,编纂《历代君臣事迹》,诏题《册府元龟》,他们把在编书之余所写的酬唱诗结集为《西昆酬唱集》。
这部诗集在当时影响很大,学子纷纷效法,号为西昆体,在宋初风靡了数十年。
《西昆酬唱集》收集了十七位作者的250首近体诗,其中杨亿、刘筠、钱惟演的就有202首。
杨亿在《西昆酬唱集序》中主张“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这在他们的创作中得到了体现。
故最能代表西昆体的是杨,刘,钱等人。
西昆体诗人宗法李商隐,兼学唐彦谦。
他们大多有良好的词章修养,技法圆熟,善于在诗作中大量摭拾典故和前人的佳词妙语,以求意旨幽深。
其作大抵音律谐美,词采精丽,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他们不满白体诗的浅切,也不满晚唐体的枯寂,提倡学习李商隐,主张诗歌语义要深,词章艳丽,用典精巧。
对偶工整。
由于西昆体作家,大多社会地位较高,生活优越,因此他们的词少有现实内容,多为酬唱之作。
另外,西昆诗人只是一味模拟,缺乏真情实感,刻板地搬用李商隐的诗题、典故、词藻,所以被嘲为把李商隐“挦?”得“衣服败敝”,更被复古派的石介视为“怪”现象加以攻击。
其后欧阳修、梅尧臣等开创新的诗风,西昆体乃告衰歇。
西昆体,内容空虚,片面追求李商隐的雕彩巧丽和唐彦谦的韵律铿锵,严重脱离社会生活。
许多进步作家竞起补偏救弊,大力呼吁文风改革,一场轰轰烈烈的诗文革新运动因而兴起,它直接影响到宋代各种文学样式的发展。
《宋史·刘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刘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刘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刘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刘筠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刘筠,字子仪,大名人。
举进士,为馆陶县尉。
还,会诏知制语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摧筠第一,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
真宗北巡命知大名府观察判官事自边鄙罢兵国家闲暇帝垂意篇籍始集诸儒考论文章为一代之典筠预修图经及《册府元龟》,推为精敏。
车驾西巡,又命药纂土训。
及《册府元龟》成,进直史馆、修起居注。
尝属疾,予告满,辄再予,积二百日,每诏续其奉。
迁左司谏、知制语,加史馆修撰,出知邓州。
还,纠察在京刑狱,知贡举,迁尚书兵部员外郎。
复请邓州,未行,进输林学士。
初,药尝草丁谓与李迪罢相制,既而谓复留,令别草制,筠不奉诏,乃更召晏殊。
筠自院出,遇殊枢密院南门,殊侧面而过,不敢揖,盖内有所愧也。
帝久疾,谓浸擅权,筠曰:“奸人用事,安可一日居此。
”请补外,以右谏议大夫知庐州。
仁宗即位,迁给事中,复召为输林学士。
逾月,拜御史中丞。
先是,三院御史言事,皆先白中丞。
筠榜台中,御史自言事,毋白丞杂。
知天圣二年贡举,数以疾告,进尚书礼部侍郎、枢密直学士、知颗州。
召还,复知贡举,进输林学士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同修国史、判尚书都省。
筠素爱庐江,遂筑室城中,构阁藏前后所赐书,帝飞白书曰“真宗圣文秘奉之阁”。
再知庐州,营家墓,作棺,自为铭刻之。
既病,徙于书阁,卒。
筠,景德以来,居文输之选,其文辞善对偶,尤工为诗。
著《册府应言》《禁林》等凡七集。
初为杨亿所识拔,后遂与齐名,时号“杨刘”。
凡三入禁林,又三典贡部,以策论升降天下士,自筠始。
性不苟合,遇事明达,而其治尚简严。
然晚为阳翟同姓富人奏求思泽,清议少之,二于量卒,田庐没官。
包拯少时,颇为筠所知。
及拯显,奏其族子为后,又请还所没田庐云。
(节选自《宋史·刘筠传》)译文:刘筠字子仪,大名人。
周敦颐与古琴考述
周敦颐与古琴考述欧阳平彪【摘要】周敦颐雅好古琴、与范仲淹、王安石、赵抃、黄庭坚等琴家均有交流,论文对其相关事迹略作考辨.【期刊名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8)008【总页数】4页(P27-30)【关键词】周敦颐;古琴;琴史【作者】欧阳平彪【作者单位】宁远县实验中学,湖南宁远 425600;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湖南永州4251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32周敦颐(1017-1073),原名敦实,字茂叔,后世称“濂溪先生”,又称周元公、周子,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人。
曾任桂阳县令、永州通判、江西南安军司理参军等。
北宋理学鼻祖、文学家、古琴家。
弟子有程颢、程颐两兄弟。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爱莲说》等。
阅读《元公周先生濂溪集》可知,周敦颐雅好古琴,自己也提到与古琴相伴。
另外,濂溪友人蒲宗孟、后世之人都曾提到周敦颐与古琴相关的条目。
周子《通书》中有《礼乐》和《乐》三篇,这也是周敦颐的音乐思想观。
周敦颐通过古琴与古人对话,与天地对话,悟道,参透人间的真谛。
周敦颐的礼乐思想,尤其是琴乐思想,理学弟子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如朱熹最早提出琴侓学,蔡元定的十八律等。
由于周敦颐遗留著作较少,故提到周子与古琴的资料有限,只能从诗词及墓志铭等去考证。
1.周敦颐《书堂》诗云:“元子溪曰瀼,诗传到于今。
此俗良易化,不欺顾相钦。
庐山我久爱,买田山之阴。
田间有流水,清泚出山心。
山心无尘土,白石磷磷沉。
潺湲来数里,到此澄澄深。
有龙不可测,岸竹寒森森。
书堂构其上,微几看云岑。
倚梧或欹枕,风月盈中襟。
或吟或冥默,或酒或鸣琴。
数十黄卷轴,贤圣谈无音。
窗前即畴囿,圃外桑麻林。
千蔬可卒岁,绢布足衣衾。
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
吾乐盖易足,名溪朝暮侵。
元子与周子,相邀风月寻。
”2.蒲宗孟《先生墓碣铭》:“生平襟怀飘酒,有高趣,常以仙翁隐者自许。
尤乐佳山水,遇适意处,终日徜徉其间。
酷爱庐卓,买田其旁,筑室以居,号曰‘濂溪书堂’。
朱长文《琴史》综论
朱长文《琴史》综论作者:韩伟来源:《音乐探索》2017年第01期摘要:朱长文的《琴史》是中国首部古琴专门史,它对琴学及音乐文献的辑存、校勘、考辨,使其具有了超越单纯史书的价值。
在音乐关学方面,《琴史》是朱长文“人德”“琴德”统一思想的具体化,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唯乐不可以为伪”的传统乐论观。
在历史叙事方面,《琴史》在平实的叙事中,蕴蓄着朱长文对君子人格、古琴美学、历史伦理的深沉思考,是“春秋笔法”在音乐史方面的完美实践。
关键词:朱长文;《琴史》;琴德;春秋笔法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17)01-0093-08朱长文的《琴史》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关于古琴的专门史,该书共分6卷,前5卷采用纪传体的形式收录了“上自唐虞,下迄皇宋”的“通琴理者”162人。
卷六是《琴史》的最后一卷,包括琴学专论11篇,分别是《营律》《释弦》《明度》《拟象》《论音》《审调》《声歌》《广制》《尽美》《志言》《叙史》,这11篇总体围绕音、象、歌、志等琴学核心要素展开,它们代表了朱长文的主要琴学观念。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陆续开始对《琴史》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著作方面,较具代表性的是章华英的《宋代古琴音乐研究》,该书在第二章第一节专门讨论了朱长文及其《琴史》,主要对《琴史》的流传情况、版本情况,以及朱长文的生平、著作年谱进行考证和介绍。
论文方面,以郑锦扬的《朱长文(琴史)初探》为最突出,该文重在考证《琴史》的性质、编次、历史地位,以及朱长文生平。
这些研究,对朱长文及其《琴史》研究起到了很好的倡导和奠基作用,但总体来看,仍属于外部研究的范围,缺少对《琴史》文献运用方面的深度发掘,而且对其呈现出来的音乐美学思想、史学观念的研究也明显不够。
这些研究空白,恰是本文的主要切入角度,笔者希望籍此,与上述成果互相补充、取长补短,还原朱长文及其《琴史》在音乐美学史中的应有地位。
一、辑存与勘正:“尽得古书,广览博求”朱长文与琴学相关的著作有两种,除了《琴史》之外,还有《琴台志》。
文言文阅读《宋史冯元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冯元字道宗。
高祖禧,唐末官广州,以术数仕刘氏。
传三世至父邴,广南平,入朝为保章正。
元幼从崔颐正、孙奭为《五经》大义,与乐安孙质、吴陆参、谯夏侯圭善,群居讲学,或达旦不寝,号“四友”。
进士中第,授江阴尉。
时诏流内铨取明经..者补学官,元自荐通《五经》。
谢泌笑曰:“古治一经,或至皓首,子尚少,能尽通邪?”对曰:“达者一以贯之。
”更问疑义,辨析无滞。
补国子监...讲书,迁大理评事,擢崇文院检讨兼国子监直讲。
王旦闻其名,尝令说《论语》《老子》,群子弟侍听,因荐之。
天禧初,数与查道、李虚己、李行简入讲《易》于宣和门北阁。
迁太常丞兼判礼部、吏部南曹。
皇子为寿春郡王,王旦又荐元宜讲经资善堂。
帝以元少,更用崔遵度。
会遵度卒,擢左正言兼太子右谕德。
仁宗即位,迁户部员外郎,为直学士兼侍讲。
与孙奭以经术并进讲论,自是仁宗益响学。
历会灵观副使、同判国子监。
故事,国子监多宿儒典领,后颇用公卿子弟,任均管库。
及奭、元并命,士议悦服。
同知贡举,进龙图阁学士,预修《三朝正史》。
为翰林学士....、判都省三班院、史馆修撰、判流内铨兼群牧使,四迁给事中。
元性简厚,不治声名,非庆吊未尝过谒.二府。
执亲丧,自括发至祥练①,皆案礼变服,不为世俗斋荐,遇祭日,与门生对坐,诵说《孝经》而已。
多识古今台阁品式之事,尤精《易》。
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三日一诵《易》无子,以兄之子譓为后。
(节选自《宋史·冯元传》)【注】①祥练,丧期或丧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三日一诵《易》/B.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三日一诵《易》/C.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三日一诵《易》/D.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三日一诵《易》/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经是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
《宋史·杨安国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杨安国字.君倚,密州安丘人。
父光辅,居马耆山,学者多从受经,州守王博文荐为太学助教。
孙奭知兖州,又荐为太常寺奉礼郎,州学讲书。
既而奭与冯元荐安国为国子监直讲,并召光辅至。
安国《五经..》及第,为枝江县尉,后迁大理寺丞。
光辅教授兖州,请监兖州酒税,徙监益州粮料院,入为国子监直讲。
景祐初,置崇政殿说书,安国以国子博士预选。
久之,进天章阁侍讲、直龙图阁,遂为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皆兼侍讲。
进翰林侍讲学士,历判尚书刑部、太常寺,纠察在京刑狱,累迁给事中。
年七十余,卒,赠尚书礼部侍郎。
安国讲说,一以注疏..为主,无它发明,引喻鄙俚,世或传以为笑。
尤喜纬书及注疏所引纬书,则尊之与经等。
在经筵二十七年,仁宗称其行义淳质,以比先朝崔遵度。
尝讲《周官》至“大荒大札,则薄征缓刑”,因进言曰:“古所谓缓刑,乃贳过误之民尔。
今众持兵仗取民廪食,一切宽之,恐无以禁奸。
”帝曰:“不然,天下皆吾赤子,迫于饿莩,至起为盗,州县既不能振恤,乃捕而杀之,不亦甚乎。
”尝请书《无逸篇》于迩英阁之后屏,帝曰:“朕不欲背圣人之言。
”命蔡襄书《无逸》、王洙书《孝经》四章列置左右。
论曰:冯元质直博雅,有古君子..之风,欧阳修称师民醇儒硕学,在仁宗时,并繇宿望,先后执经劝讲,庶有所补益矣。
张锡清慎敛晦,晚始见知。
揆[注]及安国父子俱侍经幄考求其说亡过人者夫博习修洁之士潜德隐行不闻于世者多矣由是言之士遇不遇岂非命哉!(选自《宋史·杨安国传》,有删改) [注]揆:张揆(990——?),北宋文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揆及安国父子俱侍/经幄考求其说/亡过人者/夫博习修洁之士/潜德隐行/不闻于世者多矣/由是言之士遇/不遇岂非命哉B.揆及安国父子俱侍/经幄考求其说/亡过人者/夫博习修洁之士/潜德隐行/不闻于世者多矣/由是言之/士遇不遇/岂非命哉C.揆及安国父子俱侍经幄/考求其说/亡过人者/夫博习修洁之士/潜德隐行/不闻于世者多矣/由是言之/士遇不遇/岂非命哉D.揆及安国父子俱侍经幄/考求其说/亡过人者/夫博习修洁之士/潜德隐行/不闻于世者多矣/由是言之士遇/不遇岂非命哉10. C(原句标点:揆及安国父子俱侍经幄,考求其说,亡过人者。
《崔立传》阅读练习
《崔立传》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①崔立字本之,开封鄢陵人。
祖周度,仕周为泰宁军节度判官。
慕容彦超叛,周度以大义责之,遂见殺。
②立中进士第。
为果州团练推官,役兵辇官物,道险,乃率众钱,佣舟载归。
知州姜从革论如率敛法,当斩三人,立曰:“此非私已,罪杖尔。
”从革初不听,卒论奏,诏如立议。
真宗记之,特改大理寺丞,知安丰县。
大水坏期斯塘,立躬督缮治,逾月而成。
进殿中丞,历通判广州、许州。
③京西转运使胡则曰:“滑州进士杨世质等诉本州黜落,即取元试卷付许州通判崔立看详,立以为世质等所试不至纰缪,已牒滑州依例解发。
”诏转运司具析不先奏裁,直令解发缘由以闻,其试卷仰本州缴进。
世质等仍未得解发。
及取试卷,诏贡院定夺。
乃言词理低次不合充荐诏落世质等而劾转运使及崔立之罪。
④会滑州塞决河,调民出刍楗①,命立提举受纳。
立计其用有余,而下户未输者尚二百万,悉奏弛之。
知江阴军,属县有利港久废,立教民浚治,既成,溉田数千顷,及开横河六十里,通运漕。
累迁太常少卿,历知速、漠、相、潞、充、鄂、涇七州。
兖州大饿,募富人出谷十万余石振饿者,所全活者甚众。
⑤立性淳谨,尤喜论事。
大中祥符间,帝既封禅,士大夫争奏上符瑞,献赞颂,立独言:“水发徐州,旱连江、淮,无为烈风,金陵火,天所以警骄惰、戒淫逸也,区区符瑞,尚何足为治道言哉?”前后上四十余事。
以右谏议大夫知耀州,改知濠州,迁给事中。
告老,进尚书工部侍郎致仕,卒。
识韩琦于布衣,以女妻之,人尝服其鉴云。
节选自《宋史·循吏传》【注】①刍楗:堵塞河堤决口所用的草把等材料。
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诏如立议()(2)募富人出谷十万余石振饿者()1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乃率众钱A.率领B.聚集C.募捐D.沿着(2)进尚书工部侍郎致仕A.发展B.导致C.归还D.产生17. 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乃言词理低次/不合充荐/诏落世质等/而劾转运使及崔立之罪B. 乃言词理低次不合/充荐诏落/世质等而/劾转运使及崔立之罪C. 乃言词理低次/不合充荐诏/落世质等/而劾转运使及崔立之罪D. 乃言词理低次不合/充荐诏/落世质等/而劾转运使及崔立之罪18. 把第④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史·崔与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崔与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崔与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崔与之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崔与之,字正子,少卓荦有奇节,不远数千里游冬f。
绍熙四年举进士,广之士由太学取科第自与之始。
授浔州司法参军。
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
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
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
民有窘于豪民逋负,殴死其子诬之者,其长欲流之。
与之曰:“小民计出仓猝,忍使一家转徙乎?况故杀子孙,罪止徒。
”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朱崖地产苦橙,民或取叶以代茗,州郡征之,岁五百缗,琼人以吉贝织为衣衾,工作皆妇人,役之有至期年者,弃稚违老,民尤苦之。
与之皆为榜免。
其他利病,罢行甚众。
召为秘书少监,军民遮道垂涕,与之力辞召命,竟还。
将度岭,趣召不已,行次池口,闻金人至边,乃造朝奏:“今边声可虑者非一,惟山东忠义区处要不容缓。
”前后累疏数千言,每叹养虎将自遗患。
升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郎。
未几,成都帅董居谊以黩货为叛卒所逐,总领杨九鼎遇害,蜀大扰。
与之以选为煥章阁待制、知成都府、本路安抚使,至即帖然。
先是,军政不立,戎帅多不协和。
与之戒以同心体国之大义,于是戎帅协和,而军政始立。
召为礼部尚书,不拜,便道还广。
蜀人思之,肖其像于成都仙游阁,以配张咏、赵拃,名三贤理宗即位,累迁,皆力辞。
乃访以政事之孰当罢行,人才之孰当用舍?与之力疾奏。
帝览奏嘉叹,趣召愈力,至十有三疏。
嘉熙三年,乃得致仕,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
自领乡郡,不受廪祿之入,凡奉余皆以均亲党。
薨时年八十有二,遗戒不得作佛事。
累封至南海郡公,谥清献。
(选自《宋史•卷四百六•列传一百六十五》,有删减)译文:崔与之,子正子,年纪轻轻就卓越出众有特别的气节,不远数千里到太学游学。
绍熙四年考中进士,广东学子由太学参加科考中第就是从崔与之开始的。
被授予司法参军。
宋史丁度传文言文翻译
宋史丁度传原文:丁度,字公雅,润州丹阳人也。
少孤,家贫,以文学知名。
举进士,历知江宁、常州、润州。
入为中书舍人,进直学士院。
神宗初,拜枢密副使,进知枢密院事。
元丰二年,为参知政事。
五年,以枢密使知枢密院事。
元祐元年,为门下侍郎。
二年,以枢密使知枢密院事。
绍圣元年,为尚书右丞。
二年,为尚书左丞。
崇宁元年,为翰林学士承旨。
大观元年,为中书侍郎。
政和元年,为尚书左丞。
宣和元年,为参知政事。
靖康元年,为枢密使。
建炎元年,为门下侍郎。
绍兴二年,为尚书右丞。
五年,以尚书左丞致仕。
度居官清正,好读书,不事权贵。
性刚毅,喜论事,多所建明。
在位久,历三朝,以文学政事显于世。
翻译如下:丁度,字公雅,润州丹阳人。
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凭借文学才华闻名。
他考中进士,历任江宁、常州、润州知府。
入朝担任中书舍人,后晋升为直学士院。
神宗初年,被任命为枢密副使,进而担任枢密院事。
元丰二年,晋升为参知政事。
元丰五年,以枢密使的身份担任枢密院事。
元祐元年,担任门下侍郎。
元祐二年,再次以枢密使的身份担任枢密院事。
绍圣元年,成为尚书右丞。
绍圣二年,晋升为尚书左丞。
崇宁元年,担任翰林学士承旨。
大观元年,晋升为中书侍郎。
政和元年,再次担任尚书左丞。
宣和元年,成为参知政事。
靖康元年,担任枢密使。
建炎元年,担任门下侍郎。
绍兴二年,晋升为尚书右丞。
绍兴五年,以尚书左丞的身份退休。
丁度在官场清正廉洁,热爱读书,不攀附权贵。
性格刚毅,喜欢议论政事,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他在位时间久,历经三朝,因文学和政事而在世间声名显赫。
《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五 崔与之传
《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五崔与之传崔与之,字正子,广州人。
父世明,试有司连黜,每曰"不为宰相则为良医",遂究心岐、黄之书,贫者疗之不受直。
与之少卓荦有奇节,不远数千里游太学。
绍熙四年举进士,广之士繇太学取科第自与之始。
授浔州司法参军。
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
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
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
民有窘于豪民逋负,殴死其子诬之者,其长欲流之,与之曰:"小民计出仓猝,忍使一家转徙乎?况故杀子孙,罪止徒。
"卒从之,知建昌之新城,岁适大歉,有强发民廪者,执其首,折手足以徇,盗为止,劝分有法,贫富安之。
开禧用兵,军旅所需,天下骚然,与之独买以系省钱。
吏告月解不登,曰:"宁罢去。
"和籴令下,与之独以时贾籴,今民自概。
通判邕州,守武人,苛刻,衣赐不时给,诸卒大哄。
漕司檄与之摄守,叛者贴然,乃密访其首事一人斩之,阖郡以宁。
擢发遣宾州军事,郡政清简。
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凛然。
朱崖地产苦{艹登},民或取叶以代茗,州郡征之,岁五百缗。
琼人以吉贝织为衣衾,工作皆妇人,役之有至期年者,弃稚违老,民尤苦之。
与之皆为榜免。
其他利病,罢行甚众。
琼之人次其事为《海上澄清录》。
岭海去天万里,用刑惨酷,贪吏厉民,乃疏为十事,申论而痛惩之。
高惟肖尝刻之,号《岭海便民榜》。
广右僻县多右选摄事者,类多贪黩,与之请援广东循、梅诸邑,减举员赏格,以劝选人。
熙宁免役之法,独不及海外四州,民破家相望。
与之议举行未果,以语颜戣,戣守琼,遂行之。
召为金部员外郎,时郎官多养资望,不省事,与之钜细必亲省决,吏为欺者必杖之,莫不震栗。
金南迁于汴,朝议疑其进迫,特授直宝谟阁、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
宁宗宣引入内,亲遣之,奏选守将、集民兵为边防第一事。
既至,浚濠广十有二丈,深二丈。
西城濠势低,因疏塘水以限戎马。
宋史盛度传的文言文翻译
盛度,字公量,润州丹阳人也。
父靖,仕唐为御史大夫。
度幼聪慧,七岁能属文。
及长,益究经术,尤明《春秋》之学。
唐昭宗时,举进士,擢第,授秘书省正字。
光化中,历官至侍御史。
梁太祖篡唐,度归宋,历仕太祖、太宗二朝,累官至枢密副使。
太宗即位,以度知制诰,参知政事。
度雅量高致,器宇不凡,议论英发,风采洒然。
太宗常曰:“盛度之才,可当一面之任。
”时人以度为得人。
真宗即位,进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封鲁国公。
度辅佐真宗,勤于国事,综核名实,选用贤能,使朝政一新。
真宗亦深器之,曰:“盛度有古大臣之风,国家赖之。
”景德初,辽使来聘,度奉命为馆伴。
辽使见度风采,甚敬之。
度与辽使论边事,辞辨锋出,使辽使心折。
真宗闻之,大悦,谓度曰:“卿有古人风,能折辽使之舌,是国家之幸也。
”大中祥符五年,度进位司空,封韩国公。
度虽位极人臣,而谦恭有加,未尝自满。
每退朝,必徒步归家,见宾客,必亲自行礼。
时人咸称盛度有古君子之风。
天禧元年,度致仕,归丹阳。
真宗念其旧德,特命有司致祭。
度虽退隐,仍心系国事,屡上疏言事。
时人皆称盛度为“隐德君子”。
度晚节益修,享年七十五。
遗令薄葬,不求荣名。
及葬,送者数千人,皆叹其德。
度既卒,真宗深悼之,赠太师,谥文忠。
盛度传文言文翻译:盛度,字公量,润州丹阳人。
其父盛靖,曾在唐朝担任御史大夫。
盛度自幼聪慧,七岁时便能作文。
长大后,深入研究经术,尤其精通《春秋》之学。
唐昭宗时期,他参加进士考试,高中,被授予秘书省正字的职位。
光化年间,他历任官职至侍御史。
梁太祖篡夺唐朝政权后,盛度归顺宋朝,历经太祖、太宗两朝,官至枢密副使。
太宗登基后,任命盛度为知制诰,参与政事。
盛度具有高雅的气度,非凡的器量,议论时英明果断,风采出众。
太宗常言:“盛度的才华,足以担当一面的重任。
”当时的人认为盛度是得力之人。
真宗登基后,提升盛度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封为鲁国公。
盛度辅佐真宗,勤于国事,综核名实,选拔贤能,使朝政焕然一新。
真宗也对他非常器重,说:“盛度具有古代大臣的风范,国家有赖于他。
湖北省2023届高三12月金太阳联考语文
高三12月金太阳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界。
其显著特征有三,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
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
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
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一群“小才,微善”“或情或痴”的寻常“异样女子”,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
小才,微善,真性情。
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
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
少有重合,少有雷同。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
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如湘云、芳官等),或心智锐敏(如黛玉、龄官),或性格刚烈(如直面戕害的鸳鸯、尤三姐等),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
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是对儒家“修己安人”“和而不流”等积极内涵的认同与实践。
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如李纨、麝月等),待人谦和(如薛宝钗、花袭人等),且品行坚韧(首推平儿,还有薛宝钗),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
(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材料二:薛宝钗是一位“冷人”。
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
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
《宋史曾几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曾几传》原文及翻译《宋史曾几传》原文及翻译杜杞,字伟长。
父镐,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建阳县。
强敏有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宋史曾几传》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宋史曾几传》原文及翻译原文:曾几,字吉甫,其先赣州人,徒河南府。
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
迁辟雍博士,除板书郎。
高宗即位,改提举湖北,又改浙西。
会兄开为礼部侍郎,与秦桧力争和议,桧怒,开去,几亦罢。
逾月,除广西转运副使,徒荆南路。
桧死,起为浙西提刑、知台州,治尚清净,民安之。
黄岩令为两吏所持,令械吏置狱,一夕皆死,几诘其罪。
或曰:“令,丞相沈该客也。
”治之益急。
几承平已为馆职,去三十八年而复至,须鬓皓白,衣冠伟然。
每会同舍,多谈前辈言行、台阁典章,荐绅推重焉。
诏修《神宗宝训》,书成,奏荐,帝称善。
权礼部侍郎。
兄、开皆尝贰春官,几复为之,人以为荣。
吴、越大水、地震,几举唐贞元故事反覆论奏,帝韪其言。
他日谓几曰:“前所进陆贽事甚切,已遣漕臣振济矣。
”上闵劳以事,提举玉隆观,绍兴二十七年也。
金犯塞,中外大震,帝召杨存中偕宰执对便殿,谕以将散百官,浮海避之。
左仆射陈康伯持不可。
存中言:“敌空国远来,已闯淮甸,此正贤智驰骛不足之时。
臣愿率先将士,北首死敌。
”帝喜,遂定议亲征,下诏进讨。
有欲遣使诣敌求缓师者,几疏言:“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
且前日诏诸将传檄数金君臣,如叱奴隶,何辞可与之和耶?”帝壮之。
孝宗受禅,几又上疏数千言。
将召,屡请老,乃迁通奉大夫,致仕。
乾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清。
(选自《宋史列传第百四十一》,有删改)译文:曾几字吉甫,他的祖先是赣州人,迁居河南府。
年幼时就有见识,服侍双亲很孝顺,母亲死了,粗茶淡饭十五年。
进入太学,有名声。
参加吏部考试,考官惊异他的文章,放在优等,赐上舍出身,提拔为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
《隋书·崔弘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隋书·崔弘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隋书·崔弘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隋书·崔弘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隋书·崔弘度传》原文及翻译隋书原文:崔弘度,字摩诃衍,博陵安平人也。
年十七,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亲信。
寻授都督,累转大都督。
时护子中山公训为蒲州刺史,令弘度从焉。
尝与训登楼,至上层,去地四五丈,俯临之,训曰:“可畏也。
”弘度曰:“此何足畏!”欻然掷下,至地无损伤。
训以其拳捷,大奇之。
及尉迥作乱,以弘度为行军总管,从韦孝宽讨之。
弘度妹先适迥子为妻,及破邺城,迥弯弓将射弘度,弘度脱兜鍪谓迥曰:“相识不?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早为身计何所待也?”迥掷弓于地,骂大丞相极口而自杀。
弘度顾其弟弘升曰:“汝可取迥头。
”弘升遂斩之,进位上柱国。
时行军总管例封国公,弘度不时杀迥,致纵恶言,由是降爵一等,为武乡郡公。
纳其妹为秦孝王妃。
弘度素贵,御下严急,动行捶罚,吏人詟气,闻其声,莫不战栗。
所在之处,令行禁止,盗贼屏迹。
以行军总管出泉门道,隶于杨素。
弘度与素,品同而年长,素每屈下之,一旦隶素,意甚不平,素言多不用。
素亦优容之。
上甚礼之,复以其弟弘升女为河南王妃。
每诫其僚吏曰:“人当诚恕,无得欺诳。
”皆曰:“诺。
”后尝食鳖,侍者八九人,弘度一一问之曰:“鳖美乎?”人惧之,皆云:“鳖美。
”弘度大骂曰:“佣奴何敢诳我?汝初未食鳖,安知其美?”俱杖八十。
官属百工见之者,莫不流汗,无敢欺隐。
然弘度理家如官,子弟斑白,动行捶楚,闺门整肃,为当时所称。
未几,秦王妃以罪诛,河南王妃复被废黜。
弘度忧恚,谢病于家,诸弟乃与之别居,弥不得志。
炀帝即位,河南王为太子,帝将复立崔妃,遣中使就第宣旨。
使者诣弘升家,弘度不之知也。
使者返,帝曰:“弘度有何言?”使者曰:“弘度称有疾不起。
”帝默然,其事竟寝。
弘度忧愤,未几,卒。
北宋刊本《礼部韵略》
APPRECIATION赏鉴北宋刊本《礼部韵略》文:李致忠 图:匡时《礼部韵略》的成书宋初科考,不但试经,且试诗赋。
举子科场写诗作赋,既要牢记字韵,又不能犯讳,这就催生了韵书的纂修。
真宗“景德四年 (1007)十一月戊寅,崇文院上校定《切韵》五卷。
依《九经》例颁行。
祥符元年(1008)六月五日改为《大宋重修广韵》”(王应麟《玉海》卷四十五《艺文》)。
奉较依据隋朝陆法言等《切韵》而重修为《广韵》者,为陈彭年、丘雍等。
收字凡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言,注一十九万一千六百九十二字。
在《广韵》修纂的同时,又由丘雍“略取《切韵》要字,备礼部科试”(王尧臣《崇文总目辑释》卷一),从而又成《韵略》五卷,收字九千多个。
因为书成于真宗景德四年,故又称《景德韵略》。
此为宋代第一部《韵略》。
“其曰略者,举子诗赋所常用,盖字书声韵之略也”(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三《礼部韵略》解)。
三十年后,即北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太常博士、直史馆宋祁、郑戬又建言:‘彭年、雍所定(《广韵》)多用旧文,繁略失当。
’”“因诏祁、戬与直讲贾昌朝、王沫同修定,知制诰丁度、李淑典领。
”并指示“所撰集务从该广。
凡字训悉本许慎《说文》,慎所不载,则引他书为解。
凡古文见经史诸书可辨识者,取之,不然则否”。
于是又修成新的韵书,收字“五万三千五百二十五,新增二万七千三百三十一字,分十卷,诏名曰《集韵》(王应麟《玉海》卷四十五《艺文》)。
而在纂修《集韵》的同时,“昌朝又请修《礼部韵略》,其窄韵凡十有三,听学者通用之”〔同上)。
宋李熹《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O亦载:“初,崇政殿说书贾昌朝,言旧《韵略》多无训释,又疑混声与重叠出字,不显义理,致举人诗赋或误用之。
遂诏度等以唐诸家韵本刊定。
其韵窄者凡十三处,许令附近通用。
疑混声及重叠出字,皆于本字下解注之。
”这就是说,在《集韵》修纂的同时,因为贾昌朝的建议,由丁度、贾昌朝等又纂修了《集韵》的《韵略》,名曰《礼部北宋版《礼部韵略》,皮纸印造,纸质较粗,未捣碎的黄色桑或褚树外皮依稀可见。
《崔沔传》知识点分类整理
《旧唐书·崔沔传》知识点分类整理第一段崔沔,京兆长安人,周陇州刺史士约玄孙也。
自博陵徙关中,世为著姓。
父皑,库部员外郎、汝州长史。
沔淳谨,口无二言,事亲至孝,博学有文词。
初应制举对策高第俄被落第者所援则天令所司重试沔所对策又工于前为天下第一由是大知名。
再转陆浑主簿。
秩满调迁,吏部侍郎岑羲xī深赏重之,谓人曰:“此今之郄qiè诜shēn也。
”特表荐擢为左补阙,累迁祠部员外郎。
沔为人舒缓,讷于造次,当官正色,未尝挠沮。
第二段睿宗时,征拜中书舍人。
时沔母老疾在东都,沔不忍舍之,固请闲官,以申侍养,由是改为虞部郎中。
无何,检校御史中丞。
时监察御史宋宣远,恃卢怀慎之亲,颇犯法,沔举劾之。
又姚崇之子光禄少卿彝,留司东都,颇通宾客,广纳贿赂,沔又将按验其事。
姚、卢时在政事,遽荐沔有史才,转为著作郎,其实去权也。
第三段...开元..七年,为太子左庶子。
母卒,哀毁逾礼,常于庐前受吊,宾客未尝至于灵座之室,谓人曰:“平生非至亲者,未尝升堂入谒,岂可以存亡而变其礼也。
”中书令张说数称荐之。
服阕,拜中书侍郎。
或谓沔曰:“今之中书,皆是宰相承宣制命。
侍郎虽是副贰,但署位而已,甚无事也。
”沔曰:“不然。
设官分职,上下相维,各申所见,方为济理。
岂可俯默偷安,而为怀禄士也!”自是每有制敕及曹事,沔多所异同,张说颇不悦焉。
寻出为魏州刺史,奏课第一,征还朝廷,分掌吏部十铨事。
以清直,历秘书监、太子宾客。
第四段沔既善礼经,朝廷每有疑议,皆取决焉。
二十七年卒,时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
(选自《旧唐书·崔沔传》,有删改) 一、概括段意:第一段介绍崔沔的身世品行。
第二段因崔沔秉公执法被削去实权。
第三段崔沔做中书侍郎恪尽职守。
第四段朝廷有了不同的议论,常听取崔沔的意见。
二、知识点分类整理(一)重点词语(1)世为著姓著姓(有声名的世家望姓)(2)博学有文词博学(知识渊博)(广泛地学习)(3)初应制举对策高第高第(品学优秀)(4)被落第者所援被(遭受)(5)被落第者所援援(诬陷)(6)沔所对策又工于前工(精巧,精致)(7)沔为人舒缓舒缓(从容,和缓)(8)讷于造次讷(此处是迟钝的意思)(9)讷于造次造次(匆忙,仓促) 【造次】仓卒。
文言文《冯元传宋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冯元面对质疑,依然充满自信。他自我推荐精通《五经》,因年轻遭到谢 泌的质疑,但是对于那些疑难经义,他能清晰流畅地进行辨析,后来被补为国 子监讲书。 B.冯元通晓经术,深得重用赏识。他和孙奭一同进宫为仁宗讲学,后来二人 又一同进入国子监讲学,使国子监那些长期钻研经术的大儒们心悦诚服。 C.冯元淡泊名利,性情简朴至孝。除了庆吊他不曾因他事去过二府;为亲人 办丧事,只是根据礼仪规定穿戴衣服,遇到祭日,就只是和门生诵读《孝经》 D.冯元学识渊博,终日诵经不辍。他通晓《五经》,并且对古今台阁规格标 准都有着很深的了解;直到他晚年的时候,大约三日还诵读一次《周易》。
按过去的成例,国子监多为宿儒掌管,以后则常用公卿子弟,任均管库。 及奭、元并命,士等议到悦孙服奭。、冯元一并受命,士大夫们心悦诚服。 同知贡举,进龙图阁学士,预修《三朝正史》。
同知贡举,升为龙图阁学士,参与修撰《三朝正史》。 为翰林学士、判都省三班院、史馆修撰、判流内铨兼群牧使,四迁给事中。
任翰林学士,判Biblioteka 省三班院,史馆修撰,判流内铨兼群牧使,四次升迁任给事中 元性简厚,不治声名,非庆吊未尝过谒二府。
帝以元少,更用崔遵度。皇帝认为冯元年轻,改用崔遵度。
会遵度卒,擢左正言兼太子右谕德。
适逢崔遵度去世,于是提升冯元为左正言兼太子右谕德。
仁宗即位,迁户部员外郎,为直学士兼侍讲。
宋仁宗即位后,冯元升任户部员外郎,任直学士兼待讲。 与孙奭以经术并进讲论,自是仁宗益向学。
冯元与孙奭一并奉召在皇帝面前讲读经学,从此仁宗更加倾心于学问。 历会灵观副使、同判历国任子会监灵。观副使、同判国子监。 故事,国子监多宿儒典领,后颇用公卿子弟,任均管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封禅泰山时,进升为博士,到汾阴祭祀。崔遵度 与世无争,嘴上不谈论是非,淳朴清静,淡泊于 势利。执掌右史十多年,站在殿阶上,常藏在柱 子之间,担心皇上看见。他擅长弹琴,深得其趣 味。他租住的房舍非常低下狭小,有一小阁,他 亲手在旁边种植了几棵竹子,退朝后,默默地坐 在阁中,弹着琴,独自饮酒,怡然自得。
• 郡王读完《孝经》全章,又把御诗赐给他。崔遵 度生性与众寡合,喜爱读《易》,曾说:“觉得 有疑问,就弹琴分辨其义,用《易》占筮观察其 象数,没有推究不出的。”
逾岁,
• 恭谢:指皇帝举行的郊祭等大典 。
• 并复其秩。九年,仁宗以寿春郡王开府,诏宰
年老,六十岁以上的人:~老。~年。~绅。~宿
(sù )(指在社会上有名望的老年人)。
官吏的职位或品级
努力学习
相择耆qí 德方正有学术之士,咸曰遵度力学,
品行 言行仁厚或有学问、德行的人。
有士行,时称长者。遂命与张士逊并为王友。 上作七言诗宠之。因谓左右曰:“翊善、记室, 皆府属也,故王皆受拜,今宾友之礼,当令答
宋史· 崔遵度传
• 崔遵度,字坚白,江陵人。纯介好学,始七 岁,授经于叔父宪。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 解褐和川主簿,换临汾。馈 刍chú粮,三抵
改任 运送粮食。粮草。 陷入、沉溺。
纯朴正直
刚
绥州,涉无定河。河沙与水混流无定迹,陷 溺相继,遵度悯之,著铭以纪焉。淳化中,
吏部侍郎李至荐之,迁殿中丞,出知忠州。
• 李顺之作乱时,乱贼派遣同党张余来攻城,崔遵 度带领兵士一百多人和敌人决一死战,贼兵翻越 城墙而入,崔遵度跳入江中,靠州兵救援他,得 以免死。因城池失守而获罪,贬为崇阳县令,转 调为鹿邑令;威平初年,复任太子中允。正值修 《两朝国史》,与路振一同担任编修官。大中祥 符元年,被任命为同修起居注官职。
古代用蓍shī草占卦 推究
筮shì 《易》观其象,无不究也。” (《宋史· 宇坚白,江陵人。纯朴正直好学,刚七 岁,就听受叔父崔宪讲授经书。太平兴国八年, 考中进士,初次为官担任和川主簿,改任临汾主 簿。运送粮草,三次到绥州,渡过无定河。河沙 与流水混在一起流迹不定,不断有人陷入淹没河 中,崔遵度怜悯这些遇难者,作铭文记下这件事。 淳化年间,吏部侍郎李至推荐他,升任殿中丞, 出京任忠州知州。
• 李顺之乱,贼遣其党张余来攻,遵度领甲士百
翻过,越过
武装的士兵,亦泛指军队。
余背城而战,贼逾 堞dié以入,遵度投江中,
倚靠,依仗 城上如齿状的矮墙:城~。雉~。~楼。~口。
因…而获罪
赖州兵援之,得免。坐失城池,贬崇阳令,移 鹿邑。咸平初,复为太子中允。会修《两朝国 史》,与路振并为编修官。大中祥符元年,命 同修起居注。
• 一年以后,都恢复原来的官阶。九年,仁宗因寿 春郡王开建府署,下诏让宰相选择年老有德行正 直有学问的士人,(群臣)都说崔遵度努力学习, 有士人的品行,当时的人称他为德高望重的人。 于是任命他与张士逊同为王友官品。皇上作七言 诗以示宠爱。因而对左右说:“翊善、记室,都 是王府中的属官,因此郡王都接受他们的礼拜, 如今为宾友的礼节,应当让郡王答拜。”府中文 书都是崔遵度所撰写。
• 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
• 东封,进博士,祀汾阴。遵度与物无竞,口
质朴而淡泊。清正廉洁。 恬淡无欲貌。
祭祀
不言是非,淳澹dàn清素,于势利泊如也。
执掌 台阶上的空地,亦指台阶
堂屋前部的柱子:~联
(亦称“楹帖”)。
掌右史十余岁,立殿墀chí 上,常退匿楹间, 虑上之见。善鼓琴,得其深趣。所僦舍jiù
• 解褐:解去平民所穿的衣服,易上官服。 指入仕。初次做官。 • 馈:运送粮食。如:馈运(运送粮食);馈路 (运粮饷、财物的通道);馈挽(运粮);馈饢(运 粮饷) 。 • 铭:铸、刻或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迹 或警诫自己的文字:~刻。~文。~志。 墓志~。座右~。中国古代用于铭刻的文 字逐步形成的一种文体,如《文心雕龙》 有《铭箴》篇。
• 右史:古代史官名。唐以后为中书省起居舍人的 别称。
• 尝著《琴笺》云:“是知作《易》者,考天地之象 也;作琴者,考天地之声也。往者藏音而未谈,来 几乎,差不多 者专声而忘理。《琴笺》之作也,庶乎近之。”世 有远见的言论 称其知言。七年,东郊,建坛恭谢。坛上设正坐奉 书写 天地,配坐奉二圣,遵度时与张复同典记注,书昊 因…而获罪 天为天皇,又增圣祖配位,坐谬误,降为右正言。
文章
拜。”府中文翰皆遵度所作。
• 开府:1.古代指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 将军等)成立府署,选置僚属。2.指有权开 府的官员。3.特指庾信。唐 杜甫 《春日忆 李白》诗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宋 欧阳修 《答判班孙待制见寄》诗:“惟 恨江淹才已尽,难酬开府句清新。” 4.府 兵军职。
• 王读《孝经》彻章,复以御诗赐之。遵度性寡合, 喜读《易》,尝云:“意有疑,则弹琴辨其数,
低矮狭小 所租的房子。 种
shè甚湫隘jiǎo ài,有小阁,手植竹数本,朝 退,默坐其上,弹琴独酌,翛xiāo然自适。
毫无牵挂、自由自在的样子。
• 封:帝王筑坛祭天:~禅(祭天为“封”,祭地为 “禅”)。东封:汉 司马相如 临终前作《封禅文》, 盛颂 汉 德宏大,请 武帝 东幸封 泰山 、禅 梁父 、以 彰功业。 相如 卒后八年, 武帝 从其言,东至 泰山 行 封禅事。事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后因以“东封” 谓帝王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 • 博士:(1)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因之。唐有 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明清仍之,稍有不同。 (2) 古代对茶坊伙计、手工艺者的尊称,犹后世称人为 师傅 。如:茶博士,酒博士。 • 学士:(1)职官名。魏晋南北朝始设,为掌管典礼、 撰述的官职;唐开元年间设置学士院,称为「翰林学 士」,为文学侍从,参理机务,起草诏书。 (2)读书人或研习学问的人。
• 曾经著《琴笺》说:“由此而知作《易》的人, 是考察天地之象的;作琴的人,是考察天地之声 的。前人包藏乐音而未尝谈论,后人专于声响而 忘了乐理。《琴笺》这部著作,希望能接近乐 理。”当时人称赞他的话有见识。七年,在东郊 祭祀,建祭坛恭敬感谢。祭坛上设正坐供奉天地, 配坐供奉太祖、太宗二圣。崔遵度当时与张复一 同掌管记录史实,把昊天写成天皇,又增设圣祖 的配位,因为谬误犯罪,降为右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