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6afdd0dc8bd63186bcebbc57.png)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监察制度本质上是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要求,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政治利益,通过对封建官僚队伍的监察,以达到控制和压迫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被剥削阶级的一种政体设计。
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A.可以完全抑制官员的贪腐B.其实质是维护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制度C.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D.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25.“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出现于()A.西汉 B.秦朝 C.唐朝 D.魏晋时期26.(中庸)记载“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黄宗羲后来说朱学“以道问学为主”,陆学“以尊德性为宗”,宋代以后“尊德性”与“道问学”一分为二。
这表明()A.儒学内部矛盾不可调和 B.王阳明继承了朱学的衣钵C.知识与道德的密不可分 D.宋代儒学治学方法的不同27.对下表中黄宗羲和卢梭思想的共同之处解读正确的是()A.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 B.批判君主专制统治C.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D.主张实行民主共和28.智者高尔吉亚声称,雄辩者能够说服“议事会”采用他的政策,能够使“顾问委员会”采纳他的财政计划,能够在“审判官法庭”前面成功地非难他的对手。
这说明智者学派兴起的社会条件是()A.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B.人文精神出现C.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D.智者能言善辩29.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到来,欧美国家在亚非拉国家建立商站、租借地、移民区、殖民地,通过控制和掠夺他们的资源,构成了新兴工业世界全球经济体的中心区。
材料反映出垄断资本主义()A.不能推动农业文明地区的近代化B.助推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C.阻碍了工农业文明地区的交流D.改变了世界经济近代化的方向30.下表为1933—1936 年中国轻工业平均指数增长表,这一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干预经济剌激消费 B.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影响C.国家统一社会环境稳定 D.国民政府经济政策推动31.严复提到: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孤悬岛国”的物种,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竞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56076969eae009581bec8c.png)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Ⅰ卷交答题卡,Ⅱ卷交答题纸)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 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 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 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 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答案】B【解析】据材料“小农经济……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旦简单的生产工具和劳动力、土地相结合,小农经济就可以开展生产,这体现了小农经济有顽强的生命力,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说法过于片面,故D项错误。
故选B。
2.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
”文中的谚语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A. 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 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C. 自然经济渐趋瓦解D. 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抓住材料中的“千年土地八百主”可知是说的土地买卖比较频繁。
A项是对材料中现象的描述;B项地主士地私有制的变迁和C项自然经济渐趋瓦解都与材料内容不符;材料着重强调的是土地变更问题,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兼并3. 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1718学年度高二4月月考——历史(历史)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1718学年度高二4月月考——历史(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13f808010066f5335a81214b.png)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4月月考高二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某学者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道德人生观为基础;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
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A. 法家、墨家、道家B. 道家、儒家、法家C. 法家、墨家、儒家D. 道家、儒家、墨家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 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B. 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C. 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 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3.“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
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宋明理学D.佛教传入4.“天”在甲骨文中是指商人的部落神,但后人将其转化成为一个普世性、有意志的天,提出“天命靡常,唯德是辅”,即天不再只是毫无条件地庇佑本族,而是眷顾有德行的人,强调“敬德”“保民”。
这反映出A. 民主思想的出现B. 天命观念的成熟C. 人文精神的跃动D. 王道学说的风行5.“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 确立封建君主专制统治C. 压抑了人们的个性发展D.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6.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
最新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8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 精品
![最新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8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a63517ea9e31433239689365.png)
双鸭山一中高三历史月考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以王位世袭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B.以禅让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C.以分封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D.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2.秦朝的下列措施能否定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①皇位继承制②三公九卿制③郡县制④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3.两汉的“七国之乱”与唐朝的“安史之乱”()①都是地方势力恶性发展的结果②都由中央“削藩”直接引起③叛乱平定后,中央集权都得到强化A.①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4.下列官职中,属于监察官吏的是()①秦的御史大夫②汉的刺史③宋的三司使④宋的通判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②③④5.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6.迈锡尼文明与克里特文明的不同之处是()①众多刻有文字的泥版文书的出现②规模宏大的王宫建筑③宏大的王室陵墓④一系列新的君主国兴起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7.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C.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8.下列哪些民主运作方式属于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的伟大创举()①差额选举制②任期制③议会制④比例代表制⑤陪审制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9.《十二铜表法》的编纂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A.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公正B.给平民带来了好处C.按律量刑,贵族不能随意解释习惯法D.维护了平民的利益10.英国代议制民主政体建立的重要影响是()①使英国政治进入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时期、②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③对于欧洲和北美地区许多国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④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11.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末试题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末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cc5832902768e9950e73827.png)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末)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书·艺文志·序》在描述杂家时,称其“兼儒墨,合名法”。
由此可推知杂家()A.从道家发展而来B.强调天命伦常C.融合诸子思想D.主张以德治国2.秦代派驻各郡的监御史负责监察所在地的郡守和郡尉,出土秦简曾载:南郡的监御史因罪逃亡后,中央便委派正在巡视南郡的廷尉史接管对南郡的监察。
这可用来说明秦代()A.重视地方权力监督B.监察权侵夺行政权C.地方实行三府分立D.君主权力至高无上3. 有学者指出,汉武帝时期正式确立的察举制。
以“孝廉”作为选材的重要标准,非孝者廉者不能为官。
孝与廉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两种德行,尤其是孝更被作为天下之本,所以孝廉首先成为察举的常科。
也是汉代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
这表明,察举制的实施()A. 使士人开始步入政治舞台B. 使社会形成了良好的风尚C. 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性D. 加快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4.唐代每年官员考课中,品德与态度考优者为“善”;能力业绩考优者为“最”。
二者中的“善”是薪酬奖励与职位提升的关键。
这体现出唐代官员的评价标准是()A唯才是举 B.以德优先C.德才兼备D.依赖科举5. 唐朝时“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到宋代,一些相当繁盛的草市广泛分布在乡村中,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对象。
这一变化表明()A. 地方行政组织设置向基层延伸B. 宋朝乡村经济所占比重上升C.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草市合法化D. 草市的税收满足了政府需要6.宋金在边境设立交易场所,即榷场。
政府设专门的官员稽查货物,征收商税,商人每次只能携一半货物到对方榷场交易,买卖的物品也有一定限制。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4240d61831126edb6f1a1077.png)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
”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A. 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B. 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C. 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D. 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答案】C【解析】A.周朝具有极强的天命观,“否定天命神权”与史实不符,排除;B.严格的社会等级与与人为本的原则背道而驰,排除;C.西周时期实行礼乐制度,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的等级秩序,这种礼制有着严格的规定,不同的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正确;D.西周时期儒家思想尚未形成,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始于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本题以西周“尊礼”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2.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
这反映出孔孟()A. 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B. 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一C. 仁政成为当时的核心价值观D. 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尚未形成【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孔子和孟子的仁和仁政思想的政治理想不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故A项正确。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二者之间是统一的,故B项错误。
春秋战国时期最受欢迎的是法家思想,仁政并没有成为当代的核心价值观,故C项错误。
依据材料“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和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体现了儒家的仁和仁政思想,是传统文化核心理念,故D 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孔子与孟子的思想。
需要掌握孔子与孟子的思想主张和所处的时代特征。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6月)月考试题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6月)月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e6ea0066294dd88d1d26baf.png)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6月)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
这一经济思想( )A. 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B. 推行重农的经济政策C。
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 D. 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2。
下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
这一变化反映了()A.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强化B。
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的松弛C. 士大夫阶层不断丧失对土地的占有权D。
自耕农阶级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3。
宋代法律规定,在田产交易前,买主需要通过中人验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凭证;订立土地买卖契约时,要明确写明买卖田产的四至、亩数、价钱及交易年月;立契付钱后买卖双方还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
这反映了宋代()A。
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 B. 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C。
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D。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4。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
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
小农经济的发展 B. 租佃关系的盛行C. 土地的高度集中D。
农业生产水平提高5。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但当时的手工生产并没有出现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
对“没有出现向机器生产转变”的合理解释应该是( )A. 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B. 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C。
手工生产产品质量欠佳 D. 官营手工业占据主体地位6. 史书中关于“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记载直接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A. 机器生产形成并发展B。
规模大,分工极细C。
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厂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D. 形成了雇佣和被雇佣的劳资关系7。
北宋政府曾专为城市居民单独造户籍,即坊郭户籍,按财产多少分为十等,其税种也多样,比如宅税;地税,指城市店宅地基税,以及临时摊派,这些税种都以货币形式征收。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4b3bd2503d8ce2f00662367.png)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历史学科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中国人来说,有家就有家风。
从世家大族的家训、家谱,到普通百姓的家教、家规,传递的都是种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
下列各项与此现象相关的是( )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有学者研究认为,郡的设置最早出现在晋、秦边地。
秦晋与戎狄邻,两国国君一般赋予郡守处置突发事变的权力,郡守可以征发郡壮丁,征收一郡财赋。
据此可知,郡的设置( ) A.表明两国实现了中央集权B.最初是为了满足军事需要C.成为地方的常设行政机构D.说明分封制已经趋于崩溃3.有学者认为,明中后期实际上形成了皇帝、内监、内阁的三角权力关系,皇权成为官僚利益的仲裁者这一角色,因此不再需要事必躬亲,甚至明中叶后在中央决策体系中皇帝已成为一种“垂拱而治”的模式,故此明代皇权“受制于臣下之多,也是历代不多见的。
”该学者认为明中后期( )A.皇权受到运行机制的制约B.实现了权力的分权与制衡C.政治的黑暗腐朽持续加强D.君主专制不断的得到加强4.康熙曾发布“容教令”,认为西洋传教士“仰慕圣化”“劳绩甚多”“无违法之事”,其传教活动“不必禁止”。
康熙晚年要求传教士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的习俗,否则不得传教。
材料反映了( )A.专制统治阻碍西学东渐B.中西方文化对立难以调和C.传统文化倾向保守封闭D.宗教政策服务于统治需要5.近年来,随着《康熙王朝》《甄嬛传》等电视剧的热播,以子嗣夺嫡、后宫争宠为主题的古装剧十分火热,令观众津津乐道。
抛去艺术夸张成分,导致古代社会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家国一体B.自然经济C.儒家礼制D.君权至上6.古代希腊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9月(第一次)月考——历史(历史)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9月(第一次)月考——历史(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87af4afa0508763231121249.png)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9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A.分封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2.“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
……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C.有效解决了皇权相权的矛盾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3.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
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C.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D.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4.李贽说:“始皇帝,千古一帝也”。
唐朝吴兢说:“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前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B.前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来源:]C.前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前的秦始皇,后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后的秦始皇D.以上的说法全部都不对5.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1656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
两者都A.以贸易保护主义为指导思想B.取决于其经济基础C.禁止国民进行海外贸易D.增强了本国的经济实力6.2010年5月11日是玛提欧·利奇(中文名为利玛窦)在北京逝世400周年纪念日。
他曾在中国居住28年,是第一个被中国皇帝赐地埋葬的欧洲人,下列情景玛提欧·利奇最有可能经历的是A.三省长官与他商议国事B.阅读活字印刷的《红楼梦》C.看到有人在住宅区卖青花瓷器D.出海航行持有海外渡航证明书7.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了。
【解析】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解析】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3583db6137ee06eff9185d.png)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 秦、汉B. 隋、唐C. 宋、元D. 明、清【答案】D【解析】明朝开始废除了丞相制度,所以君权得到了空前的强化,这时君权与相权之间“互为节制”的格局被打破了,之后君权更进一步强化,故D与题意相符,正确答案为D。
ABC都可以体现题干所体现的观点,故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2. 对下表中“大臣”职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 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B. 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C. 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D. 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史料阅读,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
由材料中的“章京”即可判断为清代,表格内容实际上阐述了大臣上交奏折后对奏折处理的详细过程,这一过程严密、规范,而这一过程中皇帝对奏折的批改是中心环节,对大臣奏折有绝对的决定权,而大臣只是笔录旨意,上传下达,体现了是皇权的强化,由此分析可以判断材料是对军机大臣的职责的阐述,所以D符合题意;而题干没有涉及宰相分工问题,A排除;B与题干无关,C只反应了其中档案管理周密这一特点,而“文化日渐繁荣”与题干无关。
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3.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曾论述中国古代社会:“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a2b9928ff00bed5b8f31d26.png)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历史学科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科试卷共分为I、Ⅱ两卷,第I卷为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1. “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
”(《虎门条约》)该条款的制定充分表明签约的中方代表A. 精明强干B. 软弱无能C. 不顾自身利益D. 不谙近代外交【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英国人在华犯罪由英国领事处理,由此使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不符合国际惯例,反映了清政府代表不谙近代外交。
2.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
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 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B. 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C. 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D. 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有近代化的趋势,故C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故A排除。
材料也不能说明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故B排除。
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过于绝对,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外交近代化3. 光绪六年,中德《续修条约》规定:“德国允,中国如有与他国之益,彼此立有如何施行专章,德国既欲援他国之益,使其人民同沾,亦允于所议专章一体遵守。
”这表明清政府A. 外交的屈辱地位明显改变B. 以条约建成完善的涉外经济制度C. 奉行互利互惠的外交政策D. 对最惠国待遇作了有条件的限定【答案】D【解析】中德《续修条约》规定说明,如有优待他国利益,彼此须将互相酬报之专条或互订之专章,一体遵守,方准同沾优待他国之利益,说明清政府对最惠国待遇作了有条件的限定,故D正确;A不符合史实;材料不能体现“完善的涉外经济制度”,排除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奉行互利互惠的外交政策,排除C。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f866aa0b9d528ea81c779f7.png)
双鸭山一中2018--2019年(上)高一学年期末考试题学科: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8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1. “周初万邦并立,周只不过是其中邦。
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
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制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
”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 周大子与诸侯政治权利平等B. 盟约是维系天子与诸侯关系的根本纽带C. 周初政体易于导致分裂制据D. 周初政治状态的基础是分散的小农经济2.与分封制相比,秦朝的郡县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主要依据在于()A. 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得世袭B. 郡县的长官必须对上一级负责C. 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D. 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3. 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姓和异姓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A. 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C. 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D. 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4.据统计,战国时秦有官名52种和爵20等,齐有官名33种,楚有官名98种,赵有官名58种,魏有官名32种,韩有官名19种,燕有官名19种。
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官名明显增多,这反映出当时()A.民族融合的步伐加快B.机构臃肿,职责不明C.世卿世禄制快速发展D.官僚制度的发展5.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一书认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 西周:分封制;秦朝,中央集权制B. 西周:权力相对分散;秦朝,统一王朝C. 西周:神权政治;秦朝,世俗政治转变D. 西周: 贵族政治;秦朝,官僚统治6. 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de718f33d4b14e852468b1.png)
双鸭山一中2018—2019年(上)高二学年开学考试试题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8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1.1.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如图),并由此辟生出从“桑”、从“糸”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
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商代A. 种桑养蚕现象开始出现B. 丝织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C. 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D. 丝织业成为重要手工业部门【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商代出现了很多与蚕丝有关的文字,这说明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故答案为B项。
中国在距今四五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养蚕并有了丝织品,排除A项;麻为商代主要衣料,排除C项;西汉时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排除D项。
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图示及文字说明体现出的信息,并联系相关史实来确定答案。
2.2.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形式的铸币以及黄金同时存在,大量流通,而高利贷竟然也成为一种有社会信誉的行业。
这种现象说明A. 商品经济空前发展B. “工商食官”传统格局被打破C. 社会秩序高度失控D. 诸侯争霸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形式的铸币以及黄金同时存在,大量流通,有效地发挥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
高利贷竟然也成为一种有社会信誉的行业,它虽然有重利盘剥的性质,但它的出现和维持,是以相当发达的商品经济环境为其前提,故A正确;“工商食官”是商周政府占有工商业者并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各种形式的铸币以及黄金同时存在,大量流通,高利贷,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并非社会秩序高度失控,C错误;D表述错误,并且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形式的铸币以及黄金同时存在,大量流通,而高利贷竟然也成为一种有社会信誉的行业”,联系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分析解答。
3.3.重农抑商政策是在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同时,重官商,遏制农民经商,打击富贾大商,抑制中小商贩人数过多。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9ed47b227916888486d7af.png)
高三历史期中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十一年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
群公尽惧,唯太公疆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伐纣决战)。
”这则材料不能说明A.大多数周人仍敬信天命B.周武王不再信天意而只重人功C.周武王是最高唯一决策者D.周王的决策会听取政治经验丰富臣子意见2.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3.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帝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十科举人。
这反映出隋朝A.开创分科考试选拔官员B.继续沿用察举制并有所发展C.表明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D.重视官员的德行与考试成绩4.康熙在1711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则生一弊。
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职此事也。
”康熙的本质用意是要求他A.无为而治,与民休息B.恪尽职守,以民为本C.墨守成规,拒绝改革D.维护皇权,稳定统治5.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你认为导致战胜国“不满意”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战争赔款太少B.外国商品滞销C.清政府实际上仍在闭关锁国D.外国资本不能输入6.太平天国领导人曾对在华的外国使节说,“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但即令助之,亦是无用”,“(太平天国胜利后)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害人之物为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历史学科月考考试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汉书·艺文志·序》在描述杂家时,称其“兼儒墨,合名法”。
由此可推知杂家A. 从道家发展而来B. 强调天命伦常C. 融合诸子思想D. 主张以德治国【答案】C【解析】材料“兼儒墨,合名法,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表明诸子思想相互借鉴融合,故选C;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2. 秦代派驻各郡的监御史负责监察所在地的郡守和郡尉,出土秦简曾载:南郡的监御史因罪逃亡后,中央便委派正在巡视南郡的廷尉史接管对南郡的监察。
这可用来说明秦代A. 重视地方权力监督B. 监察权侵夺行政权C. 地方实行三府分立D. 君主权力至高无上【答案】D【解析】材料中“监御史负责监察所在地的郡守和郡尉”和“中央便委派正在巡视南郡的廷尉史接管对南郡的监察”,说明说明秦代重视地方权力监督,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监察权侵夺行政权,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地方实行三府分立,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君主权力至高无上,排除D。
3. 有学者指出,汉武帝时期正式确立的察举制。
以“孝廉”作为选材的重要标准,非孝者廉者不能为官。
孝与廉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两种德行,尤其是孝更被作为天下之本,所以孝廉首先成为察举的常科。
也是汉代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
这表明,察举制的实施A. 使士人开始步入政治舞台B. 使社会形成了良好的风尚C. 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性D. 加快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答案】D【解析】“孝”是儒家所提倡的,而以“孝廉”为标准的选官制度会起到加快儒学政治化进程的作用,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春秋战国时士人就已经步入了政治舞台,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察举制是注重孝廉但并不能保证官员廉洁,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这是古时对官吏的普遍要求,汉代孝廉,大部分是通晓儒学的高官及富豪子弟,所以也就加快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4. 唐代每年官员考课中,品德与态度考优者为“善”;能力业绩考优者为“最”。
二者中的“善”是薪酬奖励与职位提升的关键。
这体现出唐代官员的评价标准是A. 唯才是举B. 以德优先C. 德才兼备D. 依赖科举【答案】B【解析】材料中唐代每年官员考课中,重视品德、态度和能力业绩,可见唐代官员的评价标准是唯才是举,故选A;材料中强调官员考课标准不一,排除B;材料中““善”是薪酬奖励与职位提升的关键”,排除C;唐代官员的评价标准重视才德,排除D.5. 唐朝时“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到宋代,一些相当繁盛的草市广泛分布在乡村中,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对象。
这一变化表明A. 地方行政组织设置向基层延伸B. 宋朝乡村经济所占比重上升C.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草市合法化D. 草市的税收满足了政府需要【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乡村经济,不是政治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乡村经济和其他经济比重比较,故B项错误;从唐代州县以下不得设市到宋代草市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可知草市经历了由违法到合法的过程,故C项正确;材料中仅体现了草市是宋代基层税收单位,没有体现出草市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故D项错误。
6. 宋金在边境设立交易场所,即榷场。
政府设专门的官员稽查货物,征收商税,商人每次只能携一半货物到对方榷场交易,买卖的物品也有一定限制。
据此可知A. 宋朝与金之间边境贸易频繁B. 商税成为宋朝国库重要来源C. 两国民族融合趋势逐渐加强D. 宋金贸易受到政府严格管理【答案】D【解析】材料中“榷场。
政府设专门的官员稽查货物,征收商税,商人每次只能携一半货物到对方榷场交易,买卖的物品也有一定限制”,说明宋金贸易受到政府严格管理,选D;材料无法体现“频繁”的信息,排除A;D中“两国”表述不当,排除。
7. 清代学者陶煦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导致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B. 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和发展C. 封建土地私有制居于主导地位D. 闭关锁国政策的长期推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古代的经济。
封建土地私有制居于主导地位,土地可以在所有者之间买卖。
因为土地具有保值功能,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故本题答案选C项。
A项不是根本原因;B项不是土地兼并的原因;D项与土地的兼并无关。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清朝【名师点睛】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土地兼并往往会造成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因此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往往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抑制土地兼并,如北魏的均田制等。
但是随着政府手中掌握的土地不断地减少,均田制难以继续,说明封建社会只要土地私有制不发生变化,土地兼并就无法根除。
8. 1776年,乾隆帝在编纂《四库全书》谕曰“明季诸人书集、词意抵触本朝者,如钱谦益等,均不能死节,妄肆狂狺(吠),自应查明毁弃。
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优幹济,诸人所言,若(明政府)当时采用,败亡未必若彼其速,惟当改易字句,无庸销毁。
”这体现出A. 经济发展瓦解传统伦理B. 乾隆寓褒贬宣扬忠孝义礼C. 清政府招抚明代知识分子D. 官府罗织罪名迫害文人【答案】B【解析】“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优幹济,诸人所言”说明乾隆皇帝对于忠孝节义的理念十分重视,故B正确;A中传统理念没有瓦解;C不符合提议;D中破坏文人与材料主旨不符。
9.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工商界通过伦敦《泰晤士报》撰文呼吁英国政府:“我们现在正处于与中国进行更广泛交流的前夜,希望在印度的不列颠政府停止卷入鸦片贸易。
”这说明他们担心A. 因鸦片输入过多可能会激怒清政府B. 鸦片贸易合法会造成利润越来越小C. 鸦片泛滥会激起中国人的民族意识D. 鸦片贸易会影响到输华工业品贸易【答案】D【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要变中国为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希望在印度的不列颠政府停止卷入鸦片贸易”,是因为鸦片贸易会影响到输华工业品贸易,故选D;《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屈服,排除A;鸦片贸易合法不会造成利润减少,排除B;材料没有提到鸦片泛滥会激起中国人的民族意识的信息,排除C。
10. 据史载,在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不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就租赋问题向天王洪秀全上了一道奏章并得到天王的同意,不久,太平天国施行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
此举反映A. “照旧交粮纳税”是革命运动的现实需要B. 封建地租关系仍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C. 农民领袖意识到《天朝田亩制度》的不足D. 解决财政问题是当时天国的核心问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的政策。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照旧交粮纳税”是维护政权正常运转的经济需要,即是革命运动的现实需要,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太平天国是废除封建地租关系,封建地租关系不再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并不是《天朝田亩制度》的不足而是政权正常运转必须征收一定的租税,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天国的核心问题不是解决财政问题而是解决等级森严的秩序,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的政策11. 有学者认为,经过甲午战争,中国自我形象在中国人心中开始破碎。
保守的知识分子群体走向了变法。
他们将变法与求新相表里,求新与西学相表里。
变法派生了改良和革命。
中国进入急剧的社会变革时期。
这说明维新思想A. 全面否定中国自我形象B. 起于忧患引发社会剧变C. 完全师法西方挽救危亡D. 引发中国阶级结构巨变【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出现了维新思想,即强调了维新思想是起于民族忧患而引发的社会剧变,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维新思想并未全面否定中国自我形象,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维新思想也不是完全师法西方,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剧变而非阶级结构巨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维新思想是国家忧患、民族危机的产物。
12. 十九世纪90年代初,不少官僚地主,既投资新式产业,如棉纺织业,又大量购买田产,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B. 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C.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D. 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答案】D【解析】官僚地主既选择了新式产业,又选择购田置地,说明当时中国社会既有新经济因素又受到传统经济的制约,体现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故D正确;其他选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3. 梁启超曾说,“(李鸿章)与外人交涉,尤轻侮之,其意殆视之如市侩,谓彼辈皆以利来,我亦持筹握算,唯利是视耳。
”材料表明李鸿章A. 仍存天朝上国的思想残余B. 认识到近代外交的某些特点C. 提倡平等互利的国际关系D. 主张与列强展开工商业竞争【答案】A【解析】李鸿章认为外国人与华外交是为了利益,而李鸿章也“持筹握算,唯利是视耳”,近代外交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不变的利益,李鸿章认识到这一点,故B正确;李鸿章的外交观念并非将列强视为蛮夷,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出平等互利的外交特点,故C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工商业竞争,故D错误。
14. 1911年10月12日,湖北起义军颁布公告,明确规定:“虐待商人者,斩。
扰乱商务者,斩。
关闭店铺者,斩。
繁荣商业者,奖。
”这则公告A. 反映了中华民国政府的经济政策B. 体现了革命党鼓励发展实业的决心C. 表明湖北军政府只代表商人利益D. 说明武汉当时的社会秩序十分混乱【答案】B【解析】由材料“1911年10月12日”,可知武昌起义胜利之后,新成立的湖北军政府要奖励经商者,是重商政策的表现。
,选B;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元旦,排除A;C说法片面,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秩序混乱,排除D。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1911年10月12日”,当时中华民国尚未成立。
而C说法片面,而D材料没有体现。
15. 19世纪末的学者吴汝纶在《深州风土记》中对河北一带有如下记载:“畿辅深冀诸州,布利甚饶。
纺织皆女工。
近来外国布来,尽夺我国布利。
间有织者,其纱仍购之外国,故利入甚微。
”这则材料说明我国近代手工棉纺织业A. 在洋布冲击下全部走向破产B. 出现纺纱与织布分离的趋势C. 开始向机器棉纺纱方式转变D. 织布以洋纱为原料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纱”购之外国等字眼说明了中国不纺纱只织布,体现了纺纱与织布分离的趋势,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全部走向破产的说法过于绝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没体现出纺纱使用机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了织布收利甚微而迅速衰败而非迅速发展,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