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高考真题演练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67bee18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f.png)
…………○…………装…学校:___________姓名:○…………装…………○…………订…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 1.保罗·波烈是时装界的幻想主义者,但他的幻想持续影响至今。
他推出的一种中国大袍式宽松女外套很快获得巴黎女性的欢迎,他为它命名“孔子”。
以后又推出以“自由”命名的两件套装亦是吸收了东方服装的剪裁方法。
关于他设计的服饰,说法错误的是( ) A .受俄国和古典希腊文化的影响 B .受亚洲文化的影响 C .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D .使法国时装业进入巅峰时期2.草原丝绸之路因其商品特点而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
它形成的主要条件是( ) A .中原地区与草原地区在经济上互有需求、相依相生 B .中原地区比草原地区经济发达C .草原丝绸之路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D .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3.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形势图,下列各项中出现于这一朝代的是( )A .丝绸之路的开通B .曲辕犁的推广C .古代戏曲的成熟D .丞相制的废除4.在印尼海域打捞上来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件烧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记”题记的瓷器。
结合对他处出土器物的考证,有专家认为“黑石号”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可靠证据之一。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 B .“黑石号”的沉船年代不早于唐朝C .题记这样的广告词表明政府放松对商业的直接监管D .由“湖南道”可知“樊家”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5.在秦始皇陵西侧一座古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文物全部都是秦时期的器物。
其中金骆驼(如下图)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单体骆驼。
金骆驼属于“双峰驼”造型,工艺精致,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很少见。
下列对金骆驼的历史研究价值最准确的理解是( )A .是研究秦代经济、科技、文化最重要的实物史料B .为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前的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依据C .证明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最早交往D .证明张骞出使西域前就已存在多条中西交通道路6.下列是创作于7世纪的“武则天泛龙舟”与“唐高宗猎豹”的线描图,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大使厅北墙壁上。
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三、四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三、四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0595e95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f.png)
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三、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4~16世纪,远洋航行在葡萄牙等西欧国家颇为流行。
贵族们希望通过海上征服战争建功立业,赢得君主欢心,从而获取俸禄、封地和职位;商人们希望开拓新的商路和市场,获得发财致富的机会;普通民众则希望获取新的土地。
据此可知,当时的葡萄牙等西欧国家()A.海外扩张的社会基础广泛B.资本原始积累是远航的根本动力C.拉开了向海洋探险的序幕D.远航的首要目的是打破阶层固化2.玉米、甘薯、马铃薯是美洲农夫赠给世界的三份大礼,同时花生、可可、番茄、南瓜、凤梨以及几种豆类也传到世界各地;而美洲则从欧亚大陆获得了小麦、燕麦、大麦等谷物以及柑橘类水果,甘蔗、咖啡和棉花也进入了美洲。
这些现象表明()A.美洲地区的族群混合现象得以形成B.跨区域大范围的全球联系初步建立C.美洲地区原有的社会体系走向解体D.世界范围的多元文明格局得到维护3.关于“新航路的开辟”,很长时期内,我国的教科书都使用欧洲通行的“地理大发现”,但一些学者认为,“地理大发现”重点强调欧洲人对未知大陆的发现。
目前,我们的教材用“全球航路的开辟”来代指这一历史事件。
这体现了()A.欧洲中心论到全球史观的变化B.民族史观到近代化史观的变化C.近代化史观到全球史观的变化D.欧洲中心论到革命史观的变化4.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
该现象出现() A.加速欧洲建立殖民统治B.阻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C.促进了人口的全球流动D.标志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5.1663年成立的“皇家非洲贸易探险者公司”,在几年内垄断了英国的黑奴贸易。
1672年,该公司被“皇家非洲公司”取代。
人教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训练及答案第三、四单元过关训练(B)
![人教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训练及答案第三、四单元过关训练(B)](https://img.taocdn.com/s3/m/3588cab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b.png)
第三、四单元过关训练(B)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印欧人早期迁徙所带来的新因素的是()A.希腊人、赫梯人、波斯人、雅利安人的形成B.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C.炮兵成为战场上的重要兵种D.阿拉伯文化与希腊文化开始融合答案:A2.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世界历史的发展带来了具有积极意义的影响。
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习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
这句话可用来佐证()A.北宋王安石变法B.罗马帝国的建立C.希腊城邦的扩张D.贵霜帝国的统一答案:D解析:贵霜帝国是长期过着游牧生活的大月氏人建立的,其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的农耕地区,因此其统一过程是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冲击的过程,而且内含两大世界之间的相互学习,故D项正确;中国古代历史上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为解决“三冗”问题而进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运动,不属于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未涉及两大世界之间的相互学习,故A项错误;罗马帝国的建立、希腊城邦的扩张均不是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冲击,故排除B、C两项。
3.通过对外扩张战争,阿拉伯加速了其社会的封建化进程。
对其扩张形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公元前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B.扩张战争中失去西亚地区C.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D.迫使大月氏人西迁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C项正确。
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排除A项;通过扩张,阿拉伯人征服了西亚和北非广大地区,排除B项;迫使大月氏人西迁的是匈奴人的扩张,排除D项。
4.“仅安第斯地区印加帝国的人口就有600万人左右,而征服后过了50年,就已减少到150万人。
”这表明()A.世界性的人口大流动由此开始B.殖民入侵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C.生产力水平低下限制防疫水平D.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财富的集中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进行,西方殖民者大肆屠杀印第安人,导致美洲印第安人急剧减少,这影响了美洲的人口结构,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四单元综合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四单元综合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818c4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6.png)
第四单元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时汉使已率领官方船队,携带黄金、丝绸等物品,从番禺(即今广州)出发到达了东南亚等地;公元前1世纪,外国的香料、金银器、奇珍异宝等亦从海路运抵番禺。
据此可知,当时的广州()A.率先开辟海上丝绸之路B.造船技术极其高超C.已经成为南方经济中心D.贸易地位十分重要,当时广州在对外贸易中充当着转运枢纽的作用,体现了其地位的重要性,故选D项。
广州在西汉时期是联系中外的枢纽,不能说其率先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排除A项;材料并无造船技术高超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广州已成为南方经济中心,排除C项。
2.《旧唐书》称:“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
”据此可知,唐朝时()A.流行西方古典主义音乐B.丝绸之路促进文化交流C.强化对新疆地区的管理D.中印文化交流空前繁荣,旧唐书关于《散乐》杂戏的记载中阐明了幻术的来源,实质上体现了中外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得以交流,故B项正确;西方古典主义音乐产生于近代,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对新疆地区的管理,排除C项;题干关于幻术的记载不能反映中印文化交流空前繁荣,D项排除。
3.有学者认为,“张骞在公元前127年之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正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于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
”这一观点说明()A.当时中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B.欧洲和中亚各国普遍希望与中国广泛交流C.张骞通西域加强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关注D.张骞通西域刺激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活动,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张骞出使西域也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加强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关注,故C项正确;汉朝时商品经济并不发达,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欧洲和中亚各国普遍希望与中国广泛交流,故B项错误;张骞通西域与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活动没有直接联系,这也不是材料要说明的内容,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4单元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4单元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58352d35fbfc77da269b187.png)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4单元练习题1、《金史》有这样的记载:“船中有贲火炮名‘震天雷’者,连发之,炮火明。
”“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之外。
”这段话主要说明()A.金人喜欢打仗、玩炮竹、放鞭炮B.宋金时期,火药已较为普遍地运用在军事上C.除金人外,其他地方还不知道火器D.火药和火器的发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2、后人之所以称杜甫的诗为“诗史”,主要由于()A.杜甫的诗反映了唐帝国由盛转衰时期的社会现实B.杜甫游历和描写了中国的大好河山C.杜甫写了“三吏”,抨击社会的黑暗现实D.杜甫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经沧桑的时代歌手3、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是()①“关关雎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4、唐代的传奇和北宋的风俗画出现的相同的社会条件不包括()A.长安、东京的繁荣 B.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C.市民生活的文化需求 D.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5、《汉书·艺文志》:“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①隶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出现的②隶书的发明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③隶书便于书写④隶书是由甲骨文直接演化发展而来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④6、郑燮的《墨竹图》,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
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特点,属于()A.原始岩画B.中国文人画 C.汉代帛画D.民间绘画7、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以下关于元杂剧产生原因的推测,正确的是()A.戏曲界“徽汉合流”的局面带动了元杂剧的产生B.流传甚广的昆曲促成了元杂剧的出现C.“同光十三绝”等着名艺人的出现D.“瓦肆”之类娱乐场所和知识分子科考无望而致8、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测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07fbfd4a7302768f9939e5.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90分钟100分)第工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英语课上,老师问:"W h o15t h e P r i m e M i n i s t e r o f t h e P a r t y o f A I l i a n c e(同盟)?”你的回答是A.C a i Y u a n p e iB.S u n Z h o n g s h a nC.H u a n g X i n gD.S o n g J i a o r e n2.三民主义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C.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3.三民主义的核心是A.驱除糙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4.下列各项对三民主义评述不正确的是A.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B.三民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C,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D.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5.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B.资产阶级不同派别之间的斗争C.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的争论D.革命还是改良的争论6.孙中山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颁布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中华民国宪法》D.《共同纲领》7.四位同学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评价,不正确的是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当时革命运动的发展C.新三民主义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D.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8.从中共创立到大革命时期,毛泽东逐渐形成了下列思想①无产阶级要掌控民主革命的领导权②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③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④工农武装割据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9.毛泽东的下列著作中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A.《井冈山的斗争》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论持久战》D.《论联合政府》10,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主要因素是A中国是农业大国B.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C.中国革命的任务决定的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11.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是A.《矛盾论》B.《实践论》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12.如果你想查阅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原始文件,应查阅下列哪次会议的报告A.中共二大B.中共七大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中共八大13.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系统论述是在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十大关系》14.几位同学对毛泽东思想的影响进行辩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B.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指导思想C.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政治基础D.“文革”期间发展成为严重的左倾错误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精髓的是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统一战线16.“文化大革命”结束时,中国政治思想领域的显著特征是A.“左”倾错误未从根本上改变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C.注重群众路线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7.重新正式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A.“文化大革命”结束时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D.中共十二大上18.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D.两极格局时期19.“这是邓小平理论提到新高度、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的标志。
最新岳麓版高考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模拟演练(附解析共4页)
![最新岳麓版高考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模拟演练(附解析共4页)](https://img.taocdn.com/s3/m/6be848f2102de2bd960588fe.png)
岳麓版高考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模拟演练(附解析共4页)必修三第四单元共2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57讲1.(2018·衡水金卷)十九世纪,英国哥特式风格的建筑复兴风行一时。
那种高耸入云的尖塔形式,成为唤起想象力与神秘感的适当背景,被建筑师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
这里“新的时代气息”属于( A ) A.浪漫主义B.古典主义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解析]浪漫主义写作讲究“幻想”“想象”,材料中“成为唤起想象力与神秘感的适当背景”符合浪漫主义特征,故A项正确;B项特点是注重理性;C项主要运用“光”和“色”的作用;D项主要是反传统,注重夸张的效果。
2.有文学家宣传:“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
”他的文学理念属于( A )A.浪漫主义B.现代主义C.现实主义D.古典主义[解析]由“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可以分析出这种文学风格是超越现实,革命的理想主义,属于浪漫主义。
故本题选A。
3.我国著名翻译家盛峻峰先生在介绍其翻译的某部文学名著时说:“这部作品创作于19世纪70年代(1873~1877),当时俄国正处于大变动时期,古老的封建地主俄国受到西欧资本主义浪潮的猛烈冲击。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变动中,社会制度、经济结构、习俗风尚、思想意识等无一不受到震撼,无一不遭到冲击。
”据此判断这部作品是( D )[解析]《人间喜剧》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故A项错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故B项错误;长篇小说《母亲》是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作品,于1906年在美国写成的,故C项错误;《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创作于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沙皇俄国,故D项正确。
4.19世纪,欧洲文学流行一种关注普通民众的现象,对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如暴力、罢工、酗酒、贪婪、虚伪等,进行大胆地描写。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高分进阶特训4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高分进阶特训4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61cc633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3.png)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1.有学者认为,世界最早的且名副其实的丝绸之路,是三星堆文明时期四川丝绸销售到印度洋,得到作为古代货币的数千枚印度洋齿贝的贸易路线。
丝绸从四川经云南、缅甸、孟加拉湾到达恒河平原。
汉代张骞在“大夏”发现印度商人转销“蜀布”。
由以上材料可知( ) A.地缘政治是古代东西方交流必然条件B.古代印度拥有较强大的对外贸易能力C.印度在古代丝绸之路中扮演重要角色D.中印外交关系有着较复杂的历史渊源【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印度洋”“恒河”“印度商人”都强调在丝绸之路贸易中印度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印度在古代丝绸之路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不是强调古代印度拥有较强大的对外贸易能力,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中印外交关系有着较复杂的历史渊源,排除D项。
2.《汉书·西域传》记载:“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1934年,中瑞考察团在新疆发掘小河五号墓地(距今约4 000年),采集到近500粒白色小珠,经科学检测,其材料为只见于我国东南沿海海域的海菊贝壳。
这表明( ) A.西域与中原的联系始于张骞时期B.夏朝时西域与东南沿海交往频繁C.考古资料可以改变文献资料的结论D.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具史学价值【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史书记载西域与内地交往始于汉武帝时期,但是出土文物证明早在4 000年前新疆与东南沿海就有交往,说明考古资料可以印证、丰富、改变人们从古典文献中已获得的认识,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出土文物证明早在4 000年前新疆与东南沿海就有交往,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夏朝时西域与东南沿海交往频繁的结论,排除B项;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是相互印证的关系,排除D项。
3.据史料记载,宋元时期享誉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是由福建人开创的。
明清之际,闽商成为国际商界的劲旅,有海外第一大商帮之称。
这说明古代闽商( )A.具有开放意识和拓展精神B.专注于海外市场而没有开拓国内市场C.控制了东南亚的海上运输线D.不堪忍受国内封建压迫而移民海外【答案】A【解析】材料“闽商成为国际商界的劲旅,有海外第一大商帮之称”反映了古代闽商的开放意识和拓展精神,故A项正确。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训练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训练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9d225306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f.png)
选必三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训练题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图是茶马古道路线图。
唐宋以来,茶马古道成为西南边疆地区进行茶、马等物资交换的民间商贸通道,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此可推测()A.主要贸易对象是缅甸、越南等地B.茶马互市是唐宋的主要商贸形式C.是朝贡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D.茶马古道促进了汉藏之间的交流2.元代摩洛哥大旅行家伊本·巴图塔乘过中国海船,他说,中国海船每船可载1千人,船体宽阔,当时印度和中国之间的交通都操于中国之手。
这反映了元代()A.开始与摩洛哥建立起联系B.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C.造船技术有了大幅度提升D.通往印度的海路打通3.公元4至7世纪,茶陆续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并内化为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18世纪,中国茶传入英国,却一直伴随着关于饮茶合适与否的争论,焦点集中于经济、社会甚至健康等方面。
这说明()A.地域差异影响文化的交流B.东亚文明比欧洲文明开放C.异域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D.交通在文明传播中的作用4.如表是关于蜀身毒道的一些记载。
据此可以推断()出处记载《汉书·张骞传》臣在大夏时,见邓竹杖、蜀布,阿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
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
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著热。
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
”吕思勉《中国通史》当时(汉朝)蜀物入印度所走的路,当原令经自四川经西康、云南入缅甸的路。
B.早在汉朝四川地区和印度已有贸易往来C.人口迁移促进了文化交流D.中国的丝绸受到古印度上层人士的喜爱5.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中国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饰的特点。
这反映出()A.文明交流的被动性特征B.文化传承具有多样性C.文化发展的同质化趋势D.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6时间状况1870—1910年全球船的总吨位由1680万吨上升到2620万吨1870—1913年全世界铁路总长度由21万公里增加到110.2万公里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2倍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制度化D.欧美国家对亚非拉加大投资力度7.以下为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率变化表。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高考真题精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高考真题精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95cd2f1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ec.png)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高考真题精选[全国卷真题调研]1.[2013·全国卷Ⅰ]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某某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答案 A解析解读材料关键信息:“近代科学家”“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这说明恩格斯认为这一研究成果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而1543年,哥白尼公开发表《天体运行论》,日心说的提出恢复了地球普通行星的本来面貌,猛烈地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界,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理论基础,这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主要标志。
选择A项。
2.[2015·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略解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
首先应审清题意,即“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并且注意“近代以来”的时间限制;然后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比较擅长的角度,根据题目要求联系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论证。
3.[2014·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
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课后习题:第四单元测评 含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课后习题:第四单元测评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ee1fa8fc4ffe473268ab38.png)
第四单元测评(基础过关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632年,年迈的他发表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这本著作论之大胆超出了教皇准许的范围,最后他遭到‘散布异端学说’的指控,并被带上了宗教法庭。
”材料中的“他”()A.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B.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C.提出了太阳中心说D.提出了物体尺缩效应解析:材料中的“他”是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与其直接相关的是B 项。
答案:B2.科学革命不仅改变物质世界,也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受下图这部著作影响而产生的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A.人和人性开始从宗教和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B.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理性分析人类社会成为潮流C.主张“优胜劣汰”的达尔文主义广泛流传D.微观粒子世界的探索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解析:由《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可知材料考查的是经典力学的影响。
B项符合经典力学的作用,故正确。
答案:B3.19世纪的最后一天,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发表了新年祝词:“晴朗的天空远处,还有两朵令人不安的乌云,它们的存在使得物理学的优美性和明晰性黯然失色”,第一朵是有关光的运动问题,第二朵出现在能量辐射的问题上。
这说明了当时()A.近代物理学已失去存在的价值B.经典力学面临非常严重的挑战C.相对论的提出冲击了固有理论D.量子论的诞生改变了人的思维解析:由“两朵令人不安的乌云……使得物理学的优美性和明晰性黯然失色”可知经典力学面临严重的挑战,故B项正确。
答案:B4.“由于各种原因,我不得不怀疑(自然的现象)都是依靠某些物体由于某种无知的原因,彼此间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由此产生运动。
”上述观点的提出者是()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普朗克答案:B5.《世界:一部历史》对一种科学现象这样描述道:“物质和能量可以互相交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直觉的观念荡然无存,就像进入了《爱丽斯漫游奇境记》中的兔子洞一样。
高三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2ef053e53a580217fcfe03.png)
高三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复习题及答案考试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的一个考查,通过试题卷的检测,还能找出他们在学习上的一些遗漏的地方。
所以,你准备好了做这一份试卷吗?下面是WTT整理的高三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复习题以供大家去学习。
高三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复习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一组图片是世界近代以来的四位科学家,回答下列1-5题1.上列图片中科学家①是A.17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B.18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C.19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D.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2.上列图片中科学家④的理论贡献是A.创立经典力学B.创立进化论C.提出相对论D.提出量子假说3.上列图片中的科学家按国籍的一致性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③④4.上列图片中的科学家按其研究的主要领域的一致性排列,完整而且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5.上列图片中的某位科学家的创见既否定又包容和发展了图片中的另一位科学家的创见。
下列选项中的对应关系符合上述表达式的是A.①──③B.③──①C.②──④D.②──③6.上列图片中的科学家按其生活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①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②7.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力学和牛顿力学的关系是A.前者否定了后者B.前者包容了后者C.前者补充了后者D.前者发展了后者8.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作者是A.牛顿B.笛卡尔C.爱因斯坦D.伽利略9.爱因斯坦曾经对某一发现作出过这样的评价:“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改变了物理学的发展。
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他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的理论。
”这一评价称赞的是:A.量子假说B.光电效应C.万有引力定律D.量子力学10.量子论的诞生起始于一个什么问题的思考A.物体的质量与运动的关系B.热辐射的能量变化C.物体运动的数学方式D.自然界的变异问题11.量子论与物理学界几百年来信奉的某些原则发生冲突后,物理学史上出现的现象不包括A.许多物理学家反对B.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解释光电效应C.物理学家玻尔进而提出原子的量子理论D.物理学界开始打开原子的大门12.物理学相对论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时间和空间是绝对不变的B.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的运动而变化C.物质质量随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D.质量和能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1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①开创了近代科学的基本规范②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③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④完成了对微观世界的原子内部的认识A.①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②③14.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科学贡献不包括A.发现自由落体定律B.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并且取得大量成果C.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D.以实验证明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15.在17到19世纪的科学领域,直接受到宗教神学观念束缚而其发现又明显冲击神学观念的是A.物理学B.数学C.电学D.生物学下图所示是在南太平洋加拉帕戈斯岛上的发现。
第三单元、四单元综合检测卷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第三单元、四单元综合检测卷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12fdb49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3.png)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vs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综合检测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选项中,属于印欧人早期迁徙所带来的新因素的是()A.希腊人、赫梯人、波斯人、雅利安人的形成B.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C.炮兵成为战场上的重要兵种D.阿拉伯文化与希腊文化开始融合2.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利用强力的战车和先进的冶铁技术,他们很快建立了地区霸权,并与当时周边多个文明发生冲突。
其建立霸权的地区是()A.西亚B.南欧C.西北欧D.南亚3.通过对外扩张战争,阿拉伯加速了其社会的封建化进程。
对其扩张形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公元前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B.扩张战争中失去西亚地区C.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帝国D.迫使大月氏人西迁4.“仅安第斯地区印加帝国的人口就有600万人左右,而征服后过了50年,就已减少到150万人。
”这表明()A.世界性的人口大流动由此开始B.殖民入侵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C.生产力水平低下限制防疫水平D.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财富的集中5.在近年编撰的世界通史中,不少著作突破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传统套路,按文明类型及其演变划分历史,注重描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
下列史实最能印证材料观点的是()A.16世纪开始兴起的“三角贸易”B.清朝厉行闭关自守政策并维护朝贡体系C.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D.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6.1820—1850年,英国流放到澳大利亚的犯人为10万人左右,而自由移民高达20万人以上。
1823年,英国议会通过相关司法条例,规定新南威尔士和范迪门斯地地区分别建立起5~7人的立法会议。
此后,英国议会被迫进行改革,变换统治方式。
这说明英国对澳大利亚的统治()A.顺应了澳大利亚人口结构的变化B.削弱了当地资产阶级对议会的控制C.根据澳大利亚的实际主动进行调整D.遏止了自由移民大批涌入澳大利亚7.有学者认为:“澳大利亚淘金华工……具有高度封闭性,中西文化融合现象业已出现,但远非主流,因而以淘金史为代表的早期华人史更多反映了中国历史的海外延伸。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074d5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1b.png)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时间:7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张骞在公元前127年从西域回到汉朝,这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欧洲人的刺激。
这一观点说明( ) A.当时中国处在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B.欧洲和中亚各国普遍希望与中国广泛交流C.张骞通西域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加强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关注D.张骞通西域刺激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活动2.两宋时期,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他们经常掠夺过往商旅的财物,或者强取货物,抽取十分之一的上等品。
这一现象( )A.缓解了西夏政权的财政危机B.导致了宋、夏之间战争频繁C.推动了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D.阻断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3.北方草原地区盛产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副产品,而缺少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
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
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经济交流B.“皮毛路”和“茶马路”相互辉映C.农耕文化受到游牧文化剧烈冲击D.草原地区最早形成茶马互市4.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隋唐时期。
唐宋以来,这条对外贸易路线亦被称为“瓷路”。
这反映出中国( )A.瓷器技术高度发展B.瓷器外销地位日益重要C.丝绸贸易逐渐衰落D.瓷器种类增多,产量提高5.下图为辽宁北票十六国时期北燕重臣冯素弗墓出土的鸭形玻璃注,其工艺属于罗马吹制技术。
据考证,此时期我国虽已掌握加工玻璃的技艺,但尚不具备制作如此复杂的玻璃工艺品的技术。
该文物能够佐证当时( )A.丝绸之路上中西经济文化交流B.东北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C.玻璃制品应用于普通民众生活D.统治者不断推动民族交融6.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的人使用;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49fc7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6.png)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电视节目受到众多青少年电视观众的欢迎这主要说明了电视具有()A. 艺术鉴赏性B. 传播信息的作用C. 娱乐功能D. 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作用【答案】C【解析】2.有人说“在戏剧、绘画、音乐、雕塑、舞蹈甚至诗歌、小说方面如果没有美国的贡献那么世界的成就只是略微减少但是在电影方面如果没有美国的贡献则是不可想象的电影一直是表达美国想象力的最有潜力的工具”美国的这一地位依赖于()A. 好莱坞影星云集B. 展示实力的需要C. 经济与科技实力D. 现代经营的理念【答案】C【解析】3.在艺术手法上则打破了传统的戏剧结构用不合逻辑的情节、性格破碎的人物、机械重复的戏剧运动和前言不达后语的枯燥语言来从总体上突现世界荒诞的根本主题它没有完整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材料信息描述的是哪种流派文艺风格()A. 浪漫主义B. 后现代主义C. 印象主义D. 批判现实主义【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打破了传统的戏剧结构”、“突现世界荒诞的根本主题”、“它没有完整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可以看出该流派具有反传统的特点这是现代主义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强调个人主观情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强调光与色的结合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强调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不符合题意排除4.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一幅19世纪名家的绘画令他奇怪的是草明明是绿色的但是这幅画中的草却是红色的请你帮助判断他面前的这幅画最有可能是哪个流派A. 浪漫主义B. 古典主义C. 印象派D. 现代派【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草明明是绿色的但是这幅画中的草却是红色的”可以看出该流派具有反传统的特点这是现代主义的特点故D项正确A项强调主观情感排除B项崇尚理性排除C项强调光与色的结合排除5.他们反对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现手法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的创作方法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灰褐色调使欧洲绘画出现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对绘画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响“他们”的作品()A. 强调对自然真实客观的刻画B. 抒发对理想世界的强烈追求C. 着重于描绘自然的瞬间景象D. 表现了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可知这是印象画派的特点印象画派着重于描绘自然的瞬间景象故C正确A项是现实主义的特点故排除B项是浪漫主义的特点故排除D项是现代主义的特点故排除故选C6.20世纪60年代战后的人们终于有机会去高歌自己的理想一群不安分的少年也以对音乐的狂热宣誓自己的人生态度“甲壳虫”、“滚石”和“猫王”等摇滚音乐席卷全球摇滚音乐的流行A. 抒发了浪漫情怀B. 遵循了写实原则C. 突出了理性思维D. 表达了激情反叛【答案】D【解析】二战后的音乐彰显了青少年的反叛意识“甲壳虫”、“滚石”和“猫王”摇滚音乐展现的是激情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反叛故D项正确浪漫情怀是工业革命时代的产物故A项错误现代音乐不属于写实原则也不突出理性思维故BC项均排除故选D.7.“为了塑造一个美丽的形象就取这个模特儿的手取另一个模特儿的脚取这个的胸取那个的肩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描绘变成真实” 下列作品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A. 《巴黎圣母院》B. 《自由引导人民》C.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D. 《格尔尼卡》【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词“把描绘变成真实”可知这是现实主义风格《巴黎圣母院》、《自由引导人民》两项是浪漫主义风格排除A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现实主义风格故C项正确《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风格排除D故选C8.“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作为音乐大师他又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材料中的“他”通过作品()A. 表达了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B. 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C. 控诉法西斯轰炸格尔尼卡D. 批判种族歧视痛斥金钱至上【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音乐大师”“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可知“他”是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贝多芬的音乐作品表达了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故选B项A、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故选B9.古典是既成的一种样式、规则而浪漫在于打破这种经典与规则“浪漫”的这种特征在绘画上可表现为()A. 画面的严整单一B. 笔法的自由奔放C. 细节的过分描绘D. 形式的夸张变形【答案】B【解析】浪漫主义绘画中笔法的自由奔放是打破样式和规则的表现因此B项正确浪漫主义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但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故AC 两项错误D项是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排除故选B10.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广播电视网的记者到越南实地拍摄纪录片每周通过电视作一次有关越战的专题报道不仅报道国家的越战政策也报道了美军在战争中不人道的方面引发了轰轰烈烈的国内群众反战运动这主要表明()A. 影视艺术推动战争进程B. 民众运动促使冷战和缓C. 科学技术还原历史真相D. 电视媒体影响政治舆论【答案】D【解析】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1.(1)根据材料一世界文学领域由此而产生的艺术流派是什么?其成就最高的是哪两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文学流派在欧洲产生的原因11.(2)材料二中的“文学思潮”指什么?发源于哪一国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文学思潮”的主要特点11.(3)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文学特点为例说明工业文明的发展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答案】(1)流派浪漫主义文学国家英国、法国原因起源于英国工业革命向欧美扩展在法国大革命的冲击下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迅速发展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产生强烈的反差【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结合所学分析得出为浪漫主义文学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为英国与法国第三问原因依据材料一“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得出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产生强烈的反差结合所学分析可知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向欧美扩展法国大革命的冲击下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迅速发展【答案】(2)思潮批判现实主义国家法国特点真实再现当时社会现实深刻揭露批判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弊端并进行深入剖析和强烈批判鼓舞人们斗争勇气坚定人们胜利信心【解析】(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是早期工业化后一阶段的主要文学思潮这股思潮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和黑暗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可知为批判现实主义第二小问国家结合学知识可知为法国第三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二“以文学活动作为社会斗争的武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和黑暗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可知特点为真实再现当时社会现实深刻揭露批判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弊端【答案】(3)影响亚非拉文学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欧美文学相融合并逐渐获得世界的承认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与频繁缩小了与世界的距离体现了文化的共融性【解析】(3)影响依据材料中“理解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结合所学知识从亚非拉文学、世界文化交流等角度回答即可得出民族特色和文化的共融性12.(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位伟人在艺术创作中的共同点并分析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12.(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知识分子的“迷茫”“孤独”“抑郁”在文学上的表现12.(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世界文学的特点【答案】(1)共同点都是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杰出代表时代特征在法国大革命的冲击下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社会各界对现状普遍感到不满【解析】(1)共同点从两人所属派别入手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角度进行回答即可【答案】(2)表现现实主义文学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现代主义文学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反传统)【解析】(2)根据材料“但无论是非曲直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尖锐的碰撞激越……知识分子总是努力寻找思索碰撞的空间并为此锲而不舍”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即可【答案】(3)特点各国文学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其他地区的文学相融合出现了特有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解析】(3)根据材料“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和频繁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体现了文化的共融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特点为各国文学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其他地区的文学相融合出现了特有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13.(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13.(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与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内在区别这两种文学流派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答案】(1)历史背景欧洲社会现实革命的动乱启蒙思想描绘的理想现实的破灭【解析】(1)从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浪漫主义文学形成的背景主要是法国大革命和革命以后的动乱使得人们对启蒙思想家描绘的美好理想蓝图感到失望所以寻找精神上的寄托【答案】(2)区别浪漫主义追求精神情感的寄托现实主义主张对社会现实的描绘和揭露决定因素欧洲各国的社会现实的发展【解析】(2)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区别在于浪漫主义追求精神情感的寄托现实主义主张对社会现实的描绘和揭露从材料可以看出影响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形成发展的决定因素应该是社会现实的发展。
人教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4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单元测免费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人教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4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单元测免费试卷带答案和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f5291a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72.png)
选择题古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
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A.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B. 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C. 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D.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在西域设立设专职官员管辖,保护丝绸之路畅通,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而是强调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排除A。
材料强调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而不是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排除B。
材料强调汉武帝时期在西域设立设专职官员管辖,保护丝绸之路畅通,而不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排除D。
选择题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西域至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
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
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A. 交通十分发达B. 商业贸易繁荣C. 各种文明相互交流D. 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丝绸之路”,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各种文明相互交流,故C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交通十分发达,故A项错误。
商业贸易繁荣,过于片面,没有包含“佛教之路”,故B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故D项错误。
选择题纵观古代丝绸之路,统一时代(汉唐元)主要通过河西走廊通往西方;分裂时期(南北朝和宋夏时代),被迫改道与西方联系。
由此可知A. 河西走廊是通西域的必经之路B. 中西交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 河西走廊地区的政局变动频繁D. 丝绸之路中国段的交通发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代的陆上丝绸之路因为不同时期政治形势的影响,其路线有所变更;但是,根据所学可知,从汉朝张骞通西域以来中原王朝与丝路西方的国家间的交流没有完全中断过,由此可知中西交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故B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 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 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 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21-25.DAABC.
二、非选择题
26.(1)实用性 ,继承性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统治阶级重视农
业生产 ;农耕经济的需要。
(2)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与发展。科级成为引领经济、深沪发展的主要动力 ;科技创新能力成
为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摆脱经济危机。
A. 相对论原理 B. 万有引力定律 C. 进化论原理 D. 主权在民思想
21.( 2010 年海南高考历史 12 题) 1909 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
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 “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
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 我还当学徒时, 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 堕落。
A. 伽利略
B. 牛顿
C. 爱因斯坦
D.普朗克
9.(2010 年高考江苏历史 16 题)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 18 世纪 80 年代初只有
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 1802 年 52 家,1809 年 64 家,
1830 年 99 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
佛是皇家的宴会 ,, 当我涨了工资以后, 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 ”
这段材料表明
A .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 .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D .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22.( 2009 年高考广东文基 31 题)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
报的配图。据此判断,下列标题中最适合于这份海报的是
A.“超越时空的梦想”
B .“探索与发现:海王星”
C.“普朗克的假说与验证” D .“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力学学说的终结”
14.( 2010 年高考山东文综 16 题)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B .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D .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15.(2010 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 11 题) 20 世纪初,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
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的科学家是
A. 普朗克
B.
麦克斯韦
C.
玻尔
D.
爱因斯坦
16.( 2007 年高考海南单科 19 题) 20 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沦的提出是物理学
24.( 2007 年高考广东单科 25 题) 20 世纪初,物理学本身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
变化。下列选项中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
A.电的发明和利用 B .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
C.经典力学的发展 D .原子能在军事上的应用
25.( 2008 年海南高考 12 题)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 “知识边疆的自主扩
18.( 2009 年高考安徽文综 19 题)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
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
甚于奈端 ( 牛顿 ) 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 .日心说
B.
进化论
C .量子论
D.
相对论
19.( 2011 年江苏高考 20 题)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
的成果是
A.蒸汽机车
B
.内燃机车 C .电力机车 D .汽车
23.( 2010 年高考江苏历史 20 题)“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
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 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
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是由下列哪一问题引起的?
A.研究热辐射 B .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 .解释光电效应 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的一场变革。它(
)
A.否定了经典力学体系
B
.打破了绝对时空观
C. 彻底解决了 19 世纪以来物理学面临的危机
D. 标志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开始进入微观粒子世界
17.( 2008 年广东高考 21 题) 19 世纪,西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与这一趋
势形成无关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 .达尔文 C .爱因斯坦 D .伽利略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 2010 科学发展报告》等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 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 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 人类通 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 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 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 但却 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 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8 分)
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
.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
.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3.( 2011 年高考广东文综 22 题)1919 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
“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 、“牛顿观念的破产” 。具有“科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10 分)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 险”?( 10 分)
第一单元真题演练答案
一、 选择题
1-5. DBCDC
6-10.CABBB
11-15.ADBCD 16-20.BCBDC
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 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
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 ”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
A.18 世纪中后期 B.19 世纪前期 C.19 世纪中后期 D.20 世纪前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1 小题)
26.( 2010 高考安徽文综 35 题)( 28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 问题。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2007-2011 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 1.(2008 年江苏高考 7 题)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A. 魏源 B. 林则徐 C. 洪仁玕 D. 严复
2.(2011 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 35 题)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
A .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B .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8.(2008 年江苏高考 15 题)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 “他以神
一般的力量, ,, 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 ”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 )
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
A.日心说
B
.量子论
C .相对论
D .经典力学
4.(2011 年高考安徽文综 21 题)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反思近代
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
(3)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在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 ;确保经
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
5.(2010 高考广东文综 21 题)《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
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 ”这两个学说最
终形成于
A. 17 世纪初期 B.18 世纪中期 C.19 世纪中期
D.20
世纪初期
6.( 2008 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 15 题)1920 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
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 “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
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
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A .伽利略
B .达尔文
C
.牛顿
D .爱因斯坦
20.( 2009 年高考广东理基 67 题)英国思想家斯宾塞认为,人类社会沿着由简
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发展,他的思想最有可能借用了
“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 。梁启超之所以这样
说,是因为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B .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工具 D .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
7.(2009 年高考四川文综 19 题)哥白尼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
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 。这是因为它
B .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
.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10.( 2009 年广东高考 21 题)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成就: “这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