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艾灸保健养生三要穴
常用的保健艾灸穴位和作用介绍附穴位图
![常用的保健艾灸穴位和作用介绍附穴位图](https://img.taocdn.com/s3/m/bd6b587db7360b4c2f3f6404.png)
常用的保健艾灸穴位和作用介绍附穴位图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常用的保健艾灸穴位和作用介绍(附穴位图)
足三里:是中老年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要穴,还可调和脾胃功能,补益肾精,疏通筋骨,健步强腰。
2.关元:是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要穴,能温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和血。
3.气海:是大补元气,总调下焦气机,养生保健的要穴,能培补元气,调理气机。
4.神阙:是保健益寿的要穴,可温补元阳,健运脾胃。
5.大椎:是振奋阳气,强壮保健的要穴,能清脑宁神,增强智力。
6.身柱:是小儿防病保健的要穴,能通阳理气,补益虚损,健脑增智,宣通肺气。
7.膏肓:是古代常用养生保健穴之一,可宣通阳气,强身健体,补虚益损。
8.涌泉:是老年保健灸的要穴,能宁神开窍,补肾益精,舒调肝气。
9.命门:是滋肾壮阳,养生保健的要穴。
10.三阴交:是妇女保健灸的要穴,有健运脾胃,疏肝益肾,调经和血,主生殖的功效。
除以上10个穴位外,还有曲池、中脘、风门、脾俞、肾俞、阳陵泉等保健灸用穴位。
立冬后艾灸点把火
![立冬后艾灸点把火](https://img.taocdn.com/s3/m/1169e58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6.png)
立冬后艾灸点把火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
此时,天地间的阳气渐收,阴气渐盛,大自然的节奏逐渐放缓。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我们的身体也需要更多的呵护与滋养,而艾灸,就像是冬日里的一把火,能为我们带来温暖与健康。
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是通过燃烧艾草制成的艾绒或艾条,产生的温热刺激作用于人体的穴位和经络,从而达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立冬后进行艾灸,有着诸多的好处。
首先,冬季气温低,人体的血液循环相对缓慢,新陈代谢也有所减缓。
艾灸的温热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我们更好地抵御寒冷,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其次,立冬后,自然界的阳气潜藏,人体的阳气也随之向内收敛。
艾灸可以补充人体的阳气,调节阴阳平衡,使我们在冬季保持精力充沛,不易感到疲劳和困倦。
此外,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关节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立冬后艾灸还能起到缓解症状、减轻疼痛的作用。
那么,立冬后艾灸应该注意哪些要点呢?选择合适的穴位至关重要。
常见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气海、肾俞等。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 寸,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作用;关元穴位于脐下 3 寸,是人体的重要穴位之一,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气海穴位于脐下 15 寸,可温阳益气、扶正固本;肾俞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艾灸此穴能够补肾助阳、强腰利水。
艾灸的时间和频率也需要掌握好。
一般来说,每次艾灸的时间不宜过长,以 15-30 分钟为宜。
艾灸的频率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来决定,通常一周进行 2-3 次。
对于初次艾灸的人,建议先从较短的时间和较低的频率开始,逐渐适应。
在艾灸的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好温度。
避免温度过高烫伤皮肤,也不能温度过低达不到治疗效果。
如果感觉过热,可以适当调整艾条与皮肤的距离。
同时,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烟雾积聚。
另外,艾灸也并非适合所有人。
艾灸最厉害的八句口诀
![艾灸最厉害的八句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408e45c50975f46527d3e140.png)
艾灸最厉害的八句口诀!中医推拿与养生2019-02-21 15:54:23冬季属阴,人的身体受到天气的影响也会出现阴盛阳衰状态,各个脏器的生理功能也随之变化,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
中医认为,冬季的养生,以补阳、藏阳为主。
在中医外养法中,艾灸补阳在冬季尤为重要的。
而艾草属阳,加热或燃烧后作用力更强,所以艾灸是补阳的最佳养生法。
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艾灸超厉害的八句口诀!一、“ 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说凡是在“肚腹”这个部位所发生的任何病,像胃弱、胃寒、胃痛、胃痛风,西医讲的,胃下垂、胃痉挛这个部位,都要用足三里这个穴。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功效: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益气健脑等。
为养生长寿抗衰老的中药穴位,对美容、减肥亦有一定作用。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下肢和足背发散。
二、“ 腰背委中求”腰背这个部位的疾病,首先治疗者要考虑到委中穴,委中穴在腿腘窝横纹线中间。
腰疼的种类很多,很多病因能够造成腰疼,比方肌肉拉伤,腰肌劳损,甚至是肾虚或者是一些由内脏器官引起来的腰背方面的疼痛要都考虑这个穴位。
位置:腘窝横纹正中线处。
功效:疏筋活络,袪风除湿,凉血泄热,强健腰膝。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感,有时向腰部发散。
三、“ 头项寻列缺”列缺穴在手腕横纹以上(尺骨陷中),在这个部位,所有头部的疾病头疼、头晕、眩晕呕吐等等,都可以用列缺穴来治疗。
位置:列缺穴位于手腕内侧(大拇指侧下),能感觉到脉搏跳动之处。
取穴时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功效:指压列缺穴,可以使手动脉及血液流动,对于治疗骨折、伤痕等后遗症非常有效。
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四、“ 面口合谷收”嘴周围和脸面上的疾病都可以用合谷穴治疗,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位置: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
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小雪节气的养生穴位保暖又祛寒
![小雪节气的养生穴位保暖又祛寒](https://img.taocdn.com/s3/m/c5bd51bc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1.png)
小雪节气的养生穴位保暖又祛寒小雪节气是指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时为小雪节气。
这个时候,寒冷的天气逐渐加剧,一年中的冬季也即将来临。
在这个时候,保持身体的温暖和健康尤为重要。
除了注意保暖之外,利用中医的穴位保健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祛寒保暖。
本文将介绍小雪节气中常用的养生穴位,帮助您度过一个温暖祥和的冬天。
一、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是小腿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腓肠肌肚下3寸处。
按摩足三里穴可以温暖身体,增强体力,缓解寒冷引起的不适。
可以用手指按摩这个穴位,或者用温热的艾灸贴敷在这个穴位上,每天坚持数分钟,效果非常显著。
二、关元穴关元穴是人体的重要穴位之一,位于脐下三寸处。
按摩关元穴可以温暖身体,补充体内的阳气,增强免疫力。
可以用手指按压或者艾灸贴敷在关元穴上,每天坚持数分钟,能够改善寒冷引起的乏力和疲劳感。
三、足三阳经足三阳经包括胆经、胆经和阳维脉,它们分布在人体的头部、颈部、胸部和腰腹部。
经络的畅通对于保持身体的温暖起着重要作用。
可以通过按摩和敲打足三阳经来促进经络的运行,达到保暖的效果。
在小雪节气,尤其是头部、颈部和胸腹部容易感受到寒冷,因此重点按摩和保养足三阳经相关的穴位。
四、百会穴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顶正中线上,是一个重要的养生穴位。
按摩百会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头部的冷感,提高大脑的供氧量。
可以用手指按摩这个穴位,或者将温热的艾灸贴敷在上面,每天坚持数分钟,可以明显感到头部的温暖。
五、四白穴四白穴位于手臂肘关节在肱骨内上髁突后凹陷处。
按摩四白穴可以温暖手部和手臂,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寒冷引起的手脚冰冷的问题。
可以用手指揉捏或者轻轻敲打这个穴位,每天坚持数分钟,能够显著改善手部的寒冷感。
六、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部,两侧颈椎棘突下的凹陷处。
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寒风引起的颈部不适,改善寒冷引起的头痛和肩颈酸痛。
可以用手指按摩这个穴位,或者用温热的艾灸贴敷在上面,每天坚持数分钟,能够明显减轻颈部的寒意。
小雪节气的养生经络穴位
![小雪节气的养生经络穴位](https://img.taocdn.com/s3/m/d101d9a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b.png)
小雪节气的养生经络穴位小雪节气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意味着天气渐渐寒冷,白雪即将降临。
在这个时节里,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保护身体,提高免疫力,以应对寒冷天气对身体的影响。
通过按摩和刺激特定的经络穴位,可以帮助调节体内的气血流动,增强体质。
本文将介绍小雪节气的养生经络穴位及其养生方法。
一、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起点,是人体最重要的养生穴位之一。
按摩太冲穴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具体方法是用大拇指按压足底中央,找到前大骨和中足骨之间的凹陷处,用力按摩2-3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
二、合谷穴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最重要的穴位之一,对于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缓解疲劳、增强体质具有明显效果。
按摩合谷穴可以治疗失眠、头痛、咽喉痛等问题。
具体方法是用拇指按压手背处,找到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凹陷处,用力按摩2-3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
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是膝外侧髌骨下方3寸的地方,是足阳明胃经上重要的穴位之一。
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增强消化功能,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和缓解腹部不适。
具体方法是用拇指按压膝盖外侧,找到膝盖骨上方的凹陷处,用力按摩2-3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
四、阴陵泉穴阴陵泉穴位于足太阴肝经上,是养肝明目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阴陵泉穴可以调节肝脏功能,改善眼睛疲劳和干涩问题。
具体方法是用拇指按压脚踝内侧的骨头上,找到脚踝后缘凹陷处,用力按摩2-3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
五、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部两侧,是祛风散寒、缓解颈肩痛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风池穴可以舒缓紧张情绪、促进血液循环,对放松身心、提高睡眠质量有益。
具体方法是用双手中指按压颈部两侧,找到颈椎外侧突起处,用力按摩2-3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
通过按摩上述经络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和缓解一些冬季常见的健康问题。
而且,按摩这些穴位也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提升生活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按摩时要用适当的力度,避免造成不适或伤害。
霜降时节养生穴位
![霜降时节养生穴位](https://img.taocdn.com/s3/m/d88a2f9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d.png)
霜降时节养生穴位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一般出现在公历的10月23日左右。
霜降时节,气温逐渐下降,天气逐渐寒冷,是人们养生保健的重要时期。
根据中医理论,霜降时节养生应该注重调养体内的阳气,同时还要注意经络的通畅,以保持身体的健康稳定。
在这个时节中,人体的穴位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下面将介绍几个适合霜降时节养生的穴位。
一、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又称“合谷穴”,位于胫骨前肌肉外侧下1寸的凹陷处。
足三里穴是一则常用的养生穴位,它与脾胃、脾气血有关。
按压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脾胃功能,增强脾气血的运行,提高消化吸收能力,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在霜降时节,经常按摩足三里穴有助于促进阳气的运行,增强体内的阳气,以抵御寒冷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二、足心涌泉穴足心涌泉穴位于足底部位,当足部用力时,可以找到凹陷的位置。
足心涌泉穴是一个重要的通经活络的穴位,它与肾经有关。
按摩足心涌泉穴可以促进肾气的运行,增强肾脏功能,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在霜降时节,经常按摩足心涌泉穴有助于壮阳益肾,增强体内的阳气,提高抵抗寒冷的能力。
三、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底太阳膀胱经的起点,当足背用力时,可以找到凹陷的位置。
太冲穴是一个重要的养生穴位,它与心脏、肺脏有关。
按摩太冲穴可以调节心脏、肺脏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体内的阳气,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在霜降时节,经常按摩太冲穴有助于疏通经络,保持体内的气血畅通,提高体内的阳气。
四、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突起的位置。
合谷穴是一个重要的养生穴位,它与头面部、背部有关。
按摩合谷穴可以调节头面部的气血运行,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同时还可以促进背部的气血运行,缓解背部不适。
在霜降时节,经常按摩合谷穴有助于增强气血运行,提高体内的阳气,增强抵御寒冷的能力。
总结起来,霜降时节的养生穴位有足三里穴、足心涌泉穴、太冲穴和合谷穴。
在这个时节,经常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体内的阳气,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寒冷的能力。
立冬节气养生艾灸的穴位
![立冬节气养生艾灸的穴位](https://img.taocdn.com/s3/m/86f05d7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b.png)
立冬节气养生艾灸的穴位立冬意味着冬季开始,立冬后,养生保健也要注意护好阳气。
艾灸是一种不错的养生方法。
那么你知道立冬节气养生艾灸的穴位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立冬节气养生艾灸的穴位_立冬养生饮食及注意事项,欢迎阅读分享。
立冬养生艾灸的穴位1、风门灸风门穴是临床驱风最常用的穴位之一,适宜于体质较弱、常患感冒者。
具有宣肺解表、疏散风邪的功效。
2、隔姜灸在感冒流行期间,用艾炷隔姜灸,每次5-10壮,以局部皮肤温热舒适、皮肤微红为度,隔日一次。
3、肾俞灸肾俞穴在腰部,在命门穴(和肚脐相对)旁开两指处,左右各一个。
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精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调节脏腑功能、振奋人体正气的要穴。
肾俞灸具有调理肾气、强健腰脊、健身体、壮元阳的功效。
4、关元灸关元穴是补益全身元气的要穴,关元灸具有温肾固精、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和血之功效。
主治诸虚百损。
5、足三里灸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
足三里灸具有补脾胃、调气血、助运化、补虚弱、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
6、温和灸于穴位上熏灸,每次10-20分钟,以局部微红为度。
点燃艾条,于足三里穴上距皮肤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局部微红方度。
7、气海灸“气海一穴暖全身”,意思是说气海穴有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气海灸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功效。
8、神阙灸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
老年人阳气不足、真元虚惫者尤其适合在此处进行艾灸,长期艾灸具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延年益寿的功效。
9、隔盐灸隔盐灸是临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将脐中用盐填平,上置艾炷施灸,觉得热或微痛时换炷再灸,每次5-7壮,每周1-2次。
10、温灸盒灸温灸30分钟左右,以小腹温暖舒适为度。
以上灸法建议一周2-3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立冬养生注意事项饮食养生饮食应以滋阴潜阳,增加热能为主,提高人体抵抗力。
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食物,防冷御寒,增强身体免疫力。
艾灸保健四大要穴
![艾灸保健四大要穴](https://img.taocdn.com/s3/m/826bb41c90c69ec3d5bb75ea.png)
艾灸保健四大要穴
命门穴
释义:生命本元之门户;属于督脉
功能:培元固本补肾强身
主治: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寒热疟,小儿发痫,胃下垂,前列腺炎,肾功能低下。
操作:艾灸5分钟,可透神阙灸之
定位:二三腰椎棘突间,肚脐正对后方
关元穴
释义:关住元气,属于任脉
功能: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主治:强壮穴、助孕、子宫虚寒不孕者、补肾虚、治痛经、治虚喘、小肠病、糖尿病:治排尿不顺、治各种血症
操作:艾灸5分钟
定位:肚脐下3寸(四横指)
中脘穴
释义:胃的里面,泛指脾胃;属于任脉
功能:和胃降气健脾利水
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
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操作:艾灸5分钟
定位:肚脐上4寸
足三里
释义:三里指长度的意思,古代标记人体的尺寸;属于足阳明胃经
功能:生发胃气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改善机体免疫
操作:左右两穴各灸5分钟
定位:外膝眼下3寸。
小雪时节的养生穴位按摩
![小雪时节的养生穴位按摩](https://img.taocdn.com/s3/m/7ecc423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41.png)
小雪时节的养生穴位按摩在寒冷的冬季,小雪时节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
这个时候,天气寒冷,气温逐渐下降,人们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也会随之下降。
因此,在小雪时节,我们需要特别注重养生保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常见的冬季疾病。
除了注意保暖、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外,养生穴位按摩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养生方法。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小雪时节的养生穴位按摩方法,帮助你在冬季保持健康。
1. 太阳穴按摩太阳穴是人体重要的穴位之一,位于眉毛外侧,稍微凹陷的位置。
按摩太阳穴可以舒缓头痛、眼疲劳等不适症状,同时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
按摩太阳穴的方法是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压太阳穴,每次按压10-15秒,重复数次。
2. 颈椎穴按摩颈椎穴位于颈椎旁边的凹陷处,按摩颈椎穴可以缓解颈椎疼痛、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
按摩方法是,用食指和中指按压颈椎两侧的穴位,每次按压10-15秒,重复数次。
3. 气海穴按摩气海穴是人体位于脐部周围的一个穴位,按摩气海穴可以改善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还可以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
按摩气海穴的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脐部周围的凹陷处,每次按压10-15秒,重复数次。
4. 内关穴按摩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上方两横指之间的凹陷处,按摩内关穴可以缓解手腕疼痛、头痛等问题,还可以舒缓疲劳,增强免疫力。
按摩内关穴的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内关穴,每次按压10-15秒,重复数次。
5. 足三里穴按摩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膝盖下方三横指处,按摩足三里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还可以缓解腹痛、腹泻等问题。
按摩足三里穴的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足三里穴,每次按压10-15秒,重复数次。
除了以上介绍的穴位按摩方法,还有其他一些养生穴位可以在小雪时节进行按摩,如涌泉穴、四白穴、太冲穴等。
根据个人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按摩,可以达到预防疾病、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在进行穴位按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进行按摩,避免外界干扰。
大寒保健灸最防寒
![大寒保健灸最防寒](https://img.taocdn.com/s3/m/4059400f998fcc22bdd10d65.png)
大寒保健灸最防寒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9年第1期肾经为主,肝经为辅大寒时节是人体阴气盛行、阳气刚刚开始回升之时,可以用灸法以肾经为主,肝经为辅进行灸疗。
大寒节气推荐穴位: 血海、三阴交、神阙、关元、肾俞。
◆神阙穴当婴儿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就是靠脐带连接母体供给营养,所以没有神阙穴,生命将不复存在,利用同样原理,通过神阙给药吸收百分百,此穴补益效果最强。
◆血海穴血海穴属于足太阴脾经,是治疗血症的要穴,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之功效。
主治疾病包括生理不顺、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产后恶露不尽等。
◆三阴交三阴交穴就是我们的父母留给我们的巨额财产,可以帮助我们维持年轻,延缓衰老。
温通经脉,改善虚寒寒冷季节,肢体寒冷,此时艾灸以下穴位,帮助你温通经脉,改善虚寒体质:◆涌泉穴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乃是肾经的首穴。
可以在睡觉前(不要超过晚上11点),点燃艾草条施灸。
◆足三里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
艾灸足三里是以温和灸为主,点燃艾草条施灸,每穴施灸时间在20分钟。
◆大椎穴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大椎穴位,用艾草条施灸,每次施灸20分钟。
以自己适应为度,可以逐渐延长施灸时间。
◆命门穴命门是人体生命之门,先天之气蕴藏所在,生命的根本。
点燃艾草条施灸,每次施灸时间在20-30分钟之间,热度以自己适应为度。
◆神阙穴点燃艾草条施灸,每次施灸时间在20-30分钟之间,可以在神阙穴上下移动艾灸,热度以自己适应为度。
颈寒腰寒更要防冬天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风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
寒冷季节,腰病容易受凉复发。
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
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
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艾灸三大穴操作方法
![艾灸三大穴操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316c06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db.png)
艾灸三大穴操作方法
1. 大椎穴操作方法:
(1) 将艾条点燃,让其燃烧至七八成灰。
(2) 将患者仰卧或坐姿,使头部处于正常姿势。
(3)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艾条,使其离患者的皮肤约1-2cm的距离处,然后用慢慢的旋转方法艾灸,每次15-20分钟,每日1-2次。
2. 神阙穴操作方法:
(1) 将艾条点燃,让其燃烧至七八成灰。
(2) 将患者仰卧或坐姿,使腹部处于舒适的姿势。
(3) 双手抱拳,使拳头贴于腹部,大拇指分别对准神阙穴,另外4个手指压实在腹部。
(4) 抬高拇指,将燃烧的艾条放置于神阙穴上,稍用力按压,每次15-20分钟,每日1-2次。
3. 关元穴操作方法:
(1) 将艾条点燃,让其燃烧至七八成灰。
(2) 将患者仰卧或坐姿,使腹部处于舒适的姿势。
(3) 双手抱拳,使拳头贴于腹部,大拇指分别对准关元穴,另外4个手指压实在腹部。
(4) 抬高拇指,将燃烧的艾条放置于关元穴上,稍用力按压,每次15-20分钟,每日1-2次。
立冬养生穴位保健足三里太冲与关元穴
![立冬养生穴位保健足三里太冲与关元穴](https://img.taocdn.com/s3/m/52fccbf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d.png)
立冬养生穴位保健足三里太冲与关元穴立冬养生:足三里、太冲、关元穴的保健方法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冬季的开始。
立冬后,气温逐渐下降,天气也变得更加干燥。
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容易出现一些身体不适的现象,如风寒咳嗽、关节疼痛、手脚冰凉等。
因此,在立冬这个时期,人们需要更加注意身体健康的保护。
本文将介绍三个常用的穴位--足三里、太冲和关元穴,并对它们的保健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方,当小腿向内翻时,距胫骨前缘三横指处。
这个穴位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同时,通过刺激足三里穴位,还可以治疗胃病、肠炎、月经不调等一系列疾病。
保健方法:用拇指按压穴位,每次按压2-3分钟,每天按摩2-3次。
也可以通过中医灸法来进行治疗。
取艾叶或艾条,烧热后放在穴位上,每次灸15-20分钟,每周灸1-2次。
二、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脚背部,第一、第二跖骨之间凹陷处。
这个穴位主要可以缓解身体的疲劳和压力,同时也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促进新陈代谢。
对于失眠、焦虑、头痛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保健方法:用拇指按压穴位,每次按压2-3分钟,每天按摩2-3次。
也可以用跪姿下蹲,脚底用力按压地面,让太冲穴受到刺激。
三、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中央,对于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和腹痛、腰痛等问题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此外,还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体质。
保健方法:用拇指按压穴位,每次按压2-3分钟,每天按摩2-3次。
也可以通过艾灸等方式进行治疗。
总之,足三里穴、太冲穴和关元穴都是比较常用的穴位,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我们可以每天按摩这些穴位,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同时,在冬季保健中,我们还可以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姜汤、红枣、蜂蜜等,以达到温补身体、防寒保暖的目的。
冬至养生穴位
![冬至养生穴位](https://img.taocdn.com/s3/m/f729c3a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7.png)
冬至养生穴位冬至作为中国传统节气之一,标志着寒冷季节的正式开始。
在这个节气里,我们需要特别重视保健养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适应力。
除了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外,按摩穴位也是一种有效且方便的养生方式。
本文将介绍冬至养生的主要穴位及其作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运用这些穴位来提升身体健康。
1. 血海穴血海穴位于脚背上,当脚趾指向脚背时,位于距足底部约一寸缝际之上。
按揉血海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气血运行质量。
这对于冬季容易手脚冰冷的人来说尤为重要,可以帮助改善寒冷症状,增强手脚的温暖感。
2. 太渊穴太渊穴位于足背外侧,第一、二足骨之间。
冬至时保护脖子部位非常关键,因为寒冷容易导致颈部不舒服。
按摩太渊穴可以缓解颈部不适,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寒邪。
3. 中脘穴中脘穴位于腹部,脐眼旁边,和脐眼在同一水平线上。
冬季是消化系统疾病高发季节,而按摩中脘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有助于预防和缓解消化不良。
4. 曲池穴曲池穴位于手臂外侧,肘外侧凹陷处。
冬至是感冒多发季节,适时按摩曲池穴可以增强肺部功能,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
5. 臂丛穴臂丛穴位于肩颈交接处,臂外侧肱骨头前凹陷处。
在冬季,人们容易因颈肩部不适而影响生活和工作。
按摩臂丛穴可以缓解颈肩酸痛,放松肌肉,改善不适感。
6. 降压穴降压穴位于两侧手腕横纹与掌长纹的中点之处,按压降压穴可以降低血压,缓解压力和焦虑感。
在冬季,由于天气寒冷干燥,人们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保护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
以上是冬至养生的一些常用穴位,通过适时按摩这些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升自身抵抗寒冷的能力。
当然,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特殊病症或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冬至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和关注的节气,通过养生穴位的按摩,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寒冷的天气,预防一些常见的疾病。
但同时也要注意,养生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和良好作息习惯,才能真正做到身心康健。
体寒艾灸那几个部位
![体寒艾灸那几个部位](https://img.taocdn.com/s3/m/835005888e9951e79a892724.png)
体寒艾灸那几个部位关于《体寒艾灸那几个部位》,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冬病夏治是中华民族中医药学的一个较为关键的特点,假如一些女士有体寒的个性特征,在夏季的情况下一定要把握住医治和调养的机遇,那样可以做到祛除凉气,调养身子的功效,体寒的女士能够根据艾灸疗法来开展医治和减轻,实际效果還是较为非常好的,在开展艾炙的情况下,要找对实际的穴道。
体寒艾炙那好多个位置1、体寒艾灸大椎穴穴道:大椎穴是身体较大的穴道,属督脉,在第7颈椎骨与第1腰椎中间。
功效:此穴有补虚、散风、祛寒,通阳、通阳、净心、宁神、益脑、缓解疲劳、增强抵抗力、健壮全身的功效。
主冶病症为:儿童体质虚寒、哮喘、颈酸痛、肩部酸痛、手臂疼痛、胳膊麻木等。
除此之外,大椎穴有显著的降烧功效,艾灸大椎穴,能预防发烧感冒、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以肺气肿、哮喘的预防。
2、体寒艾灸足三里穴穴道:足三里穴位于小腿肚前两侧,当犊鼻下3寸,距踝关节外缘一横指,轻按有显著的酸涨感。
功效:足三里是人体经络穴位中应用数最多的穴道,是肠胃做为后天之本,血气生物化学之源的穴道意味着。
主冶病症为:头昏、耳鸣、失眠、瘫痪、便秘、胃痛、腹胀、腹泻、消化不良、胃口不太好、胃溃疡、胃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阑尾炎、急慢性结肠炎等病症。
足三里穴位可以增强免疫力,足三里具备双重缓冲作用。
因此从古时候起就被做为要穴来应用。
除此之外,还能够用于避免老花眼、中风、医治高脂血症等。
3、体寒艾灸关元穴穴道:关元穴在下腹,前正中间网上,当脐下三寸。
四指闭拢,放置脐下横量,可在小指的外缘处选穴。
功效:关元穴具备温肾气、滋阴养血,补肾壮阳的功效。
主冶病症为:原气亏本的症状如中风、脱肛、身体无力、易疲劳、畏冷;男性疾病如频繁遗精、勃起障碍、早泄、性功能低下等;妇科病如月经不调、闭经、经痛、分泌物病、子宫脱垂,多功能性子宫异常出血、等各种各样妇科病;下焦病症如痢疾、脱肛、疝气、便血小便滴沥不绝,尿急尿频、尿疼等。
立冬养生经络穴位按摩
![立冬养生经络穴位按摩](https://img.taocdn.com/s3/m/49f54e75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7d.png)
立冬养生经络穴位按摩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
在立冬这一天,阳气渐衰,寒气渐盛,是进入冬季的开始。
在这个时刻,我们需要做好相应的养生工作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其中一种有效的养生方法就是通过经络穴位按摩来调整身体的能量流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
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适合立冬养生的经络穴位按摩方法。
一、太冲穴(大脚趾的甲缝前端)太冲穴是人体十二经络之一的肾经的起点,也是一个重要的养生穴位。
按摩太冲穴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肾脏的功能,并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压太冲穴,按揉约3-5分钟。
可以选择早晨或晚上进行按摩,每天坚持一次。
二、太溪穴(脚背上,当足跟与脚背骨交界处)太溪穴是肾经的经络穴位,具有养肾、健脾的作用。
按摩太溪穴有助于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身体的耐寒能力。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压太溪穴,每次按摩约3-5分钟。
可以选择早晨或晚上进行按摩,每天坚持一次。
三、阳陵泉穴(小腿内侧,距踝后缘约三寸)阳陵泉穴位于胃经,按摩这一穴位可以促进胃部的功能,提高消化能力,有助于调节气血平衡。
按摩方法:坐下或趴下时用手掌根部的一侧按压阳陵泉穴,适度用力按揉约3-5分钟。
可以选择早晨或晚上进行按摩,每天坚持一次。
四、合谷穴(手背与手腕交界处,两横指之间)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络穴位,按摩合谷穴可以有效缓解手部的不适,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消除体内湿气。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压合谷穴,适度用力按揉约3-5分钟,可选择早晨或晚上进行按摩,每天坚持一次。
五、阴陵泉穴(脚底,第一跖骨和第二跖骨之间的凹陷处)阴陵泉穴位于肾经,按摩这一穴位可以有效改善肾脏功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有助于保持精力充沛。
按摩方法:坐下或趴下时用手掌根部的一侧按压阴陵泉穴,适度用力按揉约3-5分钟。
可以选择早晨或晚上进行按摩,每天坚持一次。
六、血海穴(小腿内侧,当小腿骨外侧突出处的中点)血海穴是脾经的经络穴位,通过按摩血海穴可以促进脾脏的功能,调节体内湿气,提升自身免疫力。
艾灸三大穴,赶走体内寒湿
![艾灸三大穴,赶走体内寒湿](https://img.taocdn.com/s3/m/bdc614c7bcd126fff6050b2b.png)
艾灸三大穴,赶走体内寒湿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9年第7期文/ 本刊记者张昕医学指导/ 武国忠(北京孔医堂坐馆专家)武国忠养生经武国忠,被称为“ 北京最贵的医生”。
其医学主张融仙学养生、丹道养生与武术养生三大流派精髓于一炉,形成了独具特点的中国传统养生学主张。
俗语说:“十女九寒”。
女人最怕的就是湿寒。
本期,武国忠医师为您介绍一些“暖”知识,让寒湿不再兴风作浪。
寒湿体质最适合艾灸本刊记者:寒湿体质是万病之源。
女性寒湿重了身体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武国忠】大致会有这些特征:人发困、身体发沉、没精神;四肢发凉、脸色灰暗、发青、发紫;各种皮肤病多发,极易被各种细菌、病毒感染;各种炎症、溃疡长期不愈;易长囊肿、长肿瘤等。
出现了上述状况的女性,切莫大意,除了日常的保暖以外,需要采取应对措施。
本刊记者:那有什么祛寒湿最快速的方法吗?【武国忠】女人的病比男人复杂得多,药王孙思邈说,很多医生宁治十个男人,也不愿意治一个女人,但是用艾灸温灸治疗妇科病,感觉就不是太复杂了。
只要坚持得好,艾灸温灸能治好很多妇科病。
艾灸对女人寒湿特适合。
艾灸温灸能补元阳、散寒祛湿,用艾灸把体内的气象变得阳光明媚,冰雪就会消融、一切阴霾就会消散、经络通畅。
从调理脾胃入手,长灸三大穴位本刊记者:那需要艾灸哪些穴位呢?【武国忠】脾胃为“ 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
应对湿寒体质,可以从调理脾胃着手,长灸以下几个穴位:1 .中脘穴。
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 寸。
此穴是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等都可以按摩艾灸此穴,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
2.足三里穴。
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此穴是“ 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
艾灸该穴位,可治疗胃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对治疗高血压、贫血、虚弱、下肢瘫痪、膝关节疾病等也有作用。
福慧艾灸贴:让自己在这个冬天里健健康康
![福慧艾灸贴:让自己在这个冬天里健健康康](https://img.taocdn.com/s3/m/19effee35fbfc77da269b120.png)
如树,有根,守之存,用之竭,所以对应冬,主
收藏,由此,补肾为上。
艾灸【命门穴】
命门是人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所居之处,人体
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此时节常用福慧艾灸
贴灸命门穴,借助艾灸的火热之力鼓动命门之火, 可以发挥人与生俱有的体力并加以强化,具有补
肾壮阳之功。
艾灸【阳池穴】 阳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 穴位。用福慧艾灸贴艾灸刺激这一穴位,可以迅
福慧艾灸贴:让自己在这个 冬天里健健康康
大雪之后北方的气温普遍降到零度以下,寒气袭
人,万物潜藏,此时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在
“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调养宜早眠晚起,并要
收敛神气,注意养阴护阳。
养生顺天时,冬为五行中水,对应五脏的肾。肾
负责分理水分,灌注全身,是肝供血之母,肺呼
吸之子,所以是生气之府、死气之庐,古人说肾
养生,养生,有养才会生,人只有善待自己的身 体,它才会善待你。用福慧艾灸贴,让自己在这
个冬天里健健康康,身体倍儿棒!
进补进补,人们之所要补无非就是想让自己的 身体更健康,与其大鱼大肉的吃身体不吸收,不
如先用福慧艾灸贴来艾灸调理好身体再进补,这
样的效果更好不是吗?
谢谢观看
本文由霸屏宝撰写
速畅通血液循环,平衡荷尔蒙分泌,暖和身体。
艾灸【大椎穴】
“大椎通阳”,这个穴位是督脉与六条阳经的交
汇处。对于全身怕冷的人,温灸大椎穴可以通络 散寒,十分有效。
艾灸【三阴交穴】
冬季阳虚的人补肾通络、温补阳气的同时,也应 注重养阴。阴精的充沛,也有利于阳气的生长,
补充阴精可以用福慧艾灸贴灸三阴交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足三里穴
功能:该穴位于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简便取穴,正坐屈膝,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常灸足三里穴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驱邪防病之功效。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据《老年日报》)
冬季艾灸保健养生三要穴
关元穴
功能:该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要穴,长期施灸可使人元气充足,具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能调治诸虚百损及泌尿生殖系统各种病症。
灸法:艾条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功能:该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对胃部疾病的全部症状均有比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