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甘肃文化旅游资源

合集下载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刘旭光内容提要:人文旅游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

由此出发来考察甘肃的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陇东、陇中、甘南、河西走廊以及敦煌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人文历史特点而具有了各自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人文旅游甘肃资源当代价值一、关于“人文旅游”的构成如果我们把“人文”两个字,理解为“人类文化”,那么从旅游源源学的角度来说,人文旅游就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

这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也就是说,在自然物中去探寻人类自身的发展历史与实践过程;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文化历程与风神情态,甚至是不同的社会形态,这本身构成了对异民族与异社会形态中的人的好奇;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宗教、道德、审美、艺术等等属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东西。

这就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多层次性与多样性。

这种多层次性使得以下一些因素必然可以成为旅游资源。

一、自然。

这个自然并不因为其美而成为旅游资源,而是因为它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痕迹与文化的成果,它可以不美,但它必须饱含意蕴;二、风土人情。

这是生活在文化中的人的形态,是地域性的、民族性的,说到底,必须是独特的;三、宗教生活、艺术、历史遗迹、奇特建筑等体现着审美趣味、道德观念、宗教观念与民族性格的物质形态。

以上因素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

让我们从这种基础出发,对甘肃省的人文旅游资源进行一个宏观的分析,从而揭示其人文历史价值及当代旅游价值,并从当代人观游需求的角度对它的资源进行提炼。

二、甘肃人文旅游资源的地理与历史根基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来讲,甘肃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东西狭长,南北较广,是我国南北跨度最长的一个省,从而也是跨气候带最多的一个省。

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甘肃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区,有着众多的文化资源和旅游景点。

为了进一步推动甘肃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实现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下面是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概述。

一、加强文化资源的整合和保护甘肃有许多的文化资源,但是这些资源缺乏整合和保护,很多文化遗产面临着损毁和消失的危险。

因此,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整合。

如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推广和宣传文化资源的价值和意义,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使得文化旅游产业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文化遗产的作用,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拓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业态和形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拓展其业态和形式,使得游客能够得到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在甘肃,可以通过开发和运营文化公园、文化街区等业态来拓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形式,使得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还可以通过旅游与文创产品的结合来创造更多的旅游形式和产品,如利用甘肃的特色产品和手工艺品来创造独特的旅游体验和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光顾。

三、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建设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基础设施。

在甘肃,需要加强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旅游交通、食宿、娱乐、购物等各方面的方便和基础建设。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文化旅游的规划和管理,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文化旅游产业的联合体和合作机制为了进一步推进甘肃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文化旅游产业的联合体和合作机制,加强不同产业之间的合作和协作。

文化旅游产业的联合体和合作机制能够将不同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更加完整和细致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

此外,文化旅游产业的联合体和合作机制还能够减少资源浪费,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以上是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概述,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探索更多的创新方式来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快甘肃本地的经济增长。

对甘肃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对甘肃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甘肃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丝绸之路为例程思尹指导老师:王耀斌内容摘要:甘肃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资源价值较高,但在开发利用方面尚显不足。

丝绸之路旅游资源开发与主题公园旅游产业目前均为旅游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笔者根据甘肃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考虑从主题公园与创意文化产业相结合的角度出发,以丝绸之路旅游资源为例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构想,进一步挖掘甘肃历史文化旅游市场,保护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丝绸之路文化,丰富我国主题公园元素,在甘肃省形成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创意旅游产业链。

关键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丝绸之路一、引言1、甘肃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现状甘肃历史文化悠久,是华夏民族的古文明发祥地之一。

汉唐以来就成为东西方文化、贸易的交流中心。

丝绸之路贯穿甘肃全境,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甘肃省主要旅游资源如下图所示:表1 甘肃省主要旅游资源根据上图,基本可以总结出甘肃旅游资源的三大特色:一是人文资源特色。

其中以丝路文化、远古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三国文化、长城文化、先秦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代表。

文物古迹有石窟寺庙、长城关隘、塔碑楼阁、古城堡、古代墓葬、历史文物等多种类型。

现代文明有大型黄河发电站、卫星基地航天城、引大入秦工程、景电高扬程提灌工程和山丹军马场等;二是以独具特色的西部自然风光为特点的自然资源。

主要类型有高山草原、天池溶洞、丹霞地貌、冰川雪山、雅丹地貌、草原风光、冰川雪山和横贯甘肃近千公里的黄河景观等;三是以藏、回、裕固、保安、东乡、蒙古、哈萨克等少数民族浓郁风情为特色的民族风情资源。

截止2011年底,我省现有AAAAA级景区3家,AAAA级景区41家,AAA级景区47家,其中年均接待量超过百万人次的城市为兰州、天水、酒泉、平凉、陇南。

重点景区中,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占重点景区年接待总数的63.22%。

①2013年,我省正式被中央批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中心。

做好我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与开发利用工作迫在眉睫。

甘肃文化旅游资源概论

甘肃文化旅游资源概论

甘肃文化旅游资源概论期中作业1、请分析莫高窟艺术在不同的三个时期他所表现得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有哪些差别?参考资料:莫高窟:根据其洞窟内壁画的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壁画1、早期是敦煌石窟艺术的成长时期,壁画内容有佛像画、佛教故事画,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装饰图案和供养人画像等,其中以佛教故事画为主。

2、中期壁画是石窟艺术的极盛时代,包括随唐两上朝代。

壁画内容,故事画减少,一开始就是按照当时的风土人情来描绘的。

反映的生活更加广泛,而且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更加深刻,对主题的表现也更加明显。

3、晚期壁画包括五代、宋、西夏、元四个时期,供养人的画像,各族首领及其属集于一窟。

为莫高窟壁画艺术增添了不少光彩。

壁画题材简单,只有楼台亭阁、佛说法,天人围绕,莲花、水池、化生,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竟不知所画何以为名。

比较普遍采用的题材。

总结以上三个时期来看:奠高窟壁画从各个方面都表现了古代艺术家的创造才能和成就,而这些成就总是在继承了前代的优秀传统,观察研究了生活,以及进行辛勤的劳动才有可能获得的。

敦煌莫高窟是建筑、彩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统一体,主题是彩塑。

彩塑艺术的发展大体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发展期。

早期洞窟形式.有禅窟,方形或长方形佛堂式和中心柱塔庙式等,早期的彩塑有三百多件。

体裁有浮雕(影塑)、高浮雕、圆雕。

浮雕题材主要有千佛、飞天等,高浮雕题材主要有楣梁上的龙头、羽人等,都是紧靠壁面捏塑的,形体比较扁平,圆雕题材主要是较大型的佛、菩萨、天王等,头部及身体体积比较饱满。

中期极盛期洞窟为方形佛殿式,一般都在正面大龛中列置以佛为中心的群像。

人物造型,一般头大,体壮,腿短,这是随代塑像在外型上的显特征。

由于河西走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等各方面的变化,以及佛教本身的衰落,佛教艺术也一既不振了。

2、请分析兰州黄河风情线开发中的文化旅游资源的不足与对策。

参考资料:兰州市政府规划了百里黄河风情线,范围西起西固工业区的西柳沟,东至城关区桑园峡,东西长40公里,流域面积27.44平方公里,于2000年开始动工建设。

甘肃民俗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甘肃民俗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甘肃民俗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一、引言甘肃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保存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如何将民俗文化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二、甘肃民俗文化的历史与现状1.甘肃的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甘肃的细胞民族和其他民族的交融与文化碰撞,为这里的民俗文化注入了独特的魅力。

甘肃历来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中转站,这里汇聚了西域和中原的多元文化,从而形成了甘肃独特的文化风貌。

2.甘肃民俗文化现状现今,甘肃的民俗文化有保护有发展,不仅展示在各类博物馆中,也在民间广泛传承。

比如甘肃的民间婚礼习俗、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赶场和祭祀等都是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甘肃的民俗文化。

三、甘肃旅游资源的优势1.自然景观甘肃拥有许多著名的自然景观,如莫高窟、张掖丹霞、雪山草原等,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这些风景名胜既是自然风光的展示,也是历史文化的遗产。

2.历史文化遗产甘肃的历史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其中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不仅保留了丰富的艺术品和文物,同时也是对于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珍贵证明。

四、如何将甘肃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相结合1.加强民俗文化保护对于甘肃独特的民俗文化,我们需要加强保护力度,建立相应的机构和机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保护甘肃民俗文化。

同时,要培育更多的民俗文化代表和传承人,传承和保护好甘肃的民俗文化。

2.挖掘旅游资源潜力甘肃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需要更好地发掘和利用。

如何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民俗文化相结合,打造出更多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成为甘肃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3.活化历史文化遗产甘肃的历史文化遗产往往具有一定的商业产值,如何活用这些文物、文化遗产,成为推动甘肃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如通过建立周边的旅游商业项目,有效地提升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吸引力。

对甘肃城市文化旅游发展的思考

对甘肃城市文化旅游发展的思考

增加就 业机会 , 拉动 内需 , 推 动城市绿 都有某种意义 上独有 的文化资源 , 这是 河百里 风情线的设计 开发在一 定程度
色G D P的增 长 ,更 可以促进 不同区域
一Hale Waihona Puke 座城市文化品位 的体现 , 也是一个城 体现 了黄河特 色 ,但 只通过羊皮筏子 、
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 沟通 。 在城市化进 市成为文化名城最 独特 的文化优势。 程 中,深度挖掘城市 文化来发展旅游 , 及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文化是旅游城市 品牌的核心 。 甘肃作为 会促进城市兴建博物馆 、 文化广场等文
文化大省 , 拥有 丰富的文化旅游原赋性 化设施 , 使 城市在休 闲 、 旅 游方面 的功 模 , 不 同的区域中心旅游地都培育 了各 资源,充分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 能提升。其次 , 文化旅游能从城市的街 自代表性 品牌 。 如 天水享誉海内外的麦 促 进甘 肃城 市建设 的绿色发展 是 一个 道 、 建筑 、 雕 塑等可视 因素提升城 市的 积 山石窟文化 ; 中国最具发展潜 力的十
文 化旅游 是人们 对异地异 质文化 环境 , 观察 、 感受 、 体验 异地异质文化 ,
二、 甘肃发展城市文化旅游的基础 丝路重镇 为依托 形成 的丝 绸之路 文化
的求知和憧憬引发的 , 离开 自己的生活 和 条 件
( 一) 历史悠久 、 品味高档 的历史文 为满足市场 多元化需求 ,正朝着 规模 ( -) 甘肃各城市文化旅游产品基本
( 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 甘肃作
在见证城市历史发展的老城区里。 文化 草丰美 , 牛肥马壮 ; 祁连山地终年积雪 , 为文化旅游 的重要 目的地 , 城市 的旅游 旅游有利 于城市老建筑 、 历史街 区的保 冰川透逸 。以甘南藏区 、 临夏 回族居住 接待设施水平有 了显著改善 ,如兰州。

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摘要】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目前甘肃的文化旅游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的潜力。

本文通过分析甘肃文化资源的特点和文化旅游产业的现状,探讨了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提出了实现融合的路径,包括加大投资力度、提升服务水平、拓展市场渠道等方面。

未来,甘肃文化旅游产业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但需要政府加强扶持和引导,制定相关政策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建议加强跨部门协调,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甘肃文化资源、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特点、现状、必要性、展望、政策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一个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省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甘肃文化资源包括丹霞地貌、马踏泉、莫高窟等一系列自然和人文景观,这些资源对于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甘肃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尚未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存在着资源利用率低、产品差异化不足等问题。

探讨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对于促进甘肃文化产业的繁荣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将分析甘肃文化资源的特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必要性,以及提出未来发展展望和政策建议,探讨如何有效地整合和利用甘肃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1.2 意义甘肃省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这些文化资源不仅反映了甘肃省特有的文化特点,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遗产。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甘肃省的文化旅游产业也逐渐兴起,并且已经成为该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对于甘肃省而言,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只有将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有效融合,才能实现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甘肃为什么值得一去?

甘肃为什么值得一去?

甘肃为什么值得一去?
甘肃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地方,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文化和活动。

以下是一些理由,说明为什么甘肃值得一去:
1. 自然景观壮丽:甘肃拥有许多壮观的自然景观,如张掖丹霞地貌、敦煌的莫高窟、黄河石林等。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地貌、色彩斑斓的山丘和神奇的岩石形态吸引着游客。

2. 历史文化悠久:甘肃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许多古代建筑、壁画、石窟等,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辉煌。

3. 民俗文化独特:甘肃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省份,这里有藏族、回族、蒙古族、汉族等多个民族。

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音乐、舞蹈、服饰等,深入了解多元文化交融的魅力。

4. 美食种类繁多:甘肃是一个美食之地,有着丰富多彩的美食文化。

甘肃文旅调研报告

甘肃文旅调研报告

甘肃文旅调研报告
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文化资源的省份。

为了更好地了解甘肃的旅游发展情况,我进行了一次甘肃文旅调研,并撰写了下面的报告。

甘肃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址、民俗风情等多个方面。

首先,甘肃拥有雄伟壮丽的崇山峻岭和秀美的湖泊河流,如丹霞地貌、祁连山、青海湖等,吸引了大量的自然风景爱好者。

其次,甘肃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址,如敦煌莫高窟、兰州白塔、酒泉逸石等,吸引了众多历史文化爱好者和学者前来游览。

此外,甘肃的民俗风情也十分独特,如甘南草原、武威民俗村等,吸引了众多游客感受当地的民族风情。

在调研中,我发现甘肃的旅游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不便,不利于游客的到访。

其次,旅游宣传力度不够大,导致很多人对甘肃的了解有限,游客数量相对较少。

此外,一些旅游景点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首先,甘肃应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交通条件,缩短游客的旅行时间。

其次,要加强旅游宣传工作,加大对甘肃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同时,应完善旅游景点的管理和服务体系,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

总之,甘肃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文化资源的省份,在旅游业
的发展中面临一些挑战。

但通过进一步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和景点管理等方面的投入,相信甘肃的旅游业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希望本次调研报告能对甘肃的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甘肃文化与旅游资源

甘肃文化与旅游资源

嘉峪关关城
嘉峪关关城文化景区(5A)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 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 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 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 嘉峪关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 早建九年。嘉峪关关城文化景区由嘉峪关 关城、长城第一墩、悬臂长城、长城博物 馆等景点构成。
崆峒山风景名胜区
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是天然的动植物王 国,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余种, 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间峰峦雄峙,危 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 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 有漓江神韵。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 南方景色之秀丽。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 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 气魄宏伟,底蕴丰厚。
悬壁长城
悬壁长城位于嘉峪关关城北8公里处石关峡 口北侧的黑山北坡,距市区约14公里,属 嘉峪关军事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始筑于明 嘉靖十八年(1539年),原长1.5公里,为 片石夹土墙,现存长城750米,其中有231 米的黄土夯筑城墙攀援于高150米,倾斜度 为45度的山脊上,似凌空倒挂,因而得名 “悬壁长城”。顺城墙顶拾级而上,平坦 处如履平地,陡峻处如攀绝壁。悬壁长城 又被人们称为"西部八达岭"。
崆峒山风景名胜区
古往今来,崆峒山吸引了众多的风流才俊。被中华民族
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亲自登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 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 ,黄帝问道这一千古盛事在《庄
子?在宥》和《史记》等典籍中均有记载;秦皇、汉武因 “慕黄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黄帝西登崆峒;
1986年5月,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平凉时亲 笔题书“崆峒山”;1994年元月,崆峒山被国务院批准为国 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元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中 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这套由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观 ――隍城、弹筝峡、塔院和雷声峰组成的《崆峒山》特种 邮票是我省继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和嘉峪关城楼后国 家邮政局发行的第4套地方题材的特种邮票;2004年3月晋 升为国家地质公园。

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摘要】甘肃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地域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潜力巨大。

本文通过分析甘肃文化资源和文化旅游产业的现状,探讨了二者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政府政策支持。

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将不仅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还能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在分析了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挖掘甘肃独特的文化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甘肃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甘肃、文化资源、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政府政策支持、优势、发展趋势、建议、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省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

甘肃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曾是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之一,留下了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甘肃的文化资源包括莫高窟、嘉峪关、嘉峪关长城、兰州布达拉宫等众多知名景点,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甘肃的文化旅游产业也日益壮大,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目前甘肃的文化旅游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

为了更好地发挥甘肃的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探讨如何将甘肃的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进行融合,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并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

部分将着重分析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的现状,为后续讨论提供基础数据和分析。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甘肃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分析当前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具体的发展路径和建议。

通过对甘肃文化资源和文化旅游产业的综合分析,旨在寻找促进两者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为甘肃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也谈甘肃文化旅游资源

也谈甘肃文化旅游资源

也谈甘肃文化旅游资源作者:奚刚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年第07期摘要:甘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众多,地域文化底蕴深厚,独具特色,大力发展甘肃的文化资源意义重大。

关键词:甘肃;文化旅游;资源甘肃地处中国西部,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资源丰富,行政区域东西狭长,两头稍大,状似如意,悠久的历史积淀了多彩的甘肃旅游文化资源。

境内云集了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源远流长的伏羲文化,历史悠久的大地湾文化,横贯东西的丝路文化,纵横南北的黄河文化,精美绝伦的石窟文化,保存连续的长城文化、内容丰富的宗教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族(俗)文化,它们曾使甘肃的经济文化载誉国内外,如今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中发挥了具足轻重的作用。

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集中体现在莫高石窟的壁画艺术上,它是多种文化融汇与撞击的交叉点,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文化多元文化的融合点。

敦煌文化更多的表现为艺术的殿堂和丰富的文献资源,那些公元4至11世纪的壁画与雕塑,带给人们极具震撼力的文化洗礼,那数以万计的赤轴黄卷中,蕴藏着丰富的汉文、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梵文等繁多文种;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生活多个领域。

敦煌文化对于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带动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事业发展,激发社会公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伏羲文化。

人首蛇身、一画开天、道启鸿蒙,开物成务的人文始祖伏羲,创造的伏羲文化,可谓与天地凖。

社会经济方面,结网罟、养牺牲,以教畋渔,促进了原始畜牧业的发展;政治制度方面,伏羲立九部,以龙纪官,实践了人类社会最初的社会管理制度改革;日常生活方面,制嫁娶,定聘礼,人类由原始群婚杂居转向夫妻家庭制度;作历度,定节气,奠基了现行的中国历法;制琴瑟,作乐曲,初显了中国礼乐之文明;尝百药,制九针,开创了中华医药研究和针灸之先河;思想观念方面,画八卦,立占卜筮术,形成了中华哲学发展衍变的文化主脉;造书契,代结绳,实现了中华民族认知的大飞跃,开启了中华文字的起源。

甘肃文化旅游发展措施

甘肃文化旅游发展措施

甘肃文化旅游发展措施前言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为了推动甘肃的文化旅游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措施,并讨论其对甘肃文化旅游发展的影响。

发展优势甘肃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里有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有敦煌莫高窟等世界级的文化遗产,以及祁连山、嘉峪关长城等自然景观。

这些优势为甘肃的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甘肃的文化遗产是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

为了保护和修复这些珍贵的遗产,政府加大了资金投入,并加强了管理措施。

例如,对敦煌莫高窟进行了全面修复和保护工作,恢复了壁画的原始色彩和光彩。

这些措施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观赏体验,也对甘肃文化旅游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是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的关键一步。

政府在甘肃省范围内推动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道路、桥梁、机场、火车站等。

这些设施的建设不仅方便了游客的出行,也提高了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旅游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为了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甘肃的旅游企业开发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产品。

例如,丝绸之路主题的旅游线路,让游客可以沿着古代的商道,领略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

另外,还有特色民俗村、农耕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文化活动,为游客提供了更深入的文化体验。

这些文化旅游产品大大丰富了游客的选择,也推动了文化旅游的发展。

加强宣传和推广宣传和推广是开展文化旅游的重要手段。

甘肃的政府和旅游企业加大了对甘肃文化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他们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节、展览、演出等活动,向游客展示甘肃的独特魅力。

此外,还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广泛传播甘肃文化旅游的信息。

这些宣传和推广的举措,增强了游客对甘肃的认知和兴趣,也促进了文化旅游的发展。

结语甘肃的文化旅游发展措施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2024年甘肃省文旅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甘肃省文旅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甘肃省文旅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因此具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本文将对甘肃省的文旅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以了解甘肃省文旅市场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2. 自然环境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如祁连山、天水黄河大峡谷等。

这些自然景观为甘肃省的文旅市场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游客可以在这些景点中欣赏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对于发展甘肃省的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

3. 历史人文甘肃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传统。

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就位于甘肃省,这为甘肃省的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机遇。

游客可以在甘肃省的历史名城和文化遗址中探寻古老的文明,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4. 交通网络甘肃省的交通网络逐渐完善,这为文旅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甘肃省拥有多个机场和火车站,方便游客从其他地区前往。

此外,甘肃省也积极发展高速公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提升交通效率,进一步促进文旅市场的发展。

5. 政策支持甘肃省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这些政策旨在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推动文旅市场的发展。

政府还加大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提升了旅游设施的建设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6. 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旅游活动。

甘肃省独特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市场需求的增加为甘肃省的文旅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7. 挑战与机遇在发展文旅市场的过程中,甘肃省也面临一些挑战。

比如,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仍然需要努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需要取得平衡;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需要创新的经营模式等等。

然而,面对这些挑战,甘肃省也有机遇。

比如,在国家对旅游业的支持下,甘肃省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文旅市场的发展。

8. 结论甘肃省在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方面拥有丰富的资源,这为文旅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加也为甘肃省的文旅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甘肃旅游景点文案

甘肃旅游景点文案

甘肃旅游景点文案
甘肃是一个历史悠久、名胜众多的旅游目的地。

这里有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首先,甘肃有着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

其中最著名的是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这里有大量的石窟和壁画,展示了古代佛教艺术的精髓。

另外,祁连山、兰州水车、嘉峪关长城等景点也是甘肃不可错过的自然奇观。

其次,甘肃还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而临夏回族自治州则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之一。

另外,甘肃还有古代长城、陇西三国城等历史遗址,让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此外,甘肃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多样。

张掖丹霞地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里的彩绘坊门、年画、木刻、剪纸等民间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甘肃还有丰富的民俗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等,让游客可以深入体验当地的文化传统。

总的来说,甘肃旅游景点丰富多样,有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和丰富的民俗文化。

不论您是喜欢大自然风光还是希望了解历史文化,甘肃都能满足您的需求。

快来甘肃,探索这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吧!。

兰州市及其文旅资源概述和文旅品牌提炼

兰州市及其文旅资源概述和文旅品牌提炼

兰州市及其文旅资源概述和文旅品牌提炼兰州市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

以下是对兰州市及其文旅资源的概述和文旅品牌的提炼。

兰州市位于中国甘肃省中部,是甘肃省的省会。

兰州市地处黄河两岸,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遗迹,这使得兰州市成为一个独特而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首先,兰州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兰州市位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具有典型的内陆干旱气候。

兰州市境内有黄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而且在兰州市南部还有黄河水利风景区,这里的黄河壶口瀑布是中国少数几个集“壶口、黄河、大峡谷、险桥”为一体的自然景观。

其次,兰州市的人文历史遗迹也非常丰富。

兰州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兰州市的主要建筑物有兰州大学、甘肃博物馆、兰州天然历史博物馆、兰州桥等。

而且在兰州市还有古老的建筑群“五泉山”,这是兰州市的一处名胜古迹,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兰州市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也有一些文旅品牌已经形成。

首先是“甘肃文旅”品牌,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省会,是甘肃文化的发源地和集中体现地,同时也是甘肃旅游的门户。

兰州市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都能够体现甘肃文化的独特之处。

其次是“黄河”品牌,兰州市位于黄河两岸,黄河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而兰州市恰好是黄河大峡谷的起点,黄河水利的重要节点之一。

兰州市的旅游资源和文化景观都能够体现出黄河的独特之处。

此外,“兰州牛肉面”也是兰州市的一张文旅品牌。

兰州牛肉面作为兰州市的特色小吃,以其独特的口感和美味而闻名于世,成为兰州市的代表美食之一,吸引了大量的食客。

综上所述,兰州市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

兰州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遗迹使得其成为一个独特而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兰州市的文旅品牌“甘肃文旅”、“黄河”和“兰州牛肉面”都能够体现出兰州市的独特魅力和特色。

未来,兰州市可以通过深化文旅资源的开发和品牌推广,进一步提升兰州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介绍甘肃文旅的作文900

介绍甘肃文旅的作文900

介绍甘肃文旅的作文900甘肃文旅:丝绸之路的璀璨明珠甘肃,这片位于中国西北部的广袤土地,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自古以来,甘肃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中原文明与西域文明交流、融合的重要枢纽。

如今,甘肃已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索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

甘肃的历史文化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多个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址。

其中,马家窑文化被誉为“彩陶之冠”,其精美的彩陶作品展现了当时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水平。

除了历史文化,甘肃还拥有壮美的自然风光。

祁连山、河西走廊、甘南草原等自然景观构成了甘肃独特的自然风光。

祁连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其雄伟的山峰、广袤的草原和清澈的湖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河西走廊则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这里曾经商贾云集,如今依然保留着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甘南草原则是中国最美的草原之一,这里绿草如茵、牛羊成群,是摄影爱好者和自然爱好者的天堂。

除了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甘肃还有许多特色美食。

甘肃的饮食文化融合了中原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特色,形成了独特的风味。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兰州拉面和羊肉泡馍。

兰州拉面以其细如发丝的面条和浓郁的牛肉汤而闻名,是甘肃的代表性美食之一。

羊肉泡馍则是一道将羊肉、馍和汤完美结合的美食,其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游客喜爱。

甘肃文旅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

近年来,甘肃省加大了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投入,加强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推出了一系列旅游精品线路和旅游产品,不断提升甘肃文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甘肃也加强了与周边省份的合作,共同打造丝绸之路旅游品牌,推动了丝绸之路旅游的发展。

甘肃文旅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旅游目的地。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底蕴、自然风光的壮美、特色美食的诱惑,也可以感受到甘肃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淳朴民风。

甘肃旅游论文结论报告

甘肃旅游论文结论报告

甘肃旅游论文结论报告甘肃旅游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论文通过对甘肃旅游资源的调研和分析,总结出以下结论:首先,甘肃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峡谷、雪山、高原湖泊、丹霞地貌等自然景观,以及丝绸之路、敦煌莫高窟等历史文化遗址。

这些独特的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为甘肃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甘肃的旅游业在过去几年中实现了快速增长。

据统计,2019年甘肃接待游客超过1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800亿元人民币。

这一数据显示了甘肃旅游业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然而,甘肃旅游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交通不便的问题。

甘肃地处西北边陲,交通条件相对欠发达,这给游客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其次是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甘肃各地的旅游景点不断改善和建设,但在旅游服务质量和标准化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最后是旅游业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

甘肃的旅游资源宝藏丰富,但过度开发和滥觞发展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这需要旅游业与环境保护部门的密切合作。

为了进一步促进甘肃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大对甘肃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特别是交通运输方面。

加快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甘肃旅游的便捷性和可访问性。

其次,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提供更加便利、贴心的旅游服务。

再次,注重保护和利用好甘肃的旅游资源。

加强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推进旅游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积极拓展甘肃旅游业的市场,加强与其他省份和国外的合作与交流,提高甘肃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甘肃旅游业在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仍需要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提升服务质量,以及注重资源保护和市场拓展。

只有全面提升甘肃旅游的品质和竞争力,才能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甘肃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战略选择

甘肃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战略选择

甘肃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战略选择【摘要】文化旅游产业是新世纪发展过程中最具活力和最具潜力的新兴产业。

甘肃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对实现文化强省目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以文化旅游和文化旅游产业为理论基础,立足甘肃的文化旅游资源,分析了甘肃文化旅游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环境对甘肃的文化旅游产业环境进行了分析,再通过SWOT分析方法进行战略匹配,最后提出战略选择和实施的具体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文化旅游旅游产业战略选择甘肃一、相关概念界定1、文化旅游文化旅游是指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得旅游者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的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

包括历史遗址遗迹、历史建筑、博物纪念馆等的历史文化旅游和以民族风俗习惯、节庆等的民族文化旅游。

2、文化旅游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文化和旅游已经相互参透、相互促进和相互结合,文化旅游产业不仅是旅游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业的重要构成部分。

它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融合,既具备文化产业的特点,又有旅游产业的优势。

二、甘肃文化旅游资源状况文化旅游资源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和重要依托。

甘肃地处中国西北部,地域辽阔,东西狭长、两头稍大,状似如意,具有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被誉为黄金路段。

甘肃位于黄河中上游地区,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资源,例如大地湾文化遗址、人文始祖伏羲、丝路文化、彩陶文化、长城文化、石窟文化等;甘肃由多个民族组成,有着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例如剪纸、香包、庙会、皮影、窑洞和牛肉面等;甘肃地区存在着五大宗教体系,有着神秘的宗教文化资源,例如伊斯兰教的古尔邦节、开斋节和圣纪节,佛教圣地的莫高窟和道教圣地的崆峒山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华夏文明的摇篮,有着独特的两黄(黄河和黄土)文化资源,例如黄河第一湾——玛曲、刘家峡、八盘峡等;甘肃是具有革命传统的省份,有着革命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例如会宁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地、八路军兰州办事处、高台县烈士陵园等;甘肃现代文化产业和景观颇有影响力,有着相当实力的现代文化资源,例如《读者》杂志、歌舞剧《丝路花雨》和《大梦敦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谈甘肃文化旅游资源
摘要:甘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众多,地域文化底蕴深厚,独具特色,大力发展甘肃的文化资源意义重大。

关键词:甘肃;文化旅游;资源
甘肃地处中国西部,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资源丰富,行政区域东西狭长,两头稍大,状似如意,悠久的历史积淀了多彩的甘肃旅游文化资源。

境内云集了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源远流长的伏羲文化,历史悠久的大地湾文化,横贯东西的丝路文化,纵横南北的黄河文化,精美绝伦的石窟文化,保存连续的长城文化、内容丰富的宗教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族(俗)文化,它们曾使甘肃的经济文化载誉国内外,如今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中发挥了具足轻重的作用。

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集中体现在莫高石窟的壁画艺术上,它是多种文化融汇与撞击的交叉点,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文化多元文化的融合点。

敦煌文化更多的表现为艺术的殿堂和丰富的文献资源,那些公元4至11世纪的壁画与雕塑,带给人们极具震撼力的文化洗礼,那数以万计的赤轴黄卷中,蕴藏着丰富的汉文、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梵文等繁多文种;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生活多个领域。

敦煌文化对于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带动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事业发展,激发社会公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伏羲文化。

人首蛇身、一画开天、道启鸿蒙,开物成务的人文始祖伏羲,创造的伏羲文化,可谓与天地凖。

社会经济方面,结网罟、养牺牲,以教畋渔,促进了原始畜牧业的发展;政治制度方面,伏羲立九部,以龙纪官,实践了人类社会最初的社会管理制度改革;日常生活方面,制嫁娶,定聘礼,人类由原始群婚杂居转向夫妻家庭制度;作历度,定节气,奠基了现行的中国历法;制琴瑟,作乐曲,初显了中国礼乐之文明;尝百药,制九针,开创了中华医药研究和针灸之先河;思想观念方面,画八卦,立占卜筮术,形成了中华哲学发展衍变的文化主脉;造书契,代结绳,实现了中华民族认知的大飞跃,开启了中华文字的起源。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长河中,伏羲文化因其固有的创造性和实践性,兼容并蓄的人文精神,又使之具有强烈的多民族文化认同性和强大的发展潜力。

大地湾文化。

大地湾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它内涵丰富、特征鲜明,它将我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时间提前了1000年,证实了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就是中国彩陶的起源地,开创了后世宫殿式建筑先河和最早的“混凝土”地面等等。

这些对于探讨东部地区考古编年与序列和了解黄河上游新古器时代诸文
化发展和相互关系,发展考古文化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丝路文化。

自丝绸之路开通以来,丝绸西去,天马东来,丝路文化也沿着“长安——天水——定西——兰州——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这条线逐渐成发展,各族、各国人民互相学习,
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的敦煌文化,开通了东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民俗、宗教、语言等多个领域的广泛交流和融汇,对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文化传播、物种引进,各民族的思想、感情和政治交流以及创造人类新文明奠定极大贡献。

如今的丝路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开发价值。

黄河文化。

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流程913公里,诞生了灿烂辉煌的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和农耕文明。

黄河两次流经甘肃,跌宕起伏,一泻千里,造就了众多峡谷与盆地,蕴育了源远的黄河文化。

在甘肃,可欣赏天下黄河第一湾玛曲黄河首曲、永靖黄河三峡、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景泰黄河石林等黄河风光,体验独特的乡风民俗,探究中华民族文明之源。

黄河文化其本身系结合草原文化、丝路文化、农耕文化、民族(俗)文化和宗教文化而形成的文化体系,这种兼收并蓄的包容性造就了炎黄子孙尊重自然、感恩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谋求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开展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石窟文化。

甘肃素有“石窟之乡”的美誉。

从最东头的庆阳北石窟寺,泾川南石窟寺、王母宫石窟,到麦积山石窟、甘谷大象山石窟、武山水帘洞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再到武威天梯山石窟,张掖马蹄寺石窟,再到最西头的安西榆林窟、敦煌莫高窟,堪称“石窟走廊”。

这些资源正在被中外越来越多的游客称道和向往,为人们从各个层面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情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一手资
料,极具文化旅游开发价值。

长城文化。

甘肃堪称长城的历史博物馆,涵盖秦、汉、明三代长城及晋、宋、西夏和元代的城障,各代长城的西部起点均在甘肃境内。

甘肃境内保存的长城长度超过3000公里,沿线遗存、遗物丰富,“天下雄关”嘉峪关、“长城第一墩”、阳关、玉门关、汉长城及烽燧等古长城遗存,都成为凭吊历史的旅游名胜,更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

民族(俗)、宗教文化。

甘肃民族众多,现有45个民族,44个少数民族,世居甘肃的、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族等,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

从分布情况而言,回族主要聚居在临夏州和张川县,散居兰州、平凉、定西等市;藏族主要聚居在甘南州和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东、中段地区;东乡、保安、撒拉族主要分布在临夏州境内;裕固、蒙古、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中、西段地区。

全省86个县、市、区中,除少数民族聚居的21个县、市外,其余65个县、市、区中均有散居的少数民族。

从宗教信仰来看,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在甘肃并存。

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主要是回、东乡、撒拉、保安、哈萨克;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有藏、蒙古、土族、裕固族。

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在一些民族中也有信仰,但人数不多。

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地域,众多的民族造就了多彩的民族(俗)文化和多样的宗教文化。

多元的民族承载着多样的民族(俗)文化和宗教文化,这都是我们开展民俗体验游、宗教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应该进一步做大做强。

作者简介:200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2002年于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任教主要讲授,旅游法规,甘肃导游,旅游公共关系等课程,多次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