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推荐】-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推荐】-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5c57edb7f61fb7360b4c65d6.png)
七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教案教学目标1.能结合实例,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的“转化”思想方法。
3.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1..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
2.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组。
教学方法探索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估计自己的体重不低于多少千克?不超过多少千克?若没体重为x 千克,列出两个不等式。
2.由许多问题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引入本章。
二、探索新知:自主探索、解决第2页“动脑筋”中的问题,完成书中填空。
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
把两个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找出本题的答案。
三、抽象:教师举例说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渗透交集思想)四、拓展:合作解决第4页“动脑筋”1.分组合作:每人先自己读题填空,然后与同组内同学交流。
2.讨论交流,求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五、练习:P5练习题。
六、小结:通过体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七、作业:第5页习题1.1A组。
选作B组题。
后记: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第2教案教学目标1. 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会用数轴确定解决。
2.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这一重要思想方法。
3. 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解决由两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教学难点学生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自己探究。
教学过程一、做一做。
1.分别解不等式x+4>3。
0221>-x 。
2.将1中各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3.说一说不等式组⎪⎩⎪⎨⎧>->+022134x x 的解集是什么? 4.讨论交流,怎样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新课1.解不等式组的概念。
2.例1:解不等式组:⎩⎨⎧≤-<-0123105x x 教师讲解,提醒学生注意防止出现符号错误和运算错误。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全集湘教版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全集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a39098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5.png)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全集湘教版教案内容:一、第一章:有理数1.1 相反数教学目标:理解相反数的定义,掌握相反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介绍相反数的概念,进行相反数的运算。
教学方法:讲解法,例题练习法。
1.2 绝对值教学目标:理解绝对值的意义,掌握绝对值的性质。
教学内容:介绍绝对值的定义,进行绝对值的运算。
教学方法:讲解法,例题练习法。
1.3 乘方教学目标:理解乘方的概念,掌握乘方的运算法则。
教学内容:介绍乘方的定义,进行乘方的运算。
教学方法:讲解法,例题练习法。
二、第二章:角的初步认识2.1 角的概念教学目标: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计量单位。
教学内容:介绍角的概念,学习角的计量单位。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物演示法。
2.2 角的度量教学目标: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使用量角器。
教学内容:介绍角的度量方法,学习使用量角器。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演示法,练习法。
2.3 角的分类教学目标:理解角的分类,掌握各类角的特征。
教学内容:介绍角的分类,学习各类角的特征。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示法,练习法。
三、第三章:三角形3.1 三角形的概念教学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内容: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学习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示法,练习法。
3.2 三角形的分类教学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分类,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内容:介绍三角形的分类,学习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示法,练习法。
3.3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目标: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学会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内容:介绍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学习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演示法,练习法。
四、第四章:平方根4.1 平方根的概念教学目标: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平方根的性质。
教学内容:介绍平方根的定义,学习平方根的性质。
教学方法:讲解法,例题练习法。
4.2 平方根的计算教学目标:学会计算平方根,掌握平方根的运算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平方根的计算方法,进行平方根的运算。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全集湘教版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全集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dae25a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f.png)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全集湘教版教案内容:一、第一章:有理数1.1 学习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及特点。
1.2 学习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掌握运算规律和技巧。
1.3 学习有理数的乘方,理解乘方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1.4 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 学习整式的定义,掌握整式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2 学习整式的乘法,掌握整式乘法的计算方法。
2.3 学习整式的除法,理解整式除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4 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第三章:一次函数3.1 学习一次函数的定义,理解一次函数的图像特点。
3.2 学习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掌握一次函数的求解方法。
3.3 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与解析式之间的关系,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
3.4 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第四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4.1 学习不等式的定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2 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理解解不等式的步骤。
4.3 学习不等式组的概念,掌握解不等式组的方法。
4.4 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第五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5.1 学习数据的收集方法,了解数据收集的重要性。
5.2 学习数据的整理方法,掌握数据整理的技巧。
5.3 学习数据的分析方法,理解数据分析的意义。
5.4 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第六章:平行线与相交线6.1 学习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6.2 学习相交线的定义和性质,理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区别。
6.3 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掌握它们的相互关系。
6.4 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第七章:三角形7.1 学习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7.2 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掌握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征。
7.3 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7.4 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八、第八章:四边形8.1 学习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了解四边形的基本概念。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全集湘教版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全集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420e87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4.png)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全集湘教版教案章节:一、有理数的乘法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概念。
2.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乘法定义及性质。
2.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
3. 有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有理数的乘法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则。
2. 引导学生通过举例探究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
3. 讲解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4. 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乘法进行解答。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掌握程度。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章节:二、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教学目标:1. 理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 掌握求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方法。
3. 能够运用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平方根的定义及性质。
2. 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及性质。
3. 求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方法。
4.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平方根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平方的运算规则。
2. 讲解平方根的定义及性质,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3. 引入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
4. 讲解求算术平方根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5. 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进行解答。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掌握程度。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章节: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 理解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概念。
2. 掌握同分母分式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 能够运用同分母分式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定义及性质。
2. 同分母分式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3. 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全册)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湘教版)
![(全册)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e44758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fd.png)
(全册)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期数学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根据根据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其总体情况如下:155班学生:45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30人。
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分数高的,90分的同学一人,分数低的,只有不足10分,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及格的同学大概一半。
学生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苗头。
优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数学知识掌握得较牢固;而差生的智力和知识发展得较差,数学知识上一些基本的内容还很模糊,课堂上参与度不高,有时还需要教师提醒。
上学期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学生手中的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辅导书甚少,学生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乐于合作学习,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对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学习习惯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培养得很不理想,这与我在教学中不提倡课前预习,少做笔记有关,我认为课前预习易使学生囿于教材框定的范围和思考方法,不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而不应该用在当“打字员”上,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习、总结上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
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c3faf60975f46527d3e174.png)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教案教学目标1.能结合实例,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的“转化”思想方法。
3.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1..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
2.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组。
教学方法探索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估计自己的体重不低于多少千克?不超过多少千克?若没体重为x 千克,列出两个不等式。
2.由许多问题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引入本章。
二、探索新知:自主探索、解决第2页“动脑筋”中的问题,完成书中填空。
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
把两个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找出本题的答案。
三、抽象:教师举例说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渗透交集思想)四、 拓展:合作解决第4页“动脑筋”1. 分组合作:每人先自己读题填空,然后与同组内同学交流。
2. 讨论交流,求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五、 练习:P5练习题。
六、 小结:通过体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七、 作业:第5页习题1.1A 组。
选作B 组题。
后记: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第2教案教学目标1. 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会用数轴确定解决。
2.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这一重要思想方法。
3. 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解决由两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教学难点学生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自己探究。
教学过程一、做一做。
1.分别解不等式x+4>3。
0221>-x 。
2.将1中各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3.说一说不等式组⎪⎩⎪⎨⎧>->+022134x x 的解集是什么? 4.讨论交流,怎样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新课1.解不等式组的概念。
2.例1:解不等式组:⎩⎨⎧≤-<-0123105x x 教师讲解,提醒学生注意防止出现符号错误和运算错误。
2018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018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0acfe269eae009581beca9.png)
NO1NO2NO3252317x y x y .用代入法解(消x ),指名板演,解完后思考:)或(2)算用NO4NO5NO6NO7NO8NO9-11NO12NO13NO14NO15NO16NO17二、探究新知:1、P96的动脑筋一套三房一厅的居室,其平面图如图所示(单位:米),请你用代数式表示出它的面积。
计算方法1:(m+n)(a+b)平方米计算方法2:(am+an+bm+bn)平方米。
计算方法3: a(m+n)+b(m+n)平方米。
认真想一想,这几种算法正确吗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动2、归纳:(m+n)(a+b)= a(m+n)+b(m+n)=(am+an+bm+bn)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例题例1 计算:)3)(2(b a y x -+解:原式=)(3)(232b y a y b x a x -•+•+-•+•=by ay bx ax -+-326 一般把a 、b 、c 写在x 、y 的前面 例2 计算:(1) )3)(2(y x y x -+(2) 2)2(b a +解:(1) )3)(2(y x y x -+=22362y xy xy x -+- 分别相乘=22352y xy x -- 注意结果要合并同类项(2) 2)2(b a +=)2)(2(b a b a ++ 乘方要写成乘积进行运算=22224b ba ab a +++ 按法则运算=2244b ab a ++ 合并同类项三、小结与练习1、练习P40练习1题、2、3题2、小结: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还要注意把结果合并同类项!NO18例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1212-+x x (2)()()y x y x 22-+解:原式=221)2(-x 解:原式=22)2(y x -=142-x =224y x -注意题目中的什么项相当于公式中的 a 和 b ,然后正确运用公式就可以了。
(全册)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0075b0f524ccbff121842b.png)
七年级下期数学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根据根据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其总体情况如下:165班学43人。
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60-70分的有2人,70-80分的有4人,80-90分的有10人,90-100分的有11人;分数低的,只有11分,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好,及格的同学有一多半。
学生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苗头。
优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数学知识掌握得较牢固;而差生的智力和知识发展得较差,数学知识上一些基本的内容还很模糊,课堂上参与度不高,有时还需要教师提醒。
上学期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学生手中的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辅导书甚少,学生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乐于合作学习,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对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学习习惯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培养得很不理想,这与我在教学中不提倡课前预习,少做笔记有关,我认为课前预习易使学生囿于教材框定的范围和思考方法,不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而不应该用在当“打字员”上,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习、总结上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
【推荐】-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推荐】-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5a068b4d5a8102d276a22fdb.png)
七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教案教学目标1.能结合实例,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的“转化”思想方法。
3.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1..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
2.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组。
教学方法探索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估计自己的体重不低于多少千克?不超过多少千克?若没体重为x 千克,列出两个不等式。
2.由许多问题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引入本章。
二、探索新知:自主探索、解决第2页“动脑筋”中的问题,完成书中填空。
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
把两个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找出本题的答案。
三、抽象:教师举例说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渗透交集思想)四、拓展:合作解决第4页“动脑筋”1.分组合作:每人先自己读题填空,然后与同组内同学交流。
2.讨论交流,求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五、练习:P5练习题。
六、小结:通过体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七、作业:第5页习题1.1A组。
选作B组题。
后记: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第2教案教学目标1. 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会用数轴确定解决。
2.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这一重要思想方法。
3. 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解决由两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教学难点学生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自己探究。
教学过程一、做一做。
1.分别解不等式x+4>3。
0221>-x 。
2.将1中各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3.说一说不等式组⎪⎩⎪⎨⎧>->+022134x x 的解集是什么? 4.讨论交流,怎样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新课1.解不等式组的概念。
2.例1:解不等式组:⎩⎨⎧≤-<-0123105x x 教师讲解,提醒学生注意防止出现符号错误和运算错误。
2017年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017年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a1e6488bd63186bcebbcf7.png)
NO112 NO234 NO3567 NO489 NO51011NO61213 NO71415 NO81617NO9-1118 NO121920 NO132122 NO142324 NO152526 NO162728 NO1729a(m+n)+b(m+n)平方米。
计算方法3:认真想一想,这几种算法正确吗?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动? 2、归纳:(m+n)(a+b)= a(m+n)+b(m+n)=(am+an+bm+bn)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例题 1 计算:例)b3a?(2x?y)(解:原式= )(?b?3a?y??x?3a?2x?(?b)y2的前面、yx、b、c写在 =一般把a by??ax2bx?3ay6 (1) 2 计算:例)3y?y)(x?(2x2)?b(2a (2)(1) 解:)y)(x?3(2x?y22y3?xy?2x?6xy =分别相乘22yxy?32x?5注意结果要合并同类项 =2)a?b(2 (2)=乘方要写成乘积进行运算)2a?b?(2ab)(22b??2ba4a2?ab按法则运算 =22bab?4a4?合并同类项 =三、小结与练习题2、311、练习P40练习题、、小结: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2!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还要注意把结果合并同类项题、页四、布置作业:41910 30NO1831的几何意义如图所示课堂小结50T1布置作业32NO1933。
湘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案课程全册
![湘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案课程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43bdb1ab2af90242a995e53f.png)
七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1 二元一次方程组第1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一个解含义。
会检验一对对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渴望和兴趣。
教学重点1.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
2.检验一对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教学难点方程组的一个解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小亮家今年1月份的水费和天然气费共46.4元,其中水费比天然气费多5.6元,这个月共用了13吨水,12立方米天然气。
你能算出1吨水费多少元。
1立方米天然气费多少元吗?二、建立模型。
1. 填空:若设小亮家1月份总水费为x元,则天然气费为_____元。
可列一元一次方程为__________做好后交流,并说出是怎样想的?2.想一想,是否有其它方法?(引导学生设两个未知数)。
设小亮家1月份的水费为x元,天然气为y元。
列出满足题意的方程,并说明理由。
还有没有其他方法?3 .本题中,设一个未知数列方程和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哪能个更简单?三、解释。
1.察此列方程。
.46=+y x 4 6.5=+y x ()6.51213,4.461213=-=+y x y x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特点?讲二元一次方程概念。
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3. 检查 ⎩⎨⎧==4.451y x ⎩⎨⎧==4.460y x ⎩⎨⎧==3.461.0y x ⎩⎨⎧-==200100y x 是否满足方程4.46=+y x 。
简要说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4. 分别检查⎩⎨⎧==4.2026y x ⎩⎨⎧==4.451y x 是否适合方程组⎩⎨⎧=-=+6.54.46y x y x 中的每一个方程?讲方程组的一个解的概念。
强调方程组的解是相关的一组未知数的值。
这些值是相互联系的。
而且要满足方程组中的每一个方程,写的时候也要象写方程组一样用{括起来。
5. 解方程组的概念。
四、练习。
1.P23练习题。
2. P24习题2.1B 组题。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e2f8804aeff9aef8951e061e.png)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教案教学目标1.能结合实例,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的“转化”思想方法。
3.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1..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
2.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组。
教学方法探索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估计自己的体重不低于多少千克不超过多少千克若没体重为x千克,列出两个不等式。
2.由许多问题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引入本章。
二、探索新知:自主探索、解决第2页“动脑筋”中的问题,完成书中填空。
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
把两个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找出本题的答案。
三、抽象:教师举例说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渗透交集思想)四、拓展:合作解决第4页“动脑筋”1. 分组合作:每人先自己读题填空,然后与同组内同学交流。
2. 讨论交流,求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五、 练习:P5练习题。
六、 小结:通过体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七、 作业:第5页习题组。
选作B 组题。
后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第2教案教学目标1. 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会用数轴确定解决。
2.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这一重要思想方法。
3. 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解决由两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教学难点学生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自己探究。
教学过程一、做一做。
1.分别解不等式x+4>3。
0221>-x 。
2.将1中各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3.说一说不等式组⎪⎩⎪⎨⎧>->+022134x x 的解集是什么 4.讨论交流,怎样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新课1.解不等式组的概念。
2.例1:解不等式组:⎩⎨⎧≤-<-0123105x x 教师讲解,提醒学生注意防止出现符号错误和运算错误。
2018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018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b713cead02de80d5d84099.png)
NO1NO2NO3NO4NO5NO6NO7NO8NO9-11NO12NO13NO14NO15NO16NO17二、探究新知:1、P96的动脑筋一套三房一厅的居室,其平面图如图所示(单位:米),请你用代数式表示出它的面积。
计算方法1:(m+n)(a+b)平方米计算方法2:(am+an+bm+bn)平方米。
计算方法3: a(m+n)+b(m+n)平方米。
认真想一想,这几种算法正确吗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动2、归纳:(m+n)(a+b)= a(m+n)+b(m+n)=(am+an+bm+bn)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例题例1 计算:)3)(2(b a y x -+解:原式=)(3)(232b y a y b x a x -•+•+-•+•=by ay bx ax -+-326 一般把a 、b 、c 写在x 、y 的前面 例2 计算:(1) )3)(2(y x y x -+(2) 2)2(b a +解:(1) )3)(2(y x y x -+=22362y xy xy x -+- 分别相乘=22352y xy x -- 注意结果要合并同类项(2) 2)2(b a +=)2)(2(b a b a ++ 乘方要写成乘积进行运算=22224b ba ab a +++ 按法则运算=2244b ab a ++ 合并同类项三、小结与练习1、练习P40练习1题、2、3题2、小结: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还要注意把结果合并同类项!NO18例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1212-+x x (2)()()y x y x 22-+解:原式=221)2(-x 解:原式=22)2(y x -=142-x =224y x -注意题目中的什么项相当于公式中的 a 和 b ,然后正确运用公式就可以了。
例2 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1))212)(212(y x y x +--- (2)()()b a b a +---44 (3)(y+2)(y-2)(y 2+4) 解:(1) )212)(212(y x y x +---=22)21()2(y x --=22414y x - (2)()()b a b a +---44=22)4(b a --=2216b a -(3)(y+2)(y-2)(y 2+4) =(y 2-4)(y 2+4) =(y 2)2-42=y 4-16例3 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02×98解: 102×98=(100+2)(100-2)=1002-22=10000-4=9996三、小结与练习1、练习P44 练习题 1至3题2、小结: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的几何意义如图所示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50T1NO195、归纳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b a b a ++=+ 2222)(b ab a b a +-=-两个公式合写成一个公式:2222)(b ab a b a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的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1 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一个解含义。
会检验一对对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渴望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
2.检验一对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教学难点
方程组的一个解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小亮家今年1月份的水费和天然气费共46.4元,其中水费比天然气费多
5.6元,这个月共用了13吨水,12立方米天然气。
你能算出
1吨水费多少元。
1立方米天然气费多少元吗?
二、建立模型。
1. 填空:
若设小亮家1月份总水费为x 元,则天然气费为_____元。
可列一元一次方程为__________做好后交流,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想一想,是否有其它方法?(引导学生设两个未知数)。
设小亮家1月份的水费为x 元,天然气为y 元。
列出满足题意的方程,
并说明理由。
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3 .本题中,设一个未知数列方程和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哪能个更简单?
三、解释。
1.察此列方程。
.46y x 4 6.5y x 6
.51213,4.461213y x y x 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特点?讲二元一次方程概念。
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3.检查
4.451y x
4.460y x 3.461.0y x 200100y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