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精)
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
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法规类别】信息公开【发文字号】长政发[2017]16号【发布部门】长治市政府【发布日期】2017【实施日期】201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长政发[2017]1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工信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工信部规〔2016〕333号)和《山西省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晋政发〔2016〕63号),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新旧发展动能和生产体系转换,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率层次,培育新常态下“长治制造”振兴升级新动力,增强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为主线,大力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坚持示范引领、重点突破、创新驱动、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和社会共建的模式,创新组织管理和服务方式,健全政策、技术和人才支撑体系,优化融合环境,全面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水平整体提高,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把我市建成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二)基本原则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聚集、整合、优化要素资源的优势,应用互联网创新理念、创新要素和创新体系,带动工业技术、产品、模式、机制创新,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激发工业发展新动能。
分类施策,协调发展。
把握新技术在不同环节、行业、领域的扩散规律和应用模式,针对不同企业、行业、区域两化融合发展基础、阶段和水平差异,加快形成方法科学、机制灵活、政策精准的分类推进体系。
2024年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作计划
2024年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1. 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全面推进,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2. 提升国家信息化水平,加快构建数字经济支撑体系;3. 推动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发展,培育新型产业和业态,推进创新创业;4. 加强信息安全能力建设,确保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1. 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a. 加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力度,提升数据集成及数据服务能力;b. 推动工业互联网技术标准和领域应用的研究和制定;c. 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安全体系。
2. 加快推进智能制造a. 推动智能制造设备和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提升生产效率和品质;b. 加强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实现工业数据的全面应用;c. 培育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3. 加强数字经济建设a. 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基地建设,培育核心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b. 加快数字创新创业环境建设,支持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c. 推动数字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保障数字产业健康发展。
4. 推进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a. 加强云计算和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b. 推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促进数据共享和交流;c. 强化大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防范数据滥用和泄露风险。
5. 培育新型产业和业态a. 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b. 培育数字经济下的新业态,推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c. 加强科技创新和企业技术引进,提升国家技术创新能力。
三、工作措施1. 搭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协作机制,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2. 鼓励企业加大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投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3. 建立健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政策体系,制定扶持政策和奖励机制;4. 强化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提供相关领域的培训和支持;5. 注重信息安全建设,完善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安全保障体系;6.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国际标准和规范的制定。
两化融合是指什么
两化融合是指什么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
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并催生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产业。
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企业信息化,信息条码化”,是国家“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中的描述。
四个方面:信息化与工业化主要在技术、产品、业务、产业四个方面进行融合。
也就是说,两化融合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方面。
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
例如,汽车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汽车电子技术,工业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
产品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或产品渗透到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
例如,普通机床加上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传统家电采用了智能化技术之后就变成了智能家电,普通飞机模型增加控制芯片之后就成了遥控飞机。
信息技术含量的提高使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高。
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
例如,计算机管理方式改变了传统手工台账,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网络营销成为一种新的市场营销方式,受众大量增加,营销成本大大降低。
产业衍生是指两化融合可以催生出的新产业,形成一些新兴业态,如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
工业电子包括机械电子、汽车电子、船舶电子、航空电子等;工业软件包括工业设计软件、工业控制软件等;工业信息服务业包括工业企业B2B电子商务、工业原材料或产成品大宗交易、工业企业信息化咨询等。
加快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经验做法及相关案例
加快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
经验做法及相关案例
我市认真贯彻关于两化深度融合的战略部署,以积极创建两化融合试验区为载体,通过强化两化融合资金支持、培育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加强两化融合评估考核、开展信息化助企活动等一系列措施,扎实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具体经验做法
(一)积极创建两化融合试验区。
我市成为首批两化融合试验市以来,建立了完善的两化融合领导和工作机构,成立了市“两化融合促进中心”,各区县建立了工业和信息化专职工作部门,为两化融合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
为高水平建设两化融合试验区,我市开展了市级两化融合示范区建设,先后选定了某区、某市和某县作为市级两化融合示范区,开展两化融合探索,总结两化融合的经验,开展两化融合示范,市级两化融合示范区达到3个。
又选定某产业集群开展产业集群两化融合示范区建设,探索产业集群两化融合整体。
如何推进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论述
如何推进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论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中国正面临着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任务,这不仅对于提升国家的经济竞争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层面论述如何推进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首先,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需要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
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投入。
政府还应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监管和指导,保证其符合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要求和标准。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与研发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科技创新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关键要素之一,只有不断提升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才能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
因此,中国需要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资金投入,鼓励他们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方面进行创新研究和实践。
同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供系统的培训和教育,以满足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发展需求。
第三,加强产业协同与合作,构建全球价值链。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需要各个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构建全球化的产业价值链。
中国应鼓励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企业加强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同时,加大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的重组,提高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最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与可持续发展。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还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低碳的工业发展模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中国应当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加大对信息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增强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意识和认识。
综上所述,推进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和政策支持,企业加大投入和创新能力,产业加强合作与协同,以及社会各方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力量。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可以带来许多好处。
首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制造业中,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同时,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传统工业化模式下,许多企业面临着资源和环境压力,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企业可以实现生产方式、产品结构和业务模式的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传统的制造业可以向智能制造业转型,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也有助于推动城市的智能化建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城市实现智能交通、智能能源、智慧环保等方面的建设。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现交通流量的优化调度,提高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通过智能能源系统,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应用,减少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通过智慧环保系统,可以实现对环境污染源的监测和治理,提高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还可以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资源的精细管理和高效利用。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等指标,实现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和节约。
同时,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新时代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意义
新时代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意义新时代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可以让智能制造更好地应用于生产制造过程中,实现生产过程的可控、可预测和高效,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
首先,深度融合有助于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生产过程,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例如,通过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了生产过程中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其次,深度融合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
例如,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实现生产线的无人化操作,降低了劳动成本和操作风险,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和智能化,及时识别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了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质量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三,深度融合能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更易于获得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优势。
例如,采用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技术,实现对用户需求的准确预测和生产过程的精细控制,从而满足顾客需求与市场变化的要求。
最后,深度融合能够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融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和排放,推行循环经济和绿色制造,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新时代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深度融合的路径和方式,加强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为中国制造走向质量强国和创新强国注入新的动力。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方案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方案1.政策支持和引导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划,鼓励企业加大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投入。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产业引导基金等手段,引导企业加大投入。
同时,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推动不同行业之间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2.加强科技创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需要重点加强科技创新。
政府可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鼓励他们在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进行创新研究。
同时,企业也要积极开展研发工作,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产品和解决方案。
3.促进产业协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需要各个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
政府可以组织产学研用多方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促进不同行业的合作与交流。
此外,政府还可以推动建立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联盟,共同研究和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4.加强人才培养和流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需要人才的支持。
政府可以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培养更多掌握信息技术和工业化知识的人才。
同时,政府还可以推动人才流动,鼓励优秀的人才从信息技术行业流向实体经济行业,推动两个领域的结合。
5.加强网络安全保障6.加强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需要加强不同系统和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
政府可以推动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支持。
总之,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当前发展的趋势,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各个相关方共同努力。
以上提出的方案只是一些初步的想法,具体的实施还需要根据国情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2024年公司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工作总结(二篇)
2024年公司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家现代化企业,我们公司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要求,在公司管理、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两化”融合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现总结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信息化工业化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公司高层领导重视并做出明确的工作指导。
我们成立了信息化工业化融合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并通过定期的工作会议进行监督和督办。
同时,鼓励员工参与工作,形成全员参与的工作氛围。
二、优化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离不开高效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支撑,我们加大了对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投入,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优化了公司内部网络,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信息传递速度。
此外,还实施了信息安全管理,确保信息资产的安全和保密。
三、推进数据共享与协同办公在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过程中,我们重点推进了数据共享与协同办公。
通过建立企业级的ERP系统,实现了各部门之间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协同办公。
这不仅提高了信息的流动效率,也降低了信息传递中的错误率。
通过协同办公平台,还实现了跨部门的协同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推动生产制造数字化转型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的核心是推动生产制造数字化转型。
我们引进了自动化生产线,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设备和系统的互联互通。
这样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同时,我们也通过数字化制造的方式,实现了产品追溯和质量控制的全过程管理,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口碑。
五、加强信息安全和数据治理随着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的推进,信息安全和数据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和监控。
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策略、安全培训、风险评估等,并定期进行演练和检查,确保信息资产的安全和可靠。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化深度融合)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市工业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既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为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全面支撑《中国制造X行动纲要》实施和新型工业城市建设,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发展方式为导向,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产业竞争力为主线,以管理和技术创新为保障,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面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挥信息化在改造传统优势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做大做强信息技术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方向转变,服务和助推我市新型工业城市建设。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企业主体。
政府部门要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引导力度,健全两化深度融合公共服务和支撑体系。
发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推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深度应用。
2.统筹规划,梯次推进。
坚持顶层设计、集约发展,形成统筹兼顾、点线面结合的两化深度融合推进格局。
把握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两化融合推进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领域发展目标和途径。
3.以点带面,试点先行。
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关键环节,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行业、企业,开展先行先试,以试点和示范带动信息化整体工作。
4.整合资源,服务共享。
整合各类公共服务和专业技术平台,提升区域两化融合信息服务水平。
建立全市统一的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以中小微企业为重点,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联信… 2022‟160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科技、商务、国有资产主管部门,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现提出以下意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重点环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动创造业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着力用信息技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着力提高信息产业支撑融合发展的能力,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
把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战略基点和改造提升传统创造业的优先目标,以信息化促进研发设计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
把节能减排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切入点,加快信息技术与环境友好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能源资源节约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形成低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把智能发展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长期努力的方向,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工业产品、基础设施、关键装备、流程管理的智能化和创造资源与能力协同共享,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将信息化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进合力。
切实推动信息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应用需求的良性互动,提升产业支撑和服务水平。
注重以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创造业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促进向服务型创造转型。
到 2022 年,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取得重大突破,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主要领域、主要环节得到充分有效应用,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和产业链协同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骨干企业实现向综合集成应用的转变,研发设计创新能力、生产集约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水平成为领军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支撑“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应用成本显著下降,信息化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
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共进政策建议
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共进的政策建议摘要: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趋势,而我国的工业化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两化融合共进不仅可以提升工业化水平,更是新型化工业道路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中图分类号:f424;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1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微电子、计算机、软件和通信等信息技术,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物资、资金、人才、市场等发展基础。
同时,信息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工业化向纵深发展,信息化主导着现代工业化的方向,使工业朝着低消耗、高附加值的新型工业化方向发展。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虽然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将增加30%的投资,但可以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改善环境,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从而增加85%的经济效益。
因此,不能孤立地片面强调信息化发展,应从实际出发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共进。
首先,要加大信息产业发展力度,为两化融合奠定坚实基础。
要提高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抓好基础产业发展,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增强信息产业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促进产业中各部门协作,通过产业链发展有效配置资源,注重研发、资本运作、品牌建设和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集团,并发挥其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纵向交流与合作,增强中小企业的配套协调能力。
建立完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信息产业良性发展。
继续落实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落实和完善政府采购和首购制度。
其次,将两化融合问题纳入区域发展规划之中,政府各部门协同推进。
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整体竞争力提升的角度出发,把两化融合工作纳入到规划编制中,明确工作重点、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
涉及到的各个部门要统筹安排,整合资源,形成分工合理、责任明确、推动有力的工作机制。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以便于更好地协调各部门间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应 用服 务平 台 为 中小 企业 信 息化 提供 软 硬 件工具 、项 目外 包 、工业设 计等 服务 。 应 该 说近 几 年我 部把 推 进 中小 企业 信 息化 作 为 了 中小 企 业工 作 的重 要 内容 。我 们 遵循 政 府 倡导 企业 为 主 、社 会参 与 的原 则 ,积 极促 进 两化 融 合 ,解 决 中小 企业 发 展 的突 出 问题 ,开 展 了研 发设 计 、管理 提升 、
的提出要引导和支持 中小企业加强管理,推进中小企
业 信息 化 ,继 续 实施 中小 企 业 推进 工程 ,加快 推 进重 点 区域 的 中小 企业 信 息化 试 点 ,引导 中小 企业 运 用信 息 技术 提 高研 发 、管 理 、制 造 和服 务 水平 ,提 高 市场
营 销和 售后 服 务 的能 力 ,要 鼓励 信 息 行业 、企 业 搭建
业化 深 度融 合 。 为此 ,今 年 我们 将在 以 下 几个 方面 加 强工 作 的力 度 :一 是继 续 开展 研发 设 计 、管 理提 升 电
子 商 务和 电子商 务 信用 融 资等 服 务平 台 的设 点 ;二 是
,
主题调 研 ,特别 是2 1年 ,我 们 完成 了中小 企业 信 息 00 化 的发 展 报 告 ,它 对 中小企 业 面 临的 成本 上 升 、资 金 短 缺 、利 润 下滑 突然 问 题进 行 预警 和 分析 ;第 二 ,加 强案例 研 究 ;第 三 ,构 建服 务 体 系 ;第 四 ,加 大 资金
目前 ,人 才缺 、资 金 少 、维护 难 仍然 是 中小 企业
进 一步 加 大扶 持 力 度 ,同 时 引导和 鼓 励 中小 企业 修 炼
内功、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和市
2024年公司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工作总结(4篇)
2024年公司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工作总结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的蓬勃发展,作为一家现代化企业,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信息化工业化发展的号召,逐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经过三年的努力,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益,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融合工作总结1. 信息化方面的工作(1)继续完善信息化设施和网络系统建设,推进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加强数据库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建设,优化数据资源的利用,为决策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参考。
(3)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提高了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能力,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机会。
(4)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完善网络安全体系,保护公司信息不受恶意攻击和泄露的威胁。
2. 工业化方面的工作(1)深化生产流程和工艺改造,提高生产效能和工艺精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2)推进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设备的引进和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3)加强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和质量检测体系,实现生产全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4)加强生产材料和供应链管理,优化供应链的运作,降低库存,提高物流效率。
3. 融合方面的工作(1)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构建信息与物理的融合体系,实现物联网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2)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协同创新,建立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双向交流平台,促进信息和知识的共享。
(3)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实现生产流程的可视化和可控制化,提高生产过程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
(4)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提高员工的信息化和工业化娴熟度,培养一批具有信息化和工业化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三、取得的成绩和经验1. 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2. 加强了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为公司的决策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关于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 深度融合工作的初步思考
●
,
|譬
关于推 动信 息化 和 工业化 深 度融合 工作 的初步思考
工信部 信息 化推进 司 司长 徐 愈
| t 届五 中全 会精 神 内 容丰 富 ,含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取 得 实 质 性 进 展 。胡 锦
大 、十 六 大 和 十 七 大 一 贯 强 调 的 战 略
I 义深刻,指导性强。认真学习领 涛 总 书 记 在 全 会 讲 话 中 指 出 , 实 践 证
会 五 中 全 会 精 神 ,对 于 正 确 判 断 国 际 国 内基 本 形势 ,提 高认 识水 平 ,在 政 治 上 与 中 央 保 持 一致 非 常 重 要 ,也 是 我 们 编制 好 “ 二 五 ”国 家信 息化 发 展 专 十 项 规 划 、做 好 当 前 和 今 后 一 段 时 期 信 息 化 推 进 工 作 的重 要 前 提 。围 绕 五 中 明 ,实现 既 定 发展 目标 ,必须 提 出针 对 性 强 、操 作 性 强 、力度 大的 政 策 措 施 , 并 花 大 力 气 抓 好 落 实 。我 在 学 习 划建 议 把全 面 十 提 高 信 息 化 水 平 , 推 进 信 息 化 和 工 业
化深 度 融合 ,作 为 “ 二五 ”时 期经 济 十
建设 的 一项 主 要任 务 ,我 感到 ,这是 对
实现 “ 十二五 ”经济社会 发展 总 目标 ,最根本 的保障是转 变经济 发展方 式取得 实质性进展 。转 变经济发展 方式 ,一项重要具体 措施是
深入 推进 信 息化 和工 业 化融合 。
全 会 提 出 的 推 动 信 息 化 和 工 业 化 深 度
融 合 ,结合 本 职 工作 ,谈三 点个 人 的初
步思考 。
四化融合发展是哪四化
四化融合发展是哪四化
四化同步发展的四化是指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四化同步的主要表现:
一是信息化和工业化需要深度融合。
信息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反过来又通过与工业化融合,带动工业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已经和正在成为一种全面、动态、优化的资源配置方式,重塑全球化时代产业竞争新优势。
二是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良性互动。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
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基础,城镇是制造业和其他非农产业发展的主要场所和载体。
三是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需要相互协调。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都是农村、农业发展的路径和手段,相互依托,相互促进。
工信部联信〔2011〕160号--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2011年4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商务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全文如下: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联信〔2011〕16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科技、商务、国有资产主管部门,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重点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动制造业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着力用信息技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着力提高信息产业支撑融合发展的能力,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
二、基本原则(一)创新发展,塑造转型升级新动力。
把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战略基点和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的优先目标,以信息化促进研发设计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
(二)绿色发展,构建两型产业体系。
把节能减排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切入点,加快信息技术与环境友好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能源资源节约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形成低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三)智能发展,建立现代生产体系。
把智能发展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长期努力的方向,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工业产品、基础设施、关键装备、流程管理的智能化和制造资源与能力协同共享,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
(四)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深度融合。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将信息化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进合力。
切实推动信息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应用需求的良性互动,提升产业支撑和服务水平。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作计划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作计划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与规划目标: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费用,提升企业竞争力。
规划:1.确定业务需求,分析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点。
2.选择适合企业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技术与方案,确定实际可行性指标和实现目标。
3.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技术联动整合,实现整合应用的函数和服务。
4.优化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交互和技术支持机制,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
二、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1.确定工作组织架构和人员配备,分工明确,明确任务职责和工作计划安排,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监督执行。
2.完成需求分析和技术方案制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实施目标和时间节点。
3.开发、安装和调试信息化和工业化设备和软件,推进整合和升级,实现数据流、信息流和物质流的高效融合。
4.对融合后的系统和设备进行测试和验收,确保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和指标。
三、资源调配和预算计划1.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财务预算,确保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项目的实施,掌握和控制每一阶段的执行过程。
2.建立实施阶段的监测和评估机制,保证项目目标和实施计划的稳定性。
3.及时处理中途出现的问题或风险,调整实施方案和预算计划,确保实现项目目标。
四、项目风险评估和管理1.评估项目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规定监督和管理措施,执行风险治理方针。
2.通过开展风险管理培训和技术支持体系,提高团队成员自我风险管理能力。
3.建立风险预警和监测体系,及时评估风险事件的影响和范围,采取有效的风险治理措施。
五、工作绩效管理1.建立科学、合理、透明的绩效评价体系,使绩效评估的结果与组织和个人目标相一致。
2.定期与团队成员沟通,了解差异性和成就感,为个人改进和创新提供支持。
3.通过评价绩效的结果,为相关团队和成员提供奖励和激励措施,提升绩效管理的效果。
六、团队沟通和协调1.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沟通和协调,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氛围,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欧阳中球
2010年,县委、县政府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为重点,围绕“工业倍增”行动计划,着力实施“621工程”,全县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加快、项目建设持续向好、园区活力持续增强、工业规模持续做大、经济质量持续提高。
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5家,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148.26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增加值42.5亿元,同比增长30.05%。
实交工业税金1.46亿元,同比增长49.8%。
完成技改投资29.80亿元,同比增长37%;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1%。
全年工业用电达2513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4.66%,表明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达到38.7%,同比增长3.4个百分点,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凸显。
2010年,我局再次帮助企业争取各级财政无偿投入奖励资金超过千万元,拉动了企业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
我局的衡阳经济网成为全国百强经济网站和湖南省核心公共服务平台。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在连续两年获得市先进和省红旗单位的基础上,今年各项指标都非常扎实,有望再次获得先进。
2011年,县经济和信息化局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工业经济发展思路,突出工业招商,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服务平台,确保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一、突出工业招商
衡阳县工业经济已经进入快车道,承接产业转移形势大好,但沿海产业转移具有阶段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所以要始终抓住工业招商这个牛鼻子,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围绕产业转移、资源开发、技术改造等滚动发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确保重大工业项目梯次跟进。
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调动乡镇政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乡镇基地建设,推动界牌、石市、关市、井头、金兰、演陂、库宗、洪市、渣江等乡镇建立工业新区。
协调抓好一批总投资过5000
万元、1亿元的签约项目落地建设。
2011年,力争新开工15个重大工业项目,新投产工业项目15个,新签约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完成工业投资30亿元。
加强对落地项目的服务力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促使签约项目早建设、新建项目早投产、投产企业早达产。
同时,作为工业经济的主管部门,要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特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既要尊重企业的自主权,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又要竭尽全力帮助企业解决自身难于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促使全县工业经济健康运行。
二、优化发展环境
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牵头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局将积极协调,热情服务,配合相关部门,促使企业周边关系和谐、社会关系理顺、经济效益提高、投资信心增强。
优化政务环境和人文环境,力争打造区域品牌,形成“洼地效应”,实现由“招商引资”到“招商选项”质的飞跃。
妥善解决外来人员就业、住房、就医、养老和子女入学问题,以吸引更多劳动力来我县创业;建立公开、公平的“普惠”制度,切实杜绝“四乱”;优化企业周边环境,对破坏企业生产经营的不法行为应予以坚决打击。
说句实话,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干预越少,企业越不记得政府部门,这些部门的作用看起来可有可无,实际上恰恰是政府部门作用发挥得好的时候,对企业吸引力更强,地区发展的后劲越足。
因为一旦部门利用职权卡企业,企业就反而觉得该部门重要。
西方理论认为“政府是守夜人”角色,大家不在乎守夜人的时候,恰恰说明治安很好。
我们只服务,不收费;只帮忙,不卡壳,赢得了绝大多数企业主的认同、理解和支持。
我们将继续坚持服务理念不动摇,与各部门一道,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促使我县发展
环境更优、地区信誉更高、外商集聚更多、企业效益更好、财政增长更快。
三、完善服务平台
1、拓宽企业服务中心的服务领域。
一是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政策,及时为企业提供政策指导。
二是通过资源整合,组织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融资和争项
争资服务。
通过争取各级项目资金,带动和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结构调整。
2011年,力争全年帮助企业争取无偿投入资金突破1000万元。
三是开展企业管理培训。
通过外引内联,聘请专家学者有针对性地对企业管理层进行企业制度创新、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引导家族企业实现制度转型和管理提升,帮助企业提高融资信用等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是促进企业交流,使企业主在交流中开阔视野,取长补短,力争促进企业挂大靠强或强强联合。
五是促进政、企、银对接。
支持建立小额贷款公司,扩大贷款覆盖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提高企业直接融资能力。
2、优化经济信息中心的网络平台。
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经济和信息化局管理下的“衡阳经济网”已与用友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本网搭建企业智能管理平台,给本县企业提供一年的免费试用期,以此全面提高企业智能管理水平,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设计、生产、管理、销售等领域的应用。
我局经济信息中心已经接管了湖南日报集团的“湖南经济网”,我们计划利用这个平台与全省媒体、经济主管部门和重点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广交朋友,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尽最大努力为衡阳县的发展服务。
充分利用省级媒体为本县企业提供展示、推介平台,促进政企之间、企业之间、供需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企业的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