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屏学案

合集下载

《说屏》语文教案(通用10篇)

《说屏》语文教案(通用10篇)

•••••••••••••••••《说屏》语文教案《说屏》语文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屏》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屏》语文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品味文中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二、课前自学(一)读一读,识记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屏风(Píngfēng):室内陈设。

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常有字画。

纳凉(nàliāng)乘凉。

帷幕(wéimù):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大块布、绸、丝绒等。

缓冲(huǎnchōng):减缓冲击力。

伧俗(cāngsú):粗俗鄙陋。

雅俗之别(yǎsúzhībié):高雅和低俗的区别。

(二)了解关于屏风的知识。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课堂活动(一)、导入:1、介绍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屏”的知识。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朗读课文,(1)说说介绍了有关“屏”的哪些知识?(说明:什么是“屏”;“屏”特点、作用;“屏”的分类;和写“屏”的目的)(2)划出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的词语。

2、句段品读:(1)文中开头写母亲纳凉时总有背诵唐诗有什么作用?(点明说明对象、引起读者的兴趣、引出作者对屏的感情)(2)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各举一例分析其作用?3、探究质疑:(1)根据课文内容,给“屏”下一个定义。

“屏”即屏风,是室内挡风或作为屏障的用具。

(从文中“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既是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和“屏者,障。

也可以概括)(2)文中为什么说“进来我也注意到了,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是勾不起我的注意。

”?(因为餐厅、宾馆中的“屏”造型不够轻巧,色彩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

说“屏”学案

说“屏”学案

《说屏》学案河北肥乡第二中学王瑞霞学习目标:(有目标就有努力的方向)知识与能力: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了解屏的相关知识3、体会文中引用诗句的含义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简单了解本课的说明顺序及用到的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

学习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学习难点:体会文中引用诗句的含义及作用;理解作者对屏风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2)作者简介:(屏幕显示)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学生齐读)(3)了解教学目标:二、学习新课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听读课文,感知文意,解决字词。

(语文基础功在平时)(1)谈听读后的印象。

(2)、正音(齐读,填写)流萤()擅长()伧俗()闺房()帷幕()休憩()忒()(3)、释义(齐读,填写)因地制宜:伧俗:擅长:雅俗之别:得体:3、跳读课文,把握内容。

(会分工、会合作、会讨论、会交流、会展示)(1)先用文中语句回答什么是“屏”?然后用自己的话作一解释。

(2)根据课文,说一说“屏”有何作用?(3)“屏”可以怎样分类?(4)作者认为“屏”的设置应注意些什么?小组展示,全班交流(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说“屏”?抓住了“屏”的什么特点?4、再读课文,合作探究(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屏”的?(2)作者在说明“屏”时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你能举例来说明吗?小组展示,全班交流5、理解赏析文中引用古诗句(结合文本,理解在前,赏析在后)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诗词句,请从文中画出来。

你能理解那些诗句的含义吗?你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A、“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B、“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C、“抱膝看屏山”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三、拓展延伸1、你还知道古诗中哪些写屏的诗句?(贵在积累)2、想像一下,屏风将来会有怎样的用途?(想象我最行)说说你自己对未来的“屏”的设计(可从外观、材料、用途等各方面来谈)3、像屏风这种凝聚着民族智慧的可观可用的传统器物还不少,你们还知道哪些呢?(历数古文化)【资料链接】中国结中国结年代久远。

《说屏》学案

《说屏》学案

《说屏》学案
温馨寄语:自主勇攀书山,互助乐游慧海。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蕴含字里行间喜悦自豪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难点:体会蕴含字里行间喜悦自豪的思想情感。

【学习过程】
一、【通读预习】
1、说明文知识复习
2、结合课后练习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
的地方。

二、【通读教材】通读教材22页到125页。

注意圈点勾画重点语句
三、【自学研讨、合作交流】
1、文中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2、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3、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行文思路。

4、讨论:课文中引用了不少古诗,起什么作用?
四、品味赏析
5、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6、本文在语言方面有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

【课堂反思与总结】
请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提示:从知识、方法、思想感情上考虑。

十五课.说“屏”导学案doc

十五课.说“屏”导学案doc

十五课《说“屏”》导学案及练习{学案设计:莫壮景}15、说“屏”学习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2. 体会本文生动富有文采的说明语言。

3.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新课讲解1. 字词:屏风纳凉帷幕缓冲造型伧俗雅俗之分天井:宅院中房子和房子或房子和围墙所围成的露天空地。

伧俗:粗俗鄙陋。

得体:恰当,恰如其分。

2. 作者简介: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著有《说园》等。

3. 课文分析:(1)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屏:(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A:B:C:(3)作者给我们介绍的这种造型精巧,用途广泛,历史悠久且有深刻的文化底蕴的工艺品,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它的感情如何?答:(4)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

<1>理解诗意◆“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答:◆“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答:◆“抱膝看屏山”答:<2>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答:(5)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4. 小结:本文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

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课后练习】(一)基础知识1. 请你对号入座:(1)磬馨罄()尽敲()()香()竹难书(2)檐赡瞻()养屋()()仰观()(3)缭嘹潦燎()原()草()亮()绕3. 说话得体的是()A. 老师对小明说:“这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不明白?”B. 谢谢您的合作,欢迎您再来。

C. 昨天是我的16岁诞辰。

D. 老师,你上课讲得太快,我根本没听懂,再给我讲一遍。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说屏》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说屏》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说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1.2学习课文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1.3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主题。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重他人观点的品质。

3.2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创作灵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1.2学习课文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难点:1.1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2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屏风的历史与作用。

1.2学生分享自己对屏风的了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梳理课文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

3.合作探究3.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主题。

4.课堂讲解4.1教师讲解课文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4.2教师分析课文表达技巧,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拓展延伸5.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5.2教师展示屏风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描述其美感。

6.写作训练6.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6.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传统文化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把握了课文结构。

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在写作训练环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整体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在课堂讲解和写作训练环节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说屏》学案及作业

《说屏》学案及作业

《说屏》学案教师寄语: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踏实地预习,准确地感知,是学好本文的第一步!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2、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3、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4、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学习重点难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索,整体感知1.细心积累生字词帷()幕伧()俗忒()文化休憩()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无益地耗费劳力恰当,恰如其分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果真如此诚如是美丽的春光3、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4、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二、合作探究,深入感知5.根据文中关于屏的知识,用以下的形式说话△假如时光倒流500年,你是屏风店的老板,a、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屏风这种器具?b、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摆放屏风的注意点?c、你将进购什么特点的屏风,使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三、研读赏析,揣摩品味6、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7、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和作用8、、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9、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四、拓展延伸寻找屏抛砖引玉朗读积累例: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李贺《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五、课堂小结六、当堂检测:1.选出加点字书写注音不正确的一组( )A.屏风(pínɡ)纳凉(nà)B.流莹(yínɡ)惟幕(wéi)C.伧俗(chèn)因地制宜(yì)D.造型(xínɡ)缓冲(huǎn)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1)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2)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3)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4)“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1)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2)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3)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等( )(4)“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9题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4.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忒()倚()膝()5.文中画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6.“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在第一段中起什么作用?屏除了分隔作用,还有什么作用?7.概括第二段的段意8.作者认为屏风怎样设置才合适?9.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15、说屏1.wéi cāng tuī qì帷幕伧俗忒:文化休憩:3.明确:“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解释紧扣屏的用途4.明确: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种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5.明确要点:a、向顾客介绍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即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使用人可根据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选购所需的屏风b、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c、屏的主要特点:功能与美感相结合,造型轻巧,色彩不伧俗,绘画富有诗意6.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7.理解诗意(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3)“抱膝看屏山”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8、明确:举例子、分类别、引用等9.明确:本文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1)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章枯燥(2)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六、当堂检测:1.BC(C.cānɡ、yí;B.萤、帷)2.(1)粗俗鄙陋(2)恰当,恰如其分(3)果真像这样;无益地耗费劳力(4)味道;休息,在此有让人觉得有趣、悠闲、似观光消遣的意思3.(1)作比较(2)作诠释(3)分类别(4)引用4.tuī yǐ xī5.举例子6.总领下文是艺术点缀,又可以挡风7.屏的分类及雅俗之别8.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9.作者介绍了一些屏风知识,并提出了屏风要轻巧,要富有诗意,要有文化休闲作用点明了写作此文的目的,表达了作者对屏的喜爱和情思。

2023最新-《说“屏”》教案【最新6篇】

2023最新-《说“屏”》教案【最新6篇】

《说“屏”》教案【最新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说“屏”》教案【最新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说“屏”》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2 体会本文生动富有文采的说明语言。

3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2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1导入: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有一种名叫屏风的家具吗?”学生作出肯定的回答之后,展示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屏风的图片,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

(多媒体展示)师:“那这种家具有什么作用呢?”(联系同学学过的课文《口技》引导学生回答出两点,美观和起遮挡视线的作用)师:大家刚才说的都很好,屏风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逐渐由单纯的家具演变成为了一种工艺品,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难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为什么总能牵动人们悠悠的情思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陈同洲先生的《说“屏”》。

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导入课文。

2 检查预习情况,弄清重点词语的读音。

(多媒体展示)3 学生自读课文,多媒体播放幽雅的乐曲,配合学生的朗读,布置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第一,弄清楚什么是屏,课文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第二,作者对屏的感情怎样?(多媒体展示思考的问题)4师提问:“什么是屏?”学生用原文“屏者,障也”回答,并且解说。

然后请学生找出,作者还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学生答出屏的功用(多媒体展示)5接着梳理文章,继续要求学生寻找文章所介绍的关于屏的知识。

学生发言后,老师明确:屏的分类和屏设置时的注意事项,如:造型要轻巧,色彩不要伧俗,绘画要有诗意,屏的设置要注意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等方面要做到得体。

《说“屏”》教育教学设计学案

《说“屏”》教育教学设计学案
⑵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
⑶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等。( )
⑷“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
3.按要求填空。
⑴“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处:《》 作者:朝代:
⑵“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处:《》 作者:朝代:
A.美丽B.秀丽
C.美观D.华丽
⑶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________,色彩又觉伧俗。 选【 】
A.精巧 B.轻便
C.轻巧D.精密
二、整体感知
1.学了本文,你一定对屏风有所了解,请用一句话解释“屏风”。
2.指出下列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⑴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
5.给下面句子的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⑴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起分隔作用,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选【】
A.不仅 而且 又 B.既 又 又 C.不但 又 而且 D.既 又 而且
⑵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_______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选【 】
三、课内阅读
①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⑵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 )

《说屏》 教案教学设计篇五

《说屏》 教案教学设计篇五

《说屏》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教学方法:读议、圈点批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二、自学检测:师:什么是屏?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屏者,障也。

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师:很好,我们一起齐读识记。

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屏风的作用,屏风的分类,屏的设置。

师:能不能具体的说说屏风的作用?1、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2、屏风的作用: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3、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师:大家能不能再具体说说屏的设置应注意什么?1、屏的设置应注意: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师:关键是什么?请用一个词回答。

得体。

师:作者在说明屏时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屏的作用、种类、设置的?举例子、分类别、做诠释。

师:大家能不能用“实例——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介绍了事物的什么特征”。

来回答。

1、举例子,如:“小时候……”,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放在室内和室外的屏风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大同小异的。

2、分类别,“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说明屏的种类繁多。

3、举例子、做诠释,“近来我注意到……缘故”。

说明屏风的设置要要做到得体。

师:作者对屏的感情怎样?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喜爱、向往、赞赏之情。

师:能不能把体现这些感情的词语找出来?表明作者观点、态度、感情的词语有:“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三、质疑:师:通过学习明确了说明对象,理清了说明内容、辨明了说明方法.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有什么作用?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说“屏”》学案教案

《说“屏”》学案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说“屏”》学案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对象:七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屏”字的含义和用法;2. 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屏”字的含义和用法;2. 通过对“屏”字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文化的内涵。

难点:1. “屏”字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2. 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受和理解“屏”字的用法;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掌握“屏”字的正确用法;3. 文化教学法: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说“屏”》课文;2. 课件:相关图片、案例分析等;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屏幕图片,如电视屏幕、手机屏幕等,引导学生关注“屏”字。

2. 学习“屏”字1. 引导学生朗读《说“屏”》课文,感受“屏”字的魅力;2. 讲解“屏”字的含义和基本用法;3. 分析“屏”字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如成语、俗语等。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病例,如错别字、病句等,让学生掌握“屏”字的正确用法。

4.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屏”字进行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屏”字的成语、俗语等,下周分享交流。

7. 板书设计屏:含义、用法、文化内涵8. 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延伸1.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屏”字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如屏幕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 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深入了解屏幕相关的历史和文化,如中国古代的屏风文化,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3. 组织实践活动: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屏幕相关知识,如屏幕制作、维修等。

初二上册语文《说“屏”》学案

初二上册语文《说“屏”》学案

初二上册语文《说“屏”》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的书写、理解。

2、了解屏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3、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学习难点】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资料链接】导思阅读:《口技》中有:“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

屏风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逐渐由单纯的家具演变成为了一种工艺品,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难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为什么总能牵动人们悠悠的情思呢?【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为下列黑体字注音。

流萤帷幕忒书斋韶光休憩伧俗闺房2.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用自己的话说说屏是什么。

3.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二、合作释疑1、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这是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在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

小组讨论明确:2、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你能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感情的具体语句吗?三、思维拓展想像一下,屏风将来会有怎样的用途?四、达标练习1.选出加粗字书写注音不正确的一组()A.屏风(píng)纳凉(nà) B.流莹(yíng)惟幕(wéi)C.伧俗(chèn)因地制宜(yì) D.造型(xíng)缓冲(huǎn)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2)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3)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等。

()(4)“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新人教版《说屏》教案

新人教版《说屏》教案

新人教版《说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本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概念。

(2)能够分析并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能够运用文本内容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2)学会通过筛选整合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探究,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学会筛选整合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运用文本内容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难点1. 文本中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的理解。

2.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探究,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屏风,分享对屏风的了解和印象。

(2)简介屏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屏风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2)让学生勾画出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和概念,进行自主学习。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者对屏风的评价和观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讲解:(1)讲解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和概念。

(2)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

5. 练习与反馈:(1)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性和表达准确性。

2. 练习与反馈评估: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3. 课后作业评估:审阅学生关于屏风的短文,评估其对课文知识的内化、创新能力和写作水平。

新人教版《说屏》教案

新人教版《说屏》教案

新人教版《说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屏风的喜爱之情,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学会珍惜传统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3)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

2. 深入体会作者对屏风的喜爱之情。

3.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跟读。

(2)展示屏风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屏风的兴趣。

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结构(1)学生概括课文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

4. 深入理解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屏风的喜爱之情,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5. 拓展训练(1)学生发挥想象,以屏风为题材创作一个小故事。

(2)学生互相分享,培养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6. 总结反馈(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谈收获,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7.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搜集更多关于屏风的资料,了解屏风的历史文化。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说屏》教案范文

《说屏》教案范文

《说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屏幕的种类和功能,认识在生活中屏幕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掌握描述和解释屏幕的用途和作用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技产品的兴趣和探究的精神,鼓励他们善于利用屏幕帮助自己学习和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屏幕的种类和功能,引导他们应该如何正确利用屏幕。

2.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屏幕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PPT等关于屏幕的素材。

2.教学环境:教室需要能够播放视频和展示PPT的设备。

3.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等。

4.学生书籍:《说屏》。

四、教学过程1.开场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各种屏幕的照片,并让学生观察认真。

然后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屏幕有哪些种类?屏幕的作用是什么?2.学习屏幕的种类和功能(15分钟)让学生观看一个关于屏幕种类和功能的视频,并提醒他们做好笔记。

在观看完视频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各种屏幕的功能,然后向全班汇报。

3.讨论屏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15分钟)4.展示并解释PPT(15分钟)老师展示PPT,详细介绍屏幕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电脑等各种屏幕的作用和功能。

并向学生解释屏幕的优缺点,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屏幕。

5.分组讨论并表达观点(20分钟)让学生再次分组,讨论并表达自己对屏幕的看法。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6.结束课堂(10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利用屏幕,探索更多有趣的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下节课的学习。

五、课后作业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对屏幕重要性的感想和体会。

2.让学生整理刚才学习和讨论的内容,做一份小结并交给老师。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屏幕的了解更加深入,能够正确看待和使用屏幕。

教学设计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初二语文 《说屏》学案

初二语文 《说屏》学案

初二下册第17课《说“屏”》学案学习目标1.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生动的语言。

2. 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了解古诗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3. 了解“屏”的相关知识,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资料链接走近作者陈从周,别名梓室,(1918——2000)中国闻名的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家、专家。

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浙江杭州人。

早年学习文史;后专门从事古建筑、园林艺术的教学和研究,成绩卓著;对国画和诗文亦有研究。

尤其对造园具独到见解,他认为:“造园有法而无式,变化万千,新意层出,园因景胜,景因园异。

”了解“屏风”屏风是古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在古家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屏风”又称为屏门或屏障,是指设在门窗间的屏风。

古代的房屋大都是土木建构的院落形式,当然不像现代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子坚固、密实。

所以为了挡风,古人便开始制造屏风这种家具,并多将屏风置于床后或床两侧,以达到挡风的效果。

汉刘熙《释名〃释床帐》谓:“屏风,言可以屏障风也。

”就是说屏风有挡风、遮蔽、隔间的功用。

一、整体感知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屏风()帷幕()伧俗()点缀()韶光()销魂()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从前女子的房间,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缓冲:屏在很多餐、宾馆中用的很普通,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

伧俗: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徒劳:3.通过阅读本文,你获得有关“屏”的信息一定不少,请写出来。

4.我的问题二、探究赏析1.什么是屏?请根据原文对屏下一个定义。

知识链接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作者对屏有什么感情?3.文章中为什么多次引用古诗词?4.“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本句在语法上有不妥之处,试说说你的看法。

《说屏》预学案

《说屏》预学案

《说屏》预学案
【目标引学】
1、看注释,查字典,掌握重点(或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3、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审美情趣。

【链接辅学】
1、屏风,由文言词“屏”变化而来。

古时建筑物内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所谓“屏其风也”。


风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来已久,早在三千年前的周就以天子专用器具出现,作为名位和权力的象征。

古代屏风主要起分隔空间的作用,而现在更强调其装饰性的一面,既需要营造出“隔而不离”的效果,又强调其本身的艺术效果。

它融实用性、欣赏性于一体,既有实用价值,又赋予屏风以新的美学内涵,绝对是极具民族传统特色的手工艺精品。

2、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古园林专家。

还是一位知名的散文
作家和画家,是张大千先生的入室弟子。

【自主汇学】
1、写出汉字或者给下面的字词注音(请结合文中注释或工具书)
书斋()伧俗()休憩()闺房()忒()xiāo魂()分gé()wéi幕()因地制yí()tú劳()
2、阅读课文三遍
(1)本文介绍了有关“屏”的哪些知识?
(2)结合课文内容,请你给“屏”下个定义:
(3)本文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说它的作用?
【存疑导学】
1、读了本文以后,你还有什么感受和疑问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说屏》学案
年级:初二年级科目:语文执笔人:李凤婷
审核人:李凤婷
备课时间: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3.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

4.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5.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6.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

重点难点:
2、3、4
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一)阅读作者简介和注释,3分钟后听写、提问:1、陈从周──人,古──专家,著有学术专著──、──散
文集──、──。

2、词语:屏风纳凉帷幕(蓦地、坟墓、朝暮、募捐、慕名、摹仿)伧俗忒雅俗美感史诗驻足
自学指导(二):快速阅读课文,勾划中心句,5分钟后回答:1、什么是屏?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作者对屏有什么感情?
自学指导(三):跳读课文,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在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



古诗中提到屏:
研读赏析:
1、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2、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明确:本文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

(1)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章枯燥。

(2)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

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

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
新大放异彩。

自主训练:
练一练,说一说(任选一题)。

1、多媒体展示几幅屏风图,现场讨论准备,让学生扮演店主和顾客,出售屏风。

2、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工艺品,作一段说明。

让学生了解向别人介绍一件物品时,可介绍它的质地、特点、作用,也可和同类事物作比较说明。

把所学的说明文知识学以致用,使学生明白生活处处皆语文。

板书设计:说“屏”陈从周
作用
↗↖
分类→设置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