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的疏与密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与高考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与高考篇一: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使用策略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使用策略高中新课程实验区的语文老师们反映使用选修教材之“难”约有数者:理解难,讲解难,按时教完难。
确实难为了老师们,至今还没有哪一位著名专家或著名教师告诉说,选修教材应该这样使用、不应该那样使用。
大家都在黑暗中或微明中摸索,不知不觉又走到了使用必修教材的老路上,结果选修课与必修课无甚区别,这一方面令人灰心丧气,一方面又激发无数有志者和有心者刻苦钻研、认真总结,在没有路的地方趟出一条艰难的新路来。
下面我对怎么使用选修教材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一、顺应与选择所谓顺应就是忠实地依循教材,按部就班地跟着“教本”教下来(课时未必够用);所谓选择就是不完全依循教材,加以改选,或取或舍,或详或略。
顺应与选择对立而并举,而我更多地提倡选择。
所谓选修,“选”而后修,“选”而易成。
例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有大量的作品,还有不少的文体知识、鉴赏方法和文学史知识,要有所教又有所不教,“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可以教,“推荐作品”可以不教——后者仅供行有余力者参读、辅读。
选修之“选”还有一层意思,重要内容着重处理,次要内容淡化处理,同时调整次序,优化教学构成。
仍以上面的教材《古》为例,“赏析指导”精读,以获取知识和方法;“赏析示例”精品深味,获取经验;“自主赏析”略读,自主实践。
同时,可以将“自主赏析”的几首诗并在一起品读,甚至可以跟“推荐作品”合起来对比品读。
顺应也有一层新意:忠实于教材,精读教材,不过多地在教材以外“延伸拓展”,即不另援引理论知识,也不增读教材以外的作品。
有些教师处理选修教材心里没底时大量查找各种资料,在课堂上大量“堆砌”,是不足为训的。
或许老师们会疑惑:舍弃教材某些内容,考试考到了怎么办?这还是在用旧观念和旧眼光来处理新教材。
选修课本本来就是供选择使用的,取舍是必然的,它们不同于必修课本(必修教材高度浓缩,“字斟句酌”诚不为过,不可轻易舍弃)。
关于人生疏与密的作文

关于人生疏与密的作文英文回答:Life can be seen as a balance between solitud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Both solitud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shaping our lives and influencing our well-being. Let's explore the topic of the density and sparsity of human connections.Solitude, or the state of being alone, can provide us with valuable opportunities for self-reflection, self-discovery, and personal growth. It allows us to disconnect from the outside world and focus on our own thoughts and emotions. During moments of solitude, we can delve deepinto our inner selves, gaining clarity and understanding about our own values, beliefs, and aspirations. Solitude can also be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y great thinkers, writers, and artists have attributed their breakthrough ideas to moments of solitude.On the other hand, social interaction is crucial for our emotional well-being and sense of belonging. Humans are social creatures, and we thrive on connection and interaction with others. Social connections provide us with emotional support, companionship, and a sense of community. They allow us to share our joys, sorrows, and experiences with others, creating meaningful relationships andfostering a sense of belonging. Social interaction also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our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ndividuals with strong social connections tend to live longer, have lower rates of depression, and experience better overall health.In a world tha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nnected through technology, it is vital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solitud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While technology has made it easier to connect with others, it has also led to a decrease in face-to-face interactions and an increase in feelings of loneliness and isol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prioritize quality over quantity when it comes to social connections. Instead of having a large number ofsuperficial relationships, it is more beneficial tocultivate a few deep and meaningful connections.In conclusion, both solitud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have their place in our lives. Solitude allows us to find ourselves, while social interaction provides us with a sense of belonging. Striking a balance between the two is crucial for our overall well-being and happiness.中文回答:人生可以看作是疏与密之间的平衡。
以疏和密关系为主题的作文800字

以疏和密关系为主题的作文800字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以疏和密关系为主题的作文800字篇1顾城说:“当你看天空时,我觉得很近,当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
”距离有时候会让人感到可怕,可怕的并不是你在天涯,我在海角,日日不能相见,而是我们面面相觑,心却已疏远。
我们都不能否认,地域的阻隔,时间的漫长,会模糊记忆、冲淡情感。
儿时的玩伴、曾经的死党,那一幕幕一起开心快乐的画面就如黑白片断不断在脑海中重放着,一切仿佛都在昨天,但今天,人各一方,时空让我们改变,也许,你向西,我往东,越走越远,差异越来越大,明天,当我们再见时,已经陌生的我们只有强掩这个事实的尴尬,谈笑风生,没有了心灵的交流,剩下的只有世俗的沧桑,而昨天也已成为我们的笑柄,美好不再。
距离,让人们更加思念。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每逢佳节,距离,总是让在外漂泊的游子格外想家,这才有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正如一句台词中说道:“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放在我的面前,我却没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其实有很多东西,都是在与我们远离之后,我们才懂得珍惜。
距离,有时也在考验我们。
当理想与现实有一段距离的时候,那感觉就像“路遥知马力”在测试我们的毅力。
有一句说的很好的话:征服你的不是远处的高山,而是脚下的顽石。
扪心问问自己:我曾为距离的遥远而泄气吗?我曾因“顽石”的阻挠而愤怒吗?无论“山”有多高、有多远,我们还是要走下去,毕竟“山”一直在那里等着我们,前进一步距离它就又有进了一步。
距离可以产生美。
柴可夫斯基一生都暗恋着夫人,这位夫人在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最困难的时候资助了他。
他们俩仅隔一个广场,但由于种种礼教他们只能用信交流,他们从未见过面,只有一次,柴可夫斯基看见了夫人的背影,这也是一生中夫人留给他唯一的背影。
距离让美滋生,让美蔓延。
夫人去世之后,柴可夫斯基悲痛万分,作第六交响曲,也称悲怆交响曲思念夫人。
现代散文的疏与密

(3)由物及人,进行广泛联想
读写结合
1、请自由选择自己生活中熟悉的 事物,如“我的一盆花”或“我 家的……”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学习作者的写法,也写一小篇
“月令”、“日令”或“年令”。
请写出情致,不要写成寡淡无味 的流水账。
2、从你熟悉的景象(比如云彩、 雨、雪……)中选一样,描绘它的 形象,尽量运用联想的手法,阐 述它蕴含的哲理。
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可模仿《葡萄月令》等文章)
• 朗读课
• 贴近文本、沁入文本、贴近作者、揣摩作者写 作意图
• 在反复朗读和合作探究中,品析重难点语句
• 通读两篇文章(大概15分钟),选取自己最感 兴趣的一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遇到 喜欢的语句,反复朗读,品味其妙处并旁批你 的发现(大概10分钟)。遇到难解的语句,写 下你的疑惑,尝试小组合作解答(大概5分 钟)。
阅读交流
• 1、你的发现 • 2、你的疑惑 • 3、合作成果
第二课时
• 一、理解现代散文疏与密的关系及其不同 表现
互动解疑
阅读P112-113页,思考下列问 题:
1、疏与密的概念及其关系? 2、散文密度的规则? 3、《光》一文的思维发散途径是?
(1)由此及彼,进行相关联想, 如由光及光的变体、由光及影
自然的年轮现代散文的疏与密学习目标二理解现代散文疏与密的关系及其不同表现贴近文本沁入文本贴近作者揣摩作者写作意图通读两篇文章大概15分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目标
• 一、学习观察自然,感悟生命 • 二、理解现代散文疏与密的关系及其不同
表现
第一课时
探析散文的“散”与“不散”

探析散文的“散”与“不散”探析散文的“散”与“不散”散文作为一种长于袒露心态,章法自由,取材广阔,短小精悍,文情并茂而又真实自然的文体,广受作家的青睐和读者的欢迎。
中国散文历史悠久,优秀的散文作家卓然林立,写出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篇章,与此相伴,散文理论也很活跃。
随着人们对散文认识的提高,对散文本质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老作家师陀提出“散文忌散”说:只要有一点我们要强调的,散文并不是要写得散,而是和其他文体一样,要写得集中紧凑。
你可以写景、叙事、抒情、发议论,也可以时而叙事,进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发表议论,尽你的能力,把风景、人物、议论组织在一个题目下面,但要分层次,要有步骤,就像我们日常做工作,一步一步接近目标,把意思说明白,一篇文章也就写成了。
此文发表后不久,王尔龄写了篇《散文的散》,提出“散文要‘散’”说:除了杂文,或者就数散文最自由了吧。
然而,天下的事情,有时也颇有趣的,散文行文自由这一优点,却正是它的局限性所在。
因为这“散”,不是“散漫”的散,既要用墨如泼,又要惜墨如金,既要撒得开,又要收得拢。
一个忌散,一个要散,似乎是针锋相对,其实不然,两者立论的角度不一样,一个侧重于散文的组织要求,一个侧重于散文的取材特点。
而后,为救两文之失,萧云儒发表了《形散神不散》短论,提出了著名的“形散神不散”论断:师陀同志说“散文忌‘散’”,很精辟。
但另一方面,“散文贵‘散’”。
说得确切些,就是“形散神不散”。
神不“散”,中心明确,紧凑集中,不赘述。
形“散”是什么意思呢?我以为是指散文的运笔如风,不拘成法,尤贵清淡自然,平易近人而言。
这个论断一提出,就得到理论工作者和散文创作界的认可,得到读者的赞同,并且广泛地加以运用。
但是不管如何有生气的理论,还得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经验的积累而不断修正和丰富。
作为一种写法,“形散神不散”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会有。
可是,因为过去、现在、将来的现实不同,文化艺术修养不一样,所以,“形散神不散”的写法本身也应该变化、丰富、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散文的疏与密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孙犁《荷花淀》
语言之“疏”:白描、干净利落,不以形 象取胜,而取其意境和韵味。
描写角度多样——高低、颜色映衬、动静结合、细节 ——身临其境、画面感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
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
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为了她,我愿
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
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
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
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
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
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
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
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
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 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 分之一的零头。 ——郁达夫《故都的秋》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
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 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 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 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 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 了湖,结果--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原文及赏析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原文及赏析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原文及赏析在现代史上,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是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
而诗一样的充满跳跃联想的语言是《听听那冷雨》的最大特色。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散文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听听那冷雨》原文余光中惊蛰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
而就凭着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是潮润润的。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以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的。
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不过那一块地是久违了,25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水,千伞万伞。
25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
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
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
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
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
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
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
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
残山剩水犹如是。
皇天后土犹如是。
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
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
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特意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
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思聪的跳弓拨弦?还是安东尼奥尼的镜底勒马洲的望中?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橱内,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杏花。
短篇散文精选(共9篇)

短篇散文精选(共9篇)短篇散文精选(一): 短篇散文300字左右五篇春,来了吗春,是真的来了吗我感觉到的是一丝寒意.侵入心肺的寒意.或许,它还带着冬的阴影,步履蹒跚而来,满身的疲惫与无奈.冬云,在天空徘徊依旧,遮住了阳光,遮住了苍穹,阴沉沉的,聚满了凝结的水珠,盈盈欲滴.此刻,春,也许正悄然躲在那阴云的后面,遥远而陌生.路边,枯黄的枝丫上早已落叶飘零,春的绿芽还在沉睡,不由使人想起: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我找不到一丝春痕.仿佛漫天飞舞着的是寒的使者,是冬的狞笑着的精灵,是令人心悸的刺骨的寒气!我闭上眼,仿佛看到了春,正在那已逐渐融化的冰雪的下面,正欲破冰而出;春,正在那沉睡着的冰冻的泥土下面,懒懒地张开双眸,打个呵欠;春,正在那枯树枝上,幼芽已如豆粒般正慢慢绽开它的笑颜;春,正拔开乌云,微微探出她诱人的容颜,露出她满目的灿烂;春,正努力融化那冰封的心,让它变得温暖、恬静而柔情……春,是真的来了吗在那梦醒时分品味菊花茶我爱喝菊花茶,并不是因为它的味美而醇,而是因为它的秋韵.轻轻捏起几朵风干了的秋菊,放入杯中,冲上满杯开水,那一朵朵枯瘦的菊花飘浮在杯口,犹如满湖飘落的秋叶,给人以一种苍凉的感觉.看着那袅袅上升的雾气,眼前不由浮现出那丰硕的秋季,满山遍野的金黄,那是秋菊的世界,秋菊的灿烂,秋菊的辉煌,不由忆起十年前漫步校园,手捧一本徐志摩的诗集,一遍遍低吟着戴望舒的《雨巷》,舒婷的爱情诗《致橡树》,忆起那如火如荼的校园秋色……我轻叹一声.不知何时,那杯中的枯菊竟逐渐舒展开来,深黄的花蕊粒粒绽出,饱满而圆润,那花瓣一片片变得肥厚而充满了光泽,在澄清的水中尽情舒展开来,一朵、两朵、三朵……在水中轻轻摇曳,杯口清香四溢,沁人心脾,满杯的金黄,满杯的灿烂.我不由惊叹:这枯黄的秋菊,在它生命的最后一刻,竟能展开如此动人的笑靥!我不再叹息.即使如一朵瘦菊,终也会有那散发馨香的一刻!梦曾有个写散文的,取名叫林夕,我想这“林夕”二字,合起来便就是“梦”了.由古至今,诗人的不凡多由梦起.太白一首《梦游天姥吟》,留下了几多豪情与梦幻.淳于棼南柯一梦,唐代传奇精采尽显,浮生若梦,富贵无常,虽说是笑谈几句,但谈笑间已是千年.再远点,当数周公解梦了,只不过最令国人自豪的是周公在数千年前就能解得梦来,那不知哪国的弗洛依德盗版了中国版的“周公解梦”,竟也说起了“精神分析”的话来.要是周公当年也能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国人的四大发明也许会因“周公”而大放异彩了.文人们常说起“庄公化蝶”的事来,虽渔歌唱晚不再,燕山下、香江畔,商女犹在,后庭花涛声依旧,墨客骚人举杯邀明月佳人伴.只有那姑苏城里,还有一星渔火,不知可否“梦想成真”来.秋天天高云淡,是秋天.秋天,也该收获了.只是村子里的汉子已越发少了起来,那些在家中闲散多日的婆娘们也许忙碌得不再有女人模样了.汉子们还是他乡打短工的打短打,做长工的做长工,有挤在棚子间的,更有在城市街头的路边躺下,也能凑合过去,便就人一天天过来.要过节了,便打点二锅头,看着一轮圆月,想着家里那不曾如花但心中却如花般美丽的女人.也许,距离也是一种收获吧.相思,便在秋天里种下了种子.路边,常有几朵妖艳在飘忽,心中也会泛起一点激动来,也仅是偶尔激动一下而已.秋天里,只想挣几分银子,当年根到了,也该回了,那雪花儿也该漂亮起来了.要是在这秋天里,也飘起几朵雪花,那该有多好.花拆花蕾是蛹,是一种未经展示未经破坏的浓缩的美.花蕾是正月的灯谜,未猜中前可以有一千个谜底.花蕾是胎儿,似乎浑淹无知,却有时喜欢用强烈的胎动来证实自己.花的美在于它的无中生有,在于它的穷通变化.有时,一夜之间,花拆了,有时,半个上午,花胖了,花的美不全在色、香,在于那份不可思议.我喜欢慎重其事地坐着昙花开放,其实昙花并不是太好看的一种花,它的美在于它的仙人掌的身世的给人的沙漠联想,以及它猝然而逝所带给人的悼念,但昙花的拆放却是一种扎实的美,像一则爱情故事,而不在结局.有一种月黄色的大昙花,叫“一夜皇后”的,每颤开一分,便震出轰然一声,像绣花绷子拉紧后绣针刺入的声音,所有细致的蕊丝,顿时也就跟着一震,那景象常令人不敢久视——看久了不由得要相信花精花魄的说法.我常在花开满前离去,花拆一停止,死亡就开始.有一天,当我年老,无法看花拆,则我愿以一堆小小的春桑枕为收报机,听百草千花所打的电讯,知道每一夜花拆的音乐.短篇散文精选(二): 短篇散文200字优秀散文要短,三四百字的样子雪花是位钟情的姑娘,非常眷恋北方的大地.入冬以来,隔三差五就来约会,亲亲热热,特让人羡慕.雾凇仙子耐不住了寂寞,不打招呼,趁夜晚悄悄地来到松花江畔.不一会的功夫,江畔长堤上大柳树成了“白发三千丈”的雪柳,千姿百态大青松成了“玉菊怒放”的雪松,路边的棵棵小黄草,也被雾凇包裹得毛茸茸的,雪白,晶莹,浪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松花江畔雾凇佳景,喜煞了冰城人们,天刚麻麻亮,人们或约上亲朋好友,或扶老携幼,纷纷走出家门,来到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来欣赏雾凇仙子巧夺天工的作品.漫步江边,到处是垂柳苍松银装素裹,琼花瑰丽.远远望去,妖娆的雪柳,蓝蓝的天空,浩渺雾气升腾的江面,还有那太阳岛披着银装红墙绿瓦欧式建筑,绵延高耸朦朦胧胧的阳明滩大桥……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冰雪画卷.此时此刻的松花江边,船早停泊,水已凝冰,没有夏日里的莺歌燕舞,百花盛开,沿江望去,堤岸上一排排整齐而高大的柳枝上挂满了白白的冰凌,犹如银盔银甲的卫士,守护着江堤.那一望无际、千姿百态的各种树木开放出银白的花,一座座各种现代和欧式建筑也被雾凇涂染得色彩斑斓,搅得人眼花缭乱,令人心旷神怡. 没有风儿摇,没有鸟儿叫,有的是那一棵棵高矮不一、错落有致的树木,个个如婀娜多姿轻歌曼舞的少女,浑身上下闪着耀眼的银花.还有经过园林工人修剪过的垂柳,像一位银发飘飘的老仙翁,手捻胡须向人们频频点头.远处是古朴典雅的“白玉兰”,晶莹透明的花瓣,散发着迷人的清香;近处是圣洁高雅的“白梅”,枝节交错,翘首以盼,毛茸茸地展开一朵朵繁花.松树上是端庄秀丽的“银菊”,柳条上是飘逸的“芦花”……一簇簇、一团团、一串串,晶莹剔透的银色花朵,将冬天的太阳岛构成了一个冰清玉洁,绚丽多彩水晶宫的世界.世界上,凡是美的东西都是短暂的,松花江雾凇也如此!朋友们,当我们在感恩上苍无私恩赐雾凇美景的同时,更应该懂得如何去珍惜它,去爱惜它——这就是爱护我们共有的一个地球.短篇散文精选(三): 赞美母亲的5篇短篇散文您像一轮永不西下的太阳,驱赶我世界里的一切黑暗和阴冷;您如一盏亘古不灭的明灯,消除我们旅途中所有坎坷和障碍.您对我的爱,如几粒宝贵的树种,一直在努力地生长着,生长着……终于,万年荒漠滋生美丽的绿洲;冰冷极地萌发新生的希望!您的关怀,如冬日的暖流,冲刷着我内心深处的寒冷;您的笑容,似和煦的春风,一次又一似地拂过我的脸颊.您可知道,一句鼓励的话语,会激起我无限的动力;从而收获更多的成功.一个赞扬的眼神,让我明白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得到这珍贵的目光!您的泪水是我的忧伤,您的笑容是我的安慰.您所有的一切,我都在默默地关注着,但那还是及不上你对我的万分之一.您的微笑在太阳里闪耀,太阳只因你的微笑而灿烂.只要有阳光照耀大地,您的微笑就永远存在!短篇散文精选(四): 要一篇超短篇散文,字数200-300字这篇都有600多字了一朵白蔷薇怎么独自站在河边上这朦胧的天色,是黎明还是黄昏何处寻问,只觉得眼前竟是花的世界.中间杂着几条白蔷薇.她来了,她从山上下来了.靓妆着,仿佛是一身缟白,手里抱着一大束花.我说,“你来,给你一朵白蔷薇,好簪在襟上.”她微笑说了一句话,只是听不见.然而似乎我竟没有摘,她也没有戴,依旧抱着花儿,向前走了.抬头望她去路,只见得两旁开满了花,垂满了花,落满了花.我想白花终比红花好;然而为何我竟没有摘,她也竟没有戴前路是什么地方,为何不随她走去都过去了,花也隐了,梦也醒了,前路如何便摘也何曾戴短篇散文精选(五): 短篇散文谁有100-200字《花拆》张晓风散文花蕾是蛹,是一种未经展示未经破坏的浓缩的美.花蕾是正月的灯谜,未猜中前可以有一千个谜底.花蕾是胎儿,似乎浑淹无知,却有时喜欢用强烈的胎动来证实自己.花的美在于它的无中生有,在于它的穷通变化.有时,一夜之间,花拆了,有时,半个上午,花胖了,花的美不全在色、香,在于那份不可思议.我喜欢慎重其事地坐着昙花开放,其实昙花并不是太好看的一种花,它的美在于它的仙人掌的身世的给人的沙漠联想,以及它猝然而逝所带给人的悼念,但昙花的拆放却是一种扎实的美,像一则爱情故事,而不在结局.有一种月黄色的大昙花,叫“一夜皇后”的,每颤开一分,便震出轰然一声,像绣花绷子拉紧后绣针刺入的声音,所有细致的蕊丝,顿时也就跟着一震,那景象常令人不敢久视——看久了不由得要相信花精花魄的说法.我常在花开满前离去,花拆一停止,死亡就开始.有一天,当我年老,无法看花拆,则我愿以一堆小小的春桑枕为收报机,听百草千花所打的电讯,知道每一夜花拆的音乐.【短篇散文精选】短篇散文精选(六): 写景散文精选要求:1.短 2.要写出从中学到了什么.这个没有你说的学到了什么.你看这个OK吗花草一时,草木一秋.肆意的西北风吹冷了天,也吹落了满树的叶子.一个暖暖的周午后,闲着没事就与朋友一起在田随意迈步.小路旁,渠沟边,田全都是树.想起夏里也常走过这里,那时的一行行葱郁树木给带来一路的绿,为路减去烈的烦躁,让心境得于清爽凉快.而时下,这小路早已铺满了落叶,黄黄的树叶以各种姿态状簇拥在一起,松松的叶地毯,轻轻的踩去,发出“咔哧、咔哧”的声音,感觉特别舒服.阵阵西风猎过,“哗啦啦……”树枝暗黄疏松的的叶子,随至离开了树体,在空中飘飞着,那姿势优雅自然,有的小叶子展开那轻盈的子翻飞跳跃,细长的叶儿恰如小船儿乘着西风轻轻地漾,手掌似的宽叶片儿则扬手示意说明年天再相会,那针尖儿的杉叶就一个劲儿直往地下钻.看着那纷纷飞花般的落叶,我突然觉得落叶竟也有如此的唯美,恰如形态万千的蝴蝶在林中追逐嬉戏,又似天女散花般飘飘悠悠,在林中《涛声以旧》的旋律伴奏下翩翩起舞,又在北风的送行里悄然归地.风声朗朗,使原本落满树叶的地面重又新添了彩,更感松舒适,踩着蓬蓬松的枯枝叶,看着林中不停飞落的多彩树叶,就觉得是那么的可与可看.当们看熟了花开花落,听惯了轻歌曼舞,今看到这片落叶的景,仿佛又浮现出那绿叶满枝的年轻繁华,又自然想起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心里多了一份喜与感慨,竟也有一种说不出的别伦之美.落花不是无物,化作淤泥更护花.是的,落叶并不无,落叶是崇高的化.落叶也家,她也不想离开暖的家,是风的作用,是风的力量.“叶的离开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树也不愿意放开自己的孩子,它也用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任凭树最有能耐,也奈何不了冬的呵斥,经不起北风的召唤力.听“哗啦啦,哗啦啦……”黄叶沙沙地落,铺满一地金黄.落叶是无私的,它从寒料峭里来到枝点,点醒了姹紫嫣红的天;在骄里缀满了树枝,为们送来了清凉;又在秋风里就了果子.就在们的笑意中她悄然隐退了,其实落下的枯枝还是那么伟大,将自己的全部乃至生命都化作泥守护着树枝,为树在寒冬里充实足够的营养,为来年的薄发输送了最后的一切.绕有兴致地走在林间的小路,看着满地形态各异的落叶,想着落叶无私的奉献精神,自然想到了.我们有多少的,整天忙忙碌碌地奔,为的就是建设自己的小家,有谁想到落叶之品格,又有多少想到真正为社会多做点事呢几经芳草绿,满地落叶.我赞美叶儿落下之舞美,我歌颂落叶化泥之崇高.短篇散文精选(七): 求短篇散文或美文,不要太多,200字就够啦~1.2.一定是200字左右3.没啥要求了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摘自散文【听雨】,作者季羡林200字左右,可以吧短篇散文精选(八): 600字散文精选 2篇【短篇散文精选】两岸我们总是聚少离多,如两岸.如两岸——只因我们之间恒流着一条莽莽苍苍的河.我们太爱那条河,太爱太爱,以致竟然把自己站成了岸.站成了岸,我爱,没有人勉强我们,我们自己把自己站成了岸.春天的时候,我爱,杨柳将此岸绿遍,漂亮的绿绦子潜身于同色调的绿波里,缓缓地向彼岸游去.河中有萍,河中有藻,河中有云影天光,仍是《国风·关睢》篇的河啊,而我,一径向你泅去.我向你泅去,我正遇见你,向我泅来——以同样柔和的柳条.我们在河心相遇,我们的千丝万绪秘密地牵起手来,在河底.只因为这世上有河,因此就必须有两岸,以及两岸的绿杨堤.我不知我们为什么只因坚持要一条河,而竟把自己矗立成两岸,岁岁年年相向而绿,任地老天荒,我们合力撑住一条河,死命地呵护那千里烟波.两岸总是有相同的风,相同的雨,相同的水位.乍酱草匀分给两岸相等的红,鸟翼点给两岸同样的白,而秋来蒹葭露冷,给我们以相似的苍凉.蓦然发现,原来我们同属一块大地.纵然被河道凿开,对峙,却不曾分离.年年春来时,在温柔得令人心疼的三月,我们忍不住伸出手臂,在河底秘密地挽起.定义以命运年轻的时候,怎么会那么傻呢对“人”的定义对“爱”的定义,对“生活”的定义,对莫名其妙的刚听到的一个“哲学名词”的定义……那时候,老是慎重其事地把左掌右掌看了又看,或者,从一条曲曲折折的感情线,估计着感情的河道是否决堤.有时,又正经的把一张脸交给一个人,从鼻山眼水中,去窥探一生的风光.奇怪,年轻的时候,怎么什么都想知道定义,以及命运.年轻的时候,怎么就没有想到过,人原来也可以有权不知不识而大刺刺地活下去.忽然有一天,我们就长大了,因为爱.去知道明天的风雨已经不重要了,执手处张发可以为风帜,高歌时,何妨倾山雨入盏,风雨于是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找一方共同承风挡雨的肩.忽然有一天,我们把所背的定义全忘了,我们遗失了登山指南,我们甚至忘了自己,忘了那一切,只因我们已登山,并且结庐于一弯溪谷.千泉引来千月,万窍邀来万风,无边的庄严中,我们也自庄严起来.而长年的携手,我们已彼此把掌纹叠印在对方的掌纹上,我们的眉因为同蹙同展而衔接为同一个名字的山脉,我们的眼因为相同的视线而映出为连波一片,怎样的看相者才能看明白这样的两双手的天机,怎样的预言家才能说清楚这样两张脸的命运蔷薇几曾有定义,白云何所谓其命运,谁又见过为劈头迎来的巨石而焦灼的流水怎么会那么傻呢,年轻的时侯短篇散文精选(九): 求名家的短篇散文!(急!)要600字以上的,但不要超过1000字,最好附上赏析(写作手法、主要内容),请在今天之内回复,赏析大概在150到200字就可以了,上面错了,是900字到1200字左右的散文,要名家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荷塘月色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duó)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yuàn)女,荡舟心许;鷁(yì)首徐回,兼传羽杯;棹(zhào 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jū).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华园.赏析:《荷塘月色》的文题标就明确文章主要写“荷塘”和“月色”.在历代诗文中写荷塘的不少,写月色的更多.但本文的“荷塘”、“月色”绝对区别于其他的“荷塘”、“月色”.这里的荷塘不会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里的月色也不能是“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里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这里的月色是“荷塘的月色”.正因为作品鲜明地突出了景物的特色,生动真实地再现了特定环境下了特定景物,文章所要抒发的真挚感情才有可靠的寄托,才让读者感到真实亲切.先看对荷叶的描写:“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如果我们抛开特定的环境,用“青翠的玉盘”来比喻荷叶行吗当然行,而且表现力还相当强.这样的描写既绘出了荷叶的色,又表现了荷叶的质,还状摹了荷叶的形.然而这种比喻只好在朝霞、夕照里,或蒙蒙细雨中,绝不能在淡淡在月光下.夜不辨色,更难辨质,月色中所见的荷叶,主要是其自然舒展的形态,与裙十分相似,更赋予叶子一种动感美.写荷花,原文连用了三个比喻:“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花娇艳华贵,堪以美人作比.宋代诗人杨成里的《莲花》诗中就有“恰如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的句子.朦胧的月色中把荷花看成美人,而且是刚出浴的,朦胧之感恰当好处.相反,若不是在朦胧的月色中,而将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也有几分牵强.文章这样描写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种断断续续,似有似无的感觉绝不会产生于书声琅琅的清晨,也不会产生于阳光刺目的中午,只能产生于“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的寂静的月夜.我们再看另一个写花香的句子:“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清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紫藤萝瀑布》)这是灿烂阳光下的花香,紫色的花儿正“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着,满目耀眼的紫色刺激得作者生出“香气也是淡紫色的”这样的感觉显得十分自然.直接描写月光的只有一句,本文多是以影写月,这也是被历代文人所称道的表现技法.“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倩影,却又象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这里的黑影参差且斑驳,给人一种摇荡起伏的动感.为什么就因为它是落在荷塘里.荷塘里“微风过处……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黑影落在这波痕上面,当然更显参差和斑驳.也正因为荷塘处于这种动态,杨柳的倩影才像“画”而不是“印”在荷叶上.也正因为有了那道凝碧的波痕,。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高一)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现代散文的疏与密_课件1

它看似散漫,实则是更高意义的严谨,渗透着作者非同一般的境
界和笔力,其写法属于那种“苦心经营的随便”。《树(节选) 》具有比较明晰的思路和主题,但在行文上不拘一格,有的地方 十分细密,有的地方极为疏阔,显示了疏密有致的张力。
从教学考试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可以将 “疏”与“密”细化为以下两个方面: 1.材料的主与次与文笔的繁与简; 2.结构布局与行文思路。
1.材料的主与次与文笔的繁与简
散文选材,第一应当以意定取舍,必须以能够 表现“意”为前提。其次应根据散文短小精悍的特点,
由局部入手,精选最能体现整体特征的事物,通过局
部去表现整体。再次要敏感的抓住那些表面看来平淡 无奇,内里却蕴含深刻社会意义和情感意义的题材。 最后要避免重复,力求新颖而富于变化。
泛而及,传神而已,开放的格局中又有疏密相间之美。
整个结构多姿多彩,摇曳生色,把个抽象的“绿”色写 得夺人心魄,使人为之心醉神迷。
2.结构布局与行文思路
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中写道,苏州园林建筑
的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
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
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 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散文也要这样讲究材料 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 但散文布局有时则需讲究对称或对比。
少缀花草有雅静幽闲之趣而不为沉寂沉寂????密者须要层层掩映从极浓荫叠翠略无空密者须要层层掩映从极浓荫叠翠略无空处而清趣自存极往来曲折不可臆计而条理愈处而清趣自存极往来曲折不可臆计而条理愈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卷四本单元的课文在处理疏与密的关系上都颇具匠心
疏者密之,密者疏之

疏者密之,密者疏之有两只困倦至极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刺得对方怎么也睡不舒服。
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一起。
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体温又不致被扎伤。
这就是形象而又闻名的“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人与人之间相处也要讲究距离,距离太近或太远都不适合彼此间的交往。
管理者和员工交往时更要掌握好适度的距离,因为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那么,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适度的距离以什么为标准呢?只要符合企业的客观实际,利于企业各层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就是合适的距离。
真正的适度就是符合企业的客观发展规律,如果无视企业自身的客观实际,一味地追求“适度”甚至“最佳”,只能导致企业内部的各种人际关系流于形式,这样一来反而不利于企业内部人员之间的精诚合作,管理者也就无法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
斯通是通用电气公司前任总裁,他自上任以来就一直努力在通用内部培养一种“大家庭感情”的企业文化,公司领导和员工都要对该企业文化身体力行。
从公司的最高领导到各级领导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欢迎本公司员工随时进入他们的办公室反映情况,对于员工的来信来访能积极妥善地处理。
通用电气公司规定,公司的最高首脑与全体员工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生动活泼的“自由讨论”。
通用公司像一个和睦奋进的大家庭,从上到下直呼其名,无尊卑之分,互相尊重,彼此信赖,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亲切。
斯通也主张“人际关系应保持适度的距离”,他对“适度距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密者疏之,疏者密之。
斯通自知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工作接触较多,在工余时间就有意拉大距离,从不邀公司同僚到家做客,也从不接受邀请。
相反,对普通工人、出纳员和推销员,他主动亲近,微笑问候,甚至偶尔“家访”。
1980年1月,在美国旧金山一家医院里的一间隔离病房外面,一位身体硬朗、步履生风、声若洪钟的老人,正在与护士死磨硬缠地要探望一名因痢疾住院治疗的女士。
朱自清抒情散文的艺术特色

朱自清抒情散文的艺术特色一、构思精巧,剪裁得当朱自清的散文,扣住中心内容提炼素材,精密构思,从而详略得当、疏密相间、虚实融合、紧凑而尽情地在极经济的篇幅里表现丰富的内容。
如《荷塘月色》的结构艺术可谓参差繁密而错落有致。
全篇集中在“荷塘月色”的描摹上。
他以观赏的视线为线索,先写荷塘水面的田田相挨的荷叶、零星点辍的荷花,以及投在荷叶上面的疏影和笼罩在荷花上的薄雾;再写荷塘四面的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柳树;最后写从远处射来的一两点灯光和树梢上隐隐约约的远山。
这种构图布局上的精美,使得画面层次分明,各种景物,错落有致,呈现出立体的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此外,他还把动静、虚实、浓淡、疏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色彩均匀悦目,富有浓郁的诗意。
二、写景抒情,紧密结合朱先生散文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就是最纯的抒情散文,写到了风花雪月,也要点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来,以抒怀抱。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把作者当时所“极感到诱惑底力量,颓废底滋味与现代的懊恼”,想通过自然之景超脱而又不能忘情于社会的矛盾心绪,十分微妙地流露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使自然风光反被抹上了作者浓郁的感情色彩。
故而散文一开始是作者“疯狂似的不能自主地”沉醉在灯月辉映、桨声悠扬中,神往六朝金粉、笙歌彻夜的繁华与艳迹,最终却由于现实的丑恶黑暗,“清艳的夜景为之减色”,“那不安的心愈显活跃了,”“船里便满载着怅惆了。
”三、语言凝练,精雕细刻朱自清的描写自然风景的散文中也不乏饱含优美、浓郁情致的篇章。
他前期散文《绿》就是典范,读其文可以看到,他用清新朴素的笔调赋予天外流云、枕石亭阁、凌空瀑布、凝碧深潭以鲜明的形象和色彩,形成了色调柔和、神形毕肖的画面。
又紧扣“绿”字对梅雨潭那令人“惊诧”、令人留连和陶醉的绿的描写。
在作者的笔下,读者看到了“闪闪的绿”“奇异的绿”“似荷叶铺着的绿”“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皱缬着”“滑滑明亮”的绿,且有了质感――“那样软,那样嫩”。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现代散文的疏与密》孙永波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学情:1、普通高中学生鉴赏能力较差,需要学生多记多倍。
在阅读中体悟情感。
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及大意。
2、把握全诗内容,鉴赏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把握全诗内容,鉴赏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悟诗歌情感,培养鉴赏能力。
导入:请简述苏轼的豪放情怀及豪放词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八州,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他,描述自己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
二、解题三、介绍背景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偏居荒野,躬耕自乐。
是年春,诗人至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新购田地,归途遇雨,心有所感,遂赋此词。
词前小序有所说明。
四、解读小序这个小序有什么作用?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作词缘由。
翻译小序五、解读全词 1、翻译全词 2、整体看,这首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
你认为词作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 3、赏析上阙思考:面对穿林打叶的大雨,抒情主人公是怎样的态度?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思考: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你认思考:面对穿林打叶的大雨,抒情主人公是怎样的态度?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为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思考:“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4、赏析下阙思考:“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中“微冷”“相迎”并举,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体验?思考:“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一句写出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感悟?六、小结:词作刻画自己这样的形象有什么意义?表明自己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等复杂而深微的情致及豁达豪放的情怀。
| 七、拓展延伸: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最新孙犁《荷花淀》赏析

孙犁《荷花淀》赏析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孙犁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
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
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
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
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这女人编着席。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
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
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
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
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
她问:“他们几个哩?”水生说:“还在区上。
爹哩?”女人说:“睡了。
”“小华哩?”“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
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水生笑了一下。
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
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
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
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
现代散文的疏与密-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现代散文的疏与密-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现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2.理解现代散文的疏密运用在表达情感和思想上的作用;3.学会选取优秀的现代散文进行欣赏和分析,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4.提高学生对文学欣赏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现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2.现代散文的疏密运用;3.选取优秀的现代散文进行欣赏和分析。
2. 教学难点1.学生对现代文学的理解能力;2.如何进行现代散文的欣赏和分析;3.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现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现代散文,又称亲情散文,指的是以亲情、友情、爱情、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为主题,以抒情或抑情的表达方式展示人类情感和思想感悟的一种文体。
现代散文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真实、自然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2.反映现代社会中高速度的生活节奏;3.以真实的生活经验为基础;4.风格多样化,涵盖多种情感。
2. 现代散文的疏密运用现代散文的疏密运用指的是对文章中的情感和思想进行疏密搭配,以达到表达深度和情感共鸣的效果。
运用疏密搭配可以让文章充满节奏感,增强阅读体验,同时也可以让读者对文中的情感、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
3. 选取优秀的现代散文进行欣赏和分析选取优秀的现代散文进行欣赏和分析是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选取的散文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文字流畅自然、表达深刻;2.富有感染力、情感真挚;3.有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手法。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2.学生阅读、分析和讨论;3.课外阅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现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出“现代散文的疏与密”这个主题。
2. 学生阅读安排学生课前阅读一篇现代散文《夏日杂记》。
3. 学生分析和讨论学生就文章的疏与密的运用进行分析和讨论,讨论文章中的细节表达和情感表达。
4. 教师讲解教师讲解现代散文的疏密运用在表达情感和思想上的作用,并且介绍几篇优秀的现代散文作品。
紧密处需密,和缓处得疏作文

紧密处需密,和缓处得疏作文《紧密处需密,和缓处得疏》生活就像一幅画,该紧密描绘的地方就得细致入微,而该和缓带过的就可以轻描淡写。
就拿我上次做饭的经历来说吧。
那天我突发奇想,想要做一顿大餐给家人,我选择了做红烧肉和炒青菜。
做红烧肉可是个大工程,处处都得紧密。
我先把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成小块,那肉在案板上躺着,我得小心翼翼地沿着纹理切。
这时候就像是一场精密的手术,一块肉得切成大小基本一致的方块,那刀就像在跳舞,紧挨着肉的纹理穿梭。
切好肉后,焯水也不能马虎。
冷水下锅,得看着那些浮沫一点一点冒出来,就像一群小兵在肉的周围集结,我赶紧拿勺子把浮沫舀出去,这紧密之处一步都不能错,要不然肉会有腥味。
再看炒糖色,这更是要命的紧密环节。
我把冰糖放进锅里,小火慢炒,眼睛都不敢眨。
冰糖慢慢由白变黄,再变成焦糖色,像神奇的魔法在锅里变幻。
我快速把肉倒进去翻炒,让每一块肉都裹上糖色,听到那呲呲的响声,我心里还直打鼓,就怕糖色炒老了。
这一系列动作节奏很快,紧密相连,如果中间分心出错,那这红烧肉可就砸锅了。
但是做炒青菜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把青菜洗净,直接下到热好油的锅里,稍微翻炒几下,加点盐和鸡精就出锅了。
它就像是一幅简笔画,点到为止,不用像红烧肉那样复杂的工序。
青菜翠绿翠绿的,那股清新味就是它最大的魅力,不用太多的修饰,简单几下就很好。
这做饭就跟做事写文章一样,重要复杂的部分得像雕琢美玉般精心对待,那是紧密处需密;简单平常的部分就随性一些,和缓处得疏,这样才能做出一份完美的大餐或者写出一篇好文章。
要知道,生活里到处都藏着这个道理。
看大街上那些环卫工打扫街道,重点的卫生死角就像是做红烧肉的紧密处,要细致打扫,而平常的路面大面积清扫就相对轻松些,是和缓处。
我们人啊,得在这紧密与和缓之间把握好度,才能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呢。
《疏密之道在旅行》旅行是个特别有趣的事儿,这里头也充满了紧密处需密,和缓处得疏的哲学。
有一次我去海边旅行。
到了海边城市,那海滩是必须去的地方。
《现代散文的疏与密》教学设计(广西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现代散文的疏与密》教学设计(广西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散文的特点,认识疏密结合的手法在散文创作中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具体文章,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学会从疏密的角度分析散文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散文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现代散文的定义与特点2. 疏密手法的概念与作用3. 疏密结合在散文创作中的应用4. 分析具体散文作品,感悟疏密结合的魅力5. 创作练习:尝试运用疏密结合的手法创作散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现代散文的特点,疏密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2. 难点:如何运用疏密结合的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现代散文的特点、疏密手法的概念与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散文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疏密结合的魅力。
3. 创作练习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创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现代散文诗导入,激发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兴趣。
2. 讲授:讲解现代散文的特点,疏密手法的概念与作用。
3. 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分析其疏密结合的手法。
4. 感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对疏密结合手法的理解。
5. 创作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尝试运用疏密结合的手法创作一篇散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现代散文特点和疏密手法的掌握程度。
2. 作品分析:评价学生在课后作业中运用疏密结合手法的散文作品,了解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创作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创作交流,让学生分享创作心得,互相学习,提高创作水平。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现代散文作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拓宽视野。
2. 散文创作比赛:组织班级或学校范围的散文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 文学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积极参与文学创作和交流活动。